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证明方法——证线面垂直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中垂直的证明

立体几何中垂直的证明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4、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AE⊥面ABC ,BD∥A E ,且AC =AB =BC =BD =2,AE =1,F 为CD 中点.(1)求证:EF⊥面BCD ;5、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ABCD ⊥⊥平面,且P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

⑴求证:AC PB ⊥; ⑵求证:PB AEC ∥平面;6、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 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 (1)求证:CD ⊥AE ;(2)求证:PD ⊥面ABE.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1、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 垂直平面PBC 。

2、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证明:平面1ABC ⊥平面11A BC ;3、已知: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将BCD 折起,使点C 移到点1C ,且 1C ABD O AB 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

11(2).BDC ⊥⊥11()求证:AD BC 求证:面ADC 面4、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AB=AD=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 1M 和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5、已知四面体ABCD 中,CD BD AC AB ==,,平面⊥ABC 平面BCD ,E 为棱BC 的中点。

(1)求证:⊥AE 平面BCD ; (2)求证:BC AD ⊥;OBC 1ADC6、S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求证AB⊥BC.7、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VAD 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证明:AB⊥平面VADSACBVD CBA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DAB=60°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若G 为AD 边的中点, (1)求证:BG⊥平面PAD ; (2)求证:AD⊥PB;(3)若E 为BC 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 上找到一点F ,使平面DEF⊥平面ABCD ,并证明你的结论.题型三、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题(2)PDA=45.PA ABCD CDMN PCD ⊥⊥∠⊥。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和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和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基本知识总结I. 基础知识要点 一、 平面.1.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面.注: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2. 两个平面可将平面分成3或4部分.(①两个平面平行,②两个平面相交)3. 过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可以确定1或3个平面.(①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平行,②三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内平行)[注]: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三个平面,三条直线的公共点有0或1个. 4. 三个平面最多可把空间分成 8 部分.(X 、Y 、Z 三个方向) 二、 空间直线.1. 空间直线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异面. 相交直线—共面有反且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共面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一平面内[注]:①两条异面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射影一定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可能两条直线平行,也可能是点和直线等) ②直线在平面外,指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③若直线a 、b 异面,a 平行于平面α,b 与α的关系是相交、平行、在平面α内. ④两条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图形是一条直线或两条平行线或两点.⑤在平面内射影是直线的图形一定是直线.(×)(射影不一定只有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图形) ⑥在同一平面内的射影长相等,则斜线长相等.(×)(并非是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 ⑦b a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线段,若b a =,则b a ,的位置关系为相交或平行或异面.2.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3.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4.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下图). (二面角的取值范围[]180,0∈θ)(异面直线所成角(] 90,0∈θ)(斜线与平面成角()90,0∈θ)(直线与平面所成角[]90,0∈θ)(向量与向量所成角])180,0[ ∈θ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5. 两异面直线的距离:公垂线的长度.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情况:相交(共面)垂直和异面垂直.21,l l 是异面直线,则过21,l l 外一点P ,过点P 且与21,l l 都平行平面有一个或没有,但与21,l l 距离相等的点在同一平面内. (1L 或2L 在这个做出的平面内不能叫1L 与2L 平行的平面) 三、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垂直.1. 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分三种:相交、平行、在平面内.2.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注]:①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平行,则a ∥α. (×)(平面外一条直线) ②直线a 与平面α内一条直线相交,则a 与平面α相交. (×)(平面外一条直线)③若直线a 与平面α平行,则α内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不是任意一条直线,可利用平行的传递性12方向相同12方向不相同证之)④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平行于这个平面. (×)(可能在此平面内) ⑤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可能相交) ⑥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可能相交或者异面) ⑦直线l 与平面α、β所成角相等,则α∥β.(×)(α、β可能相交)3. 直线和平面平行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4. 直线与平面垂直是指直线与平面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 若PA ⊥α,a ⊥AO ,得a ⊥PO (三垂线定理),得不出α⊥PO . 因为a ⊥PO ,但PO 不垂直OA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亦成立.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注]:①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可能相交,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的一个平面,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5. ⑴垂线段和斜线段长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段中,①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较长;②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③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短. [注]:垂线在平面的射影为一个点. [一条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一条直线.(×)]⑵射影定理推论:如果一个角所在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点在平面内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四、 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1.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2. 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哪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推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注]:一平面间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3.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交线平行.(“面面平行,线线平行”)4.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一: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则两个平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判定二:如果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注:如果两个二面角的平面对应平面互相垂直,则两个二面角没有什么关系.5. 两个平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论: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平面,则它们交线垂直于第三平面.证明:如图,找O 作OA 、OB 分别垂直于21,l l ,因为ααββ⊥⊂⊥⊂OB PM OA PM ,,,则OB PM OA PM ⊥⊥,.6. 两异面直线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θcos 2222mn d n m l +++=(θ为锐角取加,θ为钝取减,综上,都POAaPαβθM AB O取加则必有⎥⎦⎤⎝⎛∈2,0πθ)7. ⑴最小角定理:21cos cos cos θθθ=(1θ为最小角,如图) ⑵最小角定理的应用(∠PBN 为最小角)简记为: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且又比交线夹角补角一半长,一定有4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比交线夹角补角小,一定有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大,又与交线夹角相等,一定有3条或者2条. 成角比交线夹角一半小,又与交线夹角一半小,一定有1条或者没有. 五、 棱锥、棱柱. 1. 棱柱.⑴①直棱柱侧面积:Ch S =(C 为底面周长,h 是高)该公式是利用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矩形得出的. ②斜棱住侧面积:l C S 1=(1C 是斜棱柱直截面周长,l 是斜棱柱的侧棱长)该公式是利用斜棱柱的侧面展开图为平行四边形得出的.⑵{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 {直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⑶棱柱具有的性质:①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所有的侧棱都相等;直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②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多边形. ③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注:①棱柱有一个侧面和底面的一条边垂直可推测是直棱柱. (×) (直棱柱不能保证底面是钜形可如图) ②(直棱柱定义)棱柱有一条侧棱和底面垂直.⑷平行六面体:定理一: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交于一点.............,并且在交点处互相平分. [注]:四棱柱的对角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定理二: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的平方和.推论一: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所成的角为γβα,,,则1cos cos cos 222=++γβα. 推论二:长方体一条对角线与同一个顶点的三各侧面所成的角为γβα,,,则2cos cos cos 222=++γβα. [注]:①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斜四面体的两个平行的平面可以为矩形) ②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棱柱一定是正棱柱.(×)(应是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直.棱柱才行) ③对角面都是全等的矩形的直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只能推出对角线相等,推不出底面为矩形)④棱柱成为直棱柱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棱柱有一条侧棱与底面的两条边垂直. (两条边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若两条边相交,则应是充要条件)2. 棱锥:棱锥是一个面为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注]:①一个棱锥可以四各面都为直角三角形.②一个棱柱可以分成等体积的三个三棱锥;所以棱柱棱柱3V Sh V ==.图1θθ1θ2图2⑴①正棱锥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 [注]:i. 正四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 ii. 正四面体是各棱相等,而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侧棱与底棱不一定相等iii. 正棱锥定义的推论:若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即侧棱相等);底面为正多边形. ②正棱锥的侧面积:'Ch 21S =(底面周长为C ,斜高为'h ) ③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的射影公式:αcos 底侧S S =(侧面与底面成的二面角为α)附: 以知c ⊥l ,b a =⋅αcos ,α为二面角b l a --.则l a S ⋅=211①,b l S ⋅=212②,b a =⋅αcos ③ ⇒①②③得αcos 底侧S S =. 注:S 为任意多边形的面积(可分别多个三角形的方法). ⑵棱锥具有的性质: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I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注]:i. 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ii. 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 B ⊥CD ,AC ⊥BD ⇒ BC ⊥AD. 令b AC c AD a AB ===,,得c a c b AD BC c AD a b AB AC BC -=⋅⇒=-=-=,,已知()()0,0=-⋅=-⋅c a b b c a0=-⇒c b c a 则0=⋅AD BC .iii. 空间四边形OABC 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 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 中点'O ,则⊥⇒⊥'⊥'AC AC O B AC o o ,平面=∠⇒⊥⇒'FGH BO AC B O O 90°易知EFGH 为平行四边形⇒EFGH 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EFGH FG EF ⇒=为正方形. 3. 球:⑴球的截面是一个圆面. ①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 ②球的体积公式:334R V π=. l ab c FEH GBCDAO'⑵纬度、经度:①纬度:地球上一点P 的纬度是指经过P 点的球半径与赤道面所成的角的度数.②经度:地球上B A ,两点的经度差,是指分别经过这两点的经线与地轴所确定的二个半平面的二面角的度数,特别地,当经过点A 的经线是本初子午线时,这个二面角的度数就是B 点的经度. 附:①圆柱体积:h r V 2π=(r 为半径,h 为高) ②圆锥体积:h r V 231π=(r 为半径,h 为高) ③锥形体积:Sh V 31=(S 为底面积,h 为高) 4. ①内切球:当四面体为正四面体时,设边长为a ,a h 36=,243a S =底,243a S =侧 得a a a R R a R a a a 46342334/424331433643222=⋅==⇒⋅⋅+⋅=⋅. 注:球内切于四面体:h S R S 313R S 31V 底底侧ACD B ⋅=⋅+⋅⋅⋅=- ②外接球:球外接于正四面体,可如图建立关系式.构造以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线面垂直平行六种关系的证明方法总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方法归纳小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 ,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 ,则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a与直线b,则a//b 。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A内存在一条直线b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第8章立体几何专题4 垂直的证明-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常考题型专题练习

第8章立体几何专题4 垂直的证明-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常考题型专题练习

垂直的证明【方法总结】1、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①利用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②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平面垂直;③用线面垂直性质: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必垂直于这个平面.2、证明线线(或线面)垂直有时需多次运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实现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3、证明面面垂直一般要先找到两个面的交线,然后再在两个面内找能与交线垂直的直线,最后通过证明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

【分类练习】考向一线面垂直例1、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AB CD ,AB BC ⊥,1AB BC ==,2DC =,点E 在PB 上求证:CA ⊥平面PAD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1)过A 作AF ⊥DC 于F ,则CF =DF =AF ,所以∠DAC =90°,即AC ⊥DA ,又PA ⊥底面ABCD ,AC ⊂面ABCD ,所以AC ⊥PA ,因为PA 、AD ⊂面PAD ,且PA ∩AD =A ,所以AC ⊥平面PAD .例2、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正方形,点E 在棱AA 1上,BE ⊥EC 1.(1)证明:BE ⊥平面EB 1C 1;解析:(1)由已知得,11B C ⊥平面11ABB A ,BE ⊂平面11ABB A ,故11B C ⊥BE .又1BE EC ⊥,所以BE ⊥平面11EB C .例3、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D ,E ,F ,G 分别为1AA ,AC ,11A C ,1BB 的中点求证:AC ⊥平面BEF ;【解析】(1)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平面ABC ,∴四边形11A ACC 为矩形.又E ,F 分别为AC ,11A C 的中点,∴AC ⊥EF .∵AB BC =.∴AC ⊥BE ,∴AC ⊥平面BEF .例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CD ⊥AD ,BC ∥AD ,12BC CD AD ==.(Ⅰ)求证:BD ⊥平面PAB ;【解析】因为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所以BD ⊥PA .所以222AD AB BD =+,所以BD AB ⊥.因为PA AB A = ,所以BD ⊥平面PAB .【巩固练习】1、如图,在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B=AC,A 1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BC 的中点,D 是B 1C 1的中点.证明:A 1D⊥平面A 1BC;【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设E 为BC 的中点,连接A 1E,AE.由题意得A 1E⊥平面ABC,所以A 1E⊥AE.因为AB=AC,所以AE⊥BC.故AE⊥平面A 1BC.连接DE,由D,E 分别为B 1C 1,BC 的中点,得DE∥B 1B 且DE=B 1B,从而DE∥A 1A 且DE =A 1A,所以AA 1DE 为平行四边形.于是A 1D∥AE.因为AE⊥平面A 1BC,所以A 1D⊥平面A 1BC.2.(2019·上海格致中学高三月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1)证明:PA ∥平面EDB ;(2)证明:PB ⊥平面EFD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设AC 与BD 相交于O ,连接OE ,由于O 是AC 中点,E 是PC 中点,所所以PA ∥平面EDB .(2)由于PD ⊥底面ABCD ,所以PD BC ⊥,由于,BC CD PD CD D ⊥⋂=,所以BC ⊥平面PCD ,所以BC DE ⊥.由于DP DC =且E 是PC 中点,所以DE PC ⊥,而PC BC C ⋂=,所以DE ⊥平面PBC ,所以DE PB ⊥.依题意EF PB ⊥,DE EF E = ,所以PB ⊥平面EFD .3.(2019·江苏高三月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相交于点O ,OP OC =,E 为PC 的中点,PA PD ⊥.(1)求证://PA 平面BDE ;(2)求证:PA ⊥平面PCD【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连结OE .因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相交于点O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因为E 为PC 的中点,所以//OE PA .因为OE ⊂平面BDE ,PA ⊄平面BDE ,所以//PA 平面BDE .(2)因为OP OC =,E 为PC 的中点,所以OE PC ⊥.由(1)知,//OE PA ,所以PA PC ⊥.因为PA PD ⊥,PC ,PD ⊂平面PCD ,PC PD P ⋂=,所以PA ⊥平面PCD .考向二面面垂直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已知底面ABCD 为矩形,且AB =,1BC =,E ,F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PA DE ⊥.(1)求证://EF 平面PAD ;(2)求证:平面PAC ⊥平面PDE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证明:(1)取PD 中点G ,连AG ,FG ,F ,G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又E 为AB 中点//AE FG ∴,AE FG=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AG ∴,又EF ⊄平面PAD ,AG ⊂平面PAD//EF ∴平面PAD(2)设AC DE H= 由AEH CDH ∆∆ 及E 为AB 中点又BAD ∠为公共角GAE BAC∴∆∆ 90AHE ABC ∴∠=∠=︒即DE AC ⊥又DE PA ⊥,PA AC A= DE ⊥平面PAC ,又DE ⊂平面PDE∴平面PAC ⊥平面PDE例2、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 CD所在平面垂直,M 是 C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解析】(1)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故BC ⊥DM .因为M 为 CD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所以DM ⊥CM .又BC CM =C ,所以DM ⊥平面BMC .而DM ⊂平面AMD ,故平面AMD ⊥平面BMC .例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D=DC=CB=a ,∠ABC=3π,平面ACFE ⊥平面ABCD ,四边形ACFE 是矩形,AE=AD ,点M 在线段EF 上。

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立体几何之垂直关系【知识要点】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解决空间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等价转化——化空间问题为平面问题.空间平行、垂直关系证明的基本思想方法——转化与联系,如图所示.题型1 平移证明线线垂直 例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N M AD BC AB AD BC BC AB ,.2,1,,===⊥分别为DC PD ,的中点,求证:AC MN ⊥例2 底面ABCD 是正方形,Q G BE PD PD BE ,,2,=‖分别为AP AB ,的中点,求证:CG QE ⊥例3 如图,在正方形1111D C B A ABCD -中,M 为1CC 的中点,F E ,分别为11,D A CD 的中点,AC 交BD 于点O ,求证:OM EF ⊥题型2 线面垂直判定例1 如图,在三棱锥ABC P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

①若ABC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PC AB ⊥②若 90=∠=∠PBC PAC ,证明:PC AB ⊥例 2 已知四棱台1111D C B A ABCD -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2和4的正方形,41=AA 且ABCD AA 底面⊥1,点P 为1DD 的中点,求证:PBC AB 面⊥1例3 如图,在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C AB BAC ==∠,90,1A 在底面ABC 的射影为BC 的中点,D 为11C B 的中点。

证明:⊥D A 1平面BC A 1题型3 线面垂直性质证明线线垂直例1 如图,在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D AA AC ACB ,21,901==∠ 是棱1AA 的中点,求证:BD DC ⊥1例2 已知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M 为AC 上一点,N 为BF 上一点,且FN AM =。

证明线面垂直过程详解

证明线面垂直过程详解

证明线面垂直过程详解证明线面垂直过程∵PA⊥平面α,直线L∈平面α∴PA⊥L========================①∵PB⊥平面β,直线L∈平面β∴PB⊥L========================②综合①②得:直线L⊥平面PAB(垂直于平面两条相交直线的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L⊥AB(垂直于平面的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我一直觉得证明过程太过复杂。

前年曾经这样证明,今天写在这里。

m和n为平面中两条相交直线,通过平移或者说原本就在,使得l经过m、n的交点O,我们只需证明l垂直与平面中的任意一条直线g 即可!在m、n上分别以O点为中点截取AC、BD,则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此时不难由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得到l⊥g。

答案补充证明:已知直线L1 L22相交于O点且都与直线L垂直,L3是L1 L2所在平面内任意1条不与L1 L2重合或平行的直线(重合或平行直接可得它与L1平行) 在L3上取E、F令OE=OF,分别过E、F作ED、FB交L2于D、B (令OD=OB)则�SOED ≌�S OFB (SAS) 延长DE、BF分别交L1于A、C 则�SOEA≌�SOFC(ASA)(注意角AEO与角CFO的补角相等所以它们相等)。

所以OA=OC,所以�SOAD≌�SOBC(SAS)所以AD=CB 因为L3垂直于L1 L2所以MA=MC,MD=MB 所以�SMAD≌�SMCD(SSS)所以角MAE= 角MCF 所以�SMAE≌�SMCF(SAS) 所以ME=MF,所以�SMOE≌�SMOF(SSS),所以角MOE=角MOF 又因为角MOE与角MOF互补,所以角MOE=角MOF=90度,即L⊥L31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证明由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逆定理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垂直的方法

证明垂直的方法

证明垂直的方法证明垂直的方法1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证明由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即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勾股定理逆定理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高中部分线线垂直分为共面与不共面。

不共面时,两直线经过平移后相交成直角,则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向量法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数量积为02斜率两条直线斜率积为-13线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所有直线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两边,那么它也垂直于另外一边4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5三垂线定理逆定理如果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2高中立体几何的证明主要是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的证明。

方法如下(难以建立坐标系时再考虑):Ⅰ.平行关系:线线平行:1.在同一平面内无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平行。

2.公理4(平行公理)。

3.线面平行的性质。

4.面面平行的性质。

5.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平行:1.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3.两平面平行,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1.两个平面无公共点。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与另一平面平行。

Ⅱ.垂直关系:线线垂直:1.直线所成角为90°。

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线面垂直: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

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面面垂直的性质。

4.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直线也与此平面垂直。

5.一条直线垂直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这条直线也与另一平面垂直。

面面垂直:1.面面所成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2017年__高二年级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和方法

2017年__高二年级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和方法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垂直转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4 1:1:2 的直角梯形中 ○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O OE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将△AED,△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A. 求证:'A D EF ⊥;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BE 'ADFG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O BDE ⊥平面变式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求证:11AC BDC ⊥平面 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求证:CD ⊥平面A 1ABB 1;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AB =,6BC =C○2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3:在三棱锥P-ABC 中,PA ABC ⊥底面,PAC PBC ⊥面面,BC PAC ⊥求证:面。

立体几何四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立体几何四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立体几何四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考试要求]1.以立体几何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1.直线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 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a ,b ⊂αa ∩b =Ol ⊥a l ⊥b⇒l ⊥α 性质 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 (1)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当直线与平面垂直和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规定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90°和0°.(3)范围:⎣⎢⎡⎦⎥⎤0,π2. 3.二面角的有关概念(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范围:[0,π].4.平面与平面垂直(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l⊥αl⊂β⇒α⊥β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α⊥βl⊂βα∩β=al⊥a⇒l⊥α[常用结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五个结论(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2)若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则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5)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一、易错易误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2)若α⊥β,a⊥β⇒a∥α.()(3)若两平面垂直,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答案](1)×(2)×(3) ×(4)×二、教材习题衍生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且直线l∥平面α,则直线l⊥平面βB.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γA[A错误,l与β可能平行或相交,其余选项均正确.]2.如图,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在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G1,G2,G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则在四面体S-EFG中必有()A.SG⊥△EFG所在平面B.SD⊥△EFG所在平面C.GF⊥△SEF所在平面D.GD⊥△SEF所在平面A[四面体S-EFG如图所示:由SG⊥GE,SG⊥GF.且GE∩GF=G得SG⊥△EFG所在的平面.故选A.]3.如图所示,已知P 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4[∵P A⊥平面ABC,∴P A⊥AB,P A⊥AC,P A⊥BC,则△P AB,△P 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 A=A,∴BC⊥平面P 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判定线面垂直的四种方法[典例1](1)(2019·北京高考)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m;②m∥α;③l⊥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2)如图所示,已知AB为圆O的直径,点D为线段AB上一点,且AD=13DB,点C为圆O上一点,且BC=3AC,PD⊥平面ABC,PD=DB.求证:P A⊥CD.(1)②③⇒①或①③⇒②[(1)已知l,m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由①l⊥m与②m∥α,不能推出③l⊥α,因为l可以与α平行,也可以相交不垂直;由①l⊥m与③l⊥α能推出②m∥α;由②m∥α与③l⊥α可以推出①l⊥m.故正确的命题是②③⇒①或①③⇒②.](2)[证明]因为AB为圆O的直径,所以AC⊥CB,在Rt△ACB中,由3AC =BC,得∠ABC=30°.设AD=1,由3AD=DB,得DB=3,BC=23,由余弦定理得CD2=DB2+BC2-2DB·BC cos 30°=3,所以CD2+DB2=BC2,即CD⊥AB.因为PD⊥平面ABC,CD⊂平面ABC,所以PD⊥CD,由PD∩AB=D,得CD⊥平面P AB,又P A⊂平面P AB,所以P A⊥CD.点评:通过本例(2)的训练我们发现: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合理转化是证明线面垂直的基本思想;另外,在解题中要重视平面几何知识,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跟进训练]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3,BC=2,D是BC的中点,F是CC1上一点.当CF=2时,证明:B1F⊥平面ADF.[证明]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因为BB1⊥底面ABC,AD⊂底面ABC,所以AD⊥B1B.因为BC∩B1B=B,BC,B1B⊂平面B1BCC1,所以AD⊥平面B1BCC1.因为B1F⊂平面B1BCC1,所以AD⊥B1F.法一:在矩形B1BCC1中,因为C1F=CD=1,B1C1=CF=2,所以Rt△DCF≌Rt△FC1B1,所以∠CFD=∠C1B1F,所以∠B1FD=90°,所以B1F⊥FD.因为AD∩FD=D,AD,FD⊂平面ADF,所以B1F⊥平面ADF.法二:在Rt△B1BD中,BD=CD=1,BB1=3,所以B1D=BD2+BB21=10.在Rt△B1C1F中,B1C1=2,C1F=1,所以B1F=B1C21+C1F2= 5.在Rt△DCF中,CF=2,CD=1,所以DF=CD2+CF2= 5.显然DF 2+B 1F 2=B 1D 2, 所以∠B 1FD =90°.所以B 1F ⊥FD .因为AD ∩FD =D ,AD ,FD ⊂平面ADF , 所以B 1F ⊥平面ADF .考点二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证明面面垂直的两种方法[典例2] (2020·雅安模拟)如图,菱形ABCD 与正三角形BCE 的边长均为2,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直,FD ⊥平面ABCD .(1)求证:平面ACF ⊥平面BDF ;(2)若∠CBA =60°,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 [解] (1)证明:在菱形ABCD 中,AC ⊥BD , ∵FD ⊥平面ABCD ,∴FD ⊥AC . 又∵BD ∩FD =D ,∴AC ⊥平面BDF . 而AC ⊂平面ACF ,∴平面ACF ⊥平面BDF . (2)取BC 的中点O ,连接EO ,OD , ∵△BCE 为正三角形,∴EO ⊥BC , ∵平面BCE ⊥平面ABCD 且交线为BC , ∴EO ⊥平面ABCD . ∵FD ⊥平面ABCD ,∴EO ∥FD ,得FD ∥平面BCE . ∴V E -BCF =V F -BCE =V D -BCE =V E -BCD .∵S △BCD =12×2×2×sin 120°=3,EO = 3. ∴V E -BCF=13S △BCD ×EO =13×3×3=1.点评:抓住面面垂直的性质,实现面面与线面及线线垂直间的转化是求解本题的关键,另外在第(2)问求解体积时等体积法的应用,是破题的另一要点,平时训练要注意灵活应用.[跟进训练](2020·广州模拟)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平面VAB⊥平面ABC,△VAB为等边三角形,AC⊥BC,且AC=BC=2,O,M分别为AB,VA的中点.(1)求证:平面MOC⊥平面VAB;(2)求三棱锥B-VAC的高.[解](1)证明:∵AC=BC,O 为AB的中点,∴OC⊥AB.∵平面VAB⊥平面ABC,平面VAB∩平面ABC=AB,OC⊂平面ABC,∴OC⊥平面VAB.∵OC⊂平面MOC, ∴平面MOC⊥平面VAB.(2)在等腰直角△ACB中,AC=BC=2,∴AB=2,OC=1,∴等边△VAB的面积为S△VAB =12×22×sin 60°=3,又∵OC⊥平面VAB,∴OC⊥OM,在△AMC中,AM=1,AC=2,MC=2,∴S△AMC =12×1×72=74,∴S△VAC=2S△MAC=72,由三棱锥V-ABC的体积与三棱锥C-VAB的体积相等,即13S△VAC·h=13S△VAB·OC, ∴h=3×172=2217,即三棱锥B-VAC的高为221 7.考点三平行与垂直的综合问题1.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途径一:先猜后证,即先观察与尝试给出条件再证明.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2.解决平面图形翻折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折痕”,准确把握平面图形翻折前后的两个“不变”.(1)与折痕垂直的线段,翻折前后垂直关系不改变;(2)与折痕平行的线段,翻折前后平行关系不改变.探索性问题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典例3-1](2019·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 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1)求证:BD⊥平面P AC;(2)若∠ABC=60°,求证:平面P AB⊥平面P AE;(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 AE?说明理由.[解](1)证明:因为P A⊥平面ABCD,所以P A⊥BD.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所以BD⊥AC.又P A∩AC=A,所以BD⊥平面P AC.(2)证明:因为P A⊥平面ABCD,AE⊂平面ABCD,所以P A⊥AE.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ABC=60°,且E为CD的中点,所以AE⊥CD,所以AB⊥AE.又AB∩P A=A,所以AE⊥平面P AB.因为AE⊂平面P AE,所以平面P AB⊥平面P AE.(3)棱PB上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 AE.取F为PB的中点,取G为P A的中点,连接CF,FG,EG.则FG∥AB,且FG=12AB.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且E为CD的中点,所以CE∥AB,且CE=12AB.所以FG∥CE,且FG=CE.所以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EG.因为CF⊄平面P AE,EG⊂平面P AE,所以CF∥平面P AE.点评:(1)处理空间中平行或垂直的探索性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猜测点的位置,再给出证明.探索点存在问题,点多为中点或n等分点中的某一个,需根据相关的知识确定点的位置.(2)利用向量法,设出点的坐标,结论变条件,求出点的坐标,并指明点的位置.折叠问题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典例3-2](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23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90°,即BA⊥AC.又BA⊥AD,AD∩AC=A,AD,AC⊂平面ACD,所以AB⊥平面ACD.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又BP=DQ=23DA,所以BP=2 2.如图,过点Q作QE⊥AC,垂足为E,则QE∥DC且QE=13DC.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所以QE⊥平面ABC,QE=1.因此,三棱锥Q-ABP的体积为V Q-ABP=13×S△ABP×QE=13×12×3×22sin 45°×1=1.点评:本例第(1)问是垂直关系证明问题,求解的关键是抓住“BA⊥AC”折叠过程中始终不变;本例第(2)问是计算问题,求解的关键是抓住“∠ACM=90°”折叠过程中始终不变.即折叠问题的处理可采用:不变的关系可在平面图形中处理,而对于变化的关系则要在立体图形中解决.[跟进训练]1.(2020·梧州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CD=1,BD=2,BD⊥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DB.∠BA′C=90°C.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30°D.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 3B[若A成立可得BD⊥A′D,产生矛盾,故A错误;由题设知:△BA′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平面A′BD,得BA′⊥平面A′CD,于是B正确;由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CA′D=45°知C错误;V A′-BCD=V C-A′BD=16,故D错误,故选B.]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AB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已知AB=AC,AA1=3,BC=CF=2.(1)求证:C1E∥平面ADF;(2)设点M在棱BB1上,当BM为何值时,平面CAM⊥平面ADF? [解](1)证明:连接CE交AD于O,连接OF.因为CE,AD为△ABC的中线,则O为△ABC的重心,故CFCC1=COCE=23,故OF∥C1E,因为OF⊂平面ADF,C1E⊄平面ADF,所以C1E∥平面ADF.(2)当BM=1时,平面CAM⊥平面ADF.证明如下:因为AB=AC,D为BC的中点,故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BB1⊂平面B1BCC1,故平面B1BCC1⊥平面ABC.又平面B1BCC1∩平面ABC=BC,AD⊂平面ABC,所以AD⊥平面B1BCC1,又CM⊂平面B1BCC1,故AD⊥CM.又BM=1,BC=2,CD=1,FC=2,故Rt△CBM≌Rt△FCD.易证CM⊥DF,又DF∩AD=D,DF,AD⊂平面ADF,故CM⊥平面ADF.又CM⊂平面CAM,故平面CAM⊥平面ADF.。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只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模型)○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2 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3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4 1:1:2 的直角梯形中 ○5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OE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将△AED,△DCF 分别沿,DE DF 折起,使,A C 两点重合于'A . 求证:'A D EF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P AC =∠PBC =90 º证明:AB ⊥PC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BDE ⊥平面变式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11AC BDC ⊥平面 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BE'ADFG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变式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AB =6BC =C类型3:面面垂直的证明。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方法归纳小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 ,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 ,则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 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a与直线b,则a//b 。

,且AB、CD不共线,5、由向量共线定理,若AB xCD则向量AB所在的直线a与向量cd所在的直线b平行,即a//b。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A内存在一条直线b 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4、向量法,向量c与平面A法向量垂直,且向量c所在直线c不在平面内,则c//A。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5、向量法,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5、向量法.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向量法,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表示该直线的向量共线.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微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微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微专题3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题型一、线面平行与垂直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面内找线;二是通过面面平行转化。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找两条相交直线。

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M,N分别为棱P A,PD的中点.已知侧面P AD⊥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MD⊥平面P 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棱P A,PD的中点,所以MN∥AD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又BC⊂平面PBC,MN⊄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AD.又侧面P AD⊥底面ABCD,侧面P AD∩底面ABCD=AD,AB⊂底面ABCD,所以AB⊥侧面P AD.又MD⊂侧面P AD,所以AB⊥MD.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P A.又P A,AB在平面P AB内,P A∩AB=A,所以MD⊥平面P AB【类比训练】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矩形,平面AA1B1B⊥平面ABC,点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1) 求证:EF∥平面ABC;(2) 求证:BB1⊥AC.解答(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四边形BB1C1C均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所以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所以EF∥AC.(4分)因为EF⊄平面ABC,AC⊂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8分)(2)因为四边形AA1B1B为矩形,所以BB1⊥AB.因为平面AA1B1B⊥平面ABC,且平面AA1B1B∩平面ABC=AB,BB1⊂平面AA1B1B,所以BB1⊥平面ABC.(12分)因为AC⊂平面ABC,所以BB1⊥AC.(14分)例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1C⊥BC1,AB1⊥BC1,D,E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平面BCC1B1.解答(1)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1C.又因为DE⊄平面ACC1A1,A1C⊂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1C,因为A1C⊥BC1,所以BC1⊥DE.(8分)又因为BC1⊥AB1,AB1∩DE=D,AB1,DE⊂平面ADE,所以BC1⊥平面ADE.又因为AE⊂平在ADE,所以AE⊥BC1.(10分)在△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BC.(12分)因为AE⊥BC1,AE⊥BC,BC1∩BC=B,BC1,BC⊂平面BCC1B1,所以AE⊥平面BCC1B1. (14分)【类比训练】三棱锥DABC中,已知AC⊥BC,AC⊥DC,BC=DC,E,F分别为BD,CD的中点.求证:(1) EF∥平面ABC;(2) BD⊥平面ACE.解答(1)三棱锥DABC中,因为E为DB的中点,F为DC的中点,所以EF∥BC,(3分)因为BC⊂平面ABC,EF⊄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6分)(2)因为AC⊥BC,AC⊥DC,BC∩DC=C,BC,DC⊂平面BCD所以AC⊥平面BCD,(8分)因为BD⊂平面BCD,所以AC⊥BD,(10分)因为DC=BC,E为BD的中点,所以CE⊥BD,(12分)因为AC∩CE=C,AC,CE⊂平面ACE,所以BD⊥平面ACE.(14分)题型二、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立体几何线面垂直的证明

立体几何线面垂直的证明

立体几何证明【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三。

平面与平面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1.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2. 两个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知识点一 【例题精讲】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为1DD 、DB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11D ABC ;(2)求证: 平面B 11D C C B 1⊥ EF C B 1⊥; (3)求三棱锥EFC B -1的体积V.2.如图所示, 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2,BA AD CD AD CD AB PA ⊥⊥=⊥底面ABCD , E 为PC 的中点, PA =AD =AB =1. (1)证明: //EB PAD 平面; (2)证明: BE PDC ⊥平面; (3)求三棱锥B -PDC 的体积V .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证明:(1)AE⊥CD(2)PD⊥平面ABE.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Ⅰ)证明:AB⊥A1C;练习1、如图,菱形ABCD与等边△PAD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AD=2,∠DAB=60°.(Ⅰ)证明:AD⊥PB;(Ⅱ)求三棱锥C﹣PAB的高.2.如图1­4所示,△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G分别为AC,DC,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G;3.如图1­1所示,三棱柱ABC­A1B1C1中,点A1在平面ABC内的射影D在AC上,∠ACB=90°,BC=1,AC=CC1=2.(1)证明:AC1⊥A1B;4、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BCFE⊥平面ABC,∠ACB=90°,BE=EF=FC=1,BC=2,AC=3.(Ⅰ)求证:BF⊥平面ACFD;(Ⅱ)求直线BD与平面ACFD所成角的余弦值.5、三棱锥P﹣ABC中,∠BAC=90°,PA=PB=PC=BC=2AB=2,(1)求证:面PBC⊥面ABC6.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四边形为正方形,侧面PDC为正三角形,且平面PDC⊥底面ABCD,E为PC的中点.(1)求证:PA∥平面EDB;(2)求证:平面EDB⊥平面PBC;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B⊥平面ABCD,PA⊥PB,BP=BC,E为PC的中点.(1)求证:AP∥平面BDE;2.求证BE 垂直平面PAC8、将如图一的矩形ABMD沿CD翻折后构成一四棱锥M﹣ABCD(如图二),若在四棱锥M﹣ABCD中有MA=.(1)求证:AC⊥MD;(2)求四棱锥M﹣ABCD的体积.作业1、如图1,菱形ABCD的边长为12,∠BAD=60°,AC交BD于点O.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得到三棱锥B﹣ACD,点M,N分别是棱BC,AD 的中点,且DM=6.(Ⅰ)求证:OD⊥平面ABC;2、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O是AC的中点,A1O⊥平面ABC,∠BCA=90°,AA1=AC=BC.(Ⅰ)求证:A1B⊥AC1;3、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侧面PA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 是∠ABC=60°的菱形,M为PC的中点,PC=.(Ⅰ)求证:PC⊥AD;AD,E,4、如图,四棱锥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12F分别为线段AD,PC的中点.(Ⅰ)求证:AP∥平面BEF;(Ⅱ)求证:BE⊥平面PAC.5、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1,SD=.(1)证明:CD⊥SD;6.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ABD 是正三角形,CB=CD ,SC ⊥BD .(Ⅰ)求证:SB=SD ;(Ⅱ)若∠BCD=120°,M 为棱SA 的中点,求证:DM ∥平面SBC .7、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为边AD 上的点,点F 为边CD 的中点,234A E D B A A ===,现将ABE ∆沿BE 边折至PBE ∆位置,且平面PBE ⊥平面BCDE .(1)求证:平面PBE ⊥平面PEF ;8、如图5.在椎体P-ABCD 中,ABCD 是边长为1的棱形, 且∠DAB=60︒,2PA PD ==,PB=2,E,F 分别是BC,PC 的中点.(1) 证明:AD ⊥平面DEF;AB CDEBCDEFP9、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ABCDEF 中,ABCD 为直角梯形,//AB CD ,90DAB ∠=︒,四边形ADEF 为等腰梯形,//EF AD ,已知AE EC ⊥,2AB AF EF ===,4AD CD ==.(Ⅰ)求证:平面ABCD ⊥平面ADEF10.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平面ABCD ,且P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 (Ⅱ)求证://PB 平面AEC ;11.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棱AA1的中点,过C、M、D1作正方体的截面,则截面的面积是。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1:1:2 的直角梯形中 ⑤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OE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将△AED,△DCF 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于.求证:;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 ∠P AC =∠PBC =90 º证明:AB ⊥PC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BDE ⊥平面变式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11AC BDC ⊥平面 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2ABCD E AB F BC ,DE DF ,A C 'A 'A D EF ⊥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2, 2.CA CB CD BD AB AD ======求证:AO ⊥平面BCD ;变式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23AB =,6BC =()1求证:BD ⊥平面PAC○2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3:在三棱锥P-ABC 中,PA ABC ⊥底面,PAC PBC ⊥面面,BC PAC ⊥求证:面。

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证明

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证明
3.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面面垂直是常用方法, 而其需要证明线面垂直.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特殊图 形中的隐含垂直关系,如直棱柱和正棱柱的条件,菱形对角 线相互垂直平分,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 90°等.
【针对训练】 1.如图,平面 ABB1A1 为圆柱的轴截面,点 C 为底面 圆周上异于 A,B 的任意一点.
热点2 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
【方法结论】
设空间两条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e1,e2,两个
平面 α1,α2 的法向量分别为 n1,n2,则有如下结论:
直线、平面
平行
垂直
l1 与 l2 l1 与 α1 α1 与 α2
e1=λe2 el11⊄·nα11=0
n1=λn2
e1·e2=0 e1=λn1 n1·n2=0
解答题 规范踩点 多得分
立体几何
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 证明
[考情分析] 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着重考查线线、线面与 面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且多以棱柱、棱锥、棱台或 其简单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难度中等.
热点题型分析
热点1 综合法证明平行和垂直 【方法结论】 1.线、面平行问题解题策略 (1)证明线面平行: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面 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性质等; (2)证明面面平行: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垂 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 平行; (3)利用线线、线面、面面平行的相互转化.
解 (1)证明:如图所示,连接 BC1.因为 BB1C1C 为菱形, 所以 BC1⊥B1C.又因为 AA1B1B 为正方形,所以 AB⊥BB1, 因为平面 AA1B1B⊥平面 BB1C1C,平面 AA1B1B∩平面 BB1C1C =BB1,AB⊂平面 AA1B1B,所以 AB⊥平面 BB1C1C.又 B1C ⊂平面 BB1C1C,于是 AB⊥B1C.又因为 AB∩BC1=B,所以 B1C⊥平面 ABC1.因为 AC1⊂平面 ABC1,所以 B1C⊥AC1.

证明两线互相垂直的常用方法

证明两线互相垂直的常用方法

证明两线互相垂直的常用方法我们学习了平面与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大家可以体会线线垂直在证明线面垂直时的重要性,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解决是一种重要的立体几何数学思想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可以先从题设条件入手,分析已有的垂直关系,再从结论入手分析所要证明的重要垂直关系,从而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同学们下面欣赏常见的线面垂直证明方法.一、利用定义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从定义可以看出,只要说明两条直线相交的角是直角,就可以说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例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过点C的直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AC=PC,∠COB=2∠PCB.求证:PC是⊙O的切线;分析:因为点C在圆上,只要说明OC⊥CP即可。

解:∵OA=OC,∴∠A=∠ACO∵∠COB=2∠ A ,∠COB=2∠PCB∴∠A=∠ACO=∠PCB∵AB是⊙O的直径∴∠ACO+∠OCB=90°∴∠PCB+∠OCB=90°,即OC⊥CP∵OC是⊙O的半径∴PC是⊙O的切线例2:(1)把两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1放置,点D在BC上,连结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求证:AF⊥BE.分析:线段之间的垂直,只要说明∠BFD=90°,直接计算不出来,通过三角形全等,间接证明角度为90°。

证明:在△ACD和△BCE中,AC=BC,∠DCA=∠ECB=90°,DC=EC,∴ △ACD≌△BCE(SAS)∴ ∠DAC=∠EBC.∵ ∠ADC=∠BDF,∴ ∠EBC+∠BDF=∠DAC+∠ADC=90°.∴ ∠BFD=90°∴ AF⊥BE.(2)把两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2放置,点D在BC上,连结BE,AD,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问AF与BE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分析:题目同(1)类似,类比(1)思路,这里△ACD和△BCE,显然不全等,考虑相似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