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雨洪控制方法分析及案例研究
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五篇
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五篇第一篇:新型雨洪控制园林设计的论文减缓城市问题由于城市过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建筑物等的建成,城市的固有地形受到较大损坏。
城市水循环系统效率降低。
通过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城市的水循环系统,改善生态环境。
新型雨洪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城市内涝、下游洪水的冲击、河道侵蚀、水污等城市问题。
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水循环系统做出重大贡献。
为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有力促进。
增强园林魅力同时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构建还应考虑是否能够对园林进行有效的生态防护和环境美化。
这样不仅能为居民带来安全便捷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舒适的娱乐休憩之处。
既能提高人们的兴奋性,提高做事效率又可以为城市带来一定的客流量以增加城市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节能基于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城市园林设计具有雨水资源节约、节地、经济节约、节能的特征。
通过对城市用地中的雨水进行控制、净化、调蓄利用,有效地节约了地下水源,避免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对于污染水源的高额治理费用,从城市发展的综合效益而言具备经济节约性。
此外,由于对雨水的净化合理调用能达到节水目的。
减少了政府供水消耗量,节省了构建、使用供水设备的成本。
其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发展与实践,纵观国内外许多城市,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身影处处可见。
在美国的很多地区,如:华盛顿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俄勒冈州、马里兰州等一些城市都运用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
其雨水塘、雨水湿地、绿色屋顶等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构建雨洪系统的国家。
德国柏林广场的雨水收集利用下凹式绿地、植被渗沟等方式,利用景观设计收集、调蓄雨水。
新西兰奥克兰北岸市雨水花园处理道路径流的实例,就体现了新型雨洪控制系统的美化环境,生物防护的功能。
我国的北京、宁波、天津、杭州、成都等地也将城市雨洪控制系统有效纳入园林设计体系中。
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研究 杨利
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研究杨利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如火如茶的开展,结合我市近年来大力倡导与创新实践海绵城市理论,我市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开始学习并利用雨洪控制技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及多层次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应用途径,为我市今后节约型园林建设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更为前沿的实践方法,以供同仁参考交流。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一、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作用1.1很大程度改善城市的水循环新型雨洪控制为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带来的便利,体现在以下方面:降低出现城市内涝灾害的几率、降低河道侵蚀问题发生的几率、缓解水污染等。
无论是建立水循环系统,还是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作用都十分明显。
1.2与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在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思想和技术所提出的,因此,与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相比,新型雨洪控制技术最明显的不同,是该项技术将传统观念中单纯的洪涝治理向雨水利用转化,通过实践不难看出,这样做不仅规避了发生洪涝灾害时,城市景观和人们生活所受到的部分不利影响,还可以通过转化雨水的方式,使其成为城市风景园林的一部分,并由此实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目标。
除此之外,新型雨洪控制技术具有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项技术的应用,所投入资金数额与传统雨洪控制技术相对较少;其次,应用该项技术不需要大量改造环境。
由此可以看出,新型雨洪控制技术与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也就是说,科学结合其与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能够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3提升风景园林的魅力随着大量的实践和反思能够看出,合理应用新型雨洪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风景园林应当具备的排水功能与其整体的生态美观性之间的契合度,以不破坏环境整体性为前提,规避包括洪涝在内的诸多常见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应用浅析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应用浅析风景园林设计在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对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和美化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当前城市基础建设工作的重点。
由于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的形象和环境进行美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可观赏的景观和良好的休闲空间,并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当前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其设计的全面性具有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求风景园林的设计要实现生态环保,还要求其与雨洪控制进行有效结合。
接下来,本文就以加强人们对风景园林雨洪控制为主要目的,对当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的利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雨洪控制风景园林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其设计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满足城市居民对审美和休闲娱乐的要求,因此,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风景园林设计是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种的因素都考虑其中,只有在对整体的协调性、和谐性、美观性以及生态环保和实用性等都融入其中,才能够设计出能够满足城市建设需求的风景园林。
在城市建设中,构建风景园林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在人们的眼中呈现出一份完美的、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除了观赏性之外,休闲、养性以及娱乐作用也是其构建的主要目的。
因此,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除了体现出风景园林的美观化之外,还应该充分体现出实用性和功能性。
但是,在当前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却常常过分重视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而忽略了风景园林本身的实用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没有重视起园林的雨洪防治,甚至还因为混凝土等的过度使用而破坏了城市的原有土地结构,降低了城市的雨洪控制能力[1]。
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对城市风景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在对所要设计的风景园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来实现对雨洪的控制,尽可能设计出既满足城市居民审美、休闲以及娱乐作用,又具有生态和自然环境保护功能的风景园林。
城市雨洪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研究
城市雨洪问题综合治理的技术手段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城市雨洪问题也日益严重。
城市雨洪问题不仅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如城市内涝、交通堵塞、建筑物损坏等,还对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威胁。
因此,如何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雨洪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自然水文循环被破坏所致。
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雨洪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雨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城市防洪、调蓄、排洪等方面入手,综合治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城市防洪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城市防洪主要是采用开挖沟渠、加固河堤、加设水闸等措施来控制洪水。
虽然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洪水对城市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开挖沟渠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沉降;加设水闸也会对河流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寻找环境友好型的城市防洪方案是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调蓄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调蓄主要是通过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街头花坛等措施,将雨水收集起来并逐渐释放到水体中,消减城市内涝现象。
此外,还有储蓄水量、提高水能利用率的作用。
目前,城市调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各地的城市形态和绿化水平不同,而导致城市调蓄的效果不同。
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开展城市调蓄工作,对于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排洪是治理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手段。
城市排洪主要是通过设置下水管道、雨水管道等措施将雨水排放到水体中,避免城市内涝现象。
但是,由于城市排洪工程施工困难、维护成本高等原因,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何在城市排洪方面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降低维护成本,提高排洪效益,对于综合治理城市雨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天灾无情,人有情。
只有通过各项综合治理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降低城市雨洪问题的发生率,切实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探讨
新型雨洪控制技术的探讨前言在国家城市化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量。
市政道路建设是建设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内容,是一个城市地区发展面貌的具体体现。
在市政道路中,排水问题一直是一个需要加以关注的问题,道路排水功能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道路水流的堆积,对行人的走动和车辆行驶都造成了不便。
新型的雨洪控制技术从雨水资源化、径流污染控制、洪涝控制等三个方面对市政道路的排水进行有效控制。
1.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重要意义随着城市道路在各种实践中问题的不断增多,人们结合多种实践和结论就城市雨洪控制做到相互利用的过程。
在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意义道路建设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融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理念,并采用新的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目前道路排水面临的问题,还可以对道术,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直接利用是指将汇水面的雨水收集、调蓄和净化后利用,包括屋面雨水、广场雨水、绿地雨水和污染较轻的路面雨水;间接利用是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包括渗透路面、渗透管渠、渗透浅沟、渗路建设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修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联系雨洪控制利用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土地、水、环境等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的是利用三者之间的循环关系,彼此协调。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发现,采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在国外发达国家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且与风景园林设计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种控制利用系统可以对雨水等进行有效的调控、清理或者使用,比如通过新型雨洪控制利用将雨水传输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保障水循环系统的水量,保障风景园林的清洁和用水。
3.国外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为了鼓励重视城市发展,德国2007年创办了国际城市景观奖,以表示对城市生态的重视。
_典型城市内涝案例分析及控制对策(26页,附图丰富)
• 老城区排雨标准低,断面过小,管道老化、 部分管道淤积严重甚至堵塞
• 新区雨水管道随道路建设,不能形成系统, 许多雨水管渠无出口;
• 城区上游缓蓄设施和下游滞洪区尚未完全 建成
• 收水设施过少,尤其在道路与河道相交处 未设收水簸箕,使大的雨水不能截流入河
建设项目雨洪控制强制性规范管理:2012年8月22日,北京市规划委发布《 新建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 主要的工程措施:北京为 “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出现严重积水的20个立 交桥桥区进行排水系统升级改造。
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建设蓄水池,增加雨水篦子、雨水井等雨水收集系 统,建设相应的排水管道,部分桥区泵站还有望增加水泵,提高抽升能力 加快建设城市蓄滞洪区
• 实施西郊蓄洪回灌 工程
• 构建城市排水河道 网络系统完善“西 蓄、东排、南北分 洪”的城市防洪体 系
北京市应对内涝措施
国家层面: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提高重现期并将 LID的源头控制理念及雨水调蓄池纳入规范中; 北京市:201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调整为 :新建雨水系统拟将标准提高至国家规范标准的上限,即一般地区采用“3年 一遇”(降雨强度为50mm/h),重点地区采用“5年一遇”(56 mm/h), 立交泵站重现期不低于5年一遇; 北京市规划委发布《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 ,每万平方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m3的雨水调蓄设施,并规定,广场、人x 行道等透水铺装材料的比例不应小于70%; 按规划治理中小河道:在7.21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7月27日通过的《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影响河势稳 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违法建筑物可强制拆除
阿坝雨洪利用案例分析
阿坝雨洪利用案例分析
阿坝雨洪利用已从传统的水量控制,过渡到水量和水质并重方面,进一步推进雨水收集利用,并追求雨洪管理设施和城市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实现城市发展和水环境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了城市防洪、基础设施设计、城市景观、道路及排水系统和河道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达成城市发展和自然水环境的和谐共赢。
其雨洪水质管理措施,如屋顶花园、生态滞蓄系统、人工湿地和湖塘,也能在不同程度上滞蓄雨洪,进而减少排水设施的需要。
绿色滨水缓冲带在保证行洪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河道侵蚀,保持河道稳定性。
雨水的收集和回用提供替代水源,降低了自来水在非饮用用途上的使用。
和景观融合的雨洪管理设施设计,可营造富有魅力的公共空间,提升城市宜居性。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文&水资源简介:雨洪利用是减轻北京城市汛期防洪压力、缓解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
北京从2000年开始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ha的6个雨洪利用示范区,建立了雨洪收集、利用的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保障体系。
本文对其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介,旨在推动雨洪利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广泛应用。
关键字:雨洪利用城区示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致使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构成巨大的压力,也威胁着首都的城市安全。
因此,在国家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水务局的资助下,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的研究。
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实用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削减洪峰流量,确保首都防洪安全。
因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北京城区降雨径流的水质与水量规律、雨洪收集、滞蓄、传输、处理、回用和入渗回补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地面铺装技术,提出了雨洪利用基本模式和拟定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 hm2的6个雨洪利用试验示范区。
项目于2005年2月通过了专家鉴定,结论认为本项目首次对我国城市雨洪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城市的雨洪利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1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项目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3个层次开展,通过基础研究为应用和示范推广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应用性研究形成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技术体系,通过示范推广研究建立推广应用体系。
1.1 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现场勘探和试验,查清了北京城近郊区的第四系水文地质的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入渗性能,对表层岩性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出了适宜地下水回灌的地区。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控制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控制案例分析洪水是水利工程中面临的一种极端自然灾害,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在洪水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某个具体案例,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洪水控制措施。
1. 案例背景在某省某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常年面临着洪水的威胁。
洪水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还给农田和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破坏。
因此,该地区的水利部门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来控制洪水。
2. 洪水控制方案(1)建设水库为了控制洪水峰值流量,水利部门在河道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的水库。
该水库可以有效调节降雨引起的洪峰,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此外,水库还可以向下游释放洪水,以减少洪水所造成的冲击力和破坏。
(2)加强堤防建设与水库相结合,水利部门还加强了河道的堤防建设。
通过提高堤防的高度和强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洪水侵袭。
堤防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为下游地区提供了更大的保护。
(3)改善排水系统改善排水系统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在洪水期间,及时排出雨水是减轻洪水影响的关键。
水利部门对下游地区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排水能力、提高排水效率,确保及时抽排洪水,减少对城市和农田的冲击。
(4)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洪水监测与预警系统对于洪水控制至关重要。
水利部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遥感监测、人工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和河水水位,以及时掌握洪水演变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和居民采取措施,减少洪灾的损失。
3. 案例效果评估经过水利部门的努力,该地区的洪水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
首先,水库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洪峰流量,降低了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同时,加强堤防建设和改善排水系统的措施保护了城市和农田,减少了洪水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此外,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及时的信息,使他们能够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灾的损失。
国内外防洪防内涝经验及案例借鉴
国内外经验借鉴3.5.1 国内外防洪潮标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沿海城市行洪通道堤防设防标准主要集中在100~200年一遇,海堤设防标准主要集中在500~1000年一遇,个别国家,如荷兰采用10000年一遇高潮位加33m/s风设计标准。
有些重要城市采用100~200年一遇防御标准的同时考虑其它措施确保安全,如美国新奥尔良采取快速撤退方案,日本东京、大阪等考虑风浪等不确定性因素统一增加3m的安全超高。
国内大城市的防洪(潮)标准一般在50~200年一遇详见表3.5-1~2。
3.5.2 国内外除涝标准在国外,不以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来区分不同的排水对象、落实不同的组织管理机构,一般针对系统大小选择不同的标准。
小排水系统,针对常见雨情,通过常规的雨水管渠系统收集排放;大排水系统,针对超常雨情,由隧道、绿地、水系、调蓄水池、道路等组成,通过地表排水通道或地下排水深隧,输送极端暴雨径流,详见表3.5-3~4。
由于国内外的雨洪标准制定的理论和方法有较大差异,欧美的大、小排水系统无法与国内的雨水排水标准、防洪除涝标准一一对应。
从标准使用的地域范围看,欧美小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与国内的雨水管渠规划设计标准基本对应,大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则有的与河道防洪标准相对应,有的则与除涝标准相对应。
从内地除涝重现期的调查统计看,一般城市除涝重现期采用“10~20年”,其中隐含暴雨重现期10~20年、设计暴雨历时为24h、24h排出不受淹三层含义。
至于雨量值、雨型及相应潮型等因素一般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确定,标准中并未明示,详见表3.5-5。
香港未分大小排水系统,统一采用排水标准,高度利用农田排水重现期为2~5年一遇,农村及开拓堤项目区内排水重现期为10年,农村主线排水系统为50年一遇,城市干线排水系统重现期为200年,支线排水系统重现期为50年,详见表3.5-6。
3.5.3 对标日本东京东京的防洪排涝水平位于世界第一梯队,而且深圳与东京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方面有相似之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因此选为典型做重点分析。
城市雨洪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雨洪治理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雨洪治理问题。
城市雨洪治理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控制和减缓雨洪对城市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在当前城市化大潮中,城市雨洪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一、城市雨洪治理的现状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建设的加快,给城市雨洪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调查,在城市中,道路、广场、建筑物等硬化的面积不断增长,导致正常的自然水循环无法完成。
在雨季,雨水难以渗透到土壤中,而是积聚在道路、广场等硬质平面上,形成雨洪。
雨洪不仅会引发城市内的交通拥堵、停水、停电等不适,而且还会造成城市内的污染、滞涨、洪水、蓄水等问题,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城市雨洪治理的现状是比较严峻的。
二、城市雨洪治理的方法城市雨洪治理的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采用人工措施、生态措施和土地利用措施等方法来控制雨洪的流动。
现代方法则主要采用新型材料、绿色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来提高城市雨洪治理的效果。
1.传统方法传统的城市雨洪治理方法主要是人工措施、生态措施和土地利用措施等。
其中,人工措施包括斜坡排水、灌溉排水、混凝土排水沟和密闭式收水井等。
生态措施则采用草坪、池塘、湖泊等天然植被来调节雨水的流动。
土地利用措施采用农田留水带等,通过改变区域内的土壤结构,达到减缓雨水流速的目的。
2.现代方法现代城市雨洪治理方法主要分为新型材料、绿色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三个方面。
新型材料包括渗透性混凝土、渗透性砖和渗透性沥青等,结构上都包含空隙,可以实现雨水的渗透和蓄积。
绿色技术则采用植物、生物材料等生态措施,建造人工湿地,达到吸收雨水的目的。
智能化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智能遥感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城市雨洪治理的数据采集和精细化管理。
三、未来城市雨洪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雨洪治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之中。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135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穆红梅邯郸市大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 邯郸 056001摘 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但城市环境压力逐渐增加,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洪水在城市景观建筑的设计和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香港技术提出新的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水循环,促进洪水的园林环境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新的雨洪水控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内容。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应用正文: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选择景观建筑设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城市自然资源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建设的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充分利用雨洪水控制新技术,减少景观植被受暴雨和洪水的影响,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洪涝影响风景园林的原因(一)园林建设破坏地表径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单位经常忽略使用价值观赏价值,通过人工方式被迫改变地球表面的配置,地表径流造成严重破坏,出现表面流的现象不是免费的。
洪涝灾害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雨在地球的表面,而不能正常排泄,加深了洪水的危险。
(二)排水设施功能差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可能的洪水设计相关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的雨。
但在混凝土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的疏忽,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的技术问题导致排水系统设计。
在发生洪水的时间不能有效发挥功能的景观建筑排水系统,景观造成损害。
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技术的应用(一)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现状的洪水、雨水管理在国内外都是来源于对洪水的恐惧,然后意识到水的有效利用。
雨洪水控制技术也从单一的工程解决方案,工程和非工程组合变换。
雨现在开发新技术在防洪,为目的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建立大量的水处理设施,雨水集中处理、分布式处理,有效地减轻洪水灾害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应用探讨
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应用探讨摘要:按照最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要求,提出雨洪径流控制技术措施,同时对国内雨洪利用技术应用进行探讨总结,对城市雨水进行有效收集、控制及利用,实现资源化发展。
关键词:雨洪控制;下凹式绿地;低影响开发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频发、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城镇排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雨污管道混接严重、无明确雨水控制利用措施等诸多问题。
目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与社会发展。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规定按低影响开发(LID)理念进行雨水综合管理,并补充规定采用渗透、调蓄措施的地区范围。
规范要求应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理念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雨水综合管理,控制面源污染、防治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
低影响开发(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理念在于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
1、径流控制1)径流污染控制对雨水源头进行控制是雨洪控制比较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对径流污染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控制措施:(1)控制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空气中的SO2等污染物质会形成酸雨,导致雨水水质的下降。
酸雨不仅对排水设施会有影响, 而且由于降水直接进人地面和地下水源, 也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质量。
因此, 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不仅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美化城市环境,也能对水污染控制有明显的贡献。
(2)控制屋面雨水水质。
屋顶的设计及材料选择是控制屋面雨水径流水质的有效手段。
应该对油毡类屋面材料的使用加以限制, 逐步淘汰污染严重的品种。
这样不仅可以美化市容, 还解决材料老化漏水、保温抗寒效果差等问题, 也很好地控制了屋面污染源。
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及启示
5、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5、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体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对于实现有 效雨洪管理至关重要。我国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雨洪灾害的认识和 防范意识。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雨洪管理,提高社会各界对雨洪管理的度和支持 度。
5、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总之,发达国家典型雨洪管理体系为我国雨洪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 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政策、法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等方面不断完善和创 新,以实现城市雨洪管理的新局面。
3、健全预警机制
3、健全预警机制
我国应建立健全的雨洪预警机制,加强气象、水文等监测网络建设,提高预 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制定科学的预警发布和传播策略,确保公众在第 一时间获取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我国应建立健全的雨洪应急处置体系,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明 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同时,要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配,确保灾后重建工 作有序开展。此外,还要加强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和水平。
1、管理体系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通过制定完善的政 策和法律体系,为雨洪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例如,美国《清洁水法》明确了各州、 地方政府和公民在雨洪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英国通过《水法》、《防洪法》 等法律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雨洪管理体系。
2、机构设置
2、机构设置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体系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协调行动和监 督执行。例如,美国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英国设立了水务署 (DW)和排水管理署(DWA),日本设立了国土交通省和地方自治体等。
谢谢观看
国内外雨洪控制方法分析及案例研究
国内外雨洪控制方法分析及案例研究国内外雨洪控制方法分析及案例研究就是要探讨如何有效的控制雨洪问题,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
国内外控制雨洪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分析和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从自然工程来看雨洪控制,其包括湖泊开发、河道灌溉和治理、拦河坝来控制水流,建立水库对突发洪水作贮存,开垦沙漠,采用土石堤等堤防工程,以及大中型水库的管理。
这些方法有助于减少洪涝灾害和损失,从而改善当地气候环境,同时有助于土地湿润,提高水土保持功能。
此外,在国外,土壤改良工程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洪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改善洪水对土壤的影响,以及更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洪水。
其次,我们要考虑到社会技术的雨洪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管理性技术,包括预防性措施,比如地质勘测、降雨监测、水文监测等,以及突发洪水应急措施,比如采取警报、撤离等措施,使民众及时获取洪水警报信息,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二是经济性技术,比如经济型洪水抗旱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保洪基金,实行科学分级价格。
最后,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雨洪控制的有效方法。
比如,我国浙江省的雨洪控制项目,该项目利用地质勘查和降雨监测,加强突发洪水的预警和应急处置,通过河道调整、水库调度、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枢纽改造、土地填平、水质改善等,最终有效控制了洪水,减少了洪涝灾害发生。
此外,江苏省也采用了涵洞系统进行雨洪控制,能够有效缓解洪水压力,提高雨洪控制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不同国家采取的洪涝防治技术和案例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自然工程配合社会技术,有利于更加有效的防治洪涝灾害,从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
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作者: ————————————————————————————————日期:国外雨水花园研究及实例(附:那些年获过奖的雨水花园)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作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这就要求思考如何才能做到雨水的收集,并应用自然景观之中。
以下介绍国外城市雨水优秀案例:ﻫ美国波特兰雨水花园ﻫ波特兰位于美国的西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是一个多雨城市,解决过多的雨水问题就成了波特兰市的首要问题。
由迈耶·瑞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波特兰会议中心的“雨水园”,成功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问题。
设计师利用当地水池、植物根系、沙石以及土壤特性,将浑浊的雨水进行净化、沉淀,经过过滤干净清洁的水透过土壤被下渗到土地下,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问题,同时还创造了美景。
ﻫ波特兰的雨水园运用现代LID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原野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态与人工之间的对立,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犷玄武岩,不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装饰’而是成了空间关系和个性象征,在人工和生态之间成功的实现了和谐统一。
美国霍伊特公寓ﻫ花园的设计目标是对所有从屋顶留下的降水进行引导和暂时储存。
工程设计巧妙而细致,能够收集。
储存降水并对其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降水循环系统将降水从其路径引入到城市降水循环系统,并对降水进行调节和引导,突出了水令人愉悦的特点,所有这些景观都建造在停车场上方的混凝土地板上,由于受到项目的特点和位置所限,降水在这里能够短暂滞留而不能下渗。
每次降水之后,降水可以在此停留30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内,降水可以自然的沉淀和净化,三根铜质落水管把降水从屋顶引入预制的混凝土水道中,然后流入低浅的缓流池中,最后流进常储水池中。
池中的花岗岩石块不仅提供了美观性,同时也增强了池水的安全性。
降水短暂停留后,从两个特色的水堰表面流过,降水之后,水池中的水会流入区域降水循环系统。
杭州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研究
杭州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研究作者:张刘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8期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加速过程中,国内城市内涝频发,本文分析了常受灾城市之一杭州内涝发生的原因,整理了包括美国BMPs和LID、英国的SUDS、澳大利亚的WSUD以及新西兰的LIUDDD典型雨洪管理体系,提出杭州应构建“径流减排一污染控制一积蓄回用—生态处置”等多目标的雨洪管理体系,打破界限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最后给出适合杭州的具体的雨洪控制利用措施。
关键词:内涝;雨洪管理;雨洪调蓄1 背景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人口集中,不透水面积增加,蓄水面积减少,城镇自然排水系统被打破,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降低,行洪能力缩减。
由于缺乏与之适应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城市抵抗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能力十分薄弱,内涝频发。
2010年,住建部对国内351个城市专项调研显示,2008年-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长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
”杭州市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市区位于钱塘江的下游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地处东南沿海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降雨量年内变化呈双峰型。
每年春末夏初季节为梅汛期;夏秋季节,热带风暴和台风活动频繁,俗称台汛期。
杭州市城区横跨钱塘江两岸,大部分为平原区域,分属于杭嘉湖东部平原和萧绍平原,由本地降雨形成的内涝也是杭嘉湖东部平原和萧绍平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此外,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原有河道的排水能力,河道淤积,调蓄容积减少,钱塘江排水能力较低,主城区往运河水系排水受高水位顶托影响等等原因增加了强降雨时城区内涝发生的频率。
2 典型雨洪管理体系介绍我国城市雨水往往以单一的防洪涝和快排为指导思想,追求在最短的时间排放,缺乏以调蓄利用为目的的雨洪管理模式,忽略了雨水的资源价值。
暴雨洪涝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暴雨洪涝灾害防治技术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日益频繁,暴雨洪涝灾害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近年来,我国对于暴雨洪涝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加大了对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致力于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科学、高效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分析暴雨洪涝灾害现状,对防治技术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气候变暖等因素,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
对于这类灾害的防范,传统的处理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规模和频率。
传统防洪工程是以人工为主,其对于防洪效果有限。
同时,剧烈的降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现象,把城市变成一个大海绵,使得交通受阻、通讯中断、人员安排艰难。
暴雨洪涝灾害存在的影响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威胁到城市的安全与社会稳定。
因此,防治暴雨洪涝灾害的技术研究非常重要。
在防洪方面,研究者陆续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例如采用地下蓄水工程,改善城市内涝,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效率等。
同时,科学家也正在积极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城市防洪系统。
这些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行,能够为防洪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然而,这些新方法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才能更加稳定可靠地成为防洪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对于遭受洪涝灾害后的应急处理也有重大意义。
过去的应急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如何尽快排除积水,以及如何抢救人命财产等方面。
但从长远来看,应急处理状态的维持需要更多研究。
研究者正在试图寻找新的途径,如采用智慧城市技术,通过城市数据收集和分析,预测台风和暴雨的来临时间,使得应急处理工作得以提前安排,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好的资源。
最后,未来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难以避免洪涝灾害的发生。
因此,需要继续不断创新技术和方法,以应对这个城市发展中的新挑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将不断地提出新的技术,例如通过仿生学手段,开发新型防洪材料,或者利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手段,缓解城市内涝等。
刍议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刍议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雨洪控制利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雨水排放量逐渐增大,导致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日益被提出并重视。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和超越。
它不仅仅是将雨水排放到下水道或河流中,而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将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和减少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水排放过大、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1.2 问题意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雨洪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城市管理者和居民的难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硬化地表使得雨水很难渗透入地下,导致雨水无法顺利排水,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现象。
特别是在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时,雨水难以及时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风险。
城市雨洪问题不仅给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雨水排放不畅导致地面积水,会影响植被生长,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雨水中携带的各类污染物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加剧了水体污染问题,威胁着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急需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引入新型雨洪控制利用方法,来解决城市雨洪问题。
只有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才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部分结语。
2. 正文2.1 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重要性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的重要性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导致地面被大面积的建筑物、道路和人造平面覆盖,雨水无法迅速渗透,从而形成了雨洪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生因暴 雨导 致 的城 市 内涝,根据 《国务 院办公 厅关于 促进 20世纪 9O年代德 国就 已进入雨水利用技 术设备集成化 的第三
建筑 业持 续健康 发展 的意 见》等 国家发 展战略 要求 ,必 须把 代 应 用 管 理 阶段 。
雨洪 的有 效控 制和合 理利用 作为重 大研 究课题 来研 究,只有
[Keywords】stormwater control;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planning and design
随 着城 市化进 程 的不断加 快,全球 人 口的持续 增长 导致 节 约 了大 量 水 资 源 , 同 时减 少 了径 流 量 。
全球气 候发生 巨大变化 ,极 端天气频发 ,暴雨洪涝灾 害爆 发,
管理 等,对 这些 系统 的核心 内容进 行分析 不难发 现 ,把城 市
国外雨水资源 的利用 比较情况见表 1。
建设对 雨洪的控制和 利用作 为一个 系统工程融 入在规划设计 、
建设施工和科学 管理 之中。
表 1 国外雨 水资 源 的利用 比较
美 国很 多的州 通过立 法来 规范 的城市 雨水利 用,并 强调 对 生态 的保护 利用 [1】, 随着 科 学研 究的深 入,提 出 “第 二代 最 佳城 市 雨 水 资源 管 理和 雨 径流 污 染控 制 管理 方 案 ”(Best
[摘 要 ]通 过 国内外案例分析 结果,可对规 划起借鉴作 用,低 影响开发 (LID)作为规划设计 的重要 手段 ,充分尊重基地
原 始 自然地貌地形条件 ,从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出发 ,充分利用原有 自然水 系并有效地控制管理 雨洪。
[关键词 ]雨洪控制 ;水资源利用 ;规 划设 计
[中图分 类号 ]TU986.2
1 国外 相关 案 例
流 汇 集 、沉 淀
许 多发达 国家 经过 多年科 学研 究,在雨 洪控制 及利 用方 利 用 。
面 已经形 成 了一 套相 当完整 的理论 和技 术体系 ,并在工 程 中
日本 的雨 水 管 理 技 术 采 用 的是 多 功 能调 蓄 设 施 ,其 特 点是
Management Practices,BMP),德国标准化 、产业化 的雨水利 为 景观 绿化、运动 场地 、停车场 、市 民休 闲、城 市公 园等 多
用技 术 ,澳 大利 亚 的 “水 敏感 的 都市 设计 ”(Water Sensitive 种 功 能 用 途 。
Urban Design,WSUD), 日本的 多功 能调蓄 设施 为主 的 雨洪 2 国内案例研究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523X (2018)17—0011-02
Analysis of Dom estic and Foreign Storm water Control M ethods and Case Studies
Zhao Dan.dan, Oian Jun qiu
德 国 的 城 市 雨 水 管 理 利 用 技 术 在 标 准 化 、产 业 化 方 面 历
土 地 资 源 紧 张 ,淡 水 资 源 匮 乏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生 态环 境破 坏 , 经 了 3次 主 要 变 革 ,《雨 水 利 用 设 施 标 准 》 (1989年 发 布 )标
城 市 暴 雨 内涝 问题 频 发 ,广 州 、 北 京 、 南 京 等 大 都 市 都 频 繁 志着 第一代雨水利用 技术的开始 ,随着 自动控控技 术的发展 ,
广 泛 应 用 。
在 传 统 的 、 功 能 单 一 的 雨 水 调 节 池 的基 础 上 发 展 形 成 的 。与
如 德 国 的 “可 持 续 都 市 抗 洪 系 统 ” (Sustainable Urban 一 般雨水调节池 比较 ,其雨洪 设计要求 高、规模大、效益 明显 ,
Discharge System,SUDS), 美 国 的 “最 佳 管 理 措 施 ” (Best 最 大 特 点 是 在 非 雨 季 或 没 有 大 雨 时 , 多 功 能 调 蓄 设 施 还 能 作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planning.Low—impact
developm ent (LID ) is an important m eans of planning and design.It fully respects the original natural topography and terrain conditions ofthe base, an d makes full use ofthe original nature from the concept of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 n .W ater system a n d effective control of rainwater managem ent.
建 筑 技 术 开 发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建筑资讯
Building Inform ation
第45卷 第17期
2018年 9月
国 内外雨洪控 制 方 法 分析 及 案例研 究
赵丹丹 ,钱俊秋
(1.南京农业大学校 区发展与基本建设处,南京 210095;2.江苏经贸职业技 术学院,南京 211100)
经过 3次变革后 ,通过 规范强制投入大量的小型分散型 雨
彻 底 解 决 雨 洪 问题 ,才 能 将 城 市 建 设 、 工 农 业 生 产 和 人 民生 水 收集利用 设备使用 ,雨水收集量 达几万 m 。主 要通过收集
活 等 方 面 提 到一 个 新 的水 平 。
屋 面雨水 、雨水截 污和 生态渗 透系统 ,应用 蓄集 与传 送 、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