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省教改项目申请书-电子信息类公共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电子信息类公共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申请人:申请学校:(盖章) 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访问路径:广东省教育厅制二 O 一三年一月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本人自愿申报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认可所填写的《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为《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以及本人所在单位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
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声誉和公信力,不以项目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3.遵守广东省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广东省财务规章制度。
4.凡因项目内容、成果或研究过程引起的法律、学术、产权或经费使用问题引起的纠纷,责任由相应的项目研究人员承担。
5.项目立项未获得资助项目或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项目并按申报预期完成研究任务。
6.同意广东省教育厅或其授权(委托)单位有权基于公益需要公布、使用、宣传《项目申请·评审书》内容及相关成果。
项目主持人(签章):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一、简表项目名称电子信息类公共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项目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简项目类别况 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起止年月2013-3 至 2014-4项姓名性别女出生年月目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最终学位/授予申务国家学校邮政编码请人所在名称电话学校通讯地址程学院授课时间课程名称学时所在单位对象主要教学09-10 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06 电子56 东莞理工学院工作简历10-11 EDA 技术基础08 电子56 东莞理工学院11-12 EDA 技术基础09 通信56 东莞理工学院11-12 集成电路工艺与设计08 电子56 东莞理工学院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08 学校教研教改项目:集成电路设计应用型人才结题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主要教学06 校创新人才重点项目:发声玩具电路核心 IC 的结题设计改革和科07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亚微米工艺下射结题学研究工频 CMOS 器件建模及参数分析作简历07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OLED 大屏幕彩色显示驱结题动IC设计06 东莞市科研发展专项项目:有机发光显示屏驱结题动IC设计职称学位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8 8 6性出生年姓名职称工作单位别月项男1972.01 教授东莞理工学院目男1964.04 教授东莞理工学院主要成员组男1961.11 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不含申男1963.07 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请者)男1966.01 教授东莞理工学院女1970.02 高工东莞理工学院男1975.05 副教授东莞理工学院硕士参加单位数2 1分工签名项目实施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平台建设及协调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及团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及团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及团队电路设计与仿真课程及团队EDA 技术课程与团队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电子学院近三年(2010~2012 年)的培养方案,“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模电)”、“数字电子技术(数电)”、“电路设计与仿真”、这四门课是东莞理工电子学院所有四个专业及卓越班: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班)的核心课程。
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高素质的集成电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集成电路专业培养方案
集成电路专业培养方案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和基础,集成电路专业是计算机、通信、电子等领域的重要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理解和应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设计、制造和测试集成电路的能力,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等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1.培养时间本专业为四年制全日制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
2.培养模式本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配合实验、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课程设置本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1)数学、物理、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基础课程;(2)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测试、EDA技术等专业课程;(3)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
4.实践环节本专业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具体包括:(1)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等相关企事业单位;(2)电子、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机构;(3)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
综上所述,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适应电子、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是现代电子信息行业的重要人才队伍。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摘要:国家为鼓励和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针对国家急缺集成电路方向人才的现状,华中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
开办之初,以国内众多高校建设该专业的经验为高起点,确定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的建设原则,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之后,制订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
文章还以体系结构及嵌入式系统知识点为例,给出了相关课程和授课内容。
总结10年来的专业建设成果和经验,该培养方案得到各高校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
关键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TN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062-04收稿日期:2018-11-20基金项目:2016年省级教改项目“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6076);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2302)作者简介:邹志革(1975-),男,湖北宜昌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邹雪城(1964-),男,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引言2018年的中兴通信事件,给全国人民上了印象极为深刻的一课:通过控制集成电路产品和技术,美国可以轻松阻击中国的经济发展。
其深层原因是: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的第一资源,也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2003年,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发文《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教高[2003]2号)[1],在全国9所大学设立“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国务院2011年颁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2014年6月公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5年5月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教育部等七部门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教高[2016]1号),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乃至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集成电路高端设计人才新型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43DOI:10.16660/ki.1674-098X.2018.30.143集成电路高端设计人才新型培养模式研究①白创 唐立军 邹望辉 谢海情 吴丽娟(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本文在对集成电路高端设计人才培养现状与特征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的“2+1+1”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强调精英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深化专业能力培养,采取多元、动态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双导师”制校企联合学生培养机制等手段,实现集成电路高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考核方式 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10(c)-0143-02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eve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er training, a new “2+1+1” training mod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establishing a curriculum system that emphasizes elite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creasing the practical aspects to improve profession-ability training, adopting multi-dimensional and dynamic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establishing double tutor school-enterprise joint stud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other means, the goal of high-level 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er training is successfully achieved.Key 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talent training mode; Curriculum system; Assessment methods; School-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mechanism①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765)的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
基金项目:南山区政府—南方科技大学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5G 项目(二期)“创新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模式——构建深港微电子学院产学研协同发展路径研究”(K21799106)作者简介:张倩,女,研究助理,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工程教育。
通讯作者:韩蔚,女,研究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2023年5月第39卷第3期高教发展与评估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May ,2023No.3,Vol.39南方科技大学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张倩1,韩蔚1,周生明2(1.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55;2.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广东深圳518055)摘要:为解决芯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在新工科背景下主动探索了面向未来的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模式。
学院建立了健全的组织体系与国际化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确立了清晰且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化动态化的课程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举措,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以联合实验室、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训基地、国产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进校园、“课程-实训-大赛”为举措的产教融合模式,回应了新工科建设对微电子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
关键词:新工科;高等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课程设置;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742(2023)03-0100-09一、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市南山区政府创办的深港微电子学院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创新要求,以粤港澳高校合作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显著特色,积极推动传统集成电路专业设置改造升级,将产教融合提升到新高度,为解决芯片行业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应对新时代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回应。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摘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的供求关系以及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以现有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了基于cdio 理念集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宽扩的知识面,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具有专业技能、很强的实践和科研创新技能的高级人才”为目标,制定了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cdio;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62-0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企业的用人标准逐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同时,又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难以满足社会要求。
为了缓解企业人才的需求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冲突,国内外各高校都开始积极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工程创新教育与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全新理念,即cdi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
它是“做中学”和“以项目作为核心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在cdio理念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对项目整个过程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载体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个人的学术知识,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的沟通能力和系统的控制能力等[1]。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具有门槛高、内容新、发展快、属于交叉学科、与产业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等一系列突出特点。
它还没有像其他专业一样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导致我国各高校培养出来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造成高技能人才的紧缺[2]。
因此,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高校的工程教育模式,培养出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促进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
促进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竞争的加剧,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品质的提高和自主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
一、技术创新是关键技术创新是推动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首先,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
其次,要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人才培养是基础人才是推动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测试等技能的技术工人。
此外,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
三、产业协同是关键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是促进高品质自主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攻克关键技术和共同面对市场竞争。
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促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建立质量监管体系高品质是集成电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准制定。
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内外的质量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建立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
促进集成电路高品质自主发展需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协同和质量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
科教融合视野下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半导体产业为例
载体。
2. 2 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策略
结合新型研发机构的特征和功能,根据产业创新
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
的产业创新人才四方协同机制,如图 2 所示。
图 2 基于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的产业创新人才四方协同培养机制
培养策略,他们可以到研究院跟随专业教师和研究人
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为培养复合性的创新人才提供
才团队进行嵌入式学习和研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半
交叉应用平台。 另外,新型研发机构的联合科学研
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领域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究攻关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企业进行
第四,高校应完善与科教融合相关联的机构和人才评
略、规划、制度、政策和体系等方面的融合。
2019 年 9 月,科学技术部公布《 关于促进新型研
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概
念。 新型研发机构是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
务为核心的一类独立法人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有别
于传统研发机构,它不仅专注于上游科学研究,也不
只针对工程技术开发或成果转化,而是打通了其中的
产线工人,主要业务又来自代工,利润率低,从业人员
的工作含金量也不高。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
发展,产业创新问题也暴露出来,其中最严重的是高
载体
科教融合是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19
世纪初,洪堡在柏林大学改革实践中提出教学与科研
端技术人才的缺乏。 因此,产业创新人才缺失将成为
的统一观念,后来伴随着欧美等西方大学的治理变
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协调同步。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
1. 1 半导体产业创新人才供给总量严重不足
“新工科”背景下模电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模电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作者:赵娟黄玉金王改芳游伟坛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结合“新工科”的特征,通过分析模电课程的自身特点,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动化学院的模电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将“产学融合”“因材施教”“实训提能”和“以赛促教”迭代更新到现有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一种“产-教-训-赛”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使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工科;模拟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型;四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1)02-0090-070 引言“新工科”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1-2]。
其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为特征,以培养多元化和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3]。
“新工科”的提出,为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视觉。
以“新工科”研究和实践为契机,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多角度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4]。
路冬等[5]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打造“国际化教学体系、校企融合基地、能力递增型实践平台”的工程教育模式。
王旭等[6]基于OBE理念,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和体系等进行改革,达到课程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
刘阿娜等[7]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课程教学,有效融合了教学内容的本体性和人文性,用创新教学改革推动“新工科”建设。
这些教学改革经验和实践做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教学模式的探索永无止境,具体到不同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更需构建适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寻找新思路、新方式。
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相关领域技术的关键枢纽点[8]。
此课程知识点多,某些概念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不仅理论知识要求高,而且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也非常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验收结果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23.05.15
•【字号】苏教高〔2023〕7号
•【施行日期】2023.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正文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验收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23〕7号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各在苏州高职高专院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各在苏州分院:
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2021年立项课题结题与2022年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22〕2号)精神,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产教联盟”在各院校校级验收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验收结果进行了综合评审,经市教育局审核,共有15项重点课题、31项一般课题通过结题验收(验收通过时间:2022年12月31日),4项课题未通过验收。
现将验收结果公布如下(详见附件1、附件2)。
附件:1.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验收通过名单
2.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验收未通过名单
苏州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5日附件1
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通过验收名
单
附件2
2021年苏州高职高专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未通过验收
名单。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础要求 ,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 打击。此外, 部分高校设置
的专业 基础课程教学课时量较少, 学生不能全面、 深入 地学习,
进一步削弱了学生 的学习热情 。 [ 5 1
2 . 实践教学量不足 , 学生动手能力差 电子设计 自动化 ( E l e c t r o n i c d e s i g n a u t o m a t i c , E D A) 是集
基金项目: 本文 系长沙理工大学教 学改革研 究项 目( 项目编号: J G1 3 4 8 )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2 8 - 0 0 2 9 — 0 2
集成 电路 的产业规 模和技术水平 已成一个 国家综合 国力 的重要标 志之一。近年来 , 我 国集 成 电路 产业发 展迅 速 。 2 0 0 4 年, 我 国集成 电路产 量为2 1 1 亿块 , 销售额 为5 4 5 . 3 亿元 。 2 0 1 1 年
一
置较少的课 程教学课时量 , 甚至少数院校不开设 这些课 程。 ( 2 ) 课 程开 设顺 序上存在 很 多问题 。 在 部分 高等 院校 的 培养计 划中,“ 固体 物理” 课 程和 “ 晶体 管原理”课程 同一 个学 期开设 , 造 成了学 生在学 习 “ 晶体 管原 理” 课 程时没有 “ 固体物
成 电路 设计 技 术的必 备基 础手 段 。 集成 电路设 计 专业 的本科 毕业生必 须掌握一些常用 的E D A- [ 具, 对将来 工作 和继续深造
本文 从课程 体系设 置、 实验实践教 学等多方面详 细分析了 目前集成 电路 设计本 科教学 存在 的问题 。在此 基础上 , 从 三个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的思考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式的思考作者:杨潇楠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8期摘要:集成电路硕士由于其特殊的培养方式,引起各院校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对于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集成电路人才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
本论文在调研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培养方案基础上,通过与相关高校老师、企业界专家的多次探讨,在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专业实践、专业论文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具有门槛高、内容新、发展快、属于交叉学科、与产业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等一系列突出特点,它还没有像其他专业一样形成完成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导致我国各高校培养出来的集成电路专业人才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造成高技能人才的紧缺。
同时由于其生源广泛、数量巨大,培养方法和模式更需要一定的创新性。
因此,对集成电路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
本文作者根据近些年来,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积累办学积累,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展开一些探讨。
二、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1.研究生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过分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实际应用工程的实训,使得教学与毕业以后所从事的研发实际相脱离。
2.专业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冗余。
集成电路学科是发展十分迅速的产业,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很难被带到课堂,使得学生知识结构成就,阻碍了学生构思能力的提升。
3.实践环节缺乏系统的规划。
实践环节没有明确的培养目的,缺乏整体规划,实践环节是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参与到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中去,在项目的实战型和难度方面欠缺。
4.专业教师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以及工程训练能力。
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型应用微电子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创新——以青岛大学为例
第39期总第485期No.39vol,485大学(研究与管理)University(Research&Management)2020年10月Oct.2020校企合作背景下创新型应用微电子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创新——以青岛大学为例宿杰,迟宗涛,苗洪丽〈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微纳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培养的微电子人才与企业需求严重脱钩。
青岛大学微电子专业通过成立新工科学院,构建创新型应用人才制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型应用教学团队、实践平台等一系列策略,大大提升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微电子专业培养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电子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0)39-0064-022018年和2019年相继发生的“中兴事件”和“华为事件”让芯片走入了我国大众的视线。
芯片,即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大脑。
因为芯片上的电路很小,“微电子”三个字就由此而来。
最适合做芯片的大学本科专业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微电子专业”),该专业主要分为半导体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两个方向,主要专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切。
目前大多数高校该专业因为师资和实验等问题,所培养的微电子人才与企业需求严重脱钩。
_、我国创^用微电子人才培养的瓶颈(_)师资瓶颈目前我国微电子人才在高校与企业的待遇相差很大,根据2019年《路科验证》的报道,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给出的年薪都是30万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集成电路企业年薪都在百万以上。
而目前高校中能达到这样薪酬的教师非常罕见冈。
另外,相比计算机、大数据等领域,微电子领域尤其是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很难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上述原因导致了我国高校具有微电子特别是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背景的教师非常少。
产教融合视域下“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产教融合视域下“四能四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作者:陆晓燕来源:《职业》2021年第13期关键词: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的“最后一公里”,是课程改革的最终落脚点。
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独立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技工院校的关注,为技工院校课程改革指明了道路。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对接专业职业岗位(群),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能力递进式培养,是技工院校集成电路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方向。
一、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一)深化产教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深化产教融合。
在深入了解集成电路产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编写教材,能够实时掌握行业动态,跟踪行业前沿信息,优化校企资源,有针对性地共育企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
构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独立性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可根据集成电路产业链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课程体系各模块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优化模块化教学团队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促进模块化教学团队的优化。
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能有效提升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优化模块化教学团队。
二、集成电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策略(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实现“三个对接”1.对接职业岗位需求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围绕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等具体要求,制定与之匹配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增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2.对接个性发展需求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课方式,灵活引入专业新知识,让学生对专业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群共享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
专业群共享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作者:杨镇首钟艳花蔡雄志陈健祥易群生来源:《科技风》2023年第28期摘要:本文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群为例,针对群内各专业都有开设的专业共享课程,存在共享课程课程教学相对独立尚未形成有机统一和共享等情况,文中以“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专业群“以智能产品开发为引擎”人才培养模式和“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过程和技术服务过程有机结合,实现专业群学生按需分流、复合式培养,实现课程在专业群内真正共享,助力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专业群;共享专业课;教学改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1 概述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群是广东省第二批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是学校“十四五”规划重点打造的专业群。
专业群由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组成,立足江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机制为抓手,协同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聚焦智能产品开发产业链中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控制、云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链,对接区域产业升级和数字化发展需求,将工匠精神、侨乡优秀文化、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思维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面向智能电子产品产业链中产品研发、生产、应用、运维等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群内各专业都有开设的专业课,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共享课程,但目前群内各专业的共享课程课程教学相对独立,还没有形成有机统一和实现共享,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实现专业群内真正的课程共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课程学习效果。
2 专业群总体课程体系改革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群积极推行“以产品开发为引擎”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抓住我国当前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机遇,紧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机制为抓手,以产品开发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学生岗位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紧紧围绕产品开发流程要求,引入企业研发项目,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及核心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以产品技术开发与成果运用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黄海于斌杨光张宏国[摘要]针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存在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重学术轻实践以及企业难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的建设要求,建立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方案、实践教学的新平台和新体系以及企业参与评价的校企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并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校企协同育人;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新一轮的智能化浪潮中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挑战。
电子信息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对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面广,器件、系统与网络并举,硬件与软件并重,电子信息类人才应具备多种能力,仅依靠高校的常规学习难以达成,还需要通过校企协同模式,在实际的工程应用项目中加以强化;另一方面,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限制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育人机制[1]。
一、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端2022年初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概念,通过建设新的工科专业和重构老工科专业,以适应全球产业变革和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建立工程教育新范式,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工科建设方面,实践能力建设尤为重要,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厚基础和重实践的专业。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传统工科教育以理论授课为主,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轨。
第二,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高校待遇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以及高校职称难以晋级等问题,导致高校教师数量,尤其是青年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公布日期】2016.04.21•【文号】教高[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教高[2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科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外专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央部门所属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
为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扩大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健全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本专科、研究生教育和在职培训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的要求,加快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其装备、材料等方向的专业人才。
鼓励和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以下简称各类院校)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增设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集成电路相关学科专业和院系建设支持高校与区域内集成电路领域骨干企业、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等加强合作,共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围绕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一、概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是一门技术密集型的学科,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围绕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展开。
二、培养目标针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技术能力:掌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应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基本工程实践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器件测试和电路原理分析。
3.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实际项目中与他人合作,协调工作,完成集成电路工程项目。
4.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三、培养模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实验课的开设,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项目驱动的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可以是模拟设计、数字设计或片上系统设计等,学生在项目中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环节,锻炼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科研与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科研和创新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实验室的活动。
学生可以参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参与科研项目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4.实习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亲身参与集成电路工程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工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与工程师进行交流,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的学科特性,针对该 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学科适应性、行业针对性、工程实践 性要求较高,专业建设面临师资短缺、教学条件需要高 投入等突出问题, 开展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 式的研究与实践,为解决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高要求、高 投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 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
75
张 玲,何 伟,林英撑,甘 平 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本刊 E-mail押sxkjzzs@ 高校论坛
养新机制[1],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集成电路高素质 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确立目标以培养集成电路高素质专门人才
根据重庆大学“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和“培养能 够适应与驾驭未来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学科 与行业的特点,提出:IC 人才培养既要具备宽厚的学科 基础, 以适应信息学科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适应性的 要求;又要掌握行业最新的应用技术,以满足企业用人 的针对性要求。 具体来讲,适应性要求学生全面了解集 成电路制造、设计、测试、封装产业链的基本原理、基础 理论、基本方法及工业技术;针对性明确了以重庆市 IC 产业、特别是西永微电园发展规划为牵引,以 IC 学科 主体电路设计为主线, 以掌握国际先进的 EDA、 嵌入 式、微控制器等设计工具为手段,以强化实验、实践、实 习环节为突破, 以凸显学生设计能力为特色, 培养 IC 高素质专门人才。 由此,确立了 IC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潜质,具备创业、研发型 高端人才潜力,成为 IC 设计高级工程技术卓越人才后 备力量, 对重庆市集成电路及信息产业大发展形成重 要支撑。 2.3 创新机制以构建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新体系[2]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 是支撑经 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 基础性和先导 性产业,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 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 业发展推进纲要》要求,到 2020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 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全行业销售收入年 均增速超过 20%,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到 2030 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从地方来 看,重庆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 2020 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成西部一 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迈进国内第一梯队,以助电子 制造业实现年产值 1 万亿元的目标。
集成电路学科专业行业性和工程实践性强, 对教 师的行业工作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高 校一般都存在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具有行业 工程经历的教师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重庆 大学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用人机制,出台了“百人 计划”“高水平人才引进”“人才派遣” 等多层次人才聘 用办法和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办法,采取校、企、所多途 径协作,从国内外的校、企、所聘请具有丰富行业工程 经验和创新设计能力的行业大师、 企业骨干担任兼职 教授、教师,为学生授课或指导实习实践,对没有行业 工程经历的教师,通过博士后工作、项目合作等创造条 件,派遣到企业、研究所参加工程实践、培训。 同时,改 革教师评价体系, 在职务聘任与考核中注重对工程项 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的评价,强化教师 的工程实践能力。 建成一支以学校为主体、 企业作补 充,聘任为基础、聘用作拓展的优秀专兼职师资队伍。 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创新合作机制,建 立大学联盟,资源共享,创造更好实践教学环境;建立
山西科技
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年 第 33 卷 第 5 期
文章编号:1004-6429(2018)05-0075-04
收稿日期:2018-07-25
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信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摘 要:根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高技术密集
的学科特性,开展了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目的是
解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适应性、行业针对性、工程实践性要求较高,
专业建设面临师资短缺,教学条件需要高投入等问题。
关键词:集成电路专业;IC 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双一流”建设高校—— —重庆大 学,全力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集成电路人才,支 撑重庆市千亿级的半导体产业迫在眉睫。 在重庆市重 大教改项目“集成电路高素质专门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的支持下,根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 基金项目: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集成电路高素 质专门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 111024);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信息类 专业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 践”。
2.1 优化理念以建立国际化视野的大系统观念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
202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启了由教育大国迈向教育 强国的征程,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建立基 于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刻不容缓。 因此,优化教育理念,建立具有世界眼光、重 大特色,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 素质的基本要求, 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 系非常重要。
项目研究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宗旨,立足本校,从国情出发,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 展,在重庆“行政推进+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下,充分 发挥重庆市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 业优势,积极调动学校、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 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大学联盟、国际交流的平台,构筑 开放式人才培养大系统, 建立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