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月经过多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月经过多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月经过多月经过多是因气虚冲任不固、热伤冲任或因瘀血内阻,血不归经所致,以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而周期、经期基本正常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西医“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一、诊断依据1、有大病久病,精神刺激,饮食不节,经期、产后感邪或不禁房事;或宫内节育器避孕史。

2、月经周期、经期基本正常,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在一定时间内能自然停止。

3、患者失血多、病程长,可伴头昏、目眩、心悸、乏力等继发贫血症状。

4、妇检及B超检查有助于排除子宫器质性疾病。

5 、血液检查有助于排除血小板减少症及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月经过多。

二、辨证施治1、气虚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光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

舌淡,脉细弱。

治宜补气摄血固冲,方如举元煎加减。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10g、升麻9g、炙甘草5g、仙鹤草30g、地榆炭30g、煅龙牡打碎先煎各30g。

腰腹冷痛,加补肝肾、固冲任、温经止血之品。

2、血热证: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黏稠,或有小血块。

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结。

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热止血,方如保阴煎加减。

生地20g、熟地10g、白芍l0g、山药10g、续断12g、黄芩9g、黄柏9g、炙甘草5g、仙鹤草30g、地榆炭30g、煅龙牡打碎先煎各30g。

若兼见气虚血热之象,方用安冲汤加党参。

党参20 g、黄芪20g、白术10g、生龙牡打碎先煎各30g、生地10g、白芍l0g、海螵蛸20g、茜草10g、川续断10g。

若外感热邪,化火成毒,方用解毒四物汤加味。

连翘10 g、葛根10 g、醋柴胡6 g、枳壳10 g、当归10 g、赤芍10 g、生地10 g、红花10 g、桃仁10 g、炙甘草5 g。

3、血瘀证:经行量多,色紫暗,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

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止血,方如失笑散加味。

医案分享: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医案分享: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医案分享: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医案分享: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龟鹿汤
处方:鹿角片、龟板、当归、白芍
水煎服,每日一剂
肾阳虚者可加仙茅、仙灵脾,肾阴虚者可加知母、丹皮
中医辨证:肾精不足,摄制无权
治法:补肾固摄
临床效果:应用“龟鹿汤”治疗20例患者,均取得了显著效果。

多数患者用西药(如丙睾,妇康片)等,不能止血,用此方后3天左右即能止血,连续服用对更年妇女亦有帮助绝经的作用。

按:祖国医学认为,此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是肾精不足,青春期由于肾精未充,更年期由于肾精衰退,肾精不足或肾精衰退则影响肾主收藏,不能固摄,于是崩漏不止,故治这种月经过多,出血不止,不用止血药,而是用补肾填精,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固摄止血。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与方法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思路主要是通过调整女性身体的阴阳平衡,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常见的几种月经病,介绍中医药治疗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1.前期经期延长或过多(月经过多):这是指月经周期过长,每次经血量多,经期延长,可能伴有腰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活血化瘀,通经止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当归、川芎、红花等配伍煎汤,可以调理气血,缓解血瘀,达到止血的效果。

2.经期量少(月经不调):这是指月经周期不规律,经期量少,有的甚至没有经血排出,常常伴有气虚的症状,例如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等。

治疗思路是益气补血,调补肝肾。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当归等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熟地、党参、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补益气血,调整内分泌,缓解经期量少的症状。

3.经期痛经:这是指月经来潮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的症状,严重时可伴有呕吐、腹泻等。

中医认为这是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思路是舒肝理气,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香附、柴胡、川芎、丹参等具有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例如,将香附、柴胡、川芎等配伍煎汤,可以舒肝理气,缓解经期痛经的症状。

4.经期不孕:这是指经期周期规律,经血正常,但女性长期无法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思路是调补气血,调整肝肾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熟地、当归、枸杞子等具有补气血、调理肝肾的药物。

例如,将黄芪、熟地、当归等配伍煎汤,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卵巢功能,改善经期不孕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月经病的疗效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患者坚持长期治疗才能见到明显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治疗月经病不仅仅是通过草药煎汤的方式,还包括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的应用,具体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该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胞 比例 增 高 , 同 时经 过 单纯 的抗感 染 治 疗未 见 明显 效 果 时 , 建 议 静点 , 通 过 药物 中所含 红 花 、 赤芍 、 J J f 芎、 丹参、 当 归 等 中药 成 分 , 做 血 片分 类 ,因通过 镜 下 观察 的单 核细 胞 形态 和 淋 巴 细胞 较 难 以达 活 血化 瘀 , 凉 血解 毒 之效 。本 病 后期 , 多 表现 为 低 热 持续 难 分辨 , 若 提 示 异 型 淋 巴细 胞 增 多 ( >1 0 %) , 应 考 虑 本 病 的可 能 。 退, 可 口服 中药 汤剂 治疗 , 药 用青 蒿 、 知母 、 丹皮 、 生地、 金银花 、 此时 , 应进 一步做 E B病 毒 检 查 , 尤其膜壳抗体 I g M型灵敏度 、 连翘 、 白花 蛇舌 草 、 玄参、 地骨皮、 淡 竹 叶等 , 取 其 清 凉之 性 , 从 而 利湿 泄 浊 , 可佐 以 补气 养 血 , 以驱 邪 扶 正 , 从 而 发挥 中 特异 性 高 , 且 多在 发 病 4 — 8 周 出现 , I g G型 亦 常 与 临床 症 状 同时 清透 余 邪 , 出现 , 并 可终 身 存 在 。 嗜异 性 凝 集试 验 阳性率 可 达 8 0 % ~9 0 %, 西 医结 合治 疗 本病 的优势 。 若 其 效 价 在 1: 8 O以上 具有 诊 断 价值 ,但亦 有 病 例 出 现较 晚 或 参考 文献 始终 阴性 , 因此 可逐 周 进行 嗜异 性凝 集 试 验 的测定 , 其 效价 上 升 【 1 】 李 晓娟 , 李香 玉 , 周 平等 _ 3 9例 成人 传 染性 单核 细胞 增 多 症及 4倍 以上 , 则 意义 更 大 [ 2 1 。 其 并发 症 『 J ] . 解放 军 医学 杂志 , 2 0 0 7 , 3 2 ( 7 ) : 7 7 3 . 诊 断 和鉴 别诊 断 对 于该 病 的治 疗 、 预 后 至关 重要 。 当 确诊 为 【 2 ]陈灏珠 . 实用 内科 学【 M ] . 北京 :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2 : 3 8 3 . 3 1 程 纬民, 曾清 . 清热 解 毒 凉 血 法治 疗 成 人 传 染 性 单 核 细 胞 增 I M后 ,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予以相应 的中西 医结合治疗 。 『 因本 病 病 程 日久 , 往 往 合并 患 者 肝 功 能 的 损 伤 , 因此 , 西 医治 疗 多症 l 8 例f J 1 . 中 医研 究 , 2 O o 8 , 2 1 ( 4 ) : 3 8 — 3 9 . 多 以抗 感 染 、 调 节免 疫 、 保 肝对 症 治 疗 以缓 解病 情 。 此时, 中 医则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最新版_诊疗指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_最新版_诊疗指南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正常妇女的月经周期为24—35 d,经期持续2—7 d,平均失血量为20~60 ml。

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均属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异常子宫出血涵盖的范围较大,既包括器质性疾病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也包括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功血有多种月经紊乱形式,且其内分泌机制不同。

目前,功血的临床处理方法多样,且略显繁杂,因而就这一妇科常见病提出规范化诊断治疗原则十分必要。

一、功血的定义及分类定义:功血是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造成的异常子宫出血。

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和有排卵型功血两大类。

分类:1.无排卵型功血:青春期及绝经过渡期常见。

因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或卵巢功能下降导致无周期性排卵,临床表现为出血失去规律性(周期性),间隔时长时短,出血量不能预计,一般出血时间长,不易自止。

出血频繁或出血多者可引起严重贫血甚至休克。

2.有排卵型功血:有周期性排卵,因此临床上仍有可辨认的月经周期。

有排卵型功血常表现为:(1)月经过多:指月经周期规则、经期正常,但经量>80 ml。

常因子宫内膜纤溶酶活性过高或前列腺素等血管舒缩因子分泌失调所致。

(2)月经间期出血:又可分为:①黄体功能异常:分黄体萎缩不全及黄体功能不全两类。

前者由于黄体萎缩过程延长引起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常在点滴出血后才有正式月经来潮,以后又常淋漓数日;后者因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黄体期缩短,临床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可稍增多。

黄体功能异常者常合并不孕或者流产。

②围排卵期出血:原因不明,可能与排卵前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

出血期≤7 d,出血停止数天后又出血,量少,多数持续1—3 d,时有时无。

目前,国内尚无大样本量的关于功血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国外资料则集中在月经过多方面。

WHO资料显示,在育龄期女性中,19%有月经过多。

由于相关资料尚不多,有待更全面的临床观察和相应的流行病学研究。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异常子宫出血诊疗方案一、概述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崩漏”“月经先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间期出血”等范畴。

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年龄、子宫出血情况以及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初步确定诊断;依据子宫内膜的病理组织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水平测定等了解卵巢的功能。

【中医辨证分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虚、热、瘀三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劳伤气血,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以致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

异常子宫出血虚证多而实证少,热证多而寒证少。

即便是热亦是虚热为多,但发病初期可为实热,失血伤阴即转为虚热。

1.肾气亏虚证临床表现:多见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女性,经来无期,经量或多或少,出血反复发作,色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腰脊酸软,小腹空坠;舌质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辩证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输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腰脊酸软,舌苔脉象为肾虚之象。

2. 肾阴虚损证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有暴下不止,色鲜红,质粘稠;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辩证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乱无期,淋漓不止或暴漏下血;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3. 脾虚证临床表现:经血非时暴下,继而淋漓不止,色淡,质稀;神倦懒言,面色胱白,或肢体、面目水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缓无力。

辩证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或淋漓不尽;气血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淡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中医常用奇方妙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常用奇方妙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中医常用奇方妙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摘要】功能性子宫出血分为出血期,血止期,辨证治疗,出血期以止血为主,澄源塞流,血止期以调整月经周期,澄源复旧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中医崩漏的范畴,是妇科常见的一中疑难重症,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简称功血。

【关键词】奇方妙法;功能性子宫出血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12-02中医认为本病是因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为主要病因病机,素体虚弱,肾气不固,正气不足,使冲任损伤,不能固摄,以及瘀血内滞,新血不得归经,是引发功血的内因。

在此基础上,易感受外邪的侵袭,致使经血非时而下,血热妄行,气不摄血,气滞血瘀,而成崩漏证。

治疗分两期进行:1 出血期止血为主,澄源塞流,出血期辩证求因,分三型论治:1.1 血热型患者多见出血量多,色鲜红或深红,或有胶黏小块,或时多时少,兼有心烦易怒,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凉血为主,方用止漏汤加减,处方:冬桑叶30克,白芍药30克,生黄芪30克,田三七8克,全方有清热平肝,益气止血之功,本方可酌加黄芩10克,生地黄20克,以加强清肝热清血热而止血的作用,本方证之头晕甚,并见舌质嫩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加当归10克,阿胶10克。

本方证之见便溏、舌质淡、苔白、脉虚,为中气虚加党参15克,土草白术15克。

本方证之见腹痛者加玄胡索10克,乌药10克。

用本方治疗崩漏78例患者15-30岁,30例,30-49岁,48例,已婚65例,未婚13例,病例在一年以内者46例,病例在一年以上者32例。

治疗结果:1-4天出血停止者为显效49例,占63%,治疗5-8天,出血停止者,为有效19例,占24%,治疗9天以上仍未见血止者为无效10例,占12%,总有效率为88%。

妇科虽多血症,但不可一概而论,若都用收敛、滞涩之药以止血,非但血不止,反而遭秧害,故善治血者,当寻其所因而治之,方为大法,若如虚者培其本,实者导其源。

1.2 血瘀型症见下血时多时少,夹有血块,块下痛减,如血块大多,为血热夹瘀,血块灰而无光,多属寒瘀。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1-6]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Ovulation obstructive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novulatory type)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简称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

临床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其中有排卵型多见于育龄期,无排卵型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根据无排卵型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8]了解子宫出血的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尤应注意以往内分泌治疗的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或抗凝药物等使用情况及妇科相关手术史,是否受环境、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等因素影响,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引起月经失调的全身或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等。

3.1.2症状[1-8]子宫不规则出血,其特点是出血时间不可预料,出血量变化很大,甚或大出血。

有时停经数周或数月后阴道流血,往往出血较多;有时开始即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淋沥不尽。

出血量多或时间长者可继发贫血,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

3.1.3体征[1-2,4-8]3.1.3.1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的精神、营养及发育状况,第二性征如乳房的发育及毛发的分布,有无泌乳等。

3.1.3.1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损伤;宫颈无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

关于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

关于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

关于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摘要:月经周期和持续时间基本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80 m1,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常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先期量多,后期量多,经期延长伴经量过多;故治疗上应参考有关合并症综合施治。

关键词:月经过多中西医治疗文献综述中医学认为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月经量多,月经过多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崩漏,常见的病因有气虚,血热和血瘀。

1 病因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大病久病,损伤脾气,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经量过多。

血热:素体阳盛,或恣食辛燥,感受热邪,七情过极,郁而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以致经行量多。

血瘀:紊性抑郁或愤怒过度,气滞而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或不禁房事,瘀血内停,瘀阻冲任,血不归经,以致经行量多。

2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病史:可有大病久病,或精神刺激,或饮食不节,或经期,产后感邪或不禁房事史,或宫内节育器避孕史。

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经期均正常,经期的出血量明显多于以往,或伴有痛经、不孕、瘢癥,失血过多,病程长者,可现贫血貌。

检查:全身可见贫血貌,面色少华,神情倦怠。

妇科检查:内外生殖器多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有子宫增大或可触及肌瘤结节,无妊娠迹象。

辅助检查: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有无肿块。

宫腔镜检查,明确有无子宫内膜息肉和黏膜下肌瘤。

鉴别诊断经崩:经崩属于崩漏,与月经过多均可见出血量明显增多。

但经崩者月经周期紊乱,出血往往不能自止,或崩漏交替,或月经血量正常而于非行经期,突然下血,量多如注,不能自止。

月经过多者月经周期规律,仅是月经失血量增多。

流产:早期自然流产,尤其孕后一个月即流产者,其血量较以往增多,且伴有下腹坠痛,尿妊娠试验阳性,或有妊娠组织流出。

3 辨证论治本病以经量多为主症,辨证重在辨经色、经质,结合全身表现及舌苔、脉象,临证多呈虚实并见,或虚中夹瘀。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精选】

中医诊疗方案妇科【精选】

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癥瘕病(卵巢巧克力样囊肿)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滑胎病(习惯性流产)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月经过少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胎萎不长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异位妊娠病(输卵管妊娠)未破损期中医中医诊疗方案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卵巢早衰中医诊疗方案月经后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中医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诊疗方案经期延长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著《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①经色紫黯有块,经行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②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③或经色深红,混杂黏液,阴中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④或经色淡红,质清稀。

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或黄或少苔或黄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脉滑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中西医结合论治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西医结合论治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西医结合论治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论治;崩漏;功能失调子宫出血;无排卵型【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8-01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来自机体的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剧烈运动,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均可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互相调节功能,最终表现为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失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随之受到干扰而发生功血,由于没有排卵,卵巢只能分泌雌激素而无孕激素分泌,长期日久形成无排卵性功能失调子宫出血。

中医称为崩漏,发病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主要病机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引起冲任不固所致。

本病一般突然出血,来势急,出血量多。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再以求因治本,调整月经周期促排卵,后以调理善后。

按:《丹溪心法法附余-卷二十》血属阴也,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盖今之七情过极,则五志动火,五志之火亢甚,则经血暴下,失期而来,之而不止,谓之崩中。

如风动木摇,火燃水沸类也。

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

若止血塞其流而不成其源,则滔天之势不能遏;若只澄其源而不复其旧,则孤孑之阳无以立。

基本治疗方药:自拟止漏汤(夏氏)当归12g 川芎10g 白芍(炒)24g 熟地黄(炒)12g 阿胶20g 丹皮10g 地榆(炒)12g 荆芥(炒)15g 蒲黄(炒)10g 香附(醋炒)10g 棕榈炭24g 血余炭18g。

方以补气益血,固冲止血为主。

方中当归补气益血,炒白芍敛肝阳以止血,熟地、阿胶养血滋阴,丹皮、川芎以凉血活血止痛,炒荆芥,炒黑蒲黄、炒地榆、棕榈炭、血余炭以清热凉血、止血,醋炒香附,以止痛为主。

徐灵胎所谓:“崩漏必用补血大剂,而兼黑色之药,大概轻剂不能中病。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诊疗规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诊疗规范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诊疗规范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称为功血。

分为无排卵型功血及有排卵型月经失调两大类。

第一节无排卵型功血常见于青春期及围绝期妇女。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症状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或先停经数月然后长时间持续出血。

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

2.体征程度不等的贫血貌,妇科检查一般无特殊,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尿常规、肝、肾功能、胸片、血沉检查。

2.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3.阴道脱落细胞卵巢雌激素水平测定(非出血期,未接受激素治疗)。

4.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重要手段,多用于已婚者,未婚者如有必要可在麻醉下诊刮;在出血时刮宫,可达到诊断与止血的目的。

功血的子宫内膜呈增生期变化;围绝经期妇女还可有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

5.B超:除外生殖器其他病变,并可测宫内膜厚度。

6.宫腔镜:必要时可直视下活检。

7.激素测定:放免法测血中FSH、LH、PRL、E2、P、T及甲状腺功能(T3、T4、TSH)、肾上腺皮质功能(血、尿皮质醇等)。

青春期功血FSH、LH均低,围绝经期FSH升高。

(三)鉴别诊断1.生殖道器质性病变:阴道、宫颈恶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均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由病史、检查可以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确诊。

2.全身性疾病:肝病、血液病、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疾病等均可以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及血液化验可以诊断。

3.性激素使用不当:患者近期有使用性激素史,使用不当可以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

【治疗原则】青春期患者可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围绝经期患者应止血,调整周期。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宫缩药(麦角新碱或缩宫素),止血药,根据贫血程度给予补血药,必要时输血。

妇科 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妇科 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月经过多病(TCD编码:BFY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CD-10编码:N93.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2)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协作组制定的“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常见证候:血热证血瘀证气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协作组制定的“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对于痊愈病例,停药后进行2个月经周期随访。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月经过多病(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

2.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过多患者,宫颈疾病手术、妊娠及使用激素的妇女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2)盆腔B超;(3)血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性激素、凝血功能、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等。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1-6]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Ovulation obstructive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novulatory type)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简称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无排卵型)。

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期间的任何年龄。

临床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其中有排卵型多见于育龄期,无排卵型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

根据无排卵型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1-8]了解子宫出血的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尤应注意以往内分泌治疗的情况)。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或抗凝药物等使用情况及妇科相关手术史,是否受环境、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等因素影响,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和引起月经失调的全身或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等。

3.1.2症状[1-8]子宫不规则出血,其特点是出血时间不可预料,出血量变化很大,甚或大出血。

有时停经数周或数月后阴道流血,往往出血较多;有时开始即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少淋沥不尽。

出血量多或时间长者可继发贫血,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

3.1.3体征[1-2,4-8]3.1.3.1体格检查注意患者的精神、营养及发育状况,第二性征如乳房的发育及毛发的分布,有无泌乳等。

3.1.3.1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损伤;宫颈无炎症、肿瘤等引起的出血;子宫大小、形态、质地正常,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月经不调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月经不调月经的期、量、色、质的任何一方面改变,均称为“月经不调二常见的有月经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或过少等症。

外界的气候、地理、环境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精神情绪的波动,均足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但是偶尔失常一两次,迅速得到调整的不作疾病论。

本病主要由于郁怒忧思、过食辛辣寒凉食物、经期感受寒湿、忽视卫生以及多病久病等内外因素,导致气血不调,脏腑功能失职,冲任两脉损伤所致。

【诊断】1.月经正常周期,一般以28天左右计算。

如超前或落后7天以上,作为先期或后期;忽先忽后作为先后无定期;如经量很多,经行时间超过7天以上,属月经过多;如经量很少,一两天甚或点滴即净的,属月经过少。

2.月经过多的,需作妇科检查,排除有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检查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等,需排除血液系统疾患。

3.月经过少的,需考虑有无子宫内膜结核、贫血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治疗】一、辨证论治一般从月经的特点进行辨证,即根据月经的期、量、色、质辨识寒热虚实。

同时还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分析。

先期量多,色红或紫,质黏的,属血热;色淡质薄,属气虚。

先期量少,色红质稀,属虚热。

后期量少,色淡质薄,属气血虚;色紫质薄,属虚寒;色淡质黏,属痰湿;色黑有块质黏,属气滞血瘀。

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淡质薄或色紫红质黏,属肝郁。

治疗原则:当以理血调经为主,并应重视在经期阶段的治疗,如因病而月经不调的先治病,如因月经不调而病的先调经。

1.月经先期(1)血热证: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黏、有块,心烦口渴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举例:荆苓四物汤加减。

当归IOg,赤芍10g,生地黄12g,黄苓5g,荆芥5g,牡丹皮6g.加减:如量少色红质稠、腰酸有潮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的,可去荆芥、黄苓;酌加地骨皮6g,青蒿10g,玄参10g,麦冬10g。

(2)气虚证:经行超前量多,色淡质稀,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腰酸尿频,舌淡,脉沉细。

中医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女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的量和性质改变,经检查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统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在妇科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病症。

中医学称为“崩漏”。

其出血多、势急的称“崩”;出血少、势缓的称“漏工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崩漏”并称。

本病发于青春期多因肾气未充;发于围绝经期则因肾气渐衰,以致冲任不固,气血失调;育龄期多由七情内伤,感受热邪,或忧思过劳,或瘀阻冲任、血不归经。

诸种因素,导致肾、肝、脾功能失调,冲任不固而发病。

【诊断】1.详询病史包括年龄、初潮及月经情况、婚产史、避孕方式、发病诱因、既往病史。

2.体格检查注意发育、营养状况,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紫瘢,血压脉搏。

3.妇科检查出血期间消毒后检查,除外与妊娠、炎症、肿瘤有关的出血。

4.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网织细胞计数,肝功能;血中E2、P、FSH、LH、PRL、T、TSH、T3、T4等。

5.超声检查观察卵泡发育、排卵、黄体情况,排除肿瘤等因素。

6.子宫内膜病理学检查月经前1〜2天或行经头6小时内行诊刮术,监测有无排卵;行经第5天诊刮,根据病理可分清类型,具有诊断、治疗双重意义。

围绝经期应分段诊刮为宜。

7.自测基础体温,分析其波动情况。

【治疗】一、辨证论治崩漏有虚实之分。

虚证以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热、瘀滞为多见。

治疗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采用止血清热、益气化瘀、调理脾胃等方法。

总之,治崩宜固涩升提,不宜辛温行血;治漏宜养血调气,不可偏于固摄。

血止后,应以补肾调周为主,恢复正常月经周期。

1.血热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色深红,质黏,或夹血块,伴烦热、口渴、大便艰、小便黄,舌质红,苔色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方药举例:清热固经汤加减。

焦桓子6~9g,生黄苓5~10g,生地12g,制龟甲15〜30g,地榆12g,黄柏5〜10g,大、小蓟各15g,生甘草3g,煨牡蛎18〜30g,阿胶(悻化)10g°加减:兼见心烦易怒、口苦干、小腹痛等瘀滞症状的去牡蛎;酌加丹参10g,失笑散(包)10g;或震灵丹10g,分吞。

妇科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妇科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多,>80ml。

(2)次要症状:①月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②月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胀痛拒按。

③月经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月经过多主要表现为: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2)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卵巢功能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B超盆腔检查未发现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热证: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2.血瘀证: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3.气虚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保阴煎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川断、黄芩、黄柏、甘草等。

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裸花紫珠片等。

2.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龙血竭胶囊、益母草冲剂等。

3.气虚证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血。

推荐方药:举元煎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二)针灸治疗1.体针:气虚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穴,用补法;阴虚证选脾俞、足三里、太溪穴,用补法;血热证选脾俞、足三里、血海穴,用泻法;血瘀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子宫穴,用泻法。

妇科月经过多疾病的诊治

妇科月经过多疾病的诊治

妇科月经过多疾病的诊治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亦有称“经水过多”。

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50ml 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

西医学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有关月经过多,早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温经汤方下即有“月水来过多”的记载。

汉以后至金元以前的医籍,多将经量的乍多乍少,周期的或先或后,统称为“月水不调”。

金·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首先提出“经水过多”的病名,对本病病机以阳盛实热立论,治法重在清热凉血,并辅以养血调经。

谓“治妇人经水过多,别无余证,四物内加黄芩、白术各一两”。

元代《丹溪心法·妇人》将本病的病机分为血热、痰多、血虚,并列有相应的治疗药物,还有治妇人气弱不足摄血,月经来时多的验案。

明代《证治准绳·女科·调经门》认为“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

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调经门》依据经血的色、质、气、味以及带下的特点,以辨虚实寒热云:“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

若稠黏深红,则为热盛有余。

或经之前后兼赤白带,而时下臭秽,乃湿热腐化也。

若形清腥秽,乃湿瘀寒虚所化也。

”清代《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本病是血虚而不归经所致。

《妇科玉尺·月经》提出“热血凝结”及“离经蓄血”可致经量过多,其特征是经血有块而腹痛。

并认为体质不同,经水过多的病机不同,肥人多虚寒,而瘦人多火旺。

治法一是温经固涩,一为滋阴清热。

以上各家对月经过多的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及治法方面,为本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病因病机】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

排卵型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方法

排卵型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方法

排卵型月经过多的中医治疗方法排卵功能正常,但性激素过度分泌,内膜过度反应或激素代谢紊乱,而出现的月经过多。

中医亦称为“月经过多”。

主要由气虚、血热或血瘀所致。

【诊断要点】1.经血量明显增多,周期基本正常。

2.妇科检查无异常。

3.基础体温呈双相。

4.阴道脱落细胞检查:提示雌激素偏高。

【鉴别诊断】1.无排卵型功血:周期紊乱,量时多时少,不能自止。

2.不全流产:阴道大量流血,伴有腹痛,检查可见胚胎组织流出,妊娠试验阳性。

【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1)气虚:[证候]月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面色㿠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方药]举元煎加味:党参15g、黄芪15g、炙甘草6g、升麻6g、阿胶12g、艾叶9g、炮姜6g、乌贼骨15g、甘草6g。

(2)血热:[证候]经血量多,色红,质稠;身热而赤,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方药]保阴煎加减:生地12g、熟地12g、黄芩9g、黄柏9g、白芍12g、山药15g、续断12g、甘草6g、地榆15g、槐花12g、旱莲草12g。

(3)血瘀:[证候]经血量多,紫黑有块;小腹疼痛,舌紫黯,有瘀斑点,脉沉涩或沉弦。

[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方药]失笑散加味:蒲黄15g、五灵脂9g、血余炭15g、茜草12g、益母草15g、乌贼骨15g、山楂炭15g。

2.单方验方:复方宫血安冲剂党参15g、续断15g、炙黄芪12g、白芍10g、女贞子10g、山楂10g、乌梅10g、旱莲草10g、甘草5g。

上药制成冲剂,12g/包,1包/次,3次/日,口服。

经前5日开始服药,每个月经周期服药5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主治月经过多,能大补气阴以固本,迅速止血以治标。

3.艾灸治疗:取十七椎穴(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在穴上温灸30~40分钟。

若在灸前配合针刺2~5分钟则效果更佳。

主治月经过多,能通行经络,益气活血,调理冲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多症(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规则,经量多,>80ml。

(2)次要症状:①月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②月经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胀痛拒按。

③月经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无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其中月经过多主要表现为:周期规则,经期延长(>7日)或经量过多(>80ml)。

(2)妇科检查和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卵巢功能测定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B超盆腔检查未发现盆腔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宫腔镜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血热证:经行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粘稠,或有小血块;伴口渴心烦,尿黄便结。

舌红,苔黄,脉滑数。

2.血瘀证:经行量多,色紫黯,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拒按。

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

3.气虚证: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不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血热证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保阴煎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川断、黄芩、黄柏、
甘草等。

中成药:葆宫止血颗粒、裸花紫珠片等。

2.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推荐方药: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熟地、川芎、白芍、蒲黄,五灵脂等。

中成药:龙血竭胶囊、益母草冲剂等。

3.气虚证
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血。

推荐方药:举元煎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气虚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穴,用补法;阴虚证选脾俞、足三里、太溪穴,用补法;血热证选脾俞、足三里、血海穴,用泻法;血瘀证选脾俞、百会、足三里、子宫穴,用泻法。

2.耳针:取子宫、卵巢、内分泌区。

3.艾灸:取百会,每日2次。

用于气虚证。

取穴:关元、三阴交、隐白
操作: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穴位皮肤的2cm高处进行施灸,灸至局部皮肤温热红晕有灼热感为度,自月经来潮后第二天开始灸,每穴10分钟,连灸3天。

血脱者可针刺人中,炙百会、气海穴;或遵医嘱急服人参粉,或注射参附液以回阳固脱,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肾阴亏虚型,夜寐不宁,可耳穴压籽心和神门穴。

(三)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保持外阴清洁,忌盆浴,勤换内裤,使用消毒的卫生巾、卫生纸;出血多时应卧床休养,避免劳累;中药宜温服。

2.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鱼、瘦肉、鸡、蛋类等血肉有情之品和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忌辛辣、煎炸、酒类等生火动血之品。

3.情志调摄:加强情志护理,消除忧郁、焦虑、恐惧心理,怡情悦志,配合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止血疗效判定:
月经失血图测量法(PBAC)(冯力民等,应用月经失血图评估月经血量,中
华妇产科杂志,2001年)。

治愈:经量恢复正常,PBAC<130,能维持3个月以上;
有效:经量明显减少,PBAC>130,但PBAC减小达1/4以上,并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PBAC<130,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
无效:月经经量无明显变化。

备注:根据每张卫生巾血染程度判断月经失血量。

轻度: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中度: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2/3;重度:血染面积基本占据整个卫生巾。

评分分别为1、5、20分。

遗失血块直径若<1元硬币为小血块,计1分;若>1元硬币为大血块,计5分。

每次随访时交给研究者,由研究者计算月经卡评分。

治疗后PBAC<130为有效。

(二)评价方法
分别在患者就诊的不同时间,根据止血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