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四章重点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1、简述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及其产生条件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条件:(1)生产规模狭小(2)社会分工低下(3)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条件:(1)社会分工的出现(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它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二因素。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也称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相互关系: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3、简述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含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表现:受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由于生产条件好和努力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就多,发展就快,反之,则会在竞争中失败。

4、剩余价值率和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5、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在商批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如果私人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的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效益甚至是命运。

6、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意义

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意义:(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所揭示的额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理论,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7、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性劳动,也需要作出新的认识和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3)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在现代化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一个核心问题是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生产社会化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

的变化表现在:

①创造价值的劳动的领域扩展,即由过去主要的物质生产领域向社会服务和精神文化领域延伸。这部分创造服务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②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形态和种类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的创造性、智能化大大加强,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第三产业中的劳动.尤其是教育和科技劳动在创造非物质形态的财富中的作用明显凸现。

③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整体性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分工细化,劳动的结合性和整体性大大增强。马克思讲的“总体工人”、“总体劳动”的范围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使以往劳动过程中的管理、协调、监督等许多劳动职能从直接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些劳动作为复杂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8、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

9、简述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由于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

10、简述资本和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意义:(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11、资本积累的含义、意义

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累积。

意义:(1)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2)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3)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12、产业资本循环的含义、阶段、职能、条件

含义: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