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的完成背景:

相传老子在此点化了函谷关总兵伊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观点:

一,天地万物的成因。天地万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其运行规律和兴衰存亡究竟是谁主宰?这个问题一直是世人想探索而又无法探索的问题。有的国家宗教认为是上帝,有的国家宗教认为是天主。而老子认为这个主宰者是无法名状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勉强称其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一就是太极。老子又说这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天地万物各有不同的秉性,这个秉性就是“德”。是天地万物的具体体现,而这个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说明道是天地万物来源的本体,德是道的具体功能体现。道通过德主宰天地万物。“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人的处世之道。老子教导人类处世的观念有很多是值得借鉴的。其一,要柔。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要学会象水一样随物就形,就不会有困惑,而且会很自在。其二,人要知止知足。“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人不可为名利所惑。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也不要追求盈满,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三,人要慈爱。这也是老子的“三宝”之一。要对世间万物无论善恶保持一种慈爱之心,因为万物皆道所生,德所养。而且所谓善恶只是所占的角度不同罢了。人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时就是一念之间。其四,要节俭。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二。天下万物都是道所生,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学会节俭。不要将物糟蹋浪费,更不能暴殄天物。其五,不为天下先。这也是老子的“三宝”,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强,木出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三,君主为政之道。老子的为政之道主要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

根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永远是无所作为的,但实际上却生养天地万物而无所不为。侯王如果能遵循道的规律,万民自然会教化为完美的人。关键是要人民没有私心杂念。即“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在无为的同时还要“无争”,要谦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为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江海因甘于处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处于万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语上对万民谦虚,也不要与万民争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提倡第二个为政之道就是“德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

四,兵家之道。老子的用兵之道主要有:第一是兴正义之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第二是“不武”,不怒。“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认为“天恶强,勇于敢则杀。”第三是不客战。“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得尺。”第四是不轻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矣。”第五是示弱。这样可以让对方轻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时柔弱似水则无坚不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五,养生之道。老子非常注意养生。据史料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老子的养生之道一是清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二是要顺其自然。老子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三是建立朴德。要见素抱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说明修身养性的重要。四是要稳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启示意义:

《道德经》是一服调整平衡心态的良剂。二十一世纪生活节奏更快,竞争拼搏更剧烈。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经》提示你要“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在烦杂中留给自己一块清净恬静的空间,自足自乐。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好事非绝对是好事,坏事也非绝对是坏事。《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十分精辟的。绝处逢生,乐极生悲。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会碰到的。

《道德经》给人的启示是十分有益的。如做人要处下不居上,处贱而不为贵,要“至柔”,然后才能驰骋天下.“至坚”,攀高是站不稳脚跟的,跨大步是行不通的。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

无功、自矜不长等话,都足以作为座右铭。

读《道德经》是带着问题去读的。联系先秦历史,稍为懂得老子为什么有这种思想;联系《孙子兵法》,稍为懂得老子的军事思想;联系《周易》,比较容易懂得“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