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简介以及道德经

合集下载

《老子》(《道德经》)简介课件

《老子》(《道德经》)简介课件

评价
• 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 • 德.法.英.美.日等国家今天都兴起了”老子 热” • 德国大小商店都有《老子》的翻译本。 •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用”治大 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政策。 • 尼采说:《老子》一书,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 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许多诺贝尔获奖者把发明发现归公于老子。
《老子》(《道德经》)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
• 《老子》的撰成年代推测: • 1、老子自著,成熟于《论语》之前。 • 2、《老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在《论语》 《孟 子》、《庄子》之后。 • 3、《老子》成书于秦汉之间。 • 学界观点: 先秦典籍中,有多数从不同的角度描 述了老子学说,内容大抵相同,与《老子》一书的 内容基本相符。而且《老子》较之《论语》,其思 想体系更加成熟,而且文体与《孙子兵法》有相似 之处,因此,认为其成熟年代应该晚于《论语》, 与《孙子兵法》基本同时(战国初期)。
• 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在《中 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哲 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 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 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 人。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 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 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 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 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 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 到启发。”
老子帛书乙本
5.《老子》的世界传播及评价
• 《老子》一书,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全书 共5000余字,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 经.《道德经》一书在汉代以前称为《老子》, 西汉时有一个叫河上公的人作《老子章句》, 所以才有了《道德经》的名字。 • 在中国众多古典名著中, 《道德经》一书对世 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 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万能智慧之书”之称。

国学经典之《道德经》

国学经典之《道德经》
•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 均具有正反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 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 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 无相生”、“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书中包含大量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 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 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 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无心”不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没心没肺”,而是念而 不执。 • 治身,皈原真柔,“柔之胜刚、柔弱处上”,人如果回归 到婴儿时代,柔筋弱骨方可以心神安定长生久世。 • 治世,自然无为,以自然无为为纲纪,以依道修德为中介, 治国安民得以实现社会和谐的理想。 • 治家,合和恒一,恒,《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 升”,本意为上弦月渐趋盈满的样子,长久、持久的意思。 • 治神,抱一还元,人的神注于人之形,还本回元,心清神 明。意思是说,身体与灵魂要合而为一,就能够不偏于大 道了。 • 治万物,得一而生,淡然处之。天地运行,万物化生,世 间之事,离不开“一”字。无论是治世,治身,治家,都 要守其根本。
八 读经得到的启发
• (一)明智 1、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既包括
要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本性,还包括要清醒的 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
2、客观的认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并 且知道错在了哪里,要有强烈的悔改之心。
3、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很好的规划,这个规 划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八 读经得到的启发
• (二)静心 1、世上最可怕的魔鬼莫过于自己的心魔。
五 《道德经》的思想体系
• 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物本来的那个样子,自然之性, 天生的。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 状态。

老子的介绍

老子的介绍

老子,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出生在今
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老子的学识渊博,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学圣经”。

《道德经》主要阐述了道家的核心观念——道,以及如何遵循道的原则来达到人生的和谐
与圆满。

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克己奉公、清静无为等原则。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改变事物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平衡。

同时,他还提倡克己奉公,认为个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为社会和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追随者。

他的学说被认为是东方哲学的瑰宝,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之一,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它的作者传统上被认为是老子,但关于老子的真实身份和生平历史上存在很多争议。

简介:
《道德经》是一部充满哲学智慧和诗意表达的文学作品,它包含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和谐,主张“道”和“德”的重要性。

全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道德经·道经》和《道德经·德经》。

主要思想概要:
道的理念:《道德经》强调“道”(Dao)的概念,指的是宇宙的原则、万物的本源。

道是无形无象、无名无物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通过追随道,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谐和无为而治的生活方式。

无为而治:《道德经》倡导“无为而治”,强调在自然流动中寻找生活的智慧,避免过度干预,以达到事事顺畅的境地。

这并不意味着不做事,而是指遵从自然规律,追求不强求、不逆流而动的生活态度。

德的重要性:书中也涉及“德”(De)的概念,强调品德和道德的价值。

德是符合道的行为,追求道德的修养和完善是人生的关键。

无名之名:《道德经》中提到“无名之名”,强调真实的力量往往是无名而无形的,而追求虚无的名誉和权势反而可能导致失衡。

自然之道:强调人应该效法自然的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去强求改变自然的本性。

《道德经》语言深奥,充满诗意和比喻,因此不同的解读可能存在,但其核心思想都强调追随道,追求自然与和谐的生活方式。

这部古老的经典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介绍

老子道德经介绍

指《老子》。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

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德经》在《道经》之前。

道教奉为主要经典之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著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能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

《道德经》是解释道教哲学的主要经文。

这是一本微妙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路”。

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身一开始就说:“‘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①但是我们可以说,道的大体意思是“自然”或“自然法则”。

道教认为,人不应该与道作斗争,而应该服从道,按照道来办事。

积极追求得到权力或积极寻求行使权力,与其说是不道德的倒不如说是愚昧无知和徒劳无益的。

道是不可消灭的,人们在生活中应力求顺道而行。

一个道教徒可能会指出水是无限柔软的,它驯顺地流向最低点,甚至对最弱的力也不加抵制,但是它却是不可毁灭的,而最硬的岩石是最终会被磨掉的。

对个人来说,通常应提倡纯朴和自然,应避免使用暴力,如同避免一切追名逐利的行为一样。

人们不应该寻求改造世界,而应该尊敬世界。

对政府来说,稍有消极的政策通常也是最英明的政策。

规章繁冗,通过更多的法律或严厉施行旧法律通常会使事情弄得更糟。

高税赋,雄心勃勃的政府计划和发动战争,这一切都是与道教哲学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按照中国的传说,《道德经》的作者是一位名叫老子的人。

据说他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但比孔子年长。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从《道德经》的内容和风格上来看,没有几个现代学者认为它是这么早期的作品;有关该书的实际创作日期问题,存在着许多争论(《道德经》本身未提到一个具体的人物、地点、日期或历史事件)。

老子《道德经》(全文诵读+释义)

老子《道德经》(全文诵读+释义)

《道德经》 简介:《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释译(全81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

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老子道德经节选ppt课件

老子道德经节选ppt课件
无为而治
在教育中,教师不应过度追求成绩和结果,而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 主权和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
老子思想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01 02
无为而治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即让事物自然发展而不加干预。在企业管理中,这 可以表现为给予员工足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 创新精神。
守柔处下
老子认为守柔处下是最高明的策略。在企业管理中,这可以理解为保持 谦逊和低调,避免过度扩张和冒险,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境保护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老子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治理 中要遵循规律,不违背自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修养
老子的思想提倡“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启示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要注重个人修养,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宽容 ,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的核心内容。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
老子的思想对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 响。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到了韩国、 日本、印度等国家,成为了东方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哲学
宗教信仰
老子的思想对一些宗教信仰也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例如,道教就以老子的 思想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信仰体系 。
老子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也产生了一定 的影响。很多西方哲学家都曾经研究 过老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灵感。
无为而成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即不刻意追求反而能得到更多。在生活中, 这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不过度强求,享受生活中的点滴和美好。

老子的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

老子的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

老子的经典国学书籍有哪些老子的经典国学书籍《道德经》作为文化主体的先贤圣祖们思想的光辉在闪耀,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介绍老子的作品《道德经》,欢迎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2] 。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创作背景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

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

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

”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

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内容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内容

道德经简介及概要内容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巅峰之作。

《道经》主要阐述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种无形的“道”的体现,“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源,它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智慧。

《道经》中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过度干预和操控社会的运行,而是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让社会自行运转,从而达到更高的社会秩序和和谐。

《德经》则主要探讨人类的道德和行为,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而“德”则是指人们按照“道”的准则去行事,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德经》中强调了“慈孝”、“仁爱”等思想,呼吁人们要以爱心对待他人和社会,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道德经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文化、宗教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老子的资料

老子的资料

老子的资料背景介绍:《老子》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

它由一系列短小的章节组成,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阐述了老子关于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思考。

这部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许多人视为重要的哲学经典。

本文将对《老子》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第一章: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的核心篇章,共分为81章。

这些章节以精炼的文笔阐述了老子的思想,揭示了他对人性、道德、社会和政治的见解。

第一章开始于“道可道,非常道”。

在这个章节中,老子试图表达道是无法被准确描述的,它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能力。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沉静和觉察来接近道,并追求与它的合一。

在《道德经》的后续章节中,老子继续探讨了道的性质和作用。

他认为道是永恒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人们应该学会顺应道的自然流动,而非抵抗它的变化。

通过认识到个体行为和欲望的限制性,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第二章:无为而治《老子》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预和不强制的方式来管理和治理。

老子认为,过度的干预和控制只会导致混乱和矛盾。

相反,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人们可以实现更好的结果。

老子在第二章中写道:“择善而固执,可为一世之雄”,强调了顺应自然和放弃私欲的重要性。

他建议人们要放弃功利的观念,不要追逐权力和财富,而是要以谦逊的态度面对世界。

第三章:逆流而上《老子》中还提到了逆流而上的概念。

老子认为,逆流而上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老子通过比喻来解释逆流而上的概念,比如大树倒立、柔性胜于坚强。

他认为,逆流而上需要超越常规思维模式,不受社会规范和期望的约束。

只有通过逆流而上,个体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并实现心灵的解放。

总结:《老子》是一部哲学经典,它提供了关于道、无为而治和逆流而上等重要的思考方式。

通过对《老子》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并探索内在的平静和自由。

老子简介以及道德经

老子简介以及道德经
孔子对老子的高度评价称老子:“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整理课件
3
老子之书《道德经》
据后世的考察,《老子》并非老子自著。而如同《孔子》为孔子语录一 番,老子也大体荟萃了老子的语录,从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其书晚 与《论语》,约在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簒辑,加工而成。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 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 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 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 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 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老子》五千文,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义蕴深邃,具有较为完 整的思想体系。
整理课件
4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 核心。
二, 老子的思想精髓,是辩证法 的思想
三, 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整理课件
5
一 道的思想
下面我们走进老子的道德经,走进老子的道德经首先接触的就是道,道在老子 书中提出了70多次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之一。
整理课件
2
《史记•老子列传》:“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曾经问礼过老子
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 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 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 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 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老子简介学习总结

老子简介学习总结

老子简介学习总结老子简介学习总结老子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不小。

首先,《道德经》高度地发挥了文学的特定社会作用,对当时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老子简介学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子简介(一):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末期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国苦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简介(二):老子(本名李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大约于公元前571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楚国苦县。

据《史记·老子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简介(三):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生活时代在春秋后期,与孔丘同时而略早,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图籍。

孔子到周,曾向他问礼。

老子见周衰,即离去,莫知其所终。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又一说老子即老莱子。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是关于老子身世最权威和详尽的资料,可是也仅有几百字,并且老子的姓名、年龄不定,生卒年月无存。

《道经-第十二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道经-第十二章》(老子)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关于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从38章开始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第十二章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二章译文
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

所以应该抛去外物的引诱来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

道德经介绍

道德经介绍

道德经介绍《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道教的重要经典。

老子是公认的“诸子百家之祖”、“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他所撰写的《道德经》(《老子》),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医学、军事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天文学、养生学等等,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也成为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道德经》的传播,与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息息相关,道教源于中国古代的神仙和方仙之术,成型于东汉时期。

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天师在今天的四川大邑县鹤鸣山布道,创立了“正一盟威之道”。

初次入道者,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入道者须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道”。

公元141年,即东汉永和六年,张道陵作道书二十四篇,为道教成型的开始。

他奉老子为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

《道德经》作为道家思想的主要经典,与道教相互依存,相互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简介《道德经》为老子所著,是一部韵文哲理诗体,原名为《老子》,《道德经》一名是后来的称谓。

它阐述了“道”的概念,以及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

道德经有上下篇之分,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整本书以“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作为中心思想,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道德经》里主要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法自然”,“道”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最早的唯物主一观点就是从道德经里体现的。

《道德真经》是《道德经》的另一名字,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为后来道家思想的建立,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古代,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无法用正常思维解释的事情,逐渐成为了鬼神操纵之事,成为了鬼神论说,进而在民间形成了许多的门派,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道教。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他以自然、灵魂作为信仰,他们相信并且崇尚一切神灵,以得道成仙、垂济法人,无量度人作为主要宗旨。

老子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成为了道教的主要经典。

虽说《道德经》是道教奉行的主要经典,但是却不能与道教混为一谈。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无为是在事物开始阶段的为,即是有为,对早期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西汉的“文景之治”到唐朝“贞观之治”都有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并且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贞观年间,《道德经》被译为外文,传入天竺等地,间接的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道德经》其实并不像许多人认知的那样,是一总以道德作为论据的书籍著作。

从《道德经》的内容不难看出,所谓的“道德”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阐述的概念也是各不相同的。

道就像自己的心灵,而德就如同自己的身体,二者缺一不可,相互融合却不能等同。

以现代知识来宏观的认识道德的含义即是:道是人的认知,是世界观,而德是过程,是方法论。

这部享誉世界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对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甚至享誉国际,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研究《道德经》,感受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更是一笔宝贵的、不可缺少的文化财富!简单购中国。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搜狗百科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搜狗百科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搜狗百科聪颖少年老子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

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

”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

”“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

”“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

”老聃又问。

“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

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

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

”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

”老聃问道。

“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

造物之功,故可为也。

”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

问家将,家将不能言。

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

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

”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

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

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

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

”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简介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

根据《史记》记载,此书为为春秋时代周王朝史官老子所撰。

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楚国人。

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著作,后来为道教所吸纳,于是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

《道德经》历代流传版本多种,全文五千余字。

今日流行的版本分为81章,据考始自东汉河上公注解本。

《道德经》包含上、下二经。

上经,又称《道经》,共37章;下经,又称《德经》,共44章。

1993年中国湖北省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本,共有甲、乙、丙三本,年代大约战国中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传本。

1973年中国湖南省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本,有甲、乙两本,《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不分章,年代为秦末至西汉初之际。

另外可能抄写于西汉武帝后期的北京大学藏汉竹简本,注明老子上经、老子下经之标题,共分为77章,也属于《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之传本。

关于《道德经》的注解,唐代以后,以东汉河上公、三国魏王弼二注本最为广传。

而从魏晋至隋唐,根据唐末道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统计共有六十余家,其中多半为道士。

宋代以下,《道德经》的集注本形式逐渐兴起,如元代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便参考了唐宋注解130多家。

明清时期注家辈出。

自战国以后,历代注解本计有1600多家,蔚为大观。

至于道教的注本,则以敦煌写本《老子想尔注》最具代表性。

其中王弼注本,属于哲学性的著作。

而河上公注,则发挥了养生思想。

想尔注本,多以道教神学、戒律等观点作诠释。

所以《道德经》不只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不可抹灭的地位,也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而且发行量最多的世界名著。

《道德经》是因应当时礼坏乐崩、政治社会失序的时代难题,而被创作出来的。

所以全书的内容,虽然偏重哲学议题,但是也涉及政治、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礼乐、道德、伦理等范围,并希望透过无为、自然的方法,根本解决上述各种问题,以便政治社会秩序回归正轨。

老子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太清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道德经》在道教史上更是一部根本大经。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武功文刀 2018-01-24 11:16《道德经》简介《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真经》。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先秦诸子分家之前的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中国文化名著,被誉为“万经之王”。

全文五千言以道法自然为纲宗,阐述修身、处世、治国、用兵、养生之道以及天地万物之本性、“内圣外王”之境界,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前)、《德经》(38章后),并分为81章。

《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0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老子简介生平及作品(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老子简介生平及作品(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老子简介生平及作品(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老子简介生平及作品(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是朝着本身的对立面。这就是道的作用。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②弱者道之用
一切柔软的事物都会发展壮大,都有可能战胜强大的对手: 这就是道德作用,也就是以柔克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天以易之
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用于人世社会产生了无为而治,与小国 寡民。
②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并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
出来。
③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这点与论语略同,但它比论语更为凝
练,含蓄。
④老子各章几乎都有自己的中心论题。从文章的技艺上说,老子已经有
了严谨的布局,比起论语那种零杂的语录形式来是一种进步。
《老子》五千文,文约而意丰。其文谈玄论道,义蕴深邃,具有较为完
整的思想体系。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 核心。 二, 老子的思想精髓,是辩证法 的思想 三, 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一 道的思想

下面我们走进老子的道德经,走进老子的道德经首先接触的就是道,道在老子 书中提出了70多次
《史记•老子列传》:“孔子问礼于老子”。
孔子曾经问礼过老子
众弟子问道 :" 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 孔子道 :"见之 !" 弟子问。 " 老子
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 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 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 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一道的思想
②老子认为“道”是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总规律。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于变
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
“天”、“地”、“人”都要以“道”为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德之人的行动也要“唯道是从”。日月星辰按道而运行;树木花草依道
而生息。人有道而前进,人无道即碰壁,明君有道而国盛,暴君无道而 政亡。因此说,不学“道”不足于修身;不识“道”不足以治国。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 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欲。领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艺术特色
老子的艺术特色 ①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书中有一些韵文文辞,读起来朗朗上口,慷锵
有力。行文参差错落,变化多端。
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 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 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 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 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孔子对老子的高度评价称老子:“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之书《道德经》
据后世的考察,《老子》并非老子自著。而如同《孔子》为孔子语录一
番,老子也大体荟萃了老子的语录,从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其书晚 与《论语》,约在战国前期由道家后学簒辑,加工而成。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

①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对天的信念已经动摇。 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于是他提出了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 母。” : 有一个物质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 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不 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小结:
道的提出 标志着人们介绍世界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意味着天上神权的动摇,也正是地上王权衰落的反映。
二 朴素辩证法思想

①老子学说的精髓:辩证法的思想: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关于 矛盾转化的思想。 他认为事物矛盾双方的转化是一个普遍现象 ,是绝对 的。
《老子》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在其运动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地变化,向对立面转化。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老子立面转化看成了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 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辩证法的总结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总结为两点 ①反者道之动:一切都处在变迁之中,没有永恒的东西,而一切变迁又
老子简介以及道德经
备课人:王俭
一,老子的简介
老子, 前517年(待考察)至前471年 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 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春秋楚国人。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 (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 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 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 思想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