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练习中国人文地理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中国人文地理概况以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
读图回答以下效果。
1.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域比西侧地域A.自然带消费量小 B.土壤无机质含量高C.河流水质变化大 D.地形坡度大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 mm,其主要缘由是该市A.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沿岸暖流起降温减湿作用C.位于西北信风的背风地带 D.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答案】1.D2.C【解析】1.读图,依据经纬度和岛屿形状判别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域是热带雨林气候,西侧地域是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东侧比西侧自然带消费量大,A错。
土壤无机质含量小,B错。
河流水质变化小,C错。
依据图中河流长度判别,东侧地形坡度大,D 对。
应选D。
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缘由是该城市位于西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C对。
甲位置于西北信风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少,A错。
沿岸有暖流经过,B 错。
位于背风坡,没有地形抬升作用,D错。
应选C。
读局部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以下各题。
3.我国N区域构成的主要影响要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4.松嫩平原对应的字母是A.E B.F C. D D.L【答案】3.B4.A【解析】3.我国N区域属于暖温带的干旱地域,多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域,其干旱的主要缘由是距海远,加上地势的阻隔,水汽难以抵达。
应选B4.读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可知各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结合我国东部地域受陆地影响大,主要是湿润、半湿润区,从南向北图示的四种温度带都有,即有热带湿润区〔热带季习尚候〕、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习尚候〕、暖温带半湿润区〔温带季习尚候〕、中温带半湿润区〔亚热带针叶林气候〕,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部的西南地域,纬度高,热量缺乏,属于中温带,降水较多,属于半湿润地域,因此案选松嫩平原对应的为E,答案选A 项。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5.以下天文界限大致经过甲、乙两地域的分界限的是〔〕A.1月份0℃等温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限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域分界限6.以下关于四大天文区域民族风情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地域家家过年做米糕 B.乙地域端午节赛龙舟活动C.丙地域举行那达慕大会 D.丁地域居民喝酥油茶,饮青稞酒【答案】5.A6.B【解析】5.由图示可知甲地为我国的南方,乙地为我国的南方,甲乙之间的界限为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南方地域的分界限;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中央;800mm等降水线经过的中央;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限;干湿地域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限;温带季习尚候与亚热带季习尚候分界限;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限;水田与旱地的分界限;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限;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限;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限等;可见契合条件的是一月份0°C等温线.答案选A项。
高考复习之人文地理解答题专项训练
高考复习之地理解答题专项训练【人文地理】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地区(见下左图),常年盛行西北风,冬春季多大风,降水100mm左右。
该地原为草原,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塔拉滩及周边土地出现荒漠化。
2012年,在塔拉滩荒漠化草原地区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园,至2021年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光伏产业园。
园区安放了大量距地面1米左右的光伏发电板(见下右图)。
几年来,塔拉滩太阳能发电园的植被恢复较好,现在该地区已成为太阳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示范区。
(1)简述塔拉滩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2)说明该地区大规模安装光伏板对植被恢复所起的作用。
(3)阐释当地为什么还要在光伏园区内发展生态畜牧业。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
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及武汉市产业集聚区位置图。
材料二我国五大城市群比较表(2016年)城市群城市数量面积(万km2)GDP(万亿)常住人口(亿人)人均GDP(元)地均GDP(万/km2)“珠三角”9 5.5 6.8 0.6 115598 12346“长三角”26 21.2 14.7 1.5 97454 6949京津冀13 21.5 7.5 1.1 67524 3499长江中游28 34.5 7.1 1.2 56759 2049成渝16 24.0 4.8 1.0 49066 2007(1)与我国其他四大城市群比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独特区位条件有哪些?(2)简述武汉城市产业集聚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据大数据分析,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极高。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解决此问题的措施。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南省株洲市地处京广铁路和沪昆铁路交会处,清水塘老工业区(下图)位于长株潭三市结合部,隶属于株洲市中心城区石峰区,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火力发电为主,鼎盛时期企业数量达到261家,占全市工业产值超过30%。
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人文地理基本原理
人文地理基本原理学习目标:掌握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
学习内容:一、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一般因素:______、______突发与个性化因素:_____、____、风俗习惯、宗教、政策、环境问题等年人口变化情况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___因素:新大陆、新矿产地、城市(美国的阳光地带)2、___因素:驱逐出境、流亡、战争、宗教3、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变迁(环境难民)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区:____________________迁入区:____________________三、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因素、____因素、行政因素等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读图回答(1)如果现状布局合理,则当地盛行风向可能是A.东南B.东北风C.南风D.西南风(2)如果要布局新的居住用地,较合理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3)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A.钢铁厂B.造纸厂C.印染厂D.自来水厂四、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_____五、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___导向型: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___导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___导向型:炼铝厂劳动力导向型:_____技术导向型:_____变化:工业原料投入的变化;生产工艺的进步;交通运输的发展;包装保鲜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重视。
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0章产业区位因素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商业性服务业及其区位因素:主要以 营利 为目的的服务业,主要 受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法规、 集聚务业的区位选择 (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因素 具体表现
小 人口规模
市场
大
人口平均 消费水平
电子商务的基础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 空间限制 在逐渐减弱,人们日常 购物、交易,甚至金融、贸易都能在虚拟的空间进行。
可选范围扩大 (3)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 灵活性 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 网络 、 科学技术、 劳动力素质 ,以及政策法规、 个人情感 等因素。
教材图表·再利用 读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5页图3.33“某物流公司快递分拣场景”,思考:机器人 对于现代物流业有什么作用?
如减税、补贴
政府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
规模的停车场
(2)非商业性服务业及其区位选择:不以 营利 为目的的服务业,着眼社
会福利分配公平,以 均衡化 为区位选择原则,主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
需求与分布。
如学校、医院
教材图表·再利用 读教材必修第二册第72页图3.29“交通干道旁的大型购物商场”,思考:大型 购物商场布局在城郊主要交通干道旁的条件有哪些?
高
因素 影响 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如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服务业,技术
劳动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
零售、餐饮、住宿等劳动密集型
力 工资水平 等
行业,主要考虑劳动力 成本
因素 具体表现
案例
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扩大 知名度 和影响力
集聚 可以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
不用东奔西跑
许多城市都有美食街、服装城、电器 城以及大型购物商场 便利店、理发店等小型商业网点在具 体街区也具有 集聚 特点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9章 乡村和城镇 课时规范练40 城镇化 (2)
6.“城中村”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C ) A.保护生态环境 B.村民的收入低 C.土地征收成本高 D.延续社会关系 7.推测黄鹤村改造过程中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D ) A.城郊农业 B.重化工业 C.房地产业 D.文旅产业 8.相比传统的“城中村”改造模式,黄鹤村模式的优势有( B ) ①有利于保障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村落文化 ③有利于解决产权问 题 ④有利于减小财政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就地城镇化主要在县内,就近城镇化主要在本市 内,异地城镇化主要在本市之外。①表示农村劳动力在本县内转移,③在本 市,②在外市。故B正确,A、C、D错误。第2题,材料中三种城镇化模式是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不同的地域,与户籍相关,只考虑人口迁移距离,不考虑 迁入城镇的规模、经济与功能等其他因素,A正确;与城镇体系、人口数量、 城镇功能无关,B、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对村民自建房进行整合改造出租,有利于保障农民收 入,①正确;“迁而不拆”使得当地传统的村落文化得到一定的保护,②正确; 对当地土地采用的是整体租赁的方式,不涉及农民自建房产权性质的变更, ③错误;采用企业负责整体开发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政府拆迁的财政压力, ④正确。故选B。
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据此完成9~10题。
9.从劳动力资源角度,“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B )
A.有利于产业升级 B.影响城镇化进程
C.有利于环境改善 D.可能发展为卫星城
10.上海“外溢效应”( D )
①利于上海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上海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课时92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中国的农业(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①地区分布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②作物分布作物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古长城以北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油菜长江流域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甜菜 黑、吉、内蒙古、新 茶树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2.中国的工业(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3.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运输网①在我国铁路干线网中:“五纵”a京沪线、京哈—b京广线、京九线、c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三横”京包—d包兰线、陇海—e兰新线、沪杭—浙赣—f湘黔—g贵昆线②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h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i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j天津。
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
⑤除了原有的铁路线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现在又修建了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线,主要是因为:缓解两个地区间的交通压力;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交通运输网。
(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文地理学案(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全套)人文地理学案第一节城市和城市化一、城市化1.定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范围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2.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范围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最主要的衡量指标,城市等级在提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比重)3.城市发展的推拉力因素: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4.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①景观的改变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c.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d.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②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a.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b.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c.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d.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e.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2)城市环境问题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 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②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二、城市化的进程: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工业革命后.城市化水平高低主要是以城市人口比重为衡量的: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阶段.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体现: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郊区城市化: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部分人口转向近郊区)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 逆城市化:人口迁往远郊或农村.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郊区城市化原因]:①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意义]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趋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再城市化:人口重新实现内迁.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城市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水平高,处于后期阶段,(目前)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类题目答题模板】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等)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环境(农业、工业、交通等)的影响. 城市化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要采取措施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相应问题.1.城市化进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为:某城市图表资料―→城市化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其答题思路为:城市景观图―→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的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的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科技文化等发展不利影响资源问题: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造成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等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第二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有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形态、特征及位置对比如下: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住宅区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行政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商业活动繁忙;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集聚成片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CBD的特点:①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②建筑物高大稠密;③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④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三种功能区的比较:(理解)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特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人口数量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最小;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也有向郊区交通运输便捷处移动的痕迹,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比例大.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一)城市地域结构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最主要);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的差异)(理解记忆)表现: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功能区的付租能力(即付租意愿).而在城市中,不同的地段地租有高有低.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1)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 从市中心开始向外,地租不断地降低.各功能区的用地要求不同(如下表),付租的意愿也不相同.付租能力:商业>住宅>工业.OA段地价最高,为商业区;AB段地价次之,为住宅区;BC段地价最低,为工业区.受市中心距离远近地租的模型呈现出同心圆的结构.(2)交通条件越便捷,地租越高.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1)城市发展初期:地域面积狭小,功能区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2)城市发展后期:地域面积扩大,功能区分异明显.表现:市区工厂企业纷纷外迁原因;原因: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在后期城市功能区出现分异,其实也是体现了城市在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三、知识扩展:(一)地租曲线判读时应掌握“三读”:1.读极值:即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 市中心多为地租最大值,远郊多为地租最小值.2.读疏密:一般来说越靠近市中心,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远离市中心,等值线稀疏,变化越小.3.读凹凸:①如果只考虑与市中心的距离,地租等值线由市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数值由内向外递减;②若地租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或向内凹,则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局部地区地租等值线闭合,说明此处地租高于或低于附近地区,影响因素有交通、知名度、环境等.(二)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判别1、商业区的布局:商业区面积较小,但要求有便利的交通以及大量的消费群体,因此是分布在区域的中心,多条交通线路交汇点.2、住宅区的布局:考试有两种考法,一是比较中高级住宅和低级住宅分布的位置. 高级住宅分布在城市边缘(接近郊外),常与文化区、旅游区相连. 低级住宅布置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二是工业区与住宅区选择布局的比较,与风向联系,要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地带,空气比较清新,污染小.3、工业区的布局:首先应该明确工业的特点判断是属于何种污染类型.(1)水污染类型的工业:化工厂、印染厂、造纸厂、皮革厂、电镀厂等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2)大气污染类型的工业: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①在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上风向(图1). 如欧洲西部的常年吹盛行西风.②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布局避开对吹的地区,布局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图2). 如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季风.③多风向时: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图3,工业应该布局在C.该类型题多通过风频玫瑰图来判断.4、绿化带的布局:绿化带应布局于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隔离工业区对住宅区的环境污染.(三)风向玫瑰图(风频玫瑰图是一个地区多年的风向频率的统计图)判断风向:边上各点到中心点的长度即表示风频的大小,长度越长,风频越高.常见功能区的规划布局一般布局原则具体要求或污染类型举例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垃圾污染、大气污染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第三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世界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依据:城市人口规模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万)、大城市(20~50万)、中等城市(50~100万以下)、小城市(50万以下). 以下为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等,这些地区中部分由于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工商业集中,也属于城市的范畴.依据:城区常住人口(我国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2、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能够为其本身及周围地区提供服务.服务范围:城市接受的服务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范围.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差异: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比较大.3、城市等级及其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1)优越的地理位置(主要)(上海、广州)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资源能支撑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其服务范围扩大.以上海为例: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2)丰富的资源(大庆、攀枝花)(3)发达的交通(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4)人口条件:人口稀少地区,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人口稠密地区,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城市区位选择分析模板】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大城市的服务范围覆盖同一体系下小城市的服务范围. (层层嵌套)6、中心地理论(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理解)(1)形成前提:人口分布均匀、交通条件一样的平原上(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嵌套的特点:a.城市的服务范围为正六边形,低一级城市位于高一级城市的正六边形的顶点上;b.高级城市数目少,低级城市数目多;c.同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互相独立、不重叠,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d.高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低一级城市服务范围的三倍.7、中心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情况:中心地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商业网点的布局、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等.在实际生活中,(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类似正六边形的图形;(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可能发生重叠;(3)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大小有变化;(4)中心地不一定在其服务范围的正中心第三章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和布局一、交通线区位分析的技巧1.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分析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①考虑工程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①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③方便快捷、少占耕地(架高桥)、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具体分析】①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与城市关系的微观区位:多从城市的边缘通过,以维护城市的环境为目的,减轻城区的压力.②港口的微观区位.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上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水深、背风、避浪的海湾,与陆上其他交通干线联系方便的地方.③航空港的微观区位.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通畅;地质——地基稳定;距城市距离——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气候——低云雾、少暴雨、小风速、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地形——开阔、平坦.④汽车站的微观区位.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线或其他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的地方.(3)线的评价应从交通线起止点地域、沿线区域建设的条件来分析评价. 从自然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分析. 如:分析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 ①促进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边疆的稳定和安全;②完善全国铁路网,激活兰青线;③促进西藏的资源开发,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④技术上克服了冻土的难关.二、交通运输点区位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等,是客货流的集散地,是交通运输过程的重要环节. 虽然交通运输点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具体如下表所示:【知识拓展】交通运输点(港口)区位选择的一般分析角度(1)主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自然条件看,要考虑地形、水文等;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要考虑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2)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入手:陆域条件包括陆地上的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等;水域条件则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具体答题模板:三、某地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可从经济、政治、社会、战略等方面分析.①强化区域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③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④带动基础设施、相关产业、交通建设发展,促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⑤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⑥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交通通达度,占领市场⑦缩短时空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带来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⑧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落后地区脱贫致富⑨扩大贸易往来,加强经济交流,促进双边贸易人口、城市和交通三者的相互影响【一、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1.人口增长模式对城市化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和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化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较快,为城市化提供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三低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速度.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化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相反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会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 在相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低.4.人口素质对城市化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5.地域文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其中城市中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二、交通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对农业的影响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3)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5)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 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6)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7)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区域城市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一方面会促进区域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区进一步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交通运输本身会推动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转变,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一节人口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分为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一、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作为人口增减变化的衡量指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是在增加的,反之则是人口在减少.在不同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不同的,我们用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来衡量人口的变化特点. 其主要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构成.二、人口增长模式1.分为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的下降,实现最终转变是出生率的下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中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都是降低的. 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增长,世代更替变缓,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的死亡率一般较高.2.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方式:(1)根据数值:出生率(低——2.5%——高);死亡率(低——1.5%——高);自然增长率(低——1%——高)(2)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发达国家是现代型;发展中国家是传统型;原始型出现在落后的原始部落.中国、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人口也进入了现代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提前进入了现代型.一般宗教影响下的国家或地区是较难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因为宗教为了扩展影响力,一般不会限制生育,例如印度.三、人口问题及对策(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1)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2)原因:出生率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导致死亡。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国人文地理专题练习(有答案)中国地理练习题二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的是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T),全长约506千米,计划4年竣工。
据图,回答1~2题。
1.T铁路开通后,由敦煌至格尔木的路程大为缩短,不再绕行的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分别是A.银川、西安B.银川、兰州C.兰州、西宁D.兰州、成都2.总体考虑T铁路所经地段A.沙丘连片B.北高南低C.沟壑纵横D.起伏和缓在内蒙古西南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黄河两岸,数十千米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一系列的工业园区,拥挤着近千家企业,形成一条“工业长廊”。
读图,回答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域()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能开发为主4.该区域的工业园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A.土地廉价B.能源资源丰富C.劳动力素质高D.政策优势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5~6题。
5.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三角洲6.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城市化快速发展C.粮食政策调整D.灌溉技术的发展下图为我国不同行业国民经济产出对气象条件敏感性排序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A.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B.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C.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农业、零售业D.金融业、农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8.当我国南方降雨量显著增加,可能使北方以运煤为主的港口输煤量减少,这是由于A.南方企业普遍有大量煤炭储备B.南方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煤炭需求减少C.受宏观经济影响,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上升D.进口煤炭增加,影响港口煤炭输出读图,完成9~11题。
9.与甲、乙、丙、丁对应的区域为A.华北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青藏地区B.青藏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华北地C.青藏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四川盆地、华北地区、青藏地10.甲处光照强、热量条件差,说明当地A.太阳高度角大,但日照时间短B.晴天多,云层薄,保温弱C.纬度高,白天少云,晚上多云D.大气削弱少,冬季风影响时间长11.结合气候条件,农业发展方向对应合理的是A.甲—商品棉生产基地B.乙—草原畜牧业基地C.丙—天然橡胶基地D.丁—春小麦基地(2015·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模拟)下图示意我国“T”字型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图完成12~13题。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篇 人文地理 第九章 乡村与城镇 微专题(十)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九章 乡村与城镇
微专题(十)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例题导入
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国家新 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 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 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1) 简述我国传统城镇化进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_劳__动__力__过__剩__;__住__房___紧__张__;__交__通__拥__堵__;__社__会__治___安__差__;__环__境__恶__化__;__居__民__生__活___贫__困__;__等__等__。
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
市群联系不便;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较
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①错误;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进城农民工子
女就学问题;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可以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技能,有利于促进进
城农民就业;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②③⑤正确;提高
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不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④错误。
[2020·江苏卷]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 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 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如图为 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4~5题。
区人口密度大,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5. 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B )
高考地理2024人文地理历年题目全集
高考地理2024人文地理历年题目全集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文地理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整理高考地理2024年的人文地理历年题目全集,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下列哪个不属于中国的少数民族?A. 朝鲜族B. 哈萨克族C. 苗族D. 满族2.我国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区域是?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华东地区D. 西南地区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下列哪个城市不位于长江沿岸?A. 成都B. 武汉C. 南京D. 上海4.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A. 阿拉伯海峡B. 喜马拉雅山隘C. 奇峰大峡谷D. 青藏高原5.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A. 美国B. 俄罗斯C. 摩纳哥D. 加拿大二、填空题1.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沙漠。
2.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________万平方千米。
3.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_________。
4. 北京时间与伦敦时间的时差是_______小时。
5. 《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学家_______所著的作品。
三、判断题判断题,请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 中国的四大名河分别是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
()2.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
()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5.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小的。
()四、问答题1. 请简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不均衡,华北、东北、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人口稠密,而西北、西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2. 请列举世界上最大的五个洲。
非洲、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五个洲。
3. 简述长江的重要性和流经的城市。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既是我国南北分界线,也是我国的经济走廊之一。
流经的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4. 请介绍一下中国的少数民族。
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人文地理
第15页
返回导航
2.主要工业基地
地理
辽中南
京津唐
第16页
综合性
返回导航
轻工业为主
3.发展成就 (1)较高的增长速度; (2)独立的工业体系; (3)日趋合理的工业布局; (4)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第17页
返回导航
地理
地理
自我校对: 三、1.(1)山西 (2)环渤海油气产区 (3)火电 水电 (4)临海 2. 辽中南 京津唐 综合性 轻工业为主
第25页
返回导航
地理
自我校对: 五、2.(2)商品来源区 交通运输
第26页
返回导航
地理
地理
5.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高等级公路,造价约为东部地区同类 型公路的一半,其原因不可能是( D ) A.人口稀疏,拆迁费用低 B.沙石可就地取材,降低了筑路成本 C.土地辽阔,征用费用低 D.交通便利、便于筑路机械和原材料的运输 解析:东部地区地势更为平坦,交通更为便利。 答案:D
地、盐碱地比重
大,风沙天数多
第32页
返回导航
地理
南方水田 农业区
成都平原、江汉 光、热、水资源丰富,
平原、洞庭湖平 配合较好;劳动力充
原、鄱阳湖平原、足;邻近商品粮基地
太湖平原、江淮 和工业基地、海港,
地区
市场广阔
但对早稻生 产不利(夏 季的伏旱和 洪涝灾害)
西北灌溉 农业区
新疆绿洲地带、 河西走廊、河套 平原、宁夏平原
第31页
返回导航
地理
考点一 主要农业区区位条件评价
名称 分布区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三江平原、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
东北商品 农业基地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18.2中国人文地理练习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18.2中国人文地理练习题组中国人文地理特征(xx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xx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由材料知,近年来随着耕地不断被挤占,粮食播种面积应是下降的,故A项错误;改进农田水利设施,能保证粮食生产,但不会使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C项错误;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也不是“连续”的,D项排除;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加大会引起粮食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故选B项。
第2题,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因素变化。
选项中四个粮食主产区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挤占最多,符合题意。
答案:1.B 2.A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第3题,受地形坡度影响,在不同的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所以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第4题,就单位面积产值而言,菜地花圃>鱼塘>果园>稻田。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土地价格上升,为了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城郊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用地增加,单位面积产值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降低。
故本题选A项。
答案:3.C 4.A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的比重。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专题复习题集2024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文地理专题复习题集2024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的是:A. 黄土高原B. 三江平原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答案:C2.下列哪个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A. 罗马文化B. 雅典文化C. 伦敦文化D. 中华文化答案:D3.下列地理条件中,最可能影响人类活动的是:A. 水资源丰富B. 高山地质条件C. 富鱼资源D. 亚热带气候答案:B4.下列哪个国家与我国的自然环境相似?A. 澳大利亚B. 巴西C. 印度D. 俄罗斯答案:A5.下列哪个城市是我国的首都?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成都答案:B二、填空题1.我国最大的河流是__长江__。
2.我国的四大火炉是__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__。
3.我国的最高峰是__珠穆朗玛峰__。
4.我国最长的内河是__长江__。
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鄱阳湖__。
三、判断题1.长城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错误)2.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陆地上,几乎没有活动发生在海洋上。
(错误)3.气候是指短期的天气状况。
(错误)4.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
(正确)5.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正确)答案:1. 错误 2. 错误 3. 错误 4. 正确 5. 正确四、简答题1.简要介绍一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影响,如工业生产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尾气,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农业活动中的农药和化肥使用过度也造成了大气环境的污染。
其次,人类活动对水环境产生了影响,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水质下降,水资源的供应受到限制。
再次,人类活动对土地环境产生了影响,如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农业扩张,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和沙化。
最后,人类活动对生物环境产生了影响,如砍伐森林和非法捕捞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了生物物种的自然栖息地。
高考地理总复习_中国人文地理(22张)
沿海航线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境)
(1)海运 南方沿海航区以广州为中心 24.《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
《东周列国志》里说他“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或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材料四要求企业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
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 风雨之中了。
第一段:秦、晋围郑
【教学建议】
18.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苹局:果荆轲壮烈牺牲。 北方地区的丘陵区
暖温带气候
水果
柑橘
南方地区的丘陵区
亚热带气候
花卉
中国西南
四季如春
要点二
更何况太子又不忍伤长者。]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第四部为分(中从“心既至的秦”沿到“江秦王经目眩济良久发”)达廷刺地秦王带。
(4)沿海地区集中了_京__津__唐_、辽中南、沪__宁__杭__、珠江三
角洲四大工业基地。
2.高新技术产业。 (1)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 _点__状_分布特点。
远洋航线:包括东行、西行、南行、北行航线 在材料三中要求用户要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上__海__、广州。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中国地理第2节中国人文地理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3.面临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4.解决措施 (1)建立_______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
商品粮 ______经营。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
(3)科技兴农。
多种
四、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空间分布
京广线 京哈线 (1)铁路沿线:_______ 、京沪线、_______等铁路沿线。
黄河 流域
冀中南、鲁 西北、豫北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降水适中; 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交通 平原 便利,市场广阔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 长江沿岸滨 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海平原
②南部沿海东西四省三区排队分布
③黄河中下游四省二市十字形分布
自学指导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及优势产区分布
(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 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
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
方法技巧
图解我国三大工业地带
拓展延伸
中国主要铁路枢纽
考点一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分析
图说考点
九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特别是东北 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的商品率很高,九大商品粮基地的分
布及发展的区位条件,图表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 (B)
二、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口素质 ______。 黑河—腾冲 线为界,东多西少。 2.人口分布:以___________ 3.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西南、西北 和东北等地区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34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
第34讲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课程标准]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知识体系导学积 累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赢得良好开端一、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一个区域最主要、最 的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意义(1)建设主体功能区是 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2)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 ,转向依据主体功能 、有序开发。
3.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 以上――→决定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 ,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呈现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4.我国主体功能区分类(1)划分标准:地理国情和开发状况。
(2)主体功能区分类及其功能【连线】将下面的区域与其所属的主体功能区连线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主要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地位: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和巨大发展潜力。
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概况: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广阔。
(3)空间格局:“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4)主要措施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海洋的作用:“能量的源泉”“未来的粮仓”。
3.发展措施:立足于保护海洋,清晰规划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发展能力。
【思考】当前,大规模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9章 城镇和乡村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其根 本原因是( A ) A.地形因素限制 B.耕地面积较小 C.人口总量较少 D.水源供应不足 3.“沉坑藏林”式村落( D ) A.向阳而建,采光条件好 B.地形限制,呈线状分布 C.临河而建,水源条件好 D.冬避风,夏纳凉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3·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 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 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邻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 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 二者浑然一体。下图示意“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梧州被誉为广西的“小广州”,根本上取决于地理区域的( A ) A.邻近性 B.等级性
C.过渡性 D.边缘性
7.梧州骑楼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C )
A.地形条件 B.气候特征
C.水运地位 D.工业基础
8.梧州骑楼城适合关闭的业态有( C )
①普通服装店 ②地方草药店 ③连锁快餐店 ④五金配件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课结束
据此完成4~5题。
4.该遗产地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C )
A.粮食作物种植
B.干季游牧
C.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D.木材加工
5.该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优势是( C )
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人文地理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中国人文地理新人教版第二章中国地理第二节中国人文地理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考纲要求网络构建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一、我国的政区、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
.众多的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分布状况:分布不均以一线为界此线人口密度大此线西北人口密度小。
快黑河腾冲东南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小聚居。
汉族主要分布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等边远地区。
汉壮大杂居东部西南东北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我国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原因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二、农业的分布与发展因地制宜.农业的地区分布平原东南部内蒙古西藏河谷差异地区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东部地区种植业湿润和半湿润的地区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畜牧业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和绿洲知识要点解读热点考向聚焦随堂达标反馈活页作业基础知识回扣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RJ版)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30中国人文地理双基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徽派建筑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像中国的水墨画。
楼距近、楼层高、屋脊较陡,房内雕梁画栋,有高高的马头墙。
读图完成1~2题。
1.该建筑表明该地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炎热少雨D.夏干冬湿2.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防火C.防雨D.防盗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
当地楼距近,说明纬度低;屋脊较陡,说明降水多。
因此该地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的。
第2题,通过上题的提示可知该地气候温暖湿润,应该位于安徽南部,不管冬季风或夏季风都不是很强烈,不需要建墙挡风,故A错误;马头墙不具有防雨作用,故C错误;墙在高处,防盗作用不大,故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房内雕梁画栋,建造房屋使用木材较多,且楼距近,因此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防火,故B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A.1982年B.1992年C.2002年D.2007年4.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3.C 4.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的人口及图像的判读。
第3题,人口抚养压力最小说明0~14岁的人口比重小且15~64岁的人口比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2002年0~14岁的人口比重和15~64岁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22%和70%,人口抚养压力较小。
第4题,读图可知,1982~2007年,0~14岁人口比重不断下降;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7年稍有回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一直较低,在2007年有所增加。
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会提升人口的平均寿命,增加老龄人口所占比重,故①正确;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减少了新生儿的出生,降低了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故②正确;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直接增加了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故③正确;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年龄结构不会产生影响,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崛起,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同时自主品牌汽车开始走出国门,到巴西投资建厂。
下图为我国各地区2000年和2010年汽车产量比较图。
读图完成5~6题。
5.对我国汽车生产的判断正确的是()A.东、中部的增长量均大于西部和东北部B.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C.东部地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与当地巨大的市场需求紧密相关D.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增量较少是由于当地铁矿枯竭及配套工业衰退6.我国汽车企业到巴西投资建厂,主要的原因是()A.当地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B.充分依靠当地的技术和廉价的海运C.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利润最大化D.当地有发展汽车工业必需的自然资源答案:5.C 6.A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的工业及其区位。
第5题,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西部地区的汽车增长量大于中部地区,因此A错误;中部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西部地区要高,但是汽车生产数量较少,说明各地区的汽车生产数量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不一定一致,因此B错误;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刺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因此C正确;东北地区汽车生产量增长少,主要是市场需求量小,因此D错误。
第6题,汽车制造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运输汽车的成本比运输部件的成本要高很多,所以我国的汽车企业到巴西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满足当地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A正确;巴西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当地技术方面没有优势,因此B错误;汽车制造业不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因此C错误;汽车工业是市场指向型工业,资源、原料影响较小,因此D错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据此回答7~8题。
7.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④原就业地医疗水平比较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归雁经济”的出现对回归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减缓了城市化进程B.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C.降低了环境人口容量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答案:7.A8.B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归雁经济”出现的原因。
“归雁经济”强调的是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说明农民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技术。
农民工原就业地主要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该地区生活消费水平高,医疗卫生设施完善。
由此可知①②正确。
第8题,“归雁经济”的出现有利于回归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大了回归地环境人口容量;导致了回归地地价大涨。
下图所示龙江特大桥是滇西边境的一座地标性建筑。
大桥全长2470多米、桥面宽33.5米(含检修道),桥面距谷底280米,主跨约1200米,一头连着高黎贡山,一头连着边城腾冲,横跨龙川江。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该大桥犹如“云中之桥”,在5~10月份该桥所在区域多云雾,主要是()A.受云贵准静止锋控制B.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C.受南海暖湿气流影响D.由于高山阻挡东北季风10.大桥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因此,桥梁设计建造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A.对强烈地震的防御B.对高原冻土的防范C.对河谷洪水的防御D.对水土流失的防治11.与龙江特大桥陆上距离最近的国家是()A.越南B.尼泊尔C.缅甸D.印度答案:9.B10.A11.C解析:第9题,龙江特大桥位于滇西边境,5~10月受带来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云雾天气较多。
第10题,本题考查板块的相关知识。
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因此该地桥梁设计建造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对强烈地震的防御。
第11题,本题考查我国的邻国。
边城腾冲位于云南的西南边陲,与缅甸毗邻。
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分)合肥滨湖新区南依巢湖,是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经10年,随着大量人口、产业部门、学校及省委政府机关部门的迁入,滨湖新区已由原来的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标志着合肥从“环城时代”走进“滨湖时代”。
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政府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巢湖市管辖地区分别划至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即“巢湖三分”。
此前,芜湖、马鞍山与合肥之间相隔一个较落后的巢湖市,而与南京在地缘上较为亲近。
“巢湖三分”为合肥市向“临江”时代挺进,以及“合肥都市圈”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下图为合肥市滨湖新区示意图和安徽省部分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示意图。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较高,导致水质较差。
合肥市将投资1000亿,用于改善巢湖水质。
(1)近年来,合肥滨湖新区房价上涨较快,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巢湖当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出滨湖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巢湖三分”对合肥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政府规划引导下,滨湖新区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大量投资,促进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产业部门、学校及省委政府机关部门迁入,经济发展加快,城市职能不断增强;与市区相比,本区环境质量较优,居住条件较好。
(2)原因:巢湖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再加上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导致大量工业污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巢湖,使其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大,形成水体富营养化;巢湖流域面积较小,水系不发达,其水体流动性较差,更新速度慢,对污染的自净能力差。
发展方向:第一产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等;第二产业——轻工业、高新技术工业等;第三产业——商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
(要求三大产业至少各答一点)(3)“巢湖三分”使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使合肥能更好地利用巢湖、裕溪河等连接长江,优化了合肥的交通运输网,加快进入“临江时代”;使合肥与马鞍山、芜湖直接接壤,省内区域联系增强,有利于“合肥都市圈”的构建,并增强合肥在“都市圈”中的核心地位;合肥以芜湖、马鞍山等沿江城市为跳板,加快融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1)合肥滨湖新区房价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政策、交通、环境质量等方面回答。
(2)巢湖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再加上人们的环境意识薄弱,导致大量工业污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巢湖。
(3)“巢湖三分”使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使合肥能更好地利用巢湖、裕溪河等连接长江,优化了合肥的交通运输网,加快进入“临江时代”。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据报道,2015年京沪高铁盈利近66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高铁”。
从丹阳北到昆山南全长约165千米的一段高铁,包括其间的常州北、无锡东、苏州北等几个火车站,都建设在桥上,丹昆大桥成为吉尼斯纪录中世界上最长的桥。
(1)从客源角度分析京沪高铁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
(2)京沪高铁沿线的很多车站都选择在城市建成区的边缘或外围,分析其利弊。
(3)分析丹阳北到昆山南高铁线建设在桥上的原因。
答案:(1)京沪高铁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地区,人流量大;高铁快捷方便,激发人们出行愿望,客流量进一步增大;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商务活动频繁,高端客户多;旅途时间适宜,与飞机竞争有优势。
(2)利:城市外围地价低,节约建设成本;施工过程中阻碍少,减少工程量,同时对城市交通影响小;可以促进车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城市新区。
弊: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增加旅客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旅客集散困难),城市需要建设配套公路及轨道交通设施,增加建设成本。
(3)地处苏南,水网密布,河流、湖泊多。
平原地区,地表易沉降。
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地价高。
原有的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线密布,避免相互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高铁线路区位选择及原因和主要利弊。
(1)盈利主要从交通、客源方向分析。
京沪高铁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地区,人流量大。
高铁快捷方便,激发人们出行愿望,客流量进一步增大。
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商务活动频繁,高端客户多。
旅途时间适宜,与飞机竞争有优势。
(2)车站建设选城市外围,主要从地价、交通方面分析。
地价低,节约建设成本。
施工过程中阻碍少,减少工程量,同时对城市交通影响小。
可以促进车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城市新区。
不利方面是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增加旅客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旅客集散困难,城市需要建设配套公路及轨道交通设施,增加建设成本。
(3)丹阳北到昆山南高铁线,从地形、地质构造、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