和合文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合文化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内容摘要: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精髓,其要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融通与和谐。当今社会体制转轨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为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变化,而这种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构建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和合文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由其文化素质所决定的,而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高低,是通过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自然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尤其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即中华和合文化,在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不乏真知灼见,对于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的现代价值和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是由其与他人的人际交往中体现的,因此人际交往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他们一旦在交往中受到挫折,很有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
中,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面对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追溯中华传统的和合文化,汲取营养、化解人际矛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既涉及教育又涉及文化。文化素质教育本质上强调了教育的文化属性,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即提高人的素质。大学生基本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和合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积淀和内涵,千年来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和合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观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中国思想文化始终充满活力,显示出交融互动、有容乃大的伟大胸怀。和合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人文精神的精髓,是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之魂;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价值理想之所以产生的精神源泉。
和合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词汇与文化理念。和合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理各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以及在冲突融合过程中各元素的优质成分和合为新的结构方式、新的事物、新的生命的总合。一般说来,“和”是指异质因素的共处,是共生、是中和、是和谐、是凝聚、是和平、是和祥;而“合”是异质因素的融会贯通,包含有融合、结合、符合、组合等思想。把“和”与“合”通用,突出和强调了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反相成和紧
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概言之,和合实质上是异质之和,是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的和合过程吸收不同事物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其短处和缺点,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和合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孔子以仁学为其思想核心,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做人的基本原则,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和合文化体现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整合众生的终极关怀思想及朴素辩证的、融合发展的整体思维模式。中华民族讲“和合”,其理性价值就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尽管传统和合文化还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从其精神实质来看,“和合”作为一种伦理道德X畴,对于维护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与整合,已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家管子曾说:“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能够学习和践行“和合”精神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战胜的。因而“和合”被视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采取扬弃的态度,使其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符合,就可以形成一种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力,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为新的素质教育观所涵纳,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养分。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文化素质首先就是对人性的确认和追求,而高尚人格是人性的基本特征,所以高尚人格
教育既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高尚的价值观教育主要表现在:教育他们批判继承中华和合文化的“爱人”、“和合”之道。如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以“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他主X治国处事、礼仪制度应以“和”为价值标准;在处理人与人关系时,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躬自厚而薄责人”的“人和”思想;老子的“上德若谷”,“为而弗争”的宽容和合之道;墨家的兼爱博施、助人为乐的主X;法家的依法共存、合法共荣的思想,特别是管子的“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的和合道德思想。在这里,管仲把和合看作是道德的直接体现,认为学习和合就是学习道德,民众只要能够和合就可以产生“莫之能伤”的巨大力量。现在我们将和合道德思想的精华有选择、有目的地改造、整合到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体系中,用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不仅可以保持身心和谐,还可以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一个人做到了上面几点,高尚的人格也就具备了,内可使身心怡乐、处事安然,外可使人际和谐、宽容共处,身心亦达到了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是所有文化的基础,文化最初就是为适应调节这种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华和合文化认为,“礼以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规矩之道,要求爱人如己,推己及人。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旨
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一种以注重对人的妥帖安顿为特征的人情化人文思潮,它既是古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强的观念基因,又是中国文化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的精神基础,并且是中国文化影响力呈发散状扩大的原因之一。中华和合文化不仅要求和为贵,同时也要做到和而不同。“和”不是无原则的统一,而是吸收和包容了对立面的长处而达到总体上的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如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应用自己正确的观点来纠正他人的错误观点,而不是盲从趋同。和而不同的思想,肯定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主X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接纳不同的事物和意见,体现了和合文化的本质。所以我们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XX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的。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贪婪地掠夺,就会导致资源的枯竭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威胁。人类要继续健康地生存下去,就要发扬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使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是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大学生应树立生态科学观和生态技术观。当代德育的内容应该包含科技道德教育。所以我们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X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尊重、热爱、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