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五)“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五)“中国近现代史”经济专练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

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

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家庭纺织业破产后农村妇女转改他业,这是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也就不能说明生产结构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奢侈之风”,B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虽是西方经济侵略的结果,但并不能说明西方经济侵略加剧,C项错误。

2.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

A.企图借助政权力量来实现“分洋利”

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

C.为确保洋务企业独尊地位不择手段

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坚定步伐

解析:选B“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体现洋务派企图用政权力量压制民间资本开办企业,体现不了“分洋利”,故A项错误;对民间资本的压制和“严格控制”反映经济垄断,故B项正确;“不择手段”夸大其词,故C项错误;洋务派办企业即“师夷长技”体现,故D项错误。

3.(2019届高三·烟台摸底)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潮盛极一时

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解析:选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产生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

4.《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A.清末新政的推进B.变法政策的实施

C.商品输出的加强D.清政府政策鼓励

解析:选D“在1895~1901年间”这段时间没有“清末新政”,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其经济政策基本没有得到执行,故B项错误;“在1895~1901年间”时期,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主要为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策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故D项正确。

5.甲午中日战争后,原有洋务企业多数进行了改制,如1896年湖北机器织布局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竟盈余十八万金,除以十五万金还清旧债外,仍余三万金”。这一现象说明()

A.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

B.企业经营日趋具有新活力

C.洋务运动最终走向了破产

D.中国企业开始股份制尝试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洋务企业经过改制后由亏转盈,这说明改制促使企业焕发新活力,B项正确;材料现象无法说明清政府财政出现严重危机,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部分洋务企业进行改制,而不是破产,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进行改制,D项与之不符。

6.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抽样调查)》,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产业女工人数占总产业工人比例行业

1920年16.7万40.5%

集中在缫丝、纺织、

1930年37.4万46.4%

烟草、火柴等行业

1933年24.3万48.7%

A.

B.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C.政府颁布多部法律,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解析:选B“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这一现象出现于鸦片战争后,而非20世纪上半期,故A项错误;从图表上看,1930和1933两年,“女工人数”比1920年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相关,故B项正确;无论从材料中还是从史实中,都无法找到颁布妇女地位提高的文件,故C项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指在一战期间的史实,故D项错误。

7.20世纪20年代后期,共产党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这一变化()

A.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缺乏持续性

B.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C.表明南方阶级对立超过北方地区

D.违背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选B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30年代后期,在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土地,实行减租减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

山等革命根据地没收地主土地,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农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为了争取地主阶级对抗战的支持,故B项正确;前者国共阶级矛盾突出,后者反映的是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这一变化,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最大限度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对外,故D项错误。

8.(2019届高三·保定调研)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交通、材料等实行统制,对财政金融进行统一筹划,并部署有关部门立即执行。这些举措()

A.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B.导致物资匮乏财政困难

C.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

D.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选C根据材料“1937年7月”“对粮食、交通……立即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对重要物资和财政金融实行统制,旨在进行国防经济动员,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C项正确。统制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战争是导致该时期物资匮乏、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9.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解析:选C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数量,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结合教材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项错误。

10.下表是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C.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D.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解析:选C轻工业占民族资本的比例下降,并不代表轻工业生产下降,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