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
最近,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很受触动。回到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儿子和二儿子听,看他们的回答,再一次深受启发。
这个小故事,叫做《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这是台湾儿童哲学大师杨茂秀先生,许多年以来在非常多的场合常讲的一个故事。杨先生德高望重,40多年前留学美国,后在蒙特克莱尔大学儿童哲学促进中心任职任教,回台后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及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的课包括绘本研究、创作与翻译、儿童哲学等。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梗概如下:
一位犹太长老,只有一个五六岁的女儿。有一天,长老急着出门参加族群的会议,被女儿拦住,女儿说自己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当长老。
这位长老笑着对女儿说,这个国家和族群有规定,当长老的只能是男人。但女儿不依不挠说,“我就是要当长老嘛!”
这个时候,父亲对女儿说,“我问你一个问题,这样我就知道你未来有没有可能当上长老了!”
父亲的问题是:“有一对双胞胎进入烟囱打扫,出来之后,一人脸黑,一人脸白,请问谁会先去洗脸?”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脸啊!”
这位做长老的父亲失望地摇摇头说:“你完全不可能当上长老。”然后信步就要走出门外。结果女儿一把抱住他的腿说:“是白脸!首先去洗脸的是白脸!”
然而父亲同样轻轻地摇头,说:“这次答案比上一次有进步,你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将来当上长老了。”
“只是一点点可能?”女儿追问,“不是黑脸,不是白脸,那会是谁先去洗脸呢?”
父亲有些生气,说自己要迟到了。大步外往走。但被女儿又一次拦住,这次抱住的是双腿。这一次,父亲真的动怒了,说:“别闹了,你还有别的答案吗?”
“没有答案了。但我有问题。”
“什么问题?”
“为什么明明是一对双胞胎,从同一个烟囱进去,同一个烟囱出来,一个人的脸变成黑的,一个人的脸变成白的呢?这可能吗?”
这一刻,父亲回头,蹲下来,抱起女儿说:“你的问题真好!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你拥有当长老的潜能了,你很可能是我们犹太族群第一位女性长老。”
三种回答,三类思维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您看懂了吗?
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个故事传递出的信息。
第一次:女儿回答“黑脸”。
多数人可能都会这样选,可以称之为“标准答案”了。因为一般人都认为,黑脸就是脏的,选黑脸,没有错。但是,当你的想法与常人无异,没有进一步思考时,成为大人物的概率一定是微乎其微。
第二次:女儿回答“白脸”。
与众不同的答案,恭喜你,没有被“常识”所绑架。至少有三种可能性,来推导出这一答案。
第一种可能:烟囱里的灰是白色的,变白的才是脸脏的。
第二种可能:两个人出来看彼此的脸,看到对方脸黑后马上跑去洗脸,因为他以为自己的脸脏了。
第三种可能:这对双胞胎是黑人。
不管是哪一种推理,你的答案都是对的。这种思辨精神很难得,但尚不能断定未来是做长老的料。
第三次:女儿反问父亲。
父亲由怒转悦。原因就在于反问本身,去质疑问题的假设条件。而这也是这个故事的绝妙之处,因为它一语双关:男女应该平等啊,都由父亲生养,都将为族群和国家做出贡献,为什么只有男人能当长老?这合理吗?
学会提问,是一切教育的根基
“好问题问三遍,烂答案回答三次。”台湾青年作家、曾任《联合文学》主编的许荣哲(在台湾被称为“70后最会讲故事的人”),对前辈杨茂秀常讲的这个《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的小故事,情有独钟,也开始多次在不同场合分享和剖析这一故事。
女儿的三次回答,引发我们每一个人去“思索”。
思索什么是有用的常识,什么是阻碍进步的常识。
思索什么是有用的创意,什么是“只能养蚊子的创意”。
最重要的是:思索什么才是问题的核心、改变一切的关键。
一层一层思索下去,你才可能抵达问题的核心,发现并且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人们不再盲目地接受,而是认真去思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有可能改变不合理的现状,为自己争得应有的权利。”他说。
这个小故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学会提问——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而引导孩子学会提问,何尝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呢?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每告诉孩子一个答案,就剥夺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
乔布斯曾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苏格拉底是众所周知的古希腊哲学家,他的理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理性、批判、反思”。
直到今天,在教育领域,“苏格拉底教学法”都依然有非常多的拥趸,这种方法又称为“问答法”,即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他从不直接纠正学生,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有一本书叫《学会提问》。这本书的副标是“批判性思维指南”。作者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博士斯图尔特。他开篇就说,“学会提出好问题,是让世界变得美好的开始。”习惯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人的价值观是:“自主性、好奇心、谦逊有礼、以理服人。”
现在,当全中国都在谈素质教育的时候,我想,一切的根基,应该是引导并激发孩子,永远不要失去好奇心,永远积极主动地提问,谦逊有礼地和与你意见相左的人讨论或争论,最后逻辑清晰地解决核心问题。这原本就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素质教育”成为一个词汇其实是个悲剧),不是吗?
这是上面故事中犹太长老希望女儿永远褒有的品格和成长路径,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家长或老师,应该首先提醒自己作为引导者所要担负的角色与使命吧。
温馨提示:您不妨也把《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的故事,分享给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