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目标
定义:
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课程目标有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和操作性等四大规定性。
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
(一)国外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
在西方教育界,人们常常使用四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术语,即“意图(purpose)”、“宗旨(alms)”、“目的(goals)”和“目标(㈤ecttves)”。
(二)我国课程目标的相关表述
在我国教育领域,课程目标这一概念的使用是最近20来年的事,其涵义与长期流行使用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与任务指标。
教学目标则是课程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 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学科的固有价值,强调课程传递文化遗产的功能。
2.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强调课程应致力于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3.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主要反映课程的社会性价值,强调课程对社会的作用。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1. 普遍性目标
3. 生成性目标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分为四种类型: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性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global purposes)
普遍性目标是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洛克:绅士;卢梭:自然人。
仅体现为一般性原理,为实施者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广阔空间,但比较模糊,难于操作。
行为性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基本特点:目标精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发展:博比特泰勒布卢姆
缺点:①忽视了难以测评、难以转化为行为的目标;②把学习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事先明确规定课程目标,有控制本位倾向,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
生成性目标又称展开性目标、形成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注重的就是过程。
杜威之“教育即生长”可谓是生成性目标之萌芽。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则进一步完善了这种理论: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以过程为中心,即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展开。而人本主义者则将其发展到极端。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
它是由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来的。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学生反应的多元化,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它一般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而结果则是开放的。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波特:教材专家的观点;实践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兴趣。
塔巴: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生的研究;对教材内容的研究。
泰勒: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①学习者的需要;②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③学科的发展。
一、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因此,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最基本的依据。
了解其兴趣与需要,研究其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研究其社会化的过程与个性的形成,调查其健康状况、直接社会关系,了解其生活状况、娱乐活动等。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学校课程必然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事实上,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都是通过课程为中介实现的。因此,课程不能不关注现实社会的需要。课程满足当代社会生活需要的三个原则:①民主性原则;②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③教育先行原则。
三、学科的发展
应考虑的问题:
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
学科专家的建议。
关注学科的双重功能:①学科自身的特殊功能,即学科自身固有的独特价值;②学科的一般教育功能,即某学科对一般公民的功用。
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一、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1. 系统阐述实验性目标。
2. 确定优先的课程目标。
3. 判断学生达到每一种课程目标的可能性。
4. 根据目标优先程度的顺序编制课程计划。
课程目标的功能
确立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与实施工作的首要环节,目标一经确定,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一般说来,课程目标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导向功能
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方向,使师生的整个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并能与教育目的对接。例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与媒体的使用、教学时数的安排等等,都要依据课程目标来确定。课程目标能够避免无关刺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