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罗非鱼加工的现状_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

罗非鱼(Tilapia)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其养殖地区已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养殖产量增长最快的淡水鱼类之一。随着世界渔业资源日益衰退,海洋与内陆捕捞水产品产量急速减少,2006年世界捕捞渔业总产量9200万吨,比1998年的1.32亿吨减少31%。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则越来越大。在众多的养殖品种中,罗非鱼以其肉质厚、无肌间刺,便于加工保鲜,并且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肉质细嫩、略有甜味、老少皆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食品的要求,是公认的健康食品。而且罗非鱼食性广、抗病力强、生长快、繁殖力强、环境适应性强,适宜广泛养殖,在国际上被称为“21世纪之鱼”。近年来,随着我国罗非鱼产量逐年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罗非鱼需求量的不断扩大,罗非鱼出口量快速增加,已成为我国淡水水产品出口量最大宗的主导品种之一。罗非鱼在水产品国际贸易中已跃居第3位,而在全球淡水鱼类贸易中占第二位,仅次于鲑鳟鱼。据统计,2002年我国罗非鱼产量为70.7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2004年,全球罗非鱼产品贸易量13万吨,我国罗非鱼出口量为8.7万吨,出口额为1. 55亿美元。2006年我国罗非鱼产量达到99.0万吨,出口量超过16万吨,出口额达3.7亿美元。2007年产量增加到113.4万吨,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是21.5万吨、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3%。2008年我国的罗非鱼产业虽然经历寒冻灾,但出口量与2007年同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长,增幅为4.19%,出口额同比增幅为49.42%。而广东省是我国罗非鱼主产区,罗非鱼产量约占全国的50%;出口量及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量及出口额的60~70%,已成为广东省的水产支柱产业。罗非鱼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之一,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2008年,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中的5个水产品种中,罗非鱼被单独列出作为一个专项,也是广东省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的水产品种以及农业部区域布局规划的出口优势产品之一。

据FAO统计,世界水产品产量的75%左右是经过加工后再销售的,鲜活销售的比例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的延续,所谓“加工活,则流通活,流通活,则生产兴”,搞活了加工,货畅其流,无形给养殖生产开辟了一个永久性的高速通道。因此,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渔业资源的附加值,也为水产养殖业和相关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还为渔民就业提供了途径,对于整个水产品行业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我国罗非鱼产品加工的现状

由于全球性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国际水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大,我国罗非鱼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到2005年,我国罗非鱼加工企业有120家左右,专业加工罗非鱼的企业有30家左右,具有一定加工规模,其中有出口注册的厂家近10家,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其中广东省年出口量在9000吨以上的企业就有3家。但由

我国罗非鱼加工的现状、

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和提高出口竞争力的措施

于我国养殖罗非鱼个体偏小,泥腥味较重,品质不高,难以加工成鲜鱼片,绝大部分都通过鲜鱼形式销售,出口也大部分以条冻鱼为主,价格较低,竞争力较弱。以2004年为例,

我国罗非鱼总产量为89.9万吨,以冷冻罗非鱼片及其它深加工形式出口的产品约4.4万吨,

按出成率37%计算,折合成品鱼约12万吨,因此我国加工的罗非鱼产品只占罗非鱼当年总产量的13.3%,与世界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迅猛,产量急剧上升,但由于加工业没跟上,一些地区出现罗非鱼鲜销供大于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罗非鱼养殖业和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因此,

要加强罗非鱼的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同时还要注重罗非鱼加工烹调技术的研究和休闲食品的开发,加强国内外罗非鱼消费市场的开拓。

目前我国罗非鱼加工的产品形式主要有三大类:(1)冻整条罗非鱼,主要为原条、两去(去鳞、去内脏)及三去(去鳞、去内脏、去鳃)等产品。(2)浅去皮罗非鱼片,其规格为2/3、3/5、5/7、7/9、9/11(盎司,通常按鱼片重量大小进行分规格)。

(3)深去皮罗非鱼片,规格主要有3/5、5/7(盎司)两种。其中冻全鱼加工技术含量低,市场价位也低,利润不大,目前占罗非鱼出口量的60%-70%。同时,由于受到罗非鱼养殖品种、

养殖技术、产业化程度、加工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地理位置如纬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加工的罗非鱼片以3/5规格最多,很难达到国际市场以5/7规格鱼片销售为主的需求量。因此,多数罗非鱼加工企业处于不饱和状态,发展速度缓慢,这与罗非鱼生产大国不符,严重阻碍了我国罗非鱼产业化的发展。

十几年来,虽然我国罗非鱼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1)企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各生产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一些合资、独资、个体等形式的生产机构各自为战,相互挤压,产品出口存在恶性竞争现象。而且我国罗非鱼科研、

加工、销售基本上还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养殖、加工、流通和贸易分割,产业链尚未有机地形成,企业实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更难

以形成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面对国外现代企业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很难支撑一个产业,形成不了综合竞争力。

(2)加工技术水平低,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不足。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多数企业生产能耗和物耗偏高,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加工成本高。传统的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蛋白质、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钙、甲壳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的下脚料。如何处理和利用下脚料,减少污染环境,是我国各加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这些废物仅限于加工饲料用鱼粉等低值制品,未能充分利用蛋白质资源,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不足,罗非鱼深加工的附加值较低。(3)企业装备落后,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罗非鱼加工领域基础起步较晚,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较为薄弱,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够,缺乏自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如技术装备水平低;社会化生产组织和管理技术水平低;在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方面投入较少,无法从事系统深入的研究,缺少适应于支撑水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技术支撑和科技储备。

(4)缺乏自主的出口渠道和品牌优势。

从近几年来罗非鱼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罗非鱼出口还是数量推动型,而不是质量推动型的,更不是品牌领袖型的模式。虽然我国罗非鱼的出口量为世界第一,但我国罗非鱼的名牌产品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罗非鱼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和综合效益。

(5)出口产品单一,产品多样化开发不足。

目前国际水产品加工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在进行方便、风味、模拟水产食品开发的同时,还注重一些新的食品领域如保健、

美容水产食品等医药生物领域产品的开发。而我国罗非鱼产品仅限于鱼的本身,如原条鱼、鱼片等,没能很好地开发其他多样化产品,如鱼鳞、鱼皮、鱼糜等,其中主要原因是技术开发、高科技的应用、产品市场分析、信息交流等环节跟不上。

(6)罗非鱼质量保证、标准控制体系与风险评估技术有待改善和提高。

我国罗非鱼产业的质量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