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物质结构 (1)
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1)
第一节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 (3)
第一节第3课时卤族元素物理性质 (4)
第一节第4课时卤族元素化学性质 (6)
第一节第5课时核素 (8)
第二节第6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1) (10)
第二节第7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2) (12)
第三节第8课时离子键与共价键 (14)
第三节第9课时电子式 (15)
第三节第10课时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7)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9)
第1课时热能 (19)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1)
第3课时化学能与电能 (23)
第4课时生活中的化学电池 (25)
第5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26)
第6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28)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30)
第1课时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30)
第2课时烷烃 (32)
第3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 (34)
第4课时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36)
第5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38)
第6课时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40)
第7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 (42)
第8课时基本营养物质——油脂,蛋白质 (44)
第9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的作用 (45)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46)
第1课时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47)
第2课时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48)
第3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50)
第4课时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51)
第一章物质结构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
【考点要求】1、知道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序数、主族族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制作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依据
(2)将元素按照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3)将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
2、什么叫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何关系?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
3.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科学编排原则
(1)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称为;
(2)把相同(除外)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探究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完成下表)
总结一: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
前三周期叫,后四个周期叫。
第七周期排到112号元素,共有26种元素,由于尚未排满,所以又叫周期。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电子层数
(3)原子序数=
(4)第六周期的镧系元素、第七周期的锕系元素分别包含种元素,为了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紧凑,放在第ⅢB族。
2. 族(完成下表)
(1)族: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从左到右分别叫第1纵行、第2纵行……第18个纵行。
把其中的第三个纵行称为Ⅷ族,其余每一个纵行各称为一族,分为主族、副族和一个0族以及一个Ⅷ族,共16个族。
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
用表示、副族用表示,并标在族序数的后边。
如ⅠA、ⅡA、ⅢA……ⅠB、ⅡB、ⅢB……
(2)第18纵行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它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个电子,它们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化合价都定为0价,因而叫做族。
(3)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元素。
(4)在周期表中根据组成元素的性质,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ⅠA族:
元素;第族:碱土金属元素;第ⅣA族:碳族元素;第ⅤA族:氮族元素;第ⅥA 族:氧族元素;第ⅦA族:元素;0族:元素。
第一节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
【考点要求】掌握碱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2、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1、碱金属单质
(1)第ⅠA族元素除都是碱金属元素。
(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所以碱金属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它们的金属性强弱逐渐。
(3)由于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碱金属都易,有很强的性。
知识点一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⑴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锂在常温下缓慢氧化生成,化学方程
式:。
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化学方程
式:。
钠在常温下缓慢氧化生成,化学方程
式:。
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化学方程
式:。
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更多更复杂的氧化物,透过观察,产生色火焰。
⑵与水的反应
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和,从锂到铯反应越来越,反应通式可表示为(用R代表碱金属元
素)。
(3)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钠、钾在实验室中都保存在中,所以取用剩余的金属块可放回原试剂瓶中,并且使用前要用把表面煤油吸干。
对钠、钾的用量要控制;特别是钾的用量以大小为宜。
否则容易发生爆炸危险。
小结一;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
A.。
B.。
C 。
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⑴相似性:碱金属单质中除略带金色光泽外,其它的均是色,碱金属单质都质地较(硬度),有性,碱金属的密度都。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都,如在温度略高于室温时就呈液态。
此外碱金属单质的、性能也都很好,如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
⑵递变性:随着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单质的密度呈趋势,而其中的反常;熔点和沸点逐渐(填“升高”或“降低”)。
第一节第3课时卤族元素物理性质
【考点要求】掌握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掌握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原子结构。
1、卤素包括、、、元素,它们都是第族元素,其单质均为双原子分子。
2.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个,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个电子,都表现很强的 ____________性,其化合价均为价,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原子结构的递变性:按照从F→I的顺序,依次发生以下变化:核电荷数逐渐,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知识点一: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F
2:淡黄绿色气体, Cl22:色固体。
⑴递变性:从F2→I2熔沸点逐渐。
①液溴易。
保存时应密封在色、带塞的口瓶中,且在液溴表面加。
②碘易,这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可用于分离、提纯I2。
③氯气、溴、碘均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呈现颜色不一。
:完成下表
知识点二
①氟无,无含氧酸;氟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遇水生成HF和O2,能与稀有气体反应,氢氟酸能腐蚀。
氟化银易溶于水,无感光性。
②氯气易液化,次氯酸具有作用,且能杀菌消毒。
③是常温下唯一液态非金属单质,溴由很强的性,少量溴保存要加液封,溴对橡胶有较强腐蚀作用。
④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碘单质遇淀粉变
例题一;按F2、Cl2、Br2、I2的顺序,下列变化规律中不正确的是()
①单质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逐渐增大③熔点与沸点逐渐升高
④X2的氧化性增强⑤HX稳定性减弱⑥X-还原性减弱
⑦与H2反应逐渐困难⑧与水反应逐渐困难
A ①③
B ②⑤
C ④⑥
D ⑦⑧
第一节第4课时卤族元素化学性质
【考点要求】掌握卤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及单质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卤族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会比较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
1.钠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气与氯气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卤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性,都能与
等反应,还决定着它们的最高正价都是(除F外),最低负价都是;各元素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性。
⑴卤素单质与金属反应
写出F2、 Cl2、 Br2分别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F2+H2=2HF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Cl2+H22HCl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
Br2+H22HBr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
I2+H22HI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碘化氢,在同一条件
下同时分解为H2和I2,是反应
2 Cl2 Br2 I2
氢化物的稳定性:HF HCl HBr HI(填“>”或“<”)。
⑶卤素单质与水反应
写出Cl2 、Br2、I2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⑷卤素单质与碱溶液反应写出Cl2、Br2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⑸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内容将少量氯水分别加入盛有NaBr溶液和KI溶
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
碳,振荡、静置。
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
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现象静置后,液体均分为两层。
上层液体均呈无色,下层液体分别
呈、。
静置后,液体分为两层。
上层液体呈无色,下层液体呈。
方程
式
(1)(3)△
小结二.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有:
A 。
B. 。
C. 。
第一节第5课时核素
【考点要求】了解质量数,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目标】区分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质量数
(1)质量数的概念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________,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________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________,符号为A。
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
(2)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1、核素,同位素
(1)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________和一定数目________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2)同位素: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例题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H、H+和H2是氢元素的四种不同粒子
B Ca和Ca、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同素异形体
C.H和H是不同的核素
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例题二;指出符号中各"字母"的含义,如X表示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____, Z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例题三;按要求填空:
(1) X A Z原子的中子数: N=_________.
(2)阳离子的中子数:X A Z n+共有 x 个电子,则 N=__________.
(3)阴离子的中子数:X A Z n−共有 x 个电子,则 N=__________.
(4)A2−原子核内有 x 个中子 , 其质量数为 m, 则 n g 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
第二节第6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1)
【考点要求】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1.在多电子原子里,将电子运动的________的区域简化为_______的壳层,称为电子层。
2.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3.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对应符号
4..排布规律
①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_____个电子
②第2层最多排________个电子
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__个)
知识点一: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H He
0.037
原子半径
nm
元素符号Li Be B C N O F Ne
小结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_______ ,半径_______ .
②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 ,离子半径逐渐_______ .
③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_______ ,高价阳离子半径_______ 低价离子半径.
例题一: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
例题二: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知识点二;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完成下表。
知识点三: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例题三;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信息元素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C元素+1价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Ne相同
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3
第二节第7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递变性(2)
【考点要求】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教学目标】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性质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A 。
B. 。
非金属性 A 。
B. 。
知识点一:金属的性质比较,完成下表。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知识点二;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比较,完成下表。
例题一: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例题二: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则X的最高正价含氧酸的分子式为()
A. H2XO3 B、H2XO4 C、HXO3 D、HXO4
例题三: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不能
..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少
B.酸性:HXO4>HYO4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单质能将X从NaX溶液中置换
第三节第8课时离子键与共价键
【考点要求】 1.离子键的本质和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
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成为带一个正电荷的,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需要成为带一个负电荷的,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与单质钠和氯气性质完全不同的氯化钠。
人们把这种
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
由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2、氯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结构需要,如果两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两个氯原子就都形成了8电子稳定结构,像这样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
以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知识点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1.离子键概念:带离子之间的
(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2.成键的粒子:和。
3.成键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叫做离子化合物,只要有_______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小结一:判断离子键的方法
⑴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物如和
⑵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或(OH-)形成的盐或碱如和
⑶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如和
判断离子键的标志:含有或。
(特例:中不存在离子键)。
知识点二;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
1.概念:原子间通过所形成的。
2.成键微粒:共价键形成于(微粒)之间。
共价键中(填有或没有)电子的得失。
3.成键元素(条件):同种或不同种元素(均需通过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两种元素种类(填一定或不一定)不同。
4.共价键的分类:
⑴当同种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时,两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偏向于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因此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简
称。
如:
⑵当不同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它们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偏向于,该原子显电性,的原子一方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简称如:HCl
5.共价化合物:只以形成分子的叫做共价化合物。
小结二:含有共价键的物质就是共价化合物吗?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含有离子键的就是离子化合物吗?离子化合物会不会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会不会含有离子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节第9课时电子式
【考点要求】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掌握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电子式
1、定义:在周围用或来表示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知识点一: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一般要求电子最大范围分布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2)阳离子的电子式:
阳离子Na+Mg2+Al3+K+NH4+
电子式
①、阳离子的的电子式不需标出新形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简单阳离子(即单核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阳离子的符号
③、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需用“[ ]”括起来并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
(3)阴离子的电子式:必须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最外层电子,并用“[ ]”括起来并标
阴离子Cl-O2-N3-F-S2-
电子式
(4)共价化合物:没有离子只有原子的电子式,突出共用电子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如HCl的形成过程:
小结一: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需要注意
(1)连接号必须使用,不能用。
(2)离子化合物要标明,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表示;共价化合物要突出。
(3)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用用箭头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共价化合物不用
例题一:.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C N O
Cl Al F Si S
例题二:.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H+Na+Mg2+K+
Br-N3-Cl-O2-
例题三;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 Na2S MgCl2
MgO K2S CaF2
例题四;.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Cl:
K2S:
MgBr2:
MgO:
CaF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热能
【考点要求】了解化学键、物质的能量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物质的能量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1)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新化学键要能量
(2)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和。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用E表示物质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 __________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 __________能量
【练一练】下列变化过程中,需吸收能量的是( )
A.O+O O2
B.H2H+H
C.H+Cl HCl
D.C+O2CO2
探究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从微观角度)
探究:H2+Cl2=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为什么会放热?
资料卡片:拆开1molH—H键,1molCl—Cl键,1molH—Cl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是436kJ,243kJ,431kJ,由H2和Cl2生成2摩尔HCl的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键判断H2+Cl2=2HCl是放热反应?
归纳小结:(1)断开化学键要能量,形成化学键要能量;若成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则反应热;若成键放出的能量小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则反应热。
(2)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是物质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能量是守恒的。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的变化。
对应练习1.已知拆开1molH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拆开1molO2中的化学键要吸收496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mol H-O键要放出463 kJ的能量,试说明2H2+O2=2H2O(g)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从宏观角度)
1.读教材P32正文第3段及P33图2-1。
思考P33图2-1说明了什么问题?
2小结: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质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反应物)>∑E(生成物),则化学反应____能量;若∑E(反应物)<∑E(生成物),则化学反应_____能量。
对应练习2.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考点要求】掌握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学会判断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________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反应。
请填写下表:
类型
比较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成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
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
具有的总能量
图示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________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
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________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
能量
实验探究: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
入表中。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归纳总结】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1)根据反应类型判断
①化合反应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
②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
③中和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2)记住一些特殊反应
①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吸热;
②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________________;
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活学活用】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 ②燃烧蜂窝煤取暖③炸药爆炸④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腐败⑦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
2.下图中,能表示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 )
第3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
【考点要求】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教学目标】初步掌握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
直接从 取得的能源,包括风力、 、潮汐、 、原煤、 、 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
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能量转换过程。
――→燃烧 ――→蒸汽 ――→发电机。
(2)原电池。
①定义:把 直接转化为 的装置。
③反应本质: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 反应。
探究一:铜、锌分别浸入稀硫酸中和铜、锌用导线相连同时浸入稀硫酸中
探究二: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1)依据原电池两极材料:
______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______作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电流(外电路)由_____流向_____;电子则由_____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______。
(3)根据内电路离子迁移方向:______流向正极,_______流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中反应类型:
正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现象是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负极:____电子,发生______,现象是电极本身的消耗,质量减小。
探究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2.某金属能跟稀盐酸作用发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Mg
B.Fe
C.Al
D.Cu
第4课时生活中的化学电池
【考点要求】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池和新型化学电池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1.锌锰干电池(一次性电池)
(1)普通锌锰电池
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
(2)碱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改进后碱性锌锰电池的优点:
2.充电电池(二次性电池)
(1)铅蓄电池
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
优点:缺点:
(2)镉镍电池
负极材料是:正极材料是:电解质是
优点:缺点:
3.氢-氧燃料电池
电极材料,负极通入正极通入
探究一:1.锌锰干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
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