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过零丁洋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过零丁洋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 过零丁洋导学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理解诗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了解作者作品。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

他官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

他在职时,正值元蒙军队大举南侵,南宋处于亡国边缘。

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抗战,不幸兵败被俘,英勇就义。

他在狱中写有《正气歌》长诗,表现了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某某某某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某某某某)帮助朝廷抗敌。

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

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某某,继续抗元。

最后兵败被俘,被送往燕京(今市),囚禁了三年。

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

终年47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表明他丹心报国、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遭.逢()寥.落()惶.恐()干戈.()遭:(zāo)寥:(liáo)惶:(huáng)戈:(gē)3、解释下列加点词。

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身世零丁.......惶恐..风飘絮雨打萍........丹心..汗青二、课堂研讨。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2、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式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5、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请你列举两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并概述其事迹。

示例:明将史可法誓死坚守某某城,以悬殊的兵力苦苦抵御清兵的进攻,拒不投降,最后以身殉国。

三、课后巩固。

(一)填空题。

1、《过零丁洋》作者是,(朝代)著名的、。

2、《过零丁洋》中回顾了诗人读经书入仕途、起兵抗元经历的句子是,;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的句子是,。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6)一、学习目标学习《过零丁洋》,我们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沉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要能够熟练掌握诗歌内容,感受其铿锵有力的语言风格和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

同时,我们要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人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将这首诗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理解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学习《过零丁洋》,我们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过零丁洋》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

2.诗中“干戈寥落四周星”一句中的“四周星”指的是_______年。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选择题1.下列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B.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C.描写了作者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D.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2.诗中的“汗青”指的是()A.一种植物B.史册C.一种颜色D.一种布料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括《过零丁洋》这首诗的主题。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四、赏析题1.请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三、全诗译文《过零丁洋》的译文如下: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

《过零丁洋》导学案2学习目标:1.以本诗为例,回顾律诗相关文体常识2.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透过关键字词句领悟诗人所抒情怀3.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做一个有志向有责任的人学习重难点重点:吟诵诗歌,抓诗中哪些关键字词句,从而领悟诗人所抒情怀难点:鉴赏诗歌的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在诗歌赏析中有所领悟知识链接:一、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

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二、写作背景: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三、导语: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并学习他的《过零丁洋》。

(板书课题)自主预习案1. 结合导航塔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结合文下注解,初步感知诗文大意,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温馨提示: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3..选做题:本首律诗你喜欢哪几联?为什么?(温馨提示:1.应从它所述内容,所抒感情及语言特点三大方面赏析,语言特点对大家而言,应从修辞角度和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入手)4.背诵并默写《过零丁洋》5. 解释并掌握下列词语遭逢:干戈:风飘絮:汗青:个性修改总结生成合作探究案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把握全诗的意思。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及其背景;2. 理解《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 探讨《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和人们的影响。

二、导学重点1. 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作品;2. 《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3. 《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 《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三、导学内容1. 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作品文天祥(1236-1283),字廷野,号称岳阳,是南宋末年闻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军事家。

他在南宋末年抗元护国,为保卫国家尽忠职守,最终被元军俘虏并殉国。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忠臣之歌”。

2. 《过零丁洋》的主题和意义《过零丁洋》描绘了南宋死亡前夕,文天祥在困境中仍然坚守信念,不忘国耻,不畏强权的形象。

主题是忠臣爱国,忠诚于国家和民族,是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典范之作。

3. 《过零丁洋》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过零丁洋》共四十八句,每句四字,共一百九十二字。

整首词以平仄相间的七言律诗形式构成,结构周密,语言简练,表达深刻。

其中“过零丁洋”一句,象征着文天祥孤独无助的处境。

4. 《过零丁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过零丁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激励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对南宋抗元的精神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

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之作。

四、导学讨论1. 你认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当今社会还有怎样的启迪和意义?2. 你觉得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对你有何启发?3. 你能否分析《过零丁洋》中的一句诗句,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4. 你觉得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坚韧和勇气?五、导学延伸1. 请阅读其他文天祥的作品,比如《正气歌》,体会他的爱国情怀和正气精神。

2. 了解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深入了解《过零丁洋》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3. 与同砚们一起讨论《过零丁洋》对中国文学史和爱国主义的影响。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张逵于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年后长诗。

该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以下是校对整理的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伙借鉴与参考!《过零丁洋》教案一、诗句积累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陆游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柳宗元师:能诗句阐释的是这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用古诗赋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国家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忠义之情,今天我们来体悟另一位同他们一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

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

三、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月初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明显改善。

但悄悄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归顺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四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四、听录音朗诵,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讲演)。

五、把握全诗的意思1、诗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诗的颔联两句写的是:国家清溪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发展中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6过零丁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6过零丁洋(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

6、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解律诗特点,初步把握律诗基本常识。

2、认真看注解,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在诵读中较准确地把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相关图片、背景音乐等。

预习要求:1、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感情。

2、搜集有关爱国的古代诗词、歌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

可是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有无数的先烈在为它捍卫奋斗,把自己的生命与情感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倾听伟人文天祥的心声,感受他的爱国豪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

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

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

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

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

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理解诗歌《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掌握诗歌《过零丁洋》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诗人文天祥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过零丁洋》;2. 《过零丁洋》的意境和主题;3.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本《文学经典精品》,教参《文天祥全集》;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学生资料:文天祥生平资料、诗歌欣赏材料;4. 教学资源: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文天祥生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文天祥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诗歌鉴赏(15分钟)请学生阅读《过零丁洋》,并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 生平了解(10分钟)简要介绍文天祥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让学生对文天祥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学习《过零丁洋》提供背景知识。

4. 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过零丁洋》中的意象和主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品味。

第二课时:1. 诗歌学习(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深入探讨《过零丁洋》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诗歌朗诵(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过零丁洋》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天祥的文学价值和《过零丁洋》的审美意义,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文学之美。

4.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对《过零丁洋》的复述、对文天祥的理解、或者诗歌赏析等,让学生在课外深入学习,拓展文学视野。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

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七年级《过零丁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过零丁洋》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3、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其爱国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

2、难点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注释法: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疏通诗句大意。

3、赏析法:对诗歌中的名句进行赏析,品味其艺术魅力。

四、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 年 6 月 6 日-1283 年 1 月 9 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人、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写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元 1279 年)。

公元 1278 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五、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六、课堂探究1、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什么内容?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到如今起兵抗元已经四年。

“辛苦遭逢”概括了诗人一生的经历,“起一经”指因精通一种经书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干戈寥落”写出了当时抗元战争的局势,兵力稀少,战事不利。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中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悲惨。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过零丁洋》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七下《6过零丁洋》word教案 (2).doc
5.翻译颈联,讨论颈联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双关的修辞。)
6.翻译尾联,体会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是全诗 的文眼。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价:时间: 签查(盖章):
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1.结合课下注解读准诗歌、流畅翻译诗歌。
2.熟读成诵,感知诗人的忠贞情操,对自己非常喜欢的语句做批注。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一)简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在柴市从容就义。
(二)朗读、讨论。
1.范读。(采用多媒体画面配乐朗诵。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2.指导学生朗 读。(韵脚“经”、“星”、“萍”、
板书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诗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先学方法。
指学习任务。

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说课稿导学案6〔过零丁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大方正气〞。

课题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它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说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A、让学生在有节奏地朗读全诗的根底上,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进而弄懂写法,直至理解主题。

B、通过预习解决生字、词,大致理解文意,通过检查到达稳固根底的目的。

C、课上着重学习此诗的表现手法,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2、学法A、在预习、探究的中解决生、字词。

B、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提高思考能力。

C、品味感情充分的言语。

D、初步了解一下对仗手法的运用。

E 三、说目标〔一〕、目标1、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为学生累积知识提供了方法;为学生朗读诗文提供了技巧。

〕3、理解诗的外表意思以及表达的主旨。

〔前者是后者的根底、前提,也就是说只有理解了诗文的外表意思,才有可能去理解把握诗文的主旨,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也正是教学本诗文所要到达的目的。

〕4、理解对仗手法的运用。

〔这是律诗的主要特点之一。

〕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样才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二〕、重点1、学习用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

〔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够好坏清楚,优劣清楚,真善美和假恶丑更加明晰。

关键是要学生找准〔或者老师指引找准〕切入点。

所以把它定为重点。

也正是下面难点确立的理由之所在〕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名句含义。

〔也只有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和写作背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名句含义〞之所以把名句当做重点,是因为它具有深刻的含义,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对学生的现在,甚至未来造成很大的影响。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word文档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word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1.分小组学习古诗:你们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1)讨论: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3.学习背诵4.谈感受,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从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启迪?三、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板书:小记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6《过零丁洋》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6《过零丁洋》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过零丁洋》导学目标知识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学习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导学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课前导学:1、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对理解此诗至关重要。

)2、理解重点词语(先结合课下注释自己掌握,然后默写在学案上。

)干戈:寥落:四周星:惶恐:零丁:汗青:3、翻译本诗(参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本诗后小组交流。

)4、简要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反复诵读《过零丁洋》。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导学:一、导入1、出示教学目标。

(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2、走进作者。

二、诵读诗文,朗读展示1、教师范读诗歌,指导朗读技巧2、学生练读,同座互读3、学生展示诵读(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三、译读诗文,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文或默看注释,想象画面。

2、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3、再读诗文。

四、品读诗文,合作探究(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的老师。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3、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背读诗文,课堂总结六、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叙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过零丁洋》课时导学案

《过零丁洋》课时导学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学案(下)过零丁洋教师寄语: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坚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资料。

2、反复朗读这首诗。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学法指导(一)、鉴赏诗词四步法:第一步,从作者入手,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第二步,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第三步,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如动词、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等)。

第四步,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如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动为静,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朗读指导:1.抓住韵脚,读好诗韵。

2.把握要素,读准诗意。

(1)节奏。

如《游园不值》一诗,可指导学生合理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表示。

(3)语调。

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确定哪句用升调读,哪句用降调读,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读升调时音量逐渐加大,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

语速平缓。

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首古诗。

2、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课堂探究:聚焦目标一1、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想一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聚焦目标二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将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岌岌可危表现得极为形象。

请你对此句的写法加以赏析。

你认为还有哪些诗句很有特点,试加以赏析。

背诵擂台:(试一试,你一定是最棒的!)巩固提升:(做最后一搏吧,相信你一定能轻松过关!)必做题:1、《过零丁洋》一诗的作者是,朝民族英雄。

这首诗属于言诗。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过零丁洋》导学案(无答案)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过零丁洋》导学案(无答案)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课后反思:
优点:1.让课堂公平,能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2教学设计有梯度,任务分配合理,每个孩子各有所获。3.评分制度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热情和斗志。
1.朗读、默写《过零丁洋》。
2.解释下列词语
遭逢:干戈:寥落:四周星:汗青: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解疏通诗意并且思考:
1.诗中都写了哪些事,并结合诗意和故事来讲述并用四字短语概括。
2.哪个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感受,为何有这样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用两个字概括)试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合作探究
.本首律诗四联中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
拓展提升
与本首诗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名句你还知道多少?把你知道的古今中外类似文天祥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完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后,你一定感慨万千,不妨写写大家共勉。
——明确: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拓展探究:
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联,从四个赏析角度中任选一联赏析,并用“我喜欢_联,因为_;读了_句诗,我读懂了您_的情怀或气节;我不由地想起了_的故事或不折气节的诗句。
作业练习
1.《过零丁洋》这首诗的韵脚是_,押的_韵。
2.《满江红》背诵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选做题:本首律诗你喜欢哪几联?为什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6 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了解常识懂诗人。

2.表情朗读默全文。

3.分析技巧和手法。

4.弘扬精神铸忠魂。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篇正气文师:有一首题为《扬子江》的绝句,诗云:“几日随风某某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作者是南宋末年的文天祥。

他为什么一心向南呢?生:南方有他的亲人、家乡、君王。

师:对!他是在宣告“我永远忠于君王”。

他是如何忠君的呢?把你的预习成果向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所了解的文天祥是怎样的一个人?二、走近一位忠君臣预习成果展示:文天祥(1236—1283),汉族,自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某某,浮休道人。

南宋抗元英雄。

他自幼聪颖,二十岁就中了状元。

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5年起兵勤王,1278年被俘。

被俘期间抵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他的代表作是《正气歌》《过零丁洋》。

大屏幕出示:1.囚禁三年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公元1283年1月9日)被杀,一共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

这段期间,元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他的宋臣。

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

因此文天祥经受的考验之严峻,其意志之坚定,是罕见的,《正气歌》的惊天地泣鬼神可以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2.从容就义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公元1283年1月9日),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

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

上万的百姓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都聚集在街道两旁。

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

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

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

”他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师:文天祥是如此的忠君爱国,那他的代表作《过零丁洋》是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带着一颗敬畏和景仰的心来一起聆听这气贯长虹的绝响吧!(板书:过零丁洋文天祥)三、学习一首至情诗1.初读,感知四件大事儿。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过零丁洋》。

2、在自读自悟, 合作探讨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正确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 全诗慷慨悲壮, 气贯长虹, 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 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抒发的爱国情情感, 从中受到感悟。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二、学习《过零丁洋》1. 分小组学习古诗: 你们都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还有什么值得探讨的。

2.全班交流, 汇报学习成果(1)讨论: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明确:一是在他21岁时, 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 起兵勤王抗兀。

(2)额联上下两联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 国家山河分裂, 局势危急, 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 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

明确: 一是两个地名, 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明诗人舍身取义, 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3.学习背诵4.谈感受, 升华主题。

从这首诗中, 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作者, 从这里, 你懂得了什么, 你受到了什么启迪?三、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迹, 写一则读后感。

四、作业: 板书:小记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
备课时间:第四周拟使用时间:第五周小组:姓名:
教师寄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品读鉴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

3.掌握古体诗的赏析方法,能够学以致用。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样式,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学生读目标,认定。

三、自主合作
(一)自主学习
1、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又字,号,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背景说明:《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
洋时。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2、初读诗歌,正音明义。

寥落()飘絮()惶恐()干戈()
一经:干戈: 寥落: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零丁:丹心:汗青:
(二)合作互助
1、第一步:用自己的话解说诗歌内容。

注意:(1)释字,扩充。

(2)解说诗意。

(3)尽量押韵。

2、第二步,吟诵传情达意。

(1)一起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2)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4)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注意读出一种凄楚的味道。


(5)颔联用哪个意象来进行抒情?
(6)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

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7)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

同学们,无根的浮萍能主宰自己的方向吗?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比方?(8)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9)诗人在颈联中写了那两个地名?作者都经历了什么?
(10)说惶恐”、“叹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那还
指什么?
(11)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
尾联!(师生齐读尾联。

)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过零丁洋》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五周小组:姓名:
教师寄语: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
(三)展示反馈
1、怎样用“吟诵传情达意”呢?需要我们做到哪几点?
2、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总结,来自由吟诵这首诗!并尝试背诵。

(四)精讲归纳
1.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

2.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3.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四、达标测评
(一)基础达标
1、《过零丁洋》是爱国诗人在被俘获经过时所作。

2、辛苦遭逢起一经,。

3、,零丁洋里叹零丁。

4、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
是,。

5、《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哪句?
6、《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哪句?
7、《过零丁洋》中运用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联。

8、诗中的“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层是,一层
是。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请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例子:
10、对《过零丁洋》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南宋行将灭亡的时候。

B.作者参加了频繁的抗元斗争,作此诗时,诗人正率军抗元。

C.作者对国家山河破碎和自己身世浮沉感到无奈和无助。

D.诗中表达了诗人不惜以死报国的耿耿忠心。

(二)拓展延伸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
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7、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⑵颈联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9、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10.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五、反馈校正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