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上的北京城》

合集下载

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

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

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古都北京古今变迁1中国的都城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建立而诞生的,而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都城则产生得更早,如山西临汾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称平阳,传为帝尧建都之地,史称“陶唐古都,伊祁旧地”。

山西省最西南端的永济县相传为舜都。

公元前21世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相传其都是于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东),这样我国最早的全国性都城诞生了。

后因各种历史的原因,古都数目不断增多,据《水经注》载,到北魏时止,都城约有180处,加上以后各朝都城,总数应在200处以上。

在所有的王朝都城之中,特别著名的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安阳七处。

在历代古都之中,以七大古都所统治的地域最为广大,经历的年代最为悠久,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最为重要。

北京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是燕、蓟重镇,辽的陪都和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现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不断被延展着、变化着、丰富着。

城墙是人类开始走向文明的标志。

说到文明就总是离不了城墙、青铜器、文字、阶级这几个标志,而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的发掘无不以城墙遗址为要,可见城墙对文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城墙的建设不仅仅反映了人们挖壕筑墙的水平,而且还反映了古代青铜矿冶和铸造的科技进步水平。

只有相对高级和相对发达的城墙建筑,才能够保证城市生活的稳定和发展,这才是城墙“文化”最贴切的核心内涵。

一、城之形制在我国古代的汉字中的“城”,一方面是指“城墙”,另一方面又指“城市”。

对于中国古代的城市的建设来说,大多是先修筑城墙,后形成市区的。

北京城的历史

北京城的历史

(二)古代传说
“幽州”是传说中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二、北京地区城市的起源
(一)北京地区城市产生的地理条件
(二)北京地区最早的城市—— 燕、蓟
建立时间
名称
位置
建立时间
前1046年 (西周)
名称
位置
燕 房山琉璃河镇的董
家林村
建立时间
前1046年 (西周)
名称
位置
燕 房山琉璃河镇的董京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古代城邑
一、远古人类遗存及传说 (一)远古人类遗存
时期 名称
年代
特点
旧 石 器 时 期
时期 名称
年代
特点
旧 北京人 石 器 时 期
50万年前 使用火
时期 名称
年代
特点
旧 北京人 石 器 时 期
50万年前 使用火
时期 名称
年代
特点
旧 北京人 石 器 时 新洞人 期
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 按向心方式累积而成的厚木墙。这种葬制起 源于何时尚有争议,但在西汉盛极一时,已 是公认的事实。
(2)东汉张堪推广种植水稻
(3)北京地区最早的人工水利工程 戾陵堰和车箱渠
(4)潭柘寺 位于门头沟,北京现存最早的寺庙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涿郡和幽州
1、隋唐时期北京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 (1)唐太宗东征高丽和悯忠寺
4000年前 出现从事原始农业 和畜牧业的部落
时期 名称
新 东胡林人 石 器 上宅文化 时 期 雪山文化
年代
1万年前
7000— 6500年前 4000年前
特点
①来到平原 ②原始畜牧业出现 原始农业出现
出现从事原始农业 和畜牧业的部落

北京故宫的介绍

北京故宫的介绍

故宫介绍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宫吉祥物首度对外亮相,该吉祥物源自中国传统的吉祥龙凤形象,分别为龙“壮壮”和凤“美美”。

2019年2月19日-20日,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故宫博物院将联合于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这是故宫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参观。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

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洛阳师范学院期末作业(论文)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年级: 2011级学号:110544126姓名: 孟凡飞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指导老师: 王静二零一二年十二月目录目录 (2)摘要 (3)第1章引言 (3)第2章北京的地理环境 (3)2.1地理位置 (3)2.2气候环境 (3)3古近北京 (3)3.1古代北京 (3)3.2近代北京 (4)4.北京的符号 (4)4.1天安门 (4)4.2故宫 (4)4.3天坛 (5)4.4长城 (5)4.5圆明园 (5)4.6四合院、胡同 (5)结束语 (5)参考文献 (6)解读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摘要:北京在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

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

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称大都。

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

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

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

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当之无愧!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北京;都城;首都1.引言我国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资源。

2北京的地理环境2.1地理位置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

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2.2气候环境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中国建筑史-13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1(北京城)

中国建筑史-13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1(北京城)
社会经济概况:
•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它经历了一个 由兴到衰的过程。
• 明清两代初期,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推行了 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以巩固统治。
• 中期达到繁盛,特别是明中叶后期资本主义 因素出现,及康、乾、嘉盛世,对建筑业发 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明清建筑的成就与特点 1、经济的发展,使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
使用梭柱、月梁等。常用弯曲木料作梁架构件。
建筑实例: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
• 广胜寺分上、下两建筑寺实例::上寺在山顶,下寺 在山麓。
• 下寺建筑基本是元代所建,又以其中的正 殿最为典型。广胜寺下寺正殿建于1309年
——减柱法、移柱法 柱子分割的间数少于上部梁架的间数
二、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 年)
永乐四年(1406) 营建北京,到永乐 十八年(1420)基 本竣工,历时15年
金中都
元京
明嘉靖三十二年 (1553年)加修外 城到明嘉靖四十 三年〈公元1564 年〉筑就。
金中都
元大都
1406-1420
明北京
明1553年
加修外城
辽南京
西直门 阜成门
德胜门 安定门
面远达非洲。元朝政府先后在泉州、庆元(今宁 波)、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南)、温州、广州、杭 州等地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2· 民族、宗教、文化的融合下,出现了一些 新建筑类型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 到3·南从海建,筑西技术南方包面括看今:西对藏宋、式木云构南体,系西进北行至了今简化。 新·疆木,架建东筑北方至面鄂,霍规次模克与海质量。上都逊于两宋,一般 寺喇庙建嘛筑塔加、工礼粗拜糙寺,用传料入草中率土。 社传会统经建济凋筑零技和术木和材艺短术缺增,加不得了不新对的宋因式素木,构出体系 现进行了了一简些化融。合如多减民去族若特干柱点子的和建内筑檐柱斗拱,不再

有关北京城的古诗

有关北京城的古诗

有关北京城的古诗《幽州夜饮》原文: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一、衍生注释:1.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一带。

“夜饮”,夜晚饮酒。

2. “凉风”“夜雨”“寒林”:描绘出夜晚寒冷、萧瑟的景象。

3. “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中举行的宴会。

4. “迟暮心”:迟暮之年的心境,有感叹年华老去之意。

5. “剑舞”“笳音”:都是军中的娱乐和传达情感的方式。

二、赏析: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凉风吹着夜雨,寒林瑟瑟作响,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怆的基调。

在这样的氛围下却有一场高堂宴会,看似热闹,可诗人却说“能忘迟暮心”,实则难以忘怀自己已到暮年的事实。

军中的剑舞和塞上的笳音,进一步烘托出边塞的氛围,也暗示着诗人的军旅生活。

最后两句“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有一种无奈中的自我安慰之感,仿佛在说如果不是做了边城的将领,怎么能体会到朝廷的恩遇呢?全诗通过环境描写与诗人心境的结合,展现出复杂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张说(yuè)(667年-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

河南洛阳人。

唐朝宰相,封燕国公,擅长文辞,当时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苏颋(tǐng)并称“燕许大手笔”。

他的诗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内容多反映当时的政治生活和边塞风光等。

四、运用片段:我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正值深秋的夜晚,突然刮起了凉风,飘起了细雨。

那一瞬间,我就想起了张说的“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我站在古老的胡同里,看着周围的树木在风中摇曳,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我就想啊,当年张说在幽州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我这样的感触呢?这风这雨,就像把我和古人的距离拉近了,让我更加能体会到诗中的那种萧瑟与孤寂。

我觉得啊,古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

《春日陪车驾幸蒋山应制》原文:钟山月晓树苍苍,凤辇乘春到上方。

驯鸟不随天仗散,岩花初喷御衣香。

珠旒微乱埒前马,剑佩声传合下霜。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北京城建城已有3040年的沧桑历史,当时它的名称叫做蓟(读音:jì),是周朝所分封的一座都城。

隋朝以蓟城为涿郡治所,唐朝统称幽州。

辽朝以蓟都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继辽之后正式迁都到这里,名为中都,到了元朝,又在中都郊外创建新城,叫做大都。

明朝改建大都,始称北京。

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

“蓟”的成长“蓟”这个名称,最早见于《礼记》中的《乐记》篇:“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讲的是周武王消灭了殷商势力之后,立即着手分封黄帝的后代于蓟的事实。

“蓟”是西周分封在北方的诸侯国名,也是当时的国都所在。

这就是说,至少在西周初年的时候,今天的北京城附近就已经有一座被称为“蓟”的城市了。

“燕”与“蓟”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蓟国的时候,还在北方分封了另一个诸侯国,这就是燕国。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这里所说的北燕就是我们所说的燕国。

这样一来,在西周初年的时候,现在的北京城及临近的地区,实际上有两个西周的诸侯国,一个是蓟国,另一个是在蓟国附近建立的燕国。

那么,周武王分封时的初封地在哪里呢?长期以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定论。

后来在北京西南的房山区琉璃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之后,历史上关于燕国初封地的这桩悬案,才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到了东周时,北京周围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位于蓟国以南的燕国势力增加,逐渐兼并了北面的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从此以后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

后来北京又被称做燕京,也是来源于这里。

蓟丘和蓟城对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蓟城城址的确切位置,它究竟在今天北京城的什么地方?现今的北京城是否还保留了一些古老蓟城的遗迹?北魏(386-534年)时代的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名著《水经注》中,对蓟城的由来作了比较可信的注释,并且还对蓟城与蓟丘的关系,作了说明。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材料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第4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明代北京城的营建〔材料一〕(永乐四年秋七月)诏①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

(永乐十五年春正月)壬子,平江伯陈督漕②,运木赴北京。

……壬申,泰宁侯陈董③建北京,柳开、王通副④之。

……丙申,杂犯死罪以下囚,输作北京赎罪。

(永乐十八年秋七月)丁亥,诏自明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

(永乐十八年冬)十一月戊辰,以迁都北京诏天下。

……十二月己未,皇太子及皇太孙至北京。

癸亥,北京郊庙宫殿成。

(永乐)十九年春正月甲子朔,奉安五庙神主于太庙。

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

《明史》卷六《成祖本纪二》【注释】①诏:皇帝颁发的命令。

②漕: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等,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③董:督,监督。

④副:辅助。

〔材料二〕明永乐四年闰七月,淇国公丘福请建北京宫殿,以备巡幸。

遣工部尚书宋礼诣四川,吏部左侍郎师逵诣湖广、户部侍郎古朴诣江西,督军伐木……泰宁侯陈,北京刑部侍郎张思恭督军民匠作在京诸匠造备砖瓦。

《明永乐实录》(永乐四年秋闰七月)命工部征天下诸色匠作①,在京诸卫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布政司②、直隶、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安庆、徐州、海州选民丁,期明年五月俱赴京听役,率半年更代,人月给米五升。

其征发军之处一应差役及间办银课等项令停止。

命泰宁侯陈、北京刑部侍郎张思恭督军民匠造备砖、瓦,造人③月给米五斗。

《天府广记》【解读】材料一选自《明史·成祖本纪》,反映了朱棣营建北京城和皇宫的大略经过。

这两则材料都相对简单,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第一,关于北京紫禁城的营建时间北京故宫建筑历史悠久。

关于它的建成日期,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即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北京宫殿建成,永乐十九年元旦正式迁都北京,并在三大殿举行了大典。

但对于北京紫禁城的开工日期,史料记载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在明永乐五年五月开工。

依据是据《明史本纪》,永乐四年七月诏,“明年五月间北京宫殿”。

地名与历史上的北京

地名与历史上的北京

地名与历史上的北京216王子豪邬晶秀汪远司家章北京是历史文化极为丰富的城市。

几百年的都城历史给北京留下了许多印迹,众多的地名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的地名或通俗易懂,或内涵丰富;有的体现地区功能,有的是地标建筑,还有一些隐藏着历史故事。

不少的地名可以帮我们了解几百年前同一地区的样子。

通过这些地名,我们不但能知晓过去北京城的布局,也能有利于未来北京的规划。

北京如今的地名大多是明、清、民国和解放以后定下的,他们能较好地反映这些时期的历史。

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唯一继承首都地位的城市,集中国都城建设之大成。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

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重建了宫城和皇城。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

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后来明朝灭亡,满人入住京城,并未对城市布局作出多大的调整,除了一些与明朝直接有关的地名,比如御河(清称筒子河),少有改动。

有一些地名明显是当年两朝的“遗物”,比如前门、广安门、朝阳门等等。

另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地名也反映了当时的环境。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西苑。

康熙时称畅春园为西苑。

查慎行曾多次在此供职,有《赴西苑马上》《西苑值庐》《西苑送春》等诗词。

畅春园西侧村镇也称为西苑,即我们现在所谓的西苑(东起中直路西至颐和园东门,北始颐和园路北,南至中直机关北墙)。

民国八年(1919年)的文件《西苑俘虏收容所收容德奥俘虏情况》中的西苑便是指此地了。

现在北京人已经没人把中南海和西苑联系起来了,毕竟对于“苑”,大家都有郊区的印象,中南海是至高无上的中心,怎么是苑呢?后来北京有个很有名的西苑饭店,它在西外大街北京动物园的旁边。

明代这里是皇家庄园,清代称万牲园,解放初辟为西郊公园。

北京历史的四大时期及15个阶段

北京历史的四大时期及15个阶段

北京历史的四大时期及15个阶段北京的历史文化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早在70万年前,「北京人」即生活于周口店地区。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建于蓟,辽的南京、金的中都均在此地区,元、明、清叁代,北京更成爲全国的政治及文化中心。

因此,皇家宫廷、园林、朝坛及宗教建筑遍佈,且大多保存完好。

长城、古运河均以此爲北端。

北京现存名胜古迹极爲丰富,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故宫、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慕田峪、明十叁陵、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及展览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

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2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2个。

北京旧城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的完整古城。

其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高大城楼、典型街区、四合院群仍保存较完好,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史学界通常是把北京历史分成四个大时期,十五个阶段1,第一个时期(50多万年前——公元前222年),是北京地区出现古代人类活动,到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又可分成四个阶段:一、北京地区的古代人类活动阶段,时间自50多万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即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

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算是属于原始社会时期。

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活跃着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等北京先民,并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遗存。

二、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方国阶段,时间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余年。

时属青铜时代,人类社会也已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这时北京地区已出现臣属于殷商的小国及其都邑——蓟和燕。

三、西周、春秋时期的燕、蓟古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1000余年至公元前475年。

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出现了两个西周的分封国——蓟和燕。

于是,北京成为西周王朝北方封国的统治中心,诸侯领地的中心。

四、战国时期的燕都蓟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

老北京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来历(看完真长知识,建议让孩子都看看)

老北京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来历(看完真长知识,建议让孩子都看看)

老北京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的来历(看完真长知识,建议让孩子都看看)老北京的城门,分为内城九门和外城七门。

内城九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外城七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老北京城门示意图一、内城九门正阳门,图4-1正阳门城楼南面的全貌,是1916年之后不久从箭楼向北拍摄的。

左右城墙上各辟两个门洞,是城门改造的工程项目之一。

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直通刑部街。

工程于1916年完工。

正阳门面阔7间,齐城平台宽50米,进深24米,通高42米,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

瓮城巨大,呈弧形,宽108米,深85米,四面各辟一门。

正阳门,图4-2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整门。

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

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

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

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城楼上有北京民俗民览馆。

正阳门箭楼,图4-3正阳门,图4-4据资料记载是在1956年,城墙以北的顺城街来了大批的民工,那里传出了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劳动号子声。

这条不很宽的大街被自西向东掘开了一条两丈多深的大沟,并排埋上了两根很粗的“洋灰管”。

这个在当时被认为是很大的工程一直到1957年国庆节前才完工,东西顺城街由原来的石子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

后来才知道,这个工程叫做“前三门污水截流工程”,是人民政府为还清城墙南的护城河而修建的。

目的是将原内城的生活污水截流到西便门以东去,防止污染护城河。

崇文门,图3-1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

崇文门以瓮城左首镇海寺内镇海铁龟著名。

此外崇文门税关之苛也使外埠客商望门生畏。

“崇文铁龟”名遍响京都。

北京都城的演变

北京都城的演变
液池构成内院的用水系统。在积水潭附近成为商旅繁华地区。
• 9、排水工程做的很好,南北主干道两侧砌明渠,并在城墙砌有排水涵洞。
• 10、大都城划有50个坊。这些坊也只是一个地段,并无坊墙和坊门。坊内有小巷和胡同,胡同
多东西向,形成东西长南北窄地带,由一 些院落式住宅并联而成。
元大都
• 1、它把宏伟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物紧密的结合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 占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它 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 蓟城旧址上发展起来的。
于公元1153年,金国将都城迁 至辽南京即金中都北京。并参 照宋代汴梁(开封)的形制进 行规划设计。
金中都建成不到100年,为蒙古 兵攻占,遭彻底破坏。
元大都
• 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逐渐强大,控制了欧亚洲广大地区。并逐渐向中原拓展,

• 金:62年,1152-1214年 • 元:97年,1271-1368年 • 明:223年,1421-1644年 • 清:268年,1644-1912年 • 中华民国:17年,1912-192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65年,1949-2014
合计:732年
金中都 元大都 明北京 清北京
金中都
• 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
• 明清城市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城市人口的规模扩大。
明清时期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表现在各级行政中心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和专门工业 城市的发展。首先,城市人口构成有显著的变化,工商业者比重有很大的增加。其次,城 市手工业发达,对居民生活构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在工商业城市中已逐渐有一定的分工。 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职能的加强刺激明清时期大的区域性都是不断成长。 明清时期是市镇迅速发展的时期,新兴的城镇蓬勃发展,区域城镇系统不断完善。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时期,城市分布地域较前代有明显的扩建。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4、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 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桥面,以行车走人。 而赵州桥的特点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两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桥结构中最先进的一种。她是世界 上现存年代最久、单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桥,被世人公认为“天下第一桥”。赵 州桥正名安济桥,俗称大石桥。其设计者是隋朝匠师李春。赵州桥是正常的交通运输桥,它的桥身弧线 优美,远眺犹如苍龙飞驾,又似长虹饮涧。尤其具有艺术特色的是栏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显示了 隋代矫健、俊逸、浑厚、严整的石雕风貌。整个大桥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称得上是隋唐时代石雕 艺术的精品。
中国著名的历史建筑
1、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 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 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 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 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宫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古 代宫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结构宫殿。故宫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收藏 着90多万件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许多稀世珍宝。
6、江南名楼——岳阳楼
• 湖南岳阳市著名古建筑,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前身是三国时(215年),吴国 鲁肃练水兵士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谪守岳州,在此 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 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于是名声更大,成为我国南方一大 名胜。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年)再建,保持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城市规划-历史上的北京规划

城市规划-历史上的北京规划

35
1953-2004
最新课件
36
市域
1953年《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提出首都应 该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要把它建设 成为我国强大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20年左 右达到500万人) 1958年《北京城市规划初步方案》提出北京是我国的政 治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我们还要迅速的把它建设成一 个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和科学技术的中心,使它站在我国 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的最前列。(50年左右达到1000万 人) 1973年《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多快好省地把 北京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 和现代城市设施的清洁的社会主义首都。 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提出是全国的政 治中心和文化中心。(2000年1000万人)
最新课件
19
建国初期国家单位分布图
1949年5月即成立了都市计划委员会, 先后由叶剑英、聂荣臻任市长兼主任。 当时,市政府一方面邀集分别在美国、 英国、法国、比利时、日本留学的专家 梁思成、陈占祥、华南圭、朱兆雪、赵 冬日等研究规划方案;另一方面还邀请 了以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 为首的苏联专家组协助研究北京的城市 规划。
何思源市长提出了规划原则:表面要北平化,内部要现代化。北平市工务 局对全城进行实地调查,在日伪时期的建设计划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北平都 市计划大纲》,其计划的基本方针包括规定市界、交通设施、分区制、公共卫 生、游憩设施、住宅建设等 8项专题设想。
然而在内战连连的情况下,限于当时的国情、财力,北平市政建设的新发
最新课件
14
内战1946年都市计划简明图
最新课件
15
内战1946年铁路总站计划草图
最新课件
16

历史课件-北京 长城

历史课件-北京 长城
交泰殿 交泰殿为北京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 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 活的地方。交泰殿为皇 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 方,是皇后生日时接受 庆贺礼的地方。
走进故宫 后三宫之坤宁宫
坤宁宫 坤宁宫在交泰殿后 面,坤宁宫坐北面南, 面阔连廊9间,进深3 间, 黄琉璃瓦重檐庑 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 。
长城的作用和意义
军事上
经济上 政治上
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戚继光灯著名将领加 固增设,长城沿线声势联结,“精坚雄壮”, 确保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安宁 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长城沿线 驻兵屯田,促进了边境经济的开发,边境的马 市贸易兴盛起来,同时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城市 是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走进故宫 三大殿之中和殿
中和殿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 之一,位于太和殿后,是 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 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 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 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 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 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走进故宫 三大殿之保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是故宫三大 殿之一,在中和殿后, 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 藩王公的场所北虏”,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 的侵扰和北部边境鞑靼骑兵的袭扰,是 长期困扰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 两大问题。在与俞大猷、谭纶等人消灭 南部倭寇之后,戚继光被调往北边防御 鞑靼。 明朝为加强北方防务,将长城沿线 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 之为九边重镇,每镇均设有总兵官管辖。 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拱卫京 师,是九镇中最重要的一镇,戚继光为 蓟镇总兵官。 戚继光等著名将领加固增设长城沿线 声势联接,“精坚雄壮”。确保了半个 多世纪的和平安宁。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之
雄伟的长城
长城的历史沿革-----起源

与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档

与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文档

与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春秋战国时期1、召公封燕召公封燕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建立西周。

采用分封制,将子弟、亲戚、功臣、贵族分封各地为诸侯。

召公爽,姬姓,为周之支族,活动于今陕西岐山西南,因食采于召,故称召公。

周初,召公为周王室太保,位居三公。

曾辅佐周王灭纣克商及夷、奄、薄姑等方国的叛乱。

2、燕王哙让子之燕王哙让子之燕王哙元年(公元前320),以子之为相。

子之权势渐重,觊觎燕国君主地位。

还通过苏代、鹿一毛游说燕王哙让位。

燕王哙五年(公元前316),燕王哙让君位于子之。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起兵攻子之,齐宣王派兵增援。

混乱中,杀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平定了叛乱。

齐军进入燕都,杀燕王哈和子之。

公元前312年,赵国派公子职入燕,立以为王,是为燕昭王。

3、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燕昭王修筑黄金台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

在郭隗的协助下,于易水旁修筑黄金台,广招天下人才,乐毅、邹衍、剧辛等前来投奔。

燕昭王采纳乐毅论功授爵授禄的政治制度,并改革吏制,设相国和将军,分掌政治、军事大权;全国分五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燕王任命;制定严酷的刑法,燕国日益强盛。

4、乐毅伐齐乐毅伐齐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五国共同伐齐。

激战于济西,大败齐军。

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

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

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乐毅墓位于房山区官道乡富庄村东。

整体呈圆形,土宝顶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

墓两侧现存民国4年(1915)碑记一座。

碑上刻有馆阁体“望诸君墓”4字。

5、田单破燕田单破燕燕昭王死,齐国田单利用燕惠王与乐毅不和,施反间计,惠王撤换乐毅。

田又用重金收买燕将,公元前278年,用"火牛阵"大败燕军。

将燕军赶出齐国。

公元前279年,田单去莒迎齐襄王主政。

6、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秦攻燕,兵临易水。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城市PPT课件

中国城市建设史-明清城市PPT课件
•现代北京城是以明清北京城为中心扩建而成的,
同时沿袭了明清北京城的风格。
北京轴线
城墙的变迁
•明 初 为 第 一 阶 段 , 迁 建 的 主 要 对 象 为 南北城墙,迁建中首先针对大都北部的 空旷地将北城墙南移五里,然后将南城 墙作相应的调整,向南移动一里半。经 过这一阶段迁建以后的北京城被称为内 城。
❖ 要点 A、秦长城:东起辽东, 西至临洮。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B、秦长城为土筑,而明长城东部重要地
段,多用条石和层砖砌成。
自然科学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 科技
北京城 明长城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明末)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末)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李时珍
《本草纲目》插图
北京、南京、洛阳、西安、开封、杭州
该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 位并有所发展(北京)
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 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 建筑显著增多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 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 水平
资料影片观摩
❖ 明清故宫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书 董其昌(明)

徐渭(明末) 扬州八怪(清)
作品欣赏
董其昌
作品欣赏
徐渭创泼墨花卉,即把水墨 倾倒在画面上,再用笔勾画, 代表作有《墨葡萄》。

二年级下册品德课件-4《2 北京名胜古迹多》1∣首师大版(北京)(共27张PPT)

二年级下册品德课件-4《2 北京名胜古迹多》1∣首师大版(北京)(共27张PPT)
北京名胜古迹多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 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庭建筑,拥有 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 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 丰富的城市,也是全你知道的
故宫四面环 有 高 10 米 的 城 墙,城墙南北 长 961 米 , 东 西 宽 753 米 , 城外有一条宽 52 米 , 深 6 米 , 长 3800 米 的 护 城河,构成完 整的防卫系统。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 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 麓的天寿山。这里自永乐七年(1409) 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 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 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 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 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一位太 监。
北京的名胜古迹
东城区 北京大学红楼 | 天安门 | 人民英雄纪念碑 | 故宫 | 智化寺 | 国子监 | 雍和宫 | 皇史宬 | 古观象台 | 正阳门 | 太庙 | 社稷坛 | 北京孔庙 | 崇礼住宅 | 北京鼓楼、钟楼 | 可园 | 孚王府 |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 地坛 | 柏林寺 | 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旧址 |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 亚斯立堂 | 协和医学院旧址 | 孙中山行馆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1.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2. 长城 3. 北京故宫 4. 颐和园 5. 天坛 6. 明清皇家陵寝(十三陵 )
周口店猿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 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 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 人类遗址。1921 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先后三 次在“北京人”洞穴遗址外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 石。后来陆续又发现了60万年前的猿人头盖骨化 石,以及人工制作的工具和用火遗迹,遂成为震 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这一发现和研究,奠定 了这一遗址在全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特殊的不可 替代的地位。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京城发展的历史大致而言,金代的中都,基本上还是继 承了燕以来的蓟城的城市规划,故可以说,金之前的北京 变动不大;而到了金代之后,北京才算是彻底开创了一个 新时代,元以及元之后的北京城,更是破除或者放弃了从 燕到金的城市规划,几乎完全是推倒重来,从而方使得金 中都的皇城建筑和园林基本上是荡然无存。但是,元朝对 于金留在北京的两片水却是高度重视,这就是指北海那片 水,当时被称为大宁宫“太液池” 水,当时被称为大宁宫“太液池”,而颐和园那片水,当 时叫山西湖(乾隆年间,这里才改叫了昆明湖)。如果坐 上飞机背负青天朝下看,你就会发现北京南、北方向分别 有两个水源:西北水源颐和园之水入城,则成积水潭;而 城南水源莲花池水入城,则成北海、中海。而历史上,北 京城南、北方向上这两处水源的开拓者,也都是完颜亮。 所以说,今天的北海公园、颐和园旧址这两处地方连同其 金代的建筑,之所以能够作为极少数例外,被元大都保存 了下来,这里的原因也许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它不仅仅 是园林景点,而是贯串北京南、北的水利工程源头的缘故。
侯仁之于1946年夏前往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 侯仁之于1946年夏前往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 非常幸运的是新任地理系主任H.C.Darby(达比或 非常幸运的是新任地理系主任H.C.Darby(达比或 译作德贝)教授正是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 一。他认为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处在经常不断的 变化中。今天的地理,明天即成为历史地理。研 究历史地理的变化,历史资料十分重要,实地考 察以及人类活动遗迹遗物的深入研究更加重要。 正是在他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侯仁之得以进入 北京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并且认识到把我国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疆域变迁和政区沿革史的研 究,进一步发展为历史地理学研究是有广阔前途 和重要现实意义的。
三、作者生平
侯仁之,1911年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侯仁之,1911年生,山东恩县人。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 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 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 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9月,回国后任燕 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应梁思成教授之约,兼课于清华大学营 建系。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系主任和校副 建系。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系主任和校副 教务长等职。现任北大城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 市人民政府首都发展战略顾问组顾问 等职。 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 侯仁之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1950 年发表“ 年发表“中国沿革地 理课程商榷”一文,第一次在我国从理 理课程商榷” 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 理学的性质和 任务。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 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 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 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 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 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 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 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荣誉科学博士”
第二部分:中都——金——中都扩建 第二部分:中都——金——中都扩建 ① 燕京——五代时期——边防重镇 燕京——五代时期——边防重镇 ② 中都——金(女真人)——大规模城市改建 中都——金(女真人)——大规模城市改建 大城的东、西、南扩展,前方是内城,也就是皇 宫;内城北面是最大的 市场 扩建过程及情况:用汉族工匠,用汉族材料 公元1215年遭到破坏 公元1215年遭到破坏
其实,若建立一个大城市,特别是首都,首先要分别从内 部和外部考虑两个基本因素,第一当然是从外部和周边考 虑其战略位置,至于第二,那就是要从内部考虑城市的供 水、用水问题。而说来说去,这两件同样也是北京的头等 大事,而金以降,历朝历代也都无不从这两个基本方面考 虑首都的城市布局。北京其实是座“水城” 虑首都的城市布局。北京其实是座“水城”,即是一座以 水结构起来的城市。若从远处说起来,最初养育了北京的 水源,乃是房山的大石河。北京地区最早的都邑“幽都” 水源,乃是房山的大石河。北京地区最早的都邑“幽都” 即称为“ 即称为“聚”,“聚”这个地方之所在,其实就是被完颜 亮看中了的房山,而所谓“ 亮看中了的房山,而所谓“聚”,顾名思义就是水汇合成 流。直到北魏时代,房山还被称为“圣聚” 流。直到北魏时代,房山还被称为“圣聚”,这就是指 “古圣水”,也即今天的大石河。而最早的燕都,也就建 古圣水” 立在房山大石河湾的土台子上。
四、作者作品
作品有《侯仁之文集》 作品有《侯仁之文集》,《北京历史地图 集》一卷、二卷,《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 一卷、二卷,《 实践》 实践》,《侯仁之燕园问学集》,《历史 侯仁之燕园问学集》 地理学四论》 地理学四论》,《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辑》,《黄河文 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辑》 明》,《步芳集》,《奋蹄集》,《燕园 步芳集》 奋蹄集》 景观》 景观》,《古都北京》,《古今北京城市 古都北京》 地图》 地图》等。
六、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至今,已经三千余年的 历史。在这三千余年中间,先后有数个王朝在此建都。王 朝更替,北京城或者毁弃,或者重建,每一个朝代都在这 里留下了历史的印记。本文的写作重点是“ 里留下了历之对应的城市建 设、城市景观。 作者集中笔墨探讨了北京城市建设的几个关键时期。因此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来分析解构。 作者的写作脉络非常清晰,有三条线索,北京名称的变化、 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变化,三条线索相辅相成,条分缕析 地展示北京的历史地理变迁,并且借助历史史实去分析城 市布局和城市建筑中所隐含的思想内容,揭示城市建设中 城与自然、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五、创作背景
1. 从侯仁之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 从侯仁之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到今天, 北京已成了他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 “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被誉为“活北京” 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 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 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 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除了 将自己渊博的学识应用到北京城市的实际建设中,对于介 绍北京的历史,宣传保护北京旧城风貌的意义,激发人们 热爱北京的情感,侯仁之从来都是乐而为之的。而一旦发 现影响、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他就会感到痛心疾首,并 且会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设法制止。正是在他的积极努 力下,长期保护不善的卢沟桥才有了今天的模样。他还十 分看重北京城的水系建设,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干枯的莲 花池得以碧波荡漾,废旧的后门桥今日清水环绕。
《历史上的北京城》 历史上的北京城》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北京城的由来和发展变化。 2. 这是一篇说明文,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 点和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 1.梳理北京城历史发展脉络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 建设、城市景观的概况。 2.分析本文怎么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地介绍北京 城的历史变迁。 3.分析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在本文中所体现的严 谨的科学态度。
第一部分:① 蓟——从殷商、西周到晚唐——地理位置和发展变化 ——从殷商、西周到晚唐——地理位置和发展变化 关于北京起源和早期的历史记载——殷商、西周、战国时期 关于北京起源和早期的历史记载——殷商、西周、战国时期 ② 北京初期发展的地理位置以及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成为南北的交通枢 纽 北京三面有丛山环绕,只有正南一面开向平原 西南一角地势比较高,通行方便 北京后面有一些天然峡谷,形成南来北往的通衢 ③ 北京城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意义 和平时期——贸易中心 和平时期——贸易中心 战争时期——进攻北方的前方基地 战争时期——进攻北方的前方基地
当年为了建造西客站,主事的竟然准备填平莲花池,为西 客站建一“亚洲第一大货场” 客站建一“亚洲第一大货场”。好在那时候侯仁之腿脚还 灵便,听到大货场的消息便去实地调查,这老头子登上高 楼一望,发现那莲花池已经成为热火朝天之大工地,遂大 惊失色,紧急呼吁,痛陈若填平莲花池,那么一来切断了 北京历史,将使得燕都“蓟城” 北京历史,将使得燕都“蓟城”再不可考,北京的历史文 化名城的地位从此大为缩水,二来也更要不得的是:这等 于切断中海、北海的水源。由于侯仁之等人揭示出金代大 宁宫琼华岛(北海)与莲花池之间的水源关系,也就等于 提示了中海、北海活水的来源,也许正是这一提示,在关 键时刻从西客站的虎口里把莲花池给夺了下来。莲花池于 是终于没有被填平,反而因祸得福,被重修为一个波光粼 粼的公园。
第三部分:大都城——元——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第三部分:大都城——元——为现在的北京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忽必烈定都燕京 忽必烈修缮琼华岛以及琼华岛的变迁 离宫的来历 元大都修建的过程 地形测量——总体规划——逐步施工 地形测量——总体规划——逐步施工 元大都的详细布局: 皇城——以琼华岛和中海北海为中心,周围环绕这大内(东岸迤南), 皇城——以琼华岛和中海北海为中心,周围环绕这大内(东岸迤南), 灵囿(东岸迤北),三组宫殿和皇城(西岸) 大城——三个城门,五十坊,太庙(东面),社稷坛(西面),中心阁 大城——三个城门,五十坊,太庙(东面),社稷坛(西面),中心阁 元大都的平面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关于帝都建筑的一种理想
养育了北京的第二个水源,也就是城南的莲花池。由于随着燕国的疆 域向东北开拓,它的首都也逐渐北移了,到了燕襄公的时代,燕国就 已经把“ 已经把“蓟”作为自己的都城。而关于“蓟”王城的大体位置,则是 作为自己的都城。而关于“ 据侯仁之老的考证和研究得出的,侯仁之认为,蓟城就是在如今的宣 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公主坟以北,以莲花池为核心。而之所以是以莲 花池为核心,乃是为了解决王城的用水问题。北京既然一向被称为 “水甘土厚”的宝地,那北京的南城,自然也是多水的,那个地方除 水甘土厚” 莲花池外,元代还有“泡子河” 莲花池外,元代还有“泡子河”和“南海子”,它至今还留下了南城 南海子” 陶然亭公园那好大一片水泊。所以,我们时常所说的“燕京” 陶然亭公园那好大一片水泊。所以,我们时常所说的“燕京”,其实 有二:一在今天的京郊房山县大石河畔,曰“幽都(聚)” 有二:一在今天的京郊房山县大石河畔,曰“幽都(聚)”;而第二 个,则在今天的北京城南莲花池畔,曰“蓟城” 个,则在今天的北京城南莲花池畔,曰“蓟城”。我们所说的在如今 在北京城里的“燕京”,其实专指后一个,即莲花池畔的那个“ 在北京城里的“燕京”,其实专指后一个,即莲花池畔的那个“蓟 城”。可见,这个莲花池对于北京极其重要,因为自燕到金,千年以 来,它就一直是北京城市的主要水源,这可以解释,无论是燕之“ 来,它就一直是北京城市的主要水源,这可以解释,无论是燕之“蓟 城”还是金之“中都”,都是以莲花池为核心建立起来的,也可以说, 还是金之“中都” 那个时代,北京城的中心其实是在今天的南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