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四 1 第11讲 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11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于东西方人文精神异同的认识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
2.不同点项目东方西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关注“社会”中的人特别强调作为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强调人的平等,宣扬民主与法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比较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
【最新推荐】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第4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一、明清时期的旧传统与近代化的曙光旧传统新因素政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重农抑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民营手工业崛起,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文化理学主导束缚人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传统科技大成西学东渐开始;产生早期启蒙思想;文艺大众化、世俗化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保守,落后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1.新编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明清时期突出表现是()A.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声威B.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C.“戎狄蛮夷”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D.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民族政策B[郑和下西洋是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不符,故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符合题意,B项正确;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C项;“改土归流”政策,只是清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故排除D项。
]二、明清时期经济新现象及产生原因1.经济新现象(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4)各地区之间,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5)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逐渐向边地迁徙,向海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2.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
(3)自然经济占主体的封建经济,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
(5)封建政治中心的北迁,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复苏。
[针对训练]2.从明末到清代,湖广的稻米顺江东下,以接济江浙产棉区和棉织区。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41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Word版含答案
第41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知识点一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条件: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3)政治条件:天主教会与德意志间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2.概况(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
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4.影响(1)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2)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3)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宗教改革的特点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核心论点: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民族自由的特点。
知识点二启蒙运动1.背景(1)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3)政治: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2.核心:“理性”,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3.内容(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4.代表人物代表作观点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孟德斯鸠的法治观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十一)第十一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质量检测(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
”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B.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C.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D.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解析:选D。
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自由贸易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 项。
2.(2020·山东高考模拟)1963年,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托宾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十年来我们在收支平衡中能够允许亏空,是因为我们的债券普遍的被作为货币接受。
”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外部债务大幅度下降B.利用国际金融规则谋利C.黄金的储备不断增加D.任意调整黄金美元比价解析:选B。
材料“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强调的是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为自己谋利,故B项正确。
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却出现了美元过剩的现象。
这可以用来说明()A.国际金融体系失去了稳定性B.美、日、西欧形成三足鼎立格局C.美元的价值逐渐下降D.美国经济实力逐步下降解析:选C。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随着美国海外支出费用激增,国内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元逐步贬值,故C项正确。
4.(2020·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逐渐联合,但是英国拒绝参加;此后,联合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申请加入欧共体;欧元推行后,英国不肯做第一批“欧元国”;2018年英国退出欧盟。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11 古代希腊、罗马
2.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罗马法 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 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 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3.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基础,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古希腊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强调人生的价值,崇尚知识与智慧,追求真理, 闪耀着理性探索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专题十一 古代希腊、罗马
内容索引
析 考纲考情·明方向 建 思维导图·知特征
【知识导图】
【专题概览】 本专题包括三部分内容:
1.古代奴隶制民主的代表、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最初基础的雅典民主 制
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 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 就。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与近代西方政治
单元综合提升一、古代希腊与罗马文明的比较1.文明的拓展方式(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
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
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2)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针对训练]1.(2020·广东六校联考)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解析:选A。
材料“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反映的是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故A项正确。
2.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
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
这一规定表明()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解析:选C。
通过题干中“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故C项正确。
二、全面认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确立和发展(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果,它的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人民主权说。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14 4 专题优化提升
专题优化提升一、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程1.萌芽:早期的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中,突破了神学对人的束缚,开始从实际出发,反对迷信和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2.曲折:欧洲中世纪教会的专制统治使“神”进一步成为无须怀疑的世界主宰。
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现实生活被否定,人的价值被贬低,神学思想占据了中心地位。
3.复苏:14~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了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形式,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产生了针对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长期被宗教神学所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被蒙蔽的理性得以昌明。
4.成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深化,终于在17~18世纪爆发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阐释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治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和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启蒙运动将西方的人文精神发展到成熟阶段。
[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2020·广西名校联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
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
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详细分析:选D。
根据材料“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可知,古希腊个人主义的泛滥,故D项正确。
2.(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但此时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如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再有头顶上的金色光圈,而是显得更为温和、端庄。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11 3 专题优化提升
专题优化提升一、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阶段时间变化开始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发展阶段19世纪初期到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了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加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推动了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陷入困境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及其之间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战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制度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全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了交通、贸易、生产、金融、信息、科学、文化等全球化,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1.(2020·湖北八校联考)近几年,无论是英国脱欧、特朗普现象,还是恐怖主义,都指向一种迥异于过去二十年“世界是平的”的判断。
当代民族主义浪潮正与全球化的发展相伴而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具有不同发展趋向的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交通工具的改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而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效应,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材料二近年来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
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是不均等的,也出现了相对贫困和边缘化现象,即所谓的“第三世界化现象”。
【最新推荐】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版教师用书:第4部分 第11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历程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世界政治局势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1)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2)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3.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4.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
[针对训练]1.(2019·广州调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
这一调整()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A[由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知,此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根据材料中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可知,美国意在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而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而非美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51年宣告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在于西欧经济一体化、日本经济的发展,而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调整,故D 项错误。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2 第2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拓宽知识广度
1.(2019·高考全国卷Ⅱ·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
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命题点:战国后期,秦 国能够完成,大型水利 工程的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史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
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
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史料解读】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1)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形态从“封建制”到“官僚制”的演变。
(2)史料二反映了王夫之对郡县制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
二、挖掘知识深度
2.(2013·高考全国卷Ⅰ·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
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位贤能到血缘世袭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排除 A 项,“周秦之变”一个方面是从贵族
政治到官僚政治,排除 B 项;礼乐治国和法律治国体现的是儒家和法家治国思想的不
同,排除 D 项。
4.(命题点:秦朝官吏管理的规范化)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
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
三、百官公卿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一单元+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文明的比较中国希腊政治特色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控制地方,皇权至上建立了直接奴隶主民主政治,公民获得了较充分的民主权利,后来造成政局动荡地理环境大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山多地少,土地贫瘠,港湾众多,便于海运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落后,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专题二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文明的比较1.文明的拓展方式(1)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
(2)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国家的形式(1)希腊:分散的城邦制。
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罗马: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实行总督统治。
3.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1)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2)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专题三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的异同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考向1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发展的贡献梭伦改革前,城邦公职人员由贵族会议“自行选举”。
改革后,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
这一变化有利于()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民众参与城邦一切政务C.产生高素质领导者D.雅典平民掌握国家权力答案A解析“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再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产生”,这种方式有利于打破贵族特权对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公职人员先由各部落投票预选候选人”没有说明全体民众均可以参加,故B项错误;“抽签”这种方式无法确保选出者的素质,故C项错误;“这些候选人”不一定全部是平民,故D项错误。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人民版
2.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进步性和反 动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等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上,历史人物有时间阶段上的划分,从 不同阶段上作出不同评价;在横的关系上,历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评价时应采用方面 论的方法。 (3)发展性和长远性原则: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顺应历史进步潮 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角度去评价。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建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又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邓小平 (1)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2)南方谈话: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2)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 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所属的 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也不能以贴阶级标签的方式代替 阶级分析。如对剥削阶级出身的人物或其代表人物统统加以否定就是一种典型的“贴标 签”。
(3)正确处理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这样处 理二者的关系是历史的复杂性所要求的,动机和后果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又是矛盾的, “好”的动机有可能带来“坏”的后果;“坏”的动机在特定条件下又能带来“好”的 后果。如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其动机和后果就背道而驰了。
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线索1 中央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线索2 地方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
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时期历程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线索3 选官制度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世官制→血缘(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国、秦朝和汉初军功爵制→军功(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德行、才能(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考试成绩(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线索4 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机构设置: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刺史;唐—御史台;宋—御史台、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清—都察院。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4 6 专题优化提升
专题优化提升一、古希腊与古罗马两种文明的差异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拓展方式古希腊通过海外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来文明并拓展希腊文明古罗马通过战争扩张疆域,在继承古希腊文明、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国家组织形式古希腊实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古罗马实行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政治体制古希腊实行主权在民和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古罗马初期实行贵族共和制,随着对外扩张逐渐转变为帝制政治文明贡献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罗马法是世界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现代法律的基础[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1.(2020·广东六校高三联考)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这反映了()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详细分析:选A。
材料“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反映的是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面的渗透,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邦相关事务,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雅典属于古希腊的一个城邦,故C项错误;“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
2.(2020·皖南八校联考)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
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
这一规定表明()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详细分析:选C。
通过题干中“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可知,《十二铜表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中“‘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可以得出罗马的平民也可以得到保护,不能推出贵族掌握财产特权,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项错误;万民法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故D项错误。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12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人的法律
2.依据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 治为近代民主提供了渊源”这一观点?
试答:“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 国家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制和任期 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1.民主政治的特征 (1)直接民主: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2)主权在民:公民大会对国家事务拥有最高的决策,是“主 权在民”的集中表现。 (3)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负责国家事务。 (4)崇尚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雅典民主政治运行的 基本政治原则。 (5)权力制约: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互相交错。
1.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中说:“我们……权 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据史料一并结 合所学分析指出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他心 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试答:“全体人民”是指自由民中的少数成年男性公民。 本质特征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提示] (1)雅典民主政治中体现的“人民主权”“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国家机构“分权”的组织形式、国家公 职人员的选举制和任期制,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
(2)雅典民主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 的极少数人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容易导致 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城邦 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故选 B 项,排除 A 项;城 邦面积小,C 项说法错误,排除;“全体国民直接参政”说法 错误,应该是全体公民参政,排除 D 项。
2.张广智《西方史学史》载,“一般来说,古希腊历史和 文明的领域内,并不存在什么能够有权要求管辖全希腊的和某个 地区的最高政治权力”,“即使在结盟的各个城邦之间,也是始 终保持各自的独立地位”。这反映出古希腊( D )
2021版高考历史教师用书:第4部分 高考讲座(三)
高考讲座(三)世界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1.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
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
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
2.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即材料的第一句,或材料的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层次和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系教材,列出提纲,材料涉及要点完整全面。
“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
3.答案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
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做出明确规定的。
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
[例1](2018·全国卷Ⅱ)(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考点要求:(1)孔子与老子的思想;(2)百家争鸣;(3)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经济: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士”阶层崛起。
(4)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2、派别及代表人物(1)道家:春秋老子(创始人,著《道德经》);战国庄子。
(2)儒家:春秋孔子(创始人、至圣);战国孟子(亚圣)、荀子。
(3)墨家:战国墨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1、儒家的主要观点(1)孔子(春秋,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古代思想、教育、政治家)①核心思想:“仁”、“礼”a.含义:爱人,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意义: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②政治思想:德治。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体现民本思想。
)③礼乐思想:“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保守思想)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首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言行被弟子们载于《论语》。
(2)孟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政治主张:a.“仁政”(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b.“民贵君轻”(民本思想)②伦理观:“性善论”。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3)荀子(战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①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古代西方与近代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条主线:线索一古希腊民主政治公元前8~前5世纪,在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等相继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达到顶峰。
它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线索二古罗马法律体系在罗马扩张导致的不同民族的尖锐矛盾及经济社会纠纷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
罗马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线索三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1)在工场手工业发展的17、18世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逐步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美国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政体。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第11讲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一、背景条件1.地理环境: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2.经济条件: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工商业繁荣。
3.思想文化: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
4.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城邦珍视独立自治,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
5.社会基础:公民是主体,政治素质高,珍视个人自由,集体荣誉感强烈。
二、发展历程改革时间内容地位梭伦改革(奠基) 公元前6世纪初(1)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2)政治:实行“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 公元前6世纪末(1)实行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区选举制度(2)组成“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1)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2)使所有公民都有(3)制定“陶片放逐法”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伯里克利改革(黄金时代) 公元前5世纪(1)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充分权力(3)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政公民发放津贴贵族政治权力被大大削弱,希腊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雅典民主政治中的“权限交叉”现象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核心论点:雅典民主政治中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力存在交叉现象。
三、评价1.进步性: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局限性(1)民主范围: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2)民主性质: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3)参政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是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明目张胆地列为专制对象。
……最后,还要看到这个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
这些局限都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核心论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及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图解历史】城邦国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信息提取: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和一定数量的具有参政素养的雅典公民。
【漫画解史】陶片放逐法信息提取:陶片放逐法虽然保证了多数公民的直接投票权,但也出现了对城邦有贡献的人被驱逐的“民主暴政”。
【概念辨析】“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构图解史】雅典国家权力运行信息提取:在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这种制约以国家机构权限的交叉为特色,以图达到“权力和谐”。
【教材补遗】雅典程序性民主雅典程序性民主强调民主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属于价值理性,侧重于从整体角度阐释民主,但很难保证真正的民主。
雅典民主制度程序性民主的主要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等国家机构设置。
运行实行比例代表制、任期制等。
全体公民都有机会被选为陪审法庭成员;选举方式是抽签选举;司法审判中采取法庭辩论等形式与程序。
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相对粗糙,雅典的程序性民主无法保证真正的民主。
重点一爱琴海上的文明之火——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过程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过程1.条件【论点】从地图可以看出古希腊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其环海、多山、多岛,其他文明一般是在大河流域。
希腊环海有利于海外贸易和商业活动,多山利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
2.过程【论点】爱琴海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古希腊的文明经历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之后进入了古希腊文化繁荣时期的“荷马时代(黑暗时代)”“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经历了三次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时期。
希腊地理环境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史料一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黑格尔《历史哲学》史料二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
——黑格尔《历史哲学》史料三雅典呢,只要一块狭小的领土和一个少量的人口,几乎可以实行一种纯粹的或者直接的民主政治。
——海斯、穆恩、韦兰著《世界史》【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古代希腊半岛靠海、多山、河流交错的地理环境,易于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
(2)史料二说明了海洋对希腊传统观念的影响。
(3)史料三说明了古代希腊城邦的规模及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二分析,古代希腊特殊的地理特征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产生、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试答:(2)有学者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雅典民主政治。
根据上述史料,谈谈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试答:【提示】(1)为工商业和航海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受海洋影响易于形成希腊人开放、冒险、富于探索的民族性格。
促使人们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靠海、多山、交错的河流,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有利于小国寡民城邦国家的形成,为其民主政治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之一,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加速社会发展,恶劣的地理环境则可能延缓社会的发展。
【历史追问】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关系。
试答:【提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只是因素之一,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起了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1.政治上: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
2.经济上:海岸线曲折,众多优良港湾,为工商业者开展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价值观上: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环境,有助于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民族精神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动力,造就了古希腊人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重点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及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下图是古希腊人口结构与公民所占比例图示。
——潘桂仙《试析伯利克里时代民主政治局限性》【解读】图片中“自由民”不等于公民。
公民有公民权,可参加公民大会。
自由民强调有人身自由,但不一定有公民权。
图片反映出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奴隶和未成年男子被排除在外。
【结论】实质: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影响史料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
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
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会议,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 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史料解读】史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民选举、将军任期、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陪审员的产生等内容。
【问题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试答:【提示】特点:轮流执政(或抽签选出);公平公正;任期短。
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或最大程度地维护民主制度);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1.主权在民: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等等。
2.法律至上:雅典实行严格的法治,提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3.轮流执政: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都有一定任期。
4.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如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陪审法庭等;雅典公民广泛参与陪审法庭,对官员和法律的实行进行监督等。
5.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城邦为上、政治为本是雅典公民的共识。
客观地评价雅典民主政治1.进步性(1)民主的创举。
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2)多数人参政。
集体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3)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雅典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促进了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希腊的全面繁荣,使古希腊在文化领域取得众多辉煌成就。
2.局限性(1)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形式,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