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作伪手法鉴定识别

合集下载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

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古代书画赝品简便鉴别法1在当今的书画市场上,古代书画赝品令藏家们非常苦恼。

一些惟利是图的书画商为了牟取不法的高额利润,往往不择手段地造假。

近读旧京古玩商赵汝珍先生所著的《古玩指南》一书,书中介绍了古书画赝品的简便识别法,其法甚是实用,现介绍给大家,供书画收藏者们鉴别古书画时参考。

先说鉴别古书法作品。

鉴别古书法,当先观其书法的结构、用笔、精神和照应,次观人为还是天巧、真率还是做作。

然后考证其作品的古今、相传和来历等,再辨别它的收藏、印色、纸色和绢素。

凡其书法仅有结构而无锋芒者,摹本也;有笔意而无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连续,犹如算盘珠者,集书也。

假若它是采用双勾法描摹的书法作品,通篇作品无精彩、精气之处的,一看就是赝品。

从古书法的墨色上亦能分辨真伪,古书法的墨色无论燥润、肥瘦,俱透入纸,而伪作赝品则墨气浮而不实,古画亦是这样。

再说鉴别古画的方法。

古人物画要观其顾盼语言,花卉果品要观其迎风带露,飞禽走兽要观其精神逼真。

山水画要观其山水林泉清闲幽旷,屋庐深邃,桥约往来,石老而润,水淡而明,泉流洒落,云烟出没,野径迂回,松偃龙陀,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来脉分晓,这样的画即使不知出自何人之笔,亦为妙手佳作。

若人物似尸似塑,花果类瓶中所插,飞禽走兽只取其皮毛,山水林泉布置迫塞,楼台模糊错杂,桥约强作断形,境无夷险,路无出入,石无立体之效果,树无前后左右仰俯之枝。

或高大不称,或远近不分,或浓淡失宜,点染没有法度,或山脚浮水面,水源无来路,虽然落款为某某名家,定是赝品,用此种眼光去辨别古书画,一般不大会走眼。

此外,从古书画的绢纸上也能分辨真假,唐代的绢粗而厚,有独梭,绢阔四尺。

五代绢粗如布。

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

有一种浙江嘉兴宓家所制的“宓家绢”,其绢细而匀净厚密,赵孟、盛子昭、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用这种绢作画。

古绢由于历经年代久远,它的基本丝绢性已经消失,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纵,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毛,伪作则反之。

中国古代字画鉴定的方法

中国古代字画鉴定的方法

中国古代字画鉴定的方法1、古代字画鉴定的主旨:即通过鉴定达到什么目的,作出什么结论。

概括说就是分清真和伪,具体说则包括辨真伪、明是非、评价值三个方面。

辨真伪,即鉴定作品的真与伪,主要对象是有款作品,作者署有名款或钤有印章;明是非,即判定作品属于某代或某人,主要对象是无款作品,画面无作者款印,或后人误定乱题为某代所作;评价值,即全面鉴考一件作品的历史价值、艺术然而,结合存世的实际情况,鉴定结论并非如此简单。

某些有款作品,不是非真即伪,如唐宋时期摹拓、复制的一些古代字画副本,并非有意作假,而是为保存流传,这些水平极高、临仿逼真的摹本,经鉴定虽否定它为真迹,但也不可简单列入伪品,应具体确定其所摹时代,归入此时代真品之列,这已属于明是非。

而有些无款作品,本身就是有意造假,如明清时期一些地区性伪作,虽没有名款,也应归入伪品之列,无必要定时代或作者,这又属于辨真伪。

还有一些作品,如代笔画,款真画假,或画作亲笔、代笔参差,就既有辨真伪又有明是非的问题。

因此,鉴定书画不能简单地一概肯定或否定,应将各种状况一一分辨清楚,揭示其本来面目,方算达到了目的。

2、古代字画鉴定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目鉴和考证两种。

近世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学中已利用14碳来测定文物材质的年代,如陶瓷、青铜(资讯论坛)等,但不适用于书画;利用电脑储存住处来协助鉴定,也尚未付诸实践。

因此,鉴和考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

“鉴”就是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

比较是指实物间的比较,真迹与真迹比,同时代或同一人作品之间相互比,从中寻找共同点;真迹与伪品比,不同时代或不同人作品之间相互比,从中找出相异点。

通过反复比较,就能逐步掌握时代、个人的风格特点。

因此,多看实物,多作比较,是提高“目鉴”水平的关键。

同时,观看、比较实物,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即通过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关系,以及某时代、画家、作品本质方面的特征,这样才能在心目中牢固地形成准确鲜明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之“样板”,以此作为以后鉴定的可靠依据,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充实、从而达到更客观科学的认识,目鉴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

对古字画真伪鉴别的方法

对古字画真伪鉴别的方法

对古字画真伪鉴别的方法
古字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此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和赝品。

为了帮助爱好者鉴别古字画的真伪,以下列举一些常见的鉴别方法:
1. 看画面:真正的古字画在纸张上具有浓淡适度、虚实相生、
线条流畅等特点,而仿制品则常常表现出过于规整、生硬、机械的特点。

2. 观察题材:古字画的题材常常是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而仿
制品则往往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随意涂鸦,缺乏深刻内涵。

3. 辨别签名:古代书画大师的签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因
此可以通过签名来判断古字画的真伪。

4. 查证来源:如果古字画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那么它的
来源也应当经得起考验,否则就有可能是仿制品或赝品。

5. 寻求专家意见:如果自己无法确定古字画的真伪,可以寻求
专家或资深爱好者的意见。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能够为您提供有力的帮助。

总之,对于古字画真伪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和审美素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鉴别技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古字画鉴别的技巧和方法,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珍宝。

- 1 -。

字画作伪九法及鉴别分析

字画作伪九法及鉴别分析

字画作伪九法及鉴别字画作伪自古已有,不过时下“反鉴定”能力不断提高,仿真程度亦日趋完善。

添款加印。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没有落款的书画作品添上名家的款;另一种把原本有款识的作品名款切割下来,再添上大名头的名款。

代笔作伪。

这种情况有多种:有的书画家由于订购画的人很多,于是请弟子帮忙完成;有的画家擅人物,可求画的人要他画山水,于是请别人代画,自己落款;还有的画家因年龄大了,只能画写意,于是本人画粗笔,弟子画工笔精细之处,名款由自己签署。

画假跋真。

有的名人画画面残破不能装裱复原,但落款尚完好,于是有人便“废物”利用,找同时代相近风格、纸绢颜色相近的普通画家作品,接上名人题款。

一画揭二。

有的书画家喜欢用“夹宣”作书画(所谓“夹宣”即两层合一),于是,有人将名家书画作品巧妙地揭开,把第二层找专人添笔补色,另盖假章,再用旧纸、旧绫精裱。

同门造假。

学生跟老师学了几十年,其基本笔法、用墨、落款往往和老师一脉传承,有的甚至相差无几,老师的印章也随手可得,如果这些同门弟子造假,再盖上老师的印章则更具欺骗性。

勾描填墨。

此法是将名家原作用铅笔临摹下来,填上墨。

这类作品字形很像原作,但笔法平板无神韵风骨,侧光可看出被填满铅笔印。

挖腹换心。

此法一般多用于手卷,它前有引言,后有历代名人及鉴赏家题跋,作伪者常将中间书画真迹取掉,换上赝品重新装裱。

新画作旧。

此法一般在纸上作旧,过去主要用赭石、茶水、烟薰水来染色作旧,现代作旧大致有三种方法:一种用强紫外线灯照射;第二种用10以下的稀硫酸腐蚀作旧;第三种用高锰酸钾溶液喷刷用旧。

仿真印刷。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对字画、印章的仿造达到逼真程度,目前市场已出现这类“高仿品”,一般人难以辨认,极容易乱真。

古字画的鉴别1、一幅绘画必须符合时代特点,否则很可能为赝品。

唐宋画家作画一般都打草稿。

元明之后的画家构图落墨往往顷刻而成。

五代、北宋的花鸟画看重写生,后来才有写意花鸟画等等,清代以后懂得了透视和解剖学。

古书画作伪的常见手法:纸绢作旧

古书画作伪的常见手法:纸绢作旧

古书画作伪的常见手法:纸绢作旧古书画作伪的常见手法:纸绢作旧2015-09-21 16:24:46 来源:评论:0 点击:39随着书画收藏热的兴起,古玩市场上真品日渐稀少。

书画收藏一直占据收藏界的首要位置,古书画的真伪辨别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随着书画收藏热的兴起,古玩市场上真品日渐稀少。

书画收藏一直占据收藏界的首要位置,古书画的真伪辨别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项挑战。

白丽霞在我市经营书画已10多年,买卖名人字画是她的主要经营项目,买到什么样的作品对她来说非常重要。

如果因为自己买到了假画,而假画又从自己的画廊里流出去,那对于她的信誉和生意都是最大的损失。

所以,为了自己的声誉,为了顾客的利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识别字画是否是伪造、作旧就成了必然。

“识别书画是否作伪首先要知道书画作伪的手段。

作品的笔法画工如何?给现代人的直观感觉如何?这些都需要在绢、纸上表现,所以绢、纸对字画鉴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用古代的纸绢仿作古代名家作品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了,所以想要买家相信假画是真的古画,纸绢就不能露出马脚,结果就是把纸绢在颜色上作旧、画面上做上污点、整体制作出残损。

”白丽霞介绍。

为了制作出字画经过时间流逝所呈现出泛黄的颜色,烟薰、日晒和用烟叶、茶叶、酱油煮汁后直接染色是作伪者的首选之举。

古代纸绢的旧色直观感觉是自然、平和,看起来颜色匀透、纹理清晰。

新做出来的“旧色”看上去颜色不均,纸绢面也不工整,而且字面容易起毛。

古代纸的颜色一般是褐色、黄褐色或土灰色;绢的颜色一般是深棕色、棕黄色。

而现代作旧的颜色乍一看没什么问题,细看其中带有黄绿色。

字画经过几十年、上百年悬挂、收藏,会有一些灰土、烟气等。

作伪的纸绢上面最多的是刺鼻的颜料气味及胶水味、墨汁味。

古代字画字迹与纸面早已合二为一,如画上有油迹,看上去也有干枯感,表面光滑略有泛白,油迹处纸绢发硬,在阳光下照射给人的感觉是透光度好。

即使某些纸的厚薄有差异,透光度有所不同,但纸帘的感觉是自然的,表面尘土比较容易掉去。

古字画辨别

古字画辨别

古字画辨别字画材质辩伪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

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

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辩别方法。

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辩伪的常识。

纸娟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做旧色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

如藤黄、花青、赭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

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

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

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熏,日晒。

用黄蘖、烟叶、茶叶、栀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

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有聚合现象)。

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

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等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

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1、直染法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

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拉染法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

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浸染法是针对绢帛而言。

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

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

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托染法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

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中华博物鉴藏讲座

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中华博物鉴藏讲座

对书画作伪的方式、方法的鉴定中华博物鉴藏讲座要明辨书画的真伪,必须普遍知道些作伪的方式、方法(包括其原因),才能剥掉那些假物的伪装,去伪存真,还它们的本能是一翻再翻之本,勾摹者根本没有见过原作,所以人物面相也往尽是伪笔,冷名人如吴述善、黄术(均学王鉴老年画法)则全来面目;还有无款书画的断代、明是非问题,更须予以判别详明,使无张冠李戴之机,本文先从作伪的方式、方法来作些说文帝为“先朝”,而禁用建文年号。

所以幸存的方(孝孺)、黄(子澄会上下左右不相呼应(这与勾摹本的不呼应不大一样,又在结体上也容明。

作伪,基本上有两种方式方法。

一种是完全由作伪者书、画而成;一种则是以旧本改头换面别立名目。

前一种我,必须五日内完,弟差人赍去。

其花鸟必勾染,或可复兄不暇办艺术博物馆。

更奇怪的一个特例,曾见清代恽寿平画花卉册八页把它分成“摹”、“临”、“仿”、“造”四类,而其中摹与临、临与仿、仿与造,还都有着相互勾连的关系。

此外尚有代馀”字等等,很容易看出有错。

工笔人物和早期的勾描山水等确是不成章法,不知其故,或谓原是大横轴的右半部,被人切去左方大笔一类,略近仿造,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

后一种作伪则有改、添、拆配、割裂等花样。

一摹、临、仿、造和代笔从填)摹是最易得形似的,它有三种方法:①先勾后填;②不勾熟,但与刻意求工能、讲形似的老画师的创作,不大一样。

到了这个历史文献看来,谈到摹、临、仿、造或代笔的,例如:南梁虞龢《论书表》中所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构不完整的独立狭幅(以一幅绢的门面为准)。

所见如北宋僧巨然《汪氏珊瑚网书跋》著录,原为大草书,其末尾自跋则为大行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

(按:大概是“摹”清代宫廷中的供奉们的作品,可以随便互相题上一人之名以应付差使一行在左中部已被刮去,还留有一些痕迹。

又有另一特例,明成的)”又同文云:“(王)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按:应是临写而非勾摹),一毫不异,题后答是不可避免会稍离原作的形貌的。

湖南造”书画作伪手法鉴识

湖南造”书画作伪手法鉴识

湖南造”书画作伪手法鉴识湖南造”又称“长沙货”。

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湖南长沙地区伪造的一些书画作品,名头多见于明末清初的节烈名人,或为不常见的冷门书画家,如伪作明代的杨继盛、杨涟、周顺昌、海瑞、史可法等人的书法作品,也有伪造一些湖南地方名人的作品,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书法作品,但很少伪造书画名家的作品。

这些名臣,史传上记载不少,而其书画作品却无遗存,无从比较,好之者以为奇,易将伪造品作为真迹收藏。

“湖南造”所造绘画伪品多是画面较简单的、社会名人显贵的,因为这些伪品有销路,旧时的军阀就多有这类收藏。

“湖南造”的特点是所造伪品装裱形式有画幅、字轴、对联。

它的质地特殊,既不用纸,也不用绢,均用绫本或缎本进行伪造,它先将伪造的书画染色后,用水大力、多次洗刷,绫和缎表面的亮光被冲刷掉,以显得灰暗、陈旧,经染色,有小米黄和湖蓝色两种。

由于是染色后又人为制造破损,作品表面的陈旧色和损坏程度很不自然,其手段极为低劣。

“湖南造”的画面结构疏散,用笔无甚功力,这类伪品也极易辨别出来。

如笔者所见,上海朵云轩所藏“湖南造”的明代蒋信《兰石图》(绫本,墨笔,纵104.2厘米,横40.5厘米)轴(见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其明代普荷《松石图》(绫本,墨笔)轴和南京博物馆所藏其明代何吾驺《松石图》(绫本,设色,纵199.9厘米,横39.2厘米)轴等,均为“湖南造”的典型书画伪品。

据笔者所考,近百年的“湖南造”作伪也有新的变化。

最有特色的就是伪造了一大批清政府奖赏曾国藩家族的古代书画作品,伪画虽极差,但曾氏的字仿得却像,很是迷惑人。

主持伪造者,有甘半樵(长沙人,善装裱书画)、刘松斋(长沙人,善装裱,亦能画山水),他们专仿清代名画家“四僧”(石溪、八大山人、渐江、原济)的假画,尤以造渐江的作品较好。

除此之外,在长沙还有专造清代名书家何绍基书法作品的毛南陔(长沙人,能书法),还有一位夏士兰(长沙人,善画山水,书学王羲之),他专造清代名书家王文治的书法作品。

书画题款的作伪与识别

书画题款的作伪与识别

书画题款的作伪与识别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10期在书画鉴别过程中,题款是鉴定的重点之一。

书画家的作品几乎每件都有题款,而作者款的签名却根据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境遇及心情等而有所变化。

款字是历来假手下功夫最大之处。

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有题款的画是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画卷末尾落“顾恺之画”四字楷书款。

此画早年流至海外,最近我们看到了彩色图片大开本,从中发现,这幅作品款字的风格与墨的颜色都与画作不同,这说明此卷的画、款非同一时期所为,乃属后添。

文献上米芾《画史》中还有这样的记载:王诜拿了两幅画去见米芾,说是勾龙爽画的,需重新装裱。

旧画在揭裱时需先湿水,这时米芾发现在画的左方石头上面有“洪谷子荆浩笔”六个字,字在石绿色之下,即字在色下,是先写字而后上色的,用色盖款,不重新揭裱就看不出来。

米芾看到这色下之款,得出了这幅画作者的最后结论:该画的作者为荆浩,“非后人作也”。

也就是说非后人所添。

这种色下写款的形式有实物为证。

东北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荔院闲眠图》纨扇,作者是赵大亨。

画中一庭院中有一荔枝树,树下一人在休息,款也是写在图左下方的石头上,款上也敷有石绿色,色稍退未尽,隐隐约约可见款“赵大亨”三字。

由此可见,米芾所言并非孤例。

我们迄今所能见到的有题款的画作,应从北宋开始。

北宋的郭熙画多有题款,他的《窠石平远图》《早春图》,李公麟的《摹韦偃牧放图》,梁师闵的《芦汀密雪图》这些画的题款位置不一,而字都很小。

到了南宋,一些画院的画家有的写款,有的不写款,有的即便写款也仅简单地写个姓名。

如南宋画家扬无咎的《四梅花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等,不仅有款,还有诗题。

款字到了元代又有发展。

“吴兴八俊”中的钱选、赵孟等画后常常写诗。

尤其是钱选,每画必诗,诗后署“吴兴钱选舜举"。

赵孟则多写文,其内容多是对画的评论。

赵与钱的区别是赵诗少,写文多;而他们共同点是在手卷的开头提倡题图名。

例如钱选《山居图》《幽居图》,赵孟《人骑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设色纸本)、《水村图》(水墨纸本)、《秋郊饮马图》(绢本设色)等均如此。

古书画常见的五种作伪方法及揭裱常识

古书画常见的五种作伪方法及揭裱常识

古书画常见的五种作伪方法及揭裱常识古书画常见的五种作伪方法及揭裱常识在投资领域中,古玩字画已成为当前有艺术雅兴投资者的一种时尚。

大凡初入此道者,都愿先从收画作为投资点,认为书画书画在国内外艺术市场炙手可热,行情旺、风险小、增值快、效益大,其收藏价值经久不衰,是投资回报率最为理想的收藏品,然而,随着投资者不断增多,字画价格愈来愈高,特别是名家作品的高价位,驱使某些贪财者不择手段地制造假字画。

那么,在此介绍一些最常见的作伪方法,以达到能够辨别真伪的目的.1、勾描着色填墨作伪者用纸或尖铅笔双勾措下线条轮廓。

如果是,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

这种伪作乍看还有些相似,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整幅作品气韵滞钝,笔锋呆板无神,墨色缺少浓淡,有的伪作虽然先描后临,但终因心虚笔怯,难免其神韵,只要细察即能看出破绽。

这种手法以伪造名人题款和名家书法为多。

如南宁岳飞的《满江红》等草书,明人的条幅,以及清代和的书法作品等,都常见此类伪品。

2、改头换面作伪者利用残破字画,采取挖、洗、添、改移等各种手段,将无款作品变成有款作品,将近代作品改成古代作品,将一般作品改成名家作品,曾使不少功力不深、见识不广的投资者上当受骗,甚至行里人也难免落入圈套。

书的作品几乎每件都有题款,而作者款的签名却根据他不同、不同境遇及心情等有所变化。

款字是历来作伪者下功夫最大的地方。

迄今所能见到有题款的画作,应从北宋开始,这些画的题款位置不一,而字都很小。

到了南宋,一些画院的画家有的写款,有的不写款,有的即使写款也仅简单地落个姓名款。

元明清的院体画,多不题诗文,只写年月日、姓名、仅写一行款,很少有二行款。

明代院体画的时代离我们这样近,而流传下来的画却很少。

因为明院体画的款少,容易让人挖去,冒宋人作品,于是传世署名的明代院体画也不多。

洗款,是题款作伪的手法之一。

所谓洗款,就是把原作者的款字洗去,不裁,不挖,不补。

这种作假手段不十分多见,因为过去书法家讲究腕力,其书常透纸背,入木三分。

沈津:辨认古籍作伪的十一种手段

沈津:辨认古籍作伪的十一种手段

沈津:辨认古籍作伪的十一种手段下面的文章是沈津先生总结了过去书贾作伪的各种手段,是我们在古籍鉴定中格外需要留心的。

文章很长,但值得仔细阅读。

版本鉴定,实在是一门学问,想古人得书不易,所以才有节衣缩食,竭力营求之举。

更有穷书生,雨夕风晨,手抄各本,亦苦差事。

如若不知鉴识真伪,不去检点卷数,也不辨別纸张字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购得张冠李戴之书,淆乱耳目,則又为大不值之亊,至少是心理上不平衡,因为有受骗之感觉。

是以藏家必须具备目录学、版本学之知识,多有实践,去经眼不同版本,不断积累经验,当能逐步识别古籍图书被人为造假的手段。

过去我写过几篇关于版本鉴定的小文,长者万馀字,少者三二千字,都是揭露不良书估之恶行。

但这种例子实在太多,枚不胜举,我也知道,要想理出一个头绪,不是简单之亊,加上工作繁重,也沒时间去细细思考,故先将笔记本中所记书估作伪的小例罗列于此,尽量避免与过去所举之例相同,或可使有兴趣此道者有所参酌。

作伪之风,自明代即有,在已印成的本子上想方设法作假,以伪造宋本,而清代佞宋之风盛极,伪宋本者更多。

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论藏书篇曰:“近日作假宋板书者,神妙莫测。

将新刻模宋板书,特抄微黃厚实竹纸,或用川中茧纸,或用糊褙方帘绵纸,或用孩儿白鹿纸,筒卷用槌细细敲过,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

或将新刻板中,残缺一二要处,或湿霉三五张,破碎重补。

或改刻开卷一二序文年号,或贴过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

两头角处,或装茅损,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灯火燎去纸毛,仍用草烟熏黃,俨然古人伤残旧跡。

或置蛀米柜中,令虫蚀作透漏蛀孔。

或以铁线烧紅,锥书本子,委屈成眼。

一二转折,种种与新不同。

用纸裝衬,绫锦套殼,入手重实,光膩可观,初非今书,仿佛以惑售者。

”这些方法一经使用,必使初习无经验者入套。

清蒋光煦《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更是对不良书估历数罪状,大加挞伐:“光煦少孤,先人手泽半為蠹魚所蚀,顾自幼即好购藏。

书画作伪常见手法及其鉴识

书画作伪常见手法及其鉴识

书画作伪常见手法及其鉴识作者:张磊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5年第02期对于书画作品真伪的鉴别,自古以来就争议不断。

譬如《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与无用师卷之争,米芾《研山铭帖》、索靖《出师表》、苏轼《天际乌云帖》的真伪之辩,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再如近代齐白石,据统计,其真迹传世不足四万幅,然而各大拍卖会以及公私收藏累计可达二十多万幅,鱼目混珠,真伪杂糅。

书画作假,自古以来,常用的手法,无非临、摹、仿、造、改、揭、代等。

近现代以来,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更出现了以复制品冒充真迹的现象,且有时很难识破,甚至能够逃过专家的眼睛。

一、临临,指以真迹为范本,按照原作的构图、用笔、用墨、神采等进行复制,是学习传统书画常用手法之一。

好的临作,可以乱真。

出于学习目的,临作往往落款为某某临或某某拟,但如果落款笔迹亦步亦趋,且题为原作者,便是一个作伪的过程。

临的方式一般分为“对临”和“背临”两种。

“对临”是指面对范本进行绘制或者书写,亦步亦趋地尽可能地传达出眼睛所看到的内容。

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与无用师卷(见图1、图2),从用笔角度,再结合黄公望其他可靠的传世作品分析,无用师卷更加近于黄公望萧散、苍茫的气息。

而子明卷用墨稍润,用笔偏于甜熟,更接近于清人,尤其王翚的风格。

而在构图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子明卷在处处模仿无用师卷,所以子明卷可以断定为清人对临《富春山居图》的伪作。

“背临”是指在对临特别熟练的基础上,将原作的用笔、章法等熟记于心中,然后背着原作进行绘制或书写。

如传为王献之的《中秋帖》(见图3),帖中字结体重心偏下,用笔八面出锋,有米芾“沉着痛快”的个人特点,通篇缺少魏晋“冲和萧散”的味道。

而且与王献之刻本《十二月割至帖》对比(见图4),脱字漏字严重,以至于语句不通,晦涩难懂,因此一般认定《中秋帖》为米芾背临之作。

无论是“对临”还是“背临”,在行笔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体现出作伪者个人的用笔习惯,这是因为个人的资质、修养以及行笔的轨迹都有自己的特征。

中国古画鉴赏的几个窍门,教你怎样鉴别古代字画?

中国古画鉴赏的几个窍门,教你怎样鉴别古代字画?

中国古画鉴赏的几个窍门,教你怎样鉴别古代字画?传世古代字画鱼龙混杂、直伪杂糅,对每一个收藏、购买者来说,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鉴定古代字画——辨别真伪。

书画鉴定的依据除了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外,还有印章、题跋、纸绢、著录和装潢等。

一、古代字画印章“一字二画三印章”,这是鉴定一张古代字画的次序。

一张古代字画往往有许多印章,有作者加的印,有收藏者加的收藏印,有鉴赏家加的鉴赏印等。

通过印章,可以考察一位书画家的别号、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家第、仕途经历、癖好志趣,还能了解这件书画的流传经过,印章为书画鉴定提供了重要的辅证。

唐宋时,作者在古代字画上盖印很少见,而在古代字画书法作品上盖印,唐代已较普遍。

元、明、清画家,一般画完后都盖印。

古代字画中常见用印有:人名别号印明清画家,除名字外,还有号、字、别号,常出现在书画用印中。

一个书画家,往往有多种印章,如梅兰芳的绘画作品中,早年用“梅澜”,中年用“梅畹华”,张大千于晚年用“大千居士”;唐伯虎晚年用“六如居士”。

室名馆堂号印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把人个起居、游憩、读书、藏画处,题上一个堂号,并将堂号入印,盖在书画上,如齐白石的“悔乌堂”。

书画鉴藏印宋、元、明、清、现代都很常见,如“子孙保之”,“子子孙孙永保之”。

观赏印和收藏印差不多,但观赏印是观赏者替别人观赏后所盖的印,如“××观赏”、“××曾观”、“××所见”、“××借赏”。

记事印多数与绘画有关,记叙绘画过程中的好事或坏事、乐和悲等。

如张大千两次赴黄山,故又有“两到黄山绝顶人”。

后又去一次,故有“三到黄山绝顶人”;康熙赐王如台“画图留与人看”,故王刻“御赐画图与人看”之印。

官宦仕途印记叙作者仕途经历和官职。

一种是自得,炫耀自己的官职,如唐寅做了南京解元,故有“南京解元”入印;一种是失意,发牢骚,如“一月安东令”,意即作者只做了一个月的安东县令。

古书法如何鉴定?古代书法作伪各种方法,读此文一目了然

古书法如何鉴定?古代书法作伪各种方法,读此文一目了然

古书法如何鉴定?古代书法作伪各种方法,读此文一目了然悠悠五千载华夏文明史,古代大书法家若群星般灿烂。

它和中国古代建筑、文学、音乐、雕塑、工艺品等姊妹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气质的奇葩。

要学会古书法的鉴定方法,既要熟悉中国古代书法史,有广博的文史知识,又要掌握书法理论及美学常识,而且要了解书法装裱的基本创作方法与过程以及保存的基本常识。

同时还当熟悉不同时期书法的流派及其风格特点。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古书法作品由于历史原因,一类是有作者名款和印章的,另一类是没有作者名款和印章的。

这些都需要鉴定者认真鉴定,看是否真为某人所作名实是否相符,或者作伪或者真伪互杂。

还可以从它的仿古做旧以及纸张印泥方面去考究。

但必须明确,真迹其艺术水准也不一定强过伪作,很多作伪者本身就是高手。

这可以从书法的结构、笔法、章法、笔墨的浓淡干湿去区分作品的风格特点及艺术水准。

四川成都著名书法家李小龙作品古书法的鉴定方法,目前有三种:其一曰科学鉴定,即是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鉴定;其二曰目鉴,即是凭鉴定者的目力进行鉴定;其三曰借助文献资料进行考证,以补目鉴之不足。

鉴定古书法往往从笔法、墨法、章法中去判别。

字体结构运笔过程快慢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枯等皆是鉴定者的鉴定依据。

通过文字考订古书法①通过避讳字考订古书法,古书法中多有避讳皇帝及尊长者的名号之情形。

②通过错讹字句鉴定古书法。

③通过书法家本人的款题。

④通过他人的题跋。

宁夏银川书法鉴藏家杨文彩与外国政要通过印章考订古书法①通过本人印章古书法家毕生用印,少则一两枚多则上百枚,还有的不用印。

印章是仅次于笔法、墨法和结构,在无其它旁证时,往往能起到判定书法真伪的决定性作用。

②通过鉴藏者印章包括皇帝收藏印和私人收藏印两大类。

③通过书法所用的纸、绢、绫来鉴定。

古书法所使用的纸、绢、绫,它们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制作水平都有其时代特征,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鉴别方法。

书法家沈尹默扇面古书法作伪的几种方法大致就是临、摹、仿、造和代笔或者对真迹的改头换面。

书法真伪鉴定方法!

书法真伪鉴定方法!

书法真伪鉴定方法!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兰亭序》神龙本一张看似宋朝的书法,却是民国伪造,爱好古代书法的收藏者,往往会因为“走眼”而失足。

如何才能鉴藏古代书法呢?首先,收藏者必须先了解古代书法的伪造方法,然后再从其他方面证实作品的真伪。

那么,古代书法的伪造方法有哪些呢?1. 模仿。

一种是当朝模仿,另一种是后代模仿。

例如,《兰亭序》当时人就有模仿,后代模仿更是超过千种,因为书法技法的高超,模仿都十分逼真。

因此,鉴别一张书法作品的真伪,往往需要梳理临摹过此作的历代书家,根据各自的书法风格,推测其是临摹品还是原作。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疑为米芾临王献之《中秋贴》2.根据著录或记载虚造。

古代的许多书法作品,因为时代的变迁等原因,早佚、流失,但仍见于著录或记载。

这就给作伪者留下了一个做假的空间。

作伪者根据著录,推测原作的内容、题跋、款识等进行造假,再将纸或绢做旧。

若收藏者眼光不高,很容易跌进陷阱。

3.补题、添款或换款。

有的作假者,有一定的鉴赏水平,根据书法作品的时代气息和风格,像谁就添上谁的款识;或者,将小名家、无名书家的款识换成大名家的款识,或将同一书家晚期作品改为早期作品等。

这些都可根据墨色,进行甄别。

后来做了手脚,在形式和墨色上肯定会露出马脚。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董其昌(1555~1636)、陈继儒(1558~1639)娄坚(1554~1631)、尤侗(1618~1704)僧珂雪(1592~1664后)、宋旭(1525~1606后)归昌世(1573~1644)、归庄(1613~1673)等二十三家书画合册4.将原作与题跋分开。

题跋作为鉴定书法的重要帮手,因此,作假者往往以此入手,将题跋与原作分开,移植到其他书法作品中,或将其他题跋附着到原作中。

这种情况常常见于册页或手卷中,往往亦真亦假,让鉴定者以真盖假。

5.代笔。

代笔古来就有,今天尤盛。

很多稍有名气的书画家,忙于应酬,就会寻求一些代笔者,故意而为之的书画作假。

中国画鉴定之辨识材质作伪

中国画鉴定之辨识材质作伪

中国画鉴定之辨识材质作伪伪唐李思训《海天落照图》将绢染成黄色后做旧在中国画作伪的方法中,材质作伪运用广泛,作为鉴定者应该对其有所了解,甚至自己亲手进行制作,有助于更准确作出判断。

中国画材质作伪,主要针对:墨(包括中国画颜料)、纸(包括丝织品)、印(包括印泥)。

墨中国画所使用的墨,其性质稳定,总的来说,古墨优于新墨,旧墨没有“火”、“燥”之气,颗粒细腻均匀(现在中国画使用的“一得阁”或“曹素功”等墨汁基本没有颗粒),浓墨沉着厚实、遮盖力强,淡墨透明清亮,好的墨施绘与纸上,会呈现出黑中带青或黑中泛紫的效果。

而如今在市场上仍然能买到旧墨,所以,一般作伪者多使用旧墨进行绘画。

相比之下,颜料的情况则要复杂许多。

中国画所使用的颜料有三类,一类是植物质颜料,如花青、藤黄、大红、以红兰花或苏木制成的胭脂等;第二类是矿物质颜料,如赭石、朱砂、朱磦、石青、石绿等;第三类是金属质颜料,如金粉、银粉、铜粉等。

在这些颜料中,有两种需要注意——一是白色,在清代中期以前,中国画中的白色基本是蛤粉,即将水中的贝壳磨成细粉,稳定且历久弥新。

到了清中后期及近代,中国画中常用白色为铅粉(主要成分碳酸铅),铅粉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铅,这种变黑现象我们称之为“返铅”。

我们常能在一些花鸟和人物画中见到,本应是白色的花朵或人脸,变成了斑驳的黑色。

二是藤黄,藤黄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纸张会黄化、变酥、色泽变暗,有的甚至渗透到裱件的背后,在所施藤黄部位的对应处晕化成一片。

在各种颜料中,矿物质颜料的性质相对稳定,反而会在其他变暗退色的颜料中显得鲜亮且沉着;植物质颜料在氧气、紫外线和湿气的作用下,会逐渐退色;金属质颜料,如含有银或铜的成分,与氧发生反应后会产生黑色的氧化物;而那些含有重金属元素的颜料,如上文提到的“白粉”,一旦遇到空气中的含硫气体后会生成深黑色的硫化物,从而彻底改变其颜色。

纸中国画随着时间的流逝,纸绢、颜料以及装裱材料都会逐渐老旧。

书画作伪常见手法及其鉴识

书画作伪常见手法及其鉴识

八面 } { J 锋 ,有 米 芾 “ 沉 着 痛 快 ” 的个 同 造 成 的 。 所 以 , 对 于 这 种 手 法 的 贼 毫 、墨 色 变 化 、交 笔重 叠 ,勾 摹 得 人 特 点 ,通 篇 缺 少魏 晋 “ 冲和 萧 散 ” 伪 迹 ,要 多 去 揣 摩 真 迹 用 笔 、用 墨 的 都 十 分 到 位 。 再 加 上 冯 承 素 本 人精 于
“ 背 临 ” 是 指 在 对 临 特 别 熟 练 的 看 之 下 ,还 是 有 许 多 不 同 的地 方 :石
基 础 上 ,将 原 作 的 用 笔 、章 法 等 熟 记 涛 的书 画 作 品纵 横 奇 肆 ,甚 至 随 手 涂 是 无 法 辨别 真 假 的 。流 传 至 今 的 王 羲
于 心 巾 ,然 后 背 着 原 作 进 行 绘 制 或 书 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江 湖 气 ;而 张 大 千 的 临作 往 往 之 《l 兰亭 序 》神龙 本 墨迹 传 为初 唐

好 的临 作 ,可 以 乱 真 。 出于 学 习 析 ,无 用 师 卷 更 加 近 于 黄 公 望 萧 散 、
068 I 【 埋 ・ 沦】 l V o l 6 0
V i e w p o i n t s f【 争 鸣 】
二 、摹
通常所说 的 “ 临摹” ,其实是两
比较 典 型 的 例 子 。再 如 近 代 齐 白 石 , 据 统 计 ,其 真 迹 传 世 不 足 四 万 幅 ,然 而 各 大 拍 卖 会 以及 公 私 收 藏 累计 可 达 二 十 多 万 幅 ,鱼 日混 珠 ,真 伪 杂 糅 。 描画 作 假 , 自古 以 来 ,常 川 的 手 法 ,
r一 刹 釜 毗 划 率
作 原理 类似 于今 天 的透 稿 。 “ 摹 ” 冈所 用 手 法 不 同 ,义 分 为 “ 勾摹 ”和 “ 描摹” 。 “ 勾 摹 ” 是 指

文物鉴定中的伪造手法和识别技巧

文物鉴定中的伪造手法和识别技巧

文物鉴定中的伪造手法和识别技巧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正因为如此,文物鉴定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够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能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然而,由于文物本身的珍贵性,伪造文物的手法也日益翻新,给鉴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文物鉴定中常见的伪造手法和识别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文物。

一、伪造手法1.1假冒真迹假冒真迹是伪造文物手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试图通过模仿真迹的风格、笔法、色彩等来欺骗鉴定者。

这种伪造手法往往需要对真迹进行深入研究,并具备较高的绘画技巧。

例如,在丝绸上伪造明代名画,制作者需要掌握明代绘画的特点和技法,绘制出与真迹相似的作品。

1.2伪造款识伪造款识是指伪造者在文物上刻写或绘制虚假的款识,以增加文物的历史价值和身份认定。

这种伪造手法需要对历史文献和真实款识有一定了解,并具备较高的书法或刻字技巧。

1.3修复与拼凑一些文物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战火的蹂躏,因此受损的状况较为普遍。

伪造者常常通过修复和拼凑的手段,将损坏的文物恢复完整,并且尽可能使修复痕迹难以察觉。

这不仅需要匠人的技巧,也需要对文物的材质和年代有一定的了解。

二、识别技巧2.1鉴别材料文物的材料是识别真伪的重要依据,因为不同的时代所使用的材料不同。

例如,在青铜器鉴定时,可以通过分析其成分和质地来确定其年代和真伪。

常用的鉴别方法包括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质谱分析等科学手段。

2.2比对历史文献历史文献中常常记载了大量有关文物的信息,这对于鉴定其真伪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仔细研读史书、古籍和史料,可以找到与文物相符的描述或记载,进一步核实文物的真实性。

2.3考证历史背景每个文物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通过考证这些背景信息,鉴定者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文物的真伪。

考证历史背景需要研究文物的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进而结合相关历史事件和史料,进行综合分析。

书画作假五大手法

书画作假五大手法

书画作假五大手法1、茶叶将茶叶烤焦,焦约八成,然后以温水封闭泡之,三日后即可用茶汁染画。

在赖先生的网站上就有不少通过这样的方法仿制的明清时期古画,一般都是杂家画,价格在800~1500元之间。

鉴别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可根据需要仿制出各个年代画期的颜色,但画肚上一般都有相对比较明显的痕迹,如茶色堆积或茶色不均匀。

只要对鉴定知识有中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

2、面虫将稻谷、麦面等物长时间放置,就会养出一些铁壳蚁或面虫,等数量足够时即可用。

将要仿造之画放入出虫的稻谷、麦面之中,因为裱画时要使用浆糊粘贴,虫类会因此而蛀使画面形成年代久远之感。

如果把这种方法和上一种方法叠加使用,仿真效果会更好。

鉴别方法:因为制假者对虫蛀部位及程度较难把握,收藏者能根据虫咬规律性来判断,较懂行的还可以根据不同年代纸质各自的区别来区分。

3、古纸画的年代断定一般都以其颜色(纸色、墨色)及风格做为根据。

因为此,不少仿制古画的人就选择了古纸古墨。

如仿制者手中本就有一张明初古宣纸,那么他就可以选择一位和自己画风相近的大家加以模仿,作画之墨甚至也是当时年代的。

这样的画虽然是仿制的,但本身还是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只是和被仿者的原画差别很大。

鉴别方法:鉴别这样的画往往有一定的难度。

一要看画的风格是不是和原画家相近。

如果是该画家中早期时候的,无法在画风、笔力上区别时,可以根据落款章印泥的形状和颜色区分。

中国印的仿冒难度高,找到相关的书画词典就能找到可供参考的印章原形;当这种方法依然不管用时,那么只能看印泥的颜色。

为了将鲜红的印泥仿成年代久远的暗红,造假者一般都添加墨汁,看其墨色即可。

4、证书一幅逼真的仿画会有一份《鉴定证书》,此证书往往是藏家最后用以验证的证据。

但必须留意的是,鉴定证书也有假有真。

鉴别方法:在看了所有的特点都觉得没有问题后,还必须仔细查验鉴定证书的规格、单位、鉴定人。

一般的鉴定证书都有固定规格和同一单位,在了解到鉴定人的具体名字后一定要打电话到单位求证以防万一。

古字画鉴定与拍卖_古字画鉴定

古字画鉴定与拍卖_古字画鉴定

古字画鉴定与拍卖_古字画鉴定一、古字画常见作伪方法1. 照模摹是最易得其形似的。

摹书有三种方法:先勾后填;不勾径自影写;勾摹兼临写,又修饰之。

第一种,古法先用涂熨黄蜡较透明的纸称为硬黄蒙在原迹上面,以浓淡干湿墨填成之,所以也称为双勾廓填。

第二种,以纸蒙在原件上,运用浓淡墨依样摹写。

第三种,先勾淡墨廓后,再用笔在廓中摹写有异于不见笔法的填墨,碰到虚燥笔锋处才略为填作。

以上之法,因为勾摹时必须映于向明处古代没有透明线,所以都可称之为响拓。

所见唐、宋摹仿晋帖,以及宋以来摹晋、唐画等,大都用上述三种方法。

五代两宋画法逐渐复杂,如出现皴染兼施的山水画等,根本无法勾摹,因此三法渐废,而大都以临写来代替了。

但临写时也有先取透明纸,依形象多半是绘画轮廓,用浓墨约略勾出部位,取下后,再将纸绢盖在浓墨勾的稿本上,然后看原作临写,这种作法可说是半摹半临基本上算是临本。

2. 临拟。

纯粹的对临,不可避免会稍离原作的形貌。

它的方法是把原作放在案子前面,边看边临,这种方法是对付一些草书和比较写意的画面进行的。

因为勾稿映看而摹易受拘束,草书和写意画一受拘束就显出死板的样子来,对临正可以避免这个毛玻但任何事情往往是有利也有弊,对临固然比勾摹要灵活,可是又容易失掉形似,甚或露出临写者自己的面目来。

例如三希之一王献之《中秋帖》,就是北宋米芾的临写本。

米氏是纵逸不守法的,因此这临本有近于仿也大露本相,试拿《宝晋斋法帖》中王献之原作石刻本辅以米芾自书来对比,就能真-相大白了。

又临写时如果希望搞得像一些,就必须边看边作,所以在书法中的行款方面就会上下左右不相呼应这与勾摹本的不呼应不大一样,而且在结体上也容易出毛玻绘画中山水的皴笔等,对临的有的也会出现些脱节或浑腻纷乱的现象。

3. 仿作。

一般在讲,仿作是没有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

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画作伪手法鉴定识别
赵智强
唐代以来,官方和私家收藏书画艺术品的风气越来越盛,书画也开始逐渐进入商品流通市场。

随之而来的,就是伪造书画之风的兴起。

在唐代末期,书画名家作品价值就已非常昂贵,这就诱使一些人制造伪品,鱼目混珠。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三次书画作伪的高潮:第一次在北宋后期;第二次在明代中晚期;第三次在清代后期。

近年来,国内的拍卖公司在各地频频举槌,拍卖市场空前活跃,但是,书画市场上,尤其是古代书画赝品的存在,一直是困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一个难题。

因此了解一些历史上书画作伪的手段方法,无疑对辫别真假有着更为直接的帮助。

常见的具有地区特征的古代书画伪作大致有这样几种:
1、苏州片
明代万历至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地区有人专门以制作假书画为生计的人。

所造伪品,后来被统称为“苏州片”。

苏州片的特点是:伪品大都为绢本,以青绿山水画居多,其它还有工笔花卉、人物等题材,色彩鲜色,画法较工细。

它选用苏州虎丘、山塘地所产的细绢,;加工染为赭黄色,装袜成富丽的手卷和册页的形式。

所仿造的名款都是古代名家作品,如伪作唐代的李思训、李昭道、五代的徐熙、黄筌,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李公麟、赵昌,元代的王渊,明代的沈周,文徵明、仇英的作品。

苏州片流传范围相对广泛,几乎全国各地都有。

总的看,苏州片是有局限的,其笔力比较弱,是古代书画鉴定中较常见的伪品。

2.河南造
明末清初时河南开封地区的一批人,专门伪造唐、宋、元时期名家书法。

像伪造唐代颜真卿、柳以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高宗赵构,元代鲜于枢等人的作品,除此之外,还凭空伪造了一些不以书法名世的名臣武将如岳飞、文天祥、包拯、朱熹等人的作品。

河南造的特点是:伪品以手卷为多,也有挂屏的立轴,其用纸最常见的有三种材料,一是用河南特产的棉纸,二是用粉笺纸本揉后染色,纸面上多粉质脱落痕迹,书写的墨痕常现墨色不均匀的感觉,作伪痕迹十分明显。

三是用蜡光纸,写上字后再上色揉折以显陈旧。

其书写流利,字体光滑,书法水平较差,作假的技巧特欠高明,较易辨别。

3、湖南造
大约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湖南长沙地区伪造的一批书画,名头多见于明末清初的节烈名人,或不常见的冷门书画家,如伪作明代的杨继盛、杨涟、周顺昌、海瑞、史可法等人的作品,也有伪造一些湖南地方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作品,但很少伪造书画名家的作品。

湖南造的特点是:伪品装裱形式有画幅、字轴、对联。

它的质地特殊,既不用纸,也不用绢,均用绫本或缎本,它先将伪造的书画染色后,用水大力洗涮,绫或缎表面的亮光被冲涮去,以显得灰暗、陈旧。

湖南造的画面结构疏散,无甚功力,这类伪品比较容易辨别。

4.广东造
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有一批专门作假画的古董商伪造唐、宋代名画家的作品。

其制作的主要特点是:以重彩人物为主,间有少数花卉、山水、多半伪造宋代以前
大名家的画,并多有宋徽宗赵佶标题,如伪作唐代吴道子、张宣、周仿、尉
迟乙僧等人的作品,其制作的假面粗糙,用胶矾过重,在画面上起了一层蒙
蔽那些外商和鉴定经验不足的收藏者,常有人受骗上当。

另一特点是:经常将清人的真品改成前人作品,即在画的作者名款下加一“题”字,前面增添宋、元时期人的题跋,以此假冒古画。

5.后门造
清末至民国年间,北京地安门有一批专门伪造“臣字款”书画作品,因地安门处于故宫后门,所以称“后门造”。

这类伪作的特点是:它多以清代院画(也称“臣字款”)的面目出现,清代宫延画家或大臣,常在自己的作品后面署上“臣某某恭绘”、“敬书”字样。

伪品上多钤有伪造的“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五玺,所钤印鉴往往是漫无规律地乱盖。

其装潢与一般书画不同,多用锦缎装裱,外观极为富丽堂皇,但伪造技巧比较低下。

著名画家焦秉贞和意大利籍清宫延名画家朗世宁款的作品也常是后门造的假冒对象。

其伪造内容上有人物、山水、花鸟、草虫、鞍马、走兽等;其形式上有挂轴、镜心、岫页等,画幅的四周有黄色粉纸金花圈,外边再用一般的绫子装裱。

其画法很少变化,拘板俗气,所以这类伪作极易辨别,稍有鉴定知识者即能识破。

摘自《深圳商报.收藏版》2000/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