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需再现诗意——《夜莺颂》穆旦译本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月 Vol.39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7

──────────

收稿日期:2016-05-26 作者简介:马瑞(1993-),女,回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49-

诗歌翻译需再现诗意

——《夜莺颂》穆旦译本评析

马 瑞

(四川大学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 要:以诗人穆旦先生翻译的济慈《夜莺颂》中译本为例,分析在诗人译诗中,重建原诗意象和重现原诗情感方面等特色,归纳诗歌翻译和还原诗意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夜莺颂》;诗歌翻译;诗人译诗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7)01-0049-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7.01.012

The Poetic Reproduction in Poetry Translation: An Analysis of Mu Dan’s

Translation of Ode to a Nightingale

MA Ru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 Chinese poet Mu Dan’s translation of John Keats’s Ode to a Nightingal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original image and reproduction of original emo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methods in poetry translation and poetic reproduction are summarized.

Key Words: Ode to a Nightingale ; poetry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of the poet

一、引言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翻译因其特殊性而被人广泛地研究和讨论。诗歌承载着人类思想的精华,美国诗人弗罗斯特[1]说过:“It (poetry) is that which is lost out of both prose and verse in translation (诗意乃翻译时从散文和诗中消失的那种东西)”①。这说明了诗歌翻译绝非易事,再现诗意更是难上加难。诗意是音韵、意义和情感的结合,在语言转换过程中,是否还原了原诗的诗意是衡量诗歌译本优劣的重要标准。王佐良先生[2]曾经说过:“特别在译诗的时候,需要译者有能力找到一种纯净的、透明的然而又是活的本质语言——这又只有诗人最为擅长。因此就从语言来说,也需要诗人译诗”。因此,有人提出,好的诗歌翻译者,首先应该是个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1977)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诗人穆旦专心于英俄诗歌翻

译,他对原作品精心选择,只挑选“十分著名的作家的最好的作品进行翻译”[3]。笔者认为,诗人译诗具有体察原作文体风格和情感诉求的天然优势,更能为译者提供借鉴。

约翰·济慈(John Keats ,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雪莱、拜伦齐名。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出了《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等脍炙人口的名作。济慈善用描写手法创作诗歌,从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使艺术之美、自然之美与现实之丑陋形成对照。济慈的《夜莺颂》是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代表作,正如我国宋代诗人苏轼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②,济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色之中,创作了这首现实与梦境相交融的奇美诗篇。许多翻译家都翻译过此诗,其中,穆旦先生的译本较为准确地再现了原作的诗意,尽管存在时代局限,译本有

第3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月 -50-

细微不足,该译本仍堪称译诗佳作。

二、济慈《夜莺颂》的创作背景

《夜莺颂》写于1819年5月,全诗共有8节。当时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身患肺病,刚与心爱之人订婚却病入膏肓,最终使他无法与爱人结合。有一日,诗人坐在树下沉思,突然听到夜莺嘹亮的歌声,不禁百感交集,沉浸其中,下笔成诗。开篇诗人描写自己沉浸在夜莺歌唱的世界里,写愿纵饮美酒,就此离别尘世,与夜莺同去森林隐没。人固有一死,而夜莺歌声永不灭,想到此,诗人回归现实,却不知自己是梦是醒。全诗虚实相融,以情写景,意境新奇独特,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残酷现实的鞭挞与苦闷,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生活的残酷并没有使诗人的笔调附着一层灰暗,反而深化了诗人追求自然之美的“拳拳之心”。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中外许多作家、诗人都“情系”此诗。徐志摩先生在《济慈的夜莺歌》中曾说,“即使有哪一天大英帝国破裂成无可记认的断片时,《夜莺歌》依旧保有她无比的价值:万万里外的星亘古的亮着,树林里的夜莺到时候就来唱着,济慈的夜莺歌永远在人类的记忆里存着”[4];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更是用《夜莺颂》中的诗句来命名自己的小说《夜色温柔》(Tender is the Night ),并将诗的部分章节写在了小说的扉页。穆旦先生翻译的《夜莺颂》将诗中的画面呈现在译文读者面前,带我们走近诗人,感受夜莺低回宛转的清脆鸣啼,咀嚼诗人虚实交融的生命长歌。

三、穆旦译本对原诗的诗意再现

穆旦先生选择翻译济慈的作品并不是偶然,他准确的体察到了诗人内心的深层情感。在穆旦先生《穆旦译文集》(第3卷)中济慈的译者序部分,有这样一段描述:“他(济慈)仿佛说,现实世界是悲惨的、丑陋的、这是它不值得注视的一面;可是还有美和美感在,让我们追求这种快乐吧,因为这是更高的真实”[5,p365]。为了尽可能的保留诗作的诗意,穆旦先生力求匠心独运,用词精炼,力求接近原诗的韵式、意象和情感。

(一)韵脚的设置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新体诗得以创立,而新诗的出现也催生了一个诗歌发展的新问题:格律是否该保留,应如何保留。穆旦作为一个新诗诗人,并没有排斥押韵,而是借助自己的外语优势,借用西方的押韵模式写诗。在西方文学的浸泡下,穆旦先生在译诗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引用并保持外国的格

律,他在翻译济慈诗的时候曾表示“都照原来的格式押韵(只有几处例外)”[5,p368]。

诗歌,不仅要重现诗意,也应重视韵律之美。《夜莺颂》全诗共8节,每节10行。每节诗的前7句和最后2句为五步抑扬格,每节的第8句为三音步。全诗的尾韵安排大体保持ABABCDECDE ,体现了极强的节奏感。为了保留原诗的格律,穆旦先生的译作采用了与原文相近似的诗体形式,韵脚安排与原作基本一致,以其译作的第3节为例:

Fade far away, dissolve, and quite forget What thou among the leaves hast never known, The weariness, the fever, and the fret 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 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ay hairs, 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 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 And leaden-eyed despairs,

Where Beauty cannot keep her lustrous eyes, Or new Love pine at them beyond to-morrow.

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 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 忘记这疲劳、热病、和焦躁, 这使人对坐而悲叹的世界; 在这里,青春苍白、消瘦、死亡, 而“瘫痪”有几根白发在摇摆; 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 忧伤和灰色的绝望,

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

[5,p433]

我们可以看到,译文韵脚“掉”“切”“躁”“界”“亡”“摆”“了”“望”“彩”“凋”与原诗韵脚“forget ”,“known ”“fret ”“groan ”“hairs ”“dies ”“sorrow ”“despairs ”“eyes ”“morrow ”ABABCDECDE 式完全一致。与原始韵脚完全一致的还有第6节,译文韵脚“次”“亡”“辞”“茫”“丽”“间”“怀”“喜”“见”“块”与原诗韵脚“time ”“death ”“rhyme ”“breath ”“die ”“pain ”“abroad ”“ecstasy ”“vain ”“sod ”基本如出一辙(这里原诗中“die ”与“ecstasy ”并没有做到押韵,而穆旦先生在译诗的时候巧用“丽”和“喜”反而实现了押韵),除此之外,其他各节译文与原文韵脚也大致保持一致。只有第8节最后3句与原文相较之韵脚比较散乱(第8节原文韵脚为:ABABCDECDE ,译文韵脚为:ABABCDEA FG )。总体而言,各诗节每行长度相当,基本重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