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利字当头,别被模糊了双眼,因为首先是生存,其次是利润!

潮起潮落,岁月无痕。一些企业在成功经验的引导下,敏感的抓住机会,勇敢而惊险一跃,造就了炫耀的辉煌;我们很少有人会想道那更多的企业在一跃中无声无息地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投资陷阱中,

一如战场上的一将成名万骨枯。

都知道,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投资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投资包含了太多太多,可能一次失误一个企业就不复存在,连改错的机会都能不会存在。

我们很快就能学会驾驶汽车,但却不得不用一生的谨慎来避免行路中的每一次事故——因为也许极小极偶然的一次失误就会丧失自己的生命,正如人生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一次误入歧途可能

不会再有更改的机会,企业在一次次的投资下展现的风采,但是一次投资失误足以让辉煌成为尘封的历史。

优惠的政策、转轨的体制、开放的市场,爆发的巨大能量像漩涡一样吸引着大大小小的投资者,这时,你也许会不知不觉掉进政策和非市场竞争的陷阱;

小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雨飘摇和跨国公司的无坚不摧形成鲜明的比照,你不自觉地倾慕规模的魔力,这时,你也许会在欣欣然中掉进规模经济的陷阱;

市场越来越破碎狭小,利润越来越透明稀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惨烈的传统市场,剑走偏锋的思路也许会把你悄然带进求新求异的陷阱;

我们努力为企业掀开每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我们祈祷每一个企业都能穿越风高浪急的市场,平安到达对岸——因为企业的成长是如此艰难。尽管这样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这样做了。在翻阅和分析了数百个投资案例后,我们发现:

为商之道在于适者生存。尽管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种赚钱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赚钱的项目,但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能赚钱的项目很多,关键在于是否契合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浮躁的商业时代,看别人如何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自己能赚哪种钱;

风险与利润同在,但生存却是经商的第一要诀。无限风光在险峰,但因为实力和市场的差别,很多商人已经没有了交学费的资格;市场中也早已少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有的只是在不断降临的危机中战栗地生存。

观念的改变导致生活改变。当我们学会了在别人的失败中发现自己,当我们学会了在轻舞飞扬的时候发现地下的陷阱,我们就可以而且只能说:

我们正在成熟。

①关于规模经济

恰当的规模才是真正的规模经济,而不是绝对地规模越大越好。但今天仍有众多的企业盲目追求投资的规模,追求做大的乐趣。

企业的扩张、连锁经营以及多元化甚至并购大多是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对投资者而言,以规模扩张为投资出发点或是过分追求投资规模,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倾向。

中国轻骑集团一度是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1984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先后通过合并济南历城八一农机修造厂、济南缝纫机零件厂,济南花岗石厂、手帕厂、灯头厂、酶制剂厂等10多家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迅速扩张。原来这些资不抵债、连年亏损的企业,围绕轻骑摩托车这一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进行优化改造和重组,形成了包括总装、发动机、磁电机、模具、机械、发泡等系列产品在内的配套体系。1997年至1998年,轻骑集团进入大并购时代,先后收购兼并了济南港斯摩托车有限公司、平阴标准件厂、商河汽车大修厂、淄博汽车厂、合肥自行车厂、海南海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32家困难和濒临倒闭的企业,集团规模迅速扩大。鼎盛时,集团拥有全资国有企业29个,集体企业8个,中外合资公司16个,国内合资公司18个,4个海外加工厂,16个海外公司等,子子孙孙公司近百家,涉及摩托车、汽车、自行车、手表、信息、房地产、广告、制药、农业、旅游、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

到了1998年,因摊子铺得太大,轻骑集团出现了资金运转困难,集团大批子公司被关、停、并、转、破,从近百家调整到目前不足40家,3万多员工下岗分流了2/3。曾经如日中天的济南轻骑效益也开始逐年加速下滑,1998~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下降幅度达50%,2000年净利润为-2.72亿元,跌落到亏损的深渊。

规模的确能震撼人的心灵,但对规模足够大的企业而言,其实力是否能够支撑这个规模却是问题。过去10年间,太多寄托了民营企业成长希望的企业如三株、巨人、红高粱等都因为扩张太快太盛而流星般陨落,令人扼腕。

规模经济的陷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需求的不断变化,对规模经济的盲目追求导致的过度投资会使企业尾大不掉,在市场变化的时候,已经透支的企业资源无力迅速调整战略重新面对新的市场;

2、无法实现对成本和市场的有效控制。受企业资源限制,过分追求做大规模,相应的人、财、物和管理模式会产生脱节断档,造成企业运作流程的堵塞甚至停止运行,最终整个投资失控。

②关于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持久的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正是很多企业成功的秘诀。

传统产业竞争的白热化,市场发展的超速度,使人们不得不将眼光投向一个个未知的领域——未知意味着领先一步。但这样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踏入盲目创新的陷阱,如一度如火如荼的互联网,以及生物制药、环保产业等。投资中的求新求异成为企业面临的二律悖反难题:不求新求异是等死,但求新求异也许是找死。

互联网一度是当前影响最大的新经济陷阱,尽管仍有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掘到了黄金,但作为一种企业运作的工具而不是纯粹的投资项目,大多数投资门户网站的企业仍在艰难地寻找和等待真正的赢利机会。

日本在创新的道路上也有深刻的教训,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元升值,在过度产品差别化导致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生存能力大为降低,这是大批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中纷纷倒闭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日本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新兴产业上的落后,大量资源要么滞留于增长缓慢的传统制造业寻求产品差别化,

要么进入金融领域寻求非生产性利润,这使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危机之中。更为严重的是,日本忽视了基础科学研究对于一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所起的关键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基础科学的研究上,美国与欧洲大约分别占50%和40%,而日本只占10%左右。与美国大学在基础研究上的主导作用不同,日本大学在新的科学知识的生产上是非常薄弱的。因为日本把有关设计与开发的知识发展放在了公司部门而非大学。同时,日本大学受重视技术观念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另外,在日本企业中,研发人员的“晋升之路”是从研发人员到项目管理人员,再到生产、销售和计划等部门的主管。因此,无论是从获取经费还是从考虑将来的晋升机会角度出发,日本企业的研发人员都把“技术性研究”放在了“创造性构思”的前面,基础性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美国政府对以大学为主体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助但并不干预,形成了大学——产业联盟成为美国独特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硅谷高科技产业园区基本上也是市场机制孕育的结果,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地位就得自于其创新体制在激进创新上所具有的优势。与美国相反,日本政府则很少资助“自发的”基础研究,

但却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行政干预。由于大学在国家创新体制中的作用大为削弱,日本的高新技术创新就无法像美国那样利用基础科学发现打开新产品市场并找到潜在的应用领域,因而大学——产业联盟也就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色彩。而且,日本传统的基础科学研究体制也导致了筑波科学城的官僚化。最后,日本使基础科学研究从属于追赶战略的要求导致了她在知识产业上制度创新的落后。

新的经济形式其实就像实验室中的新产品,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与成熟产品相比,其风险程度太大。尤其是对实验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损失将难以估量。同时,求新求异的盲目投资常常使企业陷入一些新型管理理念的陷阱。因为求新求异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对“新事物”的盲目崇拜。

企业要避免求新求异的投资陷阱,要点在于:

1、投资的目的在于赢利,确定投资项目首先得有详细的赢利计划,不要被各种时尚潮流所迷惑;

2、任何一种新奇的项目,既要弄明白其中的法律禁区,还得考虑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对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