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智慧城市观点选编(20120524)修改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参考资料之五

智慧城市相关观点和实践情况选编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政治控制权,同时城市的规模加速扩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城市面临新的重大挑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瓶颈,亟需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引入新方法,全面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

建设智慧城市,通过信息化改变城市的运行机理,从更高层面上构建更加敏捷的管理架构,为应对城市不断扩张、资源日益短缺的困境,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模式和新的途径。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smart city)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以“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的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快捷信息系统、全球网络”为主题,探寻城市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网络化的跨国联系、多元文化、人力资本要素优势等宏观和微观条件,聚合“智慧”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竞争力的成功经验。会议出版的论文集成为早期关于智慧城市研究的代表性文件。

自90年代中期起至今,新加坡推动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城市的各运行领域,以知识为核心要素推动城市全面发展转型。新加坡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智慧型发展的城市。

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信息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新加坡、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继出现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尝试城市发展新模式的实践。韩国2004年提出了“泛在城市”计划。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意图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2009年,日本在延续以往的“泛在日本”战略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计划。

IBM于2009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概念。随后在智慧地球概念的基础上抛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全面感测、充分整合、激励创新、协同运作),并在全球范围大力推广。智慧城市由此成为全球城市关注的热点。

目前全球(不含中国)约有200 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截至2012 年2 月底,我国154 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其中41 个地级以上城市(含10 个副省级城市)在其2012 政府工作报告或“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也都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

据国家工信部最近的统计:我国有70多个城市完成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

三、智慧城市的内涵

全球目前尚无已经建成的智慧城市,也未形成统一的智慧城市概念。在不同视角,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国家、区域和城市之间,甚至同一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智慧城市的内涵存在很大差异,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支撑下,城市运行子系统以整合化、系统化形式协同发展的运行模式。

●IBM公司强调以系统化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IBM认为,大多数城市缺乏对承载能力的预测和长期规划,其能源、医疗、交通、教育、公共安全等城市子系统独自运行,缺少关联性设计和可扩展性,而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口膨胀、饮水卫生、食品安全、医疗和教育、环境压力和交通拥堵等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IBM由此提出,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各子系统的一体化、智能化运营,提高实体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和利用效率。IBM通过开发工具化的、内在互联的城市系统,更为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城市的实体资源。

●浙江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教授认为:从狭义理解,智慧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网络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其本质是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联接、更加集中和有深度的计算。从广义理解,智慧城市是一种以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为基础,具有较为完善的感知、认知、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能力和行为意识的全新形态的城市。(引自《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内涵和趋势》,2011年)(二)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智能化的城市管理运营模式。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认为:智慧城市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的、可视化和可测量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和运营,即智慧城市=数字城市+物联网,包括城市信息资源、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和综合决策支撑平台。

数字城市是数字化表现的静态城市,也就是通过构建、整合城市数据,在网络世界中栩栩如生地虚拟再现城市。而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实时动态展现和云计算技术的深度应用,更加智能化地实现城市综合运行管理。“数字城市”是物理城市的虚拟对照体,二者是分离的。而“智慧城市”是通过物联网把“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连接起来,本质上是物联网和“数字城市”的融合。(引自《中国建设信息》,2011年23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智慧城市不仅强调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社会和民生服务的重要作用,而且重视人力资源教育、社会资源及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无线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第一步。数字设施是智慧城市设施的关键组成。智慧城市是互联网城市,而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尽管物联网将催生新的产业,但其现代服务业的属性多于制造业

的属性。(引自2011年中国智慧城市高层论坛,邬院士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联服务”发言)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认为:智慧城市是充分应用超大计算能力,全方位实施城市数字化,普及应用传感网、物联网以及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技术)、数字地图、嵌入式系统、云计算等技术,有效实现智能发展、全程监控,达到自动识别并直接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生产、生活与文化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集自我学习功能、时空压缩功能、预警预测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高端信息化的总体集合。智慧城市的功能进化,是从最开始的点状集散中心到面状的经济中心,然后到体状的管理中心,最后进入到网状的智慧中心。

牛文元同时认为,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是21世纪的整体趋势,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智慧城市正是顺应这个趋势,或者说借助智慧城市来实现绿色发展的整体目标。智慧式的城市就是要体现绿色本质。智慧城市最终走向绿色,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智慧城市发展的“质量”。从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机会平等、社会和谐、宜居幸福等来实现智慧城市发展的“公平”。(引自2011年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关于“绿色智慧城市”发言)

●国家信息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曲成义认为:智慧城市有三大要素,即“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物联化是物的特征、人的行为、环境变化的感知端。感知端应能获取海量数据并能安全提供已获取的数据,这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互联化就是将源头信息有效传递到决策层,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智能化则是通过建模、算法、分析、洞察和挖掘等,优化业务模型和流程,科学使用信息资源。(引自2012年第二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的发言) (三)智慧城市是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维也纳技术大学2007年发布的《欧洲中等智慧城市排名》报告认为:当一个城市将对人和社会资本、传统交通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作为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实现高质量的人民生活,并通过市民的参与性管理达到城市生态和谐时,那它就是一个智慧的城市。报告从城市的区域竞争力、交通和信息通信技术、自然资源、人力和社会资本、生活质量、公众参与社会的状况这六个维度阐述“智慧城市”的特征,即智慧经济、智慧人口、智慧治理、智慧流动性、智慧环境、智慧生活。(引自《smart cities ranking of EU medium-sized cities》,2007)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李重照认为,智慧城市的内涵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性作用、注重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促进各部门间资源共享和协同作业、实现社会包容、关注人力和社会资本的作用、保护环境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

1.强调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性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它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础,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成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要素,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通过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实时感测城市系统的运行,利用网络基础设施提高政治、经济效率,促进社会、文化和城市的发展。

2.注重经济发展和鼓励创新

一方面,智慧城市注重推动城市经济繁荣稳定,发展社会生产力,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并且为知识型人才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激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创新,以此助力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

3.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作业

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协同作业,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精简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4.实现社会包容

智慧城市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家庭宽带普及率,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决策者秉持兼顾公平的城市发展理念;促使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公平问题,开发和制定更有效、更准确的公共服务方案。

5.关注人力、教育和社会资本的作用

智慧城市是一个已经学会学习、适应创新的城市。它不仅关注教育、关注人力资本培养,同样也关注社会关系资本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6.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当今世界资源匮乏,城市的发展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保证安全和可再生地使用自然遗产。智慧城市注重经济增长与资源开发利用的平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对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是在充分合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治理,让决策者更智慧地管理城市、保护环境,更合理地利用和分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各阶层平等。(引自《电子政务》,2011年第6期) (四)智慧城市是综合城市运行管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行政效能为一体的城市全面发展战略,是现代城市的高端形态。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是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公共服务、城市产业发展、政府行政效能等为一体的城市发展新策略和新模式,是信息社会条件下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

从概念上讲,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城市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融合和共享应用为核心,通过智能的感知、分析、集成和处理,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互动、高效的智能服务,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全面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增强政府执政为民能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使城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智慧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