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在没有传统土壤的情况下种植植物的方法,通过利用营养溶液和人工介质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相比传统耕种方式,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壤污染等优势。

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技术不断创新。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改进无土栽培系统。

例如,利用纳米材料来改善营养溶液的吸附和释放性能,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发了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和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实现对植物生长的精确控制。

种植模式多样化。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

目前,除了传统的水培和气溶胶培养技术外,还出现了多种新的种植模式。

例如,垂直种植系统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植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立体种植系统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墙面和屋顶进行种植,实现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新的种植模式为无土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研究重点向植物生理特性转移。

随着对无土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植物生理特性在无土栽培中的作用。

例如,植物的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通过调控根系形态和生长环境,提高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人工光源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利用不同光谱和光强度的人工光源来优化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无土栽培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无土栽培技术被视为一种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外无土栽培产品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到无土栽培产业中。

预计未来几年,无土栽培技术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无土栽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少耕或免耕栽培技术正在发展,它是一
种现代耕作技术,它不仅可以节省农民的劳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现代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内外少耕或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及现状如下:
一、科学技术支撑
1、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作用正在显现,智能少耕栽培技术
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应用;
2、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机械化农业技术快速发展,少耕栽培技术也有
望获得更大的发展;
3、生物学研究及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也促进少耕栽培技术的发展;
4、水资源节约和利用技术也为少耕技术提供了支撑。

二、发展现状
1、国内少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较好,许多大中型机械企业积极投入
研发,相关技术技术水平也较高;
2、少耕栽培技术的应用也正在逐步普及,尤其是在一些现代农业区,其应用的情况更加明显;
3、在国外,少耕栽培技术已经应用得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中,少耕栽培技术已经深入发展;
4、少耕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少耕或免耕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相当不错。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

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作者:————————————————————————————————日期:国内外少免耕栽培技术发展情况与现状当前国内外免耕覆盖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可持续技术方向发展;由单一作物、土壤耕作技术研究逐步向轮作、轮耕体系发展;由单纯技术突破向长期效应及理论机制研究发展;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从我国免耕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看,大致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试验探索阶段、试验示范阶段、完善提高和推广阶段。

推广免耕栽培是世界潮流所趋,是国内生产所需,我国发展免耕栽培的条件基本成熟,仅需对技术进行完善配套、规范即可大面积推广.国外耕作制度节能技术主要是免耕覆盖技术,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迅速兴起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针对传统的机械化翻耕技术在水蚀和风蚀方面存在的弊端,对土壤耕作农机具和耕作方法进行改良,提出少耕、免耕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法,免耕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技术.二是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免耕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许多研究证实了各种类型的机械化保护耕作对减少土壤侵蚀有显著效果,但也出现不少因杂草蔓延等原因导致作物严重减产的例子,使得该项技术推广较慢。

三是完善提高和推广普及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由于耕作机械的改进、除草剂的普及应用以及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免耕法逐渐发展起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且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1990-2000年,美国农作物免耕栽培面积增加了2倍,其中大豆年增长31%,玉米年增长12%;到2005年,美国免耕栽培面积达到3 533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29%,重点是大豆、玉米、棉花、高粱等.此外,在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面积也较大.免耕覆盖技术免耕覆盖技术是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小麦高产须要巧施免耕

小麦高产须要巧施免耕

2023-11-11contents •免耕技术的发展•免耕技术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免耕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免耕技术的前景展望目录01免耕技术的发展免耕技术的起源20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

20世纪60年代21世纪初免耕技术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免耕技术与其他农业技术的结合方式,以提高土壤健康和作物产量。

02免耕技术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免耕技术对小麦土壤质量的影响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免耕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免耕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03020103免耕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免耕技术的优点免耕技术能够减少土壤耕作次数,避免土壤结构被破坏,从而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水肥能力。

保持土壤结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有机质节省时间和劳力免耕技术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

免耕技术能够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免耕技术能够减少耕作时间和劳力投入,提高种植效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免耕技术的实施方法合理选择肥料精细播种科学浇水病虫害防治避免过度施肥免耕技术虽然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过度施肥也可能对小麦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注意控制施肥量。

注意除草由于没有耕作,杂草容易滋生,因此需要注意除草。

一般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注意灌溉水的质量如果灌溉水质量不好,可能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注意灌溉水的质量。

免耕技术的注意事项04免耕技术的前景展望免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多元化应用智能化发展生态环保免耕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前景免耕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与常见问题分析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与常见问题分析

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与常见问题分析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玉米的种植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免耕播种是一种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一、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优势1. 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免耕播种可以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透气性,促进种子的生长和发育,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从而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免耕播种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降低因土壤劣化而导致的作物减产。

2. 减少生产成本传统的耕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免耕播种可以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免耕播种不需要进行翻地、耕地、翻土等操作,可以节省机械费用和燃料费用,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免耕播种可以避免因翻地、耕地、翻土等操作而导致的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免耕播种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提高经济效益免耕播种既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从而能够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

通过免耕播种,农民可以实现增产增收,提高自身的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技术不成熟目前,我国的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

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作业机械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各种不同地形和不同土壤的作业需求,无法适应不同作物和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需求。

2. 作业效率低目前,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作业效率还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需求。

机械化免耕播种需要进行多次的试验和改进,才能够实现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作业效率。

3. 技术推广缓慢目前,我国的玉米机械化免耕播种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缓慢,农民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度较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示范和推广。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田地里不进行传统的犁耕和耕种操作,而是通过利用机械设备或化学方法,直接将种子播种在不翻耕的地表上,实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这种新的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劳动投入和土地破坏,同时也减少了农业对环境的负荷,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相比,免耕栽培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减少了劳动投入:免耕水稻栽培技术不需要进行犁耕和耕种操作,大大减少了劳动投入,降低了劳动成本。

2. 保持了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通过不进行耕种操作,可以保持土壤的结构完整性,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流失,提高水稻生长和产量。

3. 降低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通过免耕栽培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降低了氮肥的损失,同时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4. 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免耕栽培技术通过改善土壤质地和水分保持能力,提高了水稻的营养和水分供应,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5. 促进了生态保护:免耕栽培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流失,还可以保持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年来,免耕栽培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研究表明,免耕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免耕栽培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

免耕栽培技术需要适应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同时需要解决杂草防治和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免耕栽培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机械设备,对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栽培方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提高免耕栽培技术的效益和可行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播种机械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播种机械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播种机械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国内外播种机械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效、现代农业的需求的推动,在机械设计、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播种机械技术以自动播种机械、定距播种机械、精确播种机械、多功能播种机械等形式出现,极大地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改善肥料的效率,提高播种质量和生产效益,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1、国内外播种机械的技术现状1.1自动播种机械自动播种机械是近些年新兴的播种机械,主要是利用小型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来实现自动播种,从而提高播种的精确度和效率,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

该技术可以避免重复播种和单重播种的现象,更能实现自动灌溉、撒药、施肥、除草等操作,使农作物得到充分的施肥和管理。

1.2 面包机技术面包机技术是将播种机械在室外使用的技术,它是一种在室外播种的机械,利用收割机的集粮面包技术,让种子投放到地里,可以实现机械性的种植。

这种技术有利于种子的均匀播种,提高种子的收率和农作物产量,节约人力和费用,从而提高作物的品质。

1.3 定距播种机械定距播种机械是采用连续化的播种方式,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的自动播种机械,它采用定量播种的方式,可以使播种精确,大大减少了作物的播种误差,增加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国内外播种机械技术的发展趋势2.1 智能播种机械智能播种机械是将自动播种、收获、充氮、通风等几种功能一体化的技术,它智能化和标准化,以能够满足不同品种作物的施肥、水分控制等需求。

尤其是将自动播种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合,进一步完善农业大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2.2使用新型传动技术新型传动技术是指采用新型传动材料来满足播种机的性能需求,高效传动利于减少能耗,提高播种机的可靠性。

2.3发展多功能播种机械多功能播种机械是指集播种、施肥、灌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使它们能够综合运用,节省能源,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总结国内外播种机械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机械的设计、控制系统和传动系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新型传动技术、多功能播种机械,未来还将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免耕播种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免耕播种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为了提升免耕播种的质量,推动免耕播种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该文阐述了免耕播种机的组成和原理,分析了免耕播种关键技术当中的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下,以突出该技术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层面表现出的良好效益,进而加快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

关键词:免耕播种;智能化;对行避茬技术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促使机械化耕整地成为当前的主要耕整地方式,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耕整地的平整性。

但是,机械化耕整地的普及也降低了土壤质量,导致土壤沙化,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免耕播种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耕地保护以及环境保护,有效促进生产效益的提升。

1免耕播种机的组成和原理如图1所示,免耕播种机的组成包括3大部分,前面为开沟部分,作用为翻耕土壤、挖开播种沟;中间为施肥、播种部分,进行施肥与播种;后面为镇压部分,作用是覆土保墒。

免耕播种机是一种多功能集成的复合型农机设备,与拖拉机配套使用,在拖拉机的动力和行驶功能下,实现免耕播种机的功能。

目前,投入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大多包括机架、破岔开沟装置、施肥装置、播种装置、镇压装置。

在具体使用中,免耕播种机可以在不翻耕或者少翻土的情况下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等工序,无需提前犁耕,可以直接在收获之后的耕地上进行播种,并且可以同时转移耕地上的粉碎秸秆,使其均匀覆盖在地表,起到地表保护作用。

2免耕播种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2.1 破茬开沟技术保护性耕作的基础要求就是少动土,在施肥播种中,地表残留秸秆残茬,要求具有较好的破茬开沟技术,破茬开沟技术分为移动式、滚动式、动力驱动式。

移动式破茬开沟技术是使用窄形尖角式开沟器进行破茬开沟,开沟深度在10 cm 左右能够实现分层施肥、播种,下层施肥、上层播种。

以小麦为例,这种密植作物的根茬比较小,对窄形开沟器没有较大的影响;以玉米类作物为例,其根茬较大,开沟深度在10 cm左右时,铲尖经过根部,挑起根茬,顺利实现破茬开沟。

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免耕免耕又称零耕,是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国外免耕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代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

20世纪30年代。

美国发生特大沙尘暴,造成农田肥沃表土大量损失,生产能力下降。

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少耕和残茬覆盖试验,50年代初试验成功免耕法,并发现免耕法具有保持水土、保蓄土壤水分和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但草害、虫害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

之后除草剂的应用使杂草防治不再依赖于土壤耕翻和中耕,化肥的应用减少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其使用也不再借助于耕翻完成,农业机械的发展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至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免耕,各类免耕技术相继出现并逐步发展为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美国作为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地,70多年来,从技术到机具及除草剂,尤其在降低耕作强度和增加地表作物残留物覆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试验,目前田间作业次数由7-8次减到1-3次。

随着农具、农药、技术的改进,保护性耕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0年采用保护性耕作的面积达2 400.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1.0%。

2002年增加到了6769.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0.0%。

澳大利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试验,8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广。

澳大利亚谷物研究和发展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996-2002年间。

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由60.O%增加到73.O%,已经基本上取消铧式犁。

加拿大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试验保护性耕作技术,70-80年代研制成功配套机具和除草剂,1985年开始在3个农业省大面积推广,1996年加拿大保护性耕作面积达495.5万hm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5%。

2002年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l 300.0万hm2,占全国耕地的80.0%。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土栽培以人工制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的供应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

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1],由于其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经营与技术管理水平空前提高,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达到了优质、高产、高效和低耗的目的。

1、国外无土栽培的发展概况在设施农业中,无土栽培正在改变着传统种植方式,成为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

实践证明,无土栽培具有节水、节能、省工、省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连作障碍、产品无污染及高产高效等一系列特点。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就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生产蔬菜供应部队。

到20 世纪60 年代无土栽培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70 年代后,出现了营养液膜技术(NFT),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后来又出现多种人工基质,其中岩棉的应用较广,发展迅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无土栽培商业化生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干旱、沙漠地区,主要栽培作物有黄瓜、番茄等蔬菜,无土栽培面积超过2000hm2 [2]。

荷兰是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面积达4000hm2,有64%的温室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

日本也是无土栽培较发达的国家,其无土栽培以岩棉培和NFT 为主,无土栽培面积约300hm2。

现在世界上商业性无土栽培是以基质栽培为主。

荷兰的基质栽培占无土栽培总面积的90%以上,法国占81%,加拿大占80%,日本各种循环水栽培占80%以上,比利时基质栽培面积占50%左右[3]。

世界各国采用无土栽培主要生产蔬菜、花卉和水果。

在欧盟国家温室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中,已有80%采用无土栽培方式。

欧盟规定,2010 年之前该组织所有成员国的温室必须采用无土栽培。

产量高是无土栽培的最大特点,世界上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其番茄产量可以达到45~55kg/m2,黄瓜产量达到50~70kg/m2 [4]。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稻田耕种方式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耕作深度大、耕作频次高、土壤压实等问题,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免耕栽培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焦点,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将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原理、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免耕栽培技术逐渐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我国在水稻免耕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过前人的努力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推进免耕栽培技术,为水稻生产提供了新的路径和选择。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改良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优化水稻种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等方面。

通过改良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使得水稻免耕栽培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水文条件。

优化水稻种植结构,通过选择适应免耕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和改良栽培管理方式,实现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可行性。

优化栽培技术方面,通过适时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改变传统的水稻种植和耕作管理方式,减少或者取消传统的耕作环节,从而降低土壤的耕翻深度,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其主要技术原理如下:1.优秀品种的选择水稻免耕栽培技术需要选择适应免耕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既要求其具有耐真菌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等特点,又要求其有良好的耐倒伏力和较高的产量稳定性。

2.合理密植水稻免耕栽培技术要求通过合理的密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在免耕栽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水稻植株的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保持水稻植株的稳定生长。

3.生物有机肥料的利用水稻免耕栽培技术中,大量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这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免耕法:阿根廷和美国都在用,产量不降反增,我国能大力推广吗?

免耕法:阿根廷和美国都在用,产量不降反增,我国能大力推广吗?

免耕法:阿根廷和美国都在用,产量不降反增,我国能大力推广吗?人们常说“牛越拉越瘦,地越犁越肥”,土地耕作浅庄稼都长不好,更何况是不耕地。

确实,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要想收成好,土地必须要深耕翻土、增加肥料,缺一不可。

不过奇怪的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号称是世界的粮仓肉库。

作为世界第三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全部是免耕种植。

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产量不减反增,并且在全国内推广。

其中主要的作物有谷物、油料作物、棉花、水稻等,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国的免耕法种植面积约为2800万公顷,这是为什么呢,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什么是免耕种植技术呢?其实,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免耕就是不用耕作或者是减少耕作次数的意思。

改变了传统的种地必先耕地的方式,土地不翻耕、播前不用犁、耙等工具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

播种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

这项技术大概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地面需覆盖残茬、秸秆、沙石或其他覆盖物;第二,前面的作物收获后直接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最好;第三,应用广谱化学除草剂于播种前后进行土壤处理,以消除草害。

这是免耕法和少耕法的三个组成环节。

不过也得注意以下事项:1.为了保证播种质量,地表覆盖物应铺撒均匀,有较多的秸秆集成堆时应用人工将其撒开撒匀;2.由于覆盖物会滋生大量杂草,所以播种前一定要处理好杂草的问题;3.免耕播种时要适当增加底肥的施用量,以减少后期追肥作业,种子和肥料不能混施;4.开沟选用窄形开沟器,动土量小,开沟后自然回土能力强。

免耕种植有哪些优缺点?我们先来说说它的优点吧。

首先是节约投资、降低成本、省工省时。

传统耕作方式因为要翻耕土地,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畜力以及农机具和燃油及时间,而免耕法就省去了这些投资,减少了种植成本。

然后是保护土壤、减少肥力流失。

由于地表覆盖物的作用,减轻了雨水对地表土层的冲刷破坏,其分解的有机质也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另外,不翻动土壤其团粒结构未遭到破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也能保持旺盛的活动,增加肥力。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地。

而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改善玉米种植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对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进行探讨。

一、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广泛,但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

而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对土壤的破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玉米产量。

推广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对于玉米种植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

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地区,都可以利用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来进行玉米的种植。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于机械化技术的适用性也并不相同,但是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各种型号的免耕播种机,可以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进行调整,因此基本上都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

1. 提高种植效率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

传统的种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而免耕播种机则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操作,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

2. 减轻劳动强度相比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了农民的体力劳动,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的舒适度。

3. 促进农业机械化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粮食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4. 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的生产力,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 对玉米产量的提升通过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提高玉米的品质,保证粮食的安全供给,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摘要】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推广这项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详细介绍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特点,以及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现状。

在推广前景分析中,从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也需要克服一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现状分析,问题意义,技术特点,推广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现状分析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玉米的种植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玉米种植主要依靠传统的耕种方法,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

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的人力耕种为主,耕作方式单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而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由于技术推广不够到位,许多农民还没有意识到该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推广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目前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大推广力度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一先进技术。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1.2 问题意义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由于传统的人工播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耗时耗力等问题,急需推广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

这一技术的推广将大大提高播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探讨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

谈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前景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是指在不翻耕或少耕的情况下,直接在地表播种作物。

它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前景。

一、免耕播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免耕播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农业专家和农民开始将免耕播种技术应用于玉米种植中。

在过去,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需要在春耕季节对土地进行翻耕,播种,覆土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而且容易造成土壤侵蚀,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

而免耕播种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它无需翻耕土地,只需在地表直接播种,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保护土壤,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免耕播种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技术成熟度高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免耕播种机械化设备,如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一体化机等等。

这些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播种需求,提高播种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适应性强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无论是在平原地区,山区,还是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都能够实现玉米的免耕播种。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适应性还将不断提高。

3. 生产效率高使用免耕播种机械化设备能够有效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播种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相比传统的播种方式,免耕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玉米的生产效率。

4. 保护环境免耕播种技术无需翻耕土地,有利于保护土壤水分和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和土壤退化。

免耕播种技术还可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不需要土壤,而是利用营养液来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种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在国内,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新,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种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目前,国内的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的生产中,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屋顶、阳台、室内等空间内进行的垂直种植和立体种植。

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环保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1.城市农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在城市中的屋顶、阳台、室内等空间内进行垂直种植和立体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2.生态环境的保护无土栽培技术不需要土壤,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开垦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高效农业的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可以在不受季节和气候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可以实现全年无休的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此外,无土栽培技术还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总之,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可以在城市中的屋顶、阳台、室内等空间内进行垂直种植和立体种植,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农业的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

未来,无土栽培技术将会在城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高效农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7-03-03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
14-机械化装备)。 作者简介:张 冲(1991—),男,安徽濉溪人,硕士,主要从事机械设
计及理论的研究。E-mail:985147419@qq.com。 通信作者:吴 努,教 授,主 要 从 事 纺 织 机 械 设 计 研 究。E-mail:
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的转型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已纳入国家层面战略布局。全国各地出现土地 合法化流转现象,土地大规模集中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 进。从全国范围看,免耕播种技术适合于北方的干旱半干旱 气候,南方土质较为干旱的水稻田也可适用免耕播种技术。 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土地面积广阔、土质疏松、地势平坦, 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耕种模式,又是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麦 收后播种玉米、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的机械化免耕播种率在
1 国内外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
1.1 国外免耕播种面积 免耕播种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而后在地广人稀的国家
地区传播较快。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南美洲的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中国、哈萨 克斯坦,欧洲的法国、西班牙,非洲的南部地区[5]。据 2015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表明,免耕播种面积位居全球前 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 2650万 hm2、巴西 2550万 hm2、阿 根 廷 1 972 万 hm2、加 拿 大 1 348 万 hm2、澳 大 利 亚 1700万 hm2、巴拉圭 240万 hm2、中国 133万 hm2、哈萨克斯 坦 120万 hm2、玻利维亚 71万 hm2、乌拉圭 65万 hm2。其中, 美国免耕播种面积最大,位居全球第一,由于中国受到机械化 耕作落后以及人均土地占有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免耕播种面积 只占美国的 5%,位居全球第七,相比免耕播种面积第一的美 国,还有很大差距[6];欧洲国家工业化程度高,澳大利亚耕地面 积辽阔,免耕播种程度高,而非洲国家经济和机械化程度都很 低,免耕播种技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各国对生 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免耕播种技术正在逐渐被各国认可。 1.2 国内免耕播种面积
— 2—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7] 我国目前的耕种方式处在传统耕作 与新兴耕作模式并存的阶段,机械深耕、机械深松、机械化免 耕播种、机耕等 耕 作 模 式 在 全 国 各 地 都 有 出 现,2015年 中 国 农业机械化年鉴数据表明,我国机耕面积达 11742万 hm2、机 械深 耕 面 积 达 2955万 hm2、机 械 化 免 耕 播 种 面 积 为 1342万 hm2、机械深松面积为 1089万 hm2,其中传统机耕面 积占全部机耕面积的 68.5%,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占全部机 耕面积的 7.8%,传统的耕作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新型机械 化免耕播种模式所占比重还很低[8]。
进入 21世纪以来,在追求城市化和 GDP增速步伐加快 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如雾霾加剧、温室效应、资源短 缺、土地沙化、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等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 建 设 并 列,“五 位 一 体 ”地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的现象也越发凸显,作物秸秆焚 烧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土壤表层有机质严 重破坏;机械化耕种加速了人类改造土地的步伐,人类为了寻 求作物高产稳产,想方设法改变地容地貌,北方广大地区出现 荒漠化严重的局面,多年来翻耕土地,施撒化学肥料,改变了 田间有益生物群落,造成土地自我恢复能力变差 。 [3] 这是一 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土地生产力下滑,人们迫切想要通过增施
653534738@qq.com。
肥料旋耕土壤,从而给种子营造出适宜的种床和充足的营养, 但土壤过于粉碎就会通透性差,过多施用化学粉料就会造成 土壤板结,所以现有的耕作模式是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耕种 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新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保 护地表,增强土壤肥力的优点,大力推广和践行免耕播种模式 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 的意义 。 [4]
保护性耕作技术距今约有 100年的历史,是人类探索生 产而又尊重自然规律的杰出成果,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的进步。最早刀耕火种严重恶化了农田环境,造成种子出 苗率低,粮食产量连年下跌,西汉时发明翻耕技术,依靠畜力 牵引耕犁翻转土层,改善了苗床的松软性并将表层的秸秆埋 在土壤中,不仅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又增强了土壤肥力,粮食 产量明显 提 升[1]。工 业 革 命 后,告 别 了 传 统 畜 力 耕 作 的 时 代,人类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翻耕,地表裸露,土壤结块,造成农 业生态坏境更加脆弱。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北方气候干燥、土壤疏松、多是旱田;南方大多是水田,土壤潮 湿板结,通透性差,机具田间易拥堵,播入田间种子也常因板 结土块多而出现出苗率低的现象,保护性耕作技术不适合我 国南方墒情差的田地 。 [2] 破解农田环境逐年下降的局面,人 们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耕作方式———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 种技术是基于最少动土的思想,将种子种入田间,保证了地表 不被破坏,缓解了生态压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张 冲,吴 努,张延化,等.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1-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01
— 1—
国内2,吴惠昌2,顾峰伟2,胡志超2
(1.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免耕播种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介绍了全球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免耕播种机 具,并指出各机具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越性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免耕播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发展 我国免耕技术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耕播种;现状;趋势;建议;面积;机具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