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红色旅游景点大盘点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为新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革命纪念馆
吸收陕北民居建筑元素,新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
8月28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向观众开放。
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3.8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宽广大气。广场两侧,树木苍翠、绿草如茵。展馆东西两翼18尊象征工、农、商、学、兵及国际友人的雕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入口的三层台阶,隐喻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阶段。进入序厅,一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与工人、农民及国际友人的群雕,迎面向我们走来。浮雕墙上,“1935年—1948年”字样,在宝塔山的衬托下熠熠生辉。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的建成,标志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基地工程竣工。
延安基地工程与韶山、井冈山基地工程一起被列为全国3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延安革命纪念馆拆除重建工程,二是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和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工程从2004年5月起实施,历时5年多、总投资57655万元。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投资50755万元,13处革命旧址维修投资6900万元。
延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苏世华介绍,新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在老馆原址上修建的,但面积、规模、水准已与老馆不可同日而语,新馆总面积为29870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10677平方米,展线长1600米,“一公里半还多”,全方位展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13年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新馆建设吸收了陕北民居的建筑元素,借鉴了杨家岭“七大”会址、边区大礼堂等革命旧址的建筑风格,融
入了现代建筑的理念,使延安特征和现代感巧妙结合,成为融纪念性、标志性、时代性和地域性为一体的精品工程。
展览突破传统模式
2000多件文物中有许多是首次展示
活灵活现的延安名号“光华商店”、“德胜玉绸布店”,只要一按电钮,叫卖声、说书声此起彼伏……
新馆里,50米长的“延安新市场一条街”,是为表现延安经济建设成就而专门设计的大型场景。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开始轰炸延安。为方便群众生活、促进边区经济发展,1939年2月,边区政府在延安西山脚下修建了新市场,成为当时延安的商业、贸易和金融中心。
而通过油画、雕塑、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展示的大型场景《支前》,也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凛冽雪夜,陕北男女老少扛着弹药、背着粮食,支援人民子弟兵的感人情景。
整个展览分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等六个单元,突破了传统的以领袖为中心的展出模式,将八路军战士、边区老百姓、军民大生产、青年爱国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不远万里来延安参加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等与领袖们的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新馆展示的文物达到2000多件,其中新挖掘、整理、征集的文物达到500多件,部分文物具有唯一性,是首次与全国观众见面。
为表现毛泽东思想特意设计的著作墙,是整个展览突出的亮点之一。
著作墙将各个时期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毛泽东著作收集起来,同时结合其他部分党的重要领导人的著作,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从发展到成熟以及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全过程,共收集了300多本毛泽东著作,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3本弥足珍贵,还有毛主席的手稿《改造我们的学习》复制件以及外文出版物。
除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物外,展览还运用新的展出模式吸引观众,既强调革命历史文物原件的展示效果,又充分考虑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再现当年历史场景,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展现这段历史。
枣园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现旧址大门石柱两侧尚有康生所书“延园”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
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毛泽东在此居住期间,写下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组织起来》、《两三年内完成学习经济工作》、《学习和时局》、《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对日冠的最后一战》、《关于重庆谈判》、《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等许多指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文章,仅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28篇。
在此期间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任美驻华大使赫尔利,并进行了两天两夜的会谈,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12月,又在居地会客会见了包瑞德,对国民党的三点建议给予有力批驳。次年8月,他由这里出发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1943年,在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中,枣园举行军民纺线比赛,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被评为“纺线能手”。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刘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云、叶剑英等领导同志开会讨论东北问题,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补中央委员,率领两万干部和十万大军挺进东北。9月19日,刘少奇、朱德经请示毛泽东主席,起草了《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庆的谈判斗争,对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发展和巩固东北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经叶剑英介绍,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结婚。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了张思德烈士追悼大会,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开始陆续依照原貌维修。
现枣园旧址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中央医务所、幸福渠等景点。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春、夏、秋、冬景色秀丽,环境清幽,交通方便,终年游客不断。1996
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世纪之火”火炬传递活动采集“革命之火”火种的仪式在枣园隆重举行。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此,毛泽东一直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也成为仅次于苏共的世界第二大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
清凉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今天,清凉山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清凉山的名胜古迹和革命旧址,有的已修葺整理,有的已对外开放,还新建落成了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性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赏,成为革命圣地延安主要旅游风景区之一。
延安南泥湾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
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明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 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量的物质财富。
现在的南泥湾军垦地区,水稻生长茂盛,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此处秀丽的风光,真的可以称为“陕北的江南” 八路军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的革命大生产运动,实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陕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目标,同时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