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及乳腺癌化学预防实验研究进展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红肿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价值。
一、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1. 细胞系移植模型细胞系移植模型是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已知的乳腺癌细胞系,将其移植到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操纵技术,使小鼠表达人类乳腺癌相关基因,从而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型可以精确控制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DMBA (7,12-二甲基苯[α]蒽)或NM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致癌过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化学诱导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诱导肿瘤形成,是进行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理想模型。
二、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1.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评估抗癌药物疗效乳腺癌动物模型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测试新的抗癌药物,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3. 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乳腺癌细胞系和动物模型,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C57BL/6小鼠,雌性,6-8周龄。
2. 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
3. 实验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聚乙二醇(PEG)、RIPA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RT-qPCR试剂盒、Western blot试剂盒等。
4. 实验仪器: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Western blot成像系统等。
三、实验方法1. 乳腺癌细胞培养:将MCF-7、MDA-MB-231细胞系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乳腺癌动物模型建立:将MCF-7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量为1×10^6个细胞/只。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定期测量肿瘤体积。
3. 肿瘤组织学检测:取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
4. 免疫组化检测: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乳腺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5. RT-qPCR检测:提取肿瘤组织总RNA,进行RT-qPCR检测,分析乳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6. Western blot检测:提取肿瘤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乳腺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四、实验结果1. 乳腺癌细胞培养:MCF-7、MDA-MB-231细胞系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呈典型的乳腺癌细胞特征。
2. 乳腺癌动物模型建立:接种MCF-7细胞的小鼠,在接种后1周左右开始出现肿瘤,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符合乳腺癌的生长特点。
3. 肿瘤组织学检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异常,符合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
4. 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乳腺癌相关蛋白表达阳性。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李日飞;袁娜;冶冬阳;李日勇;李姚涵;左儒楠;时晰;陈强;李引乾【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自发性恶性肿瘤,给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得以实现.理想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应与人类乳腺癌在肿瘤分子特性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共性,以便于研究各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药的开发.本文对5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spontaneous malignancy in women, cau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in bringing insights into the related mechanisms of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in delivering improved therapies for the disease. To reveal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breast cancers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ideal animal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should share some common tumor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with that of human breast cancer. In this review,five types of experimental animal breast cancer models were included, which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research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breast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6页(P113-118)【关键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李日飞;袁娜;冶冬阳;李日勇;李姚涵;左儒楠;时晰;陈强;李引乾【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100191;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乳腺癌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201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670万[1],且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呈逐渐攀升趋势。
吲哚-3-甲醇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预防效果
吲哚-3-甲醇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预防效果魏玺;黄焰;尉承泽;陈明侠;董旭东;张博;张凤霞【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07(17)12【摘要】背景与目的:近年来,乳腺癌化学预防成为热门研究方向,目前临床常用的化学预防药物,如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在发挥防癌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副作用.这样就促使人们从多方面寻找高效无毒的化学预防药物.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天然食物中有效成分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存在着一定关系,如β-胡萝卜素、维甲酸、绿茶素等,从日常食物中提取防癌剂便为化学预防药物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本研究探讨了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结球甘蓝等)中的有效成分吲哚-3-甲醇(I3C)对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以及对大鼠乳腺肿瘤中ER受体表达抑制作用.方法:①将40只43 d龄SD大鼠40只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不预防给药组(DMBA灌胃)、高剂量给药组(I3C,100 mg/d)、低剂量给药组(I3C,50 mg/d)、溶剂对照组,每组各10只.高剂量给药组与低剂给药量组预防性给予吲哚-3-甲醇1周,1周后不预防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与低剂量给药组分别30 mg/ml DMBA致癌剂一次性灌胃造模(1ml/只),之后高剂量给药组与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给于吲哚-3-甲醇100 mg/d,与50 mg/d至实验结束(共100 d),观察各组乳腺肿瘤发生时间,记录数目并计算肿瘤体积,光镜下对乳腺肿瘤进行病理分类.②对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ERα及ERβ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各组大鼠乳腺肿瘤数目及体积均值(x±s):高剂量给药组荷瘤大鼠3只,低剂量给药组荷瘤大鼠3只,与不预防给药组荷瘤大鼠9只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给药组荷瘤7个,平均肿瘤体积(8±5)×102 mm3,低剂量给药组荷瘤总数13个,平均肿瘤体积(23±4)×102 mm3,与不预防给药组荷瘤总数21个,平均肿瘤体积(31±5)×102 mm3,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剂量给药组与低剂量给药组之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②光镜下组织学观察,高剂量给药组与低剂量给药组的乳腺肿瘤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分化程度高,侵袭性均明显低于不预防给药组.③ER受体在各组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吲哚-3-甲醇高剂量给药组和低剂量给药组(高剂量给药组+低剂量给药组)ER受体阳性表达率为50%(10/20),不预防给药组ER受体阳性表达率85.7%(18/21);而高剂量给药组和低剂量给药组ER受体阴性表达率50%(10/20),不预防给药组的14.2%(3/21),它们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χ2=6.0341,P 〈0.05).其中ERα与ERβ在高剂量给药组和低剂量给药组中的阳性表达亦明显低于不预防给药组(P 〈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吲哚-3-甲醇在抑制乳腺肿瘤发生中有明显效果,但高剂量与低剂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并且能够有效阻断肿瘤中ER受体的表达,使其表达下调.【总页数】5页(P920-924)【作者】魏玺;黄焰;尉承泽;陈明侠;董旭东;张博;张凤霞【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药理室,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71;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病理室,北京,1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相关文献】1.吲哚-3-甲醇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J], 朱伟;魏青;杨光宇;杨杏芬2.大豆异黄酮对DMBA诱导高脂饮食幼龄大鼠乳腺肿瘤的作用 [J], 杜沛;沈红艺;李中平;吴克瑾;谢燕;王璐;刘霞3.吲哚-3-甲醇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 [J], 江永红;黄晶;邓昌明;刘地川4.吲哚-3-甲醇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Bcl-1、NF-κB和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 [J], 李莉;高大中;江永红;黄晶;刘地川;李进嵩5.维生素E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J],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磺酸抑制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及其机制研究
牛磺酸抑制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及其机制研究薛美兰;张华荣;姜长青;张秀珍【期刊名称】《营养学报》【年(卷),期】2008(30)1【摘要】目的观察牛磺酸(Tau)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7w龄雌性Wistar大鼠分为A、B、C(饮水中分别添加0.5%、1.0%、1.5%Tau)、D(正常对照组)和E(肿瘤对照组)5组。
A、B、C、E组皮下一次注射DMBA10mg/100gbw;D组注射等量溶剂。
实验期18w,观察体重(BW)、生长发育及肿瘤发生情况。
实验结束时处死全部动物,剥离肿瘤组织及脏器,检测血清抗氧化指标、DNA损伤代谢产物及免疫学指标。
结果三组肿瘤发生率A(53.33%)、B(46.67%)、C(40.40%)逐渐降低,其中C组明显低于E组(82.35%)。
肿瘤潜伏期以E组最短,A、B和C组较长。
平均瘤重和瘤体比:B和C组明显低于E组。
与D组比,各组动物脾脏脏体比A组稍高,胸腺脏体比E组最小,与B、C、D组差别显著。
C组血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E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A组高于D和E组。
与E组比,A、B、C和D组的血清SOD活力明显升高,MDA生成有所降低,而GSH-Px活力差别不明显。
A、B、C和D组的血浆O6-甲基鸟嘌呤含量较E组明显降低。
结论牛磺酸对大鼠诱发乳癌的发生和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抗氧化作用、增强DNA损伤修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多种途径实现的。
【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牛磺酸;二甲基苯蒽;大鼠;乳腺癌【作者】薛美兰;张华荣;姜长青;张秀珍【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266021;青岛卫生学校,青岛266021;青岛市立医院,青岛26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3【相关文献】1.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 [J], 梁争艳;刘颖;薛美兰;刘佳;梁惠2.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J], 梁柏莹;宋玉美;郭松超;欧阳轶强3.三苯氧胺对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J], 邓敏;苏宁;朝月明;张晓明4.奥曲肽和三苯氧胺治疗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J], 曾希志;姚榛祥5.牛磺酸与高脂膳对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癌的影响 [J], 田庆伟;俞鸣;王永明;商瑞明;沈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的SD大鼠乳腺癌病理特点
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的SD大鼠乳腺癌病理特点摘要】目的通过给予不同生理阶段(幼年、产后)的SD大鼠二甲基苯恩(DMBA),明确不同生理阶段这一因素是否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以及肿瘤的病理特点是否存在影响。
方法给予所有30只大鼠DMBA灌胃,将15只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成年产后SD大鼠分为实验组。
对比两组之间乳腺癌的发病率、肿瘤直经、免疫组化结果。
结果对于幼年SD大鼠,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大鼠乳腺癌发病率、肿瘤直径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这一结果可以解释移居美国第二代乳腺癌发病率达到当地水平,而第一代却不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年时期较早的接触当地致癌因素。
【关键词】DMBA乳腺癌SD大鼠本实验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不同生理阶段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研究产后这一因素大鼠乳腺癌发生程中的干预作用。
进一步明确乳腺癌的发生预防机制,早期干预防治,有针对性的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分组实验用健康雌性SD大鼠及所需饲料均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大鼠质量为70g~100g,购入后适应性饲养1周,将产后鼠及幼鼠分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
标准饲料分笼喂养,自由饮水。
1.2试剂及实验步骤7,12-二甲基苯蒽(7,12- dimethylbenzanthracine DMBA):美国Sigma公司生产,大豆异黄酮:华北制药厂生产。
C-erbB-2、PCNA抗体为美国Zymed公司产品,硝酸银为中国医药公司上海试剂公司生产。
动物饲养地点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动物实验中心(SPF级动物试验室,P3级实验室),所有实验废弃物经实验室统一分类存储、处理。
1.3模型制作所有大鼠经适应性饲养后,将DMBA溶于食用油中,按10mg/100g大鼠体重灌胃两次,间隔10天。
所有大鼠分笼饲养,给予足量水及食物。
1.4观测指标及方法1.4.1取材饲养至第24周,于发情间期给予2%戊巴比妥钠3-5mg/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
2,3-吲哚醌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2,3-吲哚醌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刘娜;鞠传霞;岳旺;宋晓萍;强新;刘占涛;杨玉玲【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0(26)10【摘要】目的探讨2,3-吲哚醌(ISA)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ISA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一次性皮下给予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生,观察ISA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模型大鼠肿瘤抑制率,脏器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ISA能推迟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时间,降低肿瘤发生率;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升高;低剂量组GSH-Px及SOD均明显升高,而MDA活性降低(P<0.05);ISA低、高剂量组TNF-α浓度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结论 ISA对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增强荷瘤大鼠免疫系统的抵抗力,清除血中氧化应激产生的氧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总页数】4页(P1353-1356)【作者】刘娜;鞠传霞;岳旺;宋晓萍;强新;刘占涛;杨玉玲【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青岛海慈医疗集团检验科,山东,青岛,266033;青岛大学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山东,青岛,26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282.77;R737.901;R737.902.2;R979.1【相关文献】1.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J], 梁柏莹;宋玉美;郭松超;欧阳轶强2.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J], 姜军;陈意生3.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cyclin D1、P53表达的意义 [J], 张毅;姜军;封传悦;刘丽梅4.早期运动干预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影响的研究 [J], 王玉5.海藻萜类化合物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J], 董春景;梁惠;贺娟;马爱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
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梁争艳;刘颖;薛美兰;刘佳;梁惠【摘要】目的:探讨干酪乳杆菌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效果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模型组及低、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大鼠右侧臀部皮下一次性注射100 mg/kg DMBA建立乳腺癌模型.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分别灌胃给予4和8 mL/(kg·d)干酪乳杆菌(1×108CFU/mL),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5 mL/(kg·d)大豆油灌胃.每天1次,持续16周后处死大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及脏器,计算各组大鼠乳腺癌发生率、抑瘤率及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10、IL-12、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肿瘤发生,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均有肿瘤发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组大鼠肿瘤潜伏期延长,肿瘤发生率和平均瘤质量降低(P均<0.05);抑瘤率达到41.2%;且该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TCRaβ+CD161a+ NK细胞百分比、CD3+CD8+T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中CD3+Foxp3+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水平明显降低,而IL-6、IL-12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IL-4、IL-10浓度显著增高,IL-6、IL-12浓度显著降低(P均<0.05);低和高剂量干酪乳杆菌干预组血清中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干酪乳杆菌对乳腺癌大鼠肿瘤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酪乳杆菌调节CD4+、CD8+T细胞、NK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炎性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提高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17(029)001【总页数】6页(P7-12)【关键词】乳腺癌;干酪乳杆菌;免疫调节;抗肿瘤【作者】梁争艳;刘颖;薛美兰;刘佳;梁惠【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药学院,山东青岛266021;青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向,严重影响和威胁女性身心健康[1-2]。
莪术油干预治疗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_宋爱莉
收稿日期:2009-07-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221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40441025)作者简介:宋爱莉(1952-),女,山东威海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和乳腺外科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外周血液循环中的NE 分布广泛,生理效应随部位不同而异,血N E 主要发挥类激素样作用[5]。
本实验观察到:(1)TS 模型大鼠脑组织中NE 含量明显增高,而外周血中NE 含量明显降低,提示NE 代谢失衡可能是T oure tte 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T ourette 综合征发生时其中枢NE 能亢进,交感-肾上腺系统反馈性抑制,中枢NE 能抑制外周NE 的释放,外周NE 能兴奋性降低,故含量减少。
(2)静安组和硫必利组脑组织NE 含量明显降低,而外周血中NE 含量明显升高,二者作用相似。
提示静安口服液可能通过减少中枢N E 含量,降低NE 亢进功能而治疗T ourette 综合征;同时,因为NE 是一种交感神经末梢的神经递质,故它还可能通过对交感-肾上腺轴的调节,保持中枢与外周NE 的动态平衡,从而发挥控制抽动的疗效[6]。
以往未有报道T ourette 综合征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与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中枢与外周NE 呈负相关性现象,其更多规律,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7-228.[2] 李凡,舒斯云,包新民.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和功能[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3,19(6):405-409.[3] 张骠,孔群,许惠琴,等.静安口服液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药效研究[J ].中国药师,2008,11(8):878-881.[4] 姚阳,麻宏伟,石玉秀.DO I 诱导的大鼠头部抽动模型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6,15(3):351-354.[5] 许绍芬.神经生物学[M ].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15-200.[6] 胡一冰,张元,鲁燕侠,等.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作用机理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262-2263.中华中医药学刊莪术油干预治疗DMBA 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宋爱莉,殷玉琨,李静蔚,刘晓菲,胡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
消乳块胶囊预防DMBA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实验探究
一塑望查兰堡主堡塞
图片l大鼠正常乳腺组织。
乳腺导管上皮呈立方或柱状,
细胞排列规则,外围扁平肌上皮细胞,基底膜完整。
眦x400
图片2:大鼠乳腺腺病。
乳腺导管腺体增生,部分呈囊状.
导管上皮排列尚规则,无细胞异型.外围肌上皮细胞。
HE×400
图片3:大鼠乳腺导管上皮重度异型增生(导管内癌)。
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异形,排列不规则,可见筛状结构,肌上皮不规则增生或消失,但基底膜完整,未见间质浸润证据,腔内可见凝固性坏死。
脏×400
图片4:大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肿瘤组织呈腺样、巢状或条索状排列,
细胞异型明显,浸润间质生长。
HE×400
图片5ERB阳性表达
图片6PR阳性表达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图片7HSP70阳性表达
一2I一。
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病理及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病理及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邹利光;张松;戚跃勇;廖翠薇;梁开运【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2(27)1【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诱发性乳腺癌发生的病理组织学和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96只,二甲基苯蒽(DMBA)麻油溶液灌胃.16只大鼠9周内死亡,存活10周以上80只.从第10周开始至24周,每2周取10只活杀,乳腺肿块HE染色、podoplanin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75只大鼠成功诱发乳腺肿块,其中乳腺良性增生16只,炎性肉芽肿2只,乳腺癌57只.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组织LVD平均值分别为(6.93±0.84)、(1.52±0.23)个/高倍视野,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组织(P<0.01).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乳腺癌LVD 分别为(4.43±0.68)、(5.83±1.03)和(9.48±0.93)个/高倍视野,低分化乳腺癌LVD 显著高于中、高分化乳腺癌(P<0.001).结论 DMBA灌胃Wistar雌性大鼠乳腺癌诱发成功率高,肿瘤淋巴管密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histomorphological change and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 LVD ) of rat indu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Ninety-six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administrated intragastrically with 7,12-dimethyl-l, 2-benzanthra-cene ( DMBA ) sesame oil solution. Sixteen rats died within 9 weeks. The remaining 80 rats were sacrificed from 10 to 24 weeks, 10 rats every two weeks. Breast tumors were examin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 HE ) stain, podoplanin related antige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mmunofluorescence. Results Breast mass was successfully induced in 75rats, of which 16 rats with benign hyperplasia,2 with inflammatory granuloma and 57 with breast cancer. LVD was ( 6. 93 ±0. 84 ) pieces/high power field ( HPF )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and ( 1. 52 ±0. 23 ) pieces/HPF in breast hyperplasia tissue. LVD of breast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reast hyperplasia( P <0.01 ). LVD of well, moderately and poorly differentiated cancer was ( 4. 43 ± 0. 68 ),( 5. 83 ±1.03 ) and (9.48 ±0. 93 ) pieces/HPF respectively. LVD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canc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ell an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cancel P <0. 001 ). Conclusion Breast cancer can be induced in female Wistar rats successfully with DMBA. LVD of breast cancer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degree.【总页数】3页(P1-3)【作者】邹利光;张松;戚跃勇;廖翠薇;梁开运【作者单位】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组织形态学和微血管密度观察 [J], 邹利光;张松;戚跃勇;廖翠薇;梁开运2.牛磺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J], 梁柏莹;宋玉美;郭松超;欧阳轶强3.三苯氧胺对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J], 邓敏;苏宁;朝月明;张晓明4.叶绿酸对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影响 [J], 朱心强;郑一凡5.牛磺酸抑制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及其机制研究 [J], 薛美兰;张华荣;姜长青;张秀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建立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历程、种类和特点。
基因工程模型:基因工程模型是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基因来模拟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基因包括BRCABRCAp53等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基因工程模型具有可控性强、发病机制明确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化学物质来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DMBA、DES等。
化学诱导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发病时间短等优点,但发病机制不如基因工程模型明确。
移植模型:移植模型是将人类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实验动物体内,从而建立乳腺癌模型。
移植模型具有发病机制明确、实验周期短等优点,但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术。
发病机制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如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
药物筛选: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抗乳腺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和化疗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放疗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将更加精细和多样化,为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伦理审查和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数据的可靠性。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使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创建更加真实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和治疗策略的开发。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
我们也需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期待创建出更加精细和多样化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的理解和治疗。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用化学致癌物、射线或病毒均可在各类动物中诱发不同类型的肿瘤。
强化学致癌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甲基胆蒽可诱发乳癌,二苯苄芘诱发纤维肉瘤均已列为美国NCI第二筛瘤株。
现举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试验为例,取鼠龄2月的Sprague-Dawley雄鼠,单次灌喂麻油溶解DMBA20mg,肿瘤自60天开始生长,至120天癌发生率达63~100%。
此时开始分组给药, 并每周测瘤大小及记录死亡时间作为疗效指标。
还可用DMBA诱发乳头状瘤,实验用丙酮溶解DMBA150ug/小鼠,隔14天二侧背部皮肤各涂一处,第3 周用巴豆油0.5mg,在同一部位每周涂2次共3~4月。
当瘤>4mm开始治疗,每天腹注或口服一次,共5次,每周一次共2~6周,用测量瘤大小办法来观察抑制率。
用二乙基硝胺(DEN)0.005%掺入饮水中口服8个月诱发大鼠肝癌。
此外15PPb黄曲霉素AFB,或0.06%奶油黄连续口服4个月均可诱发大鼠肝癌。
于诱发期肿瘤形成之前观察药物的抗致癌作用。
用于化疗研究的还有α-萘腰等诱发田鼠和狗的胱膀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此外用1%DEN 皮下注射,每天50mg/Kg,连续3周再观察半年内小鼠肺癌发生率也可达94%。
食管癌和鼻咽癌等也用致癌物诱发成功,部分也已用于药物作用的研究。
但致癌的诱癌过程需时较长,成功率多数达不到100%,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个体变异较大,不易同时获得病程或癌块大小较均一的动物供实验治疗之用,再加之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常是多种多样,且致癌多瘤病毒常诱发多部位肿瘤,故不常用于药物筛选,但从病因学角度分析,它与人体肿瘤较为近似,故此模型常用于特定的深入研究。
由于该类型肿瘤生长较慢,瘤细胞增殖比率低,倍增时间长,更类似于人肿瘤细胞动力学特征,常用于综合化疗或肿瘤预防方面的研究。
在使用化学致癌致癌时,要注意各类化学致癌剂对动物致癌的特点,如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致癌物的特点是①通常需要长期、大量给药才能致癌;②肿瘤多发生于远隔作用部位的器官如膀胱、肝等;③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见表);④其本身不是直接致癌物,致癌是由于其某种代谢产物的作用;⑤其致癌作用往往受营养或激素的影响,例如,奶黄仅在以缺少蛋白质和核黄素的饲料喂饲大鼠时才引起肝癌,而且雄性大鼠较敏感,邻位氨基偶氮甲苯则易起雌性大鼠的肝癌。
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的发生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2):22~25CN53-1221/R 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杨定勇,赵之婧,覃春阳,杨立民(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云南昆明650101)[摘要]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对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nthrancene,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90只SD雌大鼠随机分成DMBA组(A组)、DMBA+SOY(B组)组和DMBA+塞来昔布(C组)3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DMBA油剂灌胃复制大鼠乳腺癌模型,同时B组和C组分别给予含SOY及塞来昔布的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潜伏期及肿瘤数目.结果B组(48.28%)和C组(48.15%)乳腺癌发生率低于A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4.71±1.90)周和C组(14.46±1.85)周乳腺癌发生的潜伏期长于A组(12.96±2.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79±0.80)个和C组(1.62±0.77)个乳腺癌发生数目少于A组(2.43±0.9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关键词]DMBA;大豆异黄酮;塞来昔布;乳腺肿瘤[中图分类号]R73-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706(2012)12-0022-04TheChemopreventiveEffectofSoybeanIsoflavonesandCelecoxibonDMBA-inducedBreastCancerinRatsYANGDing-yong,ZHAOZhi-jing,QINChun-yang,YANGLi-min(Dept.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65010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hemopreventiveeffectofsoybeanisoflavonesandcelecoxibonDMBA-chemicallyinducedbreastcancerinrats,andexplorethemechanisms.MethodsAtotalof90ra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3groups:DMBAgroup(controlgroup),soybeanisoflavonesgroupandcelecoxibgroup,eachgroupcontained30rats.DMBAwasintragastricallygiventoSDfemaleratstobuildbreastcancermodel.Meanwhile,ratsinsoybeanisoflavonesgroupandcelecoxibgroupreceivedsoybeanisoflavonesandcelecoxibtreatments,respectively.Theoccurrencerate,latencyperiod,numberofbreastcancerwereobservedandanalysed.ResultsTheincidenceofmammarytumorsinsoybeanisoflavonesgroup(48.28%)andcelecoxibgroup(48.15%)werebothlowerthanthatintheDMBAgroup(79.31%),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Thelatencyperiodsofmammarytumorsinsoybeanisoflavonesgroup(14.71±1.90weeks)andcelecoxibgroup(14.46±1.85weeks)werelongerthanthatinDMBAgroup(12.96±2.12weeks),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Thetumornumbersofsoybeanisoflavonesgroup(1.79±0.80)andcelecoxibgroup(1.62±0.77)werelessthanthatofDMBAgroup(2.43±0.99),withstatistical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oybeanisoflavonesandcelecoxibcouldeffectivelypreventtheoccurrenceofDMBA-inducedbreastcancerinfemalerats.[Key words]DMBA;Soybeanisoflavones;Celecoxib;Breastneoplasms[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9ZC112M)[作者简介]杨定勇(1986~),男,四川凉山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癌的防治工作.[通讯作者]杨立民.E-mail:ylmwell@yahoo.com.cn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乳腺癌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高、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级预防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运动及避免肥胖等外,食物、药物预防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研究显示大豆提取物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OY)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防治肿瘤作用[1-6].但两者在动物乳腺癌实验研究中较少,本研究用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nthrancene,DMBA)诱发SD雌大鼠乳腺癌形成过程中,观察SOY和塞来昔布对雌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肿瘤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试剂来源选用健康、未育、雌性SD大鼠90只(购自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120~130g.昆明医科大学动物中心饲养(饲料内不含大豆及大豆油),适应性饲养1周后开始实验.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anthrancene,DMBA)购于美国Sigma公司;大豆异黄酮购于广东长兴科技有限公司;塞来昔布购于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2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所有雌大鼠经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成DMBA(A)组、DMBA+SOY(B)组和DMBA+塞来昔布(C)3组,每组30只.将DMBA溶于食用油中(5g/支,溶于500mL食用油中备用),按10mg/100g大鼠体重灌胃2次,间隔7d,诱发大鼠乳腺癌模型.SOY和塞来昔布分别按80mg/kg和1000mg/kg比例均匀拌于饲料中,从第2次DMBA灌胃后第1天开始,B组和C组每天分别给予含SOY及塞来昔布饲料喂养,直至20周实验结束.1.3观察项目及方法造模后每日观察各组大鼠进食、毛发、排泄、精神等情况,每周观察记录6对乳腺外观、有无结节或肿块.以第2次DMBA灌胃至触及大鼠乳腺肿瘤时间计算潜伏期.记录大鼠乳腺肿瘤发生时间及肿瘤数目;喂养至20周后,处死大鼠,计数肿块数量,观察肿块形态,测量肿瘤长径,计算肿瘤发病率.1.4组织学观察取乳腺肿瘤组织置于4%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确定乳腺肿瘤病理类型.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大体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自给药后第9周开始,A组率先出现乳腺肿瘤,大小约0.5~0.7cm,质硬、活动度差、呈类圆形;至20周实验结束,共有5只大鼠死亡(A组1只,B组1只,C组3只.其中3只为第1次灌胃后2周内死亡,5只大鼠死亡原因不明).50只成功诱发乳腺癌,最小直径为0.3~0.4cm,最大直径3.9~4.1cm.其中导管原位癌3只,浸润性导管癌32只,浸润性小叶癌7只,其他8只.2.2各组间乳腺癌发生率的比较实验结束时死亡大鼠未纳入统计.至第20周,A组、B组、C组乳腺癌发病率分别是:79.31%(23/29)、48.28%(14/29)、48.15%(13/27);B组和C组乳腺癌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6,P<0.05;χ2=5.914,P<0.05).B组与C组乳腺癌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05),见表1.表1各组间乳腺肿瘤发生率比较Tab.1Comparisonoftheincidenceofbreastcancerbetweendifferentgroups与A组比较,*P<0.05.组别存活总数(只)发生乳腺癌只数(只)发生率(%)A组292379.31B组291448.28*C组271348.15*23第12期杨定勇,等.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的发生2.3各组间乳腺癌平均发生时间的比较(潜伏期)A组、B组、C组平均发生肿瘤时间分别是:(12.96±2.12)周、(14.71±1.90)周、(14.46±1.85)周;B组和C组乳腺肿瘤发生时间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0,P<0.05;t=2.136,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t=0.348,P>0.05),见表2. 2.4各组间乳腺癌平均发生数目的比较A组、B组、C组乳腺癌平均发生数目分别为:(2.43±0.99)个、(1.79±0.80)个、(1.62±0.77)个;B组和C组乳腺癌发生数目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8,P<0.05;t=2.569,P<0.05).B组与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t=0.562,P>0.05),见表2.表2各组间诱发乳腺癌的潜伏期及乳腺癌发生数目的比较(x ±s )Tab.2Comparisonofthelatencyperiodandnumberofbreastcancerbetweendifferentgroups(x ±s )3讨论SOY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提取物,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其结构与雌二醇相似,现多被用于预防或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此外,它还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神经退变及神经保护、预防骨质疏松、抗菌、提高免疫力等[7].其抗肿瘤作用目前受到关注,主要由其雌激素样作用和非激素作用所致.它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ER),减轻雌激素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抑制一些依赖于雌激素生长的肿瘤的增殖,从而降低与雌激素有关的肿瘤发病危险;而Ganry[1]发现其还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自由基、活性氧对细胞的损伤,防止细胞突变和肿瘤发生;赵净洁等[2]报道,SOY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蛋白等的表达,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其还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导致细胞DNA双键断裂,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3];Oki等[4]的研究表明,SOY中的染料木素可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抑制剂,抑制PKT活性,影响细胞促有丝分裂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Ravindranath等[5]报道,SOY还有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限制肿瘤生长的作用.SOY通过类雌激素作用、抗氧化作用、调控细胞周期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调节肿瘤细胞合成中所需的酶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机制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据统计,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天摄入异黄酮不足5mg,东南亚国家每天摄入异黄酮大约为30mg,比欧美国家高7倍以上,从而使乳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降低[8].Cotterchio等[9]的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的摄入,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Hirose等[10]的研究表明,日本女性在绝经前摄入大豆异黄酮的量与乳腺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而在绝经后则无此关系.本实验用人工合成的SOY进行DMBA诱发的SD大鼠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干预性研究.结果表明:SOY与对照组相比,可以降低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P<0.05),亦可以延长乳腺癌发生的潜伏期(P<0.05),减少乳腺癌发生的数目(P<0.05).说明SOY对SD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这与Brown等[1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的结果还表明:SOY的抑制作用还与SOY的浓度相关.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目前发现在哺乳动物中至少有两种同工酶:COX-1和COX-2.COX-2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只有在炎症或肿瘤等情况下,才会被乏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或激素等诱导产生,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病理生理过程[12].近年来研究显示,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高表达.Guo等[13]采用免疫组化检测94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其中46.8%的癌组织有过表达,且COX-2阳性表达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尹宜发等[14]用同样方法检测152例乳腺癌组织,COX-2的阳性表达率为58.6%,COX-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有关,且COX-2高表达组的5a无病生存率低于COX-2低表达组.目前COX-2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刺激与A组比较,*P<0.05,**P<0.05.组别乳腺癌平均发生时间(周)乳腺癌平均发生数目(个)A组12.96±2.122.43±0.99B组14.71±1.90*1.79±0.80**C组14.46±1.85*1.62±0.77**第33卷24昆明医科大学学报细胞增殖、增加癌细胞侵袭力、抑制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12].选择性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止COX的活性.COX是非甾体抗炎药作用的靶点,应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乳腺癌的防治受到关注.Lanza-Jacoby等[15]发现,塞来昔布能预防和治疗乳腺癌,而且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有促肿瘤细胞凋亡、降低PG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浸润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6].本实验表明,对照组的乳腺癌诱发率、肿瘤发生的潜伏期及数目与塞来昔布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可降低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延长乳腺癌发生潜伏期;减少乳腺癌发生的数目.表明塞来昔布也能抑制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这与Harris等[16]研究的结果一致.[参考文献][1]GANRYO.Phytoestrogenandbreastcancerprevention[J].EurCancerPrev,2002,11(6):519-522.[2]赵净洁,俞明,孟令章,等.大豆异黄酮抗癌防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90-1392.[3]JIS,WILLISGM,FRANKGR,etal.Soybeanisoflavoe-ns,genisteinandgenistin,inhibitratmyoblastproliferation,fusionandmyotubeproteinsynthesis[J].Nutr,1999,129(7):1291.[4]OKIT,SOWAY,HIROSET,etal.GenisteininducesGa-dd45geneandG2/McellcyclearrestintheDU145humanprostatecancercellline[J].FEBSLett,2004,577(1):55-59.[5]RAVINDRANATHMH,MUTHUGOUNDERS,PRESSERN,etal.Anticancertherapeuticpotentialofsoyisoflavone,genistein[J].AdvExpMedBiol,2004,546:121-165.[6]REICHLEA,BROSSK,VOGTT,etal.Pioglitazoneandrofecoxibcombinedwithangiostaticallyscheduledtrofosfamideinthetreatmentoffar-advancedmenlanomaandsofttissuesarcoma[J].Cancer,2004,101:2247-2256.[7]刘晓林,李芳,樊海梅,等.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3):2099-2102.[8]JEMALA,SIEGELR,WARDE,etal.Cancerstatistics,2007[J].CACancerJClin,2007,57(1):43-46.[9]COTTERCHIOM,BOUCHERBA,MANNOM,etal.Di-etaryphytoestrogenintakeisassociatedwithreducedcolorectalcancerrisk[J].JNutr,2006,136(12):3046-3053.[10]HIROSEK,IMAEDAN,TOKUDOMEY,etal.Soybeanp-roductsandreductionofbreastcancerrisk:acase-controlstudyinJapan[J].BrJCancer,2005,93(3):15-22.[11]BROMNNM,BELLESCA,LINDLEYSL,etal.Mamm-aryglanddifferentiationbyearlylifeexposuretoenantiomersofthesoyisoflavonemetaboliteequol[J].FoodChemToxicol,2010,48(11):3042-3050.[12]刘小旭,康华峰,王西京,等.环氧化酶-2抑制剂预防大鼠化学性乳腺癌[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27-29.[13]GUOGL,YANGGL,LIZY,etal.Theeffectofcycloox-ygenase-2onlymphangio-genesisinbreastcancer[J].ZhonghuaWaiKeZaZhi,2008,46(2):132-135.[14]尹宜发,徐弘,李思维,等.乳腺癌中环氧合酶2与p5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1):20-23.[15]LANZA-JACOBYS,MILLERS,FLYNNJ,etal.Thecy-clooxygenase-2inhibitor,celecoxib,preventsthedevelop-mentofmammarytumorsinHer-2/neumiceCancer[J].EpidemiolBiomarkersJP,2003,12(12):1486-1491.[16]HARRISRE,ALSHAFILGA,ABOU-ISSAH,etal.Ch-hemopreventionofbreastcancerinratsbycelecoxib,acyclooxygenase2inhibiton[J].CancerRes,2000,60(8):2101-2103.(2012-09-17收稿)25第12期杨定勇,等.大豆异黄酮和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的发生。
针刺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ER、PR表达的影响
针刺对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ER、PR表达的影响曹加伟;黄梅;严晶;徐金龙;杨增荣;黄昆;朱珠;赵荣【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Zusanli, Sanyinjiao and Danzhong on mammary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expressions in rats with dimethylbenzanthracine (DMBA)-induced mammary cancer.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female SD rats aged 6-8 week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model group of 60 rats and a blank group of 30 rats. The model group received an oral gavage of DMBA for model making. The blank group received an oral gavage of equal volume of sesame oil. At 15 weeks after model making, the model group of rats was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Zusanli, Sanyinjiao and Danzhong, and the control and blank groups, only the same grasp and releas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twenty-seventh week), abdominal venous blood was taken and serum tumor markers were determined by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Tumor masses were counted and their shapes were recorded. The mass was taken and its height, maximum diameter and vertical diameter were measured using a 1 mm precision vernier caliper.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umor tissues, and ER and PR positive areas and mean optical densities were observed under an Olympus optical microscope.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number and volume of mammary tumors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or blank group(P<0.01,P<0.05) an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blank groups (P<0.0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tumor markers (CA724, CA125, CA199, AEP,CA15-3, CEA and CA50) between the treatment or control group and the blank group (P<0.01,P<0.05) an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blank groups (P<0.01).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 in CA15-3 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P<0.01).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t-treatment differences in ER and PR positive areas and mean optical densitie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or blank group (P<0.01) an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blank groups (P<0.01).Conclusions Acupunctur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at DMBA-induced mammary tumor (including the number and volumes of the tumors).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de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tumor markers CA724, CA125, CA199, CA15-3, AEP, CEA and CA50 and especially to decreasing CA15-3 concentration, and ER and PR positive areas and mean optical densities.%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膻中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乳腺癌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
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姜军;陈意生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8(25)6
【摘要】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大鼠实验性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
研究在实验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乳腺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及其演变规律。
结果发现雌性大鼠在给予致癌剂DMBA后乳腺上皮细胞逐渐发生增生,不典型增生,并在此基础上发生乳腺癌。
致实验第24周,70%的大鼠发生乳腺癌,其组织形态学特点与人体乳腺癌相似,雄性致癌组未发生乳腺癌。
结果提示,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与人体乳
【总页数】3页(P436-438)
【作者】姜军;陈意生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通外科;病理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02
【相关文献】
1.复方理冲生髓饮对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大鼠卵巢肿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J], 韩凤娟;王艳红;王秀霞;隋丽华
2.二甲基苯蒽诱发大鼠乳腺癌的组织形态学和微血管密度观察 [J], 邹利光;张松;戚跃勇;廖翠薇;梁开运
3.雌马酚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去势大鼠乳腺肿瘤的影响 [J], 赵晓慧;胡建伟;张玉梅;
王培玉
4.大豆异黄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的影响 [J], 胡建伟;赵晓慧;张玉梅;王培玉
5.早期运动干预对二甲基苯蒽诱导大鼠乳腺癌发生影响的研究 [J], 王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生素E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维生素E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
【期刊名称】《中国公共卫生》
【年(卷),期】2001(17)7
【摘要】目的研究维生素E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方法把出生 5 0天的雌性SD大鼠 (体重约 176g)随机分为 4组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每只大鼠经灌胃给致癌剂 (DMBA) ,每只 15mg溶于1 5的植物油中 ,给予致癌剂的同时给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含维生素E的饲料 ,对照组大鼠喂基础饲料 ,持续喂养 2 4周。
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乳腺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 75 0 %、5 2 4%、34 8% ,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病理组织学观察也有一定差别。
【总页数】2页(P609-610)
【关键词】DMBA;维生素E;乳腺肿瘤;抑制作用
【作者】吴冰;徐贵发;赵秀兰;陈兆堂
【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山东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R977.25
【相关文献】
1.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及乳腺癌化学预防实验研究进展 [J], 魏玺;黄焰
2.吲哚-3-甲醇对DMBA诱导大鼠乳腺肿瘤的预防效果 [J], 魏玺;黄焰;尉承泽;陈
明侠;董旭东;张博;张凤霞
3.GTC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导管增生的抑制作用 [J], 高玉彤;张乃鑫;赵天如;杨晶
4.大豆异黄酮对DMBA诱导高脂饮食幼龄大鼠乳腺肿瘤的作用 [J], 杜沛;沈红艺;李中平;吴克瑾;谢燕;王璐;刘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塞来西布预防大鼠化学性乳腺癌发生的实验研究
塞来西布预防大鼠化学性乳腺癌发生的实验研究刘小旭;康华峰;王西京;代志军;薛锋杰;薛兴欢【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036)002【摘要】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西布对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benzanthracene,DMBA)化学诱发的大鼠乳腺癌形成的影响.方法: DMBA油剂灌胃复制大鼠乳腺癌模型,每组30只大鼠,分为:单纯诱癌组、三苯氧胺组、塞来西布组,观察各组肿瘤发生率、潜伏期、肿瘤数目及体积的差异.结果: 三苯氧胺组的肿瘤发生率、肿瘤发生时间、肿瘤数目、肿瘤总体积分别为48.15%(13/27)、97.54±1.85d、1.77±0.73个、1.78±0.71cm3;塞来西布组的分别为50.00%(14/28)、96.79±2.89d、1.71±0.61个、2.05±1.04cm3;明显低于单纯诱癌组85.71%(24/28)、89.50±5.99d、3.50±1.62个、6.42±3.96cm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塞来西布能抑制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总页数】3页(P131-133)【作者】刘小旭;康华峰;王西京;代志军;薛锋杰;薛兴欢【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西安,7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预防MNNG诱导的大鼠胃癌发生的实验研究 [J], 陈白莉;廖山婴;曾志荣;梁伟强;于君;朱伟杰;胡品津2.三苯氧胺联合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实验研究 [J], 康华峰;王西京;刘小旭;代志军;薛锋杰;薛兴欢3.塞莱昔布对乳腺癌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J], 姚雨石;钱跃清;于忠和4.塞来昔布预防大鼠乳腺癌发生及其机制 [J], 康华峰;王西京;刘小旭;代志军;薛锋杰;薛兴欢5.塞莱西布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大鼠胃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J], 靖大道;楼俪泓;李恩灵;李继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生成与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血管生成与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转移的关系蒋晓山;黄信孚;李吉友;何洛文;刘美生【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00(027)004【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转移组原发瘤灶MVD及瘤细胞VEGF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分别P<0.001和 P<0.02)及良性肿瘤组(两者均P <0.001).结论: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在促进乳腺癌转移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总页数】2页(P300-301)【作者】蒋晓山;黄信孚;李吉友;何洛文;刘美生【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北京市,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绿茶儿茶素对于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前增生的抑制作用 [J], 高玉彤;张乃鑫;赵天如;田庆伟;王永明;赵洁2.GTC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导管增生的抑制作用 [J], 高玉彤;张乃鑫;赵天如;杨晶3.GTC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增生性病变抑制作用的动态观察 [J], 高玉彤;张乃鑫;杨晶;赵天如4.消乳块胶囊预防DMBA诱发大鼠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 [J], 许维丹;王晓稼;陈雪琴;邵喜英;丁克峰;郑树5.GTC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前增生抑制作用的动态观察 [J], 高玉彤;张乃鑫;田庆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C I N组织中的表达[J].肿瘤防治研究,2007,34(6):439-441.[15] Cooke MS,EvansMD,D izdar oglu M,et al.Oxidative DNA da m2age:Mechanis m sn,mutati on and disease[J].F ASEB J,2003,17(10):1195-1214.[16] Vogel U,Nexo BA,O lsen A,et al.No ass ociati on bet w eenOGG1Ser326Cys poly mor phis m and breast cancer risk[J].Cancer Ep ide m i ol,B i omarkers&Prevent,2003,12(2):170-171.[17] Takezaki T,Gao C M,W u JZ,et al.hOGG1Ser326Cys poly mor2phis m and modificati on by envir onmental fact ors of st omach cancerrisk in Chinese[J].I nternat J Cancer,2002,99(4):624-627.[18] Ki m J I,Park YI,Ki m KH,et al.hOGG1Ser326Cys poly mor2phis m modif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nvir onmental risk fact orsfor col on cancer[J].World J Gastr oenter ol,2003,9(5):956-960.[19] Huang Jinyang,Ye Feng,Chen Huaizeng,et al.Am ino acid sub2stituti on poly mor phis m s of the DNA repair gene MG MT and thesuscep tibility t o cervical carcinoma[J].Carcinogenesis,2007,28(6):1314-1322.D 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及乳腺癌化学预防实验研究进展魏 玺,黄 焰Devel opment of experi m ental chemop reventi on research of DMBA-induced ma mmary carcinogenesis modelW E I Xi,HUANG YanA cade m y of M ilitary M edical Sciences SubsidiaryB eijing307Hospital,B eijing100071,China【Abstract】 The devel opment of experi m ental che mop reventi on in breast cancer,based on intr oducing the model ofdi m ethylbenz[a]anthracene(DMBA)-induced mammary carcinogenesis in fe male Sp rague-Da wley rats,and ex2peri m ental research of COX-2inhibit or and botan-extractive were revie wed.【Key words】breast cancer;che mop reventi on;DMBA-induced ma mmary carcinogenesis modelModern Oncol ogy2008,16(3):0454-0456【指示性摘要】 本文介绍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介绍、COX-2抑制剂及植物提取物的实验研究,讨论以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为基础的乳腺癌化学预防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乳腺癌;化学预防;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8)03-0454-03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现代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预防作为先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医学界重视起来,从92年以来美国NS ABP(美国国家外科辅助乳腺和大肠计划)对三苯氧胺预防乳腺癌的大宗临床试验并得到可喜的成果开始,乳腺癌的化学预防的研究从未停止,相继开展了MORE和AT AC对第2代雌激素调节剂ral oxifene和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nastr ozl oe临床试验。
目前还有许多化学预防药物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以下就介绍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的化学预防实验室研究进展。
1 DM 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介绍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属于实验动物诱发性乳腺癌模型,是通过经口、涂抹、埋藏、注射等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使之发生乳腺癌。
以DMBA(二甲基苯蒽)为诱导剂,以灌【收稿日期】 2007-05-28【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北京 100071【作者简介】 魏玺(1982-),男,天津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肿瘤外科工作。
胃、局部涂抹或皮下注射来作用于大鼠。
Larie F等[1]采用DMBA以10mg/100g体重于大鼠臀部皮下一次性注射,对其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大鼠注射致癌剂后乳腺上皮组织逐渐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乳腺导管上皮细胞首先发生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并逐渐加重,在第9周时可见同一大鼠的多个乳腺出现不同程度的导管上皮增生和不典型增生。
随着实验进程,第13周开始发现>3mm的乳腺癌,至第24周时70%的大鼠发生乳腺癌,并可见一只大鼠同时发生多个乳腺癌,而同一大鼠的其他乳腺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增生和不典型增生,提示处于癌发生的不同进展阶段。
而在整个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乳腺有其他明显的病变存在,提示用二甲基苯蒽诱导W istar大鼠乳腺癌发生的动态过程是通过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浸润性乳腺癌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与我们在人体乳腺囊性增生病中观察到的癌变过程相似。
实验性肿瘤诱发研究的开展,能使人们得以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癌变的整个过程,成为研究肿瘤发生的基本方法之一。
Costa等[2]分析了二甲基苯蒽诱导的S D大鼠乳腺癌模型,发现在高分化肿瘤中超过50%的肿瘤分级为Ⅰ级,核分级为Ⅰ级或Ⅱ级,超过85%的・454・MODERN ONCOLOGY,Mar12008,VO I116,NO13肿瘤并未发现肿瘤坏死的现象,超过70%的肿瘤没有或很少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在低分化的肿瘤中大部分没有分泌的特性,缺乏肥大细胞的浸润,缺乏微筛状的结构(P <0.05)。
他们认为该模型与人类乳腺癌还是有一些形态学方面的相似,并且有些特性和肿瘤侵袭性有关,是值得应用的。
但致癌物的诱癌过程需时较长,成功率多数达不到100%,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个体变异较大,不易同时获得病程或癌块大小较均一的动物供实验治疗之用,再加之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常是多种多样,且致癌物常诱发多部位及多发性肿瘤,故不常用药物筛选,但从病因学角度分析,它与人体肿瘤较为近似,故此模型常于特定的深入研究。
由于该类型肿瘤生长较慢,瘤细胞增殖比率低,倍增时间长,更类似于人肿瘤细胞动力学特征,因此,可用于乳腺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性研究[3-5]。
2 在DM BA乳腺癌动物模型为基础的乳腺癌化学预防实验室研究进展2.1 CO X-2抑制剂预防乳腺癌的实验室基础研究COX-2,称为环氧化酶,是催化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能将花生四稀酸(AA)转化为前列腺素G2和H2。
COX有两种形式,即C OX-1和COX-2,它们在氨基酸序列上有60%的同源性,具有相同的酶活性。
COX-2mRNA及蛋白质在正常组织几乎检测不到,但可被炎症因子和丝裂原包括细胞因子、内毒素、白细胞介素和佛波酯所诱导。
目前研究指出C OX-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具有明显的高表达,特别是乳腺癌组织,因此C OX-2抑制剂成为实验室研究乳腺癌化学预防的首选。
郭贵龙等[6]研究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 I M)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N I M通过下调COX-2的表达,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降低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
N I M组(40.3%)大鼠乳腺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致癌组(69.2%);N I M组C OX-2mRNA及蛋白水平较致癌组明显下调[A值:(0.21±0.05)vs(0.46±0.12),P <0.05;(30.26±8.75)vs(58.13±10.02),P<0.05],血浆、肿瘤组织中PGE2的含量显著降低[(233±59)pg/m l vs. (452±82)pg/m l,P<0.01;(167±42)pg/mg蛋白vs(250±67)pg/mg蛋白,P<0.05];N I M组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与致癌组相比下降[(20±5)vs(36±5),P<0.01],凋亡指数明显增高[(43±13)vs(18±7),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另外,COX-2抑制剂可使PG生成减少,活性下降,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新的C OX-2抑制剂药物:塞来昔布成为研究热点:Abou等[7]对雌性Sp rague-Da wley鼠以DMBA诱导乳腺肿瘤模型,同时分别饲喂250、500、1000、1500ppm塞来昔布直至试验结束,给予DMBA灌胃122天后,对照组乳癌发生率为100%,而由低到高饲喂不同剂量塞来昔布组鼠乳癌发生率分别为80%、50%、45%、25%(P< 0.001)。
肿瘤数量对照组平均每只鼠3.46个病灶,而塞来昔布组分别为1.80、1.00、0.75和0.50个(P<0.001)。
对照组肿瘤平均体积为 1.29c m3,而治疗组分别为0. 42c m3、0.34cm3、0.31c m3和0.16c m3(P<0.001)。
由此得出结论,塞来昔布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乳腺癌发生率及体积。
Pesenti等[8]研究发现,塞来昔布与依西美坦联用,对DMBA诱导的大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生长有显著协同抑制作用。
因此,陆续有COX-2抑制剂与芳香化酶抑制剂(A Is)联合用于乳腺癌预防、治疗不同阶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