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含义与发展03版
微课的“前世今生”----谈微课的背景及意义
微课的“前世今⽣”----谈微课的背景及意义⼀、背景1、微课的概念2、微课的产⽣3、发展现状⼆、意义1、对学⽣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效果2、对教师的专业⽔平发展3、对教育⾃⾝的发展⼀、背景微课发端于微博,⾃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
于是,微课也应运⽽⽣。
微课有什么魅⼒让⼈们如此着迷?让我们去探求微课的“前世今⽣”。
1、微课的概念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市教育信息中⼼教师胡铁⽣先⽣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在美国⼜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
微课程是⼀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学⽣因⽽易于掌握。
微课程是⼀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特定的教学⾏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学习。
它围绕某⼀问题或某⼀情景⽽形成的⽬标明确、内容短⼩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容量⼩、⽬标明确的特点。
2、微课的产⽣⾯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中间所采⽤的教学⽅式、⽅法及⼿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的——教会学⽣学习。
⾯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吸引学⽣注意⼒,如何才能将⾼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在这种背景下,“微课”诞⽣了。
胡铁⽣提出,如果换⼀种思维⽅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也⽅便学⽣随时随地点播,能重复使⽤,利⽤率⾼。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式,满⾜学⽣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一、“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1. “微课”教学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集信息技术、传媒技术和教学技术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特点是“微”、“短”、“精”,即课程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某一点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灵活的呈现,如录制视频、PPT等,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准地传递知识,深入学生内心,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全球范围内“微课”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一些先进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引入“微课”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实践。
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关注并尝试“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各地的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的推行“互联网+教育”政策,积极倡导和推广“微课”教学资源,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拓宽教育资源的开发渠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灵活性强“微课”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进行灵活的使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 视听效果好“微课”教学资源多为视频、PPT等形式呈现,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听效果好的教学资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微课”教学资源还可以结合在线互动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平台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应用场景多样“微课”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场景。
它可以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独立成为一种教学模式,例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微课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那么,什么是微课?微课是以短视频为基本形式,通过多媒体技术传递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微课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将知识点进行解析和讲解,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知识。
首先,微课的发展源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微课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而产生,它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可以方便地观看和学习微课,实现了信息的随时获取和共享。
其次,微课的发展也得益于对学习方式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微课则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
微课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和解析,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消化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微课的发展也是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和挑战。
微课不仅仅是一种资源和工具,更是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微课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将知识点进行解析和讲解,并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调节教学的节奏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因此,微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能力。
最后,微课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大量的内容创作和资源投入。
微课的普及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和内容创作,这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微课的质量和评价问题。
微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如何评价和监控微课的质量则是一个难题。
最后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
理解微课程概念
理解微课程的概念1.微课程定义基于微课程属性的认识,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
云计算、移动互联是微课程赖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技术基础,有着支持“泛在学习”、信息化学习管理和大数据应用创新的良好应用前景。
我们在分析微课程的时代属性中已经阐明:微课程应该尽可能纳入云教育范畴。
虽然微课程并不排斥“纸媒”支持的翻转精熟学习,但是,长远来看,微课程应当主动纳入由云计算、移动互联支持的云教育范畴。
“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明确了微课程教学法关于微课程的研究对象。
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纳入微课程范畴,是因为微课程首先表现为课程。
课程属性中提及的四大范畴——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将在微课程要素优化组合的微系统中得以实现。
2.微课程的研究对象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的研究对象以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为好。
因为单位课时教学活动是构成课程活动的最基本单元,通过基本单元教学活动的变革,达到在家精熟学习,1到课堂参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协作探究,获得学力提升,是非常有意义的。
微课程的研究对象不是拘泥于知识点,而是立足于单位课时教学活动。
我们不赞成在微课程实践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给一个微视频只有一个知识点的限制。
因为,这只能强化传统的资源建设观,强化以死揪知识点为标志的、扼杀创新潜能发展的糟糕的传统教学。
核心提示:微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单位课时的教学活动。
3.微课程与“微课”辨析分析微课程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为厘清微课程与“微课”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
“微课”则是微型教学视频形式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配套学习资源。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一、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历程微课教学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微为载体,以课程为内容的一种教学资源。
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将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和提炼,并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展示,同时提供在线学习的便捷途径。
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国教育部对高校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提出了“从师训开冲,教育界分类”、“实践出路和分享资源”的口号,为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的兴起,微课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微课教学资源的特点及优势1. 短时效性强:微课教学资源的特点之一是短时效性强,通常一节微课的时长不会超过15分钟。
这种短时效性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2. 多样性:微课教学资源的呈现形式多样,既可以是视频、PPT,也可以是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多元化程度。
3. 便捷性强:微课教学资源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只要有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和网络连接,就可以进行学习。
这种便捷性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好地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4. 互动性:微课教学资源在设计上往往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选择题、判断题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教学资源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因此其在教学中也展现出了诸多的优势。
微课教学资源能够大大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微课教学资源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都能够进行高效学习。
微课教学资源还能够促进家校合作,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学生学习。
微课教学资源在提高学习效率、满足学习需求、促进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三、微课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度融合。
微课程的含义及作用
微课程的含义及作⽤微课程的含义及作⽤1.微课程是什么?“微课程”是⼀种在线教学视频⽂件,主要⽤于教师学习与培训。
“微课程”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现象、⼩故事、⼩策略”,主题突出,⼀课⼀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思考。
“微课程”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改⾰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进⼀步推进了教学改⾰,深化了⾼效课堂的建设。
2.微课程以什么⽅式呈现?多长时间?微课程以微视频⽅式呈现,每个5分钟左右。
容量⼩于10M。
3.微课程的作⽤是什么?主要两个⽅⾯:①微课程是⼀种载体,记录了优秀教师们的经验和⽅法,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直接可以供⼀线教师学习,因为直接解决⾝边的⼩问题,⽼师们也⼗分关⼼,乐于去看去学。
②微课程是⼀种研究⽅式,引导普通⽼师们开展适合⾃⼰的草根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
4.微课程怎么来的?⼀线普通教师梳理总结⾃⼰的经验和⽅法,通过写脚本、制作PPT,完成⼀个⼜⼀个的微课程。
还可以把周围优秀教师的好经验⽅法、书籍报刊杂志上的好⽅法、电影中的好⽅法进⾏转化,成为⼀部⼜⼀部精彩的微课程。
5.微课程容易学吗?⾮常容易,基本会使⽤电脑的教师,⼀学都会。
门槛⾮常低。
适合⼤众普及。
6.对⽼师有什么好处?主要的好处有:①⽼师不愿意写论⽂,做科研门槛太⾼,程序繁杂,⽽制作微课程就是⼀个微研究的过程,⼀线教师发现⾝边⼩问题—想办法—解决—梳理—制成微课程。
⾮常简单实⽤,解决教师⾝边最关⼼、最棘⼿的问题。
⼈⼈可以做,⼈⼈都会做,⼈⼈都爱做。
②做微课程,其实是⼀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
③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法。
④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的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个很好的⽅式,固化经验、传播⽅法。
7.对单位有什么好处?好处主要有:①过去没有好的样本研修⽅式,在微课程学习中,还要学到微研究、微策略、微讲座等⼀系列的好的校本研修⽅式。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微课的含义与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课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那么,微课到底是什么呢?微课又如何发展呢?本文将以“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为题,对微课进行全面解析。
一、微课的含义微课,英文名为Micro-lecture,是一种以短时限、富有创造力和吸引力的视频形式教学。
它通常由教育机构或教师制作,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观看。
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更加灵活、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微课的时长较短,通常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
这使得学生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学习,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其次,微课内容精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点。
再次,微课采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元素,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学习兴趣。
最后,微课注重互动性,通过内嵌的问题、案例和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二、微课的发展历程微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视频和网络课程。
当时,由于技术设备和互联网的不发达,教学视频的制作和传播受到了很多限制。
直到2007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课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2007年,中国电信首次推出了支持触摸屏操作的手机,为微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后,各大教育机构纷纷开始制作和推广微课。
2012年,中国教育部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教育”战略,鼓励教育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育改革。
微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课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不仅教育机构和教师制作了大量的微课,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专门致力于微课的制作和分发。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微课的发展。
通过将微课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扩大影响力。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也许冗长的学习方式已经让我们勉为其难,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呢, 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对我们上课时使用的形式单一的课件产生了审美疲劳呢,你有没有想过给学生换换新的口味呢, 也许你还是一名班主任,那么,当你希望取得家长的支持,需要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时,你除了苦口婆心的劝解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如果你曾被上面的问题困扰过,那么,微课程这种形式也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为你增强教育智慧、丰富教学策略;为学生突破重难点、巩固记忆;为家长传递亲子教育良方⋯⋯微课程到底是什么, 它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吗,一、微课程的起源在国外,“微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于2008年秋首创的。
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记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 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
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二、微课程的含义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了首届微课大赛并发布“微课”的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和类型以及参评项目的相关要求,具体如下:1. “微课”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 “微课”作品组成“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 (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 (教学设计)、“微课件” (教学课件)、“微习题” (练习测试题)、“微反思” (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微课”教学资源的发展及应用一、微课是什么?微课是指内容简短、结构紧凑、形式多样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它主要包括教学视频、教学PPT、教学音频等,课程时长多为5-15分钟。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进行观看学习。
二、微课的发展历程微课的发展可谓是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
随着智能设备的大规模普及,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微课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最早微课起源于美国,并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逐渐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关注。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课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
如今,微课已经成为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应用在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方式和场景。
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老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或者用微课视频进行名人演讲的观摩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课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需求,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微课还可以作为在线教育的重要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平台开始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四、微课应用的优势和挑战微课的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进行学习。
微课可以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微课资源的制作需要教师和教育机构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成本较高。
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提高微课资源的质量。
微课的应用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发展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
趋势
微课(MicroCourse)是指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各种信息科技工具,以资源小、时间短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以达到解决特定问题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短:微课的课程时段通常很短,有的仅为几分钟,有的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二、内容精简:微课的内容特别精简,一般只针对某些特定知识点进行讲解,仅涵盖重点知识点;
三、加强互动:微课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课堂上的演示,学生的自主学习等等,能够大大增加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方式新颖:微课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科技融合在一起,采用视频、网络竞赛等形式,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课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强调学科间学习:运用科技,强调跨学科间学习,把不同学科知
识合成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开放共享:微课的课程会被广泛的开放和共享,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三、运用移动技术:移动科技发展迅速,将为微课带来无穷可能性,让课程更加便捷、有趣、惊喜;
四、智能批改:专业的教学系统将可以智能地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给出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意义与运用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意义与运用1. 引言1.1 小学语文微课的概念小学语文微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进行压缩、精炼,以简短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一种在线教学方法。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学习语文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容通常包括课文解读、语法讲解、作文指导等,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小学语文微课的概念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举措。
通过小学语文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堂外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更多选择和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微课随时随地学习,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微课有效地利用了现代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灵活的学习体验,具有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1.2 小学语文微课的意义小学语文微课的意义在于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小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灵活、富有趣味的学习方式。
微课视频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小学语文微课也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学习资源,弥补传统教学中因师资不足、课时紧张等原因而导致的差异化问题。
通过小学语文微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语文微课的意义在于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引领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 正文2.1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小学语文微课是一种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微型课程。
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拆分,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炼,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吸收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微课在内容上注重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微课内容既包括传统的语文知识点,也包括现代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024年微课的含义与发展》范文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篇一一、引言微课,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新兴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课的含义、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二、微课的含义微课,顾名思义,是以微型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形式。
它通常以短视频为载体,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具有短小精悍、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等特点。
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还可以为学生在课后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三、微课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微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网络课程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尝试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以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然而,这一阶段的微课内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
2. 成熟阶段: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走向成熟。
在这一阶段,微课开始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并逐渐形成了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同时,微课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使得课程质量得到了保障。
3. 创新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课开始与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新兴学习方式相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模式。
此外,微课还开始引入互动性、个性化等元素,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微课的发展趋势1. 移动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学习。
因此,微课将更加注重移动化,以便于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2. 个性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微课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习惯,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方案。
3. 互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微课将更加注重互动性。
通过引入在线讨论、问答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4. 跨界融合:微课将与其他教育形式(如MOOCs、翻转课堂等)进行跨界融合,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意义与运用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意义与运用1. 引言1.1 小学语文微课的概念小学语文微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精心制作的短小精悍的教学课程。
微课通常时长在5-15分钟之间,内容紧凑,重点突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将语文知识形象化,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微课的设计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定制,适应性强。
小学语文微课还可以结合互动性强的学习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启发和交流。
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微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小学语文微课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对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小学语文微课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倚重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堂互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教学方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小学语文微课应运而生。
随着各种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小学语文微课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教师们可以通过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或者下课的时候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微课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它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微课必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小学语文微课的内涵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将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简、优化和创新,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直观地进行学习。
微课的意义及其实现方法
“微课”的意义及其实现方法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课时(包括单元和章节)为单位开发,资源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
教师与学生使用频率最高、需求程度最大的是能直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资源类型,这就是现在正广泛推行的“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3~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1. 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
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 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 短小精悍,使用方便三、“微课”的类型与构成按照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自主探究型。
一般情况下,一个“微课”的形成,应包括以下内容,但这些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取舍。
(1)撰写教案。
根据选题内容撰写“微教案”(2)准备教学素材和练习测试。
根据选题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微习题”。
(3)制作课件。
根据选题内容及前期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制作“微课件”。
(4)教学实施与录制(或拍摄)。
(5)视频后期编辑。
将“微视频”导入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后期的编辑与美化。
(6)教学反思。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随着“微”热潮的掀起,在教育领域,“微”教学模式——“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正以精简、高效的特性,深刻地影响着教学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1.“微课”的概念国内著名“微课”实践研究者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在我看来,“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到10分钟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视频。
在教育教学中,“微课”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知识的讲解和展示。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
2.“微课”的主要特点(1)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
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精简,教学主题更突出。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微课”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8分钟,因此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容量小,一般不超过20Mb,格式一般均支持网络的在线播放(如MP4、Flv),教师与学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或者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上实现移动远程个性化学习,因此使用非常方便。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教师和学生要想完全接纳还需要时间和过程。
一是传统授课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要马上转变还需要不少时间。
二是在“微课”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课前要忙着备课,录制、编辑微视频;课上要忙着授课,忙着调控整个教学流程,因而“微课”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微课”的意义非凡,教学效果明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它不仅适合在校学习,而且适合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未来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
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微课的起源、含义、评价及发展现代社会节奏太快,也许冗长的学习方式已经让我们勉为其难,那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呢,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对我们上课时使用的形式单一的课件产生了审美疲劳呢,你有没有想过给学生换换新的口味呢,也许你还是一名班主任,那么,当你希望取得家长的支持,需要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时,你除了苦口婆心的劝解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如果你曾被上面的问题困扰过,那么,微课程这种形式也许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这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为你增强教育智慧、丰富教学策略;为学生突破重难点、巩固记忆;为家长传递亲子教育良方……微课程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吗,一、微课程的起源在国外,“微课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
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记事报》介绍说,这些大约只有60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示。
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
二、微课程的含义201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进行了首届微课大赛并发布“微课”的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并详细阐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和类型以及参评项目的相关要求,具体如下:1.“微课”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作品组成“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中小学微课的源起及发展、设计及制作
以果壳网、 网易公开课 为代表的 MOOCs模式
印度 可汗学院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与凤 凰卫视推出“凤凰
微课”
上海 华东师大与部分省市学校合 作建设 “翻转课堂-微课联盟”
第 1 章
比较项目
传统资源类型
以整节课或单元为资源组织单位,重点从辅助教师的课“教”的角度设计与
开发理念
制作。
国
内
外
微 课
资源组成
第 4 章
讲授型
微
课
的解题型类型与制
作
答疑型
实验型
其它类型
1 以学科知识点和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 限于课堂讲授;
2 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 路的分析与过程;
3 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4 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5 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第
4
章
2.按微课的教学方法来划分
微 课 的 类 型 与 制 作
一个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组合而成。同 时,微课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
4
章
3.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
微
“传道型”
课
微课
的
类
型
与
制
作
“授业型”
微
录制。
课
发
展
概
况
“他(萨尔曼·可汗)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 场革命!” ——比尔·盖茨
第 1 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200234)一、引子:你摊上大事儿了2013年新学期刚开始,我几乎每一周都接到电话和电子邮件,一些省市的教育部门、基层学校热情邀请我去参加报告会或培训班,给一线教师培训学习微课程教学设计。
我感到奇怪,为什么大家现在一下子象发烧一样,到处都在说微课程、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上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编辑又给我发邮件,又打电话,希望我帮杂志社最新一期撰写关于微课的稿件,还说邀请了华南师大的焦建利教授、最早在国内基层教育部门组织微课大赛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主任一起撰写微课稿件。
正在我思考如何完成杂志社这项任务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这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打电话,要我给该校全体教师培训微课教学设计,电话中他一开口就说:你摊上大事儿了!我问他为什么现在要搞全员教师的微课程设计培训?对方说,你看看,过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学生上机要排队、发上机票、门庭若市;现在,门可雀罗,除了教师规定必须到机房上课以外,几乎没人来这里,机房里的电脑都蒙上灰了;而在校园里,学生个个拿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无线上网。
你再看看大街上,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
下一步的发展,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学生人人用自己的设备上网学习,教师不“翻转课堂”,还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行吗?时间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上了!啊,我明白了,我摊上大事儿了!我们搞教育信息化的和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都摊上大事儿了!二、“课”和“微课”的含义在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所说的“上课”了,“一堂课”,是指目前学校教育普遍实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
学校的主要工作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
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1] 观察和分析一节课的组成,包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材-各类数字化媒体-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反馈-学习环境等多种要素,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互动,构成了教学系统的生命活动。
与“课”的概念相对应的“微课”(微课程),是最近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
去年,当大家注意到可汗学院的课程是一小段一小段讲授知识点的“小”课程,就开始把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称为“微课程”。
后来发现,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在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
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教师培训翻转课堂的项目中,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可汗式“微课程”是指记录教师给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
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
因此,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
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10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
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程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程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
(上面介绍的是人们的经验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微课程的时间长短作为心理实验研究的课题,通过大样本实验统计得出精准的结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局限在微视频格式。
三、微课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
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
在人类教育史上,由于语言的进化、文字的出现、学习内容载体(媒体)的演进,从远古的岩石绘画传意,到甲骨、青铜、纸张、印刷,人类教育经历了口耳相传、私塾、书院到班级、学校的演进;从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到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增强现实、三维打印;从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传统的课堂带到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虚拟教育、1对1学习、翻转课堂。
在这个历史久远的演化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变化最明显,而教学方式的变化相对缓慢。
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史上,从上个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的是幻灯、无声电影,录音等,电视和录像是80年代初随着日本索尼录像机进入中国后,逐步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制作了一大批教学电视节目,各地电教部门都有以多少T为存储单位的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人们逐渐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电视教材不能进入课堂。
(周君达,1984)〔2〕北京大学电教中心的追踪调查发现,电视教材利用率仅为0.046%,很低。
提出了对一般教学片应当发展小片(约3-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播放。
(万明高,韩桂荣,1989)〔3〕在八十年代初,电教工作者就总结出学校课堂教学应发展内容集中单一、时间短,由教师随堂灵活运用的“插片”。
(王兴中,1983)〔4〕九十年代后,我国电教界已明确将“片断性内容”电视教材作为电教教材的一种类型。
“这类电视教材,可以没有尾,也可以没有解说,只是就某一课程内容的问题提供形象化的片断材料,教师使用这类教材时,需要边展示边讲解。
这类片断教材,尽管只有一、二分钟长,但往往是教学上非常珍贵的形象材料,对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表1.微课程评价表下面是评价指标的简要说明: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
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要: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
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
(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要注意,技术的目的在于辅助学习,切勿滥用技术,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理解学习内容。
五、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我们在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的教师培训活动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为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
因此,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方法。
根据我们在上海闵行区、山东淄博、深圳福田区开展的教师微课程教学设计培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参考文献:[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5页.[2]周君达,关于目前电视教材编导工作中的问题,电化教育研究,1984.2. P46[3]万明高,韩桂荣,电视教材利用率的追踪分析,电化教育研究,1989.4. P48[4]王兴中,发挥电教功能,提高接受效率——插片播放效果探讨,电化教育研究,1983.4. P31[5]李运林,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P34(原文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