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的利与弊

三峡的好在于她能防洪,灌溉,养殖等;能够支持中国偌大人口的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问题;让重庆夏天的气温下降1.2摄氏度,冬天上升1摄氏度;有利于重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不好的方面在于:淹没了库区周边地区的文物古迹;破坏了沿岸的生态,对于大多的周边的动植物的生存有影响。我认为三峡工程是在目前的阶段利大于弊的。还有她的一个防护工程也应当值得大家的关注。三峡工程是很多年前就在讨论的问题。她是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体。她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是顺应社会的发展,也丢了很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做一定的补救工作。那么我们的绿色营就是很好的一个窗口 .环境。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江水,就知道了。其实堤坝的修建积聚很多的泥沙在大坝的周围,水的浑浊,还有中下游的泥沙的减少对环境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峡工程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建设,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水有防范作用;可以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航运也有促进作用,三峡水库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对长江航道的限制。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也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会引起消落带等一系列问题,也将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考验。

但是只要环境专家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尽力的去解决,那么三峡大坝必将造福人类。

西大)戚宇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电力需求猛增的情况下,三峡工程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有力的解决中国南方的能源危机,稳定电价.它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初期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估,如消落带问题等,这也是每一个大坝无法避免的.但现在还来得及,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对人民负责,解决对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果只注重经济效益,会对三峡的有效利用带来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会所到影响.如果现在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以后等事态恶化,无法控制的时候才警醒,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有利有弊,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则利大于弊。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指出: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面不超过400米,两

岸水平方向约1-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0.1-0.2摄氏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1.3摄氏度,夏季降低0.9-1.2摄氏度,月均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温升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万县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对水温水质的影响

蓄水后,库水流速减缓,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改善下泄水质,但稀释扩散能力降低,将加剧库区城镇岸边的江水污染,建坝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有一定拦蓄作用。

3.对陆生生物资源的影响

三峡库区蓄水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珍稀植物一般都分布在300米高程以上,对它们影响不大,水禽数量将有所增加,不会造成物种的灭绝。

广泛关注的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已经采取了妥当的保护措施。有关部门已经在重庆市万州区建立了荷叶铁线蕨物种保护点,禁止采挖,并采用分枝或孢子繁殖技术,对荷叶铁线蕨进行人工栽培。疏花水柏枝保护点选在秭归县,保护点内禁止采挖,并研究采用多种繁殖手段扩大种源数量。中国特有植物川明参的种原产地在湖北省夷陵区莲沱。这个原产地位于三峡大坝的下游,不受淹没影响,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遭受损失。经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的人工繁殖栽培和植物园内迁地保育均已获得成功。

4.对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

三峡工程影响区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6种国家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近年来,三峡建委组织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对影响区的水生生物进行了严密的监测。白鱀豚与三峡工程的关系不大,目前已到灭绝的边缘。三峡工程不存在影响中华鲟洄游通道的问题。早在1981年1月葛洲坝枢纽工程实现大江截流后,就阻断了中华鲟自长江口进入金沙江的洄游通道。为了保护中华鲟,国家明令禁止商业性捕捞,并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自1984年至2004年,共向长江放流幼体中华鲟已近453万尾。

水库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将有所增多,种类组成将发生变化;水库养殖水面扩大,鱼产量可望增加。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据近年调查,三峡库区未发现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建坝后由于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有所减轻,因此不利于钉螺的孽生与迁移扩散,并有助于沿江洲滩地区消灭钉螺和血吸虫病。

6.对地质灾害影响

在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对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工作,据对库区约 2.5万平方公里范围的调查,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且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滑坡(重庆万州关塘口、和平广场、云阳县老县城城西和湖北巴东新县城黄土坡为最大),危岩共有1120处,泥石流沟271条(其中直接入江的99条),在进行综合整治后可以确保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居民的安全。三峡水库蓄水后,水量每年的波动都在30~40米之间。由于这种水的波动,加上水位的变化,对地质的稳定性带来了变化,会危害稳定的滑坡体或围堰体原来的平衡,因此三峡库区蓄水诱发古滑坡复活、地震的可能性增加。通过预防、避让和治理等手段,不会对库区造成灾害性的影响。

(二)三峡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在三峡工程设计和方案论证过程中,就提出了一批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完善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断深入。1984年,国家把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1986年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时,又组织国内生态与环境、社会经济学、移民、水利、泥沙、医学、电力、气象、航运、文物、地质等方面的55位专家,对生态与环境专题,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十分广泛,大部分取得一致的意见。1991年12月,由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1992年2月,国家环保局组织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完成了报告书的法定审批程序。同时,国家采取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了三峡工程环境保护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三峡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分工开展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国三峡总公司负责枢纽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和地震观测。三峡总公司设有环境及文物保护委员会;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设有环境保护处,负责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部设有水库管理处,负责地震观测和水库坝前漂浮物的清理工作。湖北省、重庆市政府负责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环境保护工作和建设期间水库管理的环境保护工作。生态与环境补偿专项、泥沙观测与研究工作由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库区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专项由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地质灾害监测与治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文物考古与保护由国家文物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

2.启动了“青山绿水”工程

为了保证未来的三峡库区是一库清水,国家对于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