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的分析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成为一种常见的融资方式。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融资方式的特点、优势和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是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融资行为。
具体而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通常包括政府债券发行、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发行等方式。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然后用于特定的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债券发行的收益则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收费等方式进行偿还。
在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一直都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提出了“去库存”的政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从2014年开始,国家开始试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并指导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
2015年,国务院进一步大力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工具,提出了“置换债务、缓解压力、调整结构、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
1. 优势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该种融资方式有助于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更有利于分散资金来源,减轻了政府单一财政来源的压力,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有助于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还有助于政府债务管理,提高了政府融资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提高了政府融资的效率和效益。
2. 风险在众多的优势之外,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能存在着风险过度依赖的问题。
一旦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过度依赖举债融资,可能会导致政府债务过高,从而影响到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能存在着项目风险。
地方债务很难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地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然而,化解地方债务并非易事,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实现地方债务化解提供有益参考。
二、地方债务现状1. 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31.37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10.76%。
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4.73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6.64万亿元。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中,专项债务占比逐年上升,一般债务占比逐年下降。
这表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投入较大,而用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时,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地方债务难以化解的原因1. 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困难,难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
2. 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过大,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不合理,存在浪费现象。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4. 融资平台改革滞后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载体,其改革滞后也是地方债务难以化解的重要原因。
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庞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违规操作。
四、地方债务化解对策1. 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财政收入水平,为化解地方债务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分析一、前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逐渐恶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日益加大。
如何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成为中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根源和主要表现,进一步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经济增长下的投资模式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广泛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这也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此外,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地方政府还采取了大量的投资优惠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使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变得不平衡。
2.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短板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短板也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
过去几十年,地方政府融资依赖于国债和银行贷款。
这两种融资方式都具有向地方政府借贷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任何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就难以垫付贷款成本。
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国债或银行贷款,债务就会迅速膨胀。
三、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高企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目前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大约为25%。
这种高比重的债务规模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日益困难。
2. 财政资金严重不足由于地方政府长期依赖房地产开发和土地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地方政府获得的财政资金一旦出现减少,就会导致大量公共服务的中断。
如交通基础设施的延误、教育、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不足等。
3. 财政收支平衡难以持续受宏观经济形势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成本逐步增加,并且收入增幅受限,支出持续增长。
这种情况下,财政收支往往难以持续平衡。
化解政府债务的思考(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
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路径、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化解政府债务进行深入思考。
一、债务成因分析1. 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政府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债务规模。
然而,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发展模式逐渐失灵,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积累了大量债务。
这些债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偿债压力。
3. 财政收支矛盾。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需求持续增长,导致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缺口,不得不举债。
4. 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观。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过于追求短期政绩,盲目上项目、铺摊子,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二、化解政府债务的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将非债券形式的政府债务转化为债券形式,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2. 加强债务监管。
建立健全债务监管体系,明确债务规模、期限、利率等要素,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控。
3. 发展实体经济。
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偿债能力。
4. 严格财政纪律。
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防止新增债务。
5. 改革融资平台。
推进融资平台改革,明确政府与融资平台的界限,规范融资行为。
6. 加强债务风险预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关注,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债务风险。
三、政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使用、偿还等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债务管理规范有序。
2. 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摘要】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是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首先介绍了其重要性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其概念和特点,以及现行具体措施。
接着探讨了影响因素、风险和对策,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最后总结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策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概念、特点、措施、影响因素、风险、对策、改革建议、启示、研究目的、未来展望。
1. 引言1.1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重要性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以有效补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的短板,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
通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促进地方就业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也可以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债务管理效率,降低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增长,提升地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梳理和分析,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为地方政府在选择和执行举债融资政策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也旨在总结现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具体措施,分析其风险和对策,并提出改革建议,为地方政府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的概念和特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政策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向金融机构或市场发行债券等方式,以筹集资金解决财政支出不足,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现状进程与热点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显现,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全面深入推进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进程与热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债务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多个部门针对地方债务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融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进程和热点,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探讨其研究进程和热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包括债务规模、增长速度、债务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探讨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进程,了解此问题研究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热点,包括政策研究、风险评估、监管机制等方面的重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4. 总结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启示,包括政策建议、风险预警、监管改进等方面的建议,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5. 展望未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水平等方面的建议,为学术界和政策界提供参考。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现状分析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截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2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不容忽视。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迅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然而,过度的债务融资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从而带来诸多风险。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存在1. 债务规模暴增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飞速增长。
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43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了10.8%。
2019年还出现了大量地方政府举债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高达3.75万亿元。
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很容易引起国家财政稳定的担忧。
2. 债务结构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举债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导致了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3. 风险转移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他渠道来隐性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PPP项目等形式转移债务风险,导致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
1.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较为分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容易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制定财政包容性政策、强化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政府融资行为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
2. 加强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PPP等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财力活力,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结语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稳定的顶级风险之一。
为了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政府需要坚决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国家财政。
政府债务化解_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政府债务现状,探讨政府债务化解措施,以期为我国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我国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政府债务总额已超过12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60%。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一是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导致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二是债务品种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券占比过大,国债占比相对较低。
3. 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一是偿债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较重,偿债能力不足;二是隐性债务风险上升,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等渠道举借的债务难以统计,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二、政府债务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控制短期债务规模,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以降低偿债压力。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
适当增加国债发行规模,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占比,提高国债在政府债务中的比重。
2. 推进债务重组和置换(1)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地区和企业的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以减轻偿债压力。
(2)债务置换。
通过发行新的债务品种,置换部分高成本债务,降低债务成本。
3.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债务风险扩大。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 发展地方经济(1)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地方经济增长动力。
政府债务化解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领域。
地方政府债务过快增长,不仅增加了政府负担,还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为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提出以下政府债务化解方案。
二、问题分析1.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之一。
2.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比高,且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不足。
三、政府债务化解方案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确保新增债务规模与政府财政收入相匹配。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例,降低利率风险。
(3)调整债务投向结构。
优化债务投向,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
2. 加强债务管理,提高债务透明度(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
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明确债务管理职责、程序和责任追究。
(2)加强债务信息公开。
及时披露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投向等信息,提高债务透明度。
(3)加强债务风险评估。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 优化债务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1)拓宽债务融资渠道。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2)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债务化解。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4.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防范系统性风险(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体系。
制定债务风险防控预案,明确风险处置程序和责任。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财经纪律。
(3)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如何化解地方债务(3篇)
第1篇摘要:地方债务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已成为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债务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策略与实施路径,旨在为我国地方债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一、地方债务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庞大,成为债务风险的重要来源。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债务以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主,融资渠道相对单一。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导致债务结构不合理。
3. 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一方面,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债务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融资,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比例,提高债务期限稳定性。
(3)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债务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2. 强化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明确债务责任,强化债务风险防控。
(2)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定期开展债务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
(3)严格债务监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止违规举债和资金挪用。
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1)调整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明确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完善税收体系: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增加财政收入。
(3)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透明度,强化预算约束。
4. 发展实体经济(1)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强企业还债能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我国地方政 府债务分析
2022级会计 学2班 杨婕
经济法
目录
经济法
为了应对多方面因素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分别从财政、货币两方面采取了积 极政策措施,不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同时也导致了债务总规模的膨胀,成为宏 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促成地方政府债务的因素很多,且很复杂,地方政府债务 潜在风险大,其对国家的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构成了威胁。因 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以控制 1、介绍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具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筹集资金的信用凭证, 也就是由地方政府及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专项债券、清理甄别认定 的非债券形式专项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大部分地方 政府债务主要是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和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三是许多地区的地 方政府债务风险很大;四是很多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
经济法
该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实施方案》编制、评审、申报等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对 提高专项债券申报质量,申报成果文件的规范性、标准 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专项债券实施方案编制 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财政部提出,要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 ,为重大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广东财贸在专项债咨 询领域将持续发力,拓宽服务链条,加强政策研究,结 合专业优势,积极推进专项债咨询服务,助力地方经济 高质量发展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摘要】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涉及地方政府举债能力限制、监管不足、使用效率不高、形成风险链条、市场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当前,地方国债监管存在漏洞,使用效率不高,存在形成风险链条的可能,市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需要加强监管、提高使用效率和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提高地方国债使用效率并建立健全地方国债市场体系,才能有效避免潜在风险,确保地方国债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地方国债、发行问题、举债能力、监管、使用效率、风险链条、市场体系、监管、效率、建立、健全。
1. 引言1.1 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浅析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举债规模也不断增加,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风险。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举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地方债务发行成本较高等原因所致。
与此地方国债的监管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可能导致部分地方政府违规发行债券,影响债务偿还能力。
地方国债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着资金浪费和投资低效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
地方国债的形成风险链条较为明显,一旦某地区债务违约,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
而地方国债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制约因素,需要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
综合以上问题,我国地方国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提高地方国债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地方国债市场体系,以确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2. 正文2.1 地方政府举债能力限制地方政府举债能力限制是我国地方国债发行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地方政府性财政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地方政府的举债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巨大,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举债超过了自己的偿债能力,面临着财政风险。
化解债务存在的问题(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控,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解债务问题。
然而,在化解债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债务规模、债务结构、债务管理、债务风险等方面,分析化解债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化解债务存在的问题1. 债务规模过大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较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风险难以有效化解。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短期债务占比过高。
短期债务到期压力大,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2)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不规范。
部分地区专项债券投向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过长,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3. 债务管理不规范(1)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地区债务信息不透明,难以全面了解债务风险。
(2)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
部分地区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容易引发债务违约。
(3)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部分地区债务风险预警能力较弱,难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4. 债务风险较高(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部分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难以有效监管。
(2)债务违约风险。
部分地区债务违约风险较高,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3)债务风险传导。
债务风险可能通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影响经济稳定。
三、对策建议1. 优化债务结构(1)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减轻债务到期压力。
(2)规范专项债券发行。
加强对专项债券投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合理确定债务期限。
根据市场变化和项目需求,合理确定债务期限,降低债务风险。
2.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提高债务信息透明度,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地方政府举债与财政风险探析
地方政府举债与财政风险探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举债状况日益严重,各地政府不得不大量借贷来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2019年末,中国政府债务总额达到327.85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占到其中的56.8%。
尤其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中国经济也难以幸免,地方政府举债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探析。
一、地方政府举债主要原因1、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治污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量增加,地方政府不得不大量借债。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求。
地方政府为了开展各种建设项目需要融资,但是因为地方政府法律地位限制,难以直接融资。
这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通过成立融资平台来融资,但是这种方式存在操作风险。
3、财政压力增加。
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上交的财政收入占比增加,但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支持未升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覆盖快速增加的开支。
地方政府不得不用负债来解决财政压力。
二、地方政府举债风险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存在一系列潜在风险,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
1、债券违约风险。
在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情况下,债务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期,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将更为突出。
2、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当地方政府债务超过承受能力时,政府的财政风险将很快到来。
当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政府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3、地方融资平台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法律地位的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承担了大量的债务,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
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地方政府将面临严峻的财务压力。
4、资产负债表风险。
如果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无法平衡,政府财政风险将更加突出。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超过承受能力,地方政府将无法继续开展各类基础建设项目。
三、应对策略为了避免财政风险进一步扩大,让政府债务不再增长,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放宽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的限制,通过市场化方式融资。
地方债务如何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
地方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债务现状、化解策略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地方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9.6%。
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为10.6万亿元,一般债券余额为19.8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占比超过70%。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占比过高,偿债压力较大。
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突出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债务负担过重,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地方债务风险将加剧。
三、地方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
通过改革融资平台公司,逐步减少其对地方政府的依赖,降低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占比。
(2)调整债务期限结构。
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减轻偿债压力。
2. 加强债务管理(1)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
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监管,严禁违规举债,确保债务规模合理可控。
(2)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责任,加强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
3. 提高财政收入(1)增加非税收入。
拓宽非税收入来源,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优化税收结构。
调整税收政策,提高税收收入质量,增加税收收入。
4. 优化投资结构(1)调整投资方向。
优先支持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提高投资效益。
(2)加强项目管理。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5. 推进市场化改革(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增加国有企业利润。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大量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由于一些原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不断攀升,债务风险也在逐渐积累。
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化解对策,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融资需求迅速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由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
2.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
由于土地市场波动较大、政策调整频繁,一旦土地市场出现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3. 基建项目盲目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发展步伐,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导致项目过多、投资规模过大,同时很多项目也存在盲目扩张、缺乏市场需求等问题,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资金空转。
4. 财政体制改革不彻底过去的财政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自主能力,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变相隐性债务方式来规避政策限制,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分析1.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为了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应当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明确债券用途,规范债券发行程序,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券的使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需求。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隐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推动土地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财政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增加地方政府自有资金和财政收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地方债务的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化解。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背景、特征、原因及化解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地方债务的背景与特征1.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加大,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兴起,使得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2. 特征(1)债务规模较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0%。
(2)债务结构不合理:高成本、短期限的地方债务占比过高,增加了偿债压力。
(3)债务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债务压力较大,东部地区相对较小。
(4)隐性债务风险较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PPP项目等方式形成的隐性债务,增加了债务风险。
二、地方债务的原因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减弱,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资需求仍然较大。
2.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受经济增速放缓、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难以满足地方政府支出需求。
3. 融资平台扩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债务规模的扩大。
4. 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三、地方债务的化解路径1.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2)改革税收制度: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能力,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2. 引入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调研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调研,分析债务产生的原因,探讨化解债务的思路和措施。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70万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余额约为5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约为20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2. 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为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增长。
(4)地方政府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和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率。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3)加强政府债券管理。
提高政府债券发行市场化程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大债务风险防范(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2)加强债务监管。
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3)提高债务透明度。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2)推进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教师评语: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分析摘要针对引发我国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的思考,详细说明地方债券的相关内容,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剖析我国地方举债的优缺点,并说明地方举债的相关政策意见。
关键词地方举债财政政策必要性Offers loans the question analysis about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Abstract In view of initiates our country Local authority to offer loans the question ponder, explained in detail the local bond the related content, and compare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alyzes the good and bad points which our country place offers loans, and explained the place offers loans related policy opinion.Key words: The place offers loans Finance Policy Necessity0引言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遭遇通货紧缩以来,政府积极使用积极地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政策措施有: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水平,稳定部分群体的收入预期;增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和维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能力。
这些措施的推出无一不是针对经济增长减速这一严峻问题的,旨在通过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加,抑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适度营造宏观经济景气环境,带动自主投资和社会消费的增加。
然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似乎不尽人意:政府赤字连创新高,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态仍在通货紧缩的边缘徘徊。
这种状况不禁令人对目前财政政策的效果产生疑虑。
1引发地方举债的问题思考尽管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严格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会因此收敛。
现实中,地方政府或公开或隐蔽、或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包括中央国债转贷、中央设立的解决地方金融风险的专项贷款、地方政府利用行政命令直接向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地方政府担保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各种欠款和挂账等。
根据世界银行对政府债务的划分方法,这些债务可以分为直接债务和间接债务、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虽然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于地方财政的影响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具有规模巨大、隐患严重的典型特征。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采取措施,试图控制和缩减地方政府债务,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因此,地方债务数额才达到了惊人的7万亿元,并且规模呈现出加速上升趋势。
(1)《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数千家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暴风雨前的宁静之中。
此前业界盛传,财政部牵头制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文件将于3月底出台。
时至今日,上述文件仍未出台,最新消息称,规范文件或因地方政府的反对而延迟。
4月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得一份措辞强硬、名为《地方投融资平台基本处理意见(初步)》的文件。
此规范文件在保证在建项目完工的前提下,将地方融资平台分为三类,以“分而治之”的方式化解风险。
(2)地方债务划分四类规范文件称,对地方政府举债和融资平台举债分类管理,存量债务将全面清理核实。
“新老划断”成为处理的一大亮点。
据了解,2010年3月1日成为新老划断的时间点,即对3月1日前形成的存量债务,原则上通过现有还款渠道还款,不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3月1日后,政府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进行举债。
事实上,由于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存量债务的确切金额暂无专门的统计。
目前,业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普遍维持在9万亿元的判断。
对存量债务,此份规范文件将其分为四类: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举债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债,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公益性性项目建设举债,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融资平台因承担竞争性项目建设举债的债务。
上述四大类中,其中三类均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规范文件要求对上述四类存量债务分别进行清理核实,清理核实结果由相关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此外,对于存量债务要明确偿债责任,未经批准不得改变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得转嫁偿债责任。
严格规范担保程序。
此前地方政府和人大担保无效的传言亦在此份文件中做实。
规范文件严禁地方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承诺函、回购协议等方式、为企业(包括融资平台)等多种融资行为提供直接或变相担保。
此外,文件还规定,严禁平台公司直接或变相以政府信用提供担保。
在上述两条规定下,此前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连带责任”的关系被斩断,这也意味着融资平台今后无法以政府信用为名获得银行贷款。
在卡住增量的同时,文件还对三类融资平台的去留进行了规定。
规范文件称,对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和融资任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完成在建项目后,不再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其相关业务和资产应剥离;对整顿后继续承担有稳定经营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以及主要承担竞争性业务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要规范运作;对只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任务、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坚决予以取消。
据了解,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融资平台承担公益性项目,上述三条规定若得到落实,将意味着有相当部分的融资平台面临转制。
(3)地方政府债券有望开闸整肃融资平台的前提是完成在建项目。
规范文件称,妥善处理带有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对公益性无现金来源的涉及债务资金的在建项目,地方政府审核后要通过财政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多种渠道,安排相关资金。
对其他债务资金涉及的在建项目,原贷款银行要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宏观调控政策要求的项目,要继续按协议提供贷款,保证这些项目建成投产。
“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部分县市对投资的需求非常大,因此融资平台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建议,应该通过政府债券或其他方式满足城镇化阶段,对资金的需求。
人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建议,现阶段可以允许省辖市一级的地方政府融资,此后根据发展状况可扩展到县级政府。
对于呼声颇高的政府债券,规范文件表示,地方政府举借债务实行审批制,符合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并经当地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可在规模限额内发行政府债券。
市、县政府可由省级政府在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限额内举借。
目前,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允许单独发债。
省级政府采取中央代发的方式发行债券,今年国务院将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
2地方债即“地方政府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也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1)定义:凡属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
不少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债券,它们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
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
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
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一样,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正因为如此,国外没有将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构成的集合称为地方政府债券,而是市政债券。
因此,如果将来地方政府可以获准发行财政债券,应该将其与中央政府债券一并纳入政府债券即公债的范围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而不宜教条地与市政企业收益债券一起形成市政债券范畴。
(2)中美对比美国的市政债券是从偿还责任的角度来定义的概念,因此,市政债券并非完全的政府债券,也许正因为如此,没有称为地方政府债券。
中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
不过中国债券业内也往往把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列为地方债券范畴。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
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
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原因乃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
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般都免交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中国地方政府尚不能发行债券。
(3)优点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无疑解决了地方政府财政吃紧的问题。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人大通过的发展规划,更加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更主要的是,由于地方政府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成熟,地方人大在监督地方政府方面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中国的政治体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4)缺点A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面临着《预算法》的制约。
我国《预算法》严禁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必须修改法律,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不会成为现实。
B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约束机制,一些地方政府过分举债之后,将会出现破产问题。
而中国目前尚未对政府机关破产作出明确的规定,一旦地方政府破产,中央政府将承担怎样的责任,地方人大将作出怎样的安排,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盘考虑。
3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法制化思考(一)明确权限:地方政府举债的前提(二)信息公开:地方政府举债的生存之道1、强化地方债务数据公布制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2、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国家信息系统,强化中央政府债务监督3、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法律监控制度(三)多方监管:地方政府举债法制化的保障1、中央政府监管:集权与放权的集合2、建立地方政府举债双重追责机制3、发挥地方人大预算中的审议权4相关政策建议(1)尽快修改《预算法》,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清除制度障碍提供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