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合集下载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

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文章目录*一、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二、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三、麻黄汤的功效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1、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比例是多少麻黄汤中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比例是3:2。

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着。

2、麻黄汤使用有什么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有发汗功能,麻黄汤发汗力大(方中有麻黄、桂枝、生姜3味药发汗),桂枝汤发汗力小(方中有桂枝、生姜2味药发汗)。

绝不是教材里讲的“无汗用麻黄汤,有汗用桂枝汤。

”而是无汗而咳喘者用麻黄汤治疗;有汗或无汗而有鼻塞、鼻炎、胃肠不适干呕者用桂枝汤治疗。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正如前人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

不当则不戢而召祸。

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3、麻黄汤如何加减化裁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桂枝汤和麻黄汤的比较从这个病机特点,外感风寒表虚和外感风寒表实这个不同,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证是外邪侵犯人体,这是这个方中的一个侧重的一个重点,桂枝汤证是一个既有考虑到邪犯体表,又有邪侵犯体表引起的体表正气的失去平衡,营卫不和,邪正两方面的反应,这两个不同。

所以证候方面,一个是恶寒发热,无汗,一个是恶风发热,有汗,证候表现上区别,当然其它的还有,象脉浮紧和脉浮缓的区别。

第二方面,在功用方面、治法方面,要体现出来的,麻黄汤证体现是祛邪,整个是祛邪为主,桂枝汤证体现祛邪调正并重,祛邪调正相结合,这是两种思路。

桂枝二麻黄一汤学习要点

桂枝二麻黄一汤学习要点

桂枝二麻黄一汤学习要点【出处】伤寒论条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记忆要点:汗出、脉洪大、开如疟、桂枝二麻黄一。

【组成】桂枝1两17铢(去皮),芍药1两6铢,麻黄16铢(去节),生姜1两6铢(切),杏仁16个(去皮尖),甘草1两2铢(炙),大枣5枚(擘)。

注:这是三剂的量。

折算现代克数:桂枝26克,芍药18克,麻黄10克,生姜20克,甘草16克,杏仁10克,大枣5个。

【功效主治】解散营卫之邪。

小发营卫之汗。

主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形似疟,1日再发者。

营为肌,卫为表,指中风伤寒两者之证兼有。

【用法用量】以水5升,先煮麻黄1-2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1日2次本云:桂枝汤2分,麻黄汤1分,合为2升,分再服,今合为1方。

将息如前法。

注:1升等于现代的200毫升。

【白话注解】如果邪气滞留于皮毛、肌肉之间,不是用桂枝汤就可以来解它,因为第一剂桂枝汤喝下去已经出过汗,又不宜用麻黄汤来猛攻。

所以取桂枝汤3分之2,麻黄汤3分之1,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

再看看有的人用桂枝汤来治,使用人发汗后又不能解邪气,用桂枝后再用麻黄,后来也有人将其合为一方,违背张仲景剂量调整的妙理。

《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

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

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临床应用】1、太阳中风《吴鞠通医案》:唐,59岁。

头痛恶寒,脉紧,言謇,肢冷,舌色淡。

太阳中风,虽系季春天气,不得看作春温,早间阴晦雨气甚寒,以桂枝二麻黄法:桂枝6钱,杏仁5钱,生姜6片,麻黄(去节)3钱,炙甘草3钱,大枣(去核)2枚。

煮3杯,先服1杯,得微汗,止后服;不汗再服;再不汗,促投其间。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一、组成麻黄去节三两(6克)、桂枝二两(4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克)、甘草炙,一两(3克)。

二、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三拗汤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3.华盖散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4.麻黄加术汤麻黄汤中加白术,湿困身疼总能医。

5.麻杏苡甘汤还有麻杏苡甘剂,风湿发热亦可祛。

6.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解表清热此为良。

四、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五、主治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六、方解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桂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正由于此,所以《伤寒论》中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伤寒表虚自汗,血虚而脉见“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本方。

麻黄汤:散寒解表第一方

麻黄汤:散寒解表第一方

麻黄汤:散寒解表第一方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是治疗太阳伤寒的主方,堪称散寒解表第一方。

原方用于治疗“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其组方如下: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麻黄汤麻黄汤中以麻黄为君药,所以得名麻黄汤。

麻黄辛苦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及散寒通滞的功效;桂枝为臣药,具有发汗解肌、温经散寒的功效;苦杏仁降肺止咳平喘,与麻黄一宣一降,共同恢复肺的宣降功能;炙甘草止咳平喘、兼顾中焦。

麻黄汤是我们《方剂学》教材上的第一方,麻黄也是《中药学》教材上的第一药,所以对麻黄汤印象特别深刻。

其实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方剂学》学麻黄汤时老师讲过的一番话,大致意思是:中医讲究三因制宜、用热远热,广东处于岭南,气候湿热,麻黄汤比较辛温峻猛,所以他在广州行医30多年,几乎没有用过麻黄汤,所以当时对麻黄汤甚为畏惧。

后来大二的时候有幸跟随儿科的几位老师出门诊,发现他们对小儿外感非常喜欢用麻黄汤或者小青龙汤,而且麻黄用量特别大。

后来有幸跟随廖世煌教授出诊两年,廖老是我们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的老主任,对经方研究颇为透彻,对我读书及临床指导颇多。

廖老曾对我讲,虽然广东地处岭南,但是现在使用空调越来越多,夏月伤寒的也越来越多,有是证用是药,虽然岭南、炎夏,也可不必避讳麻黄。

麻黄等到我独立临床,尤其是去了急诊科之后,接触到很多外感发热的患者,才知道几位老师所言都不虚:夏日伤寒越来越多,而且即便是在广州也有寒疫,但是毕竟是在南方高温地区,用法用量都需要谨慎。

2016年上半年的那波流感,病人主要表现的是风寒,因此那半年多正哥用了有10000g左右的麻黄。

而到了2017年下半年的乙型流感则表现为“高热、咽痛、恶寒、便秘”的寒包火症状比较多了,这些也会用到升降散合麻杏石甘汤,但是这个时候用麻黄就是四两拨千斤了,用量不宜大、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用量稍大患者很容易从阳化热了流感风寒证正哥在临床上用麻黄汤一般用生麻黄5~10克,1~3岁小孩子一般用3~5克;苦杏仁一般用10~15克,若是小儿则改为甜杏仁;由于南方天气湿热,所以很多时候不用或少用桂枝,以减少辛温发汗的力度(因为患者很多时候是3天才能复诊,中间不方便调方,一般宁愿稳妥)。

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汤方六∶《圣济总录》卷七【药物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䓖1两,当归(切,焙)1两,紫石英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远志(去心)1两,独活(去芦头)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2两,石膏(碎)2两,干姜(炮)1两半,杏仁25枚(去皮尖双仁,炒)。
方解
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方义2: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夫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解表剂之麻黄汤方解

解表剂之麻黄汤方解

解表剂之麻黄汤方解麻黄汤的功用治法是发散风寒,宣降肺气。

主要组成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治疗的是外感风寒实证。

其中的麻黄和桂枝、麻黄和杏仁都是很有名的药对。

这个方,发散风寒为主,发散风寒,宣降肺气。

这是两大方面作用,宣肺平喘了,虽然讲宣肺平喘,它宣降肺气,也能平喘,也能止咳。

方义分析:麻黄两个作用,发散风寒,宣肺平喘,这是风寒常用的作用。

这个桂枝,作为臣药有两个含义。

既能解肌发表,解肌发表和开腠发表不同。

开腠,强行打开毛孔,解肌,松动分肉,透邪外达。

它解肌和开腠协同,桂枝和麻黄相须。

增强发汗解表力量。

桂枝还能温经止痛。

当然作为基础方,我们临床应用当中,加味当中还要考虑到配伍技巧。

这是桂枝在方中的两个作用,都符合臣药的道理。

杏仁在这里降肺气为主。

杏仁实际上“宣”力量也有,较小。

历来认为降为主。

五版教材认为它还能散风寒,而且是以散风寒为主。

历代医家也有这样讨论,比如说,《黄氏医书八种》。

黄宫��他就认为是辛温以散,散表邪为主。

但是直到现在临床应用,和大多数医家看法,那还是降利肺气为主。

这样作为佐药来说,你说它也辛散,也能协助君臣药的发散。

它在这里作为佐助药来说,和麻黄相配,针对次要兼证,解决次要兼证。

因为一宣一降,宣降肺气,可以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用甘草作为使药,它主要调和药性,缓和麻桂的峻烈之性,避免汗之太过。

方中四味药组成了一个发散风寒,宣降肺气的方子,很严谨。

【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医医师中药考点之《麻黄汤》

中医医师中药考点之《麻黄汤》

齿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喷水孔小,横椭圆形,两端尖,位于眼角下后方。鳃孔5个,狭 小,最后2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背鳍2个,第1背鳍颇大,较后位,上角圆钝,后缘凹入, 下角延长尖突。第2背鳍稍小,上角钝圆,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腹鳍比第2背鳍稍小, 鳍脚平扁延长。胸鳍中等大。体背侧面为褐色,腹面白色,各鳍紫褐色,后缘较浅淡,体无 白色斑点。
注册会计师培训:/kcnet1960/ 注册会计师网校:/xzy/
【性味与归经】同干姜。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贮藏】同干姜。
注册会计师培训:/kcnet1960/ 注册会计师网校:/xzy/
注册会计师培训:/kcnet1960/ 注册会计师网校:/xzy/
肢。 4.重复第1法。 5.掌击百会(安神定魄),拳击大椎(通调一身阳气)和八髎(壮肾阳,补元气,引火归原)。 6.下肢:捏拿下肢,点揉髀关、梁丘、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承山,
鲨鱼翅
鲨鱼翅 【拼音名】Shā Yú Chì 【别名】鲛鱼翅、鲛鲨翅、沙鱼翅、金丝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皱唇鲨科动物白斑星鲨或其他鲨鱼的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us manazo Bleeker 采收和储藏:加工鲨鱼肉时,取其鳍 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白斑星鲨,体细长,一般在1m 以内。头宽,吻稍厚,前端钝。眼椭圆形,瞬褐平横 外露,眼后有小型喷水孔。鼻孔位于口至吻的1/3处,有鼻瓣。口呈三角形,距吻端,有唇 褶,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褶狭而短。齿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鳃孔5个,前3个较宽,比 眼径较大。最后2个较狭,位于胸鳍上方。背鳍2个,第1背鳍约于体腔中部上方,上角圆钝, 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第2背鳍稍小,形状相似。臀鳍小,起点约与第2背鳍基底中部相 对。胸鳍中大,始于第5鳃孔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腹鳍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下方,内角 较尖。尾鳍狭长,上叶直而略窄下叶前部微突,中后部有一凹缺,后部三角形突出。背面和 上侧面灰褐色,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散布着许多不规则的白色斑点;鳍褐色,边缘较淡,下侧 面和腹面银白色。 2.灰星鲨,体细而延长,体长1m 左右。头平扁,吻中等长,背视近三角形。眼椭圆形。 鼻孔宽大,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状突出,出水孔半露。口颇小,三角形,两侧斜行,前端圆钝, 下颌稍短,口闭时上颌牙全露,下颌牙只在缝合处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下唇褶细而较长, 注册会计师培训:/kcnet1960/ 注册会计师网校:/xzy/

麻黄汤中用桂枝

麻黄汤中用桂枝

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桂枝湯桂枝湯治太陽風,芍藥甘草薑棗同,解肌發表調營衛,表虛有汗此為功。

九味羌活湯九味羌活用防風,細辛蒼芷與川芎,黃芩生地同甘草,分經論治宜變通。

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樸先,散寒化濕功效兼,若益銀翹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小青龍湯小青龍湯最有功,風寒束表飲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黃芍藥同。

止嗽散止嗽散內用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白前甘草共為末,姜湯調服止嗽頻。

銀翹散銀翹散主上焦屙,竹葉荊牛豉薄荷,甘桔蘆根涼解法,清疏風熱煮無過。

桑菊飲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麻杏甘石湯傷寒麻杏甘石湯,汗出而喘法度良,辛涼宜泄能清肺,定喘除熱效力彰。

柴葛解肌湯陶氏柴葛解肌湯,邪在三陽熱勢張,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棗與生薑。

升麻葛根湯閻氏升麻葛根湯,芍藥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發不透,解肌透疹此為良。

敗毒散人參敗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

參蘇飲參蘇飲內用陳皮,枳殼前胡半夏齊,幹葛木香甘桔茯,氣虛外感最相宜。

再造散再造散用參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煨薑大棗入,陽虛外感服之安。

加減葳蕤湯加減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薑桔梗隨,草棗薄荷八味共,滋陰發汗功可慰。

大承氣湯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朴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症見,峻下熱結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氣,便鞭痞滿瀉熱良,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大黃牡丹湯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服之康。

大黃附子湯金匱大黃附子湯,細辛散寒止痛良,冷積內結成實證,功專溫下妙非常。

溫脾湯溫脾參附與幹薑,甘草當歸硝大黃,寒熱並行治寒積,臍腹絞結痛非常。

三物備急丸三物備急巴豆研,幹薑大黃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救先。

五仁丸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陳皮郁李饒,煉蜜為丸米飲下,潤腸通便此方效。

濟川煎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腎虛津虧腸中燥,寓通於補法堪宗。

麻黄汤中用桂枝

麻黄汤中用桂枝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风寒外束饮内停,散寒蠲饮平喘佳。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益气解表效力宏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痞满燥实皆可消;小承气汤少芒硝,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温脾附子与干姜,归草人参硝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麻子仁丸治脾约,芍药枳朴杏黄蜜;润降消导相结合,肠燥便秘最相宜。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年老肾虚便不通,寓通于补法堪宗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用大黄,芩夏枳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力彰。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阳郁厥逆胸胁痛,疏肝解郁厥自除。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半夏泻心用芩连,干姜草枣人参添;寒热互结心下痞,和胃降逆病自痊。

白虎汤中石膏知,甘草粳米四般施;阳明大热兼烦渴,清热生津法最宜。

清营汤是鞠通方,邪热入心营血伤;犀角丹玄连地麦,银翘竹叶透热康。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上中郁热服之消。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共;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左金连萸六比一,胁痛吞酸悉能医;再加芍药名戊己,专治泄痢痛在脐。

芍药汤内用槟黄,芩连归桂草木香;重在调气兼行血,里急便脓自然康。

青蒿鳖甲知丹地,热伏阴分脉数细;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此方宜。

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

麻黄汤桂枝汤桂枝汤【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禁忌】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

(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

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麻黄汤、桂枝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1.郭某,女,24岁。

近3年来常间歇性低热,体温波动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

今日来诊。

今晨自觉恶寒发热,测体温37.4℃,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面色正常,唇淡红,舌质淡红而润、微紫暗,苔黄夹白较腻,脉浮紧。

从中可看到,脉浮紧,畏寒发热、身无汗,两膝关节疼痛---《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脉浮,病在表;脉紧,为有寒;舌质淡红润,苔白,为有寒象;苔黄夹白、微紫暗,为陈寒郁滞已久。

予麻黄汤开腠发汗、安中攘外。

麻黄10g 桂枝6g 甘草18g 杏仁15g 2剂。

服药后,身觉微汗出,恶寒减,舌紫暗渐退,苔白滑根部微黄,脉细微缓。

尚有轻微发热。

《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以及第6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予桂枝汤调和营卫。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生姜60g 大枣10枚白薇12g 3剂。

上方服3剂后热退。

后未再低热,膝关节偶尔短暂疼痛,继续上方巩固5付,至今未再发。

(2)胡希恕先生指出: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

里指人体的极里,即由食道、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

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

(3)♢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半表半里证多见弦脉。

♢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表证-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半表半里-寒热往来;里证-但热不寒、但寒不热。

(太阳病多恶寒发热。

阳明病多蒸蒸发热或潮热。

少阳病为往来寒热。

少阴病发热有寒化热化之别,还有兼证及阳气渐复发热之异。

厥阴病发热主要在阴阳胜复过程中,有正胜于邪及阳复太过发热等不同。

唯有太阴为至阴,所谓“两阴相合,无热可发”)♢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为常见症状,内脏证候不明显;半表半里证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为特有表现;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为主症。

麻黄桂枝汤?裴正学

麻黄桂枝汤?裴正学

麻黄桂枝汤裴正学1.麻黄桂枝汤麻黄汤、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伤寒论》曰:“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伤寒论》曰:“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裴老将麻黄汤、桂枝汤合方,再加上川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防风,取名为麻黄桂枝汤,用以发表散寒,温经止痛。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痛、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湿疹、疱疹、肾炎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2.临床应用1)上呼吸道感染案王某,女,24 岁,因咳嗽,头痛发热就诊。

体温39℃,浑身酸困无力,恶寒流涕,咽部充血,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宣降。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麻黄桂枝汤加止嗽散、五味消毒饮。

药物组成:麻黄10 g,桂枝 10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白芷 6 g,羌活 10 g,独活 10 g,细辛 3 g,防风 10 g,白术 10 g,生姜 6g,大枣 4 枚,桔梗 20 g,紫菀 10 g,百部 10 g,陈皮 6g,金银花15 g,连翘 15g。

水煎分服,1 剂 /日。

患者服药 7 剂后烧退,咳嗽头痛好转。

但仍自觉咽干,干咳,原方去金银花、连翘,加元参10 g、生地黄 10 g、麦门冬10 g、浙贝母 10 g。

继服 7 剂痊愈。

按):麻黄桂枝汤之适应证是普通上感、流感以及由此激发之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

实验研究表明,麻黄桂枝汤加减可抑制病毒生长,麻黄含有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麻黄油能促进汗腺分泌。

中医传统的风寒多属上呼吸病毒感染,传统的风热多属上呼吸道病毒及细菌之混合感染。

2)神经性头痛案李某,男,32 岁,头痛半年伴眩晕 2 个月。

患者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处疼痛明显,每遇紧张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舌质红,苔黄,脉浮紧。

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

麻黄、桂枝麻黄汤方,要注意的一些基本配伍组合,* 麻、桂相须,* 麻、杏的宣降,大家对这个方面比较了解,就不多分析了。

(摘自《方剂学》学习笔记)============================(一)麻黄桂枝【单味功用】麻黄味辛、微苦,性温。

入肺、膀胱经。

本品中空而浮,长于升散。

& 它既能发汗散寒而解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以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 又能散风止痒、散邪透疹,用于治疗麻疹透发不畅,以及风疹身痒等症。

& 还能宣肺平喘、利尿消肿,用于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闭,以致咳嗽气喘、胸闷不舒,以及水肿兼见表证者。

& 另外,还可温散寒邪,以治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诸症。

桂枝味辛、甘,性温。

入心、肺、膀胱经。

本品为肉桂的嫩枝,体轻,色赤,有升无降。

& 既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有汗,恶风、发热等症;& 又能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用于治疗心脾阳虚、水湿内停,以致胸胁支满、心悸、气短,以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还能横行手臂、温经通脉、祛风除湿、宣通闭阻、祛寒止痛,用于治疗胸痹、胸痛(冠心病心绞痛)、心悸、气短、憋气、脉结代等症;& 亦可治疗风寒湿痹,肩臂肢节疼痛,以及妇女经寒瘀滞、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诸症。

《本草疏证》云:桂枝“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

”【伍用功能】麻黄辛温气薄,中空外达,善行肌表卫分,开腠理散寒邪,开玄府以发汗;桂枝辛温发散,色赤入营,解肌以和营,协同麻黄入于营分,随麻黄又出于血分,以引营分之邪达于肌表,令汗出而解。

* 二药伍用,发汗解表,善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之表实证,为辛温解表之重剂。

【主治】1.感冒风寒,以致发热、无汗、恶寒、怕风、头身疼痛之表实证;2.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痛诸症;3.表邪壅盛,阳气不得宣发,而致咳喘诸证。

【常用量】麻黄 3-6 克。

麻黄汤的功效

麻黄汤的功效

麻黄汤的功效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著疗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一、麻黄汤是麻黄汤的功效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

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组成与用量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具体用量为: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三、功效与主治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四、方解1. 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为本方君药。

2. 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使气血津液畅行,可缓解头身之疼痛,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故为臣药。

3. 杏仁:降肺气,具平喘之功,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药。

4.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五、用法与禁忌现代用法为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注意,麻黄汤属于辛温发汗的峻剂,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服用。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汗出过多,损伤人体正气。

同时,对于“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等特殊人群,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等情况下,麻黄汤是禁用的。

六、现代应用麻黄汤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广泛应用,除了治疗上述疾病外,还可用于五官科的鼻炎、鼻息肉、喉炎、中耳炎;泌尿科的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增生;另外,尿崩症、肝硬化腹水、血栓性静脉炎、变态反应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等也有运用麻黄汤的机会。

总之,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中医方剂,但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有效。

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关于《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信各位朋友们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大伙儿针对桂枝大伙儿也不生疏,常常会在关键的中药材里边也许,许多的中药材里边都是见到那麼贵,只针对去除人体的盐,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接下去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是桂枝麻黄汤,来掌握她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含意。

药方
桂枝1两,乌药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甜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

制作方法
上为粗末。

功效与作用
阳明中风,头痛口苦口臭,腹满微喘,发热畏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5-6日至7-8日,如疟,热多寒少,1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畏寒者,为阳阴俱虚,不能吐下者;厥阴出汗,脸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使用方法使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姜片5片,红枣2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小节情况下。

了解了桂枝麻黄汤的作用,日常生活之中她们的主要用途十分的普遍,并且她们在其中也有的秘密十分多,许多的秘密大家都沒有听闻过也,未曾掌握以上的今日游戏玩家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的十分详尽。

6 桂枝麻黄各半汤

6 桂枝麻黄各半汤

6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6g 芍药3g 生姜3g 炙甘草3g 麻黄3g 杏仁3g 大枣4g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人其他药味,煮取360ml,去滓,温服120ml。

(功效}疏达肌腠,轻解表邪,调和营卫。

(主治}主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发,无汗,形如疟。

副证:或面赤,身痒,或烦躁,口渴,脉浮而不甚紧,苔薄白。

(临证加减}l.本方加党参、生黄芪治风寒表证发热恶寒,一日二三度如疟状,不能得小汗出,素体虚者。

2。

本方加防风、地肤子、川芎、苍耳子治荨麻疹剧痒,遇寒加重者。

3.本方加川乌、防风治面部瘙痒之风寒袭表,卫阳郁遏者。

4.桂麻各半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基本方为桂枝、杏仁各5g,麻黄、炙甘草各3g,赤芍、大枣各lOg,生姜3片。

瘙痒剧烈,皮肤粗糙肥厚加威灵仙6g,苍耳子5g;气血亏加黄芪、当归各lOg,鸡血藤15g;阴虚加热地、麦冬、制首乌各lOg;夜卧不宁加合欢花lOg,夜交藤15g,灵磁石20g(先煎)。

5.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急性荨麻疹:基本方为桂枝、麻黄、白芍、杏仁、生姜、太枣、甘草。

风寒偏盛者,加防风、川芎、苍耳;风热偏盛者,加银花、连翘、蝉蜕、石膏;挟湿热者,加土茯苓、赤小豆、白藓皮。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6g 芍药3g 麻黄2g 生姜2g 杏仁3g 炙甘草3g 大枣5枚上7味,以水1000ml,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400ml,去滓,温服200ml,日再服。

(功效)调和营卫,微发其汗。

(主治)服桂枝汤表不解,大汗出,寒热如疟,一日再发者。

(临证加减]1.本方加芦根、石斛治外感已汗,口干舌无津者.2.本方加常山治外感后如疟状者.3。

本方加防风、地肤子治顽固性荨麻疹有良效。

4.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异病通用:本方非独治太阳病,凡病机属于寒凝气滞,血脉凝泣,发为痹厥;饮邪内聚,肺失宣肃,发为肿喘,三气浸淫,筋骨不利,发为痹证者,与本方药理相合,均可通用。

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

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一、功能主治麻黄汤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用的经方,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1.发散风寒:麻黄汤具有温通表里、发散风寒的作用。

它能够驱散体表的寒湿之邪,解除表寒引起的症状,如寒热往来、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

2.宣肺止咳:麻黄汤对肺有宣肺开竅的作用,可袪除肺寒、平喘息、止咳嗽。

它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3.解表利水:麻黄汤还有利水的作用,能够对肾脏和泌尿系统起到排湿利尿的作用。

它适用于水湿不化引起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二、组成麻黄汤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以下几味药物组成:1.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茎。

麻黄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是麻黄汤的主要组成药物。

2.桂枝:为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枝条。

桂枝具有温通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强麻黄汤的散寒作用。

3.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树的种仁。

杏仁具有温肺止咳的作用,能够增加麻黄汤的止咳作用。

4.石膏:为矿物质石膏的粉末。

石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增强麻黄汤的利水作用。

三、用法用量麻黄汤的用法用量为:1.煎服:将麻黄、桂枝、杏仁、石膏按比例配伍,加水煎煮,去渣后取汤剂口服。

2.用量:一般成人每次服用10-20g麻黄汤,分2-3次服用。

请注意,麻黄汤具有较大的刺激性,服用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法。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麻黄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麻黄汤具有刺激作用,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2.体质虚弱者慎用:麻黄汤具有刺激性,体质虚弱者应慎用,避免引起不适。

3.避免剂量过大:麻黄汤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过大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4.不宜长期服用:麻黄汤属于草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应避免长期使用。

以上是关于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麻黄汤前,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麻黄汤与桂枝汤

麻黄汤与桂枝汤
配伍

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麻黄发越阳气,桂枝温经通阳,鼓舞阳气,蒸腾阴液而作汗,邪随汗解
桂枝配白芍,相制为用,一散一收,调和营卫,桂枝通阳发汗,白芍酸收敛阴,二者相伍公达调和营卫之功
麻黄汤与桂枝汤
麻黄汤
桂枝汤
组成

桂枝甘草

麻黄杏仁
芍药大枣生姜
功用

解表发汗

宣肺平喘
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寒表证:发热,恶寒,苔白,脉浮

风寒表实证:无汗而喘,脉浮紧
风寒表虚证: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

外感风寒之邪

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
素体虚弱,腠理不固,感受风寒,卫气浮越,营阴外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麻黄汤的处方与功效
相信各位朋友们,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桂枝大家都不陌生,经常会在重要的药材里面或许,很多的药材里面都会看到那么贵,只对于祛除身体的盐,还有着非常好的功效,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桂枝麻黄汤,来了解他们其中,的功效和含义。

处方
桂枝1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5-6日至7-8日,如疟,热多寒少,1
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欲解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了解了桂枝麻黄汤的功效,生活当中他们的用途非常的广泛,而且他们其中还有的奥秘非常多,很多的奥秘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也,不曾了解以上的今天玩家为大家介绍的非常详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