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教学中语言美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摘要】中学语文课本中,编选了大量的中外古今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诗歌、散文和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是艺术特点都富有个性特征,堪称名篇佳作。

就语言而言,更是充满了美的因素。

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

【关键词】语言美和谐美新奇美形象美幽默美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

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时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挖掘课本中情感的和谐美和内容的新奇美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决定因素,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

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必须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

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
学生的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对学生情感的感染取决于教师的表情。

教师的表情如同直观的教具,学生不难从中读出教师的各种心态,并能随时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反应。

“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

”马卡连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在讲课时使用不同表情,灵活多变,学生就会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和形式无论多么丰富、美妙,如果学生早已熟知,就很难产生美感。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感官是很容易疲劳的,需要变异和调剂,需要新鲜的刺激。

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考虑内容的丰富美、条理美等外,必须竭力创造新奇美。

当然,创造课堂教学内容的新奇美,并不是可以天马行空般的随意翻新,而应以教学原则为基础,创新为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课文的具体内容要求而定。

二、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美
所谓形象美,是说美总是显现为生动、具体,能为人的感官所接受、反映和感知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感性形象。

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美就无所依附,美的生命在于形象的显现,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它可以借助多种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更好地表情达意,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

如《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月下荷花特有的风姿。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
茫的歌声似的”,写出了荷香的若有若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于和花上”,唤起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写出了弦音的繁密,“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出了弦音的幽细绵密,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写出了乐音的低细交织,“间关”之声,轻快流利,“幽咽”之声,悲抑硬塞,“银瓶乍破”,激越奔涌,“铁骑突出刀枪鸣”,高昂雄奇。

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乐音的疾徐抑扬变化,再现了琵琶声,使语言具有听觉感、形象性。

如《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就是一幅要求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去直接感受美的画面。

画面的开头是:“茫茫一片”、“纯然一色”、“寂静”、“热空气作哄哄的火响”,这样的画面让人联想到的是:死寂、干渴、燥热,使人感受到的是肌体的疲惫和虚弱。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驼队出现了“柔美的铃声”,压倒了“哄哄的火响”,“惺红的大旗”战胜了“柔弱的目光”。

驼队的出现带来了生的希望,昂然阔步的骆驼队的方阵出现,使人感到无比的壮美。

这时不由得使人感到:“是人点缀了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

这样的感受你能说不是对人性美的一种认识?
三、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幽默美
优秀的语文老师无不具有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品质。

相对而言,现代的学生是不太喜欢一本正经的老师,他们倒乐意接近幽默的老师。

因为幽默给人平易、给人轻松、给人开心、更给人智慧。

当年幽默的钱玄同教授在北师大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个学生请他举一个例子。

他说——北京有一位
京韵大鼓女艺人。

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

女艺人曾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

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

”“多大年纪?”“十五。

”“家住哪里?”“保安府。

”“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牙齿。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

”“多大年纪?”“十七。

”“家住哪里?”“城西。

”“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生听了都捧腹大笑。

笑后牢牢掌握了知识。

让学生感受语文中的幽默美,同时在幽默中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才艺。

但幽默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上课时的很多动作,无不能体现幽默。

事实上也是,形体语言的幽默,有时更加幽默。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为此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教学中寻找美的音符,去拨动学生美的心弦,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使他们自觉地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