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人和印度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印度人集体行动意识不如中国人,通知集中活动很难到齐,到齐的前后时间也高度不一样,通知8点到,9点到齐就不错,到晚了也不觉有啥不对。
中国人在集体活动这点上比较准时,很重要的原因不是怕到晚了给领导印象不好,就是怕机会被拉下,或者被罚。
第二、印度人在时间上缺乏精度观念,这不仅仅表现在他们一般在约会时间上不特别守时,与人合作很难按时联系与完成任务,在记录事件的时候也不使用精准的时间,只讲个大概,历史书籍上的时间差可以以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计,但不觉得是大问题。
这点上中国人的时间利害观念要强很多,在事件记录方面也比较有考据式的精确要求。
第三、印度人杀生比较有限,吃的红肉范围很窄,而且对于很多奇怪的生物不去碰,且有多达三成以上的印度人是素食主义者,很多人不喝酒,也没有太强的以酒作为社交媒体的习惯。
而中国人吃的范围则广得多,象狗、蛇、狸、鳄、龟、鳗、驴等类动物,印度人就很少吃,更别说虎、狼、鲨、豚了,而且中国人的素食者也很有限,大家多多少少能来两杯,在不少人群中,喝酒还是加强交情的方法。
第四、印度人基本上比较随便懒散慢悠一些,不那么着急,也不那么进取,不太爱加班,也不喜欢把一天当十天工作,比较乐天安贫,相信命由神定。
中国人比较相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积极争取,做事情勤奋,也比较匆忙,耐心远比印度人小,什么都要快:说话快、吃饭快、走路快,对其他人办事效率的要求更加苛刻。
第五、印度人的面子观念弱,场面上不会特别摆阔气,请客也可能就是三道场,出门也可能就是一套非名牌衣服。
中国人即使穷人也要穷讲究,有钱讲究真名牌,没钱追求假名牌,比较喜欢在人前显摆,也更会为虚荣而花钱,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场合不少。
第六、印度人从宗教到法律,有较规范的观念,即使腐败也腐败在桌面上。
中国人表面规范与实际动作往往分离,除非有警察在场或者有电子警察,否则往往会直接闯红灯,即使当官场面上发言与自己的行为不一致,拿了钱也会说自己只是给朋友帮忙,而不觉得自己是贪官。
印度的人口规模和教育水平与中国相比如何?
印度的人口规模和教育水平与中国相比如何?
印度的人口规模
1.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约有13.5亿人口,比中国稍少。
人口增
长率较高,但逐渐放缓。
- 印度尚未进入人口红利期,预计2036年前后达到人口峰值。
- 对人口过剩问题的缓解需要增加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等综合措施。
印度的教育水平
2. 印度的教育水平较低,与中国的差距较大。
- 2018年,印度排名在全球基础设施排名中第70位,而中国排名第36位。
- 许多印度人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尤其是女性。
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3. 印度政府已经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师数量和培训。
- 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尤其是中国的成功案例。
印度和中国的未来发展
4.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和新兴市场,未来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 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双边经济和文化交流。
- 通过合作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人口问题和气候变化。
总结:
虽然印度的人口规模较中国稍少,但其教育水平却较低。
印度政府已
经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印度和中国
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双方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现状的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两大纺织服装生产国,两国的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产业规模比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之一,拥有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完整的产业链。
中国的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出口额更是占据全球1/4左右市场份额。
中国在原料、生产、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都拥有全面的产业链,并且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效率著称。
相比之下,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规模虽不及中国,但也处于较大的规模之中。
印度尼西亚纺织服装业出口额占全球产值的比重较小,但是其生产的丝绸、棉布等产品质量上乘,深受西方国家的欢迎。
二、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拥有广泛的技术应用和优质的产品质量。
中国在纺织设备、纺织材料、印染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部分高端产品技术水平甚至领先于发达国家。
在产品品质方面,中国纺织服装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以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的优势满足世界各地消费市场的需求。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以产品质量和独特性著称。
印度尼西亚出口的丝绸、棉布等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话语权。
在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高科技纺织品方面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三、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比较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一直备受诟病。
过去长期以来,中国的纺织产业因为大规模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而且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环境保护标准低下。
近年来,随着政府环保政策的加强和企业自觉提升,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在改善环保状况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印度尼西亚的纺织服装业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该国纺织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工业城市,工厂的环保设备和管理水平不够完善,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中印两国制药业优劣势分析
中印两国制药业优劣势分析近年来,我们不断地听到关于印度药品冲击我国制药企业的报道。
业内不少人士惊呼:印度制药业已成为我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笔者最近收集了印度制药工业的有关资料,并对中印两国制药业进行比较,期望从对比中找准我国制药工业的定位,更重要的是从对比中借鉴制药工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促进我国制药工业的健康发展。
旗鼓相当亦敌亦友制药工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世界各国经验都证明,制药工业的发展既离不开一国整体经济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一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中国与印度同处亚洲大陆,人口都超过10亿(中国12.78亿,印度10.26亿),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印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与印度文明,在近代也都曾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现代两国都超过了50多年独立自主的奋斗历程(印度1947年独立,中国1949年解放),也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从1979年开始,印度从1991年开始)。
近年来,中印两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亮点,被称为“驶入亚太经济快车道”。
印度自1991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达6%。
2000-2001财政年度,印度全国GDP总量为 4598亿美元,人均GDP约450美元。
中国自1979年以来,GDP年增长率达到9.5%,2001年GDP达到11600 亿美元,人均GDP约906美元。
2000年印度人均药品消费3美元,中国为82元人民币,接近10美元。
另外,中印两国均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和大量具有管理才能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
从人口、经济发展历程等方面看,中印两国国情十分相似,这些为两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两国制药工业趋同,竞争更激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印两国的制药工业在制造能力上都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尤其是大宗抗生素的生产,两国基本能左右国际市场行情。
但两国的药品研发能力均较弱,均是世界上非专利药物的主要生产者,其药品的生产技术质量在第三世界国家名列前茅。
在教育领域,中国和印度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
在教育领域,中国和印度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和印度可谓是教育领域两大巨头。
然而,尽管这两个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仔细比较后,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中国和印度在教育领域的几个显著差异:一、教育系统和理念中国的教育系统被认为是高效和优秀的,在学术和专业技能方面非常强大。
教育体系也注重学术性能够体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科学、计算机编程等。
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而印度的教育体系和理念则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潜力。
印度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领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使得印度的教育领域更加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课程内容也非常广泛包括文化、人文等方面。
二、师资队伍水平和培养模式中国教育界的师资队伍非常强大,拥有众多优秀的教育家和知名学者。
在教育体系、课程和培养模式方面,中国教育系统也与国际接轨,发展出了独特的、符合国情的教育模式。
印度的教育体系也有着非常优秀的师资队伍,特别是高端科技和商科领域的师资,然而,在基础领域,教师的培养和评价更加依赖于个人的努力和业内经验。
除此之外,印度的教育领域也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三、考试成绩和评价标准中国是考试文化较为浓厚的国家,学生们在完成课程后,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标准化考试,以便进入学术或者职业的下一阶段。
这种标准化的考试也成为了国家招生的主要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方向上的发展。
印度更加注重考察综合素质,尤其是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印度,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自主性更受到重视。
同时,教育机构和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也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在社会上的角色和责任。
四、教育资源和投入在教育资源、投入和设施方面,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大的优势。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完善教育资源及设施,促进师生发展。
而印度则面临教育资源不足和不规范的现状。
印度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异同?
印度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异同?教育是每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印度和中国作为两个拥有庞大人口的亚洲国家,其教育体系的差异和共性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印度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何异同。
一、课程设置印度和中国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区别。
印度的教育体系主要由中央和两个地方政府管理。
中央政府负责基础教育的规划和发展,而地方政府则管辖地方的教育体系。
印度的课程设置比中国更为灵活,学校可以自主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较为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调科学实验和活动。
但相比之下,印度的教育投入较少,其教育质量受到很大的质疑。
中国的教育体系由国家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和规划,其各类教育课程也由教育部门提供标准和规范。
中国的课程以公共科目、基础教育、语言学科、文学和艺术课程为主,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
同时,中国的教育质量较为稳定,其教学资源和投入方面也有相对较高的保障。
二、教学方法印度的教学方法已经改善,但仍存在不少不足,如课堂经常只是讲授知识点而缺少交互式互动,教师授课重视知识传授,但对学生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常常被忽略。
此外,印度的学校管理体系较为混乱,教学资源和质量的差异很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负面影响。
但是,教师和学生拥有较好的沟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去改善教育质量。
中国的教学方法则更为注重例证、概括、归纳等某些思维方式的训练。
中国的老师强调学科基础的掌握,注重细节和基本原理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了解教科书内容。
同时,中国的教师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思考并欣赏各种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打破传统教育和知识系统的界限。
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教学重视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三、教师教育印度和中国的教师教育也存在巨大差异。
印度的教师教育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教育课程老旧、教师对整个学科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普遍偏低,学生和社会对教师职业崇敬度也不够高。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
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比较优势1、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银行结构合理。
印度有运转良好、历史悠久的金融体制。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金融体系改革更为全面、速度更快。
印度资金的利用效率高于中国。
2、税制比较健全,对外开放优势。
中国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尽快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较少采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民族产业,在关税上调整幅度非常之大。
印度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国,关税问题上,却大量使用有关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例外规定,减缓对外开放的速度。
而且,印度还一再使用反倾销等手段,来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对于外资企业也只是给予国民待遇,并予以适当地限制,直到新世纪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后,才对特区内企业实行了若干优惠措施。
3、教育水平比较高,英语水平较好。
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
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前,印度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和大学生的在校人数都明显超过中国。
相对来说,印度的国际交流人才多于中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都可以看到较多的印度人。
重点发展服务业让印度发挥了它的三大优势——高学历劳动力、信息科技专长和流利的英语能力,所以跨国企业在印度设立的研发中心的数量也远远多于中国。
4、印度的科技竞争力更强大,人才优势比较明显。
主要体现在电脑软件产业,制药业。
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以IT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为引导并产生较大的世界影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增长,相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5、资本市场发育比较健全。
印度的资本市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监管制度非常严格。
中国采取了典型的“东亚模式”: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制造业的惊人增长、大量低成本劳动力以及推动出口等。
中国的发展基础是高储蓄、普及基础教育、快速工业化、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对外开放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
印度虽然在外资总量上落后中国,但是吸引的研发外资却高于中国。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
中印两国比较资料收集整理人:张子竹200925035 信管二班总述:本文收集了中国、印度两国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主要就中印经济差异的一个典型事实——外资的流入做了深入的比对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存在差别的原因是基于总体引资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侧重点等差异,且中印利用外资对经济产生了不同重要的影响。
一、两国概况中国:(来自百度百科)中国是亚洲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的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于1949年独立,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其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现耕地面积9497公顷。
中国现有人口13.70536875亿(2010年),人口密度138人/平方公里(2009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GDP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印度:(来自百度百科)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国之一。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于1947年独立。
印度是一个资本主义联邦制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实权由总理掌握。
印度政府宣称的领土面积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其中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而且山地、高原的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配以热带季风气候以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击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的土壤,使得在印度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印度现有人口12.0310亿(新华网2011年数据),人口密度406人/平方公里(2009年),其中约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
印度与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印度与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何不同?
1.人口总量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人口总量已经接近13亿。
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人口总量超过14亿。
在人口总量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2.人口密度
印度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国家之一,人口密度非常高,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达到了414人。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密度只有143人。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印度的人口数量比中国多得多。
3.城市化率
中国的城市化率非常高,超过了50%。
而印度的城市化率只有33%左右。
这意味着,更多的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地区,而更多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
4.性别比
中国的性别比例非常失衡,因为一胎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大量的女婴被遗弃或堕胎。
目前,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6:100,这意味着每100个女性就有116个男性。
相比之下,印度的性别比例并没有那么失衡,男女比例是108:100。
5.人口增长率
印度的人口增长率非常高,每年增长率为1.05%。
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非常低,每年增长率只有0.5%左右。
印度的高人口增长率主要是由于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导致的。
总的来说,印度和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很大的不同。
尽管两个国家的人口总量都非常庞大,但印度的人口密度更高,城市化率更低,并且性别比例也比较平衡。
而中国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城市化率相对较高,但性别比例失衡导致的问题却很严重。
在教育方面,中国和印度有何不同?
在教育方面,中国和印度有何不同?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基石,而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两个大国,在教育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特点。
本文将就这两个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它们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国和印度在教育制度方面存在不同,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教育阶段,从小学起,呈现出一种竞争式的教育模式,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学生,进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从而实现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的提升。
而印度则是基于由海德拉巴教育委员会于1964年提出的“十年制利用”计划,实行小学6年、中学4年的教育模式。
此外,两国的大学入学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高校招生需要参加高考,而在印度,大学的录取方式则是根据学生的高中成绩和竞争性考试的成绩来判断。
二、教育资源的不同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也是两个国家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中国,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城镇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有着良好的教学条件,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落后,教育设施偏弱,教师队伍水平不够高,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
印度的情况则恰恰相反,由于人口庞大,印度教育资源分布状况不均,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大。
印度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小,因此很多荒凉的农村地区,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都很差,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承的不同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对于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尤为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尊重,分级教育和选择性教育是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识。
教育中强调的“国家富强”和“个体成功”思想,处于整个社会开发模式的核心位置。
然而,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教育教育的宗教和文化影响也比较多。
它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与传统宗教和文化休戚相关。
因此,印度在塑造学生的语言和认知领域上表现出独特性,也是印度教育面临的困境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和印度在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挑战。
中国教育竞争激烈,重点发展,但也存在着城乡、贫富差别等问题。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
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txt不要放弃自己!-------(妈妈曾经这样对我说,转身出门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却不想让任何人看见!)看到这一句小编也心有感触,想起当初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地方的时候,妈妈也说过类似的话,但是身为男儿,必须创出一片天,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中印的经济优劣势对比2010-11-26 0(中印改革开放对比分析之三)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无非是在劳动力、资本、技术的合理配置下取得的,制度、文化、市场、自然资源拥有量等因素提供了发展的重要的外部环境。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市场(主要指国内市场)和自然资源限制等因素已经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缺乏以上两项但取得了良好发展的例子随处可见。
我们从经济相关的变量入手,对中印经济进行比较。
1、是人口陷阱,还是人口红利?印度人口约11.19亿人(2006年),从1983年到2006年就业数据(A.C.Dhas and M.Helen,2008)来看,总就业人口从3.0275亿增加到3.8491亿人,增幅不大,就业率还不到34.4%。
而新增的就业人数,据估算,从2007年开始到2023年,每年增加2600万左右。
印度的教育经费主要投入到高等教育,识字率只有61%(2001年)。
这些人无法就业,也很难培训成为产业工人。
麦肯锡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到2010年印度软件业将创造230万个就业机会,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达到650万个。
而据研究机构估计,印度每年只能培养40万名工程师。
仅靠信息工业和服务业,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印度存在就业面窄、劳动力素质不匹配等问题,劳动人口由于难以被社会吸纳,有落入人口陷阱的可能性[1]。
中国的每年新增就业人口据估计从2010年开始,从2500人左右回落,到2020年达到1300万人,之后再度回升。
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而中国的识字率约为90.9%(2001年)。
另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培养了大约2亿产业工人。
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远大于中国
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远大于中国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远大于中国现在,许多西方媒体,总是在拿印度与中国进行比较。
有不少西方人认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模式,将超过中国,并真正成为世界上的超级经济体。
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大部分不是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
更多的是一些政客、记者和非经济类的所谓“政治学者”。
那么究竟印度是不是真就比中国强,或者说比中国更有后劲,更有前途?可以肯定的说:决非如此。
第一,印度经济的发展速度从来没有超过中国。
按照西方自己讲的,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9%以上,这个速度超过战后六、七十年代日本连续十年保持的8.4%记录。
超过了亚洲四小的持续发展水平。
而印度不论是在其改革前还是改革后,经济发展速度从来也没有超过中国。
2005年,中国的发展速度是9.4%,而作为印度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年份,仍只有不到8%。
而且据西方一些权威经济学家预测,中国这种发展速度至少还将持续20年左右。
如果印度不能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中国,那就谈不上超越中国。
第二、印度的经济模式并不具有创造性。
目前印度采用的是混合所有制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上世纪初英国的发展模式。
即强调以服务业为主,拉动其它产业发展。
这种模式虽然有经济效益水平较好的优点,但在解决基本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建立国家工业体系上,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为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这也是印度虽然有效益比较好的公司、产业,但去不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根本性作用的主要原因。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所提供的只是少数人就业的先进产业,而大多数人并不能够进入国家的基本发展领域,那对整个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印度的中小民营企业也不强大,没有形成一种群体性的发展势头。
大部分企业技术落后,规模偏小,不能参预国际竞争。
第三、印度的投资体制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银行自主投资方面,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来源于金融资本而非产业资本。
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
在未来竞争中,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姓名:班级:学号:一、中国主要优势1、庞大外汇储备和稳定的货币体系,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地方财政体系;2、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消费市场巨大;3、城市建设兴旺,农村居民生活整体在改善;4、吸引外资居世界首位,对外开放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5、在航天、计算机、医药等领域取得快速进步;6对外贸易相对稳定成长,国际合作不断深化;7、西部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水能资源、北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8、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逐步向经济政治、军事联盟方向发展。
二、中国主要劣势1、中国受到台湾、西藏、新疆分裂势力的威胁和西方的牵制;2、贫富分化显著,局部地区社会矛盾尖锐;3、集成技术和超大规模制造业集成技术体系薄弱;4、航空工业、先进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差距;5、房地产泡沫威胁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向科技和制造业的投资;6、一党执政缺乏监督,政务缺乏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造成贪污受贿、公款挥霍;7、中国缺乏对南海、东海、印度洋的制海权,海军仍薄弱,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实力都在显著增长对中国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三、印度主要优势1、铁矿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2、钢铁、汽车、IT、软件、化学工业已成规模有国际竞争力;3、距离欧洲和波斯湾比中国日本近,有控制印度洋制海权的前景;4、在航天、软件、计算机科技领域有突出的成果和产业集群;5、通用英语的人口众多,与西方经济技术融合有显著优势;6、是民主国家,不存在严重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对抗;7、没有邻国构成重大军事威胁,对邻国有比较多的威胁;8、与阿拉伯国家、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强国和重要经济体都有良好合作关系。
四、印度主要劣势1、部族宗教种姓势力过强,文化一致性差,通用语言过多过杂;2、地主阶级仍存在,束缚劳动力的解放,,农村人口贫困;3、缺乏推进现代化的政党和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体系;4、现代制造业薄弱重工业基础差,装备制造业落后;9、西部地区严重的干旱缺水,贫困人口多;11、国民教育基础差,儿童入学率低,成人识字率也低;12、医疗卫生设施落后,民间缺医少药。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中印政治制度的比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印政治制度的比较篇一:中印对比1、印度年轻人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中印大学生的表现上看,印度大学生会更积极地发起和参与讨论。
他们非常会提基于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问题。
印度裔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普遍高于华裔学生。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印度整体的创新氛围要强于中国。
2、印度年轻人有英语优势印度好一点的学校都是用英语进行教学,这让印度学生能有更高的起跑线上。
因为语言上的优势让他们更为熟悉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结构等等,也有更宽广的视野。
3、印度仍然有人口红利印度最重要的有利因素是"人口红利"。
中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人口红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如今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但印度还有。
4、印度在扶持本土企业家方面远远胜过中国中国过去的高速发展与外资的驱动密不可分。
而相对而言,印度培养和促进本国的民营企业家创新--在政策鼓励、财政扶持和体制发展等等方面却远远胜过中国。
因此,过去这些年来,印度涌现出来的优秀的企业,大部分不是来自外资公司,而是源自印度本土,是他们自己的企业家和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动在造就印度经济的动力之源。
5、印度民营企业有活力现在,印度已成功地培育出一大批能够与欧美最好的公司展开国际竞争的私营公司。
这些公司许多是属于最尖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行业。
印度私营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通畅,而中国则较钟爱国有企业。
6、印度的法律机制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印度法律制度的配套和法律过程的相对独立,都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的。
印度在这方面不是没有毛病,但是在上述方面比我们中国起步得早,关系理得顺,以后的路子要平坦得多。
相比起我们中国,他们改革的难度显然要小得多,遇到的问题也少得多。
7、印度企业融资渠道效率更高世界银行20xx年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52%接受调查的印度公司称它们在获取资金方面存在困难,而中国这一数字则达到80%。
中国和印度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有多大?
中国和印度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有多大?教育体制:1. 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较为严格,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分别为六年、三年和三年,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必须参加中考和高考。
而印度的教育制度相对更为灵活,学制、课程设置、考试方式等均不统一。
2. 教师素质中国教育强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中国教师普遍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印度教育中,教师培训甚至不是必须的,教师的薪酬待遇也较低。
3. 教育资源分配中国教育部门设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政府投入资金广泛、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升级,加上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
印度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与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教育理念:1. 学科倾向中国的教育侧重于学科优先,孩子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成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道德、文化等教学内容。
印度的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全面发展,强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素养等。
2. 家庭关系中国的教育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有极大的影响力,家长的帮助和期望也往往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来源。
印度的教育则强调家庭的支持和情感纽带,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家庭关系的决定因素。
3. 学校规范中国的教育中,学校规范十分重要。
课堂纪律、规章制度、服装要求等都非常严格,它们被看作是学生成长的必要经验和规范。
印度的教育则不那么严格,学校中少了许多限制,小学生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上学。
综上所述,中国和印度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两国的教育模式虽然都希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未来,但这在不同程度上考验着每一个家庭、学校、教育机构和国家的智慧与决策。
只有兼顾发展和公平,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获得适合他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政治:我国为单一制国家,由中央对个地方进行直接管辖,全国只有一部宪法(除特区).并且是议会制共和制最高权利机构为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由各民族各职业等人民构成,体现了我国的民主.而印度是联邦制国家由若干成员构成,全国通行有若干部宪法,不利于中央的管理.他也是议会制共和制,但执政党由若干党组织成联合党派从而控制议会,这样使得国家政局不稳定. 经济:我国去年GDP达3010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四(今年位居世界第三),印度达9280亿美圆位居世界第十三,并且我国的政体使得我国在经济发生变故时可以及时进行宏观调空,反映速度大大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今年金融危机就是例子),同样受人口因素影响的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我国,所以其经济并不是很乐观.在此次金融危机时印度拿不出象我国4万亿这么大数字的钱来救市,而且他的政体大大限制了其在救市时的反映速度.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由海外华人引领的境外直接投资热潮。
但是,海外充沛的资金不断流入,中国在金融市场、公司管治以及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反而被推迟,民营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与此相反,印度由于不能吸引到足够的外资,转而为本土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营商环境,建立起了比中国有效透明的资本市场和司法制度,造就了一批可以与欧美争雄的本土企业。
比较两国的发展模式,印度的模式更加明智,而论据之一是中国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发展状况。
他们认为,苏、浙两省在改革开发之初处于类似发展水平,江苏主要依靠外商直接投资,而浙江则培育了不少本地民营企业。
20年过后,当初相对落后的浙江,现在经济活力已经超越了江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公路、机场、港口等硬件基础设施,也有国家法律、监管和金融体系等软件基础设施。
拿硬件衡量的话,中国处于明显优势。
但是,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在一些关键层面上更有优势,如产权保护、民营企业融资及公司管理等。
“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这些软件上的优势造就了印度取得的进步。
”印度企业并不只是在高科技业上有卓越的竞争力,在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领域也都有出色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未来竞争中,中国与印度的优劣势比较
姓名:班级:学号:
一、中国主要优势
1、庞大外汇储备和稳定的货币体系,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地方财政体系;
2、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国内消费市场巨大;
3、城市建设兴旺,农村居民生活整体在改善;
4、吸引外资居世界首位,对外开放逐步向内陆省份拓展;
5、在航天、计算机、医药等领域取得快速进步;6对外贸易相对稳定成长,国际合作不断深化;7、西部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和水能资源、北方有丰富的煤炭资源;8、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逐步向经济政治、军事联盟方向发展。
二、中国主要劣势
1、中国受到台湾、西藏、新疆分裂势力的威胁和西方的牵制;
2、贫富分化显著,局部地区社会矛盾尖锐;
3、集成技术和超大规模制造业集成技术体系薄弱;
4、航空工业、先进制造业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5、房地产泡沫威胁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向科技和制造业的投资;
6、一党执政缺乏监督,政务缺乏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造成贪污受贿、公款挥霍;
7、中国缺乏对南海、东海、印度洋的制海权,海军仍薄弱,中国周边国家军事实力都在显著增长对中国构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三、印度主要优势
1、铁矿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2、钢铁、汽车、IT、软件、化学工业已成规模有国际竞争力;
3、距离欧洲和波斯湾比中国日本近,有控制印度洋制海权的前景;
4、在航天、软件、计算机科技领域有突出的成果和产业集群;
5、通用英语的人口众多,与西方经济技术融合有显著优势;
6、是民主国家,不存在严重的国际意识形态冲突对抗;
7、没有邻国构成重大军事威胁,对邻国有比较多的威胁;
8、与阿拉伯国家、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强国和重要经济体都有良好合作关系。
四、印度主要劣势
1、部族宗教种姓势力过强,文化一致性差,通用语言过多过杂;
2、
地主阶级仍存在,束缚劳动力的解放,,农村人口贫困;3、缺乏推进现代化的政党和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体系;4、现代制造业薄弱重工业基础差,装备制造业落后;9、西部地区严重的干旱缺水,贫困人口多;11、国民教育基础差,儿童入学率低,成人识字率也低;12、医疗卫生设施落后,民间缺医少药。
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过高,人均寿命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