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中国地理真题汇编
中国地理一、单选题[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豌豆尖是冬季时令蔬菜。
贵州龙里豌豆尖生产历史长、品质优,然而售价低,主要供应周边市场。
2016年,龙里豌豆尖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通过与蔬菜经销商合作,利用快速冷链运输,龙里豌豆尖以较高价格畅销少数城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今龙里豌豆尖能够以较高价格畅销的关键是()①提高销售价格②扩大种植规模③拓展销售渠道④保持产品新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龙里豌豆尖主要供应少数城市,是因为这些城市()A.人口规模大B.消费水平高C.飞机航班多D.冬季蔬菜少[2023年全国高考真题]2005年前后,福建泉州开始购买国外优良而昂贵的胡萝卜种子,在沿海沙质土地上大规模种植。
产品主要出口东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全国重要的胡萝卜出口基地。
2020年,泉州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培育的胡萝卜种子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替代了进口种子,当地海关也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全程跟踪胡萝卜生产过程,并保障产品及时通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泉州成为全国重要胡萝卜出口基地的主要原因是()①胡萝卜精深加工能力强②拥有优良港口③胡萝卜品质优且产量大④铁路运输发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实现进口种子替代对泉州胡萝卜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A.明显提高胡萝卜产量B.明显提高胡萝卜质量C.增加胡萝卜出口国家D.增加胡萝卜种植收益5.泉州海关助力胡萝卜出口基地发展,重点关注胡萝卜的()①新鲜程度②出口关税③出口数量④食用安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A.提供水源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D.围猎场所大7.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A.降水较多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D.径流较少8.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A.缺乏鼠类食物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D.鼠类天敌多[2022年全国高考真题]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大全精选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大全精选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和方法篇1第一、是要狠抓基础、提高能力。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密联系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第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要准确的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三、是要形成两个习惯。
一个是尽早训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另一个是形成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习惯。
第四、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考试也经常以图表为载体考察地理知识,联系政治、历史。
图表可分为三种:一是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二是统计图表;三是区域地图。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识别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7.(10分)(1)B(2分)(2)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3分)29.(18分)(1)B地降水量多于A地(1分)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冷干气流(冬季风)的影响(1分);沿岸有寒流经过(1分)。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甲 30°W 5:00
乙 75°E 1?2:00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103°W 5月23日12:00
120°E 5月2?4日2:52
(103+120)/15=14余13°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 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
(1)图示日期变更
165°W
120°E
180°
昨天 今天 3月18日0:00
3月18日9:00
今天 昨天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核心点1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与区时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①按格式写出已知条件 ②求出两地经度差 ③求出两地时间差 ④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所求时间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A.1/4
B.1/3
C.1/2
D.3/4
6月22日12:00+14=6月23日2:00
90°E
120°E 6月23日
6月23日0:00 6月23日2:00
180°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6:00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关于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知道并掌控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及要求高三二轮复习以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部分考试内容为根据,复习时,不再寻求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而是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通过公道的专题划分,按专题重点复习。
注意提炼主干知识和关注知识结构质量,建立更加完全、完善而清楚的地理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到达将多个模块的内容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
三轮复习是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关注热门,以题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技能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主要复习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选修地理Ⅲ旅行地理、选修地理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地理Ⅵ环境保护的复习,以及高考地理二轮、三轮的复习。
高考二轮复习是对重点的综合性专题的突破,主要针对高考的大块考点;三轮属于高考前的冲刺。
三、教学进度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连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第二节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二轮专题突破专题一地理基本技能第一讲地球仪、地图及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讲等值线的判读第三讲统计图表的分析第四讲地理数据分析与运算技能培养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结构第二讲地球的运动规律及意义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一讲大气的运动规律第二讲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第三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五人文地理事项与原理第一讲区位因素分析第二讲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类型第三讲人口、交通和城市专题六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第一讲区域空间定位第二讲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主要地区第三讲国土整治和可连续发展第四讲区域特点分析与差异比较专题七选修部分第一讲旅行地理第二讲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环境保护考前冲刺专题八题型突破与答题建模第一讲挑选题常用答题技能第二讲综合题题型与答题建模专题九热门问题专题十规范答题要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篇2】一、学生基本情形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专题08 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试卷特点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情境材料、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综合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卷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每个综合题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各小题之间的难度呈递增趋势,题干或答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不能够应对灵活的材料,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应试技巧第一步,审题干综合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指令词”“关键词”“限定词”组成。
题干中的“指令词”,可以明确答题语言风格,如:分析、说明、描述、对比、归纳、说出等;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第二步,调用核定概念核心概念是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原理、方法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原点。
审题过程中就可以定位出题目的核心概念,进而调取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来应对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有很多,需要在日常进行积累。
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调用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来。
第四步,看分写答案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例题(2021年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主题5 气温
℃)。据此完成1~3题。
1.丙城市为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城市
甲乙丙丁
气温年较差 14.9 30.7 26.2 42.4
123456
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季 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因此四城市夏季温度较高;但冬季太阳直 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纬度越低,冬季气温越高,气温年温差越小; 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气温年温差越大。结合四城市纬度位置, 甲、乙、丙、丁分别为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选B。
云稳定 不动
12345
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 m
和2.0 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温度差
为2.0 m高处的温度与0.5 m高处的温度的差值,湿度差为2.0 m高处的相
纬度/天气/下垫面
大陆:最高7月,最低1月 海洋:最高8月,最低2月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高纬度﹥低纬度 内陆﹥沿海 平原﹥高原
纬度/天气/下垫面
气温差异的分析技巧
纬度(仅考虑太 阳高度角变化)
天气状况
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光合作用旺盛
白天晴天,晚上晴天时,日温差最大 带来营养物白质天阴天,晚上阴天时,日温差最小
【分析角度】△T年=T夏—T冬; △T年为什么大→T夏季更高、T冬季更低
日变化
气温 时间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 大气受热特点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年变化
特点 规律 影响因素
特点 规律 影响因素
最高值:14点左右 最低值:日出前后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低纬度﹥高纬度 晴天﹥阴天 高原﹥平原 山谷﹥平地﹥山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4地表形态及变化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教师
命题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真题再研· 明技法典例2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
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 )A.板块挤压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C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命题解读】该题组以新西兰南岛上山脉变化为情景材料,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能力,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
【思维点拨】核心知识· 精归纳1.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1)侵蚀地貌扇)三角洲河流挟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堆积地貌风挟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堆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挟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上的冰碛丘陵等3.外力地貌的应用(1)根据沙丘特征判定风向(2)根据不同地貌的颗粒特征判定风向(3)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水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流弯曲处,由于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流平直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理】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习题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黑土的前世今生
我叫黑土
我叫白云
黑土的“前世”
一 两 土 , 二 两 油
广阔而肥沃的黑土地,是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的根本来源。截至 2018年,仅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粮食产量就占到全国的20.26%。除了 粮食作物外,东北还盛产大豆、甜菜和各类温带蔬果。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地貌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情境材料】中国东北平原与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被公认为 世界三大黑土区。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 土母质上,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 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但自 20 世纪 50 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 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 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土层变薄,土壤板结、可耕性变差,严重影 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图 1 是东北黑土分布图,图 2 是东北黑土 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
(1)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整体性表现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水文
河流众多, 多冲积物
植被 温带森林和草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壤 黑土 肥沃
地貌 冲积平原
【探究问题】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
(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 程及原因。
变化过程:黑土开垦初期,土壤
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 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趋于稳定。
(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深化一轮复习“双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
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是指二轮复习的全过程中要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
与一轮复习不同的是,二轮专题复习更要突出对“双基”的深化,这种深化主要体现在:1.深入研究考纲:根据其能力要求,重点培养三个能力一个方法,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描述性的能力,即注意地理学语言的准确使用;三是培养学生如何去读图表,分析图表,挖掘图表所反映的显形和隐性因素,然后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复习内容的拓展。
一轮复习注重对高考知识点的落实,二轮复习则进一步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高考知识点之间、各个知识专题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以学科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为基点,点线面体相统一的知识能力架构。
3.复习目标的提升。
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提升为“理解和应用”,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更要综合地理解和综合地应用。
4.复习方法的改变。
一轮复习主要依据教材的学科逻辑关系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以重温教材的方式进行;二轮复习则进一步改变为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的教材逻辑关系,建立起相对独立的、跨单元、跨年级的新逻辑体系,所以在复习方法上更强调从整体出发,立足专题,着眼全局。
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漏补缺,切忌简单地重复。
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对于成绩较差的学校,希望在后阶段能加强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确保学生能做到易题不失分,中等题多得分,从而提高总分。
同时加强客观试题的训练,提高选择题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二、综合: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逻辑体系,建立以综合理解和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新逻辑体系。
新逻辑体系的建立必须解决和处理好“选、讲、练、评”的关系。
(一)专题的选择(如何进行专题整理?如何进行专题复习?)1.为什么要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什么是专题——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贯通和应用专题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知识框架(2)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3)总结知识规律(4)拓宽知识层面(5)比较知识异同(6)归纳知识特征。
所以建立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之间实现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现行教材不再过多强调学科体系,但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时,仍然在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表现在高考地理试题主要以专题知识呈现的方式出现。
沙尘暴问题、海洋经济问题、东北的振兴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三农问题、西南地区开发问题、能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全球增温问题2.哪些内容可以采用专题复习形式?一是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等值线图的判读);二是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三是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黄土高原);四是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
3.怎样进行专题整理人文地理专题的整理(1)以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内容为线索;(2)初中相关内容“加入”(3)从初中相关内容中获得素材(4)用高中的原理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生产(1)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区位选择(相当于原理和基本理论)(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3)世界各大洲(或主要国家)的农业特点、分类和区位因素分析(4)我国各区域农业特征和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地理专题的整理以河流为例(1)河流的定义和形成;(2)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及其形成;(3)不同地区河流特征比较;(关于航利)分类方法:按照河流背景环境分类;按照河流补给特点分类。
(4)世界大河分析。
地理计算类专题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及地图比例尺的换算,相对高度和坡度的估算。
时区与区时,经度与地方时的换算。
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根据气温递减率求算某一高度的大气温度。
根据地表温度递减率或表层海水递减率求某一地层温度或表层海水的大致温度。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及人口密度的换算。
人口就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农业产值结构、出口贸易结构等相类似的换算。
某流域常年平均径流量的计算。
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类似的计算。
4.专题的基本类型知识性专题——基础性专题——以教材内容为蓝本的专题,比如地理环境要素相关例:知识型专题——《气候》⑴分析气候形成因子三大自然因子对气候形成的内在决定作用(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程(2)掌握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抓住气候的两大要素适当使用地理术语——如高温多雨、温和湿润……掌握各种气候的主要特点:单一型气候特点(3)了解气候类型和判别步骤根据特征气温的特点确定气候带。
根据降水数量、季节分配判断气候型。
寻找气候分布规律大陆西部——干湿组合,形成季变型气候;干干或湿湿组合,形成单一型气候大陆东部——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温带大陆中部——大陆性气候南半球——可以套用对称模式推论,但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不显著。
(4)建立气候全球分布模式(5)挖掘气候的内涵、进行气候的拓展外延——自然带知识系统内涵——气候资源与灾害防治技能型专题——方法型专题——以操作内容为蓝本的专题。
比如怎样读图,等值线判读应用型专题——迁移型专题——以突出地理事象为蓝本的专题,比如与国土整治相关例:迁移型专题:——《海岛和海域的开发》⑴对海南岛和我国周边海域进行定位(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受教材的局限)⑵分析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主,进行必要的补充)⑶介绍海南岛开发和保护的措施(以教材基本内容为主,增加必要的评价)⑷分析海南岛开发和保护的措施与海南岛地理背景的联系(增加现状、潜力和今后努力方向的分析)⑸总结海岛和海域开发的分析方法⑹模仿海岛和海域开发的分析方法(共性模仿)⑺模仿海岛和海域开发的分析方法(全新情境模仿)热点型专题——时事型专题——以重大问题为蓝本的专题例:热点型专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⑴东北工业基地的地理背景定位(包括基本条件、工业发展历程、基地现状分析)⑵国外同类基地的历史变迁过程⑶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科学、市场、资源、交通的前景,以及国内同类基地的比较)⑷新东北工业基地发展方向分析(包括国内、国外的潜力和竞争,自身区位的优劣)⑸总结工业基地分析的一般方法⑹新情境下的实践——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发展5.注意事项在高考复习时要十分注意系统性知识(某一要素知识构成)与专题性知识(某一要素为主,相关要素合成)的联系与区别,充分发挥两种知识整理方式的作用。
(二)专题的复习方法——讲专题复习首先要解决好老师怎么讲的问题。
像一轮复习不能搞成新授课的简单重复一样,二轮专题复习更不能搞成一轮复习的翻版。
根据二轮专题复习的目标任务,这一阶段老师的讲显得更有必要、更有意义。
因为二轮专题复习的内容是综合的,是打破教材原有逻辑结构的,是学生无可凭照的。
教师应从本学科、本专题的全局着眼,运用“综合”的方法讲好“专题综合”,把“综合”作为老师讲专题复习课的第一要务,克服单打一,防止片面性。
常见的“案例”法:第一步:老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检查学生整理的专题质量要求:⑴专题知识点及完整的知识结构。
(2)专题与高考的关联度:已考过哪些内容,何种角度,题型考查,考查了哪些能力;可能考查哪些内容,适合何种题型考查。
(3)借助专题典型题目,展开针对性讲评,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专题训练的广度、深度、强度应比一轮复习更进一步。
每一次考练都要注意五个不同的层次和领域:①针对重点考点内涵知识要素的综合考练(多元性训练)。
②针对主要考点之间内在联系线索的综合考练(多向性训练)。
③针对专题知识面内共性问题的综合考练(共性和规律性训练)。
④针对专题知识体系中各种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综合考练(整体性训练)。
⑤针对讲评重点问题的综合考练(矫正性训练)。
而要达到上述不同层次和领域的训练目的,优化命题结构是关键。
要彻底改一改“一刀切”、“一题练”的做法,在优化命题上下功夫。
地理学科的命题设计应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面向大多数考生的基础性的常规性的能力训练题,这要占50%左右。
二是面向中上游学生的应用型、能力型的题目,这要占40%左右。
三是面向尖子生的灵活性、综合性题目,这要占10%左右。
这些题目应是综合的、具有创新思维要求的题目,提供给那些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究、尝试,由他们自主选择。
这对培养尖子生和优秀生极为重要。
命题要注重新情境、新条件、新问题的设置,注意以“陌生”考“熟知”的训练。
(四)专题复习中的评,应兼顾知识能力两方面。
就知识方面而言,老师既要评到基本知识点,又要评到本专题涵盖的基本知识面,这是对基本知识点的拓展和深化。
就学生能力而言,既要评到学生在识记、理解、应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又要评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还要评到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过程、基本方法、技巧,以及考生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
具体要求是:⑴尽可能多地批阅试卷,通过批阅试卷准确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保证讲评有的放矢。
(2)认真统计学生考卷出现的典型错误,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强调避免错误出现的方法。
(3)重视研究典型题目的解法指导。
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题目的要害,找准突破口,设计好点拨和引导学生思考的结合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题目的解答,进而总结出此类题目的审题方法、解题规律。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对这些题目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还要注意类似题目的比较分析,借此加深学生对这类题目的理解,巩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使解答这类题目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考试中出错的内容要进行补偿考试。
必须消除那种认为考过、讲过就万事大吉的想法。
补偿考试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视具体情况而定,既可以分散在讲评的各题之间进行,也可以在所有内容讲评完之后一块进行。
由于考试内容是针对错误而确定的,所以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允许他们有所选择。
补偿考试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确保补偿考试不走过场。
三、应用:是指运用所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