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今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应对措施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翻番,在20XX一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然而,就在我们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的同时,我们的社会也面临着我们不得不深思的种种问题,为了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我们要积极的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国家社会朝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诚信教育住房近年来,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严重下滑,市场低迷。
然而,我国经济却“一花独秀”,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为提振世界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文中心”,把主要精力都用于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提高效率上,忽视了思想道德的建设,导致人们思想混乱、道德严重滑坡,社会风气下降。
本文拟就当今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暴露出的的诚信、教育、住房等热点问题做以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诚信问题1.中国社会的诚信现状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人们的诚信却在一点点的缺失。
比如,地方政府的诚信缺失严重,对社会风气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
据最近媒体披露,某地方政府欠个体户的集资款,原定20XX全部还清的,直到现在还未还。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当事人代表终于表态说将于今年7月还清,希望这次该地方政府能够真正言而有信。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说话、制定政策随意性大,说过的话、制定的政策往往不能兑现,屡屡失信于民。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保不住了。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圣贤教导,对待人民群众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鞠躬尽瘁。
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
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其形势和政策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内外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方面,探讨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
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转向了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出口和投资驱动模式。
另一方面,中国还面临着不平衡发展和区域差异的问题,城乡发展不均衡、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距拉大等问题突出。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等,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结构升级。
社会形势与政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此外,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对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改革,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政治形势与政策中国政治形势稳定,政府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执政地位。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政府通过一党执政的方式来管理国家事务。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以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同时,政府还致力于加强法治建设、保护人权、加强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和满意度。
外交形势与政策作为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大人口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政府积极地参与全球事务,推动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了对外投资和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存在诸多潜在问题,包括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社会信任危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以及政府决策与民众参与的关系。
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与发展造成威胁,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公平正义。
为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建议加强监管,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绿色发展,以及增强政民互动。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担当,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社会稳定、发展、潜在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社会信任、教育资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政府决策、民众参与、未来发展、解决方案、责任、担当。
1. 引言1.1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社会稳定与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且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的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社会的发展则是社会各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是社会迈向更美好未来的动力和保障。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又会促进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也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和谐和稳定。
社会稳定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增强社会稳定的基础,加强社会发展的动力,让社会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繁荣发展。
1.2 潜在问题的定义潜在问题是指当前社会存在但尚未显现出来的一些隐患和矛盾。
这些问题虽然不太明显,但却可能在未来发展中逐渐凸显并产生影响。
潜在问题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及时识别和解决。
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过程中,潜在问题可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认清潜在问题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于确保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发展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引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也逐渐凸显出来。
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城乡间、地区间、个体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贫富分化现象。
二、贫富分化的原因1. 收入分配不均。
中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 教育资源不平等。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均衡,间接影响收入的分配。
3. 就业机会不平等。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但由于技能不足、教育水平低等原因,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劳动工作,增加了贫富差距。
三、社会不平等的影响1. 社会不稳定。
贫富差距加大会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冲突。
2. 社会公平受损。
贫富差距扩大会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3. 经济发展受阻。
过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应对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措施1. 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社会保障等方式,实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3.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措施,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城乡差距。
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五、总结了解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现象,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
当今中国的形势和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当今中国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对这些领域的综合分析。
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这是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导致的。
这也促使中国政府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加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经济效率。
其次,中国经济正面临一些风险,如债务问题、金融不稳定和环境污染等。
尽管有这些挑战,中国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政治方面,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改革力度,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法治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
这些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公平正义感,并推动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政治改革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国政府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社会方面,中国社会发展较为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快速增长。
然而,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
城乡差距、收入分配不均、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可能进一步加剧。
同时,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权益的增强也为社会和谐带来了挑战。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
然而,中国也面临一些外部挑战,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竞争和网络安全等。
总体而言,当今中国面临各种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政治上,中国将继续进行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社会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和收入差距。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今中国形势与政策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悠久历史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当今中国的形势与政策,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走向。
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GDP规模居世界第二位。
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发展需求的转型升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国政府持续推动着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制造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措施,中国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在外贸方面,中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坚持开放合作原则。
与此同时,中国开始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在教育领域,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加大了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着力推进农村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
外交形势与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在地区安全方面,中国坚持不结盟政策,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通过多边机制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
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
中国是东亚和亚太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未来发展走向与政策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成果。
关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发展
关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与发展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快35年了,我国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上,我们GDP总额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军事上,我们的军事实力世界排名第3位;政治上,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断地深化和不断完善。
自从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还是得到很大的发展的,一直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为我们普通大众可以切身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道路虽然有一些曲折,但是总体上还是发展的比较好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好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民能够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因为社会制度能够为人民带来更多利益。
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也非常好,党员发展和基层民主得到了大力推进。
比如,我们东南大学的党建工作就比较好。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也是不错,中共18大和每年的两会都会为以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进行决策和引导。
每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都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根据国外机构的调查,中国的贫富差距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威胁社会稳定的地步。
我们当初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没有完全达到,相反,少部分人富裕起来后没有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并且现行的分配制度不公平,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完全健全,人民总是遇到看病难、买房难等基本生活问题。
我们可以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有些人没有钱治病,而有些人却在不停地挥霍。
第三,社会风气不好,人们的道德沦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中受到了腐蚀,人们迷失了自我。
社会上,为了经济利益不折手段,不讲诚信,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给社会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四,腐败问题。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李凤莲佳大附中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
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
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
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
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
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
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对策
当代中国社会开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及对策摘要:中国的社会开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了挫折和低谷。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认真分析中国社会开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党和国家将如何带着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立等方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社会,挑战,机遇,对策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开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去面对全球化并及时地掌握其现实特征和开展趋势,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展自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课题。
国改革开放真正进入攻坚阶段。
比方,股市仍在低点徘徊;房价上涨压力犹存;大学生就业困难;局部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改革出现不少两难境地。
同志强调,不管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根底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
1.中国社会面临的开展机遇1.1国际机遇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制度稳固和完善的机遇。
八十年代末期,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日益开展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更深刻更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学习其先进管理方式的同时,认清其制度本质和弊端,从而坚决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相互依存的加强,我国同美国等大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会变得更加稳定,从而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华活动会受到制约,这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
二.全球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开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严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这使兴旺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认识到,兴旺国家的开展离不开开展中国家的开展,兴旺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开展中国家贫穷和动乱的根底上,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开展中国家的参与,须由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因此,兴旺国家应该承当起支持开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改善全球环境的责任。
浅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浅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当今世界正存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体质大变革、格局大调整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每年大约以8%作业的速度在增长,致使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到处散播“中国威胁论”,抗议说中国军事透明度不高,一旦中国在军事上的军费增加,就说中国在搞武器大规模生产,准备收复钓鱼岛、收复台湾了,每次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什么小摩擦,美国元首就立即访问该国家或地区,在那里煽风点火。
中国的确在压抑中生存者······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而世界形势对中国形势的影响也大概包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政治军事方面,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对美国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为了继续巩固统治世界的霸权主义地位,美国在中国的周边不遗余力制造事端与麻烦,为得就是搬弄事非,颠倒黑白,在中国的周边先惹起战火,再想办法把战火烧向中国内地,这其实也是资本主义国家黔驴技穷的最后反抗,不希望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壮大,否则就是对美欧国家一直倡导的民主,人权及新自由经济模式的一种自我践踏.兄弟们,擦亮眼睛,识破老美的阴谋!在经济反面,刚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市场信心普遍动摇,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拯救危机无良方,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国在这千变万化的国际氛围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面临挑战。
随着高度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中国需要保护本国资源依赖性强的产业,并实施变革以保护经济利益。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者,贫穷问题仍然严重。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中国需要进行改革,使经济更好地适应国际规则和市场。
此外,中国还面临政治转型的挑战。
突出的挑战包括完善民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加强司法制度,营造公平正义的政治环境,并促进知识经济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乡发展需要解决大量的政治分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与和谐。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挑战。
传统的社会制度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中国需要构建一个更加持久的社会结构,以覆盖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领域,并不断创新以保持社会发展。
同时,中国也需要积极推进社会包容,促进公民参与,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最后,中国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严重的污染损害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加上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匮乏,中国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损耗,保障国家的未来发展。
此外,中国还需要制定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总之,中国现有经济环境下可以说是面临着同时有很多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新形势,中国需要做好准备,通过创新和变革来应对这些挑战,准备迎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
如今,中国正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外交政策等方面探讨中国当前的形势与政策。
一、经济形势与政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成就被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结构性问题的出现,中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为适应新的形势,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中国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该政策旨在刺激创新和提高生产力,并通过去产能、去杠杆和降低企业负担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
这将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促使农村人口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并提高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创新和科技的投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并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二、社会形势与政策中国的社会形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首先,中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和改革力度。
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普及率和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中国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
这些政策为国民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福利,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解决老年人需求的政策举措,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环境形势与政策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应对环境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
首先,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并严格执行。
政府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其次,中国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保护。
中国还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四、外交形势与政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新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
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浅析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与日俱增,总体来说,国际实力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迈进。
这是好的,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为了更好地增强我们的竞争实力,作为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更为科学、协调和可持续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前乃至以后国家社会形态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然后加以解决消化,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么,当前我国社会形态中究竟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更进一步了解社会。
一、当今社会的政治腐败是个问题的重中之重。
腐败一词,由来已久,在我国恐有点根深缔固,怎么说呢?我国古话说“当官发财”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随着上层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展开,有些人有所恐惧。
但基层的结网式工作链,以及众口烁金的现状,使得非网中人不得重用的用人观念得以继续维持。
加之,当官后,重权在握,安排事时亲疏与责任、利益相向。
虽则时有报道某某落马,但据有关专家调查,腐败问题仍是当前我国政治通病。
这方面的问题急待有关方面研究,制定相应从体制上解决的长远良方,切实治理腐败,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对主流社会认同感不一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是举世公认的,在全球经济中起到推动器的作用。
然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造成各地群众受改革开放的实惠各有不同社会主体只是少数人先富起来了,经济矛盾仍有冲突,而且绝大部分地区及人群的认同阶层下移,易于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形成社会新的不稳定诱因,同时国际反动势力瓦解社会主义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正是利用我国区城发展不平衡不断地挑拨起社会事端,而且他们还在以他们所谓的平等、自主、博爱等自由主义思想蛊惑人心。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要求中央及地方本着务实发展的态度,不断地向歉发达地区注入人才资源,用客观务实政策推动人才资源加快向该地区的流转。
中国当今的形势与政策发展情况
中国当今的形势与政策发展情况
引言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
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当今的形势以及政策的发展情况。
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持
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制造业和出口推动,同时也在不断推进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社会稳定与改革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社会稳定和改革。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社
会福利、减少贫困、增加就业机会,并加强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改善农民的土地权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
中国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该战略聚焦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保护农民权益。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促进了乡村地区的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并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政府还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外合作与开放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全球化进程。
中国提出了。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浅谈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引言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效率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尤其在宏观经济条件下更为明显。
效率和公平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兼顾。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模糊化方法来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效率与公平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效率通常指的是资源的最大利用程度,也可以理解为在特定资源约束下实现最大产出。
公平则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即确保资源分配的公正和平等。
在宏观经济条件下,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效率问题在宏观经济条件下,效率经常受到市场机制、资源配置和产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体在追求效率时,通常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
然而,这种追求效率的过程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公平问题与效率相比,公平更加主观和难以衡量。
公平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包括收入、财富和教育等方面。
在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面临贫困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公平分配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平衡效率与公平的方法为了平衡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模糊化方法:1.财富重分配: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措施,将财富重新分配给较弱势群体,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公平。
2.教育机会平等: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流动性。
3.提高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业者、老年人和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社会不公平的压力。
4.宏观调控: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促进平衡的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富差距。
结论在当今宏观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不平等问题及解决途径
经济发展的不平等问题及解决途径经济发展不平等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贫困率有所下降,但贫富差距却不断扩大,给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各种风险和隐患。
因此,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平等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不平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经济发展不平等问题的原因1.社会结构与资源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不平等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或政治因素,形成了特权阶层,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
这会导致少数人掌握大部分社会资源,剥夺了其他人享受公平机会的权利。
2.教育和技能差距教育和技能差距也是造成经济发展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教育和技能的不平等使得一部分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则陷入低收入的困境。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个人的经济增长,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3.贸易与全球化的影响贸易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为一些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生产和资本流动,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低陷入依赖进口和资源被掠夺的境地。
二、解决经济发展不平等的途径1.建立公平的教育体系教育是解决经济发展不平等的关键。
政府应该通过投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此外,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使得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劳动回报。
2.改革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对于减少经济不平等非常重要。
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收入者和富人的税收调节力度,以减少财富积累的差距。
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中低收入阶层的创业和投资,促进收入再分配。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援助力度,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以及老年和残疾人的照顾服务。
同时,建立失业救济和退休金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面,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年。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
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环境经济全球化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复杂国际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认清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牢牢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坚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富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一、面临的机遇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
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尤其是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
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可以说,目前是我国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可过得的机遇。
(一)从国际环境上看。
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
稳中有变、和中有斗、缓中有紧、喜中有忧,对我国利多于弊。
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
经济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繁荣和进步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常常表现为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快速增长,而其他行业或地区的增长相对较慢,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加剧贫富差距,并阻碍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方案:1. 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内外地区的协同发展。
通过建设有效的基础设施、提供税收和财务激励等方式,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整体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
通过投资研发、提供创业支持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手段,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二、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恶化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会导致资源的枯竭,还会带来空气和水源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后果。
解决方案:1. 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经济政策。
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降低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加强环境污染防治。
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污染源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和法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环境质量。
三、就业问题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就业的不足。
尤其是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衰退和失业人口的增加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1. 改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加强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劳动者提供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就业技能。
2. 鼓励创业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提供创业支持政策和资金,降低创业的风险和成本,为新兴企业的成长提供保障,并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机械学院日期:2016年12月17日摘要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
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
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
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在此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词:国际形势;中国发展;机遇;挑战目录摘要 (2)1. 中国当今所处的发展阶段 (4)2. 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 (5)2.1 世界多极化更趋明朗,并导致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演变。
(5)2.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并导致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加深。
(5)2.3 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并导致国际安全挑战更加复杂多样。
(6)2.4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7)2.5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导致价值观念与发展道路的交锋交流同步上升。
(7)3.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9)3.1 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仍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9)3.2 绿色产业在全球的兴起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契机。
(10)3.3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10)4.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11)4.1 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1)4.2贫富差距挑战 (12)4.3 社会局部不稳定的挑战 (12)4.4 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12)4.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13)4.6 领土主权问题带来的挑战 (14)4.7 “中国威胁论”舆论带来的挑战 (14)5.如何处理好发展的有关问题 (15)参考文献 (17)1. 中国当今所处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无疑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浅谈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摘要:本文对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措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30年来实现了年平均8%左右的持续增长,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是罕见的,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环境问题、贫富差距加剧问题、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 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1、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 万吨、水泥10.60亿吨。
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
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根据世界银行和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表明,2003年我国每创造一万美元的GDP 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3倍,是美国的3.68倍,英法德意等欧洲发达国家的5~7倍,韩国的3.1倍,日本的10.4倍,甚至是印度的1.45倍。
目前我国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消耗强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资源总量占水资源总消耗量的70%,但由于输水方式、灌溉方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区只有30%~40%,机井灌溉区也只有60%,低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率80%的水平。
3、污染物排放量大,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单GDP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8~9倍, 能源消耗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日耗水量和日均污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有机污水排放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总和, 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
2005年我国COD( 化学需氧量) 排放量为1414万吨, 超过环境容量76.8%, SO2排放量达到2549万吨, 超过环境容量112.4%。
我国目前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均受到严重污染。
2005年, 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陆地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27%, 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土壤污染面积扩大, 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 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在监测319个城市中, 近45%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SO2和颗粒物污染严重;酸雨污染加重, 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527个市( 县) 中, 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 有些地区的酸雨频率达到100%。
每年产生1亿多吨的城市生活垃圾, 带来严重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群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也存在隐患。
此外,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状况恶化,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全国因水土流失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 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加剧,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类生物物种受到威胁的比例普遍在20%~40%。
二、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我国在推行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适当地拉开了收入差距,这对提高经济效率和激发经济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
2005年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家庭收入,处于高收入端的10%家庭与处于低收入端的10%家庭,其收入比为:11.8:1,处于高收入端的10%家庭,其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是37%,处于高收入端的20%家庭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53.7%。
贫富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导致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由于存在边际消费递减规律,一般而言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穷人的,贫富分化加剧会降低社会的整体边际消费倾向,从而导致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二是导致社会不稳定。
贫富差距扩大为少数利益集团腐蚀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行为提供温床,有可能使处于贫困阶层的人民即使努力奋斗也无望改变自己的地位,从而产生挫败情绪,这既弱化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又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贫富差距加剧还表现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上。
在东部地区已经发展得像美国一样发达、富裕的同时,在中国的西部却还是挣扎在基本温饱线上;在大城市一切都步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同时,有那么多的地方却依旧还是手工劳动着。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杭州湾大桥跨海36KM,耗资118亿人民币,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但是谁又知道在云南怒江峡谷如今依旧还是只能依靠着一根钢索、一个滑轮渡河。
那里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要靠滑轮滑过去,而他们却只是7~11岁的孩子。
在那里架一座吊桥需要40~50万元,跟118亿相比那简直是零头的零头,但是对于那儿的人们来说这像一个天文数字一样沉重的压着他们。
三、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1、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2、农村问题主要是四个落后: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落后、乡村面貌落后。
由于庞大的乡村管理构架与薄弱的乡村经济不相适应,导致乡村负债问题十分突出,不仅使正常的经济周转困难,还使乡村的信用体系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长期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人,农民素质差、生活单调,缺乏必要的文化消费等现象十分突出。
在原有的严密组织被破除后,乡村社区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社区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互帮互助机制,缺乏行业协调机制,从而农民成为最无组织性的群体。
由于基层组织和乡级政府职能上的错位,乡村规划落后,或基本上没有规划,也无法得力执行规划的问题十分普遍,导致乡村建设混乱。
乡村环境的脏乱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3、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而导致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日益扩大。
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倍,扩大到2002年3.1倍。
目前农村还有282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
还有6000万人刚刚越过温饱线,收人还很不稳定。
(2)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长期以来农民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
(3)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在农村,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不能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
即使进人城市,实际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财富创造者,但不能享有与原市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更没有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
四、就业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产业结构和GDP年增长率为7%~8%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800~1000万个,只能基本满足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1000~1200万人)的就业需要。
但还有如下几方面因素必须考虑。
(1)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新成长的劳动力和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继续增长。
据统计,在总人口中,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在逐年上升,1982年为61.5%,1990年为66.7%,1995年为67.2%,2000年为70.1%,2002年为70.3%。
因此,这部分劳动力总量会继续增多。
(2)不断增加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
2001年底登记失业率为3.6%,2002年底为4.0%。
2003年上半年上升为4.2%,如包括未登记的失业者,城镇失业率可能达到8%左右,即约1500万人。
这些失业者有相当一部分急需解决就业问题。
(3)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1年底为515万人,2002年9月底为439万人,为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但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加上大龄和技术水平低,再就业问题就更难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