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响》授课反省这节课,突出表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提议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研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加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教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表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但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达到预期的授课收效。
一、这节课成功的地方1、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表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的授课理念。
利用实验研究的方式得出中和反响的看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侧重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经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等研究环节,经过解析实验现象,解决提出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实验研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培养相互合作能力、着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5、采用了学与练结合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精选题目,设计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吻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设计了比较实验,让学生知道实验研究过程中酚酞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8、结合本质授课,例举生活实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9、侧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授课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侧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都由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原由。
经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转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授课中存在的问题:1、授课时学生不够活跃,显得过于拘束,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堂授课的积极性的收效欠佳。
2、在研究环节,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层次不同样,较弱的学生没有让实验探究达到预期收效,拉长了研究的时间。
3、授课过程前松后紧,最后没有准时完成授课内容。
4、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主若是平时实验睁开的较少,影响学生的着手能力。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些?常见的减有哪些?导入:2013年3月1日,京藏高速宁夏中宁段,一辆半挂车与一辆载有36吨浓硫酸的罐装车追尾,导致浓硫酸大量泄漏,腐蚀路面,一时情况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大量熟石灰用来抢险。
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一)实验10-8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1.学生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明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课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
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2.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和视频中的操作对比,看有哪些地方还租要注意,通过实验来填写表格。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认真观察实验图,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HCl在溶液中离解出H+和Cl-,NaOH 在溶液中离解出Na+和OH-(用粒子符号表示),而在反应后的溶液中,H+和OH-消失了,变成了水分子,而Na+和Cl-仍然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材解读】通过前面对酸碱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这两类物质在性质上的差异,从微观的角度看,学生也已初步了解:酸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碱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本节课研究酸碱之间的反应,是对酸碱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对中和反应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的探究,为后面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做必要的体验和认知储备。
另外,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与实际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感受并认同化学的学科价值。
【教学目标】1. 用实验创设情境激疑,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实验利用知识的迁移寻求解疑路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感受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用分子和离子模型让学生模拟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在玩中学,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认识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学会中和反应的判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 构建中和反应概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有清晰明确的认识;难点2. 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并会判断中和反应。
【教学流程】【导入】“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调味品。
为什么松花蛋加了醋更美味?为什么坚固的水垢加入醋酸后就脱落了呢?其实啊,这些生活常识里涉及到两类物质酸和碱,譬如醋里就含有醋酸,松花蛋和水垢里含有碱。
我们知道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吗?板书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课题,从题目中出现的名词作为切入点,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预设: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有什么用?酸和碱和中和反应有什么关系?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及改进方法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及改进方法南宁市西乡塘区安吉中学李本媛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课题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作为一个课题内容进行学习,知识体系系统清晰,老师教学时有据可依,按照教材编排进行即可。
这节课的重点是中和反应的判断和应用,难点是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教材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之前进行的,以一句“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引入课题。
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我通常是通过完成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指导学生分析:通过酚酞溶液的褪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并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告诉学生,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并要求学生尝试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写出几种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中的产物分析,进而得出盐的概念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同时又可根据图示从微观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接着介绍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简单流畅,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觉得容易接受,感觉教学效果不错。
可是在课后的作业及日后的检测中就发现有较多的问题,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僵化,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酸碱指示剂的知识掌握得不透彻,兴趣只停留在颜色的变化上,没有真正理解指示剂变色的原因,从而掌握指示剂的作用,以至于在解题时不知如何下手。
如这道题:【例题】向盛有10mL 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加入稀盐酸的体积0 2 4 6 8 10 12 14/mL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 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 时,溶液显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
思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化学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本课内容来说更是如此。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归纳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物的溶液是呈中性的。
层层深入,引出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变化。
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非常快的,学生会觉得很惊奇,很想知个究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视微观教学
通过离子在溶液中变化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作好铺垫。
三、顺利并成功演示实验应注意事项
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关键,酚酞溶液和盐酸的浓度要求比较浓一点,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这样,颜色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溶液所时间可以缩短。
四、不足之处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引导不足。
另外,课堂时间控制不够准确。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及反思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题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
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4.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实验的探究,知道一些劣质洗发液对头发的损伤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以及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的探究,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重难点重点掌握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浓盐酸、浓氨水、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pH试纸、玻璃棒、滴管、烧杯、玻璃片、温度计。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在上一课题中我们学习了常见的酸碱以及它们的性质,了解了酸和碱各自具有的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并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了解酸碱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导电的原因是由于酸和碱在水中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024年《课题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课题2酸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1深化微粒观,提升“微观探析”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是化学学科素养“微观探析”的载体。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挖掘核心知识隐含的微粒观,引领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的思路是反应物的消失,即氢氧化钠消失,其实就是氢氧根离子消失;或者稀盐酸消失,其实就是氢离子消失,深化微粒观,提升“微观探析”学科素养。
2,方法引领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伴随着现象的产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现象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发生。
然而,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一个无明显现象的反应。
如何引领学生来认识一个没有现象的反应呢?这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三次接触了,对于学生并没有陌生。
学生学习这里之前已经具有要证明一个没有现象的反应的思路是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证明反应物的消失。
学生知道从反应物的消失来证明没有现象的氢氧化和稀盐酸反应。
通过引领学生证明氢氧化钠或者稀盐酸的消失,则利用氢氧化钠或者稀盐酸的性质---酸碱指示剂进行证明。
最后归纳证明一个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思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充分预测,精彩生成教师只有充分地预设,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促使精彩的生成。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探究无明显现象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教师在课堂中提供了化学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醐试液。
没想到学生在展示实验方案的时候却用了老师没有提供的药品:锌粒、大理石。
学生主要是通过酸的化学性质来判断反应后是否有没有酸,证明稀盐酸是否消失,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学生展示实验方案之后,王老师叫学生上来验证小组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此环节来看,王老师也确实课前准备了锌粒和大理石,说明了王老师在课前就预测到学生有更多方案的可能性,才有了实验验证的生成性。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二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主要介绍中和反应以及应用。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化学用语,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复习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
最后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该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归纳出现象和结论。
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不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而且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一、课题内容: 本节课是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入手,引出了盐的概念,并介绍了氢氧 化钠和硫酸以及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反应。由此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介 绍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我们身边的 物质的性质,是考察学生能力和中考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 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 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 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 应的实质。在前面学习燃料的燃烧时接触过酸雨的知识,在学习水的时候也了 解了水污染的有关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本单元的第一课题,我们又 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应该没什么大的困 难。新课程中涉入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在前面几单元学生也多次感受了实验探 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加上教师的引导,看来不难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 新精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2)实验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的意 识。 (2)通过对实验的探讨和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 性的科学认识方法,进行共性与个性的辨证思想教育。 四、设计思路: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和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要想处理好“教”与 “学”的关系,必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 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对此分析、记忆运用的科学学习方法。根据学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教学反思背景描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负责了《酸碱中和》这个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实验指导。
本文对这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能够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酸碱中和实验的操作步骤;3. 掌握酸碱中和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的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酸碱中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建立起相关知识的框架。
2. 实验演示:进行酸碱中和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酸碱中和实验,通过亲自操作来加深对实验步骤和原理的理解。
4.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教授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
5.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及其意义,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
6.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对酸碱中和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不充分:在进行实验演示时,我没有提前确认所有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情况,导致中途发现缺少某些物品,影响了教学进程。
今后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有部分学生对酸碱中和的概念理解较困难,需要我进行更多的示例讲解和引导,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框架。
下次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图示来讲解,增加学生的理解度。
3. 实验操作不够规范: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例如不按要求使用实验器材、没有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等。
我应该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让他们养成规范的实验惯。
4. 学生互动不够积极: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导致研究效果不理想。
下次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和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提高研究参与度。
5. 教学评价不够全面: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验结果和学生的讨论来进行教学评价,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同步练习:1.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硫酸也具有挥发性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D.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CaO+H2O═Ca(OH)2B. Fe+CuSO4═FeSO4+CuC. H2SO4+2NaOH═Na2SO4+2H2OD. CuO+2HCl═CuCl2+H2O3.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A. 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 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D.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顺利完成了本节课酸的性质的教学,并通过分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学生实验做的都很成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为以后的化学学习做了铺垫。
不足之处:
1、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对酸的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所以在实验时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采用抢答的形式,成了学习好的同学表演的舞台,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这种现象导致了课堂生成太少,好不容易回答一个错误,也随即被改过来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理解和掌握。
2、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实验时兴高采烈,但回答时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从这点来说,看似热闹的课堂,实则没有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性,如何利用实验这个平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显然没有做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感到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
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和反应;从微观粒子角度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熟练掌握设计方案、反思评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开动脑筋、活跃思维,在分享中收获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是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魔术表演(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讨论。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酸和碱的反应”,通过今天的学习。
(师)演示实验: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了吗?(生)无明显现象。
(师)那这个反应发生了吗?(生)各抒己见(师)如果这个反应发生了,我们能不能化隐为显,设计实验证明它确实发生了?提示: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是否存在来设计。
(师)引导学生讨论,给出最佳方案:先滴两滴酚酞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然后再逐渐滴加稀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
(二)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了吗?(师)非常好,我们可以利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程。
那是不是所以的酸和碱都能发生反应?是不是所以的酸碱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实验是检验猜想的最好方法,我们不妨动手来检验一下。
(任务一)探究酸和碱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分组实验)(生)完成实验和实验记录,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组的同学聆听并找出是否存在与本组不相同或有疑问的地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烧杯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2)通过对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实验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和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等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课题2提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准备了条件。
另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并学会了用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从教育目的来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从研究方法来看,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和应用。
难点:书写酸和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课前准备实验仪器:试管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多媒体展示)通过复习上个课题的知识,为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做准备。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被蚊虫叮咬后怎么办?学生:涂花露水、肥皂水……教师总结:被蚊虫叮咬后一般会涂抹肥皂水等碱性的物质,来反应蚊虫叮咬后留下的酸性物质。
那么其他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实验演示:将无色透明的NaOH溶液倒入试管中,在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学生:无明显现象。
提问:这是否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学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头发乱糟糟的,还比较痒,谁来帮老师推荐一款洗发水?大家介绍的五花八门,市场上的产品也是让人进入情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推荐适合的洗发产品。
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pH在生活中的应用埋下伏笔。
眼花缭乱的,可是我想购买一款最适合我发质的洗发水,怎么选购呢?其实有一项化学知识就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你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个知识是什么吧,老师先卖个关子,保持点神秘感。
思考,期待老师揭开谜底。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回顾旧知,学习新技能演示实验1检验不同浓度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演示实验2首先咱们从一种古老的洗发水——面碱说起。
曾经人们洗头发时涂上它,充当洗发水。
有谁知道它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吗?你有办法证明它是碱性的吗?为了让所有同学都确信它是碱性的,就让我们亲眼看一看吧!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过渡:可见酚酞溶液不能指示碱性的强弱。
而比较酸性、碱性的强弱只需要一张pH试纸就够了,那什么是pH呢?多媒体展示:pH范围、学生回答:显碱性。
可使用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鉴定。
学生补充:酚酞溶液更好,显色更明显。
观察现象并思考。
思考通过学生交流反思,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用一种适合的方法比较溶液酸碱度的必要性。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学生实验1:探究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学生实验2:测定生活中物质的pH。
测定方法。
教师演示:测定碳酸钠溶液1的pH。
学生演示:测定碳酸钠溶液2的pH。
过渡:pH为11、14的溶液谁的碱性更强呢?请同学们亲自测定5种不同浓度溶液的pH,探究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现在大家都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带着这种浓厚的兴趣测测生活中其他物质的pH吧!从这些测定结果中,你有什么发现呢?倾听、分析观看教师操作,认真观察、体会。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主要研究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分两部分探究内容。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生活事例、社会新闻事件引入中和反应,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来介绍中和反应。
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并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
第二部分从酸碱性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入手,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介绍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了pH的常用范围,并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体验pH的测定方法,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最后通过资料和活动探究了解周围事物的酸碱性,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动画、幻灯、实验、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习好化学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本课题中首先展示“去痱止痒防蚊虫宣传画”,并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被蚊虫叮咬过之后会觉得痛痒?有什么办法消除肿痛?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视频导入二以“一硫酸运输车侧翻后的紧急处理,更是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强大震撼,更加激发了他们要学好化学知识、特别是本课题知识的欲望。
2、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
按照巴甫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是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及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接着,教材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出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与生产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为学生的学好化学增加了动力。
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学生学情、学法分析〗课题1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的一些性质,而且知道了酸和碱的性质是对立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个疑问并急于想知道: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因此,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并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和观察实验现象等活动,再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讨论,从而得出实验结论,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3)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主要性;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策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并要求学生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化学教学的特点: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本課内容来说更是如此。
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学生可以归纳出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物的溶液是呈中性的。
层层深入,引出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变化。
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别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是非常快的,学生会觉得很惊奇,很想知个究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重视微观教学
通过离子在溶液中变化来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为以后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作好铺垫。
三、顺利并成功演示实验应注意事项
控制好溶液的浓度是该实验的关键,酚酞溶液和盐酸的浓度要求比较浓一点,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稀一点,这样,颜色的变化很明显,而且溶液所时间可以缩短。
四、不足之处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引导不足。
另外,课堂时间控制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