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城乡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特征分析
北京市顺义区50岁以上成人空腹血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市顺义区 50岁以上成人空腹血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北京市顺义区成人(年龄≥50岁)居民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50岁及以上北京市顺义区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分析糖尿病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本次调查3137人中,共检出糖尿病病人923例(29.42%),空腹血糖受损者448例(14.28%)。
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78.66%(726/923),控制率为31.74%(293/923)。
卡方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饮酒、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BMI对糖尿病患病率有影响(p<0.05)。
结论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血糖控制水平较差,应通过健康教育使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同时注意将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指标控制在理想水平。
关键词:空腹血糖;成人;影响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预计到 2045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 1.2亿[1]。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
本研究利用2018年顺义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干预研究项目数据,分析顺义区成人居民血糖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为针对性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资料来自2018年顺义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随访干预研究项目。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顺义区20个镇/街道50岁以上户籍居民3137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询问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等。
1.2.2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四项等。
1.2.3生化指标测定: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等指标。
1.2.4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根据WHO诊断标准:FPG≥7.0 mmol/L 或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6.1 mmol/L≤FPG<7.0mmol/L。
上海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上海某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了解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本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整群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等检查。
结果调查1230人,糖尿病现患率为16.59%。
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59.89%,非糖尿病人群高血压检出率38.79%,具有显著性差异。
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65.20%,非糖尿病人群高血脂检出率50.78%,具有显著性差异。
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27.68%,非超重或肥胖者(BMI<25)中糖尿病检出率为8.31%,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防治任务重。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人健康状况2009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据WHO预测,至2015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超过10%,患者将超过1亿。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中国达到65岁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亿人,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5%—25%[4]。
对于糖尿病患病情况已有大量的研究,但是65岁以上高龄群逄悄虿』疾÷实谋ǖ篮苌佟1敬蔚鞑檠芯?5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人的患病情况的,以补充数据,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
现将研究结果及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居委,选取其中户籍在本社区并且居住在本社区的年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
共计1230名,其中男性540人,女性为690人,男女比例为0.78:1。
1.2 研究方法1.2.1研究内容:调查个人生活习惯和疾病史,并做全面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和腰围臀围的测定)。
1.2.2检测指标(1)体格检查指标:①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②体型判断:BMI≥25,判断为超重或肥胖。
糖尿病调查报告
3
糖尿病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 济负担。
调查目的与意义
了解糖尿病患病情况
01
通过调查,掌握糖尿病在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人
群中的患病情况。
分析影响因素
02 探讨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依据。
提高防治意识
03
通过调查结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居民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等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定期体检
引导居民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糖尿病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量。
加强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掌握糖尿病基本知识、自我监测血 糖、规范用药等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 力,延缓病情进展。
调查对象中,仅有40%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 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血糖控制方法
大部分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占比60%;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占30%;采用饮食 控制和运动疗法的患者占10%。
血糖控制影响因素
影响患者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包括饮食控制不严格、缺乏运动、药物治疗不规律等。此外 ,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缺乏了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也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 。
并发症
包括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 病变(如心脑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等)、神经系统并发 症(如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及感染等。
03
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 40-60岁,占总人数的 60%,其次是60岁以上人 群,占总人数的30%,40 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少,仅 为10%。
2024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
附件2高血糖症营养和运动指导原则(2024年版)高血糖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状态,可导致人各种脏器,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50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更高。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是高血糖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营养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糖症,特别是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症的发生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一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2023—2030年)》相关要求,针对成人高血糖症制定本指导原则。
—、营养指导原则(一)健康膳食。
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
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
可参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帮助搭配不同种类食物。
17图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麝(-)控制能fifflA。
通过炀怦御摊康(本重。
每日膳食总鞋IWJ或钢本■^宜诲询几肉量的缱寺。
超重和E胖人群应控制能■摄入,可根据减重目标,在现有能量摄入基础上每天减少500kcal左右的能B摄入。
(三)主食粗细搭配,限制高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
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45%~60%,同日罐意主食粗细搭配。
多避辙低GI白醴物,提高主食全谷物和杂豆的摄A量,以占主食的T为好;限制高GI僦摄入,并注朝潮善食升糖负荷(GL)。
(四)增!]瞻韵理1入。
每日25g~30g为宜,多吃6杂粮和段。
(五)保证新鲜曲口水艘入S。
每日新鲜^^»^>不少于500g;两餐之间的加餐可i癣吃水果,以低含糖量及低GI白果为宜,并〉计入1(六)限制ffi®)糖SA。
不喝含fit欠料(包括果冶欠料),少喝代糖舞斗,尽量癣白州淡茶等饮品。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慢性并发症监测
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其慢性并发症监测一、糖尿病诊断标准1.就诊人员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2.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以上并有“三多一少”症状,可以确诊糖尿病。
3.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就需要重复检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结果才能诊断。
4.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5.如果以上指标都达不到诊断标准,就需要查“糖耐量试验”。
6.如果以上项目的结果都达不到诊断标准,但也高于正常值,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二、糖尿病检查的目的检查的目的主要用于患者的: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准备、预后判断、慢病复查。
三、自身免疫反应相关检查1型糖尿病常见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往往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主要包括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
其中,GADA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诊断价值大。
如果抗体阴性,则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
但需与可引起血糖升高的甲亢、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加以鉴别。
四、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是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正常,有些患者的胰岛素甚至升高,其高血糖是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造成的。
所以,胰岛素、C 肽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岛功能。
五、血糖可使用家用血糖仪采集指尖血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
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间断到医院采取静脉血,测空腹、餐后血糖,抽查或每周查1~2次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睡前血糖和/或凌晨血糖。
低血糖分级:1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 3.0 mmo l/L;2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3级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因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和相关的风险因素,开展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大规模人群的调查,以收集和分析糖尿病的相关数据,从而推断其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的一项科学工作。
1. 调查目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规律、分布特点等,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对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对象通常是特定范围内的人群,如城市居民、农村人口、老年人等。
通过抽样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
3. 调查内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包括患病率、病因、病程、并发症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被调查人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以及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
二、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分析除了流行病学调查,对糖尿病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1. 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家族史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人的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他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2.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糖、高脂肪、高盐、低纤维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3. 生活方式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久坐、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有关。
适度的运动和健康的作息习惯对预防糖尿病有积极的影响。
4. 脂肪堆积和肥胖过度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特别是腹部肥胖。
这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5. 高血压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对胰岛素敏感性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6. 其他慢性病患有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等,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性。
三、防控策略基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包括:1.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及合理用药
NHIS,2005年 年龄≥35岁DM患者自行报告的心脑血管疾病*估计患病率#
心力衰竭在老年糖尿病中患病率增高
患病率(每1000人)
年龄
GREGORY A. et al. DIABETES CARE, 2001:24(9):1614-19
担心药物副作用
61
28.25
亲属监督不力
21
9.83
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n=216,72%)
纳入300例、年龄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对其用药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16,118
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ALAIN G. BERTONI, et al. Diabetes Care 25:471–475, 2002.
许杰,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7):597-560
超过70%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0;87(3):385-393
老年慢性病患者依从性差
一项纳入321例患有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调查研究评估患者依从性,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依从性进行评分,得分率>75%即依从性好,得分率<50%即不依从,得分率在50%-75%之间即依从性差
约一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
不同年龄的老年T2DM患者异常血糖波动检出率(%)
MA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正常标准为<3.9 mmol/L SDBG,血糖标准差,正常标准为<1.4 mmol/L
一项回顾性调查研究,纳入337例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T2DM患者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
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一、概述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日益严重的流行趋势,已对国民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已逼近惊人的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揭示了我国糖尿病问题的严重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糖尿病的流行现状不仅表现为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还体现在发病年龄的年轻化趋势上。
糖尿病更多地被视为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这无疑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等,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的流行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影响等。
长期的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深入了解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措施,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
只有我们才能有效应对糖尿病这一严峻挑战,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 糖尿病的定义与分类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型糖尿病:通常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明显,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为首发症状。
实验室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血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部分病程较长患者可出现胰岛素自身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阳性。
糖尿病调查报告
糖尿病调查报告糖尿病调查报告(一)糖尿病,俗称高血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率。
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者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现状和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展示调查结果,并探讨糖尿病防控的措施。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背景的居民,共计1000人。
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涵盖了糖尿病的风险因素、疾病认知、生活习惯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这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
另外,调查发现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其次,饮食结构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偏好高糖食品和油炸食品,高盐摄入量也普遍存在。
同时,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不足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了肥胖和高血糖的风险增加。
此外,研究还发现,久坐不动是导致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部分受访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坐着,缺乏足够的运动。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不仅使得体重增加,还会减少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紧密相关。
为了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流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普及糖尿病的知识,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次,倡导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
人们应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适度控制摄入的热量,保证食物的均衡搭配。
此外,积极推动体育运动,减少久坐不动的时间。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
我国糖前期人群有多少
我国糖前期人群有多少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约有1.48亿人。
人数比糖尿病确诊患者还要多。
意味着这一时期会发展成糖尿病,但是如果采取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也是可以逆转的。
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是重点预防的人群,如何控制好血糖,避免发展成为糖尿病。
记好这三招:第一招: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前期,对于所有患糖尿病或有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肥胖或超重个体,应减重。
肥胖的患者,由于在饮食方面摄入过多,此时身体的胰岛素抵抗减弱,过量的糖分无法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血糖升高。
所以这类患者应该积极减重,使体重减轻5%~10%而且长期保持健康水平。
第二招:生活方式改变处于这一时期的人群,通常日常的饮食结构存在着不合理,需要做出调整。
首先制定出合理的饮食安排,这样可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及心血管病风险,适用于所有糖尿病前期的人群。
如:1.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如全谷类食物)利于血糖控制;2.高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可延长胃排空时间,延缓葡萄糖的消化与吸收;3.增加富含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类尤其鱼油)和乳清蛋白的摄入有助于改善糖代谢;4.低盐戒酒,每日6g盐。
正好一个啤酒瓶盖,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大小。
其次餐后运动通常在餐后45分钟左右进行。
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快走、骑行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第三招:降糖药物如经过饮食调整、减重、运动等方式,血糖还没能达到目标值的,可以通过服用一些药物来帮助降糖。
降糖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
如经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干预无效时,还可选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吡格列酮)。
糖尿病调查报告结论范文
糖尿病调查报告结论范文一、调查目的和背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糖尿病在我们社区中的发病率、影响因素以及病患的生活状态,为我们制定更科学有效的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有效回收率为99.3%。
受调查者的年龄介于20到80岁之间,男女性别均衡分布。
三、调查结果1. 糖尿病患病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有120人被诊断为糖尿病,患病率为12.1%。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8%,女性患病率为11.5%。
年龄层次上,40至60岁之间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最高,为16.5%。
2.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与以下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高盐高糖饮食习惯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调查发现,饮食结构不合理、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的人群更容易患糖尿病。
-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是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调查发现,没有规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更高。
- 遗传因素:调查发现,在糖尿病患者的家族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更高。
3. 病患的生活状态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心理负担:超过半数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不适状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
- 饮食控制:调查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并未严格控制饮食,食用高糖、高盐、高脂食物较多,长期下去会加重病情。
- 药物依从性:超过三成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药物不依从的情况,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四、调查结论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糖尿病在社区中的发病率较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饮食习惯和运动不足是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应加强健康饮食教育和提倡规律运动。
3. 糖尿病的防控工作需重点关注中年人群,并提醒有遗传背景的人群注意预防。
4. 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糖尿病前期诊断与评估 • 生活方式干预策略 • 药物干预策略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共识背景与意义
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庞大
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50.1%,即每2-3个成人中就有1个处于糖尿病 前期。
效果评价指标设置和数据分析方法介绍
效果评价指标
设置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等在内的多项效果评价指标, 以全面评估干预效果。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生存分析、回归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 掘和分析,以揭示干预措施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长期随访挑战和应对策略探讨
,调整药物剂量或治疗方案。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 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应立即
停药并就医处理。
05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价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随访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率、检查项目、评估指标 等。
执行情况回顾
对随访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回顾,包括随访率、检查完成率、数据记录准确性等,以确保随访质 量。
01
02
03
04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 、性别、病程、并发症等,选
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安全性
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 物,避免使用对患者有害的药
物。
有效性
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的药物,确保治疗效果。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
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共3篇我国成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患有2型糖尿病的成年人群已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为什么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如此普遍呢?有很多因素都与这个现象有关。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高纤维的西式快餐以及油炸、烤烟等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使得我们的食物越来越不健康,造成了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其次,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快速,缺少运动时间造成了身体肥胖、代谢失调等现象。
以上这些种种原因都是导致2型糖尿病在我国成年人群流行的重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病和流行规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据研究发现,我国西南等地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除了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外部原因外,还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高龄、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脂肪代谢障碍等因素均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需引起足够的关注。
针对我国成年人群的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1. 建立全国性的糖尿病数据库,整合和共享相关数据,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完备和准确的数据支持;2. 针对不同地区和族群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3. 加强对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如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身体活动等,为疾病的预防、干预、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面临的一项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生和流行病学与人类健康、环境、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有关。
我们应该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和制定能够针对该病症的科学应对策略,力求减少患者的患病风险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调查报告
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
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感染等严重 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死亡率较高。
VS
预期寿命
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 响,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和患者的 生活方式等。
05
糖尿病防治建议与对策
加强糖尿病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
总结词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评估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和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糖尿病调查报告
2023-11-02
目 录
• 调查背景和目的 • 调查结果概述 • 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 • 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及后果 • 糖尿病防治建议与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调查背景和目的
糖尿病的现状及影响
01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 问题,全球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和医疗资源压力。
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及分布
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
调查显示,有30%的受访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
糖尿病前期分布
糖尿病前期在各年龄段、性别和职业的分布与糖尿病相似,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年龄越大,处于 糖尿病前期的风险越高;男性的前期患病率略高于女性;某些职业如公务员和商人的前期患病率略高 。
03
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描述
通过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控 制。
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总结词
饮食结构的调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关键措施。
详细描述
提倡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等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降低血糖 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关于糖尿病的调查报告
关于糖尿病的调查报告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不少患者。
为了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现状和相关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关于糖尿病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糖尿病的患病率、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态度等。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广大公众进行,共计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数据。
二、糖尿病的患病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约有3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患有糖尿病。
其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达到了40%左右,而青年人群患病率相对较低,仅为10%左右。
调查数据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三、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有多种发病原因,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受访者认为糖尿病与遗传有关,而50%的受访者认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此外,压力和肥胖也被不少受访者认为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这些数据表明,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和预防。
四、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选择药物治疗,约占60%。
其中,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心理调节等,约有30%的受访者选择了非药物治疗。
此外,约有10%的受访者选择中医治疗糖尿病。
五、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糖尿病的人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约90%的受访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同时,80%的受访者认为糖尿病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
尽管如此,仍有一部分受访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较为片面,存在一些误解。
例如,约有20%的受访者认为糖尿病是传染病,这表明还有一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需要进行。
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统计分析
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统计分析目的对我社区的289例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对我社区的到2015年5月为止的289例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以及患病年数。
结果289例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中,其中超重人数213例,肥胖人数76例,患者年龄集中在60-79岁,所占比例为64.36%(60-70岁所占比例31.83%,70-79岁比例32.53%),年龄小于60岁患者所占比例为21.45%,年龄大于79岁所占比例为14.19%;患者的患病年数多集中在5年之内,所占比例为69.9%。
结论超重和肥胖的2 型糖尿病患者集中于在老年发病,且患病年数不长,对于老年人群应该通过严格控制自身体重,增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降低 2 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生存质量。
标签: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年龄;统计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超重以及肥胖人数所占比例正在不断增加。
以BMI(body mass index)体质量指数大于24kg/m?作为超重条件,目前我国的超重人数已超过了2亿,以BMI(body mass index)体质量指数大于28kg/m?为肥胖条件,肥胖人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且此人数比例仍会在不断的增加。
其中,我国目前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2%,也就是说目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已达到6000万人。
典型的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多、喝多、尿多以及体质量减轻的症状已发生了转变,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逐步增长,且增长趋势迅猛。
本文对我社区的到2015年5月为止的289例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以及患病年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出我社区的到2015年5月为止的289例超重和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患者123例,女患者166例,年龄范围为40岁-83岁,平均年龄60.3±10.2岁,以BMI(body mass index)体质量指数大于24kg/m?作为超重条件,超重人数213例,以BMI体质量指数大于28kg/m?为肥胖条件,肥胖人数7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岁以上城乡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特征分析
作者:陈建峰张蔚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17年第04期
[摘要] 目的调查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DM)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情况及其特征,旨在为糖尿病及前期人群早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研究法,运用量表和访谈的形式,随机抽查浦东新区唐镇社区50岁以上人群,对其进行血糖、血脂情况等调查,继而探讨糖尿病及前期人群的患病率及其特征情况。
结果 5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0.58%;50~59岁组分别与60~69岁、70~79岁组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039-03
最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DM)患病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1],2013年,全球有3.92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5年将增加到5.92亿,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将在未来22年糖尿病病例快速的增加[2]。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11.6%,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到了50.1%[3]。
该研究对城乡结合部5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开展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调查,并分析糖尿病及前期人群的代谢特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上海市浦东新区唐镇社区户籍居民中随机抽查50岁以上人群,共569名。
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②意识清楚,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功能不全,②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精神类疾病患者,⑤有酒精或违禁药物依赖史,⑥听力、视力障碍等无法进行交流者。
1.2 方法
1.2.1 组织实施于2016年3—5月对随机入组病例进行资料收集、调查问卷。
调查人员为经过统一培训的公卫医师,统一调查标准,保证问卷与量表质量;同时组织被调查居民进行体格检查,体检人员为统一培训的全科医师,体检项目必须填全,不得有缺漏;最后由主检医师核对,主检医师由经培训后的全科主治医师担任。
1.2.2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与健康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特征以及慢病患病情况。
体格检查项目包括一般检查以及血糖、血脂、尿酸等。
所有数据采集完整后,录入计算机。
1.2.3 体检指标分类标准各项指标的诊断标准均参照《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随机静脉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 2 h血糖≥11.1 mmol/L。
无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即5.6 mmol/L≤FPG
1.3 统计方法
将所有原始资料收集后,采用Excel2007版,由专人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x±s)表示,方差齐性时采用F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釆用χ2检验,3组之间釆用多重比较,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该研究人群为年龄≥50岁的该社区户籍人群,共有569名。
其中血糖正常人群、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例数和比例分别为395名(69.42%)、94例(16.52%)和80例
(14.06%);其中男性 220例,占38.66%;女性349例,占61.34%;男女比例为1∶1.59,3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65.54±8.73)岁,最小的50岁,最大的为92岁;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平均空腹血糖(FBG)依次为(4.91±0.35)、(6.05±0.37)和(7.53±1.9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指标糖尿病及前期的患病率
569名调查者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例数及比例为174(30.58%)。
以10岁为一个年龄层,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肾功能及血脂指标情况
甘油三酯(TG)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DM组、DM前期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在尿酸(UA)、肌酐(Cr)、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方式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快速增加,中国患有2型糖尿病已非常普遍[4]。
而糖调节受损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前期阶段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而得到有效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的发展[5]。
在该次调查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16.52%和14.06%,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性别间无差异,与国内一项社区研究的患病率相近[6]。
该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血糖筛查,以早期明确和干预。
而超重和肥胖者,以及腹型肥胖的糖尿病及前期患病率要高于正常体重者,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几乎在所有的研究中均得到证实[5],而腹型肥胖更要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表
明腰围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7]。
调查显示,糖尿病及前期患者中合并脂肪肝以及代谢综合症
的发生率也高于血糖正常者,既往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8],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腹部肥胖,过多脂肪组织释放过多脂肪酸、大量脂肪因子引起代
谢风险因素,从而诱发糖尿病[9]。
该研究显示,TG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DM组、DM前期和正常组,而HDL-C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组、DM前期组和DM组。
[参考文献]
[1] Gajos G,Pi+aciński S,Zozulińska-Zió+kiewicz D.Controversies in diabetes in 2013-a brief update[J]. Adv Clin Exp Med,2013,22(6):777-784.
[2] Guariguata L,Whiting DR,Hambleton I,et al. Global?estimates of diabetes prevalence for 2013 and projections for 2035[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4,103(2):137-149.
[3] 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4] Yang L,Shao J,Bian Y,et al.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ong inland residents in China(2000-2014):A meta-analysis[J]. J Diabetes Investig,2016,7(6):845-852.
[5] 项坤三.特殊类型糖尿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17.
[6] 苏玉. 东丽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分析[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1):74-77.
[7] 尚俊平,王永刚,齐婧,等. 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6,22(18):82-86.
[8] Targher G, Byrne CD. Clinical Review: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novel cardiometabolic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3, 98(2):483-495.
[9] 李柱立. 糖尿病前期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联系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4):5-7.
(收稿日期: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