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的转型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已纳入国家层面战略布局。全国各地出现土地 合法化流转现象,土地大规模集中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 进。从全国范围看,免耕播种技术适合于北方的干旱半干旱 气候,南方土质较为干旱的水稻田也可适用免耕播种技术。 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土地面积广阔、土质疏松、地势平坦, 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耕种模式,又是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麦 收后播种玉米、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的机械化免耕播种率在
进入 21世纪以来,在追求城市化和 GDP增速步伐加快 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如雾霾加剧、温室效应、资源短 缺、土地沙化、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等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 建 设 并 列,“五 位 一 体 ”地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的现象也越发凸显,作物秸秆焚 烧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土壤表层有机质严 重破坏;机械化耕种加速了人类改造土地的步伐,人类为了寻 求作物高产稳产,想方设法改变地容地貌,北方广大地区出现 荒漠化严重的局面,多年来翻耕土地,施撒化学肥料,改变了 田间有益生物群落,造成土地自我恢复能力变差 。 [3] 这是一 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土地生产力下滑,人们迫切想要通过增施
收稿日期:2017-03-03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
14-机械化装备)。 作者简介:张 冲(1991—),男,安徽濉溪人,硕士,主要从事机械设
计及理论的研究。E-mail:985147419@qq.com。 通信作者:吴 努,教 授,主 要 从 事 纺 织 机 械 设 计 研 究。E-mail:
1 国内外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
1.1 国外免耕播种面积 免耕播种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而后在地广人稀的国家
地区传播较快。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南美洲的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中国、哈萨 克斯坦,欧洲的法国、西班牙,非洲的南部地区[5]。据 2015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表明,免耕播种面积位居全球前 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 2650万 hm2、巴西 2550万 hm2、阿 根 廷 1 972 万 hm2、加 拿 大 1 348 万 hm2、澳 大 利 亚 1700万 hm2、巴拉圭 240万 hm2、中国 133万 hm2、哈萨克斯 坦 120万 hm2、玻利维亚 71万 hm2、乌拉圭 65万 hm2。其中, 美国免耕播种面积最大,位居全球第一,由于中国受到机械化 耕作落后以及人均土地占有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免耕播种面积 只占美国的 5%,位居全球第七,相比免耕播种面积第一的美 国,还有很大差距[6];欧洲国家工业化程度高,澳大利亚耕地面 积辽阔,免耕播种程度高,而非洲国家经济和机械化程度都很 低,免耕播种技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各国对生 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免耕播种技术正在逐渐被各国认可。 1.2 国内免耕播种面积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张 冲,吴 努,张延化,等.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1-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01
— 1—
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 冲1,2,吴 努1,张延化2,吴惠昌2,顾峰伟2,胡志超2
653534738@qq.com。
肥料旋耕土壤,从而给种子营造出适宜的种床和充足的营养, 但土壤过于粉碎就会通透性差,过多施用化学粉料就会造成 土壤板结,所以现有的耕作模式是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耕种 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新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保 护地表,增强土壤肥力的优点,大力推广和践行免耕播种模式 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 的意义 。 [4]
保护性耕作技术距今约有 100年的历史,是人类探索生 产而又尊重自然规律的杰出成果,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的进步。最早刀耕火种严重恶化了农田环境,造成种子出 苗率低,粮食产量连年下跌,西汉时发明翻耕技术,依靠畜力 牵引耕犁翻转土层,改善了苗床的松软性并将表层的秸秆埋 在土壤中,不仅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又增强了土壤肥力,粮食 产量明显 提 升[1]。工 业 革 命 后,告 别 了 传 统 畜 力 耕 作 的 时 代,人类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翻耕,地表裸露,土壤结块,造成农 业生态坏境更加脆弱。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北方气候干燥、土壤疏松、多是旱田;南方大多是水田,土壤潮 湿板结,通透性差,机具田间易拥堵,播入田间种子也常因板 结土块多而出现出苗率低的现象,保护性耕作技术不适合我 国南方墒情差的田地 。 [2] 破解农田环境逐年下降的局面,人 们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耕作方式———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 种技术是基于最少动土的思想,将种子种入田间,保证了地表 不被破坏,缓解了生态压力。
— 2—
Leabharlann Baidu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7] 我国目前的耕种方式处在传统耕作 与新兴耕作模式并存的阶段,机械深耕、机械深松、机械化免 耕播种、机耕等 耕 作 模 式 在 全 国 各 地 都 有 出 现,2015年 中 国 农业机械化年鉴数据表明,我国机耕面积达 11742万 hm2、机 械深 耕 面 积 达 2955万 hm2、机 械 化 免 耕 播 种 面 积 为 1342万 hm2、机械深松面积为 1089万 hm2,其中传统机耕面 积占全部机耕面积的 68.5%,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占全部机 耕面积的 7.8%,传统的耕作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新型机械 化免耕播种模式所占比重还很低[8]。
(1.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免耕播种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介绍了全球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免耕播种机 具,并指出各机具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越性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免耕播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发展 我国免耕技术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耕播种;现状;趋势;建议;面积;机具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01-05
进入 21世纪以来,在追求城市化和 GDP增速步伐加快 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如雾霾加剧、温室效应、资源短 缺、土地沙化、极端恶劣天气频发等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 建 设 并 列,“五 位 一 体 ”地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义。农业生产对环境破坏的现象也越发凸显,作物秸秆焚 烧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土壤表层有机质严 重破坏;机械化耕种加速了人类改造土地的步伐,人类为了寻 求作物高产稳产,想方设法改变地容地貌,北方广大地区出现 荒漠化严重的局面,多年来翻耕土地,施撒化学肥料,改变了 田间有益生物群落,造成土地自我恢复能力变差 。 [3] 这是一 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土地生产力下滑,人们迫切想要通过增施
收稿日期:2017-03-03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
14-机械化装备)。 作者简介:张 冲(1991—),男,安徽濉溪人,硕士,主要从事机械设
计及理论的研究。E-mail:985147419@qq.com。 通信作者:吴 努,教 授,主 要 从 事 纺 织 机 械 设 计 研 究。E-mail:
1 国内外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
1.1 国外免耕播种面积 免耕播种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而后在地广人稀的国家
地区传播较快。主要集中在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南美洲的 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洲的中国、哈萨 克斯坦,欧洲的法国、西班牙,非洲的南部地区[5]。据 2015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表明,免耕播种面积位居全球前 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 2650万 hm2、巴西 2550万 hm2、阿 根 廷 1 972 万 hm2、加 拿 大 1 348 万 hm2、澳 大 利 亚 1700万 hm2、巴拉圭 240万 hm2、中国 133万 hm2、哈萨克斯 坦 120万 hm2、玻利维亚 71万 hm2、乌拉圭 65万 hm2。其中, 美国免耕播种面积最大,位居全球第一,由于中国受到机械化 耕作落后以及人均土地占有量低等因素的影响,免耕播种面积 只占美国的 5%,位居全球第七,相比免耕播种面积第一的美 国,还有很大差距[6];欧洲国家工业化程度高,澳大利亚耕地面 积辽阔,免耕播种程度高,而非洲国家经济和机械化程度都很 低,免耕播种技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各国对生 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免耕播种技术正在逐渐被各国认可。 1.2 国内免耕播种面积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张 冲,吴 努,张延化,等.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1-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6.001
— 1—
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 冲1,2,吴 努1,张延化2,吴惠昌2,顾峰伟2,胡志超2
653534738@qq.com。
肥料旋耕土壤,从而给种子营造出适宜的种床和充足的营养, 但土壤过于粉碎就会通透性差,过多施用化学粉料就会造成 土壤板结,所以现有的耕作模式是以破坏生态为前提的耕种 手段,越来越被人们所淡忘。新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保 护地表,增强土壤肥力的优点,大力推广和践行免耕播种模式 对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 的意义 。 [4]
保护性耕作技术距今约有 100年的历史,是人类探索生 产而又尊重自然规律的杰出成果,它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的进步。最早刀耕火种严重恶化了农田环境,造成种子出 苗率低,粮食产量连年下跌,西汉时发明翻耕技术,依靠畜力 牵引耕犁翻转土层,改善了苗床的松软性并将表层的秸秆埋 在土壤中,不仅提高了种子的出苗率又增强了土壤肥力,粮食 产量明显 提 升[1]。工 业 革 命 后,告 别 了 传 统 畜 力 耕 作 的 时 代,人类大面积采用机械化翻耕,地表裸露,土壤结块,造成农 业生态坏境更加脆弱。我国土地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北方气候干燥、土壤疏松、多是旱田;南方大多是水田,土壤潮 湿板结,通透性差,机具田间易拥堵,播入田间种子也常因板 结土块多而出现出苗率低的现象,保护性耕作技术不适合我 国南方墒情差的田地 。 [2] 破解农田环境逐年下降的局面,人 们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耕作方式———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 种技术是基于最少动土的思想,将种子种入田间,保证了地表 不被破坏,缓解了生态压力。
— 2—
Leabharlann Baidu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6期
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7] 我国目前的耕种方式处在传统耕作 与新兴耕作模式并存的阶段,机械深耕、机械深松、机械化免 耕播种、机耕等 耕 作 模 式 在 全 国 各 地 都 有 出 现,2015年 中 国 农业机械化年鉴数据表明,我国机耕面积达 11742万 hm2、机 械深 耕 面 积 达 2955万 hm2、机 械 化 免 耕 播 种 面 积 为 1342万 hm2、机械深松面积为 1089万 hm2,其中传统机耕面 积占全部机耕面积的 68.5%,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占全部机 耕面积的 7.8%,传统的耕作模式仍处于主导地位,新型机械 化免耕播种模式所占比重还很低[8]。
(1.南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2.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摘要:免耕播种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介绍了全球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免耕播种机 具,并指出各机具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越性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我国免耕播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发展 我国免耕技术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耕播种;现状;趋势;建议;面积;机具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6-0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