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及其相关问题,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犯罪学概论1.1 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者、受害者、社会对犯罪的反应等方面。
1.3 犯罪学的发展历程犯罪学的研究历程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古典犯罪学、正统犯罪学、现代犯罪学等阶段。
1.4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犯罪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与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类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犯罪现象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总和,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未经法定程序认定的不法行为。
2.2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犯罪现象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贩毒、走私等。
2.3 犯罪现象的类型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经济犯罪等类型。
2.4 犯罪现象的影响犯罪现象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整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犯罪原因及其研究方法3.1 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社会及文化环境、个体特征、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社会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社会因素是犯罪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社会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都对犯罪有一定的影响。
3.3 个体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个体因素是犯罪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个体的性格、人格、家庭背景、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对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学教案》课件
《犯罪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 犯罪学的定义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犯罪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1.4 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规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2 犯罪现象的统计和分类2.3 犯罪规律的概念和类型2.4 犯罪现象的演变趋势和原因第三章:犯罪原因3.1 犯罪原因的概念和分类3.2 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3 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3.4 犯罪原因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第四章:犯罪心理学4.1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4.2 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4.3 犯罪心理学的research methods 4.4 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第五章:犯罪预防与控制5.1 犯罪预防的概念和目标5.2 犯罪预防的策略和措施5.3 犯罪控制的概念和手段5.4 犯罪预防与控制的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第六章:犯罪类型与犯罪人6.1 犯罪类型的分类和特点6.2 常见犯罪类型的案例分析6.3 犯罪人的概念和分类6.4 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第七章:犯罪法律制度7.1 犯罪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7.2 犯罪法律制度的原则和适用7.3 犯罪法律制度的主要法律文书7.4 犯罪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第八章:犯罪侦查与证据8.1 犯罪侦查的概念和程序8.2 犯罪侦查的方法和技巧8.3 证据的概念和法律要求8.4 证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第九章:犯罪司法程序9.1 犯罪司法程序的概念和特点9.2 犯罪司法程序的主要阶段9.3 犯罪司法程序的法律规定9.4 犯罪司法程序的改革与完善第十章:犯罪被害人学10.1 犯罪被害人学的概念和内容10.2 犯罪被害人的特点和权益10.3 犯罪被害人援助的措施和机构10.4 犯罪被害人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这是的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分别介绍了犯罪类型与犯罪人、犯罪法律制度、犯罪侦查与证据、犯罪司法程序以及犯罪被害人学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章节都包括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实际操作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犯罪学?
什么是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的原因、犯罪的预防和犯罪的化解的科学。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犯罪学。
一、犯罪学的定义和起源犯罪学是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是通过研究犯罪行为、犯罪动机、犯罪预防和惩罚等方面去探究其行为规律,从而增强公众和政府对犯罪行为的认识和控制。
犯罪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出现了许多关于犯罪的文献和法律。
我们还可以在罗马法中看到对犯罪学的记载。
二、犯罪学的主要内容1.犯罪的类型和特征: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的类型和特征。
不同的犯罪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动机,例如盗窃、纵火、强奸、贩毒等。
而不同的个体也有着不同的犯罪动机,包括贪婪、嫉妒、报复、无聊等。
通过研究犯罪的类型和特征可以更好地预测和预防犯罪的发生。
2.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原因是犯罪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犯罪行为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学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人口统计学、生物学、家庭、社会、心理等等。
通过研究犯罪的原因,可以更好地防范犯罪现象的发生。
3.犯罪的控制和惩罚:犯罪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犯罪的控制和惩罚。
在研究控制犯罪方面,犯罪学家可以从较广的范围去考虑,包括改善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加强教育和培训、通过警方力量和实施制度去更好地控制犯罪。
同时,在研究惩罚犯罪方面,犯罪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和司法系统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犯罪。
三、犯罪学的意义和作用1. 增加对犯罪的认识:通过犯罪学的研究,公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的原因和规律。
2. 提高犯罪预防的能力:通过分析犯罪现象的特征和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犯罪的预防能力。
3. 改进司法系统:从研究犯罪类型、原因、预防等方面入手,为改进司法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总之,犯罪学在犯罪预防和惩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犯罪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提高对犯罪的认识,有效预防和控制犯罪,同时加强对犯罪的惩罚,从而建立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
犯罪学知识点梳理
引言概述: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犯罪行为及其原因的学科,旨在揭示犯罪现象的本质、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社会背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犯罪的方法与手段。
本文旨在梳理犯罪学的知识点,以便读者深入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正文内容:一、犯罪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犯罪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犯罪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犯罪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派观点4.犯罪学的基本概念:犯罪、犯罪者、犯罪动机等5.犯罪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二、犯罪行为的类型和特征1.犯罪行为的分类:刑事犯罪、非刑事犯罪等2.犯罪行为的特征:违法性、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等3.犯罪行为的数量与趋势统计4.犯罪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5.犯罪行为的个体差异与群体特征: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三、犯罪的心理机制和原因分析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等2.犯罪心理机制的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3.犯罪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冲动性、暴力倾向、欺骗手段等4.犯罪的原因与预防:家庭环境、教育水平、社会压力等因素的研究5.犯罪的心理评估与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手段的应用四、犯罪的社会背景与环境因素1.犯罪与社会变革的关系: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2.社会不平等与犯罪现象:贫富差距、社会排斥等问题的探讨3.社会支持与犯罪预防:社会福利、社会网络等的作用分析4.犯罪的空间分布与社会结构:城市犯罪、社区犯罪的研究5.犯罪的文化因素与价值观念: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影响分析五、犯罪学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犯罪学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应用:犯罪侦查、犯罪教育等2.犯罪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犯罪预防、社区安全等3.犯罪学的跨学科发展与创新:犯罪科技、犯罪数据分析等4.犯罪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刑警组织、联合国犯罪预防等5.犯罪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数字化犯罪、网络犯罪等新兴领域的研究总结:犯罪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犯罪现象的本质和原因,提供有效的预防和处理犯罪的方法与手段。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学科。
它旨在深入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规律以及社会对犯罪的反应,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的类型、数量、分布、趋势等方面。
1、犯罪类型暴力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等,这类犯罪通常对被害人造成直接的身体伤害。
财产犯罪:包括盗窃、诈骗、贪污等,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为目的。
经济犯罪:如走私、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毒品犯罪:涉及毒品的制造、贩卖、运输和使用。
网络犯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如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
2、犯罪数量犯罪数量的统计是衡量犯罪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由于犯罪的隐蔽性和报案率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犯罪数量往往难以准确统计。
3、犯罪分布犯罪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布并不均衡。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犯罪率相对较高,贫困地区和社会边缘群体更容易涉及犯罪。
4、犯罪趋势犯罪趋势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例如,在社会转型期,犯罪率可能会出现波动;科技的进步也可能导致新型犯罪的出现。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方面。
1、个体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可能与犯罪倾向有关。
心理因素:如性格缺陷、情绪不稳定、认知偏差等。
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更容易犯罪。
2、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破裂、家庭成员犯罪等都可能对个体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教育质量低下、学校管理不善、校园欺凌等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经济状况:贫困、失业、社会阶层差距过大等会增加犯罪的风险。
文化因素:不良的文化传播,如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泛滥,可能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3、环境因素社区环境:治安状况差、社区凝聚力低的社区更容易发生犯罪。
犯罪学基础知识
犯罪学基础知识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成因、犯罪类型、犯罪行为规律、犯罪预防与控制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需要对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有所了解,还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犯罪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犯罪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
一、犯罪的定义和分类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罪刑法律关系的行为。
犯罪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违反法律、触犯刑罚、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故意性或过失性、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相结合等。
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可以分为个人犯罪和财产犯罪。
个人犯罪是指以人的生命、身体和自由等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是指以财产作为犯罪对象的行为,如偷盗、抢劫等。
此外,犯罪还可以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罪、中罪和重罪。
轻罪通常指处罚较轻的犯罪行为,如盗窃、寻衅滋事等;中罪则是介于轻罪和重罪之间的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强奸等;重罪是指犯罪后果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犯罪行为,如故意杀人、抢劫致人死亡等。
二、犯罪行为的成因犯罪行为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常常受到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1. 个体因素:个体的身体、心理和智力等因素可能影响其犯罪倾向。
例如,一些人具有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特征,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家庭教育、社会价值观等,它们对个体的犯罪倾向起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识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容忍程度都会对犯罪产生影响。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对其犯罪行为的影响。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就业率、教育水平等都会对犯罪率产生影响。
三、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犯罪率的波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犯罪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犯罪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
触犯法律而构成罪行的行为
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
在犯罪学中,犯罪是指触犯法律而构成罪行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公民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犯罪的定义
犯罪是指对社会造成危害,触犯刑法规范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的类型
犯罪类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可分为财产犯罪、性犯罪、职务犯罪等;根据犯罪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暴力犯罪、非暴力犯罪;根据犯罪者的组织状况可分为集团犯罪、团伙犯罪、一般共同犯罪等。
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四个方面: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
只有当这四个方面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犯罪。
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犯罪的原因、犯罪的类型、犯罪的预防和犯罪的处理等问题。
犯罪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
一、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是一种有罪行为。
犯罪的特征包括:违反法律规定、有罪性、社会危害性和处罚性。
犯罪行为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和打击犯罪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犯罪的类型包括:刑事犯罪、民事犯罪和行政犯罪。
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需要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民事犯罪是指违反民法规定的行为,需要由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
行政犯罪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需要由行政机关进行处理。
二、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心理、经济等多种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环境、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等因素。
社会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增加等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也会导致犯罪,例如贫富差距过大、教育资源不均等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会对犯罪产生影响,例如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强调等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心理因素是指个体的人格、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因素。
个体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其犯罪倾向,例如缺乏责任感、缺乏同情心等都会导致犯罪倾向的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导致犯罪,例如精神疾病、药物依赖等都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例如对社会规范的不理解、对权威的不尊重等都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经济因素是指个体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的经济环境等因素。
个体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其犯罪倾向,例如贫困、失业等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社会的经济环境也会影响犯罪的发生,例如经济不景气、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都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
三、犯罪的预防预防犯罪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减少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犯罪学的名词解释
犯罪学的名词解释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学科。
它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简要解释一些犯罪学中的重要名词。
1. 犯罪:犯罪是指个人或团体违背法律规定,并且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行为。
犯罪行为可以包括暴力犯罪(如谋杀、抢劫)、财产犯罪(如盗窃、欺诈)、毒品犯罪、性犯罪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经济动因。
2. 犯罪率:犯罪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发生的犯罪数量与总人口或特定群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犯罪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社会治安的情况,是判断犯罪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犯罪率的监测和研究,我们可以评估犯罪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并对犯罪趋势进行预测。
3.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动机以及制约因素等。
通过分析犯罪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犯罪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人更容易犯罪,从而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心理学并不能将全部的犯罪行为归因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和结构因素同样重要。
4. 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它包括了针对犯罪的全面预防措施,旨在减少或消除犯罪的发生和危害。
犯罪预防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如社会层面、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
社会层面的犯罪预防注重改善社会权益分配、提供平等机会和改善教育系统;个体层面的犯罪预防强调提高个体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识;环境层面的犯罪预防侧重于改善城市设计、提高监控技术等。
综合各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犯罪预防是保持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
5. 犯罪控制:犯罪控制是指通过相关机构和法律手段,对犯罪活动进行干预和制约。
犯罪控制可以分为刑事控制和非刑事控制两种形式。
刑事控制是指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和惩处,通过刑法的威慑和制裁来遏制犯罪活动。
非刑事控制则是通过社会机构和组织,如教育、就业和康复等,对潜在罪犯进行干预和帮助,减少犯罪的发生。
什么是犯罪学?
什么是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学科,通常包含志愿或非志愿行为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的发生以及找出犯罪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在犯罪学的研究中,我们会使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法学等。
下面是关于犯罪学的更多的信息:1. 犯罪学的历史和背景犯罪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那时候一些思想家对于犯罪的产生和原因产生了兴趣。
到了19世纪,犯罪学开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学者们也开始将犯罪分层和分类,以解决不同类型的罪犯问题。
2. 犯罪的分类和研究在犯罪学的研究中,我们通常将犯罪分为三类:惯犯、机会犯、和偶发犯。
惯犯是指经常犯罪的人,机会犯则是指那些由于外界诱因而犯罪的人,偶发犯则是一次性犯罪的人。
而在研究犯罪时,我们还常常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心理学解释、犯罪的目的和犯罪后果等。
3. 犯罪学在解决犯罪问题中的作用犯罪学在解决犯罪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犯罪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犯罪者的思想和行为,为司法工作者们提供更科学的证据,也能够为犯罪预防、治疗提供一些支持。
同时,犯罪学在警察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例如通过犯罪学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犯罪的流行地区和时间,从而帮助警察采取预防措施。
4. 犯罪学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于想要从事犯罪学的人来说,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例如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和法学等领域相关知识。
此外,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也是成为优秀犯罪学家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犯罪学是研究罪犯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犯罪问题。
在犯罪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犯罪的分类和研究,犯罪学在解决犯罪问题中的作用以及犯罪学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最终我们希望透过犯罪学的探索,找到预防犯罪及取缔罪行的更好的方法。
名词解释犯罪学的犯罪概念
名词解释犯罪学的犯罪概念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观察和解释犯罪行为的原因、模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犯罪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犯罪的本质,为预防和打击犯罪提供指导和策略。
一、犯罪与犯罪学的定义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社会普遍视之为不正当和不道德的行为。
而犯罪学则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领域,它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系统地分析犯罪行为的成因、类型和后果,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法。
二、犯罪学的研究领域犯罪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动机和决策过程,通过分析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为预防和识别犯罪行为提供依据。
2. 犯罪社会学:研究犯罪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犯罪行为受到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犯罪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犯罪行为的社会背景,从而找到更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
3. 犯罪统计学:通过收集和分析犯罪数据,研究犯罪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犯罪类型和变化趋势等,为公安管理和社会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4. 犯罪预防学:研究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措施,包括社会预防、家庭预防和个体防范等。
通过探索犯罪行为的成因和机制,犯罪预防学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预防犯罪的政策和措施,减少犯罪的发生。
三、犯罪行为的原因犯罪行为的成因复杂多样,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对其解释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犯罪行为成因:1. 个体因素:个体的聪明才智、教育背景和人格特征等影响了其对法律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尊重程度。
如,缺乏道德观念和自制力的人更易于产生犯罪行为。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和贫富差距等因素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经济贫困和社会不公平会增加犯罪的发生率。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个体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社会文化背景下,吸食毒品、赌博或对暴力行为的包容会增加犯罪行为的风险。
4. 周围环境: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也是影响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
犯罪学_精品文档
犯罪学什么是犯罪学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它包括犯罪的原因、犯罪者的特征、犯罪的预防和犯罪的惩罚等方面的内容。
犯罪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对犯罪及其原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犯罪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犯罪问题的本质,预防和打击犯罪都至关重要。
犯罪的分类犯罪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法律分类根据法律的规定,犯罪可以分为刑事犯罪和民事犯罪。
刑事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如盗窃、抢劫、杀人等。
民事犯罪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如合同欺诈、侵权行为等。
暴力与非暴力犯罪根据犯罪行为是否涉及使用暴力,犯罪可以分为暴力犯罪和非暴力犯罪。
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的犯罪行为,如杀人、伤害等。
非暴力犯罪是指不涉及使用暴力的犯罪行为,如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等。
社会学分类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学特征,犯罪可以分为个体犯罪和群体犯罪。
个体犯罪是指由个别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如小偷、抢劫犯等。
群体犯罪是指由组织或团体实施的犯罪行为,如恐怖组织、黑帮等。
犯罪的原因犯罪的原因是犯罪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犯罪学家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多种犯罪的原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一些人由于天性或遭受到创伤,容易产生犯罪倾向。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价值观念、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等。
一些人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环境因素包括居住地区、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犯罪的预防犯罪的预防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个人层面,通过加强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个体提升自我认知和抵制犯罪的能力。
在社会层面,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提高人们对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
在环境层面,改善社会环境,减少贫困和失业等社会问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犯罪的预防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法律机构、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等。
犯罪学课件
案例的典型性
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可以 更好地为其他类似案件提供参
考。
案例的可分析性
选择具有可分析性的案例,可 以更好地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
。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背景介绍
对案例的背景进行介绍 ,包括案件的基本情况
、犯罪人的背景等。
犯罪行为分析
对犯罪行为进行深入剖 析,包括犯罪动机、手
段、情节等。
恐怖主义犯罪
总结词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破坏社 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特点
恐怖主义犯罪通常是由组织或团体实施,犯罪动 机多与政治目的、宗教信仰有关,具有计划性和 突发性。
详细描述
恐怖主义犯罪包括炸弹袭击、枪击、劫持、化学 武器攻击等,这些犯罪行为旨在制造社会恐慌和 破坏社会稳定,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和影响。
影响
恐怖主义犯罪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和影 响,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03
犯罪心理与动机
犯罪心理的概念与特点
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 活动和心理特征。
犯罪心理的特点
犯罪心理具有动机性、异常性、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这 些特点反映了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 征。
犯罪学课件
• 犯罪学概述 • 犯罪类型与特点 • 犯罪心理与动机 • 犯罪预防与控制策略 • 刑事司法制度与程序正义 •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01
犯罪学概述
犯罪学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原因、犯罪行 为、犯罪后果及其相互关系的科 学。
性质
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社 会科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 人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犯罪学知识点
引言:犯罪学是犯罪行为及其原因、行为人特点和动机、犯罪检测与犯罪防控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犯罪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增进读者对犯罪学的理解和认识。
概述:本文将从犯罪的分类、犯罪人群的特点、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和犯罪检测等五个大点出发,探讨不同的犯罪学知识和理论。
正文:一、犯罪的分类1.刑法学中的犯罪分类a.主观与客观要件的划分b.按照犯罪的特殊表现划分c.按照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划分2.犯罪分类对犯罪预防与打击的影响a.不同类型犯罪的特点与预防重点b.针对不同犯罪的打击策略与手段c.分类研究对犯罪预防政策的制定的启示二、犯罪人群的特点1.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分析a.年龄、性别与犯罪的关系b.教育程度、职业与犯罪的关系c.家庭背景与犯罪的关系2.犯罪人群的心理特点a.个体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b.集体心理因素与犯罪的关系c.心理健康问题对犯罪的影响三、犯罪心理学1.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a.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与范畴b.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2.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模型a.犯罪动机与理论b.心理评估与犯罪预测c.犯罪心理学的应用3.心理学犯罪分析的实践案例分析a.个案分析与心理剖析b.群体分析与心理特征提取c.案例研究的实际应用四、犯罪预防1.犯罪预防理论的发展与演进a.社会控制理论b.罪恶成因理论c.犯罪预防理论的综合应用2.城市空间规划与犯罪预防a.犯罪环境的规划与改造b.城市设计与犯罪防控c.社区参与与犯罪预防3.教育与犯罪预防a.教育对犯罪的影响与作用b.校园犯罪的预防与处理c.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的关系五、犯罪检测1.犯罪认知与犯罪行为分析a.犯罪侦查与犯罪认知模型b.犯罪行为分析方法与技术c.心理学在犯罪行为分析中的应用2.犯罪证据与犯罪现场调查a.证据收集与保护的法律要求b.犯罪现场勘查与勘验技术c.科学技术在犯罪现场调查中的应用3.犯罪案件的审判与刑罚执行a.犯罪案件的各个阶段及程序b.证据的采信与行为人的心理分析c.刑期的确定与刑罚执行方式总结:通过对犯罪学的不同知识点进行阐述,本文分别介绍了犯罪的分类、犯罪人群的特点、犯罪心理学、犯罪预防和犯罪检测等五个大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犯罪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的数量、类型、分布、趋势等方面。
犯罪数量是衡量犯罪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犯罪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然而,犯罪数量的统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犯罪未被发现或未被报告。
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如财产犯罪(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杀人、故意伤害等)、经济犯罪(诈骗、贪污等)、毒品犯罪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犯罪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城市地区,犯罪率通常高于农村地区;在一些贫困地区,犯罪率可能相对较高。
犯罪趋势则反映了犯罪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犯罪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增多。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犯罪原因极其复杂,通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体因素个体的生理、心理和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其更容易冲动、攻击性强,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心理方面,性格缺陷、情绪控制能力差、反社会人格等也可能促使个体犯罪。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犯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不平等、贫困、失业、教育水平低下等都可能增加犯罪的风险。
例如,贫困可能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资源;教育水平低下可能使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破裂、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等都可能对个体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3、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某些不良的文化观念,如崇尚暴力、追求物质享受、轻视法律等,可能助长犯罪行为的发生。
4、经济因素经济状况与犯罪密切相关。
犯罪学知识点
犯罪学知识点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防治等方面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犯罪的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犯罪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探讨犯罪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犯罪学概述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打击犯罪。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犯罪类型等。
二、犯罪学的起源犯罪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研究犯罪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观察和统计犯罪数据来推断犯罪的原因。
后来,犯罪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采用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犯罪学的理论犯罪学的理论主要分为生物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环境学理论等。
生物学理论认为犯罪行为与个体的生物特征有关,比如遗传因素、神经功能等。
心理学理论研究犯罪行为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如何相关,比如人格特征、心理创伤等。
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等。
环境学理论关注犯罪的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比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规划等。
四、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以及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心理测试、心理访谈等。
五、犯罪预防和治理犯罪预防和治理是犯罪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犯罪预防包括积极的社会教育、心理疏导、健康的家庭环境等方面的措施,目的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犯罪率。
犯罪治理则是指通过法律制度、刑罚和社区监管等手段来打击犯罪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
六、犯罪学的应用犯罪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刑事司法等方面。
比如,犯罪学研究可以帮助警察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从而更好地侦破案件;犯罪学的成果也可以用于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刑罚政策,以达到惩罚犯罪、改造犯罪者的目的。
七、犯罪学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犯罪学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犯罪学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犯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犯罪学理论的适用性等。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啊,这可是个挺严肃但又超级有意思的学问!咱们先来说说啥是犯罪。
犯罪呀,简单说就是违反了法律,做了不该做的事儿。
比如说偷东西、打人,这都是犯罪。
犯罪学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犯罪动机。
啥是犯罪动机呢?就好比你特别饿,想吃面包,这“想吃面包”就是动机。
犯罪动机就是促使一个人去犯罪的那个想法或者原因。
我给你讲个事儿啊,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小偷,他偷东西不是因为自己穷得揭不开锅,而是看到别人有好东西,心里就不平衡,觉得凭啥自己没有,这不平衡的心就是他的犯罪动机。
还有犯罪类型,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有财产犯罪,像抢劫、诈骗;有人身犯罪,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还有经济犯罪,像偷税漏税啥的。
不同类型的犯罪,特点和危害都不太一样。
再说说犯罪人的特征。
有的犯罪人可能从小就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容易走上歪路;有的呢,可能是受到了不好的环境影响,比如周围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慢慢就被带坏了。
我曾经观察过一个犯罪人的成长经历,他小时候家庭不幸福,父母总是吵架,没人管他,他在学校也被同学欺负,后来就觉得反正没人在乎自己,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开始犯罪了。
犯罪学也研究犯罪的原因。
这原因可复杂了,有个人自身的原因,像性格缺陷、心理问题;也有社会的原因,比如说贫富差距大、就业机会少;还有家庭的原因,像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说到这儿,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案例,一个年轻人因为找不到工作,压力特别大,又看到身边的人都过得比自己好,心里越来越不平衡,最后就去抢了一家商店。
这就是社会和个人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犯罪。
预防犯罪也是犯罪学的重要内容。
加强法制教育,让大家知道犯罪的后果,不敢去犯罪;改善社会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犯罪的诱因;还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说有个社区,经常组织法律讲座,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还组织各种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大家互相帮助。
这个社区的犯罪率就明显比其他地方低。
犯罪学
名词解释:1、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又称为犯罪原因学。
2、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4、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5、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6、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7、认识犯罪:就是客观分析犯罪行为及犯罪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科学地认识犯罪现象的事实和本质,并演技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8、刑事政策学:是一门以打击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研究现行的刑罚及有关制度,探讨如何改善和运用刑罚及有关制度的科学。
9、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10、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检索和运用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1、研究方法: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目的追求而采用的发现真实和求证真实的手段和方式。
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可用以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反映犯罪现象特点、规律、成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状况与效果的资料和各种方法的总称。
13、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14、现场调查法:是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查明或验证犯罪原因、描述犯罪人的犯罪生涯、分析犯罪文化、提出犯罪预防措施或验证现有措施的效果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15、现场实验法:主要用于推断因果关系,查明某一因素与犯罪发生的关联性或者验证某项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学:是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的知识,阐释犯罪本质,表述犯罪现象,揭示犯罪原因,寻求犯罪对策的刑事科学。
2.犯罪:表层上,犯罪是严重背离一个社会的国家所确立与倡导的主流社会规范的行为;深层上,犯罪应当是严重侵犯一个社会绝大多数共同利益的行为,而其具体内涵根植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
3.犯罪饱和论:是指每一个社会都有其应有的犯罪,这些犯罪的产生是由于自然及社会条件引起的,其质和量是与每一个社会集体的发展相适应的。
4.正向越轨:是指一种行为看似是对现行道德的毁坏,然而其却预示着未来的道德行为。
易言之,现行道德本身有缺陷,而行为正是对这种缺陷道德的冲击,引导着人类未来的理想道德,则这种行为虽然也被评价为越轨,但是其却是一种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越轨。
5.犯罪黑数:又称犯罪隐数,是指一定时空中实际发生的而司法机关未知或未予登记的犯罪数量。
它表明实际发生的犯罪数值大于已知或登记的犯罪数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犯罪黑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它与官方犯罪统计相伴生。
6.社会化:是指一个人通过正常的社会互动,学习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技能等社会生活方式,培养社会角色并借以获得个性,从而由生物性个体变为社会性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人的全部生命周期。
7.再社会化:是指个体从原有的个性特征向新的个性特征转变、内化的过程,包括生活环境突变的再社会化与越轨行为的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的目标是使个体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而形成新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8.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从中得到最大自我满足的需要,是人类个体需要中的最高层次。
9.人格障碍:又称人格异常、变态人格或病态人格,是一种介于正常人格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人格适应缺陷,是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的一种心理状态。
10.社会预防:是指通过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消除或减少社会疾病,从而达到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11.相对剥夺感:是人们在比较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当他们实际得到的和期待得到的之间、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时,便会产生相对贫困的判断,进而产生被剥夺的感受。
12.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6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施的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
二、简答题
1.评析犯罪学研究以控制和预防犯罪为终极目标,因此犯罪学不仅研究法定犯罪现象,而且研究与法定犯罪现象密切相关的应然犯罪现象、社会危险现象、违法越轨现象等。
答:犯罪现象展示犯罪的具体表现状况。
犯罪学揭示犯罪的形成机制,而犯罪现象及其因果关系是这一形成机制的重要表现。
研究犯罪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应然犯罪现象,展示应予犯罪法定化的社会危害行为;社会危险现象,展示行为具有社会危害与行为人具有社会危险,并由刑法明文可予适用保安处分的事实;违法越轨现象,展示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或者违反社会习惯道德准则的事实。
2.如何理解犯罪学是一门事前事实科学?
答:犯罪学是一门以罪前研究为着眼点的刑事事实科学,从而犯罪学具有事实科学与罪前研究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事实科学:展示、揭示、治理犯罪事实,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路径,犯罪事实贯穿于犯罪学研究的始终。
(2)罪前研究:犯罪学力求揭示犯罪原因机制从而控制预防犯罪,属于(犯罪)事前的事实科学。
(3)学科结构:犯罪学包括中国犯罪学、外国犯罪学、比较犯罪学、沿革犯罪学。
(4)分支学科:犯罪学包括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物学、被害人学等分支学科。
(5)相关学科:刑法学、监狱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等,是犯罪学的相关学科,它们共同构成刑事科学。
3.评析菲利:“任何一种犯罪……实际上,对人或动物的其他任何行为来说都是如此。
”(P51)
答:犯罪是多种原因的结果。
无论哪种犯罪,从最轻微的到最残忍的,都不外乎是犯罪者的自然心理机制和生理状态,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其出生、生活或工作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此,菲利提出了著名的犯罪原因三因素论(犯罪三元论),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三因素的相对作用随着每一种违法行为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特征不同而不同。
同样,三因素在每一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都因犯罪的种类不同而大小不相同。
4.简述被害人通过唤醒犯罪人“人”的意识进而避免被害的基本思路。
答:首先,需要提及两个相关联的概念——被害人的非人格化和犯罪中立化技巧。
被害人的非人格化,是指犯罪人根本不把被害人看做人,而只是当做一个客体,一个满足其欲望的工具,或者满足他最深层的潜在需要和欲望的象征。
犯罪中立化技巧,是指犯罪人否认自己的行为伤害了被害人,从而否认自己的行为违反道德准则,而使心里得以平衡。
其次,将被害人非人格化和犯罪的中立化技巧使得犯罪人消
除犯罪的罪恶感,避免良心的谴责和对违法行为的约束。
为此,犯罪过程中被害人可以通过唤醒犯罪人的道德感和良心,截断犯罪人将其非人格化和犯罪中立化的过程,“迫使”犯罪人放弃犯罪行为。
最后,被害过程中,被害人是否能够积极应对,取决于被害人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即应巧妙应对。
5.简述被害人化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答:(1)内容: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继而被害后果不断恶化的过程。
包括:第一次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过程;第二次被害人化,是指被害人或其亲属在参与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或者在被害后受到社会或其亲属、朋友的不良反应和态度,加深其被害后果的过程;第三次被害人化,是指经过两次被害人化的被害人,自我消沉、自暴自弃、自我毁灭以及由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过程。
(2)意义:被害过程具有三个阶段,这使我们认识到被害后果可能并不会随着犯罪的结束而停止,如果对被害人和被害后果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和科学的解决,后果将进一步恶化。
恶化既可能来自自身素质,也可能来自本应给与被害人感情支持的亲朋好友,甚至承担公民安全保护职责的刑事司法机关。
该理论较为完整地探讨了被害后果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对于第二次和第三次被害人化,虽然该理论认为不排除人格、社会地位等个体方面的原因,但隐含着绝大多数被害人仅靠自身无法解决被害后果,需要社会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的思想。
6.简述“宽严相济”与“严打”的关系。
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是对“严打”的取代,更不是对严打的否定,而应当将“严打”纳入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框架中确立其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打”并不是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列的另一个刑事政策,而是包含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体现宽严相济的严厉性的内容。
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不矛盾。
只有在宽严相济的框架中坚持“严打”方针,才能避免片面追求从严惩处,从而做到严中有宽,更好地在“严打”中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笔者进一步认为,“严打”是宽严相济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针对严重的刑事犯罪活动,我国都坚持“严打”政策,也就是说,“严打”是一项要长期贯彻执行的政策。
(可结合《刑法修正案八》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