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合集下载

《臂丛神经阻滞》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PPT课件
探索臂丛神经阻滞的定义、步骤、风险及护理,为您带来全面且易于理解的 课程内容。
什么是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麻醉技术,通过注射药物阻断臂丛神经,实现麻醉效果。 适用于广泛的手部和上肢手术,具有独特的目的和优点。
臂丛神经阻滞的步骤
1
注射药物选择
2
详细介绍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副作用、
2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提供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帮助从业人员正确执行臂丛神经阻滞,并确保术后恢复的顺 利进行。
臂丛神经阻滞后的恢复和护理
1
恢复室护理
详细描述术后患者的恢复室护理措施,包括监测、镇痛和观察患者状况等重要步 骤。
2
疼痛管理
介绍术后疼痛管理,包括给予药物镇痛和使用冰敷等方法,以确保患者舒适度和 快速康复。
3
持续观察和随访
讨论术后的持续观察和随访计划,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后继续获得适当的护理和指 导。
பைடு நூலகம்例
展示实际案例,分享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同手术中的应用,以及患者术后的疗 效和反馈。
特点和其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3
麻醉操作详解
介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操作步骤,包 括局部麻醉、针刺和药物注射等过程。
常见的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介绍主要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包括颈内 动脉旁路、中颈三角和腋路等技术的步 骤和特点。
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
1 切实措施的风险管理
解释臂丛神经阻滞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通过切实措施来降低风险并提高安全性。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实践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和治疗。

这种麻醉方法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到臂丛神经周围,实现了局部麻醉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本文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臂丛神经是由颈段神经根C5-T1的融合形成,负责供应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可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使手臂区域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常适用于手臂、肘部和手部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手部外科手术•肘部外科手术•上臂骨折复位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术等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仰卧位,手臂自然展开,准备局麻注射需用的设备和药物。

2.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定位臂丛神经的位置,常见的定位方法有锁骨下动脉定位法、直线定位法等。

3.使用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仪帮助定位神经位置,准确插入针头到神经周围,并注射局麻药物。

4.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注射局麻药物。

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缺点优点:•麻醉范围准确:可实现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

•镇痛效果良好: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术中患者稳定:避免全麻带来的意识混乱和呕吐等问题。

缺点:•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针头插入位置和注射技巧。

•不适用于所有手术:某些手术要求全身麻醉,不适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选择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一.定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丛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

对精神高度紧张、不合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不宜穿刺。

三.操作规范:1.检查麻醉机、监护仪、抢救药品及物品齐全。

2.麻醉操作前先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

3.确定穿刺点后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后进行操作。

(1)肌间沟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沿肌间沟下移,直到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手指下压患者出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操作者持穿刺针在穿刺点垂直缓慢进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6)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也要回抽,同时观察病人反应,以便及时发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

7)不宜同时双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2)经锁骨上法1)病人取仰卧,头转向对侧,肩下垂,患肢贴向躯体2)锁骨上缘的中点部位,认真摸清锁骨下动脉的搏动点。

以此点为准,在其外侧0.5cm、上1cm处做好标记,即为穿刺点。

如果恰好有颈外静脉通过此点,将穿刺点稍向外移3)操作者左手食指按住锁骨下动脉,右手持穿刺针刺入,而后向内、下、后方向缓缓刺入1~2.5 cm(其方向相当于指向第三胸椎椎体)。

针刺入过程中一旦出现异感,表示针尖已接触及臂丛神经,应稳妥地固定好针头,抽吸证实无血或无气后,缓缓注入麻药,注药中需随时做抽吸试验。

如果在刺入过程中遇到骨质,即为第一肋骨,随即可将麻药注在第一肋骨面上,而不必勉强寻找异感,否则胸膜、肺组织或大血管损伤的机会大增。

(3)腋路法1)病人取仰卧,患侧肩下垫薄枕,患肢外展并外旋90°,前臂90°屈曲,完全暴露腋窝。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麻 醉医生掌握了外周神经阻滞并在临床上灵 活选择应用,可使麻醉处理更加灵活合理, 使患者术中术后更加舒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简称臂丛麻醉)不仅适 用于手术麻醉,也可用于某些疾病和术后 疼痛的治疗。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电刺激法 1962年开始使用手提式周围神经刺激器, 并开始使用绝缘针。原理为通过电流刺激混合神 经,引发相应的肌肉收缩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志。 针尖同神经的距离与可引发相应肌肉运动反应的 电流大小呈反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可 为实施者提供反馈,便于教学,时效较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局部浸润法 类似于血管旁法,不刻意寻找 异感,而是以血管或神经为中心在它的周 围各个象限内作扇状封闭,以期阻滞分布 于各个不同象限的所有神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神经定位方法
近期也有采用超声、透视、CT或 MRI影像来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有国内学者在Whiffler喙突法的基础上,对 17例骨科臂丛神经探查手术病人,测量了 臂丛神经的深度,即距胸廓的距离以及其 在喙突下的位置,提出喙突下臂丛神经阻 滞的改进方法。
通过10,890例实践,证实麻醉效果佳,成功 率97.86%[崔永武,等.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3,增刊:104 ]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状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传统锁骨上阻滞法;
1964年Winnie根据臂丛鞘的解剖,对传统的锁骨 上入路臂丛阻滞法提出异议,认为:①从锁骨中 点上1 cm处进针,在第一肋面上找异感,气胸的 发生率可达1%;②从臂丛解剖关系分析,进针方 向不尽合理;③臂丛神经干系上、下重迭越过第 一肋,并非水平排列在第一肋面上,用穿刺针沿 第一肋面寻找异感,不够合理。据此,Winnie提 出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庄心良 等.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04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监测与复苏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 • 监测神经阻滞的范围和程度
指标
• 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波动 • 神经阻滞范围符合手术要求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复苏技术与注意事项
复苏技术
• 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后,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 如出现麻醉不全,可补充注射药物 • 术后给予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疼痛
• 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临床 • 随着麻醉药物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 目前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 法之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类 型
• 肌间沟阻滞(Intramuscular Block) • 腋窝阻滞(Axillary Block) • 侧入路阻滞(Lateral Approach Block)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培训模式
• 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 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估机制,确保培训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继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新型局部麻醉药物和麻醉技术将不断涌现
挑战
• 如何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如何降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 • 如何优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教学和培训模式
臂丛神经的组成
• 由C5、C6、C7、C8和T1神经根组成 • 分出五大主要分支: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布
• 肌皮神经主要分布在上臂前群肌肉 • 正中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尺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桡神经主要分布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和皮肤 • 腋神经主要分布在上臂后群肌肉和皮肤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注射:将麻醉药物注射到注射部位,确保麻醉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感染:可能导致 局部感染、脓肿

气胸:可能导致 气胸、呼吸困难

神经损伤:可能 导致感觉异常、 运动功能障碍等
出血:可能导致 局部出血、血肿

药物过敏:可能 导致过敏反应、
休克等
处理方法
1
密切观察患者情 况,及时发现并
02
超声引导:利用 超声设备,实时 观察穿刺针位置
03
神经刺激:通过 刺激神经,判断 穿刺针是否到达
目标位置
04
麻醉效果评估: 观察患者麻醉效 果,调整穿刺针
位置和剂量
穿刺方法
定位:确定穿刺 麻醉:局部麻
点,通常在腋窝、 醉,减轻穿刺 锁骨上窝或肩胛 过程中的疼痛 骨上窝
01
03
注射:将麻醉 药物注入臂丛 神经,达到麻 醉效果
E 肩袖损伤:缓解疼痛, 改善肩关节功能
F
肩关节脱位:缓解疼 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禁忌症
严重心肺 功能不全
凝血功能 障碍
局部感染 或皮肤破

过敏体质 或对麻醉 药物过敏
孕妇或哺 乳期妇女
患有严重神 经系统疾病 或精神疾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操作方法
定位方法
01
体表标志:根据 患者体表特征,
确定穿刺点
麻醉效果和持续时间
01
麻醉效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 导,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02
持续时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麻醉 药物的种类而异,通常在1-2小时左右,最长可达4-6小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 适应症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课件
成功标志:①针尾随搏动而摆动②回抽无血③注药后腋窝 呈梭形肿胀④患者诉上肢麻木,运动受限⑤皮肤表浅血管 出现扩张
YY
18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 部各种手术。
亦可用于疼痛科终止急性疼 痛的镇痛疗法。
YY
19
1 局麻药毒性反应
2 肌间沟和锁骨上可出现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滞造成 的霍纳氏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眼 睑下垂、鼻粘膜充血、面部潮红)
缺点:1,尺神经阻滞可不全;注药时可压迫穿刺点上 部迫使药液向下扩散,可改善尺神经阻滞效果;
2,有可能可伤及椎动脉;
3,可能引起星状神经节,(霍纳综合症)喉返 N和膈N的阻滞;
4,有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的危险;
5,不能同时行双侧阻滞,以防膈N和喉返N阻 滞造成呼吸抑制;
6,行低位穿刺有可能刺破胸膜产生气胸。YY Nhomakorabea14
操作:常规消毒,由穿刺点垂直进针刺入 皮肤,略向足侧推进,接近臂丛时常有异 感。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回抽无血 无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注药:成人一次注入20~25ml。药物配制以 不超过局麻药最大用量为原则。起效快, 时效长为宜(可兼顾术后长时间的止痛)
YY
15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此方法气胸发生率高,临床上已经较少采用。 锁骨下血管旁路同样易发气胸,且失败率较高,
临床亦不常采用,在此不再赘述
YY
17
腋路:术前备皮,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在上屈 90度,呈行礼姿势,麻醉着站在患侧,在腋窝处触摸腋A 搏动,取腋A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一手按在腋A上定位,另一手持针穿刺, 缓慢进针,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当有落空感时,表明针 尖已入液鞘,松开针头,可见针头随动脉搏动而摆动,表 示针已入液鞘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ppt
02
这些前支在相应颈椎横突水平, 组成臂丛神经的上、中、下三个 束
臂丛神经的分支
上干
发出胸廓内神经和胸外侧神经
中干
发出肩胛背神经和胸背神经
下干
发出腋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布
支配上肢和肩部的肌 肉运动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自 主神经功能
支配胸部和上肢的感 觉
03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流程
在特殊手术麻醉中,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如超声引导技术、神经刺激器等来提高 阻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5
CATALOGUE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局部麻醉药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局部麻醉药产 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呼吸
困难等症状。
神经损伤
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臂丛神经 ,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障碍。
麻醉药物的改进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和应用,如长效麻醉剂和局部麻醉药 的混合使用,延长了麻醉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
神经监测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和肌电图的应用,可以实时监 测神经传导功能,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和效 果。
研究展望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未来研究将探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新型技术如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和机器人辅助技术 的结合,以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
呼吸抑制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辅助呼 吸等措施,严重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 机械通气。
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规范操作流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仅用于必要的情况, 并避免用于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的患者。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 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 适应证:
2.1上肢手术麻醉;
2.2关节复位;
2.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 禁忌证:
3.1 凝血障碍;
3.2 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3 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
3.4 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 使用人员:
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 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
5.1 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5.2 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5.3 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5.4 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5 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5.6 以1% 利多卡因注射局麻皮丘;
5.7 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
5.8 回抽无血或脑脊液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

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
5.9 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6.1 局麻药中毒;。

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体会

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临床体会
也有学者认为棘上棘间韧带的急性损伤不宜推拿治疗推拿手法及操作选择的不当和患者个体差异治疗后有的患者局部皮肤出现刺激性痛或紫斑或擦伤有的出现腰痛不减或腰痛加重中药离子导入法是利用直流电电场或低频脉冲电场的作用中药液中的分子电离使其经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抗炎镇痛等作用同时具有穴位刺激作用相当于电针治疗有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镇静镇咳平喘抗炎抗溃疡等作用临床对于众多筋脉拘挛性疾病效果明显
( 总量 不超过 2 0 0 mg ) , 加5 ~1 0 ml 生 理盐水 , 此配方用 于闭 合复位 , 手术时 间短 的手术 。 穿刺方法多采 用肌 间沟法 , 穿刺成功有 三点 : 其一 , 针尖 碰到骨质 , 可能 为横突或第一肋与横突相交处 ; 其二 , 进入肌 间沟 的突破感 ; 其三 , 神经 异感 。只有具 备其 中一点 作为推 注的指征 。选择肌间沟入路应注意 : ( 1 ) 当放置 此种体位时 ,
量不超 过 2 0 0 mg ) , 加 5 ~l O ml 生理 盐 水 。( 4 ) 罗 哌 卡 因
4 mg / k g ( 总 量不 超 过 2 0 0 mg ) , 加 5 ~l O r a ] 生理盐 水。( 5 ) 氯
普鲁卡因 6 m g / ( 总量不 超过 3 0 0 mg ) +利多 卡因 4 mg / k g
3 0 0 6 n J Me d T h e o r &P r Q  ̄ V o 1 . 2 6 , N o . 2 2 , N o v 2 0 1 3
3 讨 论
2 0 1 3 箍 鲞箍
堕堂理 曼塞 壁
3 . 3 及时处理合并症
由于肋 软骨骨折均 由直接暴力 引起 ,

臂丛阻滞麻醉

臂丛阻滞麻醉

臂丛阻滞麻醉:适应证:上肢及肩关节手术。

禁忌证:1、局麻药过敏;2、穿刺部位感染。

操作前准备:同颈丛阻滞操作程序:1、锁骨上法:(1)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

戴手套、铺孔巾。

(2)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

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3)回吸无血,无气即可注药。

(4)注药完毕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2、腋路法:(1)病人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患肢外展外旋屈肘,手背贴于台面或呈举手礼状。

(2)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单。

(3)以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和最明显处为穿刺点,用注射针头,与腋动脉呈45°角向腋窝顶方向进针,入腋鞘时可有落空惑,放手后针随腋动脉摆动。

(4)回吸无血即可注药,然后将针退至皮下向上刺入喙肱肌注药5ml,以阻滞肌皮神经。

(5)注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测定阻滞范围。

3、肌间沟法:(1)病人平卧,头转向对侧肩胛骨下垫一薄枕,肩和手臂尽量下垂。

(2)常规消毒皮肤,铺巾。

(3)在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与第六颈椎横突平面交叉点做皮丘,用22号3.5cm长穿刺针与皮肤呈垂直并略向尾侧方向进针,刺入神经鞘时可有落空感,触及臂丛神经可有坚韧感,患者上肢出现异感。

颈丛阻滞麻醉适应证:甲状腺手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锁骨骨折固定术等。

禁忌证:局麻药过敏、局部感染者、严重高血压、呼吸道梗阻、甲亢等。

操作前准备:1、病人准备:术前禁食水6-8小时,常规备皮。

2、抢救用品:气管插管用具,麻醉机。

操作程序:一点法: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在第4颈椎横突点穿刺至横突,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药5-7ml,然后用上述方法,阻滞浅丛。

可双侧阻滞。

注意事项:1、穿刺针勿入血管或椎管内,用药浓度过高或注药量过大可致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故应密切观察呼吸,及时处理。

有时可出现Horner氏征,在密切观察下可暂不予处理。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相信大家对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多少也是有点接触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我们在临床上面比较常使用到的一种麻醉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意义非常的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知识,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臂丛神经干周围使其所支配的区域产生神经传导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各种手术。

①肌间沟法: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旁。

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

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向后方(约C5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

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C6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15~25ml(成人)。

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

②腋路法:适用于上臂下1/3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选。

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度,屈肢90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7G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脱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20~40ml。

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

③锁骨上法: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应用效果评价肩关节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术中常采用各种麻醉方法。

肩关节手术可选择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作为麻醉方式,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应用效果如何还需要进行评价。

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局部麻醉技术,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臂丛神经分布区域,以达到麻醉手术部位的目的。

采用该方法可以产生较好的麻醉效果,通过臂丛神经阻滞可以阻断肩关节及上臂周围的神经传导,从而使患者手术部位无痛或减少疼痛感,增加患者术中的舒适度。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以减少通气及循环方面的并发症。

全麻使患者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可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减少因患者意识活跃导致的术中不适。

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减少全麻时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减少呼吸道问题及循环动力学变化,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时,局麻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麻醉手术部位,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对患者的毒副作用。

通过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可以加速患者醒麻的时间,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麻醉操作方面相对简便,易于掌握。

相比其他形式的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需要注射局麻药到特定部位,技术上相对简单,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不会出现严重的神经损伤或感觉异常。

肩关节手术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以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术中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并简化麻醉操作过程。

麻醉方式的选择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来决定,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其应用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简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在肩部和上肢手术中提供局部麻醉的常见技术。

通过将局部麻醉剂注入到臂丛周围的神经 plexus 中,可以有效地产生局部麻木,从而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本文将介绍臂丛神经阻滞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基本概念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给予局部麻醉剂来使患者手臂一侧神经各个分支发挥麻醉作用的技术。

臂丛是由 C5 至 T1 胸椎神经节的神经根发出的,它在锁骨下静脉旁好发的位置,是手臂和手部的主要感觉和运动神经来源地。

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主要是在肩部、上臂、肘部、前臂和手部的手术中。

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效的疼痛控制,使患者在手术中保持清醒,减少全身麻醉的风险。

禁忌症尽管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禁忌症,例如患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变或过敏性反应等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技术。

操作步骤1.麻醉患者的皮肤2.定位臂丛3.插入穿刺针4.注入局部麻醉剂5.观察患者反应并发症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是相对安全的技术,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等。

因此,在进行此项技术时应注意细致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

注意事项1.在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应对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情况有充分了解。

2.避免给予过量的局部麻醉剂,以免出现神经毒性。

3.在给药前后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

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局部麻醉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疼痛控制。

尽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合理的操作和观察可以减少这些风险。

对于适应症的患者来说,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科--王丽芝一、解剖:臂丛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或T2脊神经的小分支也参与。

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走行,形成上、中、下三干。

上干:由C5和C6脊神经前支组成中干:由C7单独构成下干:由C8和T1脊神经前支构成三支神经干从斜角肌间隙下穿出,伴同锁骨下动脉一起向前、向外、向下延伸,行至锁骨与第一肋之间。

每个神经干再分成前后两股,在锁骨中点后方经腋窝顶进入腋窝,在腋窝部各脊神经又重新组合成束,三个后股在腋动脉的后侧形成后束,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在腋动脉的外侧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伸形成内侧束,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三束与腋动脉共同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

熟悉以上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和走行,为穿刺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决定阻滞效果的关键。

二、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各种手术以及肩关节的手术和复位。

三、阻滞方法:有肌腱沟、腋路和锁骨上入路三种:①肌间沟阻滞法:定位:患者去枕仰位,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手尽量下垂,显露患侧的颈部。

然后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隙即为肌间沟,也就是我们所要的穿刺点,于该点重压,患者诉手臂麻木、酸胀或有异感,证明定位无误。

操作: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针尖指向脚侧,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为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

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成人)。

优缺点:优点易于掌握,上臂、肩部及桡侧阻滞效果好,不会引起气胸。

缺点是尺侧效果差,需增大药量才被阻滞,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有损伤椎动脉的可能,禁止同时进行双侧阻滞,以免双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被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详解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腋路:术前备皮,病人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在 上屈90度,呈行礼姿势,麻醉着站在患侧,在腋窝处 触摸腋A搏动,取腋A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一手按在腋A上定位,另一手持针穿 刺,缓慢进针,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当有落空感时, 表明针尖已入液鞘,松开针头,可见针头随动脉搏动 而摆动,表示针已入液鞘内。 成功标志:①针尾随搏动而摆动②回抽无血③注药后 腋窝呈梭形肿胀④患者诉上肢麻木,运动受限⑤皮肤 表浅血管出现扩张
臂丛神经阻滞的适应症
适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
部各种手术。 亦可用于疼痛科终止急性疼 痛的镇痛疗法。
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
1
局麻药毒性反应 2 肌间沟和锁骨上可出现膈神经麻痹、 喉返神经麻痹,星状神经节阻滞造成 的霍纳氏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眼 睑下垂、鼻粘膜充血、面部潮红) 3 肌间沟法可误入硬膜外隙和蛛网膜 下腔和造成椎管麻醉或全脊麻 4 气胸:肌间沟法锁骨上、下法阻滞 后患者出现胸闷,有发生气胸可能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操作:常规消毒,由穿刺点垂直进针刺 入皮肤,略向足侧推进,接近臂丛时常 有异感。穿刺成功后,一手固定针头回 抽无血无脑脊液,即可注入局麻药。 注药:成人一次注入20~25ml。药物配制 以不超过局麻药最大用量为原则。起效 快,时效长为宜(可兼顾术后长时间的 止痛)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


锁骨上阻滞法 :病人体位同肌间沟,肩下垫一 薄枕,麻醉者站在病人头端,确定锁骨中点,在 锁骨中点上1cm处进针,并向后、内、下方向 推进当病人有放射到手指、腕或前臂的异感其 停止进针回抽无空气或血,即可将注射器内的 药液推入,若病人无异感,针尖深入1~2cm时 可触及肋骨,可沿第一肋骨纵轴前后搜索,直 至引出异感。 此方法气胸发生率高,临床上已经较少采用。 锁骨下血管旁路同样易发气胸,且失败率较高, 临床亦不常采用,在此不再赘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科--王丽芝
一、解剖:臂丛神经由C5-8和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或T2脊神经的小分支也参
与。

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

组成臂丛的各脊神经从椎间孔发出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隙内,向外、向下走行,形成上、中、下三干。

上干:由C5和C6脊神经前支组成
中干:由C7单独构成
下干:由C8和T1脊神经前支构成
三支神经干从斜角肌间隙下穿出,伴同锁骨下动脉一起向前、向外、向下延伸,行至锁骨与第一肋之间。

每个神经干再分成前后两股,在锁骨中点后方经腋窝顶进入腋窝,在腋窝部各脊神经又重新组合成束,三个后股在腋动脉的后侧形成后束,上干与中干的前股在腋动脉的外侧形成外侧束,下干的前股延伸形成内侧束,位于腋动脉的内侧,三束与腋动脉共同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

熟悉以上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和走行,为穿刺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决定阻滞效果的关键。

二、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各种手术以及肩关节的手术和复位。

三、阻滞方法:有肌腱沟、腋路和锁骨上入路三种:
①肌间沟阻滞法:
定位:患者去枕仰位,头偏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手尽量下垂,显露患侧的颈
部。

然后先令患者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在锁骨头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
肉即前斜角肌,前斜角肌的后缘可摸到一条肌肉即前斜角肌,前中斜角肌之间的间
隙即为肌间沟,也就是我们所要的穿刺点,于该点重压,患者诉手臂麻木、酸胀或
有异感,证明定位无误。

操作:常规消毒后,右手持一长3-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针
尖指向脚侧,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为止,出现异感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只要穿刺部位、方向、深度正确也可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

穿刺成功,回抽无血及
脑脊液一次注入局麻药20-25ml(成人)。

优缺点:优点易于掌握,上臂、肩部及桡侧阻滞效果好,不会引起气胸。

缺点是
尺侧效果差,需增大药量才被阻滞,有误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有损伤椎动脉的可
能,禁止同时进行双侧阻滞,以免双侧膈神经或喉返神经被阻滞。

②腋路臂丛阻滞
定位:患者仰卧,患肢外展90度,前臂外旋,手臂贴条,呈“举手礼”状,先
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的搏动,再沿动脉上摸,至胸大肌下缘处动脉搏动将消失处可
扣到的动脉最高点为穿刺点。

操作:常规消毒,左手食指按在腋动脉上作为指示,右手持穿刺针斜向腋窝方向
刺入,穿刺针与动脉呈20度夹角,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表明
针尖已经刺入腋神经鞘,松开针头,可见穿刺针随腋动脉的搏动而摆动,穿刺成功,左手固定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30ml。

注射完毕可见一梭条状
的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神经鞘内,可按摩局部帮助药物的扩散而达到良好的阻滞
效果。

优缺点:优点易于定位穿刺,不会发生气胸,不会阻滞膈神经或喉返神经,无药
物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可能,安全性较大。

缺点:上臂阻滞效果差,不适用于肩关节手术及肱骨手术等。

且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注药时需反复回抽确保穿刺针不在血管内才能注药。

③锁骨上阻滞法:
定位:患者仰卧位,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上肢紧贴体旁并尽量下垂于锁骨中点上方约1-1.5cm处即为穿刺点。

操作:皮肤常规消毒,穿刺点做一皮丘,经穿刺点刺入皮肤,针尖向内、向后、
向下刺入,进针1-2cm后可触及第一肋表面,在肋骨上面寻找特异感,出现异感后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无气体,一次注入局麻药20ml,在寻找第一肋时,不可刺入过深,以免造成气胸。

优缺点:优点定位简便,对肌腱沟摸不清的患者适用,因有气胸发生率较高的缘
故,临床上已被肌腱沟阻滞法取代。

四、臂丛神经阻滞的常见并发症
1、气胸:多发生于锁骨上阻滞,肌腱沟法很少发生气胸,腋路法不会发生气胸。

2、出血及血肿:各径路穿刺时均有可能发生,如穿刺时有血液回抽出应拔出穿刺针并
局部按压止血。

3、膈神经的麻痹:发生于肌间沟法和锁骨上法,可出现胸闷、气短。

4、局麻药毒性反应:多因局麻药用量过大或误入血管所致。

5、声音嘶哑:因喉返神经阻滞所致,可发生于肌间沟和锁骨上阻滞所致。

6、高位硬膜外阻滞和全脊麻:肌间沟法穿刺过深所致。

7、霍纳氏综合征: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所致,多见于肌间沟阻滞。

总结: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的各种手术以及肩部手术和肩关节复位。

各年龄段手术患者均可使用。

臂丛神经阻滞对生理功能干扰小,可缩短手术患者的住院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一些全麻风险大的患者行上肢和肩部手术可选择,每个麻醉工作者均必须掌握。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