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经济比较
如何解释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从制度视角的研究回顾
k t u p rigisi t n )之上 。 e~ p ot t u i s s n n t o
当前 ,对中印两国经济进行比较、对 比和分析
的研 究可 以说 是 汗 牛 充 栋 。20 03年 7月 ,麻 省 理
工学 院 的 黄 亚 生 和 哈 佛 大 学 的 韩 太 云 ( rn Tau Kh n a a n )在美 国 外 交 政 策 》杂 志发 表 的 《 度 印 是 否能够 超越 中国 》一 反 当时 的普 遍看 法 ,认为 在 长期 内 ,注 重 国内市场 、本 土 民营企业 强 大有力 的
[ 中图 分 类 号 ]F 31 .5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 5 6 ( 0 1 5 1/ 75 文 文 00 9X 21 )0 —
0 82 0 0 — 8
于 中印 比较依 旧不 断有 各种新 的观 点被提 出来 ,主
一
、
引 言
流媒 体 的持续 关注 也显示 出中印 比较这个 话题 不但 并 未终 结 ,而且话 题 的重心 正越来 越意 味深长 地集 中在 “ 谁是长 期增 长 的胜者 ”之 上 ;并且 讨论 的方 向则 日益从 经济 增长 的直接 动 因移 向保证 经济 长期 繁荣 的 深 层 原 因_ —市 场 支 持 性 制 度 安 排 ( r 一 ma—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
中印经济发展方式对比——哪种模式造就强国?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一直以来都备受世界关注。
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却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中印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对比,并分析哪种模式更有可能造就强国。
1. 中印经济发展背景中国和印度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两国的经济发展背景存在一些差异。
1.1 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市场化改革、开放政策和产业升级等。
这些措施使中国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1.2 印度经济发展背景印度经济改革开始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印度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如减税、放宽外资限制和推动数字化转型等。
这些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使印度成为全球服务业的重要中心。
2.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对比中国和印度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面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2.1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出口导向和制造业为主导,这使中国能够迅速崛起为全球经济大国。
中国政府通过鼓励外国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式,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
此外,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消费升级,推动了内需的增长。
2.2 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不同,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服务业的发展。
印度政府推动了数字化转型、外资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并促进了印度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政府还推动了农村和农业的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哪种模式造就强国?无论是中国的制造业模式还是印度的服务业模式,都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对比。
3.1 经济增长中国的制造业模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为国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1. 简介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印两国作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 FDI)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对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并对其中的一些趋势和影响进行讨论。
2.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2.1 中方对外直接投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1万亿美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采矿业、金融业等领域。
在海外投资中,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2.2 印方对外直接投资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
根据印度工业和内部贸易部(Department for Promotion of Industry and Internal Trade)的数据,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2019年底达到了2680亿美元。
印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和矿产资源等领域。
然而,印度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对较低,印度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存在感有限。
3. 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3.1 投资方向的差异中方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企业通过对海外工厂的建设和并购,将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以拓展市场份额和获得资源。
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多地集中在信息技术和服务行业。
印度企业通过向海外市场提供软件开发、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获得盈利和扩大业务。
3.2 投资方式的差异在投资方式上,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尤其是在国有企业的参与下,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外国企业来获取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相比之下,印度企业更多地采取绿地投资和合资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3.3 投资规模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差距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存量远远超过印度。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其启示论文
中印两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及其启示中图分类号:f1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6-000-02摘要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在经历了长时期的殖民和战争的创伤之后,针对本国国情采用不同手段开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在印度的发展史上,一直注重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研究,而发展迅猛的印度,也在改革发展中对中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软件业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总量扩张。
在经济转型中,中国和印度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经济发展模式和战略的选择,既深刻地受制于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又会对以后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路径依赖,从而产生长期的重大影响。
一、早期计划经济模式发展时期中印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独立后的印度为消除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建立了以公营和私营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计划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类型”为目标,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消灭贫困和争取社会公正的国家。
印度主要依靠外国经济援助弥补本国的不足,重点发展国营经济,加速民族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保持较低的储蓄投资比例,较低的对外经济依存,较大的服务经济成分,较多的劳动力参与,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秉持着经济独立自主的计划战略目标,从而逐渐形成具有印度特色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解放以后,基本上照搬前苏联斯大林的集权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和土地改革运动,建立起计划性的社会主义工农业基础,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农村集地化。
中国的工业化模式基本上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利用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从农业那里汲取工业化资金。
在新中国最初建立的那段特殊发展时期里,以“集中统一、自上而下”为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并使人民均享增长带来的利益,这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目标。
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 即便 印度 迅 速 加 大对 基 础 印度 的经 济 总量 与 人 均 G 要 低 于 指 标 是 9 DP
2 , 界排 名 l 位 。 0 8年 , 国 G 中 国 ,但 其产 业 结 构 中服 务业 的 比重较 设 施 的投 资力 度 ,若要 赶上 现 今 中 国基 % 世 2 20 中 DP
就 。两 国经 济的 发展 具 有较 高 的 可 比性。鉴于 此 , 文通 过 两 国经济 的发展 比较 , 发现 我 国在 经 济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本 来 [ 词 ]中 国; 印度 ;经 济发 展 ; 比较 关键
[ 中图 分类 号】F 2 . [ 3 03 文献 标 识 码】 [ 章编 号 】10 —6 6 (0 0)I-090 文 0 99 4 2 1 0 3 -2 1
61 第 %) 2 %。 9 中 印作 为 世 界上 经 济 发 展 最 快 的两 产量 已 由 19 年 的 1 6 吨增 加到 2 0 工 业就 占了 4 . , 三产 业 占 4 .5 90 . 亿 7 08 个 国家 ,的确 有 许 多相 似 点 ,如 :中 印 年 的 23 亿 吨 ,增 长 了 3 %。 . 4 3 二 、软环 境 比较 世界 经 济论 坛 ( E ) 布的 《 球 w F发 全
位 ,仅次 于美 国和 日本 。 P P法计 算 , 上 升 ,且 第 三 产 业增 长 迅 猛 。 由此 也 可 增 长 的最 主 要 因 素 。 于基 础 设 施 原 因 , 按 P 由
中 国的 G P在 2 0 年和 2 0 D 07 0 8年分 别 为 以发现 印度经济发展 的问题 :尽管 印度 在 印度 出 口商 品 的平 均 时 间 要 比 中 国多 70 1 15 . 美元 和 7 14 3亿 9 6. 美元 。 占世 独 立后 就 开 始 实 施工 业 化 战 略 ,但 印度 l 3亿 6天 。 界总 量 为 1. %和 l.%,是世 界上 仅 第二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国 民经 济 中始 终 没 有 07 8 1 4 次 于 美 国的 经济 大 国 。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一)地理位置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二)资源与能源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2.3%,中国为美国的1%)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3.2亿美元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四、中印经济结构对比(一)中印产业结构对比1.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印度:产业排列顺序是"三、一、二中国:产业排列顺序是"二、三、一2.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情况印度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发展迟缓相对印度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更快3. 50年来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有同也有异印度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三、一、二"中国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二、三、一4.中印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印度: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低级层次(4.2:4.1:91.7中国: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优于印度(10.3:32.2:57.5)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国比印度优势明显5.中印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对比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时间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68.7%下降到49.0%,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印度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1971年至1991年的20年时间内仅下降了5.3个百分点(二)中印对外贸易结构对比从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两国贸易都在朝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显然大于印度1.印度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为78.1%,到1999年增长到83%2.从1997到200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86.9%上升到89.8%(三)中印区域结构对比1.印度:各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2.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两国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是有关的。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中印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比较:结构性视角
一
、
引 言
作 为 两个 经 济发 展 中的 人 口大 国 ,中 国与 印度 的 比较 研 究正 在成 为 一 门显 学 。 中印在 经济 发展 方 面 ,最具 有 可 比性 的就是 两 国经济 发 展 中 的收
98
中印经济 发展 中的收入分配比摄 结构 性 角 视
入 分 配与 贫 困化 问题 。 中 印两 国的 这个 问题 已经 引起 国际学 术 界 的充 分关
另 外一 些 国 际机构 ( 如世 界银 行 )及 国 际学者 也 从 实证角 度研 究 了中 国收
入 差距 问题 。
有 关 印度 收入 分 配研 究 中 ,城 乡个 人 不平 等 、地 区 发展 差距 及贫 困 问 题 是研 究 的 重点 。对 于 印度个 人 的整 体不 平 等 的基尼 系数 研 究 ,主要 是 运 用 家庭 人 均 消 费支 出计算 出基 尼 系数 ,同 时 以此 进 一步 分析 各个 邦 内部 的 不平等 , 费支 出意义 上 的基尼 系数 显示 不平 等逐渐 上升 。 a t 消 D t 等 研 究 了 印度 收入 分 配不 平等 与 贫 困化之 间 的关 系 ,重 点探 讨 了经济 增 长和 再分 配
国家 ,都 面 临着 推进 工 业 化 、城市 化 和现 代 化 的任 务 ,经 济 发展 中面 临人
口和就 业 的压 力 都较 大 ,农 村 内部 不 平等 、城 市 内部 发展 不 平衡 和 收入 的 不 平等 都有 不 同表 现 。第三 ,两 国 同样 具有 典 型 的城 乡二 元 经济 社会 结 构
变化产生更大的影响和作用;而在 中国,发展的政策偏向以及制度安排对
于城 乡内部以及之 间、地 区之间的不平等 因素则更大一些。对 于中国而言,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长率年平均 为 9 4 % 以上 , 印度只有 6 %左右 。目前, . 而
印度 利用外资数量很少 的原因还在 于, 印度 的公路 、 港 口、 机场、 电供应等 基础设施相对 中国而言极差 , 水 印度
的城市 建设与 中国相 比有较大差距 。 此外 , 中印两 国各 自的海外侨胞对两 国利用 F I D 有不 同的贡献 中国吸引外
(、 1 晋中学院。 山西 榆次 0 0 0 ; 3 6 0 2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 、 山西 பைடு நூலகம்原 0 0 0 3 0 9)
印度被迫卷入 了全球 化的进程 , 可独立 之后 , 却放 缓 了全 球 化的步伐 。” 长期研 究印度 问题的 四川 大学南亚研究所 I 文富德教授 说 , 为了维护 民族独 立 ,他们 对 F l控制较 “ b 严。允许 F I进入的领域 , D 多是被认为需 要引进 国外先进
灵 ”而 中国则被称为是“ 闭的体制 , , 封 开放 的心灵 ” 。 在发展 中国家大都极力吸引 F I加 强对外 贸易的背 D、 景下 , 印度 对 F I的态度似乎与它 的发 展 中大 国地位 极不 D 相称 。19 9 1年 , 由于收支危机 及外汇短 缺 , 印度对 F I的 D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历经了多年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下,中印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度愈发加强,同时,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矛盾与争议,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合作:中印两国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8年,中印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951.7亿美元,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若对印度继续开放,中国可以借助印度加强与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印两国经济互补。
二、领土争端: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是双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印度对中印边界线的划定存有异议,印方试图推行“藏南地区自由”和“南藏”地区的独立等主张,该主张与中国的领土完整原则相悖,使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目前,中印两国已经在扣扎朗(中方称为洞朗)地区发生了民兵对峙,这是当前中印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三、文化交流:中印两国存在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如佛教、印度教等,这样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随着中印之间持续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在逐渐增加。
四、国际关系: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印两国在多边组织中的合作和协调越来越密切。
中印两国在气候变化、反恐、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各自在联合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上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论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对复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印两国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同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需要逐步得到解决。
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的对话和合作。
通过平等、互利的谈判来解决争端,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扩大世界贸易,加深区域合作,这样可以促进中印关系持续和平、稳定、健康、发展的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地区的利益。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
中国印度收入状况的比较权衡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配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问题。
认识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实际上也是认识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结构。
中国与印度收入分配的结构性差异一定意义折射出了中印两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和不同。
印度的经济增长因素、人力资本的决定因素与土地制度的安排对于印度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以及贫困等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而中国的收入分配变动也不否认市场化竞争机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要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制度性安排、政策性因素等视角进行思考,某种意义上,后者对于中国的收入在结构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
作为两个经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正在成为一门显学。
中印两国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可比性,其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两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与贫困化问题。
中印两国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充分关注和极大兴趣。
一、中印比较何以可能?如何比较?我认为,中国与印度的收入分配进行比较,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客观依据:第一,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都受到计划经济和传统国有制观念的影响,当中国建国初期选择联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印度同样也加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和管理,两国都认同社会主义平等正义的价值观;第二,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经济发展中面临人口和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农村部不平等、城市部发展不平衡和收入的不平等都有不同表现;第三,两国同样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特点,农业人口比重都比较高,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不平衡,有较大的城乡差距;第四,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特点同样很明显,印度有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中国有东部、中部和西部差异;第五,两国都正在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印度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市场化改革并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化改革与制度性因素成为影响两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第六,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直接干预在两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中国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管理着经济事务,印度经济在许多领域仍然受到政府管制,所以收入分配与不平等与此密切相关。
中印经济发展比较与启示
潜力与前景
印度经济增长潜力较大,未来有望继续保 持快速增长。
中印两国贸易总量比较
贸易规模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总量相对较小,但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贸易结构
中印贸易以中间品为主,中国从印度进口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向印度出口加工制成品。
贸易平衡
中国对印度存在贸易顺差,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较大。
04
中印经济发展的启示与建 议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01
02
03
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 训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利 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 种资源,拓展经济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发挥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
业转移;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 业升级,提高国际 竞争力;
印度经济发展的经 验教训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 略,实现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01
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 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02
印度经济发展趋势
03
印度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趋势
印度将加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在 业务流程外包和呼叫中心等领域。
VS
印度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投资环 境;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机制有待完善。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中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
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培养,提 高核心竞争力;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印度经济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金融危机下中印经济比较
龙象之争” 08 的金融危机对两国都有很 大的影响 。笔者将首先对 中印两国的经 济结构进行比较 , 。20 年 其次 比较两国在金 融危机 中受到的影响 ,
及 两国的应对措施。最后得 出中印经济 由于经济结构相似 , 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的内容也相似。但 两国政治经济体制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各 自有
五大 出 口 目的 国分别 是: 国 、 联酋 、 国、 国和 新加 坡 。 五 美 阿 中 英 前 大 出 口商 品是 : 油产 品、 宝 、 石 珠 机械 设 备、 服装 、 品和 化工产 品 药 ( 自商 务部驻孟 买总 领馆经 商室 ) 来 中印 出 1占 G P的 比重都 比较大 , 5 1 D 特别 是 中国 , 07年 中国 20 出 口占 G P 的比重 高达 4 %。所 以如 果出 口受到 的影 响较大将 D 3 会 影 响经济 增长 。 二、 金融 危机 下中 印经济 比较 对 中 印经 济在 金融危 机 的比较 ,首先要 看 的是 中印在金 融危 机 中所 受 的影 响 。 1中 印在金 融危 机 下所受 影响 的比较 、 ( ) 两 国金融 业 的影响 1对 对 中 国来 说 ,中国银行 对外 国投 资 占资产 比重较 小 。总 体来 看, 由于 中 国金融业 相对封 闭 , 我 国金融业 的直 接影 响不 大 。 对 而 印度在 2 世纪 , l 除对外 直接投 资有 所增 加外 , 外证券 投 对 资 也有扩大 。 印度购 买 的美国政 府债券 约 占印度 外汇 储备 的 1%。 0 由于 曾大 量投 资到股 市和房 地产 的资 金的撤 出,印度 的外汇储 备 从 2 0 年 6月 2 08 7日的 3 2 0 0亿美 元下 降到 了 l 月 l 1 7日的 2 2 40 亿美 元 , 得外汇 需求 变小 , 使 引起 印度卢 比大 幅度对 外贬 值 。 ④但 同 时贬值 反过来 又会增 加 出 口, 相应减 少进 口, 有利 于逐渐 改善 印 度 的 贸易环境 。 () 2 对进 出口贸易 的影响 对 中 国来 说 , 中国的储 蓄率 很高 , 济依赖 国外 需求 的比重 比 经 较 大 , 美 国占我 国出 口贸 易的 5 %, 国需 求的下 降讲 极大地抑 而 0 美 制 中 国的 出 口, 响中 国经济 发展 。 由于中 国经济 的外贸 依存度 影 高, 已经高 达 6  ̄ , 0 ' 我国 G P的 4 %左 右是 由 出口拉动 的 , / 0 D 0 因此 , 在 金 融危机 阴影 的笼罩 下 , 国的外 贸 出 口将 受到最 大冲击 。 我 对 印度来 说 , 由于 印度 的服 务业较 为发 达 。 出 口过程 中, 在 最 引 人注意 的就 是 印度 的服 务外包 行业 。印度 最大 的三 家软件外 包 巨头中, 塔塔 2 0 年一季 度净利 润增长率 仅为 4 %, 于上年 同 08 . 远低 9 期 3%的水平 ; 瑟斯( fss 2 0 7 印孚 I oy) 07年度利 润增 长率 为 1%, n 在 8 上年 则高 达 5%; 布洛( i oN润 增速 同样放 缓, 6 维 w r) p 只有 l. 而 1 %, 6 上 年是 4 . 23 %。⑤ 三、 结论 从前 两个部 分对 中印经 济 的 比较 ,对 中印在金 融危机 下所 受 影 响及采 取措施 的 比较 , 我们 能够 得 出中印经 济在 金融 危机下 的 相 同和不 同之 处 。 1在金 融危 机下 中印 经济 的相 同之 处 、 () 1 中印经 济本 身的 相同之 处 同为 发展 中国家 , 年米 经济发 展相似 , 为亚洲地 区 的发展 近 都 做 出重大 的贡献 。在经 济中 , 劳动 密集 型产业 占 了较 大 的比重 , 出 口较 多的 部分也 是劳动 密集 型产 品。 ( ) 金融危 机影 响 的内容相 似 2受 美 国金融危 机对两 国 的金融 ,进 出 口贸 易和实 体经济 产生 影 响 。在金 融方 面 , 国的股 市都 受到 冲击 , 两 股市 都出现 一路 下跌 。 由于 两国 出 口主要 是 出口到美 国 , 欧洲 市场 受金融 危机 的影 响, 出 口都 大幅下 降 。同时 ,在金 融和进 出 口受到影 响后 也都 一定程 度 上的波 及到 实体经 济 。特别 是对两 国房 地产业 的影 响 。 2 中 印经济发展 的不 同之 处 、 () 1 印度 的金 融业相 比影 响程度 更深
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研究
思 想 战 线
21年 期 第3 卷N 5 0 o3 0 第5 0 6 o .1 V 2 0 l6
中 国 和 印度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比较 研 究
李 隽 ,薛勇军
po u t i ) 本 文 通 过 比 较 中 印 两 国 经 济 增 长 rd ci t 。 vy 方 式 , 也 就 是 比 较 要 素 - 入 和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N: 中 印 两 国 都 同 属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 又 都 是 世 界 上 地 大 物 博 和 发 展 潜 力 巨 大 的 大 国 , 近 年 来 在 整 个 世 界 经 济 萧 条 的 情 况 下 , 两 国 经 济 仍 然 保 持 高速 增 长 , 并 且 两 国 经 济 对 整 个 世 界 经 济
的 影 响 也 越 来 越 大 。 究 竟 是 什 么 原 因 导 致 中 印 两 国 经 济 增 长 奇 迹 ? 两 国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是 否 具
(F T P) 在 中 印 两 国 经 济 增 长 中 的 作 用 , 进 一 步
探 讨 实 现 我 国 经 济 长 期 增 长 的 源 泉 , 从 而 研 究
者 们 将 其 改 进 成 新 古 典 模 型 用 来 研 究 一 个 或 者 多个 经 济 体 的 经 济 增 长 源 泉 测 算 。 关 于 具 体 生 产 函 数 形 式 方 面 , 目 前 常 用 的 主 要 有 两 种 生 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经济与印度印度经济的比较
摘要: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常常提起来,并作比较的两个国度,两个国家的体制不同,采取的经济政策也不尽相同。
但是两国同时也有相似的发展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与时俱进的改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所以,本文立足于各自国度的发展上,争取对于中国和印度做出一个完整的比较。
关键字:
中国印度经济生活对比
一:GDP总量以及人均的比较
在开始阐述两个国度经济上的异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对各自的国家性质做一个了解和分析,所以收集了网上的资料,做出了以下的总结:印度是一个西方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由于曾经收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其社会体制中包含大部分西方的形式。
而今,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
受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经济政策采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政府过分干预劳工及金融市场并监管商业活动,由于1991年印度经济危机,加上苏联解体,新国大党政府使印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国贸易及直接投资,逐步转型为自由市场,印度的经济规模获得了较快速度的增长。
关于中国部分我就不再罗列了,再以上的基础之上,试着从各个方面说明阐述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状况。
1、由图可以看的很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不管是总的GDP还是人均GDP,两者的图相似度是很高的,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差不多,都是人口大国。
而这两个图中也很形象的展现出中国在近十多年的发展中,与印度的差距逐渐的拉大。
也可以换个角度说,就是印度在这过去的十多年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人口居高不下的同时,没有合理的给自身一个合理的定位和思考,所以这一轮的发展没能加快步伐赶上中国。
2、GDP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全部,但是,却是一个国度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参照物。
综合来看,中国的经济指标中的GDP想比较于印度而言确实是有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中,但是很显然的一个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那么,接下去的经济奇迹又会在哪里绽放呢?印度是否有能力承接中国手中的接力棒呢?中国的未来的去向又是如何,能否及时的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呢?这一些问题,我觉得我是没办法回答了,通过课堂也只是做了一个了解,而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也只能等到以后有机会去认识了。
二:森林面积占土地百分比
1、总体而言,两国的森林面积占比这些年来是有所提升的,可以看出两国在经济发展的同
时也并没有完全以环境的破坏而作为代价的。
但是,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这个比例是算低的,也就是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这一点上有所作为。
2、相比较而言,中国和印度的森林面积稍逊于印度,但是印度的增长相较于中国则较为缓慢。
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而言,中国的经济在这种程度上的森林面积会有比印度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人口增长率与劳动力总量
1、关于人口增长率上,中国远小于印度,但明显的也是中国的人口增长一直处于下跌中,且下跌的幅度较小,而印度的人口增长虽然下跌但是幅度明显大于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总所周知的是我们这么些年以来一直做着计划生育的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是中国人口增长率逐年降低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而相对的,同期的印度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导致了人口的高度增长。
一般而言, 两国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之巨大差异, 经过人口增速反向差异的放大效应以及叠加, 其结果应该是人均国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放大。
总体上看中国正在从人口负担严重的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进而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2、反观印度,印度的人口问题人口负担过重面临贫困的严重挑战印度的人口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显然都是其综合国力增长的制约性因素。
人口的迅速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人口质量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不仅不能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的人力资本反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的人口爆炸已经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加剧了对资源和就业的压力和竞争而这正是导致社会动乱的最主要根源。
一: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基数是远大于印度的,但是最近几年也逐渐趋于稳定,同时我也可以很肯定的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数量将会下降,至于原因就是上一部分所说的计划生育。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最突出的人口与发展矛盾开始表现为就业问题。
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中国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和资本替代劳动、技术替代劳动的双重压力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灵活劳动力流动性愈来愈大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范围也日益扩大。
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报告说,印度即将成为全球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预计未来10年内印度将新增劳动力1.1亿人,成为全球劳动力最丰富的国家。
报告中说,印度新增劳动力数量几乎是英国和韩国人口总数的总和。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的人口素质仍然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
印度独立以来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但是没有解决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也没有实现经济增长的成果在社会主要集团中比较公平合理的分配。
几亿的贫困人口和40的文盲无疑是印度社会一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同时它也严重地制约着印度的大国化进程。
贫困问题是印度经济社会发展中严重而又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以上的这一些也是印度劳动力人口中存在的巨大问题。
四:高校入学率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中国似乎不如印度,所以阐述上我也先将印度放在前面。
印度:印度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 希望能够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其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由图可以得到的是,印度这几年的高校入学率增长速度大于中国,但是这个增长速度的背后同时也反映出了印度教育的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
因此印度政府的科技教育政策, 是大力扶持“产业导向”的信息科技学院。
它的成立, 提供土地、资金、协助募款,无一不是倾全力支持。
反观于中国,从1999 年开始, 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到2002 年, 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学的学生1600 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
中国的入学率急速增长我想是我们都能认识到的,由此可见,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同时, 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同时, 在基础教育方面, 中国也在尽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教育。
总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两国会有这种程度上的不同,以下是来自网上的思考和分析:1、教育理念不同
就高等教育而言, 尽管中国以前也是奉行“精英教育”路线,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走入“大众化”阶段。
相较而言, 印度到现在还在奉行“精英教育”理念, 试图走一条通过培养一小部分精英来带动全国发展道路, 忽视了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问题, 因此在印度高等教育并没有大众化。
2、理念的不同也引发两国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印度教育资源分配方式严重倾斜, 印度政府的科技教育政策, 是大力扶持以产业导向的信息科技学院, 对于贫困地区和妇女教育则投入较少, 与上文的“精英教育”相对, 走的同样是一条希望通过发展优势产业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国家大部分的教育资源优先给了能够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益的教育项目。
与此相比, 中国虽然也是因为地区差异造成了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但是中国对于与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和关注较多, 希望全国教育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增长。
因此, 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与中国, 中国人口的平均教育水平却要高于印度。
3、教育方式的不同与中国要求学生在学业上全面发展的不同, 印度有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首先, 印度教育首重数学,比中国注重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而且印度更注重工程技术教育, 所以印度的科技人才多, 而且素质高。
90 年代中期的时候就有个统计, 印度工程技术人员和大学生的数量占世界第二, 直到今天,其科技人才队伍水平仍然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
其次, 印度很注重英语教学,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了完全的双语教学。
印度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 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是比较高, 所以在国
外很抢手, 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企业雇佣了不少印度人。
与此相比, 中国的科技人才就不如印度受到国际企业的器重, 英语不过关就是原因之一。
虽然中国也相当重视英语教学, 但即使在有条件的地方, 实施完全双语教学的学校也是屈指可数的, 同时对于这点, 我国教育部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
五:高科技出口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水平比印度要强得多。
至于印度相对中国的优势,主要有:
一是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合作环境有自身的一些优势,就是美、欧、日对印度的高技术转让、出口的环境相对中国来讲要宽松一些,而对中国的技术出口、技术转让极为严格,一些中国的高技术人才被美国列入所谓的“黑名单”,控制这些高技术人才赴美参观访问。
总体而言,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之下,高科技出口也在稳健的提升中,和印度相比已经拉开了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在科技上的突破能力也实在有限,而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创造出一个好的条件,就这一点而言我国是不如印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