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必背237条(重点)

药理学必背237条(重点)
药理学必背237条(重点)

药理学必背237条(重点)

1. 27岁女性,口服敌敌畏中毒,入院后经洗胃并用阿托品及碘解磷定等药物治疗。目前患者出现瞳孔扩大,全身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加快,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减少阿托品用量

2. ATⅡ受体抑制剂是——氯沙坦

3.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横纹肌溶解症

4.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药理作用为——阻断HMG CoA转化为甲羟戊酸

5.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对下列哪种脂质降低最显著——低密度脂蛋白(LDL)

6. TMP与磺胺药合用增强抗菌作用的原因是——双重阻断细菌叶酸代

7. β内酰胺类——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8. β受体阻断药——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9. β受体阻断药——有时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

10. 阿霉素——对心脏的影响最大

11. 阿莫西林适用于治疗——肺炎双球菌感染

12. 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抑制TXA2合成

13. 阿托品滴眼可引起——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14. 阿托品用于全麻前给药的目的是——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15. 阿昔洛韦——具有抗DNA病毒的作用

16. 氨苯蝶啶作用的特点是——产生高血钾症

17. 氨基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耳毒性

18.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9.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

20.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学特点为——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21. 胺碘酮——延长APD,阻滞Na+内流

22. 半数有效量是指——引起50%阳性反应的剂量

23. 伴有糖尿病和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药物是——卡托普利

24. 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特点为——可缩短睡眠诱导时间

25. 苯海拉明常用于治疗——晕动病

26. 必须监测出凝血状况的是——低分子肝素

27.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首选药物是——硝苯地平

28. 便秘发生率最高的降压药是——维拉帕米

29. 丙米嗪作用特点为——对心肌有奎尼丁样作用

30. 丙炔苯丙胺属于——单胺氧化酶β抑制剂

31. 不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特点的是——具有外周性肌松作用

32. 不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的是——对多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弱

33. 不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的是——不良反应较多

34. 不属于氯丙嗪不良反应的是——抑制体内催乳素分泌

35. 不属于硝酸甘油作用机制的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36. 常引起心脏毒性的化疗药是——阿霉素

37. 常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化疗药是——长春新碱

38. 常用于缓解子痫所致惊厥的药物是——硫酸镁

39. 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40.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药量称作——零级动力学消除

41.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是——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作用

42. 第三类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其抑制了细胞的——DNA螺旋酶

43. 丁卡因的作用或应用为——可用于表面麻醉

4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

45. 对β2受体有选着性激动作用的平喘药是——沙丁胺醇

46. 对多种RNA和DNA病毒都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是——利巴韦林

47.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的药物是——环磷酰胺

48. 对各型癫痫都有一定疗效的药物是——丙戊酸钠

49. 对立克次体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四环素

50. 对氯丙嗪叙述错误的是——对刺激前庭引起的呕吐有效

51. 对脑血管具有较强扩张作用的钙离子通道阻滞药是——尼莫地平

52. 对青霉素G最敏感的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

53.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妥布霉素

54. 对心房颤动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55. 多巴胺药物作用不包括——减少肾血流量,使尿量减少

56. 多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是——吩噻嗪类药物

57. 多用于抑郁症的药物是——抑制5-HT再提取的药物

58. 非甾体抗炎药引引起急性胃炎的主要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59. 氟尿嘧啶属于——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60. 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最有效的药物是——利尿剂

61. 钙通道阻滞药不具有下列哪种药理作用——收缩支气管平滑肌

62. 肝素抗凝血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争强ATⅢ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

63. 高血压伴心绞痛病人宜选用——普萘洛尔

64. 高血压伴心绞痛及哮喘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最适合的治疗药是——硝苯地平

65. 给3岁幼儿每日肌注链霉素1.0g,数日后患儿听力明显减退,此现象为药物的——毒性反应

66. 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唑是——胃壁细胞H+泵抑制药

67. 根据作用机制分析、奥美拉挫是——胃壁细胞H+泵抑制剂

68. 关于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依据与方法,不正确的是——要取得疗效至少使用5天

69. 关于抗虐药,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青蒿素治疗脑型疟疾效果良好

70. 关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正确叙述是——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生理等引起的炎症

71. 广谱抗真菌药物是——氟康唑

72. 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

73. 磺酰脲类降低血糖的机制是——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74. 磺酰脲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75.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作用为——可促进胰岛素释放而降血糖

76. 激动药是指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77. 解热镇痛抗炎药——可用于治疗轻度癌痛

78.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PC合成

79. 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抗炎作用很弱的药物是——对乙酰胺基酚

80. 仅降低发热者体温,不影响正常体温,常用于感冒发热的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

81. 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是——胺碘酮

82. 具有抗尿崩症的是——氢氯噻嗪

83. 具有抗醛固酮作用的药物是——螺内酯

84. 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及抗心绞痛作用的药物是——普萘洛尔

85. 具有体内、外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肝素

86. 卡托普利降低血压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活性

87. 卡托普利抗心衰作用的机制是——减少血管紧张素2的生成

88. 抗结核药联合用药的目的不包括——扩大抗菌范围

89. 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下列通路有关的事——中脑-边缘系统通道

90. 抗凝血酶Ⅲ作用是——封闭凝血因子活性中心

91. 可减弱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口服避孕药

92. 可舒张肾血管、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是——多巴胺

93. 可以治疗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的药物是——大环内酯类

94. 可引起男子乳房女性化和妇女多毛症的药物是——螺内酯

95. 可引起首关消除的主要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

96. 可引起周围神经炎的药物是——异烟肼

97. 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金葡菌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98. 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宜首选——沙丁胺醇吸入

99. 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导致进入血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100. 喹诺酮类——抑制细菌DNA合成

101. 雷贝拉唑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

102. 雷尼替丁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

103. 雷尼替丁属于——组胺H2受体阻断药

104. 连续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105. 链激酶属于下列哪一类——纤维蛋白溶解药

106. 链激酶属于——纤维蛋白溶解药

107. 链霉素和红霉素抗菌作用针对的细菌结构部位是——细胞质中核蛋白体

108.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粒细胞缺乏症109. 氯丙嗪的临床用途不包括——晕动病引起的呕吐

110. 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主要机制是——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111. 氯丙嗪作用机制为——阻断D1、D2受体

112. 氯霉素在临床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严重损害造血系统113. 吗啡的药理作用是——镇痛、镇静、抑制呼吸

114. 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

115. 吗啡用于治疗的适应症为——急性严重创伤、烧伤所致疼痛116.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伴有发热的患者,使用头孢他啶两周后,体温曾一度降至正常,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发热,经检查,口腔黏膜有白色念球菌感染,此时药物拟改用——利巴韦林

117. 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对眼的作用表现为——降低眼压、缩瞳、调节痉挛

118. 毛果芸香碱的临床用途不包括——解救毒簟碱中毒

119. 明显收缩肾血管,最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是——去甲肾上腺素

120. 某弱酸性药物的PKa是3.4,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99.99%

121. 某心源性水肿患者,用地高辛和氢氯噻嗪治疗,2周后患者出现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其主要原因是——低血钾

122. 男性,12岁,昨晚进食海鲜,今晨开始畏寒、发热、腹痛以左下腹甚,腹泻伴明显里急后重,大便8次,初为稀便,继之为黏液脓血便,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对该病例首先采用的抗菌药物是——庆大霉素123. 男性,48岁,患者白天活动、工作无任何不适,但夜间常有胸闷、胸骨后疼痛,醒后开窗深吸气能自行缓解。近几日夜间发作加重,有时痛醒,难以自行缓解。临床诊断为心绞痛(变异型)。治疗该病人不能用——普萘洛尔

124. 男性,50岁,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入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三天无明显效果。发病第5日于胸、肩、背灯处发现直径2-4mm的圆形鲜红色丘疹,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斑疹伤寒,宜选用——四环素125. 能使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的药物是——酚妥拉明

126. 能抑制DNA病毒的药物是——利巴韦林

127. 能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是——妥布霉素

128. 能治疗癫痫发作而无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是——苯妥英钠129. 女,15岁,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青霉素皮试(-)。但肌内注射

青霉素后不足1分钟,患者即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此时,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进行抢救——肾上腺素

130. 女,32岁。发热、腰痛、尿频、尿急1个月,近3天全身关节酸痛、尿频、尿急加重。体检:体温39.5℃,白细胞13X10?9/L,中性粒细胞86%,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诊断为大肠埃希菌性尿路感染,应首选——头孢曲松

131. 女,50岁,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Ⅱ级。给予地高辛治疗一个月后,病情缓解,但却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示:P-P 间期延长,P-R间期延长。测血中地高辛浓度为3.2ng/ml。诊断为地高辛中毒。除立即停药,还应采用下列哪种药物治疗——阿托品

132. 女性,38岁,患者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诊疗5年后症状消失。近几日因与丈夫吵架,夜不能寐。昨日起心慌、胸闷、不安。体检见心率160次/分,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肌缺血。该病人抗心律失常宜选用——普萘洛尔

133. 女性,50岁,患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性心内膜炎,青霉素皮试阴性。既往有慢性肾盂肾炎。治疗该患者应选用——苯唑西林

134. 女性患者,22岁。在一次车祸中头部严重受伤,颅压升高。治疗方案中包括选用利尿药,不宜选用的药物是——螺内酯

135. 哌替啶不同于吗啡的临床用途为——分娩止痛

136. 哌唑嗪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

137. 强心苷对下列哪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好——风湿性心脏病

138. 强心苷对下列哪种原因所致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疗效较好——先天性心脏病

139. 强心苷治疗心房纤颤的机制主要是——减慢房室传导

140. 青霉素G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抢救——肾上腺素

141. 青霉素抗革兰阳性(G+)菌作用的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胎聚糖(粘肽)的合成

142. 妊娠患者最不宜选用的降压药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143. 三叉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

144. 上颌窦积液患者行上颌窦穿刺时,最宜采用下列哪种药物进行局部麻醉——丁卡因

145. 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共同的适应症是——支气管哮喘146. 生物利用度是指——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147. 使用过量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如果用肾上腺素后,主要表现为——降压

148. 属于苯烷胺类选择性钙离子通道阻滞药是——维拉帕米

149. 属于抗生素类抗癌药物是——阿霉素

150. 属于烷化剂抗癌药物是——环磷酰胺

151. 顺铂——对肾脏的影响最大

152. 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变化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不断增加

153. 碳酸锂——可引起共济失调

154. 碳酸锂中毒的早期症状为——厌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55. 碳酸锂作用机制为——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

156.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低血糖157. 糖皮质激素不用于——骨质疏松

158.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59. 糖皮质激素诱发或加重胃溃疡的原因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160. 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是利用其——强大的抗炎作用161. 通过拮抗AT1受体而降低血压的是——氯沙坦

162. 通过抑制H+、K+、-ATP酶而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是——奥美拉唑

163.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降解而发挥平喘作用的药物是——氨茶碱

164.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而降低血压的是——依那普利165.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166. 稳定性心绞痛首选——地尔硫卓

167. 下列不应选用青霉素G的情况是——鼠药热

168. 下列钙离子通道阻滞药中,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药物是——尼莫地平

169. 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正确叙述是——对抗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

170. 下列哪一项不是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降低血压

171. 下列哪种药物能增强左旋多巴的疗效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卡比多巴

172.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乙胺丁醇单用不易耐药

173. 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主要机制是——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

174. 硝酸甘油为临床常用抗心绞痛药物,常与β受体阻断剂合用,其重要理由为——二者均可使心肌耗氧量下降,有协同作用

175. 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药和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共性是——降低心肌耗氧量

176. 哮喘患者最不宜选用的降压药为——β受体阻滞剂

177. 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特点是——兴奋骨骼肌作用最强

178. 溴隐亭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179.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降低慢性心衰死亡率的根本作用是——逆转左心室肥大和重构

180.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181. 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宜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182. 药物的副反应是——难以避免的

183. 药物副作用发生在——治疗剂量

184. 药物经一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是——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185. 叶酸对下列哪种贫血疗效好——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86. 叶酸可以治疗——巨幼红细胞贫血、

187. 一中年女性,因频发房性早搏服用普萘洛尔治疗两月余,近日感

病情好转而擅自停药,出现心慌、心律不齐加重,此现象属于——停药反应

188.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不包括——促进糖原异生

189. 乙琥胺——可以器再生障碍性贫血

190. 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有——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191. 异烟肼的特点是——杀灭活动期结核杆菌作用强

192. 抑制过敏介质释放,主要用于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是——色甘酸钠

193. 应用柏安喹治疗疟疾时,病人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称为——特异质反应

194. 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舌下含化给药的目的是——避免药物的首关消除

195. 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196. 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伯氨喹

197. 用于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药物是——环磷酰胺

198. 用于治疗麻风病药物是——利福平

199. 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治疗震颤麻痹(帕金森病),不能缓解的症状是——随意运动减少

200. 有关奥美拉唑的叙述,错误的是——抑制胃泌素分泌

201. 有关药物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物反应202. 有关药物副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为与治疗目的有关的药

物反应

203. 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节兴奋、心血管作用复杂204. 有可能引起高钾血症的是——卡托普利

205. 与胺碘酮延长心室肌APD作用机制有关的主要离子通道是——K+通道

206. 与巴比妥类比较,苯二氮卓药物治疗失眠的优点是——停药后少见反跳性多梦

207. 预防性抗疟疾药是——乙胺嘧啶

208. 在动物实验中,观察氯沙坦药物作用,主要通过测定——其抗A-TⅡ受体的活性

209. 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用于人工冬眠的药物是——氯丙嗪

210. 在炎症后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不具有的作用是——促进创口愈合211. 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212.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水钠潴留213.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所产生的反跳现象是由于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或病情未能完全控制

214. 支配虹膜环形肌的是——M受体

215. 治疗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宜选用——异丙肾上腺素

216. 治疗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是——氟康唑

217. 治疗爆发性流脑时,辅助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

218.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是——地西泮

219. 治疗癫痫下发作的首选药是——乙琥胺

220.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药物是——奥美拉唑

221. 治疗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单用阿托品不能对抗下列哪种症状——肌束颤动

222. 治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窦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是——普萘洛尔

223. 治疗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应首选——克林霉素

224. 治疗军团菌病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

225. 治疗麻风和广谱抗菌是——利福平

226.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是——卡托普利

227. 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是——甘露醇

228. 治疗脑水肿首选——甘露醇

239. 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首选——维拉帕米

230. 治疗指数——LD50/ED50

231. 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丁卡因

232. 主要用于预防Ⅰ型变态反应所致哮喘的药物是——色甘酸钠233. 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和髓质部的利尿药是——呋塞米234. 最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的钙通道阻滞药是——硝苯地平235. 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是——补充纹状体中多巴胺的不足

236. 左旋多巴体内过程特点是——口服进入中枢药物量很少237. 作用快而强,适用于各种局麻方法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就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得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与治疗疾病得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得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就是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作用机制得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就是指药物对机体得初始作用,就是动因。 药理效应:就是药物作用得结果,就是机体反应得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就是指药物作用得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得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得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得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得不良反应:与用药目得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得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得与治疗无关得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就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得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得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得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得不正常得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得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得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得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得效应量)得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就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得增减呈连续性量得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得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得比小得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得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得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得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得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得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得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得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与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得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与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与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与力双有内在活性得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得亲与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得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得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并用数学原理与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得动态规律。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疫情防控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 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

药理学重点总结终极版

药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滤过(水溶性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和载体转运(包括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绝大多数药物是通过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与可利用的膜面积大小有关。膜表面大的器官,如肺、小肠,药物通过其细胞膜脂层的速度远比膜表面小的器官(如胃)快。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统称为ADME系统。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药物只有经吸收后才能发挥全身作用。 (一)口服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内是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的。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二)吸入(三)局部用药(四)舌下给药(五)注射给药 分布:药物一旦被吸收进入血循环内,便可能分布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称为分布。大多数药物在血浆中均可与血浆蛋白不同程度地结合而形成结合型药物,它与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同时存在于血液中,并以一定百分数的结合率而达到平衡。 代谢:体内各种组织对药物的消除,肝是最主要的药物代谢器官 排泄: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血浆药物浓度降低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半衰期恒定;一次给药5个半衰期消除完毕;多次给药5个半衰期达到稳态。 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表观分布容积 经任何给药途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称生物利用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致癌、致畸胎和致突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变态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 最小有效量或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最大效应(E 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从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特定位点: 半数有效量(ED50):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因为有效剂量与其致死剂量之间有重叠。为此,有人用1%致死量(LD1)与99%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50)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习惯上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阻断药)3类。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前者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a=1);后者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a<1),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具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产生不可逆结合的药物也能产生类似效应。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 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50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脱敏和增敏两种类型。 药物与受体结合不但需要亲和力,还要有内在活性,才能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胞浆内产生的信息分子。有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理学复习、总结很好。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绪言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 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 4.药代动力学(药动学, 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疗效;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1.药物学阶段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药理学的发展 德国化学家 F.W. Serturner(1783-1841)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1819),咖啡因(1819),奎宁(1820),阿托品(1831);德国微生物学家P. Ehrlich(1906)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1820-1879)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 N. Langley(1905)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药等。我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做了重要贡献。 3.药理学从实验药理学到器官药理学,进一步发展到分子药理学;并出现了许多药理学分支如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生化药理学(Biochemical pharmacology)、分子药理学(Molecular pharmacology)、免疫药理学(Immunopharmacology)、心血管药理学(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等。 (三)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新药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品新药研究过程分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售后调研(四)学习药理学的参考书 1.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杨藻宸主编。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2000,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Ka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7th edition. Stamford, Connecticut, USA: 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1998. 4.Hardman JG, Limbird LE. Goodman ﹠Gilman’s .The Pharmaco 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Tenth edition, USA: McGraw-Hill Company,New York, 2001. 附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 处方药 (1)疾病必须由医生或试验室确诊,使用药物需医师处方,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⑵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吗啡类、中枢性药物等。 ⑶药物本身毒性较大:如抗肿瘤药。 ⑷刚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 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s, over the counter drugs, OTC ) 二、药品名称 1. 中文采用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典名称) 2.英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M) 3. 商品名(trade mark name) 例:中文名:普萘洛尔 英文名:Propranolol 商品名:心得安,恩得来,萘心安,inderal , angilol, cardinol.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治疗效果。 2.掌握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3.熟悉药物作用机制。了解构效关系。 4.掌握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相关概念。了解受体类型及第二信使。 【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和效应 1.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兽医动物药理学重点总结完整

药理学实验及作业第一部分:绪论及总论 1、药物: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 2、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生能损害作用的物质。 3、兽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以及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 4、药物利用度:指药物制剂被机体吸收的速率和吸收程度的一种度量。 5、药物的来源:药物可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合成药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抗菌药物等,生物技术制药即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药物。 6、剂型:这些药物的原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或预防,必须进行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 7、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 8、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效学。 9、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0、兴奋: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的效应。 11、抑制:机体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减弱的效应。 12、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13、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而产生的作用,又称全身作用。 14、直接作用:药物对直接接触到的器官、组织、细胞的作用。 15、间接作用:由于机体的整体性,会对药物的直接作用产生反射性或生理性调节,即为药物的间接作用。 16、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 17、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18、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19、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 20、副作用: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1、毒性作用:是有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22、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药物和血浆蛋白或组织蛋白结合后作为抗原而引起的机体体液性或细胞性的免疫反应,并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23、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 24、药物的量效关系:定量分析与阐明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变化规律 25、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称半数致死量。 26、ED50:对50%个体有效的药物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治疗指数:药物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28、安全范围ED95~LD5之间的距离或95%有效量~5%致死量 29、受体: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 30、受体的功能:与配体结合、传递信息。 31、受体的特性:饱和性、可逆性、特异性、灵敏性、多样性。 32、受体的调节:增敏调节和脱敏调节 33、占领学说: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药效与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药理效应;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定量作用定律;药

药理学知识归纳

药理学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 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 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激 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肌松药的解毒另有:毒扁豆碱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有机磷酸酯类 中毒症状:1、M样作用症状2、N样作用症状3、中枢抑制系统症状 三、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临用配制,静注给药氯磷定:肌注或静注 第八章胆碱受体阻滞药 1、M胆碱受体阻滞药:平滑肌解痉药:阿托品 2、N1胆碱受体阻滞药:又称神经节阻断药,主用降血压,有六甲双铵、美加明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血

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吐 血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药理学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试题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 1

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2

(完整版)药理所有知识点结构图

4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控制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包括药物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包括药物在机体的吸收A,分布D,代谢M及排泄E过程。 药理学研究内容:阐明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机制、在临床上的主要适应症、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药物体内过程和相互作用等。 临床前药理学——分为主要药理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等 临床药理学——分为I、II、III、IV期临床实验 副作用:药物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继发反应: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二重感染:长期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被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 致使一些抗药菌和真菌乘机繁殖,造成的再次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易降低至有效浓度以下,但仍然残存的生物效应 撤药效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重新出现或加重的效应 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使少数特异质患者出现的特异性不良反应(先天缺陷疾病) 致畸作用:有些药物能有些胚胎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 首关效应: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受体激动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物质。-部分激动剂和完全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竞争性拮抗剂和非竞争性拮抗剂 非特异性药物-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通过改变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特异性药物- 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最小中毒量: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也会相应增加,直到出现最大效应。以后若在增加剂量效应不会进一步增加,反而会出现毒性反应 极量:出现疗效的最大极量(是用药安全的最大限度) 治疗量(常用量):介于阈值与极量之间,临床使用时对大多数患者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机体方面:年龄、性别、病理状态、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种属差异 药物方面: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反复用药 耐药性: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增加剂量才可以保持药效不减 成瘾性:病人对麻醉药品产生了生理、心理的依赖,一旦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混乱,如停药吗啡后病人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主要任务 新药药理学 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选道德与法治及教育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最新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

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受体的特性: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受体调节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调节方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