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生产和纺织科学”简介、含义、起源、历史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生产和纺织科学”简介、含义、起源、历
史及发展
纺织生产的进展历程
纺织生产技术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突破:第一次是手工纺织机器的全面形成;第二次是与完善的工作机构的发明相联系的大工业的开始。
手工机械化
大工业化
手工纺织机器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几千年的进展时期。16世纪以后,欧洲手工纺织机器开始有了较大的改进,显现了装有翼锭和筒管的手工纺车,到18世纪中,又有重大进步,发明了纺织机器的要紧工作机构牵伸罗拉和飞梭机构,为近代大工业化纺织的显现预备了技术条件(见世界纺织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西欧占了重要地位,殖民地的占有,又使西欧国家有了丰富的纺织原料来源和宽敞的市场。这些又为近代大工业化纺织的显现预备了经济条件。因此,在西欧的纺织行业中第一爆发了所谓“产业革命”,即由机器把工人的手从加工动作中初步解脱出来,逐步实现动力驱动的集中性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此后,各种纺织机械应运而生,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又一次大幅度提升。这是纺织生产技术的第二次飞跃。随着大工业的成熟,纺织科学也由手工业时期零散的,多少不成文的形式进展成为比较系统,比较深入的一门应用科学,或称技术科学。
产业革命从西欧逐步扩展到美、日、俄等国。这些国家先后建设起庞大的纺织工业。例如英国人口不足5000万,棉纺锭数一度达到6000余万。纺织工业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积存了巨额资金。这些资金的快速积存,一是依靠雇佣大量廉价的女工和童工,以每天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日困难劳动;二是靠把纺织产品向人口众多而技术落后的地区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倾销。其结果是这些国家的手工业生产体系被逐步瓦解。
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振兴实业,挽回利权”。因此,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兴办近代化纺织工业,然而进展十分缓慢,而且几经挫折。1950年以后才开始显现转机,纺织工业得到有打算按比例高速度的进展。1981年比1949年,棉纺、毛纺设备分别增长了2.6和4.7倍。针织、制丝和麻纺设备也有庞大的增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建设了自己的化学纤维工业和纺织机械制造业。到80年代初,在纺织原料中化学纤维已占20%。国家的成套机器设备武装了新建的纺织厂,而且还有200余万锭规模的棉纺织染整配套设备提供给第三世界各国。中国的纺织工业差不多成为拥有430
余万职工,5000余个企业的大行业。
纺织的近代进展和前景
进展和咨询题
一、二百年来,纺织工业为了习惯加工各种不同性质纤维原料的需要,进展了棉、毛、麻、丝等多种系列的工艺和机器体系。19世纪末以来,化学纤维的显现使纺织原料初步摆脱了对天气的依靠。化学纤维的扩大利用,又使各种纺织工艺和机器系列产生许多新的变化。
自从欧洲“产业革命”以来,纺织生产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细纱机的单位产量和织布机的每分钟入纬量都有成倍的提升。然而,纺织工艺的总面貌还没有发生全然的变化。工艺冗长而不甚合理,依靠后道工序来修补前道工序的缺陷;工艺中断次数较多,半制品搬运耗费劳力,机器效率较低而能源消耗较高;许多工厂的劳动环境达不到要求;细纱机和有梭织机的运转速度已接近极限。纺织化学工艺18世纪以来进展较大。19世纪以后,人工合成染料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浸染、轧染实现连续化,溢流染色等新工艺产生,各种染色助剂、载体及相应的染色机械显现,使染色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大工业生产。印花也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滚筒印花机、圆网印花机等相继显现。19世纪以来,显现了许多新型整理方法:轧光、拉幅、预缩、防皱整理、拒水整理、阻燃整理等工艺都在持续完善。随着化学纤维的大量使用,习惯化学纤维纯纺或混纺织物的新工艺也正在逐步形成。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
新兴的化学纤维生产,取得了极其明显的进展。化学纤维不但在数量上补偿了天然纤维的不足,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性能超过天然纤维的品种。通过改性、变性技术和新的特种化学纤维的开发,还涌现出一批高强、耐热、高弹性等优良新品种,习惯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国防等领域的专门需要。然而化学纤维专门是合成纤维在某些重要特性方面(例如合纤的低吸湿性)还远不如天然纤维。化纤长丝的利用能够免去制条(见纺纱)前的工序,看起来比较合理,但长丝织物透气保暖性差,外观单调,而且长丝制造技术还有若干咨询题。目前化学纤维的半数仍以切段的形式纯纺或与天然纤维混纺。无纺织布尽管生产工艺较短,但许多性能还未赶上织物。纺织技术还有许多难题有待突破。
20世纪后半叶,发达的工业国家除苏联外,在高消费、高物价、高工资政策阻碍下,劳动比较密集的纺织行业变得不太能赚钞票了。这些国家过去以出口为基础过分进展了的纺织生产力,已受到在民族独立运动中迅猛成长起来的第三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这些国家大都缺乏大规模进展天然纤维的土地和生产合成纤维的石油资源,因此他们的纺织生产景况日下并非偶然。但第三世界纺织业则正好相反。第一,生产的目的确实是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其次,这些国家拥有进展天然纤维的宽敞余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第三,由于纺织工业的资金积存(包括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快,能容纳的就业人口多,关于解决这些国家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恰能起重大的作用。因此整个第三世界纺织工业正繁荣昌盛。中国是个明显的例子。自1950年以来,按照“就原料、就市场、就劳力”的原则,国家有打算地以内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重点,逐步建设新的纺织工业基地,使过去畸形的布局得到改观。到80年代初,中国大陆棉纺和毛纺设备达到1700余万和60余万锭,其中内地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份额相应占4 0%和32%左右。国家有打算地引进棉花、绵羊、桑蚕等良种,进行了天然纤维品种改良,使棉花、羊毛、蚕丝的品质改善,产量大幅度提升。国家收购量1981年比1952年棉花增加1倍以上,羊毛、蚕丝都增长3倍左右。麻纤维的生产也有较大进展。1981年棉布产量达到143亿米,比1949年增长6. 5倍。尽管同期人口增长了80%,除大量出口外,人均得布量仍旧增加1.5
倍。在石油开发初具规模之后,国家又大力建设现代化石油化工基地,使合成纤维的生产能力在1981年达到60万吨。中国从50年代初起有打算地建设大规模的纺织机械制造业,同时组成按主机分工的专业化协作网。到80年代初中国已能制造纺纱、织造、染整、化纤等1500多种成套机器设备。其中细纱机在耐用性和单机产量方面,织机在修理方便和造价低廉方面,都居于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纺织机械制造能力已达到每年生产100万锭的规模。在纺织生产技术革新,新工艺、新技术研究,生产治理等方面也有专门大进展。新技术如静电纺纱差不多达到中间性试验的时期。中国多次大规模推广普及先进操作法,如郝建秀工作法、五三保全工作法等,使工人群众的操作技术有了提升。70年代末,中国许多纺织厂推行四班三运转的劳动制度,以每8天为循环,每个工人做早、中、夜班和轮休各2天。减轻了夜班的疲劳,提升了机器的运转率。随着纺织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纺织科技队伍在持续壮大、成熟。1949年纺织工程技术人员只有7000余人,到80年代初,已增长到6万余人。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尽管起步有迟早,进展规模有大小,但总的特点和趋向与中国相似。
前景
在能够预见的以后,人们需要解决下列一些技术关键咨询题:①创制在吸湿等舒服性能方面能够与天然纤维相比美的化学纤维,进展变形丝生产;②探究天然纤维变性、改性技术,使天然纤维能具备合成纤维特有的某些优良性质;③设计出原料初步加工和松解的更好的新工艺;④研究出更为有效的牵伸机构和新型纺纱方法;⑤进展无梭织机,研究多梭口织机、圆形织机,使之有用化;⑥开发更高水平的整理技术;⑦开发更适人体卫生和美观要求以及工农业生产、国防特需的新产品;⑧更广泛地应用自动操纵、电子运算技术使纺织自动流水线尽可能延长;⑨建立更有效的生产治理体制;⑩进一步完善纺织学科理论体系。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取得成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