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吸附过程中,反应物粒子和催化剂之间伴有电子转移或共享, 使二者形成化学键。化学键的性质取决于金属和反应物的本性,化学吸附状态 与金属催化剂的逸出功及反应物气体的电离势有关。 金属的逸出功(脱出功) 定义为: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是指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中移到外界(通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反应物分子的电离势 反应物分子将电子从反应物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用I 来表示。I的大小 代表反应分子失电子难易程度。 不同反应物有不同的I值。
化学吸附键和吸附状态
根据Φ和I的相对大小,反应物分子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时,
电子转移有3种情况,形成3种吸附状态。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常在真空环境中)所需做的最小功,或者说使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提供的
最小能量。在金属能带图中表现为最高空能级与能带中最高填充电子能级的 能量差,用Φ来表示。其大小代表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者说电子脱离
金属表面的难易。金属不同Φ值也不相同。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逸出功越小,金属给出电子的趋势越大; 逸出功越大,金属从外界获得电子的趋势亦越大。 与电负性的关联式:X=0.355φ 这里X代表电负性,φ代表逸出功 如Ni的逸出功φ=4.71eV,由上式可算出,X=1.67eV
能力不同,其催化
性能也就不同。 强吸附:过渡金属,有未配对d电子; 弱吸附:非过渡金属,有未配对s、p电子;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吸附质:其性质也影响金属的吸附性能; 金属对气体分子化学吸附强度(通过测定吸附热定量)顺序为: O2>C2H2>C2H4>CO>H2>CO2>N2
另外,吸附条件对金属催化剂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 压力增加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火山曲线左边的金属(Au、Ag)反应速率也低,是因吸附表面中间物种生成热
低,意味着生成金属甲酸酸盐的活化能垒是高的,因此,难以形成足够量的表 面中间物种,这样一来表面中间物种生成速度将决定总的反应速率。 只有火山曲线顶端附近的金属(Pt、Ir、Pd、Ru),才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这 是因为这些金属甲酸盐具有中等的生成热,既可生成足够量的表面中间物种, 又容易进行后继的分解反应。
工 业 催 化 原 理
Catalysis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2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4.3 金属催化剂晶体结构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4.4 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5 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6 金属催化剂催化作用的典型剖析
反磁性:物质被磁场轻微排斥或被强迫离开磁场; 顺磁性:物质被磁场轻微吸引或被拉入磁场中; 铁磁性:物质被磁场十分强烈地拉入磁场中。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d空轨道中未结 合的d电子容易产 生化学吸附。
不同过渡金属的
d电子数不同,他 们产生的化学吸附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举例:
Ni原子其电子结构为3d84s2,当形成金属时,如能带不重叠,则3d能带有
4N个能级为8N个电子所充满,其余的N个能级存在着2N个d带空穴,而4s 能带全部被充满,共有2N个4s电子。实际上,由于3d能带与4s能带发生部 分重叠,则有部分电子从4s能带转移到3d能带中。从磁化率测定得知3d能 带中有9.4N个电子,而4s能带中只有0.6N个电子,即3d能带中具有0.6N个 空穴,而4s能带中有1.4N个空穴。d带空穴数在数字上等于实验测得的饱 和磁矩。所以,在金属中平均每个Ni原子的电子结构应为3d9.44s0.6 。
(2)若反应控制步骤是生成正离子吸附态时,则要求金属催化剂表 面容易得到电子,这时Φ越大,反应的活化能越低。 (3)若反应控制步骤为形成共价吸附时,则要求金属催化剂的Φ=I
相当为好。
在制备催化剂时如何改变催化剂的逸出功:
一般采用加助剂方法,来调变催化剂的Φ值,使之形成合适的化学吸
附态,从而达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的目的。
即使象Cu,Ag,Au等d电子已经完全充满,由于d电子可以跃迁到s轨道上,因
此d仍有未充满的电子。 通常这些d电子与吸附质中的s或p电子配对,发生化学吸附,生成表面中心物 种。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因能级中含有未成对电子,在物理性质中表现出强的顺磁性和铁磁性。
能带中为被充满的部分称为空穴。空穴的浓度可从磁化率的数值大小来衡量。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在绝对零度下(基态 时),电子成对从最低能级开始一直向上填充, 只有一半的能级有电子,称为满带,能级高的一半能级没有电子,叫空
带。空带和满带的分界处,即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称为费米(Fermi)
能级。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4. 过渡金属晶体的能带结构
过渡金属的特点是具有未充满的d壳层和d壳层以外的s电子,因此,它们
形成的能带有以下特征: (1) d能带和s能带都未被电子所充满。 (2) 3d能带和4s能带发生了部分重叠,这是由3d能级和4s能级十分接近 造成的。 (3)3d能带较窄,加上4s能带与之重叠造成了3d能带中能级密度很大。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过程是往往是催化反应的控制步骤。
(1)若反应控制步骤是生成负离子吸附态,那么就要求金属表面容
易给出电子,即Φ值要小,才有利造成成这种吸附态。
举例:
如某些氧化反应是以O-、O2-、O= 等吸附态为控制步骤。当催化剂的Φ
越小,氧化反应活化能越小。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工业上理想的金属催化剂与催化反应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 过渡金属或贵金属催化剂 适合作金属催化剂的元素特征 一般是d 区元素(IB、VIB、VIIB、VIIIB族) 。 • 原子结构特点 最外层有1-2个s电子,次外层有1-10个d电子(Pd除外,Pd 最外层无s电子)。 除Pd外,(n-1)d、ns有未成对的电子。
一般只有最外层或次外层电子存在显著的共有化特征,而内层电子的状态同它们在单
个原子中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金属晶体中的电子兼有原子运动和共有化运动。 电子共有化规律为,电子共有化只能在能量相近的能级上发生。如金属镍,4s能级中 的电子只能与4s能级中的电子共有化,形成4s能带,3d能级中的电子只能与3d能级中 的电子共有化,形3d能带。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火山形曲线
Pt
Irபைடு நூலகம்Ru
反应速度
Pd Au Ag
Cu
Ni Co Fe
250
300
350
400
450
生成热
各 种 金属 对甲 酸 分解 的催 化 活性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火山曲线右边的金属(Fe、Co、Ni)反应速率低,是因为生成热大,说明表面 中间物种稳定性好,表面几乎被稳定的甲酸盐所覆盖,不能继续进行化学吸附, 而稳定的金属甲酸盐 又不易分解,因此,它的分解速率将决定总的反应速率。
2、当φ<I时,电子将从金属催
化剂表面向反应物分子转移, 使反应物分子变成吸附在金属
催化剂上的负离子。反应物分
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也形 成离子键。其强度同φ与I差值
I
有关,差值越大键强越强。这
种负离子吸附层可以增加金属 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3、 φ≈I时,电子难以由催化剂 向反应物分子转移或由反应物分子 向催化剂转移,常常是二者各自提 供一个电子而形成共价键。实际上, I和φ不是绝对相等的,有时电子 偏向于反应物分子,使其带负电, 结果使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略 有增加;相反,当电子偏向于催化
d轨道合成的d能带相互作用弱,能带较窄,电子密度大。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3. 能带中电子填充的情况
电子占用能级时遵从能量最低原则和Pauling原则 由Pauling原理可知每个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由N个原子组成的晶体,S能带有N 个共有化能级,所以s能带最多容纳2N个电子。P能带有3N个共有化能级,最多可 容纳6N个电子。而d能带有5N个共有化能级,可容纳10N个电子。 不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在不同的能带上,可以存在不同填充电子状况的能带,可 以有完全被充满的能带,称为满带。在外电场作用下,满带中的电子不会产生电流。 可以有未被充满的能带,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可以从一个能级迁移到另一个能级, 称为导带。 满带和导带之间有一定的能量间隔,在间隔中不存在能级,称为禁带。
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特性
概述
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应用广泛 加氢,脱氢,氧化,异构化,环化等反应的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主要类型: (1) 块状,电解银,熔铁,铂网;
(2) 分散型或负载型,Pt-Re/η-Al2O3;
(3) 合金催化剂, 如:Cu-Ni合金,烯烃,CO2等加氢; (4) 金属间化合物, LaNi5,电解析氢,烯烃加氢,CNT制 备,F-T合成等; (5)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Fe3(CO)12 ,酮的不对称氢转移氢 化等;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或者是贵金属。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举例:HCOOH→H2+CO2
首先发现催化过程是HCOOH和金属催化剂生成类甲酸盐进一步生成
CO2和H2。 HCOOH+金属→类甲酸盐→ 金属+H2+CO2
可以预料催化活性应与金属甲酸盐的稳定性有关。
金属甲酸盐的稳定性可用其生成热表示,生成热越大,稳定性越高。
相关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4.3.1 能带理论
1.能带的形成
金属元素以单个原子状态存在时,电子层结构存在着分立的能级。当金属元素以晶体形 式存在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分立的电子能级扩展成为能带。金属在单个原子状态 时,电子是属于一个原子的;而在晶体状态时,电子不属于某一个原子,而属于整个 晶体,电子能在整个晶体中自由往来。通常把金属晶体中的电子能在整个晶体中自由 往来的特征叫电子共有化。由于晶体中原子的内、外层电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差别很大,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上节讨论了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这种化学吸附与金属催化剂的电子 因素有直接关系。 下面将讨论金属催化剂的电子因素的影响。
关于金属电子结构的理论有三:能带理论、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各
自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金属化学键的特征,每一种理论都提供了一些有
用的概念。三种理论,都可用特定的参量与金属的化学吸附和催化性能
I
剂时,反应物稍带正电荷,会引起
金属催化剂的逸出功略有降低。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后金属的逸出功会发生变化。如O2,H2,N2和饱和烃在金
属上吸附时,金属将电子给予被吸附分子在表面上形成负电子层如:
Ni+N-, Pt+H- ,W+O-等造成电子进一步逸出困难,逸出功增大。而
当C2H4,C2H2,CO(有π键)及含氧、碳、氮的有机物吸附时,把 电子给予金属,金属表面形成正电层,使逸出功降低。
1、 当φ>I时,电子从反应物
向金属催化剂表面转移,反应物
变成吸附在金属催化剂表面的 正离子。这时反应物与催化剂
I
形成离子键。其强弱程度决定
于φ与 I相对大小,二者相差 越大,离子键越强。这种情况
下,正离子层可以降低催化剂
表面的电子逸出功。随着吸附 量的增加,φ逐渐降低。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3 金属催化剂电子因素与催化作用的关系
2.共有化能带特点
由N个金属原子组成的晶体,分别形成了s、p、d 等能级,对于s能带中由 N个能级;而p 能带和d 能带则有3N个和5N个能级所组成。能带中能级之 间的能量差是不同的,在单位能量变化中能级的数目称为能级密度。能带 的宽度与N无关,因此,当N很大时,能级间距离就小,能级密度大。 从量子力学计算,能带的宽度是s>p>d, 因此,d 能带中能级密度就更大。 s轨道合成的s能带相互作用强,能带宽,电子密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