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成果。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产生与传播的深入原理认识尚浅。学生对实验探究充满好奇心,具备初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2.强调声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噪声污染的危害,提倡文明生活。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声音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请每位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例如制作一个小型土电话,观察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现象。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5.课后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声音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声音的世界》、《声音的奇妙旅程》等,提高学生对声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话铃声、交通工具的鸣笛声等,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3.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声音的魅力,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吉他弦的振动、鼓面的振动等。
2.利用实验教学法,设计一系列声音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土电话”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差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3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八班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⑶.重视对同学力量的培育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分: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试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同学自己通过探究试验得出的。

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意培育同学的探究力量、创新力量、沟通合作精神,更注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⑴.运用观看和试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试验力量和科学抽象力量;使同学把握初步的讨论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沟通,培育同学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预备1.教具: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⑵.音*,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⑶. 媒体展现(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同学观赏音乐,陶冶情操。

■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5篇)写好教案是上一堂优质课的前提及保证。

那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大家了解吗?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篇一课题§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总课时4知识目标1. 知道声音事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物质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力目标利用声速计算距离和测距方法情感目标了解天坛的回音壁,增强爱国热情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回声及其利用教具板书设计§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声源发出声音〉通过介质传播〉被耳朵和人脑感知二。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返回的现象利用回声计算距离s=vt教后小结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一。

新课引入我说上课,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声音的声源是什么?然后是怎么样传播的?最后大家就听到了这个声音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阅读阅读材料“人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闭合书本,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上面的问题总结人耳听到声音的全部过程自己说话的声音自己能不能听得到?有一次,我去登泰山,到了山顶的时候,我对这后面的人大声叫了一声,结果我听到了我叫的声音,而且听到了两次,你们有没有先后两次听到自己同样的声音过?这是怎么回事啊?原来是因为回声阿!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原声与回声要隔0.1s以上我们才能听见回声。

请同学们算一算我们要听见回声,离障碍物体至少要多远?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解:340_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时间教师活动时间学生活动例题:某同学站在山崖前向山崖喊了一声,经过1.5秒后听见回声,求此同学离山崖多远?解:340_1.5/2≈255米。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理解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学难点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鼓、钢尺、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水槽、水、铁架台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然后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新课讲授1、声音的产生(1)实验探究一:让学生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同时倾听声音。

(2)实验探究二: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鼓槌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跳动情况,同时倾听鼓声。

(3)实验探究三:让学生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感受音叉的振动。

(4)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实验探究四: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3)实验探究五:让一位学生在水中敲击一块石头,其他学生在水面上倾听声音。

(4)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声波(1)利用多媒体展示声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气球、玻璃杯、水、绳子。

2. 学具: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声音的来源。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手摸扬声器,感受扬声器振动产生的声音。

引导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将音叉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音叉振动时水花四溅,同时听到声音。

引导学生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5. 实验验证:让学生用气球、玻璃杯、水、绳子进行实验,验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

2.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在课后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声音在真空中是否能传播,并设计实验验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的产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3. 实验设计与操作:设计合理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用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想想议议][师]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真空不能传声、[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想想议议][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投影]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生甲]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生乙]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二组: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v=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v=,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四组:利用声纳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纳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五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v=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动手动脑学物理]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1=1500 km,快车的速度v1=105 km/h,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1= =14.3 h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2=1200 km,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2=600 km/h,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2= =2 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3=1000 km,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t3= =0.8 h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四、布置作业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2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1、体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波的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和声波的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振动盘、真空泵、声音传播演示装置。

学生准备:尺子、橡皮筋、玻璃杯、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将音响放在桌子上,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音响振动。

(2)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3)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产生的声音。

(2)让学生向玻璃杯中倒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杯壁,观察声音的变化。

4. 知识拓展(1)介绍声波的特性。

(2)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原理2. 声音的传播条件3. 声音的传播速度4. 声波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有何不同?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声音传播条件掌握不够扎实。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电话、广播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

2. 声音传播条件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引入的有效性。

4. 作业设计中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发声体振动发声的实例。

2、学生要理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能够记住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学生能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解释简单的声现象,如为什么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经历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声音这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非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经验。

例如,他们知道说话能发出声音、喇叭能播放音乐、打雷时会听到轰隆隆的声音等。

但是,学生对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本质原因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他们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究新鲜事物,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在学习方法上,部分学生已经逐渐适应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还有一些学生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二)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发声现象中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本质特征。

2、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相关的声现象。

四、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围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教学。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的现象。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习声音产生的条件并提出问题:在太中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他们近在咫尺,为什么不直接对话却靠无线电进行交流呢?(因为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引导:声音是怎么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的人耳呢,需要什么媒介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第二课声音的传播。

环节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传播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教师演示: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其声音的变化。

学生听声音的变化并记录:①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钟的声音明显变小。

②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③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的闹钟声逐渐变大。

实验结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的呢?多媒体出示动画:音箱设备上面放的小颗粒物质随着音乐舞蹈。

教师讲解:音箱面的振动带动小颗粒物质的振动同时带动我们看不见的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进行传播,与水波类似,所以声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把它叫做声波。

实验2:固体传声实验教师引导:用一张桌子做实验,教师引导同桌为一组:一人轻敲桌子(不能使附近的学生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是否能听见敲击的声音。

学生总结:固体可以传声。

生活实例:为什么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说话声和脚步声吓跑?为什么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可以听到音乐?(液体可以传声)教师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

真空中不能传声。

2.声速提出问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过一会才能听见雷声呢?(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绘,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4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

(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掌握声音的特性和基本概念。

3.能够应用声音的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多媒体设备3.实验装置和测量仪器4.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

1. 声音的产生(15分钟)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例如: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产生声波。

2.运用示意图和图像教具,直观地展示声音的产生过程。

3.设置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制造声音,例如:用小铃铛敲击,学生可以看到铃铛振动时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20分钟)1.讲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包括空气传播、固体传播和液体传播。

2.在教师讲解的同时,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声音在不同传播介质中的传播方式。

3.进行一个小实验,例如:敲击一根木杆,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特点。

3. 声音的特性(25分钟)1.讲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量、音调和音色。

2.运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音量、音调和音色的差别。

3.进行一个小实验,例如:使用不同长度的水杯,让学生听不同音量的声音,理解音量与声音强度的关系。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声音的产生原理、传播方式和特性。

2.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音乐、通信等领域。

3.布置拓展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声音应用的小文章。

五、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分发一份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实践实验,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和思考中掌握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堂教案篇1【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下搜集资料,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请同学们阅读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方法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7、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8、根据P15小资料,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9、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0、(牢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1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的声音。

【合作探究、张扬个性】1、(先看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回答:。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2篇)八班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想】本节是同学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体会到物理学问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和剧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育同学动手试验、观看比较、归纳总结的力量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1)由重学问传授向重同学进展转变;2)由重老师“教”向重同学“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详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爱好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同学的学习热忱和才智活动的乐观性,才能使同学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所以,让“课堂布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现与之相全都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同学感悟到声音的美妙,并激发起同学学习的爱好;二是通过播放一些好玩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学问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讨论爱好;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试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试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同学逐步深化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讨论,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意同学的亲身体验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同学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看、分析、思索、试验才能真正汲取学问,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转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看和试验为主,设计了一个老师演示试验、三个同学试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同学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动身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试验,让同学通过观看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同学依据问题自主设计试验并尝试试验,最终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同学自学声速这一部分学问并相互沟通。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2. 能够认识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3. 能够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2. 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让学生回想平日里的听觉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声音”的概念。

二、展示与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递使人的耳朵产生听觉感受。

同时,讲解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如声音的强度、频率、波长等。

三、实验观察(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步骤如下:1. 在一段封闭的管道中放置一个钟摆,用手轻轻拉开钟摆,使之产生振动,并且保证钟摆与管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2. 记录钟摆振动后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并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并互相交流与讨论。

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与声音相关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传递3. 声音的特征:强度、频率、波长等4. 声音的传播速度:介质决定教学反思: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并能够归纳总结声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

通过巩固与拓展环节,激发了学生对声音的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和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如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频率和振幅等,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基本概念。
2.利用实验和演示,如振动实验、声音传播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波动学、力学等,分析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教师强调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如探究题目、实验报告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高所学内容。
2.学生完成作业,通过实践和思考,加深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和掌握。
5.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声音概念,如敲击不同乐器、拍打桌子等,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普遍存在。
2.设计实验情境,如振动实验、声音传播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展示声音现象,增强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感受。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声音是如何传播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产生原理,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掌握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不同声音的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优秀7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

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随同学们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示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奇;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居然会和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普通的枪,因为它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如果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

为什么呢?因为声波枪所发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

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张?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天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好办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物理情境。

教师接着提示:《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御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实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1、通过探索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C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o3.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4.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二、重点难点:重点:1.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关于回声的有关计算。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一)观察课本图2-1-1及图2-1-2,并实际操作:1.橡皮筋发出声音时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自己说话时喉头部分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三)(1)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2)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四)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2.. 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3.阅读教材P29第二段相关部分,回答:声音向外传播时以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4.实验探究: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通常对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感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科学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需要具体情境和直观教具的支持。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差异较大,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更倾向于合作交流。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抽象概念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特别是对于声波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微观机制。此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学现象,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挑战。在数学表达和公式运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频率、波长等物理量的计算感到不适应。因此,教学中需要提供足够的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13. 计算题:一个音叉产生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频率为440Hz。计算该声波的波长。
解答:声波的波长λ = 速度v / 频率f = 340m/s / 440Hz = 0.7727m
14. 应用题:一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到10m外的某点,声音的频率为500Hz。求声音从扬声器到该点所需的时间。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推荐的资源,深化对声音相关知识的理解。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措施。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进行深度学习。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自我成长。
-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强化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理解。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 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解答:实验步骤:
a. 准备一个发声装置(如扬声器)和一个接收装置(如麦克风)。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物理课,旨在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声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扬声器、气球、泡沫、尺子、玻璃杯、水、计时器。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气球、尺子、玻璃杯、水。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来源和传播过程。

2. 实验一:观察气球振动产生声音。

让学生用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振动产生的声音,并尝试改变气球振动的幅度、速度,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

将气球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并用尺子测量声音传播的距离,记录传播时间。

4. 实验三:观察声音的三个特征。

让学生用玻璃杯装水,轻轻敲击杯底,观察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并尝试改变敲击力度、频率,观察声音特征的变化。

5. 实验四: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让学生在不同介质(空气、水)中传播声音,并用计时器测量传播时间,探讨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声音的三个特征。

2.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声的世界》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二章,本节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部分理念: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首先用四幅图把学生带入了声音的情境,接着又安排了一系列与声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最后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材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中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和解释,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2.“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本节设计为科学探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一环节。

这样的设计,是由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对探究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这些探究活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学生不仅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知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等问题,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本节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理念1.注重各个环节、细节的创新本节课在很多环节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用“跳舞的烛焰”引入新课,将发声的闹钟放入水中证明液体可以传声,以重庆磁器口古镇“金盆洗手”的发声现象结束新课。

创新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如:在“证明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的实验中,在水槽下垫一张红纸,使“水花四溅”现象更为明显;在真空罩的实验中,为了减震,在闹钟下垫一块海绵,为防止搬动真空罩时闹钟翻倒,又在海绵上放一块U形磁铁。

教学上的所有创新都是学生本位理念的体现,这些创新使学生的亲身体验更为深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对种种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注重知识与生活、社会、重庆本地特色的联系物理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生活中科学和技术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重庆本土文化特色的联系,如:鼓掌、说话时的发声方式,蝉、蟋蟀、弦乐器、管乐器等常见物体的发声方式,“天宫一号”上宇航员的通讯方式,天坛回音壁的原理,“金盆洗手”的发声原理等等。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代替。

本节课一共设计有14处学生亲身体验,包括:体验烛焰的舞动,体验直尺、声带、课桌的振动,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各种固液气体的振动,体验真空不能传声,体验液体可以传声等等。

4.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

在验证固体可以传声和学生分组实验及上台交流展示活动中,通过小组间合作,形成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立体交叉网络结构,在这种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教学资源】一、实验器材教师用:音箱,蜡烛,打火机,音叉,小锤,水槽(装有水),真空玻璃罩,闹钟两个,海绵,磁铁,抽气机,塑料薄膜,圆筒(装有水)学生用:直尺,纸杯,烧杯(内装水),气球,橡皮筋二、多媒体资源:PPT课件,歌曲:《冰河时代2》,视频(网上资源):《二胡及声音》、《曾格格笛子独奏牧民新歌》、《蝉的叫声》、《蟋蟀发声》,《声音的反射、回声》,视频(自制):“金盆洗手振动发声”【课时安排】:1课时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声速:v=340m/s【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跳舞高手,有请它上台来给大家秀一段好不好?“当当当当”来罗!先将蜡烛点燃,(点燃蜡烛),这是一个音箱,将扬声器正对烛焰(老师拿出音箱,将扬声器中央正对烛焰,接入电脑,播放歌曲《冰河时代2》,烛焰随音乐节拍舞动起来)......[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道烛焰真的有音乐细胞?要想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就请走进今天的新课《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二.进行新课:1.声音的产生[师] 现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有一把直尺,你能使它发声吗?赶快动手试一试。

(学生用直尺发声)[师]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上台展示直尺发声)[师] 直尺发声时,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 直尺在摆动。

[师] 正确。

像直尺这种往复运动,我们把它叫做振动。

直尺发声时要振动,其他的物体发声时也要振动吗?[师] 老师这儿有一把音叉,你能使它发出声音吗?(学生敲击音叉发声)[师] 听到声音了吗?[生] 听到了[师] 发声的音叉有振动吗?[生] 有......[师] 你们看到了音叉的振动吗?[生] 没有[师] 那如何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呢?(学生提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师] 为什么会水花四溅?[生]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师] 你能让音叉停止发声吗?[生] 用手握住音叉[师] 谁愿意来试试?(老师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再让该同学用手握住音叉)[师] 请问一下,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生] 手很麻[师] 现在音叉还在发声吗?[生] 没有(老师再将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师] 还能看到水花四溅吗?[生] 不能[师] 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师]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板书: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发出声音,观察并思考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器材有: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一个纸杯,橡皮筋若干,气球若干。

好,开始。

(学生实验......)[师] 有哪个小组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分小组上台演示,讲解自己的发声方式)[师] 听到了什么?[生] 听到了水的声音[师] 什么物体在振动?[生] 水在振动[师] 能得出什么结论?[生] 水声是由水的振动产生的......[师] 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实验完成得非常好![师] 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生]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 非常正确[师]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现象呢?[生] ......[师] 我们说话时是什么在振动?[生] 声带[师]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感受一下声带的振动。

(老师和同学一起将手贴在声带处)[师] 啊-------[生] 啊--------[师] 同学们感受到声带的振动了吗?(投影幻灯片:“生活中的发声现象”)[师] (播放视频)[师] 知道二胡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生] 琴弦[师] 正确(播放视频)[师] 笛子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呢?[生] 空气柱[师] 很好[师] 这是什么动物?[生] 知了,蝉......[师] 它又是靠什么振动来发声的呢?[生] ......[师] (播放视频)蝉是靠腹部下面的鸣膜振动发声的[师] 那蟋蟀又是如何发声的呢?[生] ......[师] (播放视频)蟋蟀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师] 这些物体的发声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因振动而发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发声的物体,请大家下去仔细观察并思考,它们是如何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师] 在刚才的例子中,声音都是从讲台的电脑这儿发出的,那同学们为什么能听到呢?声音是怎样从讲台传到同学们的耳朵的呢?(投影幻灯片:“探究三:声音是怎样从声源传播到远处的”)[师] 同学们请看:(出示真空玻璃罩)老师这儿有一个玻璃罩,它叫做真空玻璃罩,这儿有一个闹钟,我把闹钟打开,同学们听到声音了吗?[生] 听到了[师] 哪个物体在振动呢?[生] 有一个小锤在敲击闹钟的金属盖,金属盖在不停的振动。

[师] 把闹钟放入玻璃罩内,还能听到声音吗?[生] 能[师] 现在,如果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掉,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师] 我们再来观察一下。

(切断电铃电源,打开抽气机抽气)[师] (关闭真空罩阀门,切断抽气机电源)同学们听到铃声没有?[生] 没有[师] 闹钟还在振动吗?[生] 在振动[师] 既然在振动,那为何我们听不到铃声呢?[生] 因为没有空气[师] 现在如果我要听到铃声,如何能够做到呢?[生] 将空气重新注入玻璃罩内[师] 好的(打开玻璃罩阀门,重新注入空气)现在听到铃声了吗?[生] 听到了[师] 很好,这个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生] 真空不能传声[师] 正确。

当把空气抽掉之后,即使有声源在振动,我们也听不到声音。

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我们就把这种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板书:“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是声音的一种介质,除了空气,还有什么物质也可以传播声音呢?[生] ......[师] 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闹钟(打开闹铃,闹钟发出声音),同学们听到声音没有?[生] 听到了[师] 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你们的耳朵的?[生] 空气[师] 正确,下面我把它放入水中(将闹钟用塑料薄膜包好,投入水中),同学们还能听到声音吗?[生] 能[师] 现在声音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的?[生] 先通过水,然后通过空气[师] 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它们都是声音的介质,那固体能传播声音吗?[生] 能[师]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吗?[生] 将耳朵紧贴在桌面,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轻敲桌子,可以听到声音。

[师] 非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体验下固体的传声好吗?[生] ......[师] 非常好,声音的介质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板书:“包括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师] 同学们请看:(投影:“学以致用”)2011年9月29日晚上9时许,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又一次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

[师] 航天器在飞行时,有时宇航员需要出舱活动,但太空中又没有空气,宇航员怎么通讯呢?[生] 利用无线电通讯[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如果遇到高墙,大山等障碍物,会被这些障碍物反射回来,再次传入人耳,请看:(播放视频:“回声”)[师] 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雷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