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与没落的更替中国历史剧“走出去”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辉煌与没落的更替

——中国历史剧“走出去”途径探析

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史剧作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层面扮演着国际交流的桥梁角色。虽然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历史剧经历了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但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其重铸辉煌的趋势。本文将从中国历史剧“走出去”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积极探索其“走出去”的途径。

关键词:历史剧;“走出去”;中国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为中国历史剧的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历史剧作为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四大名著为先导的中国历史剧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傲人成绩。然而,由于自身与外部的种种原因,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剧在海外市场逐渐没落。近年来,中国历史剧在制作、拍摄、宣传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让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再次逐步上升。纵观中国历史剧的发展,其海外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辉煌与没落更替的模式。如何快速走出没落、保持辉煌,这是中国历史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历史剧的定义

关于历史剧的定义,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议。茅盾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一书中认为:“历史剧应虚构,亦应遵守史实;虚构而外的事实,应尽量遵照历史,不宜随便改动。……对于史实(即使是小节)也还是应当查考核实。”茅盾的定义是一种狭义上的定义,这种历史剧一般为历史正剧,是一部分人心目中唯一称得上“历史剧”的历史剧。

1992年,《戏说乾隆》在大陆热播,随后《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一大批戏说类历史剧开始亮相荧屏。这类剧一般以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和时代背景为外壳,但其内容与历史相去甚远。除此之外,还有《三国演义》这类半实半虚的电视剧,有些学者将上述电视剧称为古装剧,而在吴素玲主编的《电视剧艺术类型论》一书中,这类剧集被归为广义的历史剧。

郭沫若在其《关于历史剧》中写道;“即使不属于真正的史实,如古代的神话,或民间传说之类,把它们拿来做题材,似乎都可以称为历史剧。”因此根据郭沫若的定义,《西游记》、金庸剧等武侠神魔剧也可归入历史剧范畴。本文中探讨的历史剧将采用郭沫若的定义,以囊括更多例证。

二、中国历史剧“走出去”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历史剧“走出去”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4年,《三国演义》以8000美元一集的价格将播映权卖给了香港亚视,由于《三国演义》的热播,香港亚视在收视率上第一次超过了香港无线。这让香港无线的老板邵逸夫大为光火。所以当《水浒传》尚在拍摄阶段,香港无线就以每集12000美元的价格争抢到《水浒传》在香港的播映权。《三国演义》在港台市场的成绩一举改变了之前港台剧在内地泛滥的局面,被看作是中国电视剧外销的里程碑。

《还珠格格》是亚洲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香港,亚视凭借《还珠格格》再次击败无线,而在东南亚,这部剧打破了历史上华语电视剧在当地的

最高记录。由于在韩国太过火爆,韩国三大电视台甚至实行了“华语电视剧封杀令”。此外,在蒙古、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该剧也取得了不俗成绩。日本电视台放映的日文版《还珠格格》更是好评如潮。

但从2004年开始,港台剧、日韩剧以及美剧在中国的影响不断加深,不断挤占国产剧的海外甚至国内市场,因此国产历史剧的销量出现了明显跌落,文化逆差现象严重。

此后,国产历史剧不断探索“走出去”的道路,近几年也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2010年,中日合拍的历史剧《苍穹之昴》首次打入日本主流媒体黄金档,成为了当年NHK卫星高清频道的开年大戏,并获得了1.3%的高收视率。

2012年,《甄嬛传》在国内创下收视奇迹,随后在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相继播出。2014年美版《甄嬛传》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之后《琅琊榜》《芈月传》等历史剧在国外市场也取得了不凡成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产历史剧的发展经历了大起大落,虽然近几年有重新走向辉煌的趋势,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

三、历史剧“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1.生产企业急功近利电视作品粗制滥造

中国电视剧的一些生产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特点,目光短浅,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鲜有对电视剧“走出去”进行策略性的规划和构想。我国每年能够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作品在7000-8000集左右,一般作品供大于求,精品却供不应求,为追求利益,大多启用演技还不成熟的年轻明星做主角,以吸引庞大的年轻观众。另外,主演的薪水占用了整个制作经费的一大半,这也就造成了后期制作经费不足,整体水平粗制滥造的结果。对于历史剧而言,生产企业往往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不顾史实,毫无根据地自由发挥,造成诸多方面与历史相悖,误导观众对历史的认知。

2.文化差异明显海外市场狭窄

由于电视剧的内容生产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联系的密切性,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向来就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历史剧更面临着一个文化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外国人对异域历史充满好奇,而影视作品因为能够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当时的着装、礼仪和场面等,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不少外国观众心中,只有历史剧才能体现“地道”的“中国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背景知识和文化环境,外国观众很难理解历史剧中角色的言语行为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泰国电视台曾表示不愿意购买历史正剧,因为他们的观众看不懂,太深了。即使像《甄嬛传》这样的非历史正剧在西方国家也造成了理解上的问题,这也就是美版《甄嬛传》把本来76集的宫斗剧删减为6集的爱情剧的原因。

由于题材的问题,历史剧的影响范围一般还只是港台、日韩以及东南亚等国,而对于西方来说,只有华人是历史剧的主要受众,除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西方人,大部分西方人与中国历史剧之间还是有着一层隔阂。

3.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平台影响力不强

中国历史剧的国际营销渠道虽然在近几年有所拓宽,但许多优秀剧集“走出去”的道路依然举步维艰。一些电视剧只能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卖给发行公司,而实际上,发行公司卖给国外的价格也远远低于引进剧的价格。

就传统电视平台而言,中国自己成立的平台与国外的电视台都在中国历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