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安全文化

随着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核安全文化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安全文化自核电发展起源,又极大的保障和促进了核电事业的发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核电事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核安全文化进行概述,与大家共同学习核安全文化,了解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一、核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1 核安全文化的起源

世界核工业起步之初,核安全的重点在技术方面,考虑的是设计充分性,强调设计、设备和规程的质量。但由于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操纵员培训不充分,规程不完善等诸多原因,早期曾发生过多次核设施临界事故,特别是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的2号机组发生了严重事故。三哩岛核电站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事故的起因是蒸汽发生器的给水泵跳闸,事故给水管线上的阀门由于维修人员的误操作而处于关闭状态,使蒸汽发生器的给水中断。这本是一种普通的事故,很容易排除。事故出现后,由于信号显示不全,操纵人员未能发现设备处于不正常状态,出现了多次的人为误操作,使得事态严重恶化,导致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但由于安全壳的防护,没有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的灾难性后果。这是人类核电历史上第一次严重核事故,后果极为惨重,核工业界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200亿美元,美国至今没有新的核电站登记注册。

事故表明,操纵员的失误是引发这次核电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

为了防止和减少人的失误,核安全进入了以人因工程为主流方向的新阶段。人因工程是把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保证核电站的安全。在核电领域提出了“控制室系统”的新概念,即操纵员、人机接口和硬软环境组成的整体,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控制室的设计,按人机工效学的原则进行仪表的选择和台盘的布置,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运行规程和应急操作规程,加强了操纵员的培训。技术可靠性的提高和人因工程的推广,无疑大大地提高了核电站抵御严重事故的能力。

但仅仅过了几年,1986年4月26日又发生了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的严重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原苏联乌克兰基辅市东北郊130公里处,该机组的设计不够完善,反应堆缺乏固有安全性,运行操作复杂,但严重事故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操作作人员的过失和错误,发生了多次的人为违章,只顾完成预先并没有仔细认真制定的实验计划,解除了安全保护系统的某些功能,造成了反应堆堆芯熔化、部分厂房倒塌和大量放射性向外部环境释放的严重事故。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在厂址周围,长时间大范围的大气运动把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散布到整个北半球。这次严重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远远超过美国的三哩岛严重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美元,对核电发展造成了世界性的负面效应。

事故表明,尽管有技术设计的缺欠存在,但人的失误和违章是引起这次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核能界对此作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其结果是对安全管理的进一步重视和形成了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即安全

文化,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管理原则。

为了加强IAEA在保证核电厂安全方面的作用,IAEA邀请了核安全领域的一流专家组成了“国际核安全咨询祖(INSAG)”。核领域的“安全文化”是在1986年由IAEA的INSAG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1《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议会议总结报告》中首次引入的一个管理术语,在1988年IAEA的INSAG出版的安全丛书NO.75-INSAG-3(后升版NO.75-INSAG-12,1999年)《核电厂基本安全原则》中作了进一步阐述,安全文化被强调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在1991年IAEA的INSAG又出版了安全丛书NO.75-INSAG-4《安全文化》,专门论述了安全文化这一管理思想的完整概念。后来在1996年IAEA 的“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标准”(BSS)中又将安全文化扩展到了辐射防护领域。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产生与核能界安全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息息相关,是核安全管理思想发展引出的必然结果,后来经过完善、推广和发展,形成了核安全文化。

1.2 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IAEA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的报告INSAG-4《安全文化》给出了关于安全文化的经典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特征和态度的综合,它建立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保证得到应有重视。

核安全是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统称。核安全的重点是在维持核设施的的正常运行,预防事故的发生和事故发生后缓解事故后果,从而

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至于受到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辐射安全的重点是在通过辐射水平的监测、辐射效应的评价、辐射防护措施的设置和事故应急与干预,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的目标,并使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

1.3 核安全文化的发展

核安全管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七十年代,核安全管理集中于追求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技术中的可靠性,即设备和程序的质量,实施纵深防御的原则;到八十年代核安全管理开始着眼于以人因失误为主要对象,加强人机接口和考虑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提出各种措施以减少人因失误;而后到九十年代,开始倡导核安全文化,体现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上,既强调组织系统的建设,又注重个人对安全的贡献,并且强调个人和组织对核安全文化认识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INSAG-11《发展核活动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对安全文化的发展的三个阶段是这样描述的:第一个阶段是只以规则和条例为基础的安全。在这一阶段从事与核相关工作的人员是被法规所驱动,安全是来自外部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技术范畴的问题,只要遵循规则和法规就认为足够了;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对问题或者事故没有预测,当问题或者事故发生后被动响应,决定几乎都在考虑如何满足法规程序的要求,对出差错人员的指责仅仅局限于没有按照法规程序办事,安全成为了额外的负担,工作人员之间没有相互的交流和学习。第二个阶段是良好的安全绩效已经称为组织的一个目标。处在该阶段

的组织在没有安全法规和安全当局的管理压力的情况下,就能够认识到安全是重要的组织目标,开始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表现逐步关注,安全管理涵盖了技术范畴和程序范畴,开始自发的重视安全业绩,并且开始寻找一些管理措施达到预期目标;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管理主要集中在日常事务上,缺乏战略管理,对差错的响应职责减少,开始加强培训和控制,部门之间鼓励互相交流,但是仍热缺乏相互信任,上下级之间同样缺乏信任和尊重,该阶段对文化的理解加深了,但依旧不理解为何达不到预期的绩效。第三个阶段已经发展到安全绩效总是能够改进的。在该阶段,组织采用了持续改进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并应用到安全方面,强调交流、培训、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提高效率与有效性,人们开始了解文化对安全的影响。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组织开始制订战略管理,能够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安全与生产之间被看成互相依靠,互为依从的关系,组织重视内外部的交流和学习,上下级之间互相尊重和配合,组织成员清楚了解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在关键决策中考虑这些因素。

二、核安全文化的普遍特点和要求

2.1 核安全文化的特点

核安全由于其特殊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核电站系统复杂,设备成千上万,高温高压的介质无一不是危险源,而且核能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物质,特别是其中包含相当大一部分长寿命的高放射性物质,一旦外泄将对人体健康和生命以及环境带来重大危害,而且其影响范围之广和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其他工业事故不能比的;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