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亲情孝敬父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亲情孝敬父母》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学生感受爱、理解爱、孝敬父母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作为开篇,本单元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共有三框内容,第一框我知我家,第二框我爱我家,第三框难报三春晖。第二框、第三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付出,将孝敬父母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二、学情分析
1.部分学生受到父母的很多呵护而不知温暖;忽略父母的爱心,对亲情感受不深;甚至对父母爱的言行不理解。
2.部分学生懂得孝敬的道理,但不知如何孝敬。
3.有的学生认为孝敬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且不能主动践行或持之以恒。
4.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孝”的理解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回忆、举例说出父母之爱的事例,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感悟父母之爱,从情感上更加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并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进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目的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将学生人人知晓的“孝敬”的道理能够通过学习落实到行动中。
3.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增强教学时效性。
五、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交往与沟通”1.3“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加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2.理论依据
(1)《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2)《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树立同伴榜样;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等等。
六、设计特点
1.注重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实现思品人文性的要求。
2.精选教学资源,服务教学主题,增强课堂实效。
3.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
[导入]
微视频:“女孩与爸爸的对话”
女孩:爸爸,那是一只什么鸟呀?
爸爸:那是一只喜鹊
女孩:喜鹊吃不吃糖葫芦呀?
爸爸:它不吃。
女孩:为什么它不吃糖葫芦呀?
爸爸:因为它不听话。
女孩:它为什么不听话呀?
爸爸:因为它总喜欢在外边玩,不回家。
女孩:它为什么不回家呀?
爸爸:因为它长大了,就忘了回家了!
女孩:它为什么忘了回家?
爸爸:小喜鹊长大了,它就能够自己飞走了,它就飞呀飞,一直飞到很远的地方。
教师提问:看完视频你想到了哪些词汇?
教师提问:视频中爸爸说“小喜鹊长大了,飞走了,忘了回家”,这是什么心态?
教师:让我们借助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燕诗示刘叟》一诗,探寻片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第1课《爱在屋檐下》感悟亲情回报父母。
[新课]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感悟亲情孝敬父母
一、父母之爱
1.孕育之爱
感受古诗:
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前两联:“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教师提问:短短两句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孕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虽然父母的具体做法有不同,但父母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欢喜、期盼。我们把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爱叫“孕育之爱”。
2.养育之爱
教师与学生感受诗的后四句: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父母养育之爱的事例
教师总结:父母对我们的爱,不仅包括经济上巨大的付出,还包括父母对我们生活冷暖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把这种爱称为“养育之爱”。
3.培育之爱
事例介绍:
出示图片:2013感动中国人物姚厚芝,身患绝症,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只为给孩子留下学费。
教师提问:姚妈妈对子女的又是哪种爱?──学生回答
教师:父母特别关心我们的精神世界,希望我们品行端正、希望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父母对我们的这种精神上的关怀就是“培育之爱”。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我的父母是怎样培育我的?
视频:抗战将领家书
思考:抗战将领对孩子的爱与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否一样?──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抗战将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信念。
二、回报之爱
说文解字:
教师与学生观察古今“孝”字的写法,并了解“孝”的寓意。
视频播放,进一步理解孝。
教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就有24孝的故事,也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典范,更有时代的楷模。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古诗: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教师提问: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学生交流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学生交流
教师与学生继续感受诗中的最后3句: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教师:面对父母之爱,不做小燕子、不做刘叟,我们应怎样做?──学生交流发言教师与学生共同概括孝敬父母的做法:从行动上帮助父母、从精神上关心父母、从态度上尊敬父母。
教师出示照片──学生们敬老院志愿服务
教师采访志愿服务的同学,激励学生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品德。
[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借助《燕诗示刘叟》共同学习了第1课《爱在屋檐下》的相关内容。希望同学们透过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过程,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孕育之爱、养育之爱、培育之爱,从而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进而关爱他人、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