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当前市场下会计双重计量模式构建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公允价值被引入会计准则即伴随着广泛的争议,这一点无论是国内准则还是国际准则都是如此。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公众对于公允价值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的帮凶,甚至有人认为其是罪魁祸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杜金富在《中国金融会计学会2010学术年会》致辞中指出:尽管国际财务准则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金融危机也暴露出公允价值准则的一些缺陷。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逐步开放,跟踪并研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变得非常迫切,探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刻不容缓。
一、国内外有关会计计量属性研究概况当前,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国内外学者都有着不同的观点。
Franklin Allen(2007)等认为流动性定价在金融危机中起着重要作用,资产价格可能反映的是交易量决定的可获得市场价格,而不是反映资产未来收益,故利用市场价格评估机构的财务状况是不可取的。
Plantin(2004)等指出历史成本计量会导致低效率,但是公允价值计量则会由于反馈效应引起价格波动和次优选择,且在资产到期日越长、流动性越差的情形下越明显。
O'Hara(1993)重点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对贷款到期的影响,并认为这一会计制度提高了到期贷款的长期利率,从而诱使贷款者转向短期贷款。
这反过来又降低了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并导致过度清算。
Burkhardt和Strausz(2006)认为,公允价值计量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快了资产流动及风险转移。
James Cataldo和Morris McInnes(2009)认为,以权益投资者的企业价值评估为视角,对投资者提供信息的最佳方式是公允价值单独披露。
李明(2007)认为选择了决策有用论下的财务目标,从理论上讲就必然会较多地采用公允价值;而选择了受托责任目标,就必然会较多地采用历史成本法。
任世驰、李继阳(2010)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与按“目标导向”路径构建的当代会计理论在会计本质(信息系统)、会计目标(决策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和可靠)等各个方面是冲突、矛盾的。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摘要】会计对经济业务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三个阶段,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仅是弱势有效,且公允价值的计量参数还难以有效的获得和估计,于是更深入地探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质量一、历史成本及其计量、公允价值及其计量的涵义历史成本,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iasb的定义:资产的登记,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fasb概括为: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实际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价。
这里的取得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计量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之上,坚持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一成不变的静态反应观,不认为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
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为: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实价值。
但这种对立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
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就是过去环境下的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浅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浅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浅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浅论财务会计计量属性【摘要】2006版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将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由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转向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会计计量属性。
本文主要从当前准则规定的五种计量属性出发,在对它们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的会计计量属性是大势所趋,并提出对其进行合理使用的方法,最后对未来会计计量属性进行了展望。
论文关键词:历史成本,会计目标,计量属性一、财务会计基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历史成本主要用于对货币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计量。
货币性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由于该类资产持有时间短、变现能力强,其价值变动的可能性较小,故采用历史成本计最。
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不确定性很大,为了便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其比较合理和实用的方法是按历史成本计量。
财务会计选择历史成本为其基本计量属性是财务会计形成发展近80年来的历史选择。
历史成本作为反映一个企业实际的资本耗费,资本的流动和通过现金收回增值的资本,其是最能如实地描绘该企业经济活动和经济业绩的财务轨迹,从而传递的是真实而公允的信息。
尽管历史信息不能向使用者提供无根据的预期数据,但能有根据地告诉使用者有关企业重要的已发生的财务事实。
历史成本计量的这一优点,是其他计量属性难以取代的。
二、其他会计计量属性分析重置成本是一种具有很强现实性的计量属性;而现值和公允价值是计量未来的现金流量,是一种未来性质的计量属性。
但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如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的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的历史成本。
市价是会计所有计量属性的基础,是会计计量最公允的估计。
现行成本不是基于真实交易而建立在假设交易基础上的。
两者在活跃市场上表现出的市场价格是公平自愿条件下市场交易各方承认和接受的资产公允价格,具有坚实的可计量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作者:罗维芬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11期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历史成本计量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负债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
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往往只对实际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计。
从股东及债权人的角度看。
这种以交易事实为依据的金额是客观的、可验证的,以此计算的收益亦是可信且可靠的。
因此,反映企业活动的实际收支额被认为是一种客观计算可分配利润的非常好的计量模式,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会计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由于历史成本不涉及后续确认问题,忽视了对经济事项做全面、立体、动态的衡量,因此所提供的数据与不断变化的现时价格脱节,缺乏可加性和配比性。
在历史成本会计下,经营状况和信用质量的恶化得不到反映,报表使用者无法根据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作为新的会计计量属性,摆脱了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一直在寻求价值计量的变革。
它坚持动态反映观,摈弃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一成不变的静态反映观,认可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否定资产价值会一直稳定在最初的交易价格基础上,强调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对客观价值的计量,价格要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相对历史成本会计而言,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具相关性,能较充分地反映企业的潜在收益和风险,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其利益的决策。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更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因而更具有参考意义,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主观性过强,各种数值波动幅度过大,另一方面受市场频繁变动的影响,一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不容易估计和取得,统计口径之间也存在差异,可能造成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_0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历史成本计量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的基础上,要求资产和负债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
历史成本计量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往往只对实际交易活动产生的结果进行确认,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计。
从股东及债权人的角度看。
这种以交易事实为依据的金额是客观的、可验证的,以此计算的收益亦是可信且可靠的。
因此,反映企业活动的实际收支额被认为是一种客观计算可分配利润的非常好的计量模式,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会计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
然而,由于历史成本不涉及后续确认问题,忽视了对经济事项做全面、立体、动态的衡量,因此所提供的数据与不断变化的现时价格脱节,缺乏可加性和配比性。
在历史成本会计下,经营状况和信用质量的恶化得不到反映,报表使用者无法根据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评价,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作为新的会计计量属性,摆脱了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一直在寻求价值计量的变革。
它坚持动态反映观,摈弃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一成不变的静态反映观,认可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否定资产价值会一直稳定在最初的交易价格基础上,强调资产计价必须坚持对客观价值的计量,价格要能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相对历史成本会计而言,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具相关性,能较充分地反映企业的潜在收益和风险,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其利益的决策。
虽然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更强调资产和负债的当前价值,因而更具有参考意义,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主观性过强,各种数值波动幅度过大,另一方面受市场频繁变动的影响,一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不容易估计和取得,统计口径之间也存在差异,可能造成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负面影响。
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随着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用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论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会计计量的实证统计分析
论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会计计量的实证统计分析一、双重会计计量的论述(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认识我国历史成本的发展过程与我国市场的转型和完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在1997年之前我们国家的企业都使用历史成本来计算资产或负债,历史成本占据垄断地位,在提供真实信息方面有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新的资产和负债的出现,历史成本无法满足经济的需要和决策使用者的需求[3]。
还因信息不对称,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历史成本计量所得的信息获取企业的内部变化情况。
从而,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出现了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情况,但是历史成本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2.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缺点(1)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首先,历史成本的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其次,使用历史成本属性的企业数据比较可靠,因为历史成本是实际的交易中得来的,而不是估计交易。
最后,历史成本具有很强的可验证性和可核性。
(2)历史成本计量的缺点首先,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信息相关性不足。
历史成本只反映一个时点的价格,不涉及后续计量的问题。
其次,历史成本计量不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由于收入都是现在的价格确定的,而发生的成本和产生的费用都是按照当时的实际价格计量的,从而导致收入与成本、费用的不匹配。
最后,历史成本计量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公允价值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避而又重新提倡几个阶段,一波三折。
到目前为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没有完全成熟。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能准确地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都会把公允价值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1]。
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结算的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1)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首先,在市场上,如果有相同的资产和负债的,用相同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如果市场没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而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报价的,应用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如果市场连相似资产也没有,那么用估值技术来做公允价值的计量,估值技术一般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试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提出了挑战,企业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是要应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这无疑是经济上迫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历史成本的计量缺乏价值的相关性,而且不能预防、化解企业有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美国金融界更倾向于以公允价值来计量交易性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混合计量模式。
1990年,首次提出将银行会计的的努力目标由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过渡。
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业得到广泛的推广,并逐渐成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会计计量方式。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计量属性[9]。
公允价值虽然被认为是第五种计量属性加入计量体系,但是它却是其他计量属性追求的最终目标。
王金惠分析了五种计量模式,指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这五种计量属性有各有所长,共存才能实现会计目标。
本文分析了经融危机后各界的声音以及结合了我国的国情,认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共存的双重计量模式比较符合现代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善双重计量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经融危机;双重计量模式;完善对策。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challenges , companies in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is to use historical cost or fair value , which undoubtedly is the economic force to be solved. As the historical cost of the lack of correlation values , but not prevent , defuse enterprises are likely to generate financial risks ,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be measured at fair value of trading financial products ,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a mixed measurement model . 1990 , the first time the bank will try to target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ccounting of the cost to fair value. Currently,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dustry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inant wa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 . The fair value of a composite measurement attribute [ 9 ] . Although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fth property to the metering system , but it is the ultimate goal to pursue other measurement attributes . Wang Jinhui analyzed five metering modes , no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air value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 but the fiv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to achieve coexistence account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oices of all sector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historical cost and fair valuemeasurement model more in line with the du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good dual measurement mode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Keywords : accounting measurement mode ;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 dual metering mode ; Improvement.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3文献综述 (1)2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概述 (1)2.1历史成本 (1)2.1.1历史成本的定义 (1)2.1.2历史成本的特征及优缺点 (1)2.2公允价值 (2)2.2.1公允价值的定义 (2)2.2.2公允机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2)2.3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发展 (2)3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思考—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5)3.1次贷危机回顾 (5)3.2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5)3.2.1金融危机前 (5)3.2.1金融危机后 (6)3.3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6)3.3.1在金融工具准则中的应用 (6)3.3.2在投资性房产准则中的应用 (7)3.3.3在企业合并准则中的应用 (7)3.3.4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 (7)3.4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看法 (7)3.4.1支持的观点 (7)3.4.2反对的观点 (7)3.5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处理方法 (7)4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9)4.1对于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 (9)4.2对于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 (9)5. 完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对策 (12)5.1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 (12)5.2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 (12)5.3完善市场的秩序 (12)5.4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1绪论1.1研究背景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1]。
浅谈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双重计量属性的应用-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
b s d ae . A tr te i lme tt n o en w a c u t gsa d d u o n r i c 0 6, u o n r to u e i a - f mpe nai f h e c o n i tn a si o rc u t s e2 0 o r u t i r d c d f r l e h o t n r n y n c yn a v
2 S h o fAc o na c . c o lo c u tny,Ja g iU iest fFn n ea d E o o c ,Na c a g3 0 1 in x nv ri o ia c c n mis n h n 3 0 3,C ia y n hn ;
3 F n c e a t n ,Do g u n P l tc i i . i a e D p rme t n n g a oye h nc,Do g u 2 8 8,C ia; nga 5 30 n hn
的 5.Scolo oeg tde.Anh iNoma nie iy,Wu u2 l00,Chia) ho f ri Suis F n u r l vrt U s h 4 O n
AbtatI cn yas te . .Fn ni con n t drsB ad( A B ndIt nt n co n n tn- src : r et er,h S i c l cut gSa ad or F S )a e ai a A cu t gSad ne U a aA i n n r ol i
接 轨也 引入 了公 允价值计量属性 ,这就导致相关准则 中出现 历史成本和公 允价值计 量属性 并存的现 象。结合
允 出
价售 关 键 词 :公 允价 值 :历 史成 本 ;双 重 计 量 属 性 值金 中图分 类号 :F 3 文 献标识码 :A 20 文章编号 :17 62 (0 2 2— 0 8— 6 6 3— 15 2 l )o 0 2 0 双融 重资 lc ton fDo bl e s r me tAtrbuts o Ap ia i o u e M a u e n t i e f p Hit rc lCo ta d Fa rVa u so ia s n i l e 计产 量为 ANG u I ,GE n—qi ,YANG n4。RAO u—mei J I W - Xi Xi S 属例 eat nt nuiBuiesColg fVoain ehnlg ,Wul 4102,Chia; ( . co n n pr 1 A cu t gD i me ,A h s s l eo ct a T c ooy n e ol l2 0 u n 性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存才能更“公允”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存才能更“公允”【摘要】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加强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其最大的局限性就是可靠性差。
而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财务信息相关性较差,但是它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本文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应该并存,以求得会计信息相关、可靠,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存才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并存一、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尽管公允价值概念早在1946年就被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illiam paton提出,但其应用却推迟到20世纪末。
1990年9月,美国证监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200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与现值》(sfac7)则正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个概念,推荐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
2006年9月发布的第157号准则统一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建立了公允价值的新层次,明确了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要求。
这一准则的发布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和特征在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在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定义如下:“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计量。
”虽然各国对于公允价值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讲,公允价值具备以下的几个特征:1.公允价值以市场而不是以特定的主体为基础的计量。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来源于市场信息的有效评价,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是由市场确认的,而不是以特定的主体来确认。
2.交易的双方都是在熟悉情况、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公平交易。
但这种交易尚未执行,或已经开始执行但肯定没有完成,是一种非真实的交易。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实务 。为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 建立 资产 任和审计责任 与传统没有差异 , 而公 允价
2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符 合 会 计 的 配 比原 评 估 制 度 是 一 种 较 好 的 折 衷 方 法 。 有 的 值报告 由审计人 员承担 审核责任 , 原 该报 告
则。 现行企业计算收益的收入是按现 行市 财务报告反映会计利润, 资产评估报 告 责任大 小与注册会 计师审核 盈利 预测报 而
业 务之外 的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 具有高度 半年调整一 次。 公允价值会计 的工作应 由 知识 济时代 , 无形资产计量将上升 到非
的相 关 性 。 因此 , 仅报 告历 史 成 本 反 映 审计 完 成 , 即 审 计在 完 成 传 统 审 计 工 作 常重要的程度 , 了得到客观 、 仅 亦 为 公正 的会
大 学 出版 社 , 07 1. 20.2
囝
《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 1 0 2年 8月号下( 总第 4 7期) 4
财会 审计
何 时耗 费 的生 产 能 力 , 律 按 现 行 市 价 或 当资产 出售时变得更为富裕 ” 一 ,但价 值增 人 员 在 审 计 的基 础 上 按 照 公 允 价 值 对 报
价计量 , 而成 本 、 用 , 是 按 历 史成 本 计 是基于公允价值基础上, 费 则 即实物 资本 保全 告 相 似 。 量 , 对 于成 本 、 用 也 按 公 允 价 值 计 量 , 基 础 上 做 出的 , 利 润 可 以说 较 接 近 经 济 若 费 其 的 会 计 信 息 能 为 企 业 管 理 人 员 、 债 权 人 、 实物资本维持基础上, 目前 的会计无法解
关键词: 史成本; 允价值 ; 历 公 可靠性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探讨[提要]本文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种会计计量属性并存谈起,分析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评估方式已成为会计计量的重要工具,应在审计基础上按公允价值调整历史成本会计报告,指出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建立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与评估相结合的制度,能够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基础上较高程度地提高其相关性。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相关性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由此,传统财务会计计量属性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以提供反映现金流量和公允价值的信息。
可见,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将是传统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凡按过去的市场价格在交易和事项发生时作为交换的金额,在会计上会转化为历史成本。
其所以称为历史成本,原因在于:第一,这是过去(历史)发生的交易,购买某项资产所花费的成本;第二,会计的特点是务实。
会计信息必须反映出能够捕捉到的、有充分论证可以依据的现象。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主要建立在币值稳定假设和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的基础之上。
货币币值稳定,保证了计量单位即名义货币的长期恒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保证了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长期恒定。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凡购入的商品(资产)按成交时的市场价格转化为历史成本后,在企业持有期间,除非投入生产被耗用或直接销售以及按其他方式处置(如交换其他资产、出租、作为担保物等)外,其价值量(金额)始终保持最初的历史成本而不变。
这样处理,既可节约信息处理成本,又可如实反映当初交易本来面貌;第二,从资本投入生产到生成产品(或劳务)为止,整个生产过程的计量,基本上是被耗用的各种生产要素(其中包括物质资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历史成本的分配、汇总、集合与积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
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
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
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
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
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李洪【摘要】财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从而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计量也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虽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本文将两种计量属性从定义及它们与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本文认为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资产及其它会计要素的内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需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期刊名称】《兰州商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核算【作者】李洪【作者单位】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一、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联系与区别对于初始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两者是一致的。
如果市场不发生大幅变化,一般情况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不会产生严重的背离。
在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初始计量或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后续计量时,由于历史成本符合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或在价值上接近公允价值,因此,可以直接以历史成本替代其公允价值。
正如FASB在SFAC7中指出的:若无反证,历史成本也可以是公允价值。
由于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在确认时,首先也考虑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一、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及对企业影响公允价值在资本保全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获取得这些能力所需要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持,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由此可见回购能力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则计算出的余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了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状态下进行。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也饱受争议,原因在于有一些种类的资产已经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一些企业不得不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的“账面价值”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观性过强,再加上各种数据波动幅度大,市场也在频繁的变动,这就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容易取得,并且统计口径也存在着差异,造成了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容易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管理层的决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其次,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较大将给企业当期的利润状况带来很大的波动,这对于资本市场还欠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的企业来说,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对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还要确认由于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这会导致企业利润激烈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
另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给评价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困扰,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不是本公司经营人员所能控制的,它往往受外部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会计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权衡-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
会计计量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权衡-会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资产的会计计量, 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模式向以公允价值为主导的计量模式过渡, 成为近年来会计界讨论的热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将会是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并重, 目前, 我国会计实务中有些做法已呈现了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并存的局面, 笔者也认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这种局面。
关键词: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权衡;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一) 会计计量模式演变的必然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认为, 公允价值信息能提供有关企业业绩及未来发展状况的更相关的信息, 能为不同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但是要用公允价值完全其他的计量属性, 现在看来还是不可能。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的计量模式应是一种混合的计量模式。
这样, 在历史成本计量作为基础计量的基础上, 对于一些特定资产、负债和行业可以采用现行市价、现行成本、现值等进行计量。
对于一些受主观影响较大、无法量化的生产要素也可以采用非货币计量, 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 单一会计计量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二) 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通过研究国内外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 实际运用发展过程, 得出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四个因素:会计目标、经济环境、会计人员素质、文化教育。
最终从这四个方面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分析指出, 不管是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成本计量在我国都有其适用的现实基础。
多属性计量模式并存是我国现阶段最佳模式, 也是我国的国情的现实选择。
经济发展是影响会计计量模式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经济都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三) 我国的会计及模式选择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新经济利益格局的逐渐形成, 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满足不了新的经济业务环境。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作者:李志益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11期摘要:历史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是企业资产计量的两种模式,近年来对于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比较激烈。
本文对此进行理论研究,提出新的观点。
本文首先从分析会计目标和本质入手,对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中人的实践因素定了基调;然后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差异分析入手,总结两者不同的特点,结合两种计量模式的不同,分析科学的会计计量模式选择,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2006年1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实施,2012年又针对该准则体系进行了部分修订。
该准则颁布后,我国会计计量模式就进入了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时代。
但是,先进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非完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被指责为帮凶。
为什么要采取混合计量模式,会计资产如何具体界定及采用何种模式计量?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意义所在,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
一、对会计目标的分析1、对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的思考决策有用观是美国FASB所提倡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由日本会计学者井尻雄治所提出,目前这两种会计目标被大多数国家会计学界所接受。
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强调对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但是这个会计目标受到很多会计学者所反对,因为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其是否有用判断的标准是什么?是管理层、投资者还是监管当局来判断信息有效?会计信息的服务主体是多元的,不同的信息主体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需求,例如,银行等贷款方看重企业资金周转能力;投资者等股权方看重企业盈利能力;而政府等监管层除了看重企业运营能力外,还要看重企业提供就业的能力,所以信息是否有用,要看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用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目标并不合适。
况且从会计实务界的实践做法来看,并没有将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目标,首先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就强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关性和公允性,要求会计披露的详细和完善,而非强调信息的有用;审计实务中,也并不是从决策有用性出发来寻找审计资料和来源,而是从会计业务处理是否真实、准确、适当入手来进行审计。
历史成本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并存模式—建立年计会计报表审计与资产评估相结合制度
历史成本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并存模式—建立年计会计报表
审计与资产评估相结合制度
郑朝晖
【期刊名称】《四川会计》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美国FASB认为会计信息应具备两项主要质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在
现实中,可靠性与相关性往往会发生冲突,葛家澍教授在《财务会计:特点,挑战,改革》中指出:“相准确性是体现会计信息需求的属笥,而可靠性则是体现财务会计固有的属性,若人相关性衡量,往往是财务会计的缺陷,但从可靠性衡量,似乎又成为财务信息的优势”。
固守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需求者的相关性需求是不明智的,但满足了相关性又往往放弃了可靠性,同时也使相关性受到损害。
【总页数】2页(P43-44)
【作者】郑朝晖
【作者单位】福建中华职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4.2
【相关文献】
1.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J], 冯炳辉
2.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 [J], 孙满
3.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分析比较 [J], 杨丽;
4.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J], 罗维芬
5.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的应用 [J], 罗维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
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摘要】会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指的就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关键属性。
近年来,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中已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
本文将针对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这两种会计计量模式作简要地对比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比较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至今,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引入十分满足我国会计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公允价值的引入也是我国会计事务发展的实际选择。
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不能够很好地为公允价值提供补充。
公允价值以及历史成本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异同,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属性作用,需要在不断地进行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实现二者各自效能的充分发挥。
1.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可谓是有别于其他任意一种会计计量属性的新型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新颖之处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并没有构建在过去已经产生的相关交易基础上,其中包含事项,甚至可以说公允价值也并没有建立在现在已经发生的交易基础上;其次,公允价值是实际发生交易的双方在已经熟知意欲的基础上实施交易时所的参照现行交易所已经达成的资产购买或者负债转移以及清偿时的相应金额,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资产以及负债都是单项或者单批次的;再次,买卖双方已经自愿签订了相应的契约,但是交易还没有开始进行或者正在进行但是却没有执行完。
针对如上情况,交易已经发生而出现的具体成本以及价格是不可能形成在此时的,由此可见,可以将公允价值看作是一种在进行现行价格参照的情况下而对交易价格进行的有效估价。
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自身计量属性能够充分满足使用信息的相关用户的实际决策要求,由于其能够对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进行客观有效地反映,使得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同时,其的自身属性还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成果进行反映。
2.历史成本在二十世纪伊始,货币已经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此时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速率的上升得较慢,使得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得到了比较优良的发展,其逐渐占有了当时会计计量模式的主导地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张宁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0(0)9X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会计理论界;企业会计;报告主体;现金等价物;受托责任观;会计要
【作者】张宁
【作者单位】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3
【相关文献】
1.会计计量模式之比较与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J], 顾英迪;
2.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分析比较 [J], 杨丽;
3.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 [J], 孙丽莎
4.后金融危机时代会计计量模式选择分析——公允价值计量VS历史成本计量 [J],
周亚云
5.会计计量模式之比较与选择: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 [J], 顾英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债理 念 , 但是公允价值是经过 企业 会计 人员的认识加工而 得出来 的 , 这种计量模式对决策有用 观的支持是间接而非直 接。
受托责任观 , 也不符合会计 实务界 的实际情况 , 首先 , 会
计人员 和企业所 有者 , 未必是 委托代理 关系 , 很多 民营企业
定了基调 ;然后从产业资本和金融 资本 的差 异分析入 手 , 总 结 两者不 同的特 点, 结合 两种计量模 式的不 同 . 分析 科 学的 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最后得 出结论。 关键词 : 历 史成 本 公 允 价值 会 计计 量模 式 2 0 0 6年 1 2月我 国财政部颁布 了新 的会计 准则体 系 , 并 规 定于 2 0 0 7年实施 , 2 0 1 2年 又针 对该 准则体 系进行 了部分 修订 。该准则颁布后 ,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就进入 了历史成本
F I N A NC E E C ON OMY 金 融经 济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 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
李 志益
( 贵 t , l 财经 大学会 计 系,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要 : 历 史 成本 法 与 公 允 价 值 法 是 企 业 资 产 计 量 的 两种 模 式 ,近 年 来 对 于 两 种 方 法 孰 优 孰 劣的 争 论 一 直 比较 激烈 本 文 对 此 进 行 理 论研 究 , 提 出新 的 观 点 。 本 文 首 先 从 分 析 会 计 目标 和 本 质 入 手 , 对会 计 计 量模 式 的 选择 中人 的 实践 因素
有用性 , 强调对投资者提供有用 的会计信息 。但是 这个 会计 目标受到很多会计 学者所反对 , 因为什么样 的会计 信息是有 用的? 其是否有用判断的标 准是 什么? 是管理层 、 投资者还是 监管当局来 判断信息有效?会计信息的服务主体是多元 的, 不 同的信 息主体对会计信 息有着不 同的需求 , 例如, 银 行等
、
1 、 对决策有用观 、 受 托责任观 的思考 决 策有 用观是美 国 F A S B所提 倡的会计 目标 , 受托责任
观由 日本会计学 者井尻雄 治所 提出 , 目前这两种会计 目标被 差 不多的。 可是在实务中 ,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理论实务技 能 , 大多数国家会计 学界所接受。决策有用观 , 强 调会计 信息的 对会计工作结 果有相 当大的影 响 ,现在企业 会计部 门 的主
贷款方看重企业资金周转能力 ; 投 资者等 股权 方看重企业盈 利能力 ; 而政 府等 监管层 除了看重企业 运营能力 外 , 还要 看
管, 大部分都要求具有 中级会计 师职称 , 就是证明 。 现代会计 强调会计 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 很 多会计实务处理要依赖 于管理者意图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 , 如果会计本质
是信息系统 , 那 么会 计应 当和计算机程 序一样 , 面 对事项有 事先规定好 的处理方式 、 程序 , 何 必强调会 计人员 的主观 能 动性呢?更别说盈余管理 、 追溯 调整等高度依赖人 的主观意 愿和能力的业务了。 3 、 对会计 目标和本质的个 人观点
重企业 提供 就业的能力 , 所 以信息是否 有用 , 要看信息 使用 者 的判 断 , 是 一个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的问题 , 带有很大 的主
所以, 在这 里笔者认 为 , 美 国理论界 既有 的会计 目标 和
会计 目标应 当是对企业 收益和 观性 。用决策有用 观作为会计 的目标并不合适。况且从会计 本质 的定义不够完善 和深刻 , 相关 且公允 的核算 的追 求 , 美 国的会 计 实 务界 的实践做法来看 ,并没有 将决策有 用观作 为会 计 目 经 营状况 真实准确 、
程度上 , 是在暗示 会计造假是可 以接受 的。这是会计原 则所 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并用 的混合计量模式 时代 。但是 , 先进 不能接受 的。 的公允 价值计量模式并 非完美 , 2 0 0 8年的美 国金融危 机 , 公 2 、 对信息系统论 的思考 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被指责为帮凶。 为什么要采 取混 合计量模 目前美 国 A A A及 F A S B将会计 的本 质定 义为一种信 息
的会计部 门负责人 自身就是企业 股东之 一 , 自己为 自己核 算, 有什 么受托责任? 更何况那些个体户甚至小微企业 , 经 营
者与会计人员有时由一人 担任 。 况且 受托 责任 观强调会计是
一
个责任 ,这种说法将会计人员 与职业 经理 人混为一谈 , 职
业经理人是要为企业效益 负责 的 , 必要 的时候甚至会进行盈 余管理 。而会计人员如果 以企 业效 益 目标 , 那 么这在 一定
式, 会计资产如何具体界定及采用何种模式计量?其背后 的
理论 基 础 和 意义 所 在 , 是 本 文 要 研 究 的课 题 。 对 会 计 目标 的分 析
一
系统 , 这个概 念虽然强 调了会计 的信息性 和系统性 , 相 对 比 以往的会计工具论 断 , 是一个进 步 , 但 是忽略 了会计 的实践 性 。从理论上可 以这样解 释 , 如果会计 的本质 是一个信息系 统, 那么人的因素应 当可 以被忽 略 , 不同 的会计人员 , 操作该 信息系统 , 即从事企业 会计工作 , 所 生成 的会 计信息应 该是
量核算史 。 所 以在会计计量模 式选 择上 ,应当符合会计 的本质 , 强
标, 首先 F A S B在制 定会计准 则时 , 就 强调会计 报告 的真实 准则与实务界 的发 展都是 以这个 目标 为基础 ; 会计 本质应当
性、 准确性 、 相关性 和公允性 , 要求会计 披露 的详 细和完 善 ,
出发来 寻找审计资 料和来源 ,而是从会 计业务处 理是否真
强调人 的存在价值 , 笔者认为会计本质是 人们 对经济活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