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常见的心律失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06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与 讨论
病例一:房颤的治疗与康复
房颤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和转复心律的药物。抗凝药如华法林、利伐沙 班等,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地高辛、β受体拮抗剂等,用于降低心房颤动时的心室率;转复心律的药物如 胺碘酮、心律平等,用于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总结词
室性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过早地跳动,可能 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药物治疗
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早搏的发生和缓解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普罗帕酮等。
详细描述
室性早搏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头晕等,长期室性早搏 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治疗室性早搏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
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 手段之一,主要通过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来控制症状和改善心律。
药物治疗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 对于一些紧急情况如室性心动过 速或房颤等,可以迅速控制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 作用和风险,如可能导致心律失 常加重或引发其他类型的心律失
气短
头晕
可能出现晕厥、黑�# 常见的心律失 常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02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
心电图是心律失常诊断中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 动的波形,可以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异常情况。
心电图可以用于心律失常的初步诊断,以及确诊后监测病情和治疗效果。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找到引起室性早搏的异常电信号区域,消除异常 电信号,根治室性早搏。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0.4
0.2
RR 0.95
0.2
95% Cl 0.81-1.11
P=0.56
0.0
0.0
0
1
2
3
0
Years
Torp-Petersen: NEJM, 1999
RR 0.91 95% Cl 0.76-1.09
P=0.23
1
2
Years
3
CP984358-71
DIAMOND-AF
Probability of Maintaining SR
Previous stroke or TIA
2.5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1.6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4
Advanced age (continuous/decade) 1.4
Diabetes mellitus
1.7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1、ECG:有時間容量不足,不易描記微弱心臟電活動,及 不能正確反映激動在傳導系統中的傳導情況等局限性。
2、DCG:可視為常規ECG在時間容量的增大,彌補ECG記 錄時間短暫和不足。
3. Reveal 4、食道調搏:瞭解竇房結功能,房室結功能,檢出AVNDP, 隱性和隱匿性預激,誘發PSVT,及終止PSVT。 5、腔內電生理:明確心律失常的機制,部位及介入性治療。
DIAMOND-CHF
Survival
1.0
CHF (LVFE<35%)1.0
MI
0.8
多非利特 (n=762) 0.8
多非利特 (n=749) 230 deaths
0.6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适用人群
医学生
临床医生
心内科医生
心电图技师
心律失常患 者及家属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心律失常的类型:详细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和诊断方法 心律失常的治疗: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 预防和保健:介绍如何预防心律失常、保持心脏健康和保健方法 总结:总结心律失常的概念、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强调其重要性和关注程度
心脏核素扫描:检测心脏血流和代谢情况,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失常原因和治疗 方案
06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病因:生理性 (如运动、情 绪激动)、病 理性(如心脏 病、高血压等)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起源 于心房的过早搏 动,常见于健康 人群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超过100 次/分钟,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
房性扑动:心房 率超过250次/ 分钟,常见于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
房性颤动:心房 率不规则,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如冠心病、 高血压等
头晕:头晕 目眩,站立 不稳
乏力:全身 无力,容易 疲劳
心绞痛:胸 痛,感觉心 脏被挤压
晕厥:突然 失去意识, 短暂性失去 知觉
04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特点
窦性心律失常
定义:由窦房 结发出的心律
失常
特点:正常窦 性心律,心率 在60-100次/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77页】
RR间期规整,或稍不匀齐RR间期互差偶有超过 0.03秒者
宽QRS心动过速中80%以上为室速,电复律,胺 碘酮
60
2024/8/1
这比室速还厉害,典型的心室扑动 怎么办?
61
2024/8/1
心室扑动诊断要点
各导联无P波, 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 频率200~250次/分;
62
2024/8/1
这最厉害,典型的心室颤动,怎么办?
63
2024/8/1
✓电除颤 ✓电复律 ✓药物:胺碘酮、beta阻滞剂 ✓ICD ✓射频消融
64
2024/8/1
一例高难度手术
第五部分: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房传导阻滞(略)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II型、高度、完全性)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心律失常的概念
心脏冲动起源、频率、节律和传导等出现异常 简而言之:心脏乱跳、快跳、慢跳、不跳
2
2024/8/1
心律失常的分类
最常用的是按心律失常速率分为:
快速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 传导缓慢性心律失常
3
2024/8/1
心律失常的诊断,何者首选?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超声 心脏电生理检查
快
纯房室交界区来源:
交界区早搏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旁道与房室交界区均参与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RT)
慢
交界区逸搏
44
2024/8/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AVNRT常发生于无器质心脏病患者,由房室 交界区存在传导速度快慢不同的双径路(快径 和慢径)形成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
常见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室速时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取决于室速时心室 率的快慢,发作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情况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
QRS波形态振幅不断改变,约3-5次心搏扭转其波峰方 向。该型室速常发生于长Q-T综合征,有先天性和获得 性,后者见于服用奎尼丁或胺碘酮所致QT延长
尖端扭转性室速
室速伴窦性夺获及融合波
图中C为窦性夺获,F为融合波
•
• •
房扑与房颤的基础病因
风心病
心肌病 甲亢
房扑与房颤
肺心病 心力衰竭 特发性
房扑与房颤的治疗
药物转复
直流电转复
房扑与房颤
控制心室率
预防血栓
西地兰
控制心室率
异搏定
倍他乐克
胺碘酮
心律平
药物转复
胺碘酮
奎尼丁
索他洛尔
直流电转复
房颤<6月
药物治疗无效
适应征
甲亢控制后4-6W 预激伴房颤 诱发心衰心绞痛
AVNRT的临床特点
房室结折返型心动过速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40%
AVNRT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并成为青年
人室上速的主要类型
AVNRT仅占所有儿童室上速的13-16%
AVNRT的发病机制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
心电图显示P-R间期缩短,QRS波起始部有δ波
Ⅲ度AVB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延长超过0.20S,所有心房激动均可下传心室,当 PR间期显著延长时,P波可隐伏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内 。临床无自觉症状,有时可闻第一心音减弱。Ⅰ度房室 传导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QRS波多为正常。
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文氏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 能下传心室。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包含受阻P波在内 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Ⅱ度Ⅰ型房室传导 阻滞常见,多为迷走张力增高引起,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 或希氏束近端,QRS波群多为正常。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3、室性心律失常 4、心脏传导阻滞
室早 室速 尖端扭转型室速 室颤 I 度房室传导阻滞 II 度房室传导阻滞 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定义:是心室提前除极引起的心脏搏动(又称
室性早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原则: 1、发作时护理:
发作时立即休息,吸氧、监护、建 立静脉通路、刺激迷走神经(如:一侧 颈动脉窦按摩、用力屏气、刺激呕吐等 )常能迅速终止发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治疗原则: 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转复):
(1)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ATP)20mg/2ml/支 用法:10mg 快速iv 不转复可10分钟后10mg重复iv
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三)按产生或传导心脏电兴奋的组织病变
导致的心律失常分类: 心脏起搏点功能障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心律失常 诊断与治疗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 定义:窦性频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 • 常见原因:
1、生理情况:运动、活动、饮酒、喝茶 2、病理情况:发热、贫血、甲亢、心衰 3、某些药物:B受体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M受体阻滞 剂(阿托品)等
治疗原则:
1、去除病因:如风心二狭行球囊扩张,治疗甲亢。 2、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
(1)电复律:当房颤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如:急性心衰 、低血压、心绞痛恶化、心室率过快时应立即电复律。 (2)药物复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并预防复发。
Ia类:近年来已少用 Ic类:普罗帕酮 (但冠心病、心梗、心衰患者不适合) III类:胺碘酮(对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是安全的)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常见诊断方法
1
临床症状分析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症状和病史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2
心电图 (EKG)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的电活动,是最常用的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
3
心律监测器
可佩戴式心律监测器能够长时间记录心脏的节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心律失 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和选择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 抗心律失常药和抗凝血药,具体 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提供更好的病情管理。
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影响
1 症状体验
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和心绞痛等是常见的心律 失常症状。
2 日常影响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体力活 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心理压力
持续的心律失常也可能导 致焦虑、抑郁和心理不适。
• 定期运动 • 学习调节技巧 •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1 心脏射频消融术
通过导管技术传输高频电流摧毁心脏 异常组织,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2 心律调节器植入术
植入可使用电流干预心脏节律的心律 调节器,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
3 心脏手术
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或其他心脏手术来解决。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异常,导致心跳节律不正常的一类疾病。本演示将介 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大家了解和管理这种常见的心脏问题。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是什么?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了异常变化, 可能导致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
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
包括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窦房结功能障 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心律失常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出现异常节律或节律不规则的情况。
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结构异常、血液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等。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有效收缩和排血功能,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或猝死。
护理诊断和措施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诊断1. 心律失常相关的护理诊断•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不齐、ST段改变等。
•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节律过快或过慢,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功能受限: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降低,影响心脏功能。
2. 与护理相关的心律失常诊断•不良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药物反应。
•血液电解质紊乱:血液电解质的异常(如钾、钙离子浓度改变)可引发心律失常,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监测。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是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需要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时识别和干预。
护理措施1. 针对心律失常症状的护理措施•观察心律失常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心率、节律、血压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纠正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不适:根据患者具体症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氧气、镇静剂等。
•定期复查心电图:对于频发或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2. 针对心血管病因的护理措施•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和控制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预防心肌缺血:对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确保心肌供血充足。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心律失常可能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恐慌,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 针对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监测药物治疗的效果: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等指标,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护理措施
射频消融技术是通过电极导管将射频 电流引入心脏特定部位,利用射频电 流的热效应导致局部心肌细胞脱水、 变性和坏死,从而改变心肌自律性和 传导性能,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
VS
适应症选择:射频消融技术主要用于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 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等。对于某些缓 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也可通过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治疗。
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
直流电复律
对于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采用直 流电复律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安全,避免皮肤灼伤等并发症的发 生。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对于高危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植入ICD进行预防和治疗。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 ICD的植入工作,并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ICD的放电信号及进行应急处理。
临床表现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等症状,甚至 发生晕厥和猝死。
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心 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性质。
02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 应用
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肾功能损害时药物调整建议
药物选择
在肾功能损害时,优先选 择对肾脏影响较小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 率,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导致不良反应。
监测与评估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 标,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06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 整建议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标准版)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下图是根据心电图上特点提供的诊断线索(图1-1)。
图20-2 根据心电图特征提示的心律失常诊断表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上速包括阵发性房性和交接区性心动过速,实际从心电图上难以区分,现今统称为室上速。
室上速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和自律性增高两大类。
折返激动可以发生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心房内、房室结内及房与室之间。
后两种近返占室上速的90%以上,是急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前两种折返,及自律性增高者不及10%,而且频率不是极快或者不是持续性的,不经常促使患者去急诊就医。
房室结内折返是房室结内存在两条电生理性能不同的途径:一条快径,传导快速但相对不应期较长;另一条慢径,传导缓慢但相对不应期较短(图20-3A)。
正常时激动从快径下传。
若激动提早下传遇到快径不应,激动于是从慢径下传。
当激动传到慢径远端时快径已脱离了不应期,激动便可以通过快径逆行传到心房。
此时慢径也已脱离不应期,激动得以再次经慢径下传,周而复始形成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间折返的途径最常见于房室间旁路(或附加肌束)和正常传导系统,及心房和心室(图20-3B)。
显性房室旁路,心电图表现为预激综合征(短P-R间期和△波)。
隐性旁路心电图上无特殊表现,与正常无异,但是旁路仍有逆行传导的功能,而且近年来发现并不少见。
室上速发作时,多数情况下激动由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从帝路逆行上传,QRS波群时间正常。
约有10%在心动过速时激动从旁路下传到心室,再由正常传导系统递传到心房,此时的QRS 波群宽大畸形,系心室完全预激。
旁路折返室上速QRS波群窄的称为正向传导性,QRS波群宽的为逆向传导性。
图20-3 房室结内及房室间折返性室上速的示意图室上速发生和终止都是突然的,这个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心动过速频率150~240次/min,很是匀齐。
从心电图上不易区分房室结内抑是房室旁路的折返(在QRS波群正常时)。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05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与预防
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
心脏猝死风险增加
01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猝死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室性心律失
常。
早期识别与干预
02
通过心电图等监测手段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
措施,以降低心脏猝死风险。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03
对于高危患者,植入ICD可有效预防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类别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分为四类, 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钾通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
药物选择原则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的严重 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密切 关注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肝功能、 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病例二:房颤的抗凝治疗策略
诊断方法
通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心房颤动波形,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
抗凝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CHADS2评分,评估患者卒中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应选用华法林进行抗凝 治疗,并定期监测INR值。对于低风险患者,可选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 伐沙班等。
注意事项
在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注意与 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影响抗凝效果。
心律失常与脑卒中
房颤与脑卒中
房颤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 原因之一,房颤患者发生 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合理的抗 凝治疗是预防脑卒中的关 键措施。
左心耳封闭术
对于不适宜长期抗凝治疗 的患者,左心耳封闭术是 一种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 手段。
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1. 介入治疗基于临床电生理发展70年代初用于临床,已成熟。 2. 药物治疗基于细胞和分子电生理发展 80年代开始,发展较快。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窦房传导阻滞/窦缓/窦停/sss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 左 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七)心室晚电位: ★心室晚电位阳性反映心肌组织结构的不均一性所导致电活动异常,有潜在致室速、室颤的危险。 ★这在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及动物模型的心外膜或心内膜面直接标测已充分得到证实,但从体表记录所得的结果,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直接心表标测者判别甚远。 ★临床各家报告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在7.7%~42.4%之间,其中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均占有较大比例。
心脏电生理检查
★1999年MUSTT试验结果发表后,其应用价值已趋否定,即经电生理检测诱发出持续性室速的猝死高危患者只有应用ICD可降低死亡率,而应用经筛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与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六、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 近年来有不少进展,主要在非药物治 疗方面,包括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等。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心室晚电位阳性者应加强随访,不能单独作为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的根据,对心室晚电位阴性者也不能认为是“安全”的。 ★特发性室速的患者心室晚电位大多为阴性,如心室晚电位阳性往往提示有心肌病变的基础,应进行进一步检查。
(八)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分析作为定量检测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已公认为预测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的因素。 ★Circulation2000年元月发表的一篇述评再一次肯定了这一结论;但同时也指出,经大量临床研究严格按敏感性、特异性统计,其猝死阳性预测值尚不足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1. P波为窦性; 2. P波频率≥100次/分; 3. P-R间期大于0.12秒; 4. 可合并传导障碍或异位激动。
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处理原发病, 如发热、低血糖反应、心衰、贫血、甲亢、 休克、情绪激动,等等。
药物治疗一般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 美托洛尔)或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 米)。
3.QRS波快 慢不等, 取决于F波 下传心室 的比率。
心房扑动
• 病因治疗 • 控制心室率或转复窦性心律。 • 控制心室率常用的药物有洋地黄类(西地兰或地高 辛)、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或普奈洛尔)、钙阻 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 药物复律: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律平)、索他洛尔。 • 同步电复律:每公斤1~2J。 • 抗凝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 外科治疗或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的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
1. P波为窦性; 2. P波频率<60次/分, <45次/分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3. P-R间期大于0.12秒; 4. 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或逸搏、干扰性房室脱节。
1. 积极处理原发病。
2. 心动过缓或和并有心脏疾病时,表现出头晕、胸闷、心绞痛、心功 能不全、神经中枢功能障碍或晕厥时,则给予阿托品、沙丁胺醇、 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等,以提高心率。
PR间期和PR段
•
PR间期的正常范围:成人为0.12~0.2•
PR段:正常个体PR段下移小于0.08mv,上抬不超过0.05mv。
关于等电位线问题
如果心率较慢时,以TP段为等电位线;如果心率较快 时,以PR段为等电位线。
由于心房复极波常与PR段重叠,正常的PR段常有偏移, 因此常以TP段为等电位线。
5. 心肺复苏。 6. 病因治疗。
1.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
2. 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 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 代偿间歇大多数为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等于 正常PP间距的两倍;
心电图特点:
1. 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窦性P波, QRS-T波形态与窦性下传者 基本相同;
• R波:Ⅰ导联小于1.5mv;Ⅱ、Ⅲ、AVF导联小于1.9mv;AVL导联小 于1.0mv;V5、V6小于2.5mv。
• S波:正常情况下,0.3mv <V1<1.8mv;V2<2.6mv;V3<2.1mv。 V1小于0.3mv,多见于右心室肥厚、正后壁心梗、A型预激。
ST段
• 肢体导联上ST段上抬一般不超过0.1mv,压低不超过0.05mv。 • 胸导联V1和V3 ST段上抬一般可以达到0.3mv, V5和V6 ST段上抬应不超
2. 出现的逆行P’波,可发生于QRS波之前( P’ -R间期<0.12秒) 或QRS波之后( P’ -R间期>0.20秒),或者与QRS波重叠;
3. 代偿间歇大多数为完全,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等于 正常PP间距的两倍;
室上性早搏的处理
可编辑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3. 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心动过缓且伴有昏厥症状,常为病态窦房结综合 征的表现,应安装心脏起搏器。
房颤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 代之以细小 无规律的f 波;
2.f波的频率 为350~600 次/分;
3.心率绝对 不齐,R-R 间期明显不 等。
心房颤动
房扑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 代之以F波;
2.F波的频 率为 250~350次 /分;
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13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的房性激动都能下传导心室,在成人PR间期大 于0.20秒,在儿童(小于14岁)大于0.18秒。
• 慢性形式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应注意避免使 用加重传导延迟的药物。
• 急性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需针对病因(心脏病变或药物中毒)治疗, 应尽快地控制病情发展。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心电图P波的正常范围
• P波形态:Ⅰ、Ⅱ直立,AVR倒置。 • P波时限:0.08~0.11S。 • P波振幅:肢体导联小于0.25mv,胸前导联正性部分 小于0.15mv。V1导联P波负性部分小于0.1mv,其振幅 和时限的乘积(PtfV1)的绝对值小于0.03。
目前国际上以图C的测量方法为标准
过0.1mv。
T波
• TⅠ总是直立的;TavR总是倒置的。 • V4~6 T波总是直立的;胸前导联T波如为双向,则应 为正负双向,负正双向肯定是异常的。
• 所有肢体导联T波振幅均应小于0.6mv,一般以Ⅱ导联 最高。
• 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上,T波振幅均不低于同导联R波 的1/10,否则为T波低平。
室速和室颤的处理
1. 对室扑和室颤患者,立即施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能量选用300~360J。
2. 对室速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施行同 步直流电复律。
3. 对无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患者,首选利多 卡因(静脉给药),如合并偶心衰,则选用胺碘 酮。
4.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室速 亦应选择同步电复律治疗。
心率较快时心房复极波不仅落在PR段上,也与重叠在 ST段起始部,引起PR段和ST段起始部同时偏移,所以在心 率较快,T波和P波融合而导致基线偏移时,PR段可代表相 应的等电位线。
近年国际心电学会建议,无论心电快慢,均采用PR段 作为基线。
QRS波振幅
• Q波:正常Q波时限不应超过0.03秒,但Ⅲ和AVR导联除外。肢体导 联上Q波的振幅常较小,除Ⅲ导联外,均小于0.4mv。 Ⅲ导联正常 值可达0.5mv。肢体导联的Q/R小于1/4,但Ⅲ导联除外。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1. 间歇出现P波后无QRS波, P波与QRS波之间可成规则或不 规则比例,QRS波形态正常或呈束支阻滞型。
2. 心室(QRS波)脱漏前P-R间期固定。
3.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成3:1或3:1以上比例,称为高度房 室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