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_陈瑞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4月第27卷第7期· 167 ·
3 讨 论
盆腔炎因病程长、病情迁延反复,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不配合治疗,影响治疗效果[7]。不少研究证明:当患者的情绪出现变化时,对机体会造成一定影响,盆腔炎患者情绪不佳时,会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现象[8],进而就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以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为着手点,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中医学中的情志干预方法与现代心理护理方法结合起来,给患者开展个体化的、集体化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情绪的舒缓,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SAS 、SDS 和SCL -90量表各个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对盆腔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舒缓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小蔓,田丹.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 〕.
护理研究,2013,27(29):3252-3253.
〔2〕 邹祎.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盆腔炎患者抑郁状态的研究〔J 〕.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6):128-129.
〔3〕 高洁,吕瑾瑜.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
护理体会〔J 〕.西部中医药,2012,25(12):111-112.
〔4〕 田安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于盆腔灌注疗法患者的
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368-1370.
〔5〕 高会,王建玲.心理护理对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
价值〔J 〕.河北医药,2016,38(2):317-318.
〔6〕 王健美,陈静洁,夏天,等.心理应激对策在治疗慢性盆腔
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2):232.
〔7〕 章萍.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138-139.
〔8〕 孙红霞.浅谈心理护理和情志护理对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的辅助作用〔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4):32-34.
〔文章编号〕 1007-0893(2017)07-0167-02 DOI :10.16458/ki.1007-0893.2017.07.083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
陈瑞芳
(潮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摘 要〕 目的:通过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相对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以制定更加高效及时的抢救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总比例为93.3 %。有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因伤势危重死亡,总比例为6.7 %。结论: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预见性、科学性是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 472.2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 2016 - 11 - 10
〔作者简介〕 陈瑞芳,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 -mail :8496056271@ 。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打击下,导致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的器官或组织同时或相继受到严重的创伤。常见导致严重多发伤有高处坠落、车祸、塌方、爆炸等因素[1]。严重多发伤一般会伤及多处部位,不同受伤部位的相互影响易导致患者的伤情恶化,出现严重病理紊乱而威胁生命[2]。同时严重多发伤,伤势严重、病情复杂、易漏诊、死亡率高,具有突发性,医护人员需及时准确的评估患者伤情,节约时间,增加抢救的有效性,以避免错过最佳的抢救
时机。为进一步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本文作者选取本院120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8 ~ 71岁,平均年龄(39.3 ± 23.9)岁。导致严重多发伤的病因有高处坠落10例、车祸82例、
塌方21例、爆炸3例,
Shenzhe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pril 2017 Vol. 27.No.7· 168 ·
其他原因4例。受伤的部位多为脑部损伤,如脑干挫裂伤、颅内血肿等;颈部损伤,如颈部大血管损伤等;胸部损伤,如肺挫裂伤、多发性多段肋骨骨折、血气胸、大血管损伤等;腹部损伤,内脏器官破裂肝脾破裂、腹腔大出血或骨盆等多处骨折;四肢或全身广泛撕裂伤等。
1.2 临床诊断标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bbreviated injury scale,AIS)和损伤严重度计分(injury seventy score,ISS)。AIS-ISS是目前普遍应用于国内外的损伤定级以及严重度评定法,在1994年的全国首届多发伤会议上,AIS-ISS被引用于多发伤的界定,ISS大于16的患者为严重多发伤[3]。
1.3 急救及护理方法
1.3.1 出诊准备
首先做好出诊前的评估,电话了解患者伤情,做出预测及相应出诊准备,除了配置常规急救物品仪器外,对应配备相应出诊人员、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手术器材等急救物品,保证准备的充分性。
1.3.2 院前急救与护理
1.3.
2.1 运用预见性思维快速评估伤情 多发伤具有伤情复杂、病势严重、变化迅速等特点,到达急救现场后,立即察明受伤原因,保证患者脱离危险环境,避免二次受伤。抢救的“黄金60 min”是指的在受到多发伤后的60 min,抢救遵循对多发伤危重患者“先救命后治疗”的准则,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检查伤势、评估患者伤情,运用预见性思维快速评估伤者病情,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1.3.
2.2 立即采取急救及护理措施 (1)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的阻塞、窒息常见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应迅速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正常通气,必要时予面罩吸氧,甚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紧急有效地进行创面止血,严重多发患者往往会伴有多处开放性伤口,不及时处理,短时间内会丧失大量的血液,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失血性休克而影响生命。(3)使用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创伤性休克的病人,建立有效的紧密通道是抢救的关键,对静脉通道的建立宜选用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颈外静脉等上腔静脉的大血管,数量在2 ~ 4条,保证液体能够尽快的输入。(4)加强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增强自身的求生欲望,增加顽强抗邪的精神力量,更好的配合救治。(5)对病情的变化具有预见性,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等变化,询问患者感受,对病情的变化具有预见性,及时发现潜在伤情及病势变化,作出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的干预措施。
1.3.3 院内准备
出诊的医护人员需与院内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汇报相应病情,紧急病情者,予开通绿色生命通道,让院内作出相应抢救、接诊措施准备,保证救治的及时性、连续性,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减少死亡率。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致病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记录救治患者安全脱离生命危险救治成功的患者数量、救治无效死亡患者数量,以及相应的比例,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以s
x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有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总比例为93.3 %。有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因伤势危重死亡,总比例为6.7 %。
3 讨 论
严重多发伤是战时比较常见的一种伤害,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自然灾害,便利的交通、林立的高楼,在为人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性,高处坠落、车祸、塌方、爆炸等是常见的导致严重多发伤的病因。结合临床总结严重多发伤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伤情严重、复杂、易漏诊、死亡率高:多发伤往往是伤情复杂、受伤部位多、病情较重,可能同时存在隐蔽性外伤和明显外伤,或同时存在闭合伤和开放伤,并且病情危重的患者不能自述伤情,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救治患者专科性强而易造成漏诊。创伤部位间相互影响易致患者的伤情恶化,使机体病理机能更加紊乱而死亡率高[4]。(2)抵抗力低、容易感染、休克率高:应为患者机体受到严重的损伤,机体处于应激状况,而此时一般抵抗力较低,加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伤口多为开放性伤口,非常容易被感染[5]。此外出血多、损伤范围大,甚至可直接干扰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而有着较高的休克发生率,威胁生命[6]。
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预见性、科学性是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医护人员更应严肃而深刻学习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志,2004,20(1):1-3.
〔2〕 林洪波.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7):5808-5809.
〔3〕 陈维庭.首届全国多发伤会议纪要〔J〕.中华创伤杂志,1994,10(1):30.
〔4〕 罗晓玲,郭云花,刘伟非,等.多发伤的院前急救护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6):199.
〔5〕 赵文飚,殷建伟,刘鸿翔,等.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急诊救治的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21.〔6〕 刘琳,王铂,于健,等.ICU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3):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