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究竟讲什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究竟讲什么

毫无疑问,《道德经》是一部讲述如何治理国家的书。

作者老子的治国方法的思想渊源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作者老子对“道”的认识。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可以说,对于这一点作者本人也只是似懂又非懂,不能进行详细的阐述。如果对于“道”这个东西能够完整清楚地了知它,那么对于理解这部《道德经》自然会有极大的帮助。

在这里有谈一谈我自已对于这个“道”的理解。我认为老子的“道”和释迦牟尼佛的“空”,还有《易经》中所描述的太极图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来看太极图,在一个整体中,黑鱼和白鱼各占一半,表示矛盾的对立统一,也可以理解为“有”和“无”共存在一个整体内。黑鱼中有白点,表示有中会生无,白鱼中有黑点,表示无中会生有。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看黑鱼和白鱼相互追逐,本身就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太极”有到极致的意思,这表示对于任何事物进行无限分割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有无共存的这样一种状态。万事万物就是以太极图所描述的这种形式存在。

对于佛家所说的“空”,这“空”不是有也不是无,我给“空”下的定义是,对无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无限分割后有无共存的状态,是一种动态。这和太极拳图所表述的思想也是一致的。有关佛经方面的内容大家可以去读我所写的有关

佛经的讲解,在这里有也就不多讲了。

我们再来看看老子的“道”是怎么样的。《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讲:“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是可以说明白的,但是“道”不是恒定不变的,“名”也是可以表述的,但没有不变的“名”。这里面已经在强调变化无处不在。而《易经》的“易”字也就是变易的意思。所以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之中,这一点大家都认可。这里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其实“道”这规律是永恒不变的,那么什么在变呢?在“道”这规律支配下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刻在变化着。用佛家的话来说叫做“名相在变,空性不变”。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切都在变,但是“一切都在变”这一点不会变。所以我认为老子对规律和规律支配下的事物区分得不是很清晰。如果老子有注意到这一层面的话,那么这第一句话应该这样说:“道可道,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也就是说“道”这规律就可以加以表述的。这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在这种规律支配下所产生的万物(名相),也是可以加以分析利用的,但是这些事物不是恒定不变的。大家去读佛经,如来佛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但他又强调“空性不坏”。可见如来佛祖对于这一层面区分得很清楚。所以,我认为老子对于这个世界还有不清晰的一面,或者说表述不够完美的一面。

在这里我再补充说一下,“名相”和“道”,“空”的关系

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是“相载空出”,也就是说客观规律是以具体的事物为载体而体现出来的。没有具体的事物,那么客观规律不能得以体现,但没有客观规律的作用,事物不能存在和变化。而先哲们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成住坏空”的变化的观察而得出这些规律的。

我们再来看:“此两者(指无和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有”和“无”这两者是“同出而异名”,那么可以说这个人对这世界的认识程度非常高深了。这与太极图中的黑白共存一处也是相符的。对于这个观点,老子在二十八章中“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在四十二章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有所表现。

在一章中,作者老子讲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第二章中讲道:“有无相生。”在第四十章中讲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些都表明作者老子理解到万事万物无中生有,有中变无的道理。可见老子的思想渊源与太极图所表达的是一致的。

那么作者老子是如何将这种“有中生无,无中生有,有无共存”,这种矛盾的对立又统一又不断变化的思想转化为治国之道的呢?有人认为老子提倡“无为”治国,这显然不够全面,又有人说是“无为无不为”,我觉得还不够完整。我觉得老子的思想转化为治国的理念,这种理念的正确表述应

该是在“无为”的大环境之下,让万事万物“无为无不为”地自由发展。这也是我在读完《道德经》后,用老子的行文方式给“道”所下的定义。那么如何去理解在“无为”的大环境下万事万物“无为无不为”地自由发展呢?

首先是针对大环境而言的“无为”。对于这一层,作者在书中多处讲到,如在四十三章中“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四十九章中:“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在五十七章中:“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些都体现出圣人的“无为”之治。正因为“圣人”是“无为”,那么老百姓能“无为无不为”。也就是顺应老百姓的这种矛盾的对立又统一又不断变化的自然变化。这其实是圣人通过克制自己,让老百姓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采取各种行动,去追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圣人”的“无为”是为大家创造了一种宽松、自由的大环境。我们读《道德》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无为”而治非常强调。

虽然有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大环境,但是整个国家机器具体如何运转呢?这点非常关键。我认为许多事情,包括一个国家的运作,都是有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转化变动的一面,但是作者老子对此没有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学说,不能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或许在他那个时代,要想让君主“无为”而治已经是

天方夜谭了,自然谈不上“无为”之治下如何“无为无不为”的去使这个国家机器有效地运转起来。

我们来看美国人是如何治理自己的国家的。就美国的政治体制而言,我们看不到有一层外在的圣人“无为”而治的大环境。我觉得美国人是不相信什么“圣人”的,也就是他们对人总是有怀疑的情绪,认为人性是恶的,是需要约束他们的。(我认为其实人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一面,不能一棍子打死。)纵观历史,老百姓依靠“圣人而治”有过好日子的时候,也有过坏日子的时候,但可以说大部分的日子是过得不舒服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的确是出现过几个圣明的君主,为大众的利益而舍弃自己的利益。不过,如果你认为只有在英明的“圣人”的领导下,大家才能过上好日子,那么是思想太过天真了,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圣人”的方法。

美国没有圣人的“无为”之治。那么圣人“无为”之治之下的“无为无不为”的秩序是如何得到行之有效的维护呢?这要归功于《美国宪法》。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如果美国有个圣人实行“无为而治”。那么这个“圣人”的存在的目的就是能让大家能够“无为无不为”地自由发挥。现在美国没有圣人,但在宪法的约束下,大家也能享有“无为无不为”的权力,那么我们来看美国宪法对于这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