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大肠息肉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Xxx医院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Xxx医院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诊疗指南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凝电切,息肉蒂部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或冷冻治疗,电热活检钳术,微波和激光凝固术等。

本节重点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

该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

可将息肉整体切除以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达到治疗息肉、预防恶变、解除临床症状(如出血、梗阻等)的目的。

【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全面考虑。

1.无严重慢性疾病,能耐受内镜检查及治疗者;2.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大小能被不同口径的电凝电切骗局器套取者,息肉直径一般应<2cm;3.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非浸润型者;4.多发性息肉数目在30个之内;5.局限于粘膜层的早期癌可适用于内镜下摘除。

【禁忌证】1.患者体质差,有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治疗者;2.有出血倾向,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经治疗无法纠正者;Xxx医院3.息肉基底部过大,一般指胃息肉基底>2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4.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5.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人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6.患者及家族不合作者。

【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检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试验、心电图描记、有条件者术前应用3d止血药物。

(2)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12h。

(3)大肠息肉患者术前按结肠镜术前准备,忌用甘露醇导泻,以免肠道内有易燃气体产生,导致通电时爆炸。

2.器械准备(1)高频电流发生器;(2)各型医治用内镜均可选用,以双活检钳管道更适宜,便于抓取息肉,辅佐操纵。

这类内镜前端均为非金属,具有绝缘性,平安度高。

(3)电凝电切圈套器及其附件(三爪钳、圈套器、异物网篮等),最好用前端绝缘的圈套器。

息肉痔(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

息肉痔(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

息肉痔的中西医诊疗方案【定义】一、中医定义:息肉痔是指结、直肠粘膜上或粘膜下的赘生物。

主要表现:间断便血,腹部时痛,排便时肛门有肿块脱出,大便习惯改变,鲜血或粘浊暗血随粪便排出。

息肉大小,形态,位置高低可不同。

二、西医定义: 大肠息肉是结肠直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仅表示外观,不说明病理性质。

小的直径仅2mm以下,大的10cm以上,单个或分散在结肠、直肠的少数隆起性病变称结、直肠息肉,多数聚集在结肠直肠的称结肠直肠息肉病。

其发病原因,组织学表现,生物性质和预后各不同。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息肉痔总属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

辨证首当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

早期常见实证兼脾虚湿热阻滞,中期以虚实交错出现,晚期多虚中挟实,本病虚多实少。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诊断要点:1、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如息肉发炎,表面糜烂,大便时往往有鲜血及黏液随粪便排出。

直肠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还纳,大的便后需用手还纳。

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感等。

多发性息肉以黏液血便、腹泻为主要症状。

2、肛门指针对低位直肠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物,质柔软,活动度大,有长蒂时常有肿物出没不定的情况。

3、直肠镜与结肠镜检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候: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粘浊血便,肿物脱出肛外,直肠、结肠内可见多个息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细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肺经移热于大肠,热盛则伤于肠中血脉,而便血色鲜,肛门灼热,大便下迫乃肠道实热之象。

热挟湿浊为患则肠壁糜烂而下浊。

2.气滞血瘀:证候: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纳少,面黯消瘦,息肉增大,舌质暗,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大肠息肉的诊疗常规

大肠息肉的诊疗常规

大肠息肉的诊疗常规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

本病在大肠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

发生在小儿的多为幼年性息肉,成年人多为腺瘤性息肉。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病理上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有恶变倾向。

单个发生者称单发性息肉,散在发生者称多发性息肉,大量息肉布满直结肠甚至小肠者称息肉病。

本病以便血为主要症状。

一、诊断(一)诊断依据1 •症状(1)便血表现为粪便表面或手纸带粘液血,量少,色鲜红或暗红。

(2)息肉脱出位于直肠的息肉大便时有时可脱出肛门外,结肠息肉较大时可因本身重力所致,大便时也可脱除肛门外。

(3 )肠道刺激症状腺瘤可分泌大量粘液,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可有大便解不尽的感觉,严重者可致水、电解质失衡。

2 •体征指诊可及质软肿物,活动度大,有蒂或无蒂,多发者可及葡萄串样大小不等肿物,指套染血或附有血性粘液。

3 •辅助检查(1)内窥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息肉突于大肠粘膜。

(2)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3)病理检查:可明确息肉性质。

(4)大便潜血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的息肉(二)鉴别诊断本病主要与大肠癌相鉴别。

大肠癌主要表现为暗红色血便,多伴粘液便,大便习惯改变,内窥镜、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及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二、治疗(一)西医治疗1 •治疗原则肿瘤性息肉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结肠镜检中见到的息肉,其性质难从肉眼判断,故发现后应行内镜下电切术或手术切除作病理性检查,并根据息肉或腺瘤的性质、所在部位、大小、个数、有蒂或无蒂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2 •具体措施及药物⑴便血安络血5mg ,每日2〜3次,口服;维生素K4 4mg ,每日2—3次,口服;或止血敏0•5, 每日2次,肌注;安络血10mg ,每天2—3次,肌注; 或立止血,皮下注射、肌注、静滴,每次1KU。

(2)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口服;黄连素2片,每日3次;思密达1小包,每日3次,冲服;易蒙停2片,每日3次,口服。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临床路径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临床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属于中医大肠息肉的患者。

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ICD-9-CM-3:45.42),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

2)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为结肠息肉。

2.证候诊断:参照“XXX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XXX重点专科协作组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时间为: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约3个工作日晚。

b.入院行息肉摘除术的患者:约4个工作日晚。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息肉(ICD-10编码:D12.6/D12.8/K62.1/K63.5)的患者。

2.患者已行内镜下治疗。

3.原有或/及术后腹痛、腹泻、便血、便秘等症状明显。

4.若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若患者患有息肉综合征、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可以不进入本路径;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a.息肉摘除术后入院观察的患者:1.必需完成的检查项目: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腹部超声等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项目进行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护原则选择相应方案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外治治疗,如穴位注射、灸疗、贴敷等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交代注意事项及随访时间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出院标准包括症状消失、息肉消除、无并发症等。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 径。
(六 ) 入 院 前 。 必须完成的检查: 1.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 肝肾 功 能、电 解 质、血 糖、凝 血 功 能、血 型、Rh 因 子、 感染性疾病筛查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 心电图、胸片。 (七 ) 内 镜 下 治 疗 为 入 院 后 当 天 。 1. 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 行无痛 内 镜 时,术 中 需 监 测 生 命 体 征,术 后 要 在 内 镜 室 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 术前酌情 使 用 抗 生 素 预 防 感 染,按 顺 序 进 行 常 规 结 肠 镜 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大肠息肉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 ) 适 用 对 象 。 第 一 诊 断 为 结 直 肠 息 肉 (ICD - 10:D12.6/D12.8/ K62.1/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 (ICD-9-CM -3:45.42) (二 ) 诊 断 依 据 。 根据 《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复旦大学医 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消化内镜学 (第2版)》 (科学 出版社)、 《中 国 早 期 结 直 肠 癌 筛 查 及 内 镜 诊 治 指 南 (2014,北 京)》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钡剂灌 肠 造 影 存 在 充 盈 缺 损,提 示 结 肠 和 (或) 直 肠 息 肉; 2.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 (或)直肠息肉。 (三 )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的 依 据 。 根据 《实用内科学 (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 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 (第2版)》(科学出版社)《中国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 (2014,北京)》等国内、外
˄䰘䇺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年版)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年版)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2019 年版)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 :D12.6 ),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 : D12.8),直肠息肉(ICD-10 : K62.1 ), 结肠息肉(ICD-10 : 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 :45.42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 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第2 版); 《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年,第15 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年,第2 版); Colorectal polypectomy an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Endoscopy, 2017 ,49(3): 270-297.]; 《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2): 61-64.] 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手术讲解模板: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讲解模板: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概述:
圈套摘除不应多于5枚,凝除不超出20枚。 如息肉恶变经结肠镜摘除后,癌只浸润到 黏膜层可不补行根治术。如癌浸润到黏膜 下层,但息肉有蒂、残蒂无癌,肿瘤分化 好,淋巴管及血管无癌浸润,经结肠镜摘 除后可密切观察。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适应证: 经结肠镜摘除大肠息肉适用于: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术前准备: (或温开水)1000ml,2h内服完。服后 45min开始腹泻,一般腹泻5或6次后肠道 多较清洁,即可做检查。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术前准备: 息肉摘除前禁用甘露醇行肠道准备,以防 产生易燃气体甲烷,在电灼息肉时碰到电 火花发生气体爆炸,发生肠穿孔。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术后处理: 3.腺瘤性息肉恶变属原位癌者,半年内 1~2个月复查1次,0.5~1年内3个月复查 1次。如无异常,以后延长复查时间。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并发症: 肠穿孔一旦发生应立即手术治疗。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并发症:
息肉残蒂出血包括术中出血及术后1周左 右焦痂脱落出血,如出血可经内镜用高频 电电凝止血。方法:高频电仪用凝固电流 2或3档,电凝器接触出血处通电2~3s, 通电一次或几次。在提起电凝器时再通电 1或2次,使焦痂断裂,防止拉掉焦痂再出 血。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禁忌: 2.有严重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 梗阻症状者。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禁忌: 3.有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或疑有肠穿 孔者。
手术资料:经结肠镜大肠息肉摘除术
手术禁忌: 4.有出血性疾病者。

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方法简介

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方法简介

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方法简介治疗大肠息肉的手术方法简介大肠息肉手术前首先要弄清病理类型,可分为新生物性(腺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增生性)四种类型。

后三种为非肿瘤性,癌变可能性很少。

前者为肿瘤性,它又分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其癌变率分别为27%、34%和50%。

现发现在早期大肠癌中息肉恶变占多数,应以手术治疗为原则。

所谓大肠息肉手术,即肠黏膜表面茸状突起病变的手术。

内镜检出率高达51%。

根据症状及病情的不同,其手术治疗方法也不同,现介绍如下:一、单发小型病灶(息肉直径<5mm)可随访观察,而对中型者(息肉直径>5mm)者,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乳头状腺瘤时应积极大肠息肉手术电灼完全切除;二、单发无蒂病灶应积极手术切除;三、多发病变、弥漫型者应在明确病损肠段后做肠部分切除术,散在型可在内窥镜下电切,并定期随访;四、大肠腺瘤恶变者:①伴有黏膜层癌变不论是否有蒂,均按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②伴有黏膜下层癌,在淋巴管内找到癌细胞、病理检查为未分化癌时应行根治术,术后每6~12周定期局部观察。

对无蒂和亚有蒂者原则上应行根治术。

五、对直肠上段以上至盲肠部位的腺瘤,瘤体<1cm时应行电切,若电切不易者可以观察;瘤体>2cm应开腹手术,局部切除术后随访或肠段切除吻合。

六、溃疡性结肠炎所引起的炎性息肉病。

全大肠可满布炎性息肉,大小不等,伴发大肠癌较多见。

对以上者原则仍以大肠息肉手术治疗为佳。

七、幼年性息肉病,为错构瘤性息肉。

幼儿期发病,息肉数也常在100枚以上,部分病人合并大肠癌。

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中,有半数人罹患此病,在腺瘤期(16~25岁)施行预防性大肠切除,大肠息肉手术有三种:①大肠全切除,永久性回肠造口;②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保留直肠最好在8cm以下,预防高位腺癌细胞脱落在电灼伤面种植;③结肠全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经直肠肌鞘与肛管吻合。

《大肠息肉诊治》

《大肠息肉诊治》
整理ppt
绒毛状腺瘤 又称乳头状腺瘤。较少见,占腺瘤的10%左 右。多无蒂或亚蒂。体积大,一般直径2-3cm,最大可达 10-20cm。常呈绒球状、花坛状或菜花状,表面有细长绒 毛或结节状突起,颜色苍白发黄,质软而脆,易出血,常 伴糜烂,表面常附有大量黏液。
整理ppt
混合性腺瘤 又称管状绒毛腺瘤.为以上两种的中间型。 中等大小,多为厚柄的蒂。表面部分呈绒毛或结节状,质 软。组织学呈腺管结构,部分呈绒毛结构,绒毛结构占腺 瘤表面的1/5至4/5之间。
整理ppt
化生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很常见,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 直肠。内镜下化生性息肉通常为小丘状的隆起,大小多在2-5mm直径 之间。偶见直径lcm大小。
腺瘤表现为有蒂、无蒂 整理ppt 或亚蒂
腺瘤性息肉
1. 大肠腺瘤是由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当腺上皮细胞更 新平衡失调,腺上皮出现异型性,构成腺瘤,是大肠息 肉中最为常见的。
2. 总患病率30%-50%,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达30%, 70岁达50%-65%。
3. 腺瘤的好发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占全结肠的70 %-80%。但随年龄的增长,右半结肠的比例升高。
整理pp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腺瘤性息肉
• 组织学分型:根据腺瘤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分为腺管状、绒毛状 和混合性,以细胞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是癌前病变。
➢ <25%, 管状腺瘤 ➢ 25%-75%, 混合性腺瘤 ➢ >75%, 绒毛状腺瘤。
大肠有蒂腺瘤
整理ppt
大肠无蒂腺瘤
管状腺瘤 最常见,占腺瘤的80%。多为有蒂型,常多 发。0.5cm以下的小腺瘤由正常粘膜覆盖,少数表面粘 膜发红,一般无蒂。多数管状腺瘤为1-2cm直径大小, 少数可大于3cm,常有蒂,呈球状或梨状,表面光滑, 可有浅裂沟或分叶现象,色泽发红或正常,质地软。

息肉病人诊治流程

息肉病人诊治流程

息肉切除病人诊治流程
1.尽快评估病人一般情况,完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
血凝,心电图等;
2.请示上级医师以确定内镜治疗方案;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可能采取的手术方案、过程、并发
症及预计医疗花费,对医保患者需强调可能需要自付的医用耗材;知情同意签字;
4.尽快预约胃肠镜检查/治疗(争取入院后第二日);
5.向主管护士医嘱:肠息肉患者应手术当日凌晨6点开
始服用泻药(禁用甘露醇),便秘患者术前一天晚餐后服用番泻叶;经治医师、护士需检查并保证患者清肠效果,高龄及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注意观察病情;6.手术当日经治医师应尽量陪同患者治疗,根据患者情
况给予输液及准备平车或轮椅;
7.胃息肉术后当日给予禁食观察;医嘱模板:
1.)口服或静脉PPI
2.)口服粘膜保护剂;
3.)不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及维生素等制剂;
4.)创面较大者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喹诺酮类)和/或止血治疗;
8.肠息肉术后根据手术情况给予润滑剂辅助排便
1.)给予润滑剂辅助排便
2.)不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营养及维生素等制剂;
3.)创面较大者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喹诺酮类)和/或止血治疗;
9.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跟踪大便潜血等检
查,根据病理回报向患者交代出院后随访时间及需要采取的进一步治疗;
10.医保患者注意使用超医保范围医用耗材签字。

肛肠科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脚样突起物突出黏膜,凡未确定其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直肠息肉并无临床症状,常在普查或者当发生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其主要症状如下:1.肠道刺激症状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如有感染可见黏液血便和里急后重。

2.便血可为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较红,常附着在粪便表面,有时粪便有沟槽。

出血量较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血块,亦有大便滴血。

3.较大、有蒂的息肉可随排便而脱出肛门外,可伴有黏液便或黏液血便。

【诊断要点】1.直肠指检是检查距肛门7~8cra以内直肠息肉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触及硬结是息肉恶变的可靠指标。

2.直肠、乙状结肠镜镜检是检查直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

可观察息肉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并可钳取组织活检。

如疑有结肠息肉,应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

3.病理学检查息肉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对确定进一步堇疗方案至关重要。

同一息肉不同部位的病理诊断可能不一,故应取材于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

标本应及时正确地固定并做好标记.使病理医生能辨认标本的头部、基部和切缘。

【治疗方案及原则】1.小于1cm者不作活检直接作摘除,检查近端结肠并进行随访。

2.1CITl直径息肉、活检证实为腺瘤者,则切除息肉并检查近端结肠,定期随访。

3.如为非新生物息肉,不作进一步处理或随访(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病按新生物息肉处理。

4.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结肠镜分块切除,宜采用手术切除。

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者,应按直肠癌手术处理。

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者,可经肛或经骶行局部切除。

5.如X线、钡灌肠发现者则作结肠镜检,摘除息肉检查近段结肠以排除同期息肉。

6.息肉摘除者3年复查1次,息肉未全摘除以及广基腺瘤者,随访时间应提前。

如3年随访阴性者,可改为5年后再随访。

7.如大的扁平息肉不能内镜摘除者,则行手术。

医院大肠息肉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医院大肠息肉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大肠息肉诊疗指南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大肠息肉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注意便血、贫血、腹痛、腹泻。

2.发病年龄及家族史。

【物理检查】1.贫血体征、营养状况。

2.唇、口腔粘膜、皮肤色素斑。

3.骨及软组织包块。

【辅助检查】1.肛门指检、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2.钡灌肠X线照片检查。

3.结肠镜检查及息肉活检。

4.钡餐或胃镜检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小肠息肉等。

【诊断要点】1.便血、腹泻、贫血等。

2.钡灌肠X线照片、结肠镜检查可明确息肉的部位、数量、大小、形状。

3.息肉活检及电切息肉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类型及有无癌变等。

4.家族性结肠息肉病:(1)家族发病史。

(2)息肉数量:几百至千个,黄豆大至数厘米大小,密集、成串。

分布全结肠和直肠,多数有蒂、息肉系腺瘤性。

(3)可伴胃、十二指肠息肉;(4)有高度癌变倾向。

5.Gardner综合征:(1)息肉特点:似家族性息肉。

(2)伴骨、软组织肿瘤:如颅骨瘤、脂肪瘤等。

(3)高度癌变倾向。

6.Peutz-Jephers综合征(黑色素-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1)全胃肠多发息肉,小肠多见。

(2)起病年龄轻,癌变年龄常<35岁。

(3)唇、颊、面、手等处粘膜、皮肤色素斑。

(4)息肉系错构瘤性。

【鉴别诊断】1.痔疮及肛门裂。

2.溃疡性结肠炎。

3.大肠癌。

【治疗原则】1.有蒂、亚蒂息肉结肠镜下电切或微波治疗。

2.手术切除:(1)宽基大息肉经内镜无法电切或微波治疗病例。

(2)广泛分布全结肠息肉。

(3)息肉癌变。

【疗效标准】1.治愈:息肉全部切除或摘除。

2.好转:(1)部分息肉摘除或切除。

(2)息肉所致便血停止。

【出院标准】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知丁。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D12.6/D12.8/K62.1/K63.5)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45.4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24-2、CEA等);4. 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结肠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

5.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

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

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

大肠息肉的病因: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症刺激大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

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直肠息肉的诊疗及护理

直肠息肉的诊疗及护理

直肠息肉的诊疗及护理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上生长的肉眼可见的组织突起。

可单发,也可多发。

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遗传、炎症刺激和粪便刺激有关。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便血为直肠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一般不与大便相混,血液附于大便表面。

低位直肠息肉在排粪便时,可见红色肿物自肛门脱出,或者红色肉样肿物连同直肠黏膜一起脱出,排便完毕后可自行缩回,严重者必须用手托起纳入肛门。

蹲位排粪时脱出肛门外,直肠指诊可扪及直肠腔内有柔软的球形肿物、活动、有蒂或无蒂,表面光滑。

(2)辅助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气钡造影摄片检查异常发现。

【治疗与护理】
(1)电灼术:适用于直肠各部位和乙状结肠下段的息肉。

通过肛门插人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在直视下用镊夹住息肉,高频电凝直接烧灼息肉蒂部,取出息肉。

对广基的息肉可用电灼头扩大烧灼范围,但应注意不可烧灼过深以免造成肠壁穿孔。

(2)经肛门息肉切除术:适用于直肠下部和直肠中部的息肉,用肛门镜扩开肛门,卵圆钳夹住息肉,轻轻向外牵拉,于蒂的根部贯穿缝扎2次,然后切除息肉。

如息肉的根部较广,可于基底部扩大切除,间断缝合黏膜切口。

(3)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保持肛门清洁、卫生。

②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大便秘结,减少出血。

③手术者按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胃肠息肉摘除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超声内镜明确诊断为胃息肉。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2)严重肺部疾患:如呼吸衰竭不能平卧,哮喘发作期。

(3)精神失常不能合作。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6)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

(7)凝血障碍性疾病。

【操作步骤】
(1)常规胃肠镜检查,找到息肉。

(2)按息肉的形态分型为山田I、II、ⅡI、Ⅳ。

根据不同的形态和息肉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直径小于0.5cm的山田I、II息肉选择热探头电凝的方式,对于直径大于0.5cm的山田I、II或者饪何直径的山田ⅡI、Ⅳ型息肉选择圈套器高频电切除。

对于电切息肉之前要求阻断血流5-20秒。

术后观察创面,对于粗蒂息肉要求钛架根部结扎。

【并发症】
出血、穿孔。

【并发症处理】
按相应处理流程处理。

1。

经直肠大肠息肉切除术

经直肠大肠息肉切除术

经直肠大肠息肉切除术1. 适应症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2. 禁忌症不能做消化道内镜检查者、有出凝血机制障碍未纠正者、直径较大的宽基息肉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年老体弱者,则不适用此种切除法。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

了解大肠息肉是否发生恶变。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消毒外阴阴道、铺消毒巾,暴露肌瘤及瘤蒂。

以鼠齿钳夹肌瘤的外露部分,向下牵拉,用2把止血钳分别上下夹住瘤蒂。

于两钳之间切断瘤蒂。

用0号肠线贯穿缝合结扎瘤蒂断端。

2、钳夹法若黏膜下肌瘤蒂短而粗、瘤体偏大时,外观看不见蒂,可用2把长弯钳夹住瘤蒂,切除肿瘤,留置近端血管钳,24~48h后取下血管钳。

3、若术前未进行刮宫者,将缝线拉向一侧,进行全面刮宫,以探查宫腔内情况。

如发现有黏膜下或肌壁间肌瘤,则根据病情考虑行腹部手术。

7. 并发症1、出血主要由于钳夹缝扎瘤蒂过松,使血管回缩,以致引起出血。

发现后根据病情处理,必要时行腹部手术进行止血。

2、感染可因①术前肌瘤已有感染,未得到控制,术后继而扩散;②肌瘤残端坏死感染。

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恶臭,体温升高。

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子宫损伤多由于过度牵拉瘤蒂引起子宫部分外翻,切除肌瘤瘤蒂时穿通子宫。

若穿孔小且无感染,可剖腹缝合子宫裂口止血;如损伤面积大,则应行子宫切除术。

8. 后遗症暂无可参考资料。

9. 术后饮食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0. 术后护理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大肠息肉诊疗指南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大肠息肉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注意便血、贫血、腹痛、腹泻。

2.发病年龄及家族史。

【物理检查】
1.贫血体征、营养状况。

2.唇、口腔粘膜、皮肤色素斑。

3.骨及软组织包块。

【辅助检查】
1.肛门指检、直肠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2.钡灌肠X线照片检查。

3.结肠镜检查及息肉活检。

4.钡餐或胃镜检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小肠息肉等。

【诊断要点】
1.便血、腹泻、贫血等。

2.钡灌肠X线照片、结肠镜检查可明确息肉的部位、数量、大小、形状。

3.息肉活检及电切息肉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类型及有无癌变等。

4.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1)家族发病史。

(2)息肉数量:几百至千个,黄豆大至数厘米大小,
密集、成串。

分布全结肠和直肠,多数有蒂、息肉系腺瘤性。

(3)可伴胃、十二指肠息肉;
(4)有高度癌变倾向。

5.Gardner综合征:
(1)息肉特点:似家族性息肉。

(2)伴骨、软组织肿瘤:如颅骨瘤、脂肪瘤等。

(3)高度癌变倾向。

6.Peutz-Jephers综合征(黑色素-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1)全胃肠多发息肉,小肠多见。

(2)起病年龄轻,癌变年龄常<35岁。

(3)唇、颊、面、手等处粘膜、皮肤色素斑。

(4)息肉系错构瘤性。

【鉴别诊断】
1.痔疮及肛门裂。

2.溃疡性结肠炎。

3.大肠癌。

【治疗原则】
1.有蒂、亚蒂息肉结肠镜下电切或微波治疗。

2.手术切除:
(1)宽基大息肉经内镜无法电切或微波治疗病例。

(2)广泛分布全结肠息肉。

(3)息肉癌变。

【疗效标准】
1.治愈:息肉全部切除或摘除。

2.好转:
(1)部分息肉摘除或切除。

(2)息肉所致便血停止。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知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