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一、《焦点访谈》概述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介的声音和旗帜,不仅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在中国当前社会不言而喻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创办与开播以来,带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创办此类节目,使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了创办和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开创了我国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新局面。i
二、《焦点访谈》4、5月节目内容分析
根据选题的重点,整理出如下图表。部分选题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只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类别进行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统计期间,《焦点访谈》以其它题材报道为主,占总数的38%;其次是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占24%;第三是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占17%;最后是突发事件报道,占16%。四类题材分布略有侧重。其中,对比重最大的其他题材报道进行特别分析,发现弘扬时代正气和社会主旋律的典型报道最多,占20%;其次是鞭笞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倡导真、善、美品德的报道,占10%;再次是辟谣科普警示类报道,占8%;最后是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占5%。
(一)突发事件报道
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突发事件包括:1、突发意外事件和事故;2、重大刑事案件;3、突发群体性事件;4、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
5、涉外突发事件。
统计阶段,突发事件报道主要有国内的“生死86小时”“暴雨袭救援急”,国际的“救援‘岁月’号”“不言放弃的搜寻”,并且大多以连续性报道为主。
(二)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
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主要包括了国家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国家主席的讲话、视察、外交和专项整治活动等。如:打击跨境牛肉走私、一次“红脸出汗”的民主生活会、亚信:为亚洲谋安全等。
(三)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
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ii如:高价药背后的“贿赂门”,“国三”变“国四”作假一条龙,扶不起来的梨苗等。
舆论监督一直是焦点访谈的亮点,也一直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喜爱。从24%的比例看来,舆论监督占了不小的比重。即使是如此,白岩松仍指出,“《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属性越来越弱了,因为整个舆论环境和整个社会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它在舆论监督方面没有上升的势头,反而下降了,最惨的一年里,《焦点访谈》只做不到60期舆论监督。”iii
(四)其他题材报道
其他题材报道主要包括弘扬时代正气和社会主旋律的典型报道,如:导弹团里的“博士夫妻”,烈火青春等;鞭笞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倡导真、善、美品德的报道,如:小座位引发大冲突,肇事逃逸枉费心机等;辟谣科普类报道,如:科学面对PX传言。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引发的各种社会道德混乱现象近年来尤为突出,社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央视改版后,开始走基层,转文风,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所以在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类型的报道占整个报道类别的近一半位置。
三、《焦点访谈》栏目的报道特点
(一)风格
1、语言风格
(1)语言冷静。一方面指主持人语调平静、自然。另一方面指评论表意含蓄,一般不直接批评。
(2)贴近群众。采用语言具有亲和力,语句朴实易懂,拉进与受众的距离。
(3)用引导性语言。不直接号召,而采用含蓄的启发,引导观众进行深层次思考。
2、文字风格
(1)评论性内容贯穿于各种题材的报道
(2)坚守舆论监督阵地,进行批评报道
(3)不明确表示态度。把握分寸,既揭露了问题,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又不咄咄逼人,照顾到了各方的感情。
(二)价值判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科学规范、积极向上、文明先进的价值规范来凝聚社会力量、集聚社会共识。有了这样一种价值规范,公众就会有共同的目标、导向、准则,就可以形成共同的行动,有共同的追求,能去实现共同的梦想。iv
(三)作者构成
《焦点访谈》目前有从业人员80人,由制片人、主持人、记者、策划和制作人员组成,分为策划组(负责节目的策划和协调)、记者一组、记者二组、记者三组,从事《焦点访谈》节目的日常采制和播出。v《焦点访谈》全部新闻稿件由自己的记者采写。
(四)选题特点
选择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选题符合“三贴近”原则,选择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更容易吸引观众,引起共鸣。另一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普遍问题的新闻,有调查的空间,也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高音炮轰广场舞”这则新闻评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广场舞,贴近生活。通过高音炮和广场舞这一矛盾的显现,间接表达广场舞不应损害其他居民的休息权利这一观点,也让观众思考广场舞该何去何从。
附表:
i《焦点访谈》栏目研究,2011
ii杨明品,新闻舆论监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iii张英,【央视名嘴现在时】我还在央视,我该干什么?白岩松的新闻长跑,南方周末,2014/05/22
iv《焦点访谈》精神追求的方向,中国文明网,2014/02/24 v焦点访谈,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